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了DC的電影《小丑》預告片後,你對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有哪些期待
雖然說這一角色本身是一個反派,但是在之前看蝙蝠俠的時候,就對這個角色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當時覺得這個角色特別的帥。
雖然作為反派吧,但是,覺得他還是有一點可憐的,並且他最後的轉變讓我覺得比較的有沖擊力,還是很期待他能夠有一個獨立的電影了。
只能說讓我更加期待的是這部電影,在真正呈現上的一種效果吧,而且,本身這一角色就有一個很大的關注度,所以在電影本身的話,應該也不會讓人特別的失望,還是很值得一看。
Ⅱ 求傑昆小丑預告片的BGM
是小丑殺死第一個黑幫老大的時候(第一次講述臉上刀疤來歷時),就是被小丑戲稱為「小甘寶」的,出五十萬懸賞小醜人頭的那個?那首是Why So Serious?
開頭搶銀行的是 Like A Dog Chasing Cars
片中插曲還有
I『m Not A Hero
A Dark Knight
A Watchful Guardian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Ⅲ 如何評價電影《小丑》
我了解到被Arthur「逗笑」的孩子是布魯斯·韋恩,由童星Dante Pereira-Olson飾演 (之前就與傑昆在《你從未在此》有過合作)。此時的布魯斯大概已經失去雙親(很可能是在劇院看完《摩登時代》後), 臉上充滿陰郁。
他了解到喜劇的內核從來都是悲劇。官方首支預告片目前就告訴我們這么多,至於Arthur變成小丑的契機、 他是否在哥譚製造了災難,是否會出現拯救哥譚的英雄,這些或許要等到今年10月電影上映才知道了。
Ⅳ 《小丑》上映一周年,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小丑》上映一周年,記得當時關於這部影片分化兩級的評論可謂嗨翻了天,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部電影的很多內容依然值得人們反復回味與討論。
由於哲學家齊澤克形容《小丑》講述的是「對 社會 政治秩序與虛無主義僵局的絕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歸根結底,就是一篇反 社會 無政府主義的戰斗檄文。
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說事,稱其為 社會 暴亂的根源和圖騰,從而變成了一場「狂歡」。
另外一種爭議是在影迷中進行的,覺得「小丑」這一角色失去了原著中代表著「混亂無序的邪惡」這一象徵意義,而去尋根究底「小丑何其成為小丑的?」
很多影迷認為這一心理變化的過程,暗示關鍵點在於小丑的血緣來歷和伴隨之家族「遺傳」性的精神疾病,從而將角色身上的神秘性和不確定性剝奪干凈,這是對原著的一種無知褻瀆。
這些說法都有其合理之處,但關鍵有一點,「符號」和「站隊」並不是本片創作團隊立足的本意,他們其實最想刻畫的是向一切說NO的個人存在主義危機。
也就是說,在往其貼標簽之前,他們最想說的是其實是個人的精神危機和混亂狀態,然後才是時代變革帶給個人的的沖擊和再塑。
如果本末倒置了這一點,那麼這片就會粗暴地貼上「空洞無力」和各色各抒己見的政治標簽。
在《小丑》開場的戲中,華金·菲利克斯飾演的小丑只是個無足輕重的「無名之輩」,他甚至有名有姓——亞瑟·弗萊克。
他和罹患精神疾病的母親相依為命,冷眼旁觀著哥譚市的 社會 運動暗流涌動,在這一刻時,他既沒有想到將來會是這場運動的助燃劑和圖騰,也沒有喪失一個普通人的理想與追求。
在這個時刻,雖然他窮困潦倒,而且需要心理醫生輔導,排遣自己內心的絕望與孤獨,但總體來說,他並不是日後的「小丑」,他只是一個可憐的中年人。
轉折點在於地鐵站上發生的那起槍殺事件,注意這個事件的安排。
在這場戲之後,小丑才會真正關注「自己到底是誰」,「是什麼樣的人」,而在這場槍殺案之前,小丑並沒有關心自己的由來和 社會 屬性。
他只是卑微地想上檔喜劇脫口秀夜間節目,以取悅他人為己任,甚至幻想和漂亮的女鄰居談個戀愛,也就是說對人生還抱有期望。
被施暴後的意外反抗,然後槍殺三人讓亞瑟突然間看清楚了自己所處的黑暗深淵。
他是一個無人關懷的人,所寄予的夢想也被其偶像——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莫瑞(羅伯特·德尼羅飾)隨意踐踏,連戀愛都只能在顱中幻想,一切都是假象,但殺戮讓他體會到了另外一種人生,一種可能性。
否定今日的一切,成了小丑頓悟後的人生指南,而「否定」,也變成了本片的關鍵詞。
這是一部為了「否定」而拍的否定電影。
它不僅否定了超英電影的劇作套路和類型屬性,還否定了好萊塢 娛樂 至上的准則,是一部反好萊塢體制的電影。
進而,它還否定了主流 社會 秉持的道德觀和意識形態,它還否定了理解和站隊,否定了夢想與追求,它否定的是一切貼上的 社會 標簽和意義屬性。
它強調的是「否定」,它並不關心人權,自由,民主和其爭鋒相對的所有政治概念和秩序,所以它並不想提出什麼政治綱領,更沒有政治訴求,它連善惡都不想區分(電影中兩次殺人在現實世界都是極端邪惡的。)
甚至連虛無本身也否定,亞瑟的階梯之舞恰恰也是向虛無挑戰,亞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那就是變身成為「小丑」。
《小丑》從頭到尾圍繞的是一個人的精神苦難和存在主義的難題。
恰好在於,它在DC和華納能夠提供資源的框架之內,把DC宇宙漫改電影的概念抽離,它依然成立,這就是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和編劇斯科特·西爾弗的聰明之處,用「小丑」這一身份洞悉了庸碌大眾面對世事變遷和自身困境之內心的疑惑。
這一漂亮招數,它跳過了福柯的「文明與瘋癲」的二元指代,又直面了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和漢娜·阿倫特《平庸之惡》。
所以,把它視為無政府主義或者單純的暴力運動的宣言,未免太過簡單。
這也是它區別《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的地方。
它剝離了馬丁·西科塞斯強行塞加其上的 社會 屬性,它更接近保羅·施拉德(《計程車司機》編劇)想要闡述的「存在主義式的孤獨和人生困境」,所以說,與其說它是在致敬《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不如說它更抽離在 社會 運動和 歷史 變遷之外。
所以它必須存在和依附在一個抽象的世界裡,沒有比哥譚市這一場合更合適了——從抽象出發,它抽象討論了人的後現代主義困境。
另一個劇情關鍵點「與蝙蝠俠的血緣關系」,解讀豐富的人總視為《黑暗騎士》一個硬幣兩面的寓意,從而為光明和黑暗的斗爭鋪下墊腳,但個人並不同意這種淺顯的解讀。
托馬斯·韋恩是否是亞瑟之父為何要模糊處理,我覺得托德·菲利普斯和編劇斯科特·西爾弗的真實用意恰恰是摒棄蝙蝠俠和小丑在血緣上的聯想,但又能讓漫畫原著粉絲有找到彩蛋的樂趣。
其實《小丑》里更強調的是斬斷 社會 屬性的紐帶,因為人類 社會 里最強的紐帶恰恰是血緣,從血緣上否定父母,乃至殺害「父母」(間接殺害托馬斯·韋恩),否定血緣帶來的羈絆就是亞瑟轉變成「小丑」的終極象徵。
所以,所有持有派系斗爭觀念,為之辯護或者反對的人都可休矣。《小丑》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質疑和反抗性,從而各色派系都能找到與之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它不僅對弗朗西斯·福山所稱的「民主的終結」發出質疑,也對宗教信仰和媒體及資本的操縱提出了質疑。
你既可以在其中找到極端原教旨主義崛起的原因,也能找到唱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聲音。
你既能找到巴格達迪能成為ISIS的頭目的原因,也能找到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的深層動因。
它就像一枚照妖鏡,高明折射了現實中 社會 普遍性的各種痼疾,但它並不打算揭示 社會 動盪成因,也不提供 社會 困境的解決方法。
因為所有的主義,無非是人的選擇,是人選擇了主義和道路,而不是主義和道路選擇了人,最終的落腳處還是在於個人的憤怒和懷疑。
這在《小丑》的結尾就可以發現,小丑並不在乎街頭暴動和遊行示威,他完成了自己的訴求,擯棄了自己的一切,從血緣、親情和愛情,乃至理想,他獨自一人躺在街頭的熊熊大火之中。
哪怕其他的人視他為挑戰秩序的英雄,但他的孤獨還是無從排遣,他也不在乎,從嘴角牽動的是一抹標志性的小丑的微笑。
「我笑是因為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我只是無名之輩。」在亞瑟摒棄了其 社會 屬性時,他反倒成了富有象徵意義的圖騰,僅僅代表著反抗和混亂之神。
小丑的笑是《黑暗騎士》里邪惡與恐懼的化身,但《小丑》的笑其實是一種對自身乃至對 社會 對客體徹底的否定,從討他人歡喜的「笑」轉變成「我笑故我在」。
如果僅論其內涵,《小丑》的「笑」無疑比《黑暗騎士》豐富得多。
而「笑」也是小丑和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共同的武器,屎屁尿喜劇起家的托德·菲利普斯,曾用層出不窮的笑料讓自己變成了R級喜劇之王,但他這次的華麗轉身,讓「笑」附加了層悲愴的深意,讓人深深體會到小丑語錄中那句——
「我曾以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劇,但我現在意識到,它是一出喜劇」的反意同樣成立,最偉大的喜劇都是笑中帶淚的。
華金·菲利克斯的表演深得上世紀七十年代那些最偉大演員的精髓,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他無疑從這些電影里得到了很多表演的靈感——《教父》、《沖突》、《熱天午後》、《列尼傳》、《喜劇之王》、《計程車司機》。
但讓他區別於那些方法派演員唯一一點就是,對「笑」的闡釋。
從最開始的略帶哭腔的笑聲到歇斯底里的笑,再到無不嘲諷意味的笑,最終歸結到嘴角牽起的恐怖的笑,因為具有豐富層次的笑的表演,從而使得華金·菲利克斯同樣和方法派拉開了距離,就像本片和 社會 寫實派拉開了距離。
因為「笑」,使其表演附加了一層抽象的味道,從而讓本片真正成為了「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的自畫像,等待世界新一輪變革的到來。
也因為這層表演上的新意,奧斯卡影帝,實至名歸。
Ⅳ 為什麼有網友說《小丑》的每張海報都是藝術品
華納公司出品的DC超級英雄新片《小丑》,即將在北美上映。媒體曝光了,全新定製海報畫面定格在小丑的側面,復古色調出現光有魅力。《小丑》統歸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片方發布了幾款定製的海報,一張是IMAX定製款,另外兩張是華納與藝術網站PosterPosse的合作款式。
看完小丑你會發現化妝只是一種形式,即使男主不化妝,也能感到演員的演技,從內到外的瘋狂,化妝只不過是告訴觀眾,此時的男主已經准備發泄那些負面情緒。電影到底票房好不好?只有公映市場和觀眾,才能給出答案。
Ⅵ 威尼斯把金獅獎給了《小丑》,為何眾多人感到意外
威尼斯是這個世界上浪漫的城市之一,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汽車的國家,是上帝把它所有的眼淚都集聚在一個地方。美國導演拖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一部《小丑》,在威尼斯獲得最佳金獅獎。是圍繞DC漫畫公司旗下經典反派角色展開的獨立電影。講述了喜劇演員阿薩夫萊克在經歷了種種絕望之後一步步走向小丑。這是漫改電影首次在歐洲三大影視界獲得最高獎項。DC超級英雄電影,開創了三大電影節的先河。
但總歸來說,小丑他確實給漫畫改。這不可能拿到電影節的金獅獎,開創了一個先河,說明他也是被這些電影界的人們給認可的,漫畫在電影的發展也會有了一個新的天地。不僅僅是對小丑電影的認可,也是對漫畫改的一個認可。
Ⅶ 新片《野蠻人》發布正式預告,為何被稱小丑潘尼沃斯再就業
因為在這部劇中其實雖然有一定的一些負面的評價,但是並不影響他整個局面的一個發布,也有一些人對他的好評比較高。
Ⅷ 新版《小丑》首映口碑逆天炸裂,我們為何如此鍾愛超級反派
說起小丑這個形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在很多的公園當中都可以看到扮演小丑的人。在喜劇型的影視作品當中也經常會出現小丑這樣的角色,但是對於小丑來說大部分都是給大家帶來歡樂的,很多人應該都不會把小丑和超級反派聯系在一起。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小丑這個角色,他是DC電影里的一個超級反派,被大家所熟知,還是在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黑暗騎士當中,在一部超級英雄的電影里,小丑作為超級反派,作為極少數反派可以勝過正派的電影,而他竟然沒有一點超能力,他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人類黑暗的一面,它不求錢財也不求權力,只是為了單純的犯罪而犯罪。
其實至於為什麼大家會如此鍾愛這個超級反派,主要就是給大家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導演是托德,菲利普斯,這個曾經被人調侃的美國導演,竟然帶來了一部基調如此黑暗而且如此瘋狂的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而且僅僅是幾秒鍾的預告,傑昆,菲尼克斯所主演的小丑就已經把演技飆到炸裂。
影片在威尼斯首映也堪稱瘋狂,不僅創下了近年來最長的一次排隊盛況,而且發布會也是沒人滿為患,因為每一個人都想一睹新小丑的誕生。其實這部影片主要就是講述了小丑是如何從一個底層普通人經歷了無數掙扎於壓迫之後成長為小丑的故事。對於社會的無視和欺凌讓他忍無可忍,一直等到拿起武器開始了自己的惡人生涯,所以對於這部影片好像也反映了很多現實當中的社會問題,所以也導致了很多人比較喜歡。
Ⅸ DC反派單人電影《小丑》的首款預告大家看完之後覺得哪些地方讓人很震撼
華金·菲尼克斯原本性格和善,為了給大家帶去歡樂而不遺餘力地進行小丑表演。但卻被地痞流氓痛打這點真的很讓人震撼。
他 原本性格和善,為了給大家帶去歡樂而不遺餘力地進行小丑表演。但生活卻回之以暴擊,被地痞流氓痛打、被關進著名的阿卡姆瘋人院等一次次重創,侵蝕 了 他的內心,小丑眼含淚水卻用手努力擠出笑容的畫面更是將他的悲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心痛。世俗的捉弄與嘲諷將他逼入萬劫不復的黑暗 地獄,預告最後,經歷了世態炎涼的小丑終於以經典邪惡造型示人,近乎 癲狂地釋放他內心的憤懣。究竟是怎樣的痛苦讓他墮落至此?人性蛻變後的他又會有何驚世駭俗的作為?大家覺得DC反派單人電影《小丑》的首款預告大家看完之後覺得哪些地方讓人很震撼?歡迎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