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院線電影 > 臨沂唐會電影城內構圖

臨沂唐會電影城內構圖

發布時間:2022-08-11 08:58:25

『壹』 唐代壁畫墓展現了怎樣的畫面

在西安地區,唐代的壁畫墓除上述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外,在西安市郊和毗鄰的京畿地區,還發現了大量的唐代壁畫墓。重要者有武周天授元年金鄉縣主與其夫於隱的合葬墓,天寶四年蘇思勗墓,興元元年唐安公主墓,顯慶三年執失奉節墓,景龍二年韋浩墓,景龍四年韋泂墓,中唐的韋氏墓,貞觀四年淮安王李壽墓,景雲元年節愍太子李重俊墓等。

李壽墓墓址在陝西三原縣,是唐墓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墓道東西兩壁,上層繪飛天、狩獵圖,下層繪騎馬出行圖,由42匹馬和81人組成,隊伍嚴整,氣勢顯赫。過洞及天井東西壁下層繪步行儀仗隊12幅。

第四天井東西壁下層各繪大型戟架兩副,旁邊有儀仗隊3列。第一、二、三、四過洞及甬道南壁均繪有重樓建築。第三天井上部脫落下的壁畫殘片,有牛車、牛耕、播種、飼養家禽、推磨、擔水、膳事等畫面。

甬道口的東西壁上部各繪一飛天,下部兩人,一佩劍,一持弓。甬道中部東西壁繪人物眾多的內侍圖、侍女圖。甬道後段,東壁繪一寺院,西壁繪一道觀,均有人物活動於其中。墓室西壁上部繪馬廄及草料庫。北壁東部繪一庭院,內有貴婦和侍女在游園及樂舞一組。南壁下部墓門兩側下部繪侍女圖。壁畫基本上是用鐵線描,旗幟著色用平塗法,人物面部、服飾用暈染法。

唐代李爽墓壁畫殘存壁畫25幅,較完整的有16幅。墓道進口處東壁,殘留6個著烏皮靴的人的下半身。甬道口外東西牆壁上用朱紅色繪宮殿。由甬道口向內,東壁畫面依次為:執笏躬身男文吏、執笏直立女子、執拂塵女子、吹簫男樂人、執拂塵女子、執團扇女子。

北壁畫面由東向西依次為:吹笛女樂人、吹排簫女樂人、雙手捧盤女子、雙手捧壺女子。西壁畫面由北向南依次為殘存頭部、捧盤女子、捧黑色杯子女子、男子殘像。南壁畫面已脫落凈盡。

甬道西壁畫面由北向南依次為:女子、執笏躬身文吏,面部顴骨染一塊紅色。墓頂繪有日月、星辰、銀河等。墓室壁畫用彩繪,墓道壁畫都用墨畫。

乾陵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夫妻合葬陵。在陵園東南方向有17座陪葬墓,如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永泰公主李仙蕙等五座墓,其墓室里的壁畫更為清麗,達1200多平方米,內容豐富,反映了皇宮內的現實生活氣氛較濃,與宋以後脫離現實的文人畫迥然不同。

在陪葬墓,壁畫幾乎布滿了墓道和前後墓室的四壁及頂部,進入墓道彷彿到了一個地下畫廊。

永泰公主墓入口處以飛騰於流雲中的青龍和白虎為首,後面緊隨一組威武雄壯的儀衛隊伍。左青龍、右白虎在這里不僅是吉祥的象徵,而且還表示方位。在我國古代有「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它是用來象徵天空的。

古人把星空分別劃成了固定的區域。《史記•天宮書》里把星際天宇歸納成四大區域,即東宮、西宮、南宮、北宮,四宮分別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代表。這樣,天空宇宙便通過「四神」的形象呈現在古人的腦海中了。儀仗出行圖是這一時期唐墓壁畫的重要題材。永泰公主墓東西兩壁中就繪有30人的步行儀仗隊。以東壁為例分為5組,每組6人,這種儀衛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後儀仗中之諸衛,而超越了公主一級的儀仗制度。

前墓室東西兩壁的宮女圖,久享盛名,為人稱道。整個畫面繪有30個面色紅潤、身著宮裝的唐代婦女。其中以東壁南側的一幅宮女圖最為精彩。左起第一人雙手托著披巾,挺胸趨步前行,姿態雍容華貴,似為領導,嗣後宮女面相和神態各異,服飾與發式不同,分別捧盤執杯,抱物持扇或拿拂塵,或端蠟燭,由九人組成向同一方向徐徐行進的隊列。

這是一些站立人物的排列,作者巧妙地利用空間的效果,給人物以正、背、轉、側的前後穿插,使她們左顧右盼,相互呼應。

整個畫面顯得豐富而有變化,又從不同角度畫出人物默頷、凝視等神態,表現了宮廷婢僕所特有端莊、拘謹、豪華而空虛的外貌與心理特點。

這幅宮女圖雖然沒有故事情節,只是一群生活在宮廷裡面侍奉主人被人呼喚的宮女奴婢,但畫家還是通過高度美化的藝術構圖,使這些美女薈萃一起,流光溢彩而妖艷動人。

這些宮女蓮步輕移,婀娜多姿,為整個墓室增添了美的氛圍。其端杯侍女頭梳螺髻,面頰豐潤,娥眉朱唇。袒胸、紗巾披繞雙肩,長裙曳地,「S」形宛轉著窈窕的身姿,雙手托高足杯,顯出柔美的體形曲線,風韻殊艷,神采奕奕。

整個前後墓室,上圓像天,繪有日、月、星、辰,東邊繪有一輪冉冉升騰的紅日,下邊襯托著連綿不斷的群山和波濤洶涌的海水,紅日內挺立著一隻三足鳥;西面一輪清輝冷艷的明月高掛太空,月內隱約可見「桂樹檐宮」「玉兔搗杵」「嫦娥起舞」「吳剛釀酒」,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在淡青色的頂部,還繪有許多小白點,是宇宙內星辰的代表。下方法地,繪有唐代建築,體現了古代人們的「天圓地方」之說。

婦女形象,是唐墓壁畫中的主要表現對象,處理不好,就會千篇一律。這幅宮女壁畫並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然而,平淡的生活情節,一經畫家巧妙構思,竟妙趣橫生。

這幅壁畫,無論是構圖設計,還是形象塑造、勾線敷彩,均能代表唐代人物畫的高度水平。畫中這群風華正茂的女子,以其特有的風采,閃現著永恆的藝術魅力。

在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青龍、白虎北邊繪有兩幅闕樓儀仗圖壁畫,其闕樓宏偉高大,為三出闕即一母闕、二子闕,天子用三出闕。三出闕是闕這種建築物中等級最高的一種,表現出古代的等級,也是闕這種建築發展到唐代的實物資料。

緊接著是儀仗隊,此畫以濃艷的色彩和工整的線描,表現出太子大朝時的儀仗場面。畫上的將士身著盔甲,穿戰袍,旌旗獵獵,鼓角陣陣,做行進狀,可以看出分步隊、騎隊、車隊3個部分,氣勢雄渾,場面博大,洋溢著激昂的旋律。

闕樓儀仗圖背面的城牆構築精細,可看清女牆、馬面等,並陪襯以遠山為背景,山上種植松柏,筆法細膩,在唐墓壁畫中實屬罕見。

在第一過洞東西壁上,各繪有四隻神駿英武的豹子及牽豹武士,他們身穿黃袍,腳蹬長靴,左手牽豹,其中兩人的腰際帶有鐵抓,當為馴豹工具,豹子朝前警望跨步疾走,長尾斜垂,給人一種兇猛桀驁之感,但馴豹人則顯得悠閑自信。表明豹子已經訓練有素,馴豹人胸有成竹。在人與人之間還繪有樹木、山、石等,這就是蜚聲世界的《八豹圖》。

在第一、二天井的東西壁上,繪有大型列戟圖4架,每架12桿,戟頭下有虎頭小幡,幡下面有紅、綠、黃各色綵帶。戟架前立兩排儀仗隊,每隊12人。

唐代的列戟制度,表示爵位高低,48桿戟的儀仗,在陝西境內還是首次發現,屬帝王使用的儀衛。

狩獵活動在唐代貴族集團中非常盛行,他們在酒醉飯飽之餘,常游獵逐獸山林,消遣射禽苑中。有時狩獵活動規模很大。

繪於章懷太子墓墓道東邊表現狩獵出行的《狩獵出行圖》,畫面上以古樹青山為背景,由40多匹人馬和2隻駱駝組成。前面有4匹奔馬為先導,在一手持旌旗的騎者後面,數十騎人馬前呼後擁,中間一騎高頭白馬的人物,神情嚴肅自若,可能是出行中的主人。這些強健的獵手佩弓帶箭,架鷹攜犬,氣氛熱烈,場面雄闊,生動地反映出墓主人出行的煊赫。

章懷太子墓的《打馬球圖》,氣勢壯闊,共有20多騎人馬,騎馬者均帶襆頭,腰間束帶,黑靴。有的手執偃月形鞠杖。最前面一個,勒韁躍馬,迅疾反轉,舉仗欲擊飛球。其他幾人驅馬騰空,向前拼爭。其後數十人各乘強壯的駿馬,縱橫馳騁,穿行在古樹青山之間。畫面以特有的語匯勾畫出疾馳的馬蹄,杖球的聲響,激烈的氣氛,逼真地再現了1000多年前馬球運動的盛況。

繪於同一墓道的《觀鳥撲蟬圖》壁畫,則反映了宮廷生活中的一個游園場景。一雍容華貴的婦人,一手挽巾,一手執金釵,抬頭仰視飛鳥;一妙齡少女頭梳雙髻著男裝,雙袖飛揚,神情專注地欲撲打樹上的鳴蟬;另一侍女雙手托巾交叉胸前,表情沉靜若有所思。

作者通過觀鳥撲蟬的生動情節,描繪了3個不同性格特點的婦女形象。鳥的飛動,蟬的嘶鳴,舉釵觀鳥,甩袖撲蟬,靜中取動,為畫面增添了靜動兩相映襯的韻律感。

通過畫匠的神來之筆,無論是3位宮女觀鳥、撲蟬,還是佇立不動,僅憑不同的眼神與注視方向,就淋漓盡致地提示出她們正當青春年華,卻幽居深宮的悲涼內心世界。

唐代長安是一個國際性大都市,當時外國使節、賓客紛至沓來,中外文化、經濟交往十分頻繁。《禮賓圖》形象地記錄了這一史實。

畫面共有6人,左邊3人為唐鴻臚寺官員,他們頭戴籠冠,身著紅色袍服,手執笏板,氣度不凡,舉止威儀,正侃侃商談,接待友好賓客。第五人頭戴羽冠,身穿紅領袖白袍,腰束寬頻,黃靴。

據《舊唐書》有關日本、高麗的記載推斷,似為日本或高麗使節。其他兩人可能是東羅馬使節和我國東北少數民族來賓。他們彬彬有禮,拱手靜立,等待主人迎接。此畫人物形象各具特點,勾勒精細,筆觸酣暢,是一幅高水平歷史人物圖卷。

乾陵陪葬墓中的壁畫,是我國民族傳統繪畫的基本形式之一。這些墓壁畫的出現,閃耀著唐代工匠們的智慧才華,不僅是人們了解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的窗口,而且能使今人直接觀賞唐代繪畫之妙,感受唐代繪畫之美。

『貳』 中國古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畫家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於健康和長壽。唐朝時期繪畫中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古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畫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題記
大唐處於封建社會盛期,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繁榮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地頻繁與活躍,都給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運,使繪畫藝術形成燦爛輝煌的局面,涌現出一批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名畫家。
唐代繪畫體裁仍以人物畫為主,宮廷衙署及寺觀壁畫占相當比重,褒揚功勛的功臣畫像仍在繼續,石窟及寺觀壁畫較南北朝有著更大的發展,其規模之宏偉、技藝之卓絕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畫中流行大型的經變題材,如表現西方極樂世界美好圖景的《西方凈土變相》,其中穿插描繪有大量的生活場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顯增強,甚至出現以宮娃為模特塑造菩薩形象的現象,附於佛寺壁畫中的供養人佔了更大壁面,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繪畫適應社會好尚而趨於世俗化的傾向。
唐朝初期,那時候社會剛剛開始穩定,還沒有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那時候的繪畫,主要還是存留著前朝的余風。那時候的山水畫,主要還是注重在用筆方面,用筆十分細致,還沒有什麼特別的風韻。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他國交往的日益頻繁,繪畫的風格也開始逐漸增多了起來。隨著文化的不斷進步,佛教也隨之盛行起來。隨著佛教的興盛,寺廟等建築開始流行起來,因此壁畫成了當時的流行品。
那時候最為著名的人物,當屬閆氏一族,族人都以畫作出名。最為有名的就是閻立本了,他的代表作有《歷代帝王像》、《步輦圖》等。而後就是吳道子了,他對於花鳥、人像和草木等方面都十分擅長,最為擅長的就是壁畫創作。他所描繪的人物的衣服宛如被風吹起般真實,被稱為「吳帶當風」。
那時候的繪畫,最為著名的就是敦煌220窟中的壁畫,這些體現了當時在繪畫方面最高的成就。
這里介紹唐朝繪畫代表人物閻立本繪畫作品。

唐朝時期閻立本繪畫賞析
閻立本(601年—673年),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唐朝時期宰相、畫家,隋朝殿內少監閻毗之子。出身貴族,家中極為顯赫,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孫,父親閻毗是北周駙馬,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
閻立本擅長工藝,富於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兄長閻立德擅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閻毗、閻立德、閻立本父子三人並以工藝、繪畫聞名於世。代表作品《蕭翼賺蘭亭圖》《步輦圖》《歷代帝王像》《職供圖》《鎖諫圖》《十八學士圖》《北齊校書圖》《畫孔子弟子像卷》《竹林五君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孝經圖卷》《太白醉酒圖》《山水畫》《龍舟圖》《精品人物圖》《出遊圖》《佛圖》《觀音大士聖像》等。
唐朝時期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賞析
《蕭翼賺蘭亭圖》原本已佚,但原本的由來在唐代何延之的《蘭亭記》中有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書法,曾三次向辯才索要《蘭亭序》,均被他一再矢口否認。唐太宗無奈,只好按宰相房玄齡之計,派監察御史蕭翼喬裝潦倒書生,與辯才結成忘年交,取得他的信任,然後乘辯才不備,偷取《蘭亭序》,回長安復命。相傳,唐代畫家閻立本根據這個故事,畫出了《蕭翼賺蘭亭圖》。而現存三本宋代摹本是根據已佚的《蕭翼賺蘭亭圖》描摹的。
《蕭翼賺蘭亭圖》遼寧藏本賞析

《蕭易賺蘭亭圖》寬158cm,高28cm(遼寧藏本)該圖以辯才和尚與蕭翼為中心,圖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一童僕手抱《蘭亭記》從右方出來。
《蕭翼賺蘭亭圖》繪煎茶情景,筆致細微難得,尤在細節的刻畫。如遼博所藏之幅,圖中繪一「具列」,長方形的四足小矮床,上陳圓形器皿一,帶托的茶盞一,具列的編竹之跡宛然可見。
《蕭翼賺蘭亭圖》台北藏本賞析
《蕭易賺蘭亭圖》寬65cm,高28cm(台北藏本)該圖無款印。該畫後面有宋代紹興進士沈揆、清代金農的觀款,還有明代成化進士沈翰的跋文。老僧辯才約八十高齡,面目清秀,手持拂塵。前傾之身坐於禪榻之上。辯才和尚的位置處於畫面的正前方,與對面的蕭翼正侃侃而談。蕭翼恭恭敬敬袖手躬身坐於長方木凳之上,似正凝神傾聽辯才和尚的話語。一侍僧立於兩者之間。畫面的左下角為烹茶的老者與侍童,形象明顯小於其他三人。右下角有方茶幾,上面放著茶碾、茶罐等器物。
台北藏本畫面上共有五人,二主三從。圖左側執揮塵據禪榻坐者為和尚辯才,戴襆頭與辯才對話者為蕭翼,侍僧在側端坐,執事者二人,作撥爐煮酒狀。
圖中蕭翼面目清秀,濃眉美須,身穿寬衣長袍,正在敘談,為微服私訪、對方辯才長眉下垂,側耳恭聽,和顏相待。侍僧坐於二主中間,一方面聽敘,一方面侍從。二主一侍成三角形構圖,將畫中三人表情刻畫得淋漓致盡,有聲有色,神采弈弈。圖中無布景,只從辯才的坐姿,手持揮塵,據禪榻及一長竹,知是在深深寺院,坐在彈榻上的辯才已是年邁體弱,一聽太宗要卷,滿口答應,頻頻點頭。作者以細勁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具有肖像畫的特徵,其畫面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畫筆著墨技藝高古,用色和階沉著。
台北藏本描繪了佛門中以茶待客的情景,再現了一千多年前烹茶、飲茶的部分細節。形象生動而妙趣橫生。畫中左下有一滿臉胡須的長者蹲坐在風爐前,爐上置放一鍋,鍋中水似已煮沸,剛放下茶末,長者左手執鍋柄,右手持茶夾攪動茶湯。一旁,一童子彎身,雙手捧著茶托、茶碗准備分茶,以便向賓主奉茶。長者專注地備茶,童子小心翼翼地等待,表情傳神,刻畫入微。另外,在爐邊的茶幾上置有茶托茶碗、一枚碾磨茶葉的荼碾、一盛茶末的茶罐等用具。
《蕭翼賺蘭亭圖》北京藏本賞析

該圖繪四人,左為一僧端正地坐於一竹篾坐墊、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動態,表明他正在興致高昂的談論某事,身姿較為端正。圖右繪一中年書生和僧人相對坐於鼓形凳上,面容清瘦,專注的表情和身體前傾的動態,表明了他對僧人談話的極力迎合。中年僧人、書生身後各有一童子相隨。
前後舊絹隔水鈐「南師中印」、「伯謙精鑒」、「龍有鑒賞」等收藏印五方,尾紙附舊拓《蘭亭序》帖,帖後有南宋王厚之,元王蒙、張翥題跋,三人題跋中均未談及圖畫,該帖鈐有收藏印二十九方。
北京藏本在人物動態和藝術風格上和遼博本較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後仆從烹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仆從及器物等上與遼博本也有不同之處。
唐朝時期閻立本《步輦圖卷》賞析

閻立本《步輦圖卷》
《步輦圖》,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39厘米,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描繪了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圖中李世民威嚴而平和,端坐在宮女抬著的步輦之上,另有幾位宮女為太宗撐傘、張扇。畫面左邊站立三人:紅衣虯髯者為宮中的禮賓官員,其後身著藏服者為吐蕃使者祿東贊,最後著白袍者為內官。作者不僅再現了這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更鮮明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不同身份、氣質、儀態和相互關系,並具有肖像畫特徵。

《步輦圖》卷是鮮見的體現出閻立本繪畫水平的宋人摹本。此圖卷後有宋章友直(伯益)篆書題記,另有米芾等觀款。書幅上鈐有金章宗完顏璟,明郭衢階、吳新宇,清梁清標、納蘭成德、清仁宗顒琰等人收藏印章。經《宣和畫譜》、《清河書畫舫》、 《珊瑚網》 、《式古堂書畫匯考》、《佩文齊書畫譜》等書著錄。

唐代時期閻立本《歷代帝王圖》賞析
《歷代帝王圖》,絹本設色,縱51.3厘米,橫531厘米,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全圖共描繪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書,有的還記敘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度。畫家既注意刻畫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氣質儀容,又根據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不同的環境命運,成功的塑造了個性突出的典型歷史人物形象,體現了著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價。全卷用線為鐵線描,衣紋、胡須等勻細而挺拔,用色濃重、暈染顯著,為古畫造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為初唐繪畫的樣本。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一,前漢昭文帝劉弗陵漢昭帝劉弗(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少子,武帝崩後繼位。劉弗陵繼位時年僅八歲,遵照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在位13年,病死,終年21歲。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二,漢光武帝劉秀,後漢開國皇帝,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王夫之說他「允冠百王」。新莽末年,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皇家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或「東漢」。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三,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由於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為「三曹」。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四,吳主孫權,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下邳(治今江蘇睢寧西北)。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後裔,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五,蜀主劉備,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六,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繼承父親司馬昭的晉王之位,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七,陳文帝情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八,陳宣帝頊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九,陳廢帝伯宗,南朝陳朝的第三代皇帝,陳文帝嫡長子,字奉業,小字葯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 。武帝永定三年立為皇太子。文帝死即位,年少,叔父陳頊專朝政,被以皇太後令廢為臨海郡王。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十,陳後主叔寶,字元秀,南北朝時代南朝陳國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後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曰煬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十一,北周武帝字文邕,漢化鮮卑人,小字彌羅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號: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謚號武帝,廟號高祖。陵墓孝陵。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十二,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歷代帝王圖》十三位帝王之十三,隋煬帝楊廣,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時謚煬皇帝,其孫皇泰帝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夏主竇建德謚閔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後。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
唐代時期閻立本《職供圖》賞析

閻立本《職供圖》
《職貢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畫描繪的是唐太宗時,婆利國和羅剎國千里迢迢前來朝貢的情景。畫中共有二十七人,其中白衣虯髯騎白馬的人是羅剎國使者,身後有僕從打著傘執著扇,抬著禮物。左邊穿長袍手裡托著珊瑚打著傘蓋的人是婆利國使者,他的隨從也帶著各式各樣的禮物。整幅畫設色淡雅,人物造型奇特,線條流暢自然。

此圖表現的是唐朝時期西域使臣拜見大唐天子的情景,參見隊伍排列成隊,正行進在郊野丘陵間。中間穿白色長袍、騎高頭大馬者為使臣,身後有舉傘持扇的衛侍。隊伍中的人們持有各種不同的貢物,有的手捧珊瑚,有的肩打象牙,有的抱著假山釘,有的抬箱頂罐。一隻似羊的牲畜也被作為禮品送來,它與中原羊有所差異,犄角細長,形體較為消瘦。使臣隊伍中的人們形象各異,姿態不一,或長須連鬢,或膚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僅圍短裙,顯然屬於不同民族,有些甚至來自熱帶。
唐朝時期閻立本《鎖諫圖》賞析

唐 閻立本 絹本設色 縱36.9厘米 橫207.9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此圖舊傳為唐閻立本作,雖為元、明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風格。表現的是十六國漢廷尉陳元達向皇帝劉聰冒死進諫的情景。生性荒淫奢侈而殘暴的匈奴君主劉聰,耗巨資為寵妃建宮殿,陳元達冒死進諫,被暴躁的劉聰下令將他全家處斬,後被劉貴妃解救。畫面表現的就是陳元達用鐵鏈將自己鎖在樹上的情景,氣氛緊張,人物表情十分傳神生動。

唐代時期閻立本《十八學士圖》賞析

唐代畫家閻立本《十八學士圖》立軸絹本設色畫縱174.1厘米,橫103.1厘米,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館
唐太宗時建文學館,收聘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十八人並為學士。後薛收死,召劉孝孫補之。命閻立本畫像,褚亮作贊,題十八人名號、籍貫,稱十八學士,藏之書府,時人傾慕,謂之登瀛洲。
唐玄宗開元時,於上陽宮食象亭,以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余欽、孫季良為十八學士,命董萼畫像、御制贊,為千秋翰苑盛事。
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學士圖,即源於此。唐朝著名的學士還有司馬貞、李延壽、司馬才章、令狐德棻等。
唐朝時期閻立本《北齊校書圖》賞析
《北齊校書圖》該畫為縱80厘米,橫240厘米。據北宋黃庭堅題跋所記述的內容看,此圖的後半已有所不同,圖左的奚官、馬匹已是後加,原來的半段早在南宋時已經丟失了。由此看來,現存的《北齊校書圖》摹本已是後人拼湊的臨摹之作。畫面表現的是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人校勘五經諸史的故事。
唐朝時期閻立本《畫孔子弟子像卷》賞析

《孔子弟子像》絹本,設色,縱32.3厘米,橫870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此畫是唐代傑出畫家閻立本最大最長最佳的一幅巨作,是畫家傳世的六件作品之一,後在近代被日本軍火商買走,並被列為國寶。最後在中貿聖佳拍賣公司購得,迎回國內,曾經引起過轟動。此畫最終被首都博物館以超低價提前收購。
《孔子弟子像》全圖採取平列式構圖,無背景,墨筆勾勒,著色,人物形象各異,須眉生動。繪孔子弟子立像五十九人,無名款。從體貌上對照,第三人即為孔子,以後諸人亦形態相仿,順序一致,惟個別處有遺漏或增補,如子遲和子貢之間缺子夏,孔子前多出兩人。但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宋·無款《七十二賢相》卷進行對比,本幅畫所繪為孔子及弟子像內容是確鑿無疑的。
唐代時期閻立本《竹林五君圖》賞析

《竹林五君圖》,唐代,全幅137.2x74.3公分,詩塘39.8x74.5公分,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閻立本(約公元七世紀),榆林盛樂(今綏遠和林格爾)人。他和他的父親閻毗,哥哥閻立德都擅長於繪畫。曾奉令描繪各邦蠻夷、職責、鹵簿、秦府十八學生、凌煙閣功臣等圖像。 畫中有清高宗題字,高宗認為這幅畫是描繪「晉竹林七賢」稽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其中王戎與山濤沒有畫入圖中。左下角的竹桿上有「閻立本畫」的款字,當為後人假託之作。
唐朝初期閻立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賞析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圖畫功臣於凌煙閣並非始於唐代。庾信《周國柱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畫凌煙之閣,言念歸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權也這么干過。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延續了一個多世紀之久。而唐朝的凌煙閣建在長安城內(太極宮)三清殿的旁邊。閣中又隔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這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均面北而立,以示為君臣之禮。
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涼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魏徵)、司空、梁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瑀、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歷代帝王圖卷》的這一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新水平,在古代繪畫史的發展上有著重要地位。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孝經圖卷》賞析

唐代南宋,閻立本《孝經圖卷》,手卷,絹本設色,縱18.6厘米,橫529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幅所描繪的《女孝經》,是唐代鄭氏所撰寫的重要女性教育經典。書中仿照《孝經》的形制與用語,並模擬東漢曹大家(班昭)與諸女的問答,以告誡體講述孝道的意涵,以及各種女性應該遵守的禮儀。

《女孝經》原本分成十八章,此本目前僅存前九章,歷述不同階層的婦女應該遵守的婦道,以及事奉公婆、丈夫等人的原則。其內容象是以夫為天、善事舅姑與親族、勤於紡績等,都是承續班昭的《女誡》而來。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太白醉酒圖》賞析

閻立本《太白醉酒圖》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山水畫》賞析

閻立本《山水畫》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龍舟圖》賞析

閻立本《龍舟圖》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精品人物圖》賞析

閻立本《精品人物圖》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出遊圖》賞析

閻立本《出遊圖》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佛圖》賞析

閻立本《佛圖》
唐朝初期著名畫家閻立本《觀音大士聖像》賞析

唐 閻立本《觀音大士聖像》
《觀音大士聖像讃》:海震潮音說普門,九蓮華里現童真;楊枝一滴新甘露,散作山河大地春。
傳唐代閻立本觀音大士像拓本。原石刻由湖北漢陽歸元禪寺藏。取佛家《楞嚴經》中「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偈語得名。(「歸元」二字源出《易經》「元者善之長也。干元資始,坤元資生,而易行乎其間,此萬法歸一」)。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因系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故名歸元禪寺。
大多數寺廟之銘牌,均橫書懸嵌於寺廟門楣,而歸元寺為直匾,全國罕見,堪稱叢林一奇。清道光(1821-1850)之前,歸元寺名橫書,道光皇帝欣聞白光、主峰行善積德,功德無量,親賜玉璽一方,其上陽文篆刻「敕賜曹洞宗三十一世白光主峰祖師之印」,以嘉其行。此後歸元寺地位在佛教叢林中大大提高,寺名改為直書。
唐高宗時,民間流傳有一句話,叫「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左相和右相都是唐朝高宗李治朝廷的宰相。左相姜恪是戰場上屢立功勞的武將;右相閻立本,是才能出眾、赫赫有名的大畫家。

『叄』 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17.18課的內容結構圖

高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肆』 《山居秋暝》全文的意思

意思:

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原詩: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出自:唐 王維《山居秋暝》

(4)臨沂唐會電影城內構圖擴展閱讀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這首詩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豐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伍』 《唐人街探案》抄襲《神探夏洛克》持此觀點的人有何證據

唐2》屬於一部推理動作喜劇冒險系列電影,要把這么多種元素融匯到一部電影里,而且不會讓人覺得生硬,難度堪比執導春晚。更重要的是,排在春節檔這樣一個全民觀影的超級大檔期,創作者還得考慮多元化的受眾,你得讓最大比例的人笑,也得讓最大比例的人覺得動了腦,這也太不容易了。

可能是這次節檔《唐2》太火了,人怕出名豬怕壯嘛某乎。某乎各個大佬對《唐2》進行了一番diss,一一抽了一個話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唐2》抄襲《神探夏洛克》,從以下三個角度分析。

三.關於劇情:

1.糖廠

《唐2》中警方為尋找兇手從案發地取樣在電鏡下分析現場成分,神夏從小男孩被綁架走的地方從兇手的腳踩過的木地板取樣;前者分析出了糖,後者分析出了PGPR聚甘油脂肪酸,接著二者都分析出了一個關鍵地點。天哪!居然都是廢棄的糖廠誒!雖然一一並不太理解為啥會分析出糖分,但還是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2.左撇子

誠然,推理作品中利用嫌疑人的左撇子來進行判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根據習慣來推斷兇手的常用手應該是一個有非常大發揮空間的內容。然而唐2和神夏中,又出現了幾乎一樣的推斷方法:水杯放在左手邊。對於這一點的運用,神夏還增加了很多使人物更加真實的細節,比如說黃油刀放在放在左手邊,插插頭習慣插左邊的,紙和筆放在電話的左手邊等。一一很好奇,對於有強迫症的人來說,即使是右利手,水杯應該放在左手邊還是放在左手邊啊。可能這不是偵探的考慮范圍內?

3.醫生的裝扮

一開始兇手一出場就覺得在神夏中似曾相識,淡金的頭發和與醫生相關聯的身份背景,但是不仔細看還真沒意識到這兩位兇手的衣服領帶顏色居然都是一樣的,還有同款大背頭。

4.一開始對於案情都是沒有發現相似之處,所以大招都是要留到最後的嗎?

但是一一覺得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破案本身,而在於唐仁和秦風這種少年和油膩大叔的混搭,以及將中國元素符號化,將東方哲學融進電影里,導演的獨具匠心可見一斑。

《唐人街探案》是一個很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衍生出一個足夠精彩的系列電影,可以成為經典。但是,一一覺得《唐2》還是比《唐1》差,推理的內核足夠穩固,劇情的邏輯足夠順暢,但是陳思誠選擇了最適合大年初一的劇情模式,用喜劇的方式把前期的細節慢慢鋪開,直到最後三十分鍾,當他們開始正經回想案情的時候,電影才稱得上精彩,唐人街探案二在喧囂的劇情下面藏了一個好劇本,但搞笑太多了。很期待下一部唐人街探案不在春節上映,希望陳思誠能真正拍一部中國的偵探片。

『陸』 簪花仕女圖提現了唐朝的什麼思想意識和風俗風貌

《簪花仕女圖》是周昉貴族人物畫風格的代表。畫家如實的描繪了在奢靡風氣支配下的唐代宮廷仕女嬉遊生活的典型環境。同時也體現出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游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

『柒』 中國十大名畫中的唐宮仕女圖的詳細資料如長寬多少,現在何處等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宮仕女圖》系列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張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畫大家, 馳譽丹青。張萱在盛唐時畫貴族人物最負時譽,不僅能夠表現上層社會婦女的姿容情態,而且善於巧妙地刻畫出「金井梧桐葉落黃」這種宮女被冷落的凄涼情調。周昉出身顯貴,多畫宮廷婦女,其風格為優游閑逸,容貌豐肥,衣榴勁簡,色彩柔麗,獨樹一幟。

所以唐宮仕女圖是畫的一個系列是稱呼並非是一幅畫,各副圖的詳細信息可打開參考資料。

『捌』 求一篇 揚州文化社會調查 報告 ! 1500字

關於揚州八怪的社會實踐調查
前言: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濟繁榮而著稱,雖經歷代兵禍破壞,但由於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戰亂之後,總是很快又恢復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易中心。康乾盛世以來,社會安定,文化昌盛,中產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涌現了一大批具有開創性貢獻的繪畫大師,「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

揚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間活躍在揚州的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群體,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基本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還有高鳳翰、華岩,邊壽民、閔貞等,共有十五六人之多。

揚州八怪主張推陳出新,自立門戶。在藝術創作上師法自然,抒發性情;在繪畫風格上,各具特色,爭奇斗艷;在表現手法上,追求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他們與當時佔主導地位的正統畫派相對立,而被稱之為「怪」,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觀念的改變,這「怪」名已由貶變褒了。

揚州八怪繪畫或工或寫,情趣橫生,形神兼備,耐人尋味。其積極創新的精神,給傳統的保守派以有力的沖擊,對後世畫風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揚州八怪的形成

1、依河臨江,交通便利

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功萬代。揚州位於長江和運河的交匯處,交通便捷,人才因此頻繁來往,物資也因此而頻繁交流,地區日益富庶。揚州興於漢,盛於唐,唐人杜牧早有「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詩句。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揚州再次走向繁盛,成為長江之濱,運河之畔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

2、百業興旺,鹽業為最

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位於長江與運河交界處。得交通之利,既是漕運的重要通道,又是淮鹽的集散地。康乾年間,揚州在鹽業的帶動下,出現了百業興旺的格局。如漆器、玉器、雕版印刷等。在全國享有盛譽。

3、官吏崇文,鹽商養士

揚州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當時地方官員如王士禎、孔尚任、盧見曾等,十分重視文化。常常是「晝了公事,夜接詞人」。學者名流得到禮遇。當時鹽商又多行養士之風,常常舉行詩文酒會。在此之下出現了「天下文士半集維揚」的盛況。

4、石濤倡導,借古開今

石濤晚年客居揚州。他在繪畫上主張「筆墨當隨時代」;在藝術上主張「天法而法乃為至法」。從理論到實踐,開清代文化變革創新之先河,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但不受傳統精神束縛,反對墨守成規,敢於破陳法,為揚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

1.鄭燮(1693-1765),字鄭燮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今人謂之為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圖》。近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2.高翔(1672-1734),又稱高其佩,字韋之、韋三,號且園、南村、書且道人。先輩自山東遷至遼寧鐵嶺,隸漢軍鑲黃旗,曾任刑部侍郎。為「揚州八怪」羅聘之師。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畫,他開創的「指畫」成為繪畫中一個重要流派。

3.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冬心,杭州人。他博學多才,五十歲金農後始作畫,終生貧困。他長於花鳥、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畫造型奇古、拙樸,布局考究,構思別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

4.李鱔(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

5.黃慎(1687-1770後),字恭懋,黃慎一字恭壽,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有《蛟湖詩集》存世。為「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6.李方膺(1695--1755),字虯仲,號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人、抑園、借園主人等,江蘇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東蘭山(今臨沂)知縣,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獄,乾隆元年獲釋,官復原職。後在安徽潛山和合肥任知縣,仍以不善逢迎,獲罪罷官。

7.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貞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

8.羅聘,(1733-1799)清代著名畫羅聘家,字大,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漁父、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後為江蘇甘泉(今揚州)人。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著有《香葉草堂集》。

揚州八怪畫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在自己創造與發揮,窮其一生,為創造新的畫風而努力。無疑,他們對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創作思想和眾多的作品,都是我們學習繼承的寶貴遺產。

三、揚州八怪「怪」在哪裡?

答:揚州八怪「怪」在坎坷波折的身世、獨辟蹊徑的立意、不落窠臼的技法、揮灑自如的筆鋒、特立高標的品行。在封建制度極端殘酷又大興文字獄的時代,他們卻敢於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無怪乎當時一督撫搖頭直稱「怪哉、怪哉」。鄧拓在詠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時曾寫道「歌吹揚州惹怪名,蘭香竹影伴書聲」,可以算作對他們「怪」之特點的總結吧。

四、揚州八怪的藝術特色及影響

「揚州八怪」知識廣博,長於詩文。在生活上大都歷經坎坷,最後走上了以賣畫為生的道路。他們雖然賣畫,卻是以畫寄情,在書畫藝術上有更高的追求,不願流入一般畫工的行列。他們的學識、經歷、藝術修養、深厚功力和立意創新的藝術追求,已不同於一般畫工,達到了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境界,開創了一代新畫風,為中國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揚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們對官場的腐敗,富商的巧取豪奪,都有所了解。他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貧富差別,結合自身的遭際,對社會產生了強烈不滿。對遭受苦難的人民,他們常寄予深切的同情,並代為發出憤怒之聲。但由於他們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當時的清王朝又正處於盛世,他們的感慨和不滿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籬。他們當中,作官的力爭能有所建數,使百姓安居樂業,以維護封建秩序。無意官場的,則潔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標榜。然而,他們又不可能擺脫對地主官商的經濟依附,所以常處在思想矛盾的極端痛苦之中,在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協以求生存。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文人畫自唐宋興盛起來,逐步豐富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留下大量的作品,這是中國繪畫的驕傲。明清以來,中國各地出現了眾多的畫派,各具特色,爭雄於畫壇。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以「四王」為首的虞山、婁東畫派。而在揚州,則形成了以金農、鄭燮為首的「揚州八怪」畫風。這些畫家都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的繪畫傳統,但他們對於繼承傳統和創作方法有著不同的見解。 「揚州八怪」諸家尊重傳統,但他們與「正宗」不同。他們繼承了石濤、徐渭、朱耷等人的創作方法,「師其意不在跡象間」,不死守臨摹古法。如鄭板橋推崇石濤,他向石濤學習「撇一半,學一半,未嘗全學」。 石濤對「揚州八怪」藝術風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他提出「師造化」、「用我法」,反對「泥古不化」,要求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創作素材,強調作品要有強烈的個性。 石濤的繪畫思想,為「揚州八怪」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並為「揚州八怪」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揚州八怪」從大自然中去發掘靈感,從生活中去尋找題材,下筆自成一家,不願與人相同,在當時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們常常把自己少見的東西,視為怪異,因而對「八怪」那種抒發自己心靈、縱橫馳騁的作品,感到新奇,稱之為怪。也有一些習慣於傳統的畫家,認為「八怪」的畫超出了法度,就對八怪加以貶抑,說他們是偏師,屬於旁門左道,說他們「示嶄新於一時,只盛行於百里」。贊賞者則誇他們的作品用筆奔放,揮灑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縛,打破當時僵化局面,給中國繪畫帶來新的生機。
揚州八怪藝術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極為光彩的一頁。他們的創作思想與藝術實踐哺育了後來畫人,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出現的趙之謙、吳昌碩、任伯華、蒲華、齊白石、陳師曾潘天壽、徐悲鴻等藝術大師,無不深受其影響。「揚州八怪」的創新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五、揚州八怪對於當代的價值

揚州八怪」的存世書畫作品為海內外200多家圖書館和博物館收藏。300多年來,他們開創的一代畫風,不僅在中國繪畫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藝術界一直受到廣泛重視,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揚州八怪」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揚州八怪」學術研究遍布世界各地,成果累累,知名研究專家數以百計。揚州市專門建立了「揚州八怪」紀念館。

我想,揚州八怪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重要的已不是他們的書畫技藝或作品,而是他們不滿足於現狀,追求新風格的創新精神。在那個年代,新奇與創新是怪異的,不受歡迎的,但他們沒有被世俗所限制,打破了常規,開辟出了屬於自己的廣闊新天地。現在是21世紀,創新是主流。我們應像揚州八怪那樣,不墨守陳規、生搬硬套,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鍛煉創新思維的能力,從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玖』 求唐朝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內部布局,要詳細一點,最好有圖

太極宮:

興慶宮歷經擴建,宮城佔地東西1080米,南北1250米,總佔地2016畝。平面為長方形,由一道東西牆分隔成北部宮殿區南部園林區(和太極宮、大明宮南北相反);共設有六處城門:西垣偏北——正門興慶門,西垣偏南——金明門;東垣與興慶門相對——金花門,東南隅——初陽門;北宮垣居中——躍龍門;南垣居中——外垣為通陽門、內垣為明光門。

北部宮殿區:

興慶殿建築群:坐北朝南,前部有大同門,門內左右為鍾、鼓樓,其後為大同殿,再後為正殿興慶殿,最後為交泰殿。

北門躍龍門內中軸線上,正殿為南薰殿,宮城東北部有新射殿、金花落等建築。

南部的園林區

以龍池為中心,池東北岸有沉香亭和百花園,南岸有五龍壇、龍堂,西南有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等。相傳龍池中曾大量種植荷花、菱角和各種藻類的隱華植物,池南岸還種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東宮垣東側有夾牆復道與大明宮、芙蓉園相通。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路【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三個詞條。

閱讀全文

與臨沂唐會電影城內構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