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標准混響時間與房間容積要求
室內聲音已達到穩態後停止聲源,平均聲能密度自原始值衰變到其百萬分之一(60dB)所需要的時間,單位:s。可通過衰變過程的(-5~-25)dB或(-5~-35)dB取值范圍作線性外推來獲得聲壓級衰變60dB的混響時間,分別記作T20和T30。作為室內音質評價或聲學施工驗收而進行測量時,房間應處於正常使用條件下,主要設施應就位。劇院類大型廳堂,舞台和觀眾廳之間存在防火幕時,應在防火幕升起狀態進行測量,防火幕無法升起時,應在測量報告中對防火幕狀態進行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❷ 如何計算混響時間
公式
賽賓(sabine)公式
T60=KV/A
T60--------混響時間
K-----------與空間濕度有關的常數,一般取K=0.161s/m
V-----------閉室的容積
A-----------總吸聲量、賽賓值
衰變率
混響時間有另一個專業術語——衰變率。
衰變率是指聲音在特定空間內的從很響的聲音減弱到聽不見的所需的時間。
混響時間公認的定義是:聲能密度降為原來的1/10^-6時所需的時間,相當於聲壓級衰變60分貝。某頻率的混響時間是室內聲音達到穩定狀態,聲源停止發聲後殘余聲音在房間內反復經吸聲材料吸收,平均聲能密度自原始值衰變到百萬分之一(聲能密度衰減60dB)所需的時間,用T60或者RT表示。混響時間過短,聲音發干,枯燥無味,不親切自然;混響時間過長,會使聲音含混不清;合適時聲音圓潤動聽。
混響時間是聲學設計中聲能定量估算的重要評價指標。適合電影放映的混響時間一般不超過0.8秒,適合音樂廳的混響時間一般是1.5秒,上海音樂廳達到了這個指標。
❸ 誰說明一下混響時間怎樣控制呢
混響的時間控制:由於會議廳採用短混響,因此,必須選用強吸聲的結構。又因強吸聲處理,因此建築師經常採用各種容易引起聲學缺陷的體形,如圓形、橢圓形、卵形平面、穹形屋頂等。而控制音質缺陷的措施,除了配置擴散結構外,通常用強吸聲方法,因為它同時起到控制混響時間的作用。 適合於會議廳用的低頻吸聲結構有如下三類:吸音板共振吸聲結構:用膠合板(5-7mm厚)作木護牆,離剛性牆面100-200mm的結構是控制低頻混響有效措施。
同時,也有很好的裝修效果,最適合於會議廳內使用。但需做防火處理。房中房結構聲學設計,這類結構可將其共振頻率設計在欲控制的范圍內,會獲得顯著的效果。它的表面形式可以是穿孔板,也可做成共振吸聲砌體。軟包吸聲結構,即在厚度較大的多孔性吸聲材料後面設置符合控制低頻所需的空腔。 在會議廳的控制中、高頻混響時間,除了主人依靠聽眾本身和座椅的吸聲外,應根據混響計算,確實在牆面配置強吸聲材料,這對平行側牆和凹弧形牆面來說,還可消除顫動回聲和聲聚焦等缺陷。作為牆面控制中、高頻的吸聲材料,通常有玻璃棉、礦棉板,外設阻燃織物或壁毯,也可配置鑽孔吸聲結構(鋁板或纖維板鑽孔)或織物包阻燃泡沫塑料等構造。 會議廳講台的後牆,也應作適當的吸聲處理,以免後部反射聲,引起講台上傳聲器的聲反饋;在放映電影時,則由於後牆反射聲與揚聲系統直射聲的相位差,引起不利的聲干擾。
❹ 混響時間的控制是什麼
對混響時間進行控制,必須充分了解在基本的塞賓混響公式中影響混響時間長度的幾大基本因素。塞賓混響公式為RT60=0.161V/(S×a),其中RT60是混響時間,V是房間體積,S是房間牆面的總表面積,a是房間表面的平均吸聲系數。因此,影響混響時間長短的關鍵部分,包括了房間尺寸與房間表面的總吸聲量。於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大途徑對房間的混響時間進行控制,包括房間尺寸的改變、吸聲處理與擴散處理。
改變房間尺寸在建造視聽室之前,如果能夠通過改變縮減或增加房間的大小來控制混響時間是一種不錯的控制手段。當要求較短的混響時間時,適宜將房間體積減少;當要求較長的混響時間時,適宜將房間體積增大。目前國內外組織與機構對家庭視聽室混響時間的要求值大致在0.3~0.6s之間,大家可以根據混響時間公式對房間的混響時間進行計算,以獲得最佳的房間尺寸。然而,目前大部分用戶的情況是在已有的建築環境下打造家庭影院視聽室。此時,如果有條件能夠對房間的尺寸進行改造,縮減或者增大房間容積也是一種有效的辦法。事實上,目前大部分用戶都無法通過改變房間尺寸的手段來對混響時間進行控制。利用吸聲材料來增加房間表面的吸聲量,減少混響時間當無法從房間尺寸的角度入手改變混響時間的大小,就需要考慮採用聲學材料來改變房間表面的吸聲量。對家庭視聽室混響時間進行實時測量,如果發現混響時間過長,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吸聲材料覆蓋於房間表面,增加房間整體的吸聲量,減低混響時間。吸聲材料的種類繁多,對於不同頻段的聲音有著不同的吸聲性能。用戶在選擇的時候不能盲目選用,必須根據每一種吸聲材料的特性,結合房間聲學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控制。
❺ 混響深度和混響時間是什麼意思
為了研究的方便,聲學上把混響分為幾個部份,規定了一些習慣用語。混響的第一個聲音也就是直達聲(Directsound),也就是源聲音,在效果器里叫做 dry out (干聲輸出),隨後的幾個明顯的相隔比較開的聲音叫做「早反射聲」(Earlyreflectedsounds),它們都是只經過幾次反射就到達了的聲音,聲音比較大,比較明顯,它們特別能夠反映空間中的源聲音、耳朵及牆壁之間的距離關系。後面的一堆連綿不絕的聲音叫做 reverberation。
大多數的混響效果器會有一些參數選項給你調節,接下來講講這些參數具體是什麼意思。
(一)衰減時間(Decay time)
也就是整個混響的總長度。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長度,有以下幾個特點:
空間越大,dec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越空曠,dec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中傢具或別的物體(比如柱子之類)越少,dec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表面越光滑平整,decay 越長,反之越短。
因此,大廳的混響比辦公室的混響長;無傢具的房間的混響比有傢具的房間長;荒山山谷的混響比森林山谷的混響長;水泥牆壁的空間的混響比布制牆壁的空間的混響長 ……
一般很多人喜歡把混響時間設得很長。其實真正的一些劇院、音樂廳的混響時間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長。例如波士頓音樂廳的混響時間是 1.8 秒,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是 1.7 秒,維也納音樂廳是 2.05 秒。
這里給一個混響時間計算公式,大家可以用來算算某房間的混響時間 打開頁面
室內聲場達到穩定後,令聲源停止發聲,自此刻起至聲能密度衰變60dB所用的時間稱為混響時間。
❻ 家庭影院的標准
「家庭影院標准」分別由《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通用規范》和《家庭影院用組合揚聲器系統通用規范》兩項規范組成。兩項規范實施後標志著以前我國家庭影院產品無行業標準的局面結束。
該項標准對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和組合揚聲器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質量評定程序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存儲等各方面均作出十分明確的規定,該項標準是根據家庭影院產品的技術特點制定的,其中有關技術要求參照了其它有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根據家庭影院產品質量考核需要,在技術要求中提出了「頻率覆蓋范圍」、「最大輸出雜訊電壓」等性能指標,在《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通用規范》中規定了家庭影院系統的定義,明確指出只有由環繞聲放大器(或環繞聲解碼器與多通道聲頻功率放大器組合)、多個(4個以上)揚聲器系統、大屏幕電視(或投影電視)及高質量A/V節目源構成的,具有環繞聲影院視聽效果的家用視聽系統才能稱為家庭影院。
家庭影院標准
國際標准: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相關音視頻標准
SMPTE美國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相關音視頻標准
IES國際電工委員會相關音視頻標准
ITU-R國際電信聰明無線電通信部門相關音視頻標准
THX公司相關音頻標准和建議
DOLBY LABORATORIES杜比實驗室相關音頻標准和建議
DTS公司相關音頻標准和建議
國內標准(包括聲學裝修標准):
SJ/T 11217—2000《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通用規范》
SJ/T 11218—2000《家庭影院用組合揚聲器系統通用規范》
GYJ26-86混響時間標准採用《國家廣電部部推薦標准「錄音室的混響時間及頻率特性」》;
GBJ232-82電氣安裝標准採用《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標准規范》;
GB50312-2000管線布線標准採用《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工程施工及規范》;
GB/T50356-2005《劇場、電影院和多用途廳堂建築聲學設計規范》
GB/T3557-94《電影院視聽環境技術要求》
GY/T183—2002《數字立體聲電影院的技術標准》
GBJ118-88《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
GBJ76-84《廳堂混響時間測量規范》
GB50222-95《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SJ/T 11217-2000《家庭影院用環繞聲放大器通用規范》
SJT 11218-2000《家庭影院用組合揚聲器系統通用規范》
❼ 電影院的超級音效是如何煉成的
電影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從無聲、單聲道到多聲道立體聲的技術改進,從普通銀幕發展到大幕、球幕、環幕等。在世界電影放映史上曾產生過3次大的危機。一直以來,改善電影院的視聽環境是增強電影放映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觀眾所接收的聲音信息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影片自身及還音系統質量的優劣,還取決於電影院聲學特性的好壞。在片源和還音系統相同的條件下,對影廳的控制就成為各個影院改善觀眾廳視聽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電影蓬勃發展,而相對地電影院的趨勢式逐漸趨向小型化和多廳化;小型化的電影院的一般觀眾廳容納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設樓座。而多廳化的情況則集中在整棟建築物內部,有時廳與廳之間相鄰接,難免雜訊相互干擾的問題相對突顯,建築設計時就需要謹慎應對處理。
對於觀眾而言,選擇一家電影院,除了考慮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維IMAX形式,其次就是電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電影院的銀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觀眾在很遠也能看清楚。揚聲器的功率也不受聲回輸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調整到很響亮;如此觀眾廳可以很長,但是長度超過40米以上,會造成視聽不同步的缺陷。再擇如果揚聲器功率使用過大,前後座位的聲級差會更加懸殊。
來自未經聲學處理後牆的長延遲反射聲(主要對前區座位),很容易產生明顯回聲,使對白清晰度嚴重受損,這是常見的聲學缺陷。可以在後牆加裝傾斜的板牆,使來自揚聲器的直達聲部分反射給後座聽眾。務使揚聲器發出的直達聲與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強反射聲之間的初始延遲時間的間隙不超過40微秒,它相當於直達聲和反射聲的傳播路程差13.7米。觀眾廳內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時,頂棚中央區乃是優選界面。
從視線方面來考慮,電影院座位應以環繞銀幕成弧形排列為宜,結果後牆也順著成為弧形;而銀幕後面的揚聲器總是指向觀眾廳的後牆,如此就更會對前座引起強烈反射聲,甚至產生聲聚焦現象,形成的回聲干擾特別嚴重。因此電影院的後牆一般還是處理強吸聲為宜。
平行側牆之間會產生顫動回聲,但電影院的背景雜訊較音樂廳為高,因為時有笑聲、嘁嘁細語聲,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強烈的反射表面,這些顫動迴音的干擾程度並不太明顯。為控制電影院的混響時間,側牆必須做吸聲處理,有利於消除顫動迴音。
為了使全場聽眾都有較為均勻的直接聲,前後的聲級差不致過大,揚聲器的位置應該放置在銀幕高度2/3以上;同時利用揚聲器的指向特性,主軸射向後牆,以便利用揚聲器軸向聲級最高的特點,彌補隨著距離作反平方衰減的損失。這樣使聲束覆蓋區均勻一些,以便調節前後排座位聲級的差異。實驗得知揚聲器主軸對著前面觀眾席,前後排相差10dB-12dB,而對著後牆則前後差可縮減為5dB左右。但是如此將會使後牆反射更強烈,更需要做強吸聲處理。如果揚聲器主軸射向2/3的後座,可以減少後牆強反射的威脅,但是前後排的聲級差異會稍微大些。
銀幕後面的強吸聲處理,可以消除後牆反射聲對直達聲的干擾,同時也減少這個空間的混響而提高言語清晰度,對多聲道立體聲電影院,則更有利於聲像定位。
電影院的聲音是錄音重放,其衰減過程比較特殊,它不僅體現出觀眾廳的衰減過程,而且包括錄音棚中錄下的衰減過程,或是電子調音加工過程中所帶來的衰減過程。
為了便於控制混響,電影院的每座容積在4 m3左右。作為專用電影院雖然沒有舞台空間,但銀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間必須保持相當距離,而使用寬銀幕時,這個距離更大。因此在這個空區的地面上最好鋪設地毯,減少反射和加強聲源定位。銀幕有一定的設置高度,如此觀眾廳的每座平均容積會比4 m3大些,這時只有加強界面吸聲處理。另外電影院的滿座率因為影片關系的變化很大,所以要採用吸聲較大的軟墊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佔用座席的電影院內部的總吸聲量,都能保持穩定不致差異過大。人造皮革座椅吸聲較差,不易滿足此種要求。這些都是保持觀眾廳內有較短響時間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體聲電影效果影片的觀眾廳,為使來自各個聲道的聲音保持明確的方向感,電影院廳內混響時間比普通單聲道的廳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於電影廳混響時間很短,聲音在廳堂內傳播有點像半自由場,所以靠近揚聲器的前排可能太響,而後排又會太輕;因此把揚聲器盡量提高,使揚聲器高音頭剛好放到銀幕上部邊緣處的高度,並利用揚聲器高頻指向性對著後牆來緩和廳內前響後輕的這種矛盾。由於人爾對於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較差,所以不會有聲音和影像分離的感覺。有人嘗試把高音揚聲器升高到銀幕之上,聆聽感覺還不錯,只是對於最前面的幾排會聽出定位偏高。揚聲器掛高之後,可以使掠入射聽眾席所帶來的低頻衰減低谷消除,從而也相當於提高聽眾席中後區的低頻響應。
人耳對水平面上聲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銀幕後面揚聲器時要特別注意。通常使用三聲道揚聲器時,中置的一組揚聲器放在中央是毫無疑問的,而左右兩組則分別放在銀幕左右邊線之內約為幕幅寬度六分之一寬的位置。如果是五聲道揚聲器時,兩側揚聲器約為寬幅約十分之一寬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組揚聲器則分別與相鄰揚聲器距離幕幅寬度五分之一寬的位置。有時尤其在狹長電影院內,為了加強中區和後區的立體聲效果,還可以把揚聲器間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時為了加強低音效果,把低音揚聲器前的障板連接起來,高音揚聲器則露出在上面。這時就要考慮大面積障板表面作高頻吸聲處理,以減少電影廳縱軸上的反射。注意揚聲器切勿與建築障板有任何聯接,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強迫振動雜聲。
在特別小型的電影院廳中,有時可把揚聲器完全嵌入牆體內部,此時要考慮檢修時出入的方便。當時寬銀幕立體聲電影已經日趨普及。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臨場效果,觀眾廳還設有一套環繞式揚聲器,布置在兩側牆的後三分之二部位及後牆上。它們一般不少於12個揚聲器,兩側和後牆各4個揚聲器。寬的後牆可適當增加一些,揚聲器數量增多,聲場可以均勻一些,而且不讓聽眾感到環繞聲來自某一個揚聲器,以獲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則環繞揚聲器的單只功率不會很大,但總的聲功率應與一個主聲道的聲功率相近,如果個數太少就會影響環繞感的氣氛。
環繞揚聲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並作15度向下傾斜,以照顧中區聽眾。否則邊座聽眾會特別注意到環繞聲來自最近一個揚聲器,而破壞整體環繞感氣氛。為了達到均勻覆蓋聽眾席的效果,這種非強方向的小揚聲器要使用得很多。揚聲器垂直輻射角-3 dB處,應與聽眾席靠牆邊線相接。
在眾多的立體聲電影院中常見的觀眾廳平面體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鍾形等,剖面體形主要有一層懸挑式樓座、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和無樓座等模式。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TI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兩種體形稍低。三種平面體形在頻率1000Hz的SPL值在觀眾席分布都比較均勻,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PL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兩種體形有顯著區別,且平均聲壓級值也最高。
一層懸挑式樓座體形和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體形的整個觀眾席STI均值無顯著差異,無樓座體形整個觀眾席的STI 均值和另兩種體形有區別,均值稍低。三種體形全部觀眾席的SPL均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對於有樓座的觀眾廳,給安裝環繞揚聲器帶來很大困難,尤其在眺台下的聽眾席。所以正規電影院廳不推薦採用跳台方式,而採用坡式布置。
銀幕畫面要對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時眼睛(以及畫面)會欺騙耳朵的聲源定位能力。當然有時耳朵也會欺騙眼睛,聲音會使人感到固定光點似乎在移動,因此畫面上某處出現講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來電影系統中的所有對白只錄在中置揚聲器的聲軌上。
現在流行多廳式電影院,房屋隔聲更顯重要。相鄰兩廳之間的隔聲量要求很高,一個分離的雙層牆可達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設置走到隔離,頂棚和牆面均用吸聲處理,這樣方式最為理想。如果兩廳式上下迭加構造方式,則樓板的空氣聲和固體撞擊聲(例如翻動座墊)隔絕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築式樓板再加上彈簧吊鉤的頂棚。
THX系統曾按不同條件提出隔聲推薦值,相當於美國隔聲曲線指數達到STC-70的牆體構造。所以在隔牆設計上需要仔細考慮,尤其在低頻段困難更大。另外在電影廳與休息廳之間也要處理隔聲問題,採用類似聲閘的雙道門吸聲處理走道,除了阻絕雜訊侵入內廳,另也可使觀眾進出較暗電影廳之前後,適當調整眼睛適應過程,防止門扉開關的漏光干擾。
電影院的超級音質不只在主動方面的揚聲器的等級,對於被動方面的建築聲環境的預先規劃設計與裝飾處理,更是保證電影院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銘秋;同濟大學建築聲學博士)
❽ 混響時間的控制是什麼
混響時間表示聲音混響程度的參數量,當室內聲場達到穩態,聲源停止發聲後,聲壓級降低60dB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混響時間,記作T60或RT,單位是秒(s)。混響時間是目前音質設計中能定量估算的重要評價指標。它直接影響廳堂音質的效果。房間的混響長短是由它的吸音量和體積大小所決定的,體積大且吸音量小的房間,混響時間長,吸音量大且體積小的房間,混響時間就短。混響時間過短,聲音發干,枯燥無味,不親切自然;混響時間過長,會使聲音含混不清;合適時聲音圓潤動聽。利用反射與擴散材料來增加混響時間對混響時間的控制除了採用吸聲材料減少混響時間的長度之外,也可以利用反射與擴散材料來增加混響時間的長度。由於任何材料都具備一定的吸聲特性,同樣的擴散材料可以對聲音進行有效的擴散,同時也可以針對特定頻率的聲音進行吸收。通過有效的室內擴散處理,還能夠獲得更加平滑的房間低頻響應曲線,有效地改善室內聲場的表現。綜合三種不同的控制手段,第手段適合用於能夠對視聽室空間進行隨意改造的情況,例如打造各種不同專業用途的環境,包括播音室、電影院、教堂以及音樂廳等等。對於通過普通家居環境來建造家庭影院視聽室的影音愛好者與發燒友,處理手段更為適合。必須注意,不能僅僅單方面通過吸聲或者擴散處理的方式對混響時間進行控制,而是要將吸聲與擴散相結合,在取得適當的混響時間之後,還能夠使房間保持平滑的頻響曲線,達到改善房間整體聲音效果的目的。
❾ 板式混響適合什麼時候
500HZ左右。
種房間對混響時間的要求如下:以語言為主的房間(話劇院、報告廳、大教室等),其混響時間在1.2~1.4s(500Hz)。以電聲為主的房間(電影院、歌舞廳等),其混響時間在0.8?1.0s(500Hz)。以音樂為主的房間(音樂廳、歌劇院等),其混響時間在1.5?2.Is(500Hz),混響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聲學現象,其時間長短是衡量室內音質好壞的重要參數。
板式混響是對聲源而言。大廳混響是講聲源與環境的和諧度。並以此確定聲源的最佳位置。
❿ 如何測試房間混響時間
各種房間對混響時間的要求如下:
以語言為主的房間(話劇院、報告廳、大教室等),其混響時間在1.2 ~ 1.4s (500Hz);
以電聲為主的房間(電影院、歌舞廳等),其混響時間在0.8〜1.0s (500Hz);
以音樂為主的房間(音樂廳、歌劇院等),其混響時間在1.5〜2. Is (500Hz) 0
混響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聲學現象,其時間長短是衡量室內音質好壞的重要參 數。它關繫到語言及音樂的清晰及豐滿度。混響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使前後聲 音混淆,聽不清楚。但是,混響時間也不能過短,過短會使音樂缺乏「回味」, 聽起來顯得單調「干澀」。這就是說,混響時間應該不長不短,處於最佳。這樣 的時間稱為「最佳混響時間」。
最佳混響時間主要是根據大量已建房間的試驗測定,並通過人們的主觀評價 以及統計歸納而得到的。試驗表明,房間用途不同,其最佳混響時間也不相同: 主要用於語言的房間,其最佳混響時間要比主要用於音樂的房間短一些。此外, 房間容積不同,其最佳混響時間也不相同:房間容積大的,最佳混響時間要比容 積小的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