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4D電影與3D電影的區別
1、4D電影比3D電影多了燈光(電影里的閃電),音響(全立體聲,每個座位上都有喇叭,根據電影情節的不同而發聲處也不同)
2、片源的區別:3D電影一般是長的電影,注重的是情節,其次才是3D效果。而4D一般只有十幾分鍾,注重的是效果,情節都是很簡單的甚至沒有情節。
3、4D電影會根據電影情節,會有水雪霧(從影院頂層噴水霧或者雪花),還有震動(根據電影情節適當震動),而3D電影沒有。
3D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
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4D電影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結合的產物。除了立體的視覺畫面外,放映現場還能模擬閃電、煙霧、雪花、氣味等自然現象,觀眾的座椅還能產生下墜、震動、噴風、噴水、掃腿等動作。
這些現場特技效果和立體畫面與劇情緊密結合,在視覺和身體體驗上給觀眾帶來全新的娛樂效果,猶如身臨其境,緊張刺激。
Ⅱ 我買的頂樓,好多人上去曬被子怎麼辦
這位題主說自己買的頂樓,好多人上去使用樓頂該怎麼辦?有書君覺得,這個問題要先搞清楚樓頂的物權屬於誰,然後才能談怎麼辦的問題。
2.樓頂物權屬於自己,可以作出安民告示
樓頂露台、閣樓空間的使用權開發商與你簽訂了合同。
合同有效的前提是訂立合同的主體對樓頂有處分的權利。
一般來說頂層的使用權應當歸全體業主。樓頂屋面屬於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共有部分,任何人(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和業主)對樓頂屋面不享有專有權,應屬於全體業主共有。因此,房地產開發公司無權擅自將樓頂屋面售予購房者。
《城市異產毗連房屋管理規定》第六條規定:
所有人和使用人對共有、共用的門廳、陽台、屋面、樓道、廚房、廁所以及院路、上下水設施等,應共同合理使用並承擔相應義務;除另有約定外,任何一方不得多佔、獨占。
所有人和使用人在房屋共有、共用部位,不得有損害他方利益的行為。
但是,新的《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物權法》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樓頂已經購買,屬於自已的,其他人上去要經頂樓業主同意。但系防火通道的天台門不能鎖住。
3.根據物權、使用權,實行區域分而治之
劃分出區域,公共區和私有區域,分開管理。
這要看當時你買樓房時,開發商是否在購房合同里註明贈送頂樓給你個人。如果沒有贈送頂樓給你,頂樓應該屬於全體業主所有,你無權干涉別人使用。
頂樓空間屬於本棟樓的全體業主共有,不是你個人業主的私有空間,其它業主有權共同使用。
樓頂如果是公共區,公共區域可以安太陽能,曬被子,那麼,公用區域大家出錢維護。樓頂漏水只有你家會漏,漏水找物業修。
建議你去找物業,要求物業出面與所有其他業主簽訂協議,上樓頂可以,但是得承擔將來你的房子漏水後的修復費用。大家共同使用出了問題的,大家共同承擔維修的責任也理所應當。
一般樓頂都無人願意管理,大多情況下,使用權都是屬於頂樓用戶在使用。
樓頂上有人活動,對你的生活造成的困擾也坦誠說明,讓物業把樓頂封住,不讓人上去,這是最現實的解決辦法。
屬於私有的部分(以證為據)自己管理。
頂樓砌泳池、砌魚池、搭建陽光房等,這樣的事情隨便一個都屬於違建,搞不好會被物業強拆。樓頂的使用權歸頂樓,業主裝修時,在樓頂設計廚房和浴室就不屬違建。但是出了問題要自己出錢維修。
樓頂使用權歸頂樓業主一舉三得:
1)購買後可以自己做防水防漏,解決了頂樓的老大難問題,同時解決了防曬防熱問題。
2)自己投資自己裝修,自己使用,增大了空間。種花種草、運動、觀景都可以。
3)視野好,安靜,可以真正體現出頂樓的優勢,沒有別人打擾。
但是,沒房產證的閣樓你買的只是使用權,拆遷的時候沒有補償款。
有書君覺得如果權責明確,各負其責,管理到位,樓頂上影響頂樓業主的事就不容易發生,頂樓的業主的生活就不會被打擾到了。
最後總結一下,有的的小區一般樓頂都是公用的,如果你住的是這樣的小區,不能要求只能自己使用,共同使用,共同維修。
有的小區,有頂樓贈送樓頂使用權的,你有給你的那部分的使用權,其他業主也有物業管理的公共部分的使用權,維修事宜各負其責。
有的小區有買頂樓就配套購買樓頂部分產權,如果你屬於這種情況,就是自己使用自己維修。請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做出相應的處理方式。
祝你好心情好生活!
Ⅲ 喜劇電影《斷片之險途奪寶》值得一看嗎
鏈接:https://pan..com/s/1HofsSjaUnna8wCbbcw7uiQ
可以在線觀看《斷片之險途奪寶》這部電影,故事發生在某大型海洋世界,賣魚大叔牙叔(葛優飾)、海豚訓練員阿樂(岳雲鵬飾)和海洋館保安杜治國(杜淳飾)因工作結識,因境遇相憐。他們奮力掙扎,卻最終遭受情感的挫折。這一晚,三人相約聚餐,借酒澆愁,在暈頭轉向、不省人事的時候,一輛汽車來到海洋館。醉眼迷濛的牙叔稀里糊塗在貨單上簽了字,第二天醒來卻發現海洋館的明星海豚寶寶被他賣到了國外。這樁意外頓時把三人的酒都嚇醒了,而他們也成為盜售海豚的重要嫌疑人。
Ⅳ 為什麼電影院、書店、KTV放頂樓
其實,簡單來說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
第一,超市 KTV需要無柱大空間,自然要放在頂層;
第二,大家有沒有發現不僅僅是超市
KTV,還有電影院,餐廳,健身會所等一般都設置在頂層,因為唱歌以及吃飯都是目的性消費,不需要給目的性消費留最好的空間,電影也是買了票不管電影院在幾樓你都會去看的。
Ⅳ 吊頂的形式都有哪些 吊頂常見五種設計類型
吊頂最常見五種設計類型分別是平面式吊頂、凹凸式吊頂、懸吊式吊頂、井格式吊頂和玻璃式吊頂。平面吊頂這種天花板是最簡單的天花板類型,它沒有任何錶面造型和分層裝飾,而是簡單的平面。但他非常大方得體。與其他四種天花板相比,平頂裝飾材料更經濟實惠,適合任何卧室天花板裝飾。
玻璃天花板是以玻璃為天花板的材料。天花板玻璃分為透明或半透明以及塗漆三種,各有其特點。玻璃具有比其他平板更多的優點,因為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有利於照明,可以通過各種形狀反射光線,如圓頂或平頂或折疊頂板等,形成一個清新明亮的起居室。玻璃天花板更適合獨立的住宅,通過玻璃天花板可以創造出神奇的室內天空景觀效果。
Ⅵ 為什麼購物中心一層都不設有衛生間電影院為什麼在頂層
一般大型商場購物中心,一層很少設衛生間。尤其是越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購物中心的一樓更不可能設衛生間。這是因為:
有一種情況開發商不得不設衛生間-即地塊規劃時候帶有公共衛生間指標。不過這種對外的公共衛生間,一般會被塞到地塊的邊邊角角,不會整合在商場內部。
Ⅶ 電影院一般在商場的最頂層,為什麼要這么安排呢
電影院在商場的最頂層,因為電影院的佔地面積比較大需要更大的地方,頂層租金相對來說比較便宜,電影院能帶動人流。
電影院設立在商場最頂層能帶動人流。如果想看電影的人,在電影沒開場之前會在周圍隨便逛逛,這樣能帶動客流的購買力。很多在樓下逛街很累了,會選擇看一下電影安靜的休息一會選擇看一場電影。在手機上買了電影票,來看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會從一樓上去經過每個樓層都會隨便看一看,有喜歡的東西就會花錢購買了。
Ⅷ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建築物內部空間
建築內部空間設計是建築空間組合向建築內部空間的深入研究,在現代建築設計中,除考慮建築的功能、空間組合、技術處理、外部造型等因素外,還應深入到內部空間,充分考慮內部空間的藝術與技術特點,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使建築從整體上內外協調、和諧統一。
1空間的靈活運用思考
通過充分發揮建築空間,發揮每平方米的使用價值,使建築功能與室內空間藝術處理緊密結合,達到完善的統一是室內空間設計的首要問題。室內空間的利用也就是在這個前提下提出的,通過結合筆者的設計實踐,對建築空間利用如何充分考慮提出了以下思考:
首先,在結構方案合理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結構面積,不同的結構類型所佔的結構面積有很大區別。因此要合理的選擇結構方案,使結構面積減少至最小,並應該在使用合理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隔牆,在可以用傢具分割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固定隔斷,同時應盡一切可能利用嵌入式和懸掛式等結合建築處理的儲藏方式來減少對室內空間的佔有和傢具布置的需要量。凡此種種均和結構方案的選擇和牆柱結構構造的局部處理有關,因此選擇最佳的結構構造方案是對空間利用帶有關鍵性的問題之一。目前,能自由靈活布置的大空間設計,已在許多建築中得到運用。例如法國蓬皮杜文化中心即是一例,居住建築中採用僅固定樓梯間和盒子衛生間的布置方案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次應控制不同類型房間的體量,各類房間面積有大有小,使用人數有多有寡,使用時間有長有短,在空間藝術要求上也有很大區別,因此它們的空間體量絕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一致。恰當的控制不同類型房間的體量和在設計中得到合理的分配也是節約、利用空間的根本問題之一,要在一個完整統一的建築平面空間布置中,能做到這一點不是很容易的,但確又是完全必要的,需要我們認真和仔細的推敲。當然所謂利用空間和增加建築使用面積,也不意味著片面的節約,否則也會造成空間使用上的不便和藝術感觀上的失敗,這也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通過結合筆者多年的設計實踐,對於當前的建築思潮,建築中要充分利用空間的處理手法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夾層的靈活運用。在公共建築中的營業廳、候車室、比賽館等都要求有較高的空間,而與此相聯系的輔助用房和附屬用房則在面積和層高要求上小得多,因此常採取在大廳周圍布置夾層的方式,以便更合理地利用空間,使不同房間各得其所。在設計夾層的時候,特別在多層公共大廳中(如商店)應特別注意樓梯的布置和處理,如能充分利用樓梯平台的高差來適應不同層高的需要,而不另外增加樓梯間,那是最理想的,在居住建築中也常結合起居室的高大空間設置夾層,作其他居室之用。
2)坡屋頂的利用。坡屋頂在公共建築中,特別在居住建築中是常見的運用較廣的一種屋面處理形式,在三角形坡頂中部有不小的空間,因此,在設計時應充分加以利用。在影劇院中的坡屋頂,常作為布置通風、照明管線的技術層來利用,在居住建築中常利用坡屋頂設置樓閣或儲藏室。如圖1所示。
圖1坡屋頂的利用
3)走道上部空間的運用。純為交通性的走道,不論在公共建築或居住建築中都是供人們通行而停留較少的地方,寬度也不大,因此它可比其他房間採取更低的層高。在公共建築中常利用走道上部空間布置通風管道和照明管線,而在旅館及居住建築中常利用走道上空布置儲藏空間,這樣從被壓低後的交通空間再進入房間,可以使本來高度就不大的居室,在大小空間的對比下,產生更為開敞的心理效果。有時也可降低部分居室高度以增加儲藏空間。
4)樓梯間底層及頂層空間的利用。作為一般樓梯,底層樓梯間常利用作為小房間或儲藏之用,在公共建築中也常利用樓梯底部空間布置傢具或水池綠化,以美化室內環境。樓梯間頂部從樓梯平台至屋面一般常有一層半的空間高度,因此在許多建築中都盡量利用它布置一個小房間,只需不影響人的通行即可(一般不小於2m凈空),這樣不但增加了使用面積,而且也避免了過高的樓梯給人空曠的感覺。
5)窗檯下部空間的利用。建築設計時通過利用外牆的厚度,在窗檯以下適當加以處理,按空間的不同大小,可安置暖氣片、空調箱或儲存什物等,如商店、旅館、餐廳或家庭,都需要儲存大量的什物,如果沒有適當的儲存空間,最後必然會侵佔其他房間或居室,這是造成使用不合理和影響室內觀瞻的根本原因。因此,不論是公共建築或居住建築,在設計方案過程中一定要自始至終,十分注意空間的利用和什物的儲藏以及各種技術層管道井等布置問題。對住宅來說,首先應將儲藏空間和建築緊密結合,如壁櫃、壁龕、嵌牆傢具、懸掛式傢具及擱板等,這樣不但可以減少住戶傢具的數量,還可相對增加使用面積,而且對室內空間的完整性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為室內設計工作帶來十分有利的條件。雖然我國住房建設和傢具工業在管理系統、投資等方面還沒統一,但隨著住宅商品化的逐步實現,住宅設計一定會朝著更理想的系列化、統一化方向發展。
3空間的分隔設計
建築內部空間的形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對空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分隔,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以滿足各種活動的需要,並達到功能、經濟、結構、藝術等多方面的統一。內部空間包括單一空間和復合空間,建築的內部空間設計實際上就是單一空間的分隔和復合空間的組織。
內部空間的分隔包含了空間的形式、比例、尺度、界面等多方面的內容。就單一空間而言,它是構成建築的基本單元,其形狀和尺度受功能要求的限到,同時也要兼顧審美需要。對於功能性很強而面積較小的單一空間,必須以合理的應用為前提,形式上的變化不會太大,例如賓館客房、學生宿舍、幼兒園活動室等。而對於展覽館、體育館、影劇院等大體量的空間,其設計除了滿足功能要求外,創造有特色的空間效果也是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建築的類型和使用性質,充分考慮功能要求和人們的心理需要,把握恰當的尺度,設置適宜的空間形式,創造出良好的空間效果。
空間的分隔包括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限定。空間的分隔方式可以是固定式的或活動式的,分隔的程度按空間聯系滲透的情況,可以是實隔或虛隔、或半虛半實,以實為主,實中有虛;以虛為主,虛中有實等等。空間的分隔方法可以用實體分隔,如牆、柱、樓梯、隔斷、帷幔、屏風、傢具、踏步、花台等,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色彩的變化,材料的區分,質感的差異,引成象徵性的虛擬分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利用實體進行空間分隔,分隔空間的實體包括結構構件、各種隔斷、傢具、構架等。2)輕質隔斷的分隔,主要採取的輕質隔斷包括各種輕質材料,如金屬、塑料、玻璃等,這些材料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對空間進行各種形式的自由分隔。3)傢具及構架的分隔空間的使用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會隨著人們要求的變化而不斷地產生變化,因此許多空間設計中,尤其是大型的公共空間中,除了必要的結構構件,不做過多的固定式分隔,大量地利用傢具、構架等進行空間的再次分隔。
另外,通過利用頂面的局部抬高或降低,頂面的局部抬高或降低的作用都是為了強調其下部的空間或者為相鄰空間作鋪墊,尤其在室內裝飾中,天花往往成為造型的要點,它對於豐富內部空間層次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展示空間中不同的頂面高度劃分出不同的展示區域。
Ⅸ 新光三越是不是台灣本地人買東西的
參考資料
何必擠入商圈,我們創造商圈!
經濟不景氣,台灣百貨業可謂一片蕭條,昔日霸主遠百和Sogo陸續消沉,但唯獨新光三越卻一枝獨秀,不斷開設超大新店之餘,去年更創下EPS 7元的驚人經營績效。它後來居上的成功關鍵因素是什麼,消費者為什麼熱烈擁抱它?
采訪‧撰文= 陳延升
台中,街燈桿上還掛留著元宵燈會的旗幟,元宵已過,但台中熱鬧未減。新光三越百貨台中店就座落中港路上,L型主體包圍著頂層發光圓柱建物,遠遠看起來像巨手握住火杯,前庭的露天水舞廣場吸引行人目光,這家2000年10月才開幕的新店,2002年營業額93億元,不但是台中的百貨龍頭,單店業績也高居全台灣百貨第二,僅次於16年資歷的台北太平洋Sogo忠孝店。
但比起總體營收與經營績效,那新光三越可就遙遙領先。以2002年數字來看,新光三越全省10家分店總營業額達406億元,每股稅前純益(EPS)逼近驚人的7元,不論營收和獲利,都是台灣百貨業第一名。而在它創業的1991年,幾乎沒有人預測老董事長吳東興帶著兩位兒子吳昕達(執行副總經理,負責集團對外投資與大策略規劃)、吳昕陽(副總經理,負責全台10家店經營規劃)創立的這家中日合資(各50%股權)新成員,會取代遠東百貨和太平洋Sogo,成為21世紀百貨霸主。
「不要看台中店現在不錯,以前可荒涼,附近全部是田地,帶國外廠商去看,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這能蓋百貨公司,」副總經理吳昕陽負責10家百貨的經營,也身兼台中店店長,回憶起當年親自督陣,同樣感慨。
總公司販促部經理洪炳棟回憶,信義新天地A11在1997年開幕的前一晚,他和董事長吳東興去做最後的巡查,結束後發現四周黑漆一片,連想攔台計程車都半天不見一台,「新光三越很多新店開幕時旁邊都只有田地,那時大家還開玩笑說開幕活動,就辦釣青蛙比賽好了,」洪炳棟苦笑著說。
重塑商圈新定義
以碩大的樓麵包容多樣商品和服務,進而重塑所在地的新商圈定義,無疑是新光三越超越過去的遠東百貨、昨日的Sogo,成為當今台灣百貨業之王的關鍵要素。「創造一個新商圈雖然辛苦,但會有領先者的優勢,」執行副總經理吳昕達負責新光三越百貨的整體投資、策略,他認為只要能抓准當地市場的大趨勢變化,一個交通計畫、基礎建設完善的新商圈經營是有優勢的,「單單講究坪效的舊時代,過去了,」他笑著說。
正因為要在一片荒地上架起繁華商流,「大面積」因而成為新光三越展店的頭號重點,唯有夠大面積的建築,才能商品服務無所不包,集中城市和周邊的消費人口;而由於地段位在城市周邊,地價相對便宜,供消費者停車的空間相對寬敞,百貨公司也更能滿足新世代顧客對空間和感受的需要。以新光三越的台灣第7家百貨公司台中店為例,從B6到14樓,樓板面積4萬8千多坪(16萬平方米),營業面積將近3萬2千坪,怎麼看都是shopping mall級的超級百貨公司,可以塞下2家半的台北站前店、3家台北南西店。但這還不是最大,去年才開幕的台南新天地大約是台中店加上台北站前店的規模(總計約23萬平方米-7萬1千坪,營業面積4萬3千坪),而信義新天地的A11、A8加上預計中的A9,三個館總合還比台中店略大些,如加上規劃中的第5館,面積將更大。讓大面積架構起地標式的建築量體,只是新光三越經營模式的必要條件而已,更重要的是建築物中要陳列何種商品組合,使得整體經營績效能超越坪效比它高的同業?
成為一種生活提案
「台中店是新光三越的轉折,是我們由中型變巨大型的轉折;我們更重視招商,也更看重空間給顧客的歡愉感,」副總經理吳昕陽指出,設定好的店家一定要拉到手,必要時他親自出馬;而寬敞的空間可以安排親子活動區,讓各種文化、促銷活動繽紛舉行,使百貨公司的附加價值大為提高,「消費者要的不是商品而已,」他指出。
「消費是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功能性是基本的,就是單純買東西,但是經驗性的層次,甚至象徵的層次,這些才會出現品牌價值,」台大國企所教授趙義隆分析現代百貨公司的消費族群,逐漸偏好經驗式、象徵式的消費習慣,換句話說,「百貨公司成為一種生活提案,商品、擺設、裝潢等等,成為生活上的一種選擇,雖然你不見得會立刻要買東西,」趙義隆分析。而新光三越在台中店之後所希望建立的百貨文化,就是這一種生活提案。
人性空間
具體來說,台中店模式新添的經營要素中,空間感就是其中一項。一位資深的專櫃小姐比較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和其他百貨公司差異:「新光三越的走道、專櫃真的是寬敞很多,比較舒服,臨時花車也很少,至少客人不會覺得很擠。」吳昕陽說新光三越在停車場也下了很大功夫,停車位要盡可能足夠,要求安全管制和寬敞雙向車道,甚至在出入口特別綠化,讓駕駛人眼睛接觸陽光會較和緩,在信義新天地除了原本的地下停車場,還另劃出一塊空地使用,「不敢說停車場有多豪華,但是我們很重視安全、空間。」習慣都市的壅狹封閉、停車一位難求的買家,突然遇見寬敞、高挑的賣場樓面和充裕的停車空間,的確是種令人驚豔的空間感受。在新光三越的顧客滿意度調查中,處處可見類似的顧客評價。
娛樂飽足
既然自詡「生活提案者」,新光三越的空間里也包含多種現代都會的新生活樣態,而電影院和各種餐廳,便是和過去百貨公司最大不同點。「一旦購物變成休閑活動,娛樂內容會增加交通量,交通量增加了,就會使人們在販售地點駐留;娛樂要素會加深消費者與製造商之間的互動,也會加深消費者與經銷商之間的互動,」著名的媒體和娛樂產業顧問麥可J.沃夫(Michael J. worf)在《娛樂經濟大未來》一書中指出。
台中店的13、14樓是UCI派拉蒙環球影城,緊接於下的兩層樓是美食街,電影開映前和散場後的人潮直接明顯地帶動美食街買氣,速食店在電影開映前出現的幾條排隊長龍,幾乎都是准備要外帶進電影院。「百貨融入電影院是要讓顧客覺得快樂,除了買東西之外,還能給什麼,消費者才不會覺得無聊,」吳昕陽表示。位在頂樓的電影院,加上美食街效益,將人潮拉往平時不易到達的賣場最高處,趙義隆指出一般而言每上一個百貨樓層,就代表流失部份人潮,而電影院或文化會館放在頂樓其實都有延長消費者動線的功效。
新光三越在信義新天地雖然沒有內設影城,但華納威秀正對著A11館,在信義商圈剛開始的時候,這唯二的兩家業者互相拉抬人潮成為商圈逐漸發展的重心,「『電影』本身真的是很強的娛樂誘因,對商圈形成的速度會加快很多,」華納威秀總經理周美惠看著信義商圈從四周是墳墓、交通不便,到現在一片榮景,實在難以想像這個轉變只花5年時間。
善用娛樂力是新光三越的新商圈經營術之一,電影、小吃廣場有時會發揮出乎意外的集客力,但是信義新天地經理江碧琪也指出:結合娛樂與消費這兩股力量要小心。如果失去平衡點,太重視娛樂,反而會讓消費者失去焦點,完全只來看電影;如果引進不適合的娛樂業種,反而讓會某些消費者反感,流失客源。
加強文化深度
商品和服務都是目前新光三越優勢,但由過去展店經驗中發現,透過「文化認同」而來的顧客,多半有著更強的消費忠誠度,因此下一步的經營策略,就是加強每家店裡的文化深度,使百貨公司不只是買賣消費,還能有精神溝通感染的氛圍。2月中旬,新光三越與法國文化商品賣場Fnac合資的記者會上,一向低調的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卻興奮地表示,Fnac所帶來歐洲文化氣息將給新光三越更多「心」的文化主題,他也相信即將進駐到新光三越百貨設點的Fnac會帶來更多人潮。「Fnac有一定的集客力,比如它的資訊電子產品會帶百貨公司向來較少的男性客群,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一些文化、休閑的感覺,新光三越強調的正是一種生活型態,」吳昕達進一步詮釋。
「新光三越有個特色是很重視文化活動,這是和消費者進行互動的方式,是質的成長,去培養一家店的氣質,像台中店、台南店已經慢慢用氣質去做出市場區隔,」販促部經理洪炳棟負責全省各分店的文化活動規劃,他相信長期堅持的舉辦文化展覽、主題活動能讓新光三越百貨營造出不同的品牌文化。
每一家新光三越百貨都有個文化會館,每年總公司會規劃約5檔的大型文化主題活動,巡迴在各分店展出,其他檔次由各店自行規劃,「文化會場占很大的場地,要算營收效益那是看不到,」吳昕陽認為即使投入販促成本的15%去做還是值得,因為雖然文化活動的要花錢在媒體宣傳、人力,也看不見短期績效,但是這是投資在未來。
從習慣進而產生認同
信義新天地去年的玩具博覽會,14天有4萬3000人次入場,這還是要花100元買門票的展覽。雖然這些不是以促銷為主的文化展覽,短期看起來對業績無益,新光三越卻很堅持,從1991年南西店在台灣開幕,這項文化活動就一直持續。
太平洋崇光百貨執行副總經理李光榮卻有不同意見,「Sogo以前也做過文化活動,但是這其實是吃力不討好,而且我們的賣場面積也會是問題,」他認為關鍵在吸引到的人潮到底是來看展覽?或是來買東西?
文化活動帶來的效益也許不容易評估,但是台大教授趙義隆認為百貨公司舉辦的促銷、文化性活動都能吸引一些流動性客源,尤其對新商圈的形成來說,吸引流動性客源,再轉變為固定客源的過程是重要的。「固定客源不只是地理區域上的接近而已,舉辦活動能讓消費者能習慣來逛逛、甚至產生認同,這些活動也成為他半天、一天的生活規劃。」
雖然以文化作號召,不強調狹義的坪效,但每個樓面做起生意來,卻各有其現代化的銷售兵法。「當空間很大要塞滿商品的時候,你會發現好的商品其實沒那麼多,再降低標準的商品卻又不太適合百貨公司了,所以可以把剩下空間做主題活動,」信義新天地的店經理江碧琪要求每個樓層都要去結合主題做銷售,不能只有鞋子一萬雙特賣,要安排相關的教學、比賽活動。
反映城市與消費行為的變化
日系百貨文化固然都強調服務,但是觀察消費者的需求才能讓顧客打自內心滿意,「服務不是鞠躬說歡迎光臨而已,」新光三越對各樓面的樓管特別重視,「去比較別家百貨看看,我們樓管是最認真的,」吳昕陽希望樓管能回報賣場最新的變化和顧客反應,才能快速調整,即使是最小的細節。
台中店的美食街,每家小店都裝上顯示點餐號的顯示螢幕,方便讓消費者在腿酸腹飢之際,不必站著苦候;電梯內裝上小播放螢幕,讓站在內側的人抬頭就可以看到抵達樓層和樓面簡介,還免去電梯裡面面相覷的尷尬。
空間、娛樂、文化、商品、服務錯綜構織出強大的集客力,新光三越的新天地模式吸引著流動客群,累積、強化的消費經驗和品牌認同,也將流動客群轉化為固定客群。新光三越強化固定客源的另個優勢是近160萬張的會員卡和全省通用的禮券,「新光三越每家店客源不同,但是會員卡、禮券能讓這些客源轉移到新的分店,」趙義隆認為會員的顧客關系經營在兩大日系百貨中都很成功,定期資訊、會員禮讓固定的客群能以舊護新。
台灣百貨公司的每一次世代轉型,都反映著城市和消費行為的變化,新光三越從第一家不看好的台北南京西路店做起,十年間一躍而為台灣百貨新龍頭,看得出它謹慎向社會學習、大膽對自己做變革,進而創新城市風貌的努力。
你是否在它的「生活提案」賣場里,也看見了新的自己呢?
Ⅹ 商場里的電影院,為什麼一般都是在頂樓呢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真的是豐富多彩的,時不時的就會出去看個電影或者是逛逛街。一般我們去看電影的時候會發現,電影院不是單獨的,一般都是在大商場裡面,大商場應有盡有,賣衣服的,玩游戲的,吃飯的各種場所,可能大家也發現了,大商場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賣珠寶的一般都在一樓,電影院一般都在最高層,這都是商家的小心機了。
一:最頂層租金便宜。
其實不管是做生意的還是我們平時住的房子,都有這么一個規律,去看過房的人應該都知道,最底層和最頂層的租金是最便宜的,因為人們都不想選這兩個樓層。電影院也是一樣,最高層空間很大,設計成電影院不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看電影大家都是提前准備好的,不會說逛著逛著就去看個電影,所以說只要人們想看,多爬幾層樓梯大家也不在乎。
所以,整個商場自上而下的店鋪之類設計,都是經過多方面的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