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楚門的世界 影評
《楚門的世界》從劇情來看,並不是一部太難理解的影片,主角楚門生活在他人安排的世界中,身邊皆是安排好的群演,看似是在講身在牢籠里的人,如何克服一切掙脫牢籠的故事。
很多人說,楚門的世界,你我皆楚門。因為從劇情的故事中聯繫到當今的生活,二者之間會有眾多的共通之處,所以楚門的世界也可以看成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個世界的楚門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當然,這是一種解讀的思路,但或許並不完全,影片中楚門的牢籠真的是由他人設置的嗎,弄清楚這一點,可能會對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這部影片大有裨益。
楚門離開這個世界,可以理解為追求自由,絕對的自由,可以理解為,追求真實,不存在演戲的真實,也可以理解為追求未知的美,畢竟當前的世界已經多是已知的事情,要是再浪漫一些,還可以理解為追求愛情,去尋找在外面那個世界他最愛的那個女人——施維亞,但或許更重的是在他看來,生活在這個世界裡,有一些拘束是無法擺脫的,尤其是內心的。
B. 大地影劇院怎麼樣
東方廣場的大地電影院的放映廳真的好小,一共才8排,不過價格來說還算便宜
C. 大地電影集團都出品過哪些影片啊這家公司怎樣
2004年,大地電影出品了《電影往事》,被國外影評人高度評價為中國版的《天堂電影院》,2007年,出品了紀錄片《張純如》。2008年發行了《錯愛》、《飛行日誌》、《文雀》等影片,2009年投資史詩巨制《孔子》,於2010年初全球公映。同年還有《歲月神偷》、《等著你回來》等電影上映。
這是一家比較專業也比較知名的電影公司,因為與廣東大地院線同屬一家集團,所以發展前景應該不錯。
D. 《楚門的世界》的影評,介紹。
什麼是真實的?當人生成為一場戲,當所有的真實都成為欺騙,當發現自己所有的生活都是表演,那麼,只有義無反顧的追求真正的生活,或是讓所有的謊言有個完美的謝幕。
《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虛構了一個關於人生與自我救贖的寓言,這部電影發人深思,看似荒誕無稽的手法,卻表達了極為深刻的含義,這樣一部明確的高預算製片廠作品,卻由於導演隱喻及自我參考風格的拓展,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作者電影的標簽。
整部電影彌漫著一股懷舊的氣息。楚門如同肥皂劇般的個人秀(當楚門逃脫,該節目結束時,兩個保安毫無眷戀的更換了頻道),還有路人邁著笨拙、虛假而冷漠的步伐兜圈,以及誇張的五六十年代的發型服飾,都體現出電影的懷舊氛圍。而天堂島上近乎未來景象的布景,也從側面體現出其本身的懷舊情調。
除了懷舊,壓抑的氛圍在影片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電影中多次使用具有控制性的視角,在一些重要鏡頭中,導演採用楚門周圍無以計數的攝像機的角度來拍攝,來強調楚門所處在的被觀察、被禁錮的狀態。同時,這種鏡頭的周圍布滿暗影的框式布局,給影片和主角帶來了壓抑的氛圍。而導演之所以沒有每個鏡頭都採用這種取景方式,恐怕是想要表現楚門自己所擁有的那種心態,那種對外界監視並不知曉的生活。同樣體現出整個影片壓抑氛圍的,還有劇中那些看似自然實則完全按照劇本的「日常生活」,那些行人、商人、鄰居等,包括楚門的招牌語言,都顯得單調,這或許也可以理解為導演對現實生活枯燥無味的不滿。導演多次將鏡頭對准觀看節目的觀眾,也是將天堂島中的循規蹈矩的生活,與電視外活躍自由的普通生活進行對比,從而使影片的壓抑氛圍更多濃重。
這部電影中,讓人所津津樂道的一點,就是它的諷刺潛能——批判新傳媒對社會的操縱,批判商業主義和消費主義。在影片的開始,通過閃回、預告片以及對除楚門之外的演職人員采訪,交代了「楚門秀」的訪談;而由於直播中無法插播廣告,「楚門秀」只得靠商品放置於節目中來獲得廣告收入,這些讓中國觀眾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其諷刺意味,因為這幾年中國影片中的嵌入式廣告已經達到了泛濫的地步。而製片人通過銷售天堂島中的一切商品來盈利,同時,也推銷了天堂島的生活方式,這也是在對傳媒對社會主流控制的批判(例如好萊塢電影在世界推廣美國的價值觀)。
倘若深究楚門與「楚門秀」的製片人克里斯托之間的關系,或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宗教。楚門生活在克里斯托所創造的「天堂島」中,生活還算安逸,但實質上是受克里斯托控制,這種關系類同於《聖經·舊約》中上帝與人類的關系,製片人克里斯托象徵了上帝(呼風喚雨,控制太陽的升落),而楚門則同時象徵了先知和拯救者的身份(在水中自救,可等同於紅海,逃離「天堂島」,可等同於逃離伊甸園)。
《楚門的世界》在商業和評論界的雙重成功,奠定了導演彼得威爾在好萊塢的地位,而這樣一部富有深度的電影,註定會在影史占據重要的地位。導演的匠心,讓這樣一部很可能淪為好萊塢商業流水線作品的電影,成為了一件值得珍視的藝術品。
最後,想引用電影中的一段台詞,來結束這篇文章:「我們厭倦了演員造作的表演和虛假的感情。我們厭倦了放焰火和花哨特技。盡管他居住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是假的,但楚門本人卻千真萬確……這不是莎士比亞的傑作,但,這是真實,這是生活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