導航:首頁 > 院線電影 > 電影票是誰發明的

電影票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2-08-03 04:04:13

1. 全球公認四位喜劇大師,中國僅有一人上榜,但不是本山大叔,他是誰

也許有的人喜歡懸疑,有的人喜歡驚悚,有的人喜歡戰爭,但能被大部分人喜愛,並且能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的,還要數喜劇類的節目。而他們在全世界的范圍內,他們的作品影響力超凡,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查理卓別林

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卓別林主要都是通過肢體和表情來詮釋喜劇,他的身體形體看似簡單,但真正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都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小時候大家應該都看過卓別林默劇,其實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看默劇,沒有台詞。而且都是黑白畫面,但其實默劇更加考驗演員演技,他們只能通過神情和語言去詮釋角色。

「十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周星馳是我國一位創造過多部喜劇電影的喜劇演員,他所飾演的喜劇片大多非常經典,這些喜劇片可以說伴隨著許多人的成長,像是《大話西遊》、《功夫》、《少林足球》、《九品芝麻官》等。

2. 三個名人以上的實跡!

愛迪生 (1847-1931)
19世紀被譽為科學的世紀,也是以科學的技術化和社會化為突出特徵的世紀。科學在這個世紀開始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風起雲涌的偉大創新轉變成為技術科學的巨大威力。這個世紀的一些科技巨擘繼續活躍於20世紀。托馬斯·阿爾沃·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生活》周刊不久前評出的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中,愛迪生名列第一。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母親一氣之下讓他退學,由她親自教育。這時,愛迪生的天資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親指導下,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並在家中自己建了一個小實驗室。為籌措實驗室的必要開支,他只得外出打工,當報童、辦報紙。最後用積攢的錢在火車的行李車廂建了個小實驗室,繼續作化學實驗研究。後來,化學葯品起火,幾乎把這個車廂燒掉。暴怒的行李員把愛迪生的實驗設備都扔下車去,還打了他幾記耳光,據說愛迪生因此終生致聾。
愛迪生是美利堅民族崇尚的那種傳奇般的人物——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早年曾制定雙工式和四工式電報系統,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1877~1879年發明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以後又制定了照明系統,並為實現集中供電進行了許多工作。他提出並採用直流三線系統。製成當時容量最大的發電機,並於1882年利用該機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發電廠。在同時期,作了鐵道電氣化的試驗。1883年發現「愛迪生效應」,即熱電子發射現象。在電影技術、礦業、建築、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發明,僅從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項發明專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愛迪生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在研製電燈時,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能造出電燈來取代煤氣燈,那你一定會賺大錢。」愛迪生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僅僅為積攢金錢而工作,他就很難得到一點別的東西——甚至連金錢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稱作現代電影之父,可是在電影界人士為他77歲壽辰舉行的盛大宴會上,他說:「對於電影的發展,我只是在技術上出了點力,其他的都是別人的功勞。」
愛迪生胸襟開闊、善處逆境。針對自己的耳聾不便,他說:「走在百老匯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處的人那樣平靜。耳聾從來就是我的福氣,它使我免去了許多干擾和精神痛苦。」1914年某天晚上,愛迪生的電影實驗室突遭火災,損失巨大。愛迪生安慰傷心之極的妻子說:「不要緊,別看我已67歲了,可我並不老。
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老得不能重新開始工作的。」第二天,愛迪生不但開始動工建造新車間,而且又開始發明一種新的燈——一種幫助消防隊員在黑暗中前進的攜帶型探照燈。火災對愛迪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愛迪生造福大眾、不畏艱辛。為尋找燈絲,他試驗了數千種材料;為試制一種新的蓄電池,他失敗了八千次。因此,愛迪生常常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他在80歲時,仍然保持著發明家的精神,堅張地進行著發明創造活動。1927年,他成立了愛迪生植物研究公司,投入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尋覓化工新材料。81歲高齡的愛迪生成功地從野草中提煉出橡膠,受到人們極高的評價。
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時24分,愛迪生帶著寬慰的微笑,閉目辭世,享年84歲。臨終時他坦然地說:「我為人類的幸福,已經盡力了;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舉行葬禮的那天,全美國熄滅電燈一分鍾,以示哀悼。這是人們表達對愛迪生無限懷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們獻給這位偉大發明家的一曲無言的贊歌。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 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 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 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 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 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 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 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 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 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 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贊頌,這一方 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 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 為一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 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 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 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 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 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 ,而長期隱 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 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了他在創作 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 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斗爭,得到勝利", 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 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 大革新等等,在這一時期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 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當時,歐洲陷 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 籠罩著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復雜,他的自信和 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 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 歌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局 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沉默中掙扎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 時期。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 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義。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 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 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 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 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 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 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 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 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 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 海頓、莫扎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 期。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

普林斯頓

★ 小城中的偉人
1933年10月7日,愛因斯坦從英國登上一艘去美國的輪船,同行的有妻子艾爾
莎、助手邁耶爾博士和秘書艾倫·杜卡斯。
愛因斯坦自己也沒想到,他這是在與歐洲永別。朗之萬預言家般地說了一句後來果被驗
證的話:
「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當代物理學之父遷
到了美國,現在美國成為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了。」
古老的歐洲,在法西斯主義的陰影中,黯然失色了。羅斯福的「新政」,為美國帶來了
希望,也成為歐洲反法西斯的大後方。去美國,對愛因斯來說,已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了。愛
因斯坦從1921年第一次訪問美國起,對美國的印象就是復雜的。美國社會的物慾橫流、
追求享樂、犯罪率高、追求時髦、標新立異,他都感到不快,但他同時也發現美國社會比起
古老的歐洲,有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活力。他初到美國,受到公眾的崇拜,愛因斯坦曾
大惑不解:
「在這個被大家斥責為物慾主義的時代,居然還把那些一生目標完全放在知識和道德領
域中的人看作是英雄,這該是一個可喜可賀的跡象。」
美國最讓愛因斯坦感興趣的是:「我對美國科學研究機構的成就感到十分欽佩。要是我
們企圖把美國科學研究工作日益增長的優勢完全歸功於充足的經費,那是不公正的;專心致
志,堅韌忍耐,同志式的友好精神,以及共同合作的才能,在它的科學成就中都起著重要的
作用。」
同時,「富裕階層的社會意識比在歐洲的要發達得多。有錢的人認為把他的財產的很大
部分,而且常常連同他自己精力的很大部分,交給社會去支配,是自己理所當然不可推卸的
責任;那個威力無限的社會輿論也迫切要他這樣做。」
愛因斯坦所要去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1930年,兩個美國擁有億萬資產的兄妹,請來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學校改革家弗萊
克斯納,請他幫助建立一個新的科學研究所。弗萊克斯納發現,實用型的研究所在美國已經
夠多了,於是建議創辦一個新型的高級研究機構,聘請各個學科的第一流學者。沒有計劃,
沒有任務,研究什麼,怎樣研究,一切聽任學者們自己的想法,研究所只負責向各位學者提
供足夠的經費。弗萊克斯納把這個機構定名為高等研究院,他就是實際的組織者。
弗萊克斯納想,既然擁有足夠的經費,就應讓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學家們擺脫教學、行
政、日常生活瑣事的操勞,他們應當研究最高級和最普遍的問題。如能招聘到一流的學者,
就不愁沒有更多的年輕的傑出學者們慕名而來。在聘任通知中,弗萊克斯納反復強調來研究
院的學者享有完全的獨立性,研究院是「一個自由港,學者們在這里可以把世界看作是自己
的實驗室,而無一日三餐之憂。」
1932年1月,有人建議弗萊克斯納去加里福尼亞的帕薩迪納,愛因斯坦正在那兒講
學。弗萊克斯納有些猶豫:這可是當今物理學界的泰斗,自己能請得動嗎?但如果請來了愛
因斯坦,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聲名不就立刻傳出去了嗎?
費萊克斯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了帕薩迪納,他詳細向愛因斯坦談了研究院的宗旨及計
劃。愛因斯坦聽了很感興趣,但表示每年可能還得在柏林呆一段時間。
不久之後,弗萊克斯納又到牛津大學與愛因斯坦會面,再次邀請愛因斯坦來普林斯頓高
等研究院。當時,愛因斯坦回德國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他便有了去普林斯頓的意向。19
33年後,愛因斯坦已主動與柏林斷絕了關系,去普林斯頓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費萊克
斯納彷彿從天上掉下一個金元寶,連連問愛因斯坦有什麼要求。愛因斯坦提出兩個要求:一
是普林斯頓研究院要接受他的助手邁耶爾,給他正式職位;二是他的年薪只要3000美
元。並問弗萊克斯納:「倘若在普林斯頓維持一年生活不需3000美元,還可以再低一
些。」
對第一個要求,幾經磋商後終於圓滿解決。可第二個要求卻讓費萊克斯納為難了。一個
堂堂最高研究院里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年薪只要3000美元,這怎麼說得過去呢?讓不知
內情的人知道,難道不會說普林斯頓在虐待愛因斯坦嗎?弗萊克斯納覺得自己實在擔不起這
個罪名。他一次又一次向愛因斯坦提議,能否把年薪提高,到最後,他幾乎是懇求愛因斯坦
了。幾經「討價還價」,總算說服愛因斯坦接受16000美元的年薪。
從伯爾尼專利局開始,愛因斯坦就養成一個習慣,工作之外的時間才是屬於自己的研究
時間。他把研究看成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僅憑研究去拿薪水他總覺得不安。從蘇黎世、布拉
格到柏林,他講課的時間越來越少,但總還是有的。如今到普林斯頓,所有的時間都由他支
配,他下意識地覺得有愧。
愛因斯坦對憑純科學研究領取薪金感到難為情,這種感情也許是無意識的,但對於他而
言,又有著內在的深刻理由。他總想幹些與基本的研究活動無關的事情作為生活費用的來
源。在這點上,斯賓諾莎——以金剛古琢磨匠身份為職業的哲學家——對愛因斯坦有很大的
吸引力。盡管普林斯頓研究院多次聲明該院的科學家有完全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但愛因斯
坦總不想成為純粹被社會供養的人,他忘不了一個人應對社會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哪怕自己
的研究仍然是屬於社會的。
普林斯頓是美國東部的一個大學城,人口只有幾千人。小城裡古風純朴,陽光燦爛。林
蔭道上的行人稀稀疏疏,道路兩旁星星點點散布著一些一兩層樓的小房子。紅色的屋頂,白
色的牆,掩映在鬱郁蔥蔥的樹木叢中。每一座房子都像綠色海洋中的一個孤島。這里似乎聞
不到金圓帝國的銅臭,聽不見工業巨人的叫囂。這里就像萊頓小城和蘇黎世湖畔、柏林郊外
那樣嫻雅幽靜,具有古老歐洲的情趣。
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這個僻靜的小城和一個偉大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成了舉世聞名
的科學聖地。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留下了數不清的軼聞趣事。人們說他在比利時王後「御筆」題贈的
詩的背後做計算;說他在鞋店的發票背面寫上致答詞,跑到庄嚴的授獎儀式上去掏出來宣
讀;說他在朋友家吃飯,靈感來了,沒紙就在主人家的新桌布上寫下一行行公式;說他出外
找不到回家的路,打電話去問研究院怎麼回家;說他把一張1500美元的支票當書簽用,
丟了也不知道;說人家請他講1分鍾話,給1000美元,他說他不需要錢……
愛因斯坦給普林斯頓帶來光榮,普林斯頓人以愛因斯坦為自己的驕傲。大學生們編了一
支歌,在馬路上邊走邊唱:
誰數學最棒?
誰愛上微積分?
誰不喝酒,只喝水?
——我們的愛因斯坦老師!
我們的老師飯後不散步,
我們的老師時間最珍貴。
我們要請天上的造物主,
把愛因斯坦老師的頭發剪短些!
隨意、溫和的愛因斯坦愛上了普林斯頓,這兒沒有繁文縟節,沒有歐洲大陸上的呆板和
清規戒律,他在這兒享受到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歡樂,也留下了不少故事。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普林斯頓有個12歲的女孩子。放學回家後總是跑到愛因斯坦家
里去玩。媽媽發現後,把孩子狠狠訓了一頓,說:你怎麼能浪費愛因斯坦的寶貴時間呢?並
帶著孩子向愛因斯坦道歉。愛因斯坦笑著說:
「噢,不用道歉。她帶甜餅給我吃,我幫她做算術題。我從她那兒學到的東西,恐怕比
她從我這兒學到的東西還多呢!」
還有這樣的故事:有一次,美國一家醫院要聘請一位X光專家。一個猶太難民來求愛因
斯坦幫忙,愛因斯坦立即寫了一封推薦信。過了幾天,又來了一個從希特勒鐵蹄下逃出來的
猶太人,請求幫忙。愛因斯坦又寫了一封推薦信。這樣,他給4個猶太人寫了4封推薦信,
讓他們去爭奪同一個職位,讓大家哭笑不得。後來,這樣的推薦信寫得實在是太多了,以致
拿推薦信去求職的人還沒開口,人家就說,行了,行了,收起介紹信吧。這兒求職的人每人
都有這樣的一封介紹信。
還有一個故事說:一群大學生說說笑笑,跑來問愛因斯坦,什麼叫相對論。他回答說:
「你坐在一個漂亮姑娘旁邊,坐了2小時,覺得只過了1分鍾;如果你挨著1個火爐,
只坐了1分鍾,卻覺得過了2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英費爾德在普林斯頓是愛因斯坦的助手,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即愛因斯坦的誠懇與理智的關系。他認為這兩者在愛因斯坦身上是和諧共處的。「很難找到
一個學者,其思想能在這樣的程度上充滿情感,能具有這樣明朗的表達激情的聲調,能在這
樣的程度上以『為超個人的東西服務』的激情中,從對大自然的美的陶醉中汲取養料。同
樣,也很難找到一個人,他對人們的誠懇態度、對人們的愛、對人們的責任心,能在這樣的
程度上出自他的思想。」
英費爾德對愛因斯坦的這一特點作了非常准確的說明。
「在物理學方面,我向愛因斯坦學到了許多東西。但最珍貴的,卻是在物理學以外學到
的東西。愛因斯坦是——我知道,這樣說多麼平庸乏味——世界上最好的人。其實,看來這
個定義也不那麼簡單,而且需要作些必要的解釋。
「同情——一般說來這是人的善良的源泉。對別人的同情,對貧困、對人的不幸的同情
——這就是善意的源泉,它通過同情的共鳴器起作用。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斗爭和痛苦的時
候,對生活和對人們的眷戀便通過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聯系在我們的感情屑て鴟從Α?
「但是,善意還有完全不同的根源。這就是建立在獨立清醒思考基礎上的天職感。善意
的、清醒的思想把人引向善,引向忠實,因為這些品質使生活變得更單純,更充實,更完
美,因為我用這種方法在消除我們的災難,減少同我們生活環境之間的摩擦,並在增加人類
幸福的同時,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在社會事務中應有的立場、援助、友誼、善意,可以來
自上述兩個源泉,如果我們採用解剖學的話說,可以來自心靈或頭腦。我一年一年地學得愈
來愈珍視第二類善意——它來自清醒的思維。我曾多次看到不是由清醒的理智支持的感情是
多麼地有害。」
許多了解愛因斯坦的人們問自己,在這個人身上什麼東西更偉大:是洞察宇宙構造的智
慧,還是對人類的每一次災難和對社會的不公正的每一次表現的共鳴之心?這個印象在與愛
因斯坦一起在普林斯頓生活過的人的回憶錄中表現得很清楚。替愛因斯坦治過病的古斯塔
夫·布基醫生寫道,無論愛因斯坦思想的深刻性和突然性所留下的印象是多麼的強烈,然而
「他的人性畢竟是一個最大和最感人的奇跡」。布基解釋道,愛因斯坦從不願畫家給他畫
像,但有一個理由准能對他起作用。畫家只須說這一點就夠了:愛因斯坦的畫像或許會——
即便是暫時的——幫助他擺脫貧困,於是愛因斯坦就毫無怨言地陪上許多個小時,讓這個可
憐的人給自己畫像。布基說,大街上的過路人在看見愛因斯坦的時候總是露出善意的笑容。
面對他們的笑容,他有點不好意思地點點頭。在普林斯頓,人人都認識他。
「甚至在普林斯頓這個小小的大學城裡,所有的人都是用貪婪的好奇眼光看著愛因斯
坦。在我們一起散步時,我們總是避開那幾條繁華的大街,專撿野外和行人寥落的小街。比
如,有一次,一輛小汽車里的人請我們稍等片刻,從汽車里鑽出一位已經不年輕的帶著照相
機的婦女,由於激動臉都紅了,她請求:
『教授先生,請允許我給您拍一張照片。』
『請吧。』
他安詳地站立了幾秒鍾,然後繼續自己的談話。
我相信,過了幾分鍾他就忘了這件事。
有一次,我們走進普林斯頓一家影院看電影,我們買了電影票,走進擠滿人的前廳才知
道,還要等15分鍾才開映。
愛因斯坦提議走一走。出來時,我向檢票員說:
『我們過幾分鍾就回來。』
可是,愛因斯坦感到不安。
『我們已經沒有票了,您會認出我們嗎?』
檢票員笑了,他認為這是教授開的一個很成功的玩笑,就對愛因斯坦說:
『是的,教授,我大概會認出您的。』」
到美國之後,愛因斯坦的生活相對安靜下來,很少出門。1935年5月,他到百慕大
作短期旅行,這是愛因斯坦最後一次離開美國外出旅行。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取得移民簽證。
除此之外,愛因斯坦與外界接觸也比較少,但這並沒減少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魅力。
1934年1月,羅斯福總統在白宮接見愛因斯坦夫婦。1938年10月,在紐約東
北郊預計於1939年春季開幕的世界展覽會工地上,美國人把一些紀念品裝在一隻堅固的
金屬封包里,其中包括請愛因斯坦為5千年後子孫寫的一封信,准備等5千年(即公元69
39年)後讓後代子孫把它掘出來打開。
愛因斯坦的信是這樣寫的:
「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舒適得多。我們早
已利用機器的力量橫渡海洋,並且利用機械力量可以使人類從各種辛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最
後解放出來。我們學會了飛行,我們用電磁波從地球的一個角落方便地同另一角落互通訊息。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
業,遭受悲慘的貧困。而且,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由於這些原因,
所有的人一想到將來,都不得不提心吊膽和極端痛苦。所有這一切,都是由於群眾的才智和
品格,較之那些對社會產生真正價值的少數人的才智和品格來,是無比的低下。
「我相信後代會以一種自豪的心情和正當的優越感來讀這封信。」
1940年10月1日,愛因斯坦、瑪戈特和海倫·杜卡斯在特倫敦大法官菲利普·福
爾曼的主持下,宣誓成為美國公民。
但愛因斯坦仍保留瑞士國籍。
1943年5月31日,愛因斯坦與美國海軍軍械局烈性炸葯與燃料組簽訂顧問合同
(後來合同延長到1946年6月30日)。顧問費每天25美元。
1944年,在堪薩斯州,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的手稿,以600萬美
元拍賣,作為對支持戰爭的捐獻。

★ 神聖的孤獨
到普林斯頓後不久,愛因斯坦就寫信給比利時王後,發出了內心的苦悶:
「我把自己鎖閉在毫無希望的科學問題中,我老了,自從我到此地與社會隔絕以後,更
是如此。」
1934年,愛因斯坦的好友埃倫費斯特自殺,愛因斯坦認為導致埃倫費斯特走向死亡
的根本原因在於:作為科學家的埃倫費斯特對解決科學在他面前提出的任務感到力不從心。
這是對朋友之死的分析,同樣也是自己處境的深切感受。
統一場論問題仍是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研究的主要內容。但關於統一場論的工作是在和
任何有影響的和廣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團體完全隔離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一次,理論沒掌握任
何可以用解釋某種實驗的難解結果使廣大物理學界感興趣的材料。理論的「內在的完備」同
「外部的證實」沒有找到一個交叉點。這一次,「內在的完備」成了唯一廣泛的東西——只
要可以設想出來。涉及到了初始的假設,它們無須任何附加的假說便可解釋物理過程的全部
總和,而不管這些過程是由什麼樣的場所引起的。但是,這些初始假設同能賦予假設以可靠
性的實驗卻聯系不起來。
在孤獨中研究統一場論的愛因斯坦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獨之中。
在普林斯頓,愛因斯坦似乎願用全部時間來保障對統一場論問題的「孤獨」思考,但他
的思考又常被人們打斷。許許多多人期待愛因斯坦的忠告、幫助、演說。在大

3. 愛奇藝是哪一年成立的

愛奇藝是由龔宇於2010年4月22日創立的在線視頻網站,2011年11月26日啟動「愛奇藝」品牌並推出全新標志。愛奇藝成立伊始,堅持「悅享品質」的公司理念,以「用戶體驗」為使命,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投入、產品創新,為用戶提供清晰、流暢、界面友好的觀影體驗。

2013年5月7日網路收購PPS視頻業務,並與愛奇藝進行合並,現為網路公司旗下平台。2018年3月29日,愛奇藝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IQ。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愛奇藝打出大幅廣告慶祝上市。

2018年8月6日,愛奇藝、新英體育建合資公司,統一運營愛奇藝體育;8月8日,愛奇藝獲金運獎年度最佳創新運營獎。9月3日,愛奇藝對外發布聲明稱,自即日起關閉顯示全站前台播放量數據。11月29日愛奇藝發布公告,計劃發行總本金為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

愛奇藝公司財報數據:

2020年2月25日,愛奇藝(IQ.US)Q4預期每股虧損0.6美元,虧損若持續擴大現金流或只夠撐一年。

2020年2月28日,愛奇藝(IQ.US)Q4財報圖解:會員營收39億同比增21% 虧損大幅收窄。

2020年11月17日,愛奇藝發布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達到72億元(11億美元),凈虧損為12億元(1.73億美元),同比大幅收窄68%。 業務層面,會員收入和廣告收入依舊是愛奇藝總體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

其中,會員服務營收40億元,同比增長7%;在線廣告營收18億元,環比增長16% ,在線廣告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保持收入增長;內容發行營收3.923億元;其他營收9.796億元。 在三季度末,愛奇藝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048億。

2021年2月,愛奇藝發布第四季度財報,營收75億元,市場預期74.84億元,去年同期74.97億元。2020年營收為297.07億元,市場預期297.38億元,去年同期289.94億元;2020年每ADS虧損9.52元,市場預期虧損9.71元,去年同期虧損14.14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愛奇藝

4. 世界十大科幻電影有哪些

世界十大科幻電影有《E.T.外星人》、《人工智慧》、《第九區》、《黑客帝國》、《復仇者聯盟》、《V字仇殺隊》、《楚門的世界》、《源代碼》、《阿凡達》、《盜夢空間》。

1、《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年,美國)

影片描述一位十歲男孩與一個外星造訪者,劃破時空隔閡,建立了純真的友誼,是一部是罕見的富有人情味的科學幻想片。

有沒有想過,如果突然有一天,一個外星來客出現在地球上,出現在你生活的小鎮里,會有什麼樣的故事? 戰爭爆發,血流成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可是,你忽略了另一種可能性。 那一夜,艾里奧特騎著他的小腳踏車,載著E.T.從樹梢飛過。天空藍得近乎奇異,背景里有碩大渾圓金黃明媚的月亮,還有繁星滿天,風聲瀟瀟。

7、《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年,美國)

技術的發展、物質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還是束縛了人?《楚門的世界》用一個近乎殘忍的故事,以一種寓言式的敘事,給了我們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

楚門(金•凱瑞 Jim Carrey 飾)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除了一些有些稀奇的經歷之外——初戀女友突然失蹤、溺水身亡的父親忽然似乎又出現在眼前,他和絕大多數30多歲的美國男人絕無異樣。這令他倍感失落。他也曾試過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但總因種種理由而不能成行。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發覺自己似乎一直在被人跟蹤,無論他走到哪裡,干什麼事情。這種感覺愈來愈強烈。楚門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離這個他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去尋找他的初戀女友。

但他卻發現自己怎樣也逃不出去。真相其實很殘忍。

8、《源代碼》Source Code(2011年,法國 / 美國)

鄧肯·瓊斯,這個憑借著處女作《月球》一鳴驚人的年輕導演終於在兩年之後拿出了自己的第二部長片《源代碼》。和《月球》的那種小成本、硬核科幻片不同,雖然這部《源代碼》也被包裹在了科幻的外衣之下,但是這部電影還是在向主流影片靠攏。

影片涉及到決定論、自由意志、量子理論以及平行宇宙的一些概念。畫面說不上震撼火爆,但很明快流暢,劇情算不上驚心動魄,卻是跌宕起伏。其真正值得探討的,是導演藉以建立其故事架構的概念,若深入其中,則另有一番天地。

9、《阿凡達》Avatar(2009年,美國)

英文名"Avatar"是英語向梵語借字,有"化身"的意思。本片採用3D技術拍攝,共耗資5億美元製作發行,是電影史上最為昂貴的作品。

有很多影迷稱之為史上最強科幻,當然在部分影迷中《阿凡達》是排第一的,可惡的卡梅隆,你要讓未來十年的所有科幻片都味同嚼蠟了!因為所有觀眾的審美標准已經一口氣被你提高了幾個檔次!這部電影,科幻迷不去劇院看絕對一輩子後悔。

10、《盜夢空間》Inception(2010年,美國/英國)

《盜夢空間》是大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繼《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後又一大創作,本片將帶觀眾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經典科幻片。

這是一部影迷一定不要錯過的電影,就像帝國雜志說的,這部影片就像是《黑客帝國》加上《紐約提喻法》,反物理學的探討、精彩的動作場面、具有沖擊力的情感、以及萊昂納多令人吃驚的表演,都讓人沉迷不已,這是諾蘭電影的一個全新領域。

該片上映以來一直穩居國內外排行榜榜首,所以本次《盜夢空間》也成為科幻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之首。

5. 誰發明了在電影院賣爆米花

20世紀20年代,電影院開始在全美興起,和其他許多新鮮事物一起,打開了一個通往精彩世界的大門。買上一張電影票,就可以走過鍍金拱門,走上一段恢弘的樓梯,在水晶吊燈照耀下找到你的絲絨座椅。吃東西本來並不包含在這種體驗之內,《「爆」文化:爆米花在美國的社會發展史》(Popped Culture: A Social History of Popcorn in America)的作者安德魯·F·史密斯(Andrew F. Smith)說。影院主人擔心觀眾會把爆米花和花生灑在紅地毯上。他們豎起標志,不鼓勵觀眾把從影院外的小販那裡買到的食品帶入影院,影院自己也不出售零食。

看電影的同時吃爆米花,幾乎成了一種標配

密蘇里州堪薩斯城一個名叫茱莉亞·布拉登(Julia Braden)的寡婦說服影院讓她入內,成為獲得了這種稀有特許權的人之一。她說服林伍德影院讓她在大廳設攤位,最終建立起一個爆米花帝國。到1931年,她在大約四家電影院擁有攤位,每年能賺1.44萬美元以上,相當於如今的33.6萬美元。她的事業甚至在大蕭條期間還在發展,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豪華影院宣告倒閉。
史密斯說,是誰初次在影院賣爆米花,如今已不可考。幾十年來,小販們都是在劇院、馬戲場和運動場附近停下車子,販賣各種零食。但布拉登那批人似乎是首批獲得與影院相關的特許經營權的人,他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戰略:通過爆米花而不是電影票賺錢。這種策略如今還在生效。影院通過特許經營獲得的利潤最高可達影院收入的85%。
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R·J·麥坎納(R. J. McKenna)的影院經理在西部經營著連鎖影院,他把握住了這個創意。一個在麥坎納的某家影院外賣爆米花的老人賺的錢攢起來足夠買一棟房子、一個農場和一個商店。麥坎納在影院大廳里裝了一台爆米花機,以此贏利,1938年賺的錢達到20萬美元。有這么多錢源源湧入,誰還在乎會不會把地毯弄臟?麥坎納降低了電影票價,吸引更多人來特許經營的攤位買東西。到20世紀40年代,大多數影院都效仿他的做法,很快黃油融化的香味就傳遍了一座座影院大廳。當時的一個創業者提出了這樣一條建議:「找一個好的爆米花攤位,再圍繞它蓋一個影院。」
爆米花之星
馬克斯·羅賓斯(Max Robbins)是奧格校友種子協會(Ag Alumni Seed)的研究顧問,專門培育和測試用於爆米花的爆裂種玉米種植。
新品種有什麼特色呢?我們使用經典育種方法,其中我們想達到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爆裂幅度,也就是玉米粒裂開後能有多大。
為什麼大小那麼重要呢?人們都喜歡顆粒飽滿的玉米。米花應該膨大誘人。順便說一句,米花裂開有兩種形狀:蝴蝶狀和蘑菇狀。蝴蝶狀的米花就是影院里買到那種米花,或者在家自製的米花。如果買了製作焦糖米花的玉米,那就會看到我們所謂蘑菇狀的米花了。
你們是怎樣測試新品種的米花的?我們使用和影院里的爆米花差不多的機器,不過影院里賣爆米花的人都是把米花掃進一個盒子,我們這里,米花是落進底部一個帶刻度的圓筒狀容器。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顆粒爆裂後的量。
所以你們肯定吃了不少爆米花啦。來探訪的人都會拿走大包米花,有些人拿它們喂雞。

6. 汪海林嘲諷郭敬明業余,網友對此有何評價

要說娛樂圈碰瓷第一名汪海林老師應該是第一名了,被他碰瓷的人太多了不僅有頂級的流量,還有知名的導演。這不,因為《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播出,郭敬明導演的話題和熱度也隨著節目變高,所以汪海林又出來大型碰瓷了。娛樂圈有些明星是誰紅就和誰玩,汪海林老師是誰紅碰瓷誰。汪海林也是獲得過榮譽的他之前和閆剛、劉毅共同創作的《中國1921》榮獲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娛樂圈還是需要這樣一個人物的存在,敢說,敢懟,才能督促那些他說的頂級流量還有著名導演更加進步。

閱讀全文

與電影票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