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幾部容易聽懂的英語原聲電影
——《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兩條命……」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阿甘正傳》
阿甘的智商只有可憐的75,但阿甘腦袋裡的世界卻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世界。他代表的似乎更多的是一種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國精神,笨拙但努力,只要活著便竭盡全力。他周遊著歷史,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他見證著一切,自己也變成了一切中的一份子。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似乎已經成為了阿甘超然物外的精神體現。他就如一片羽毛,飛舞出自己的天空。
阿甘的青春里似乎沒有什麼遺憾,因為他很少回頭來估計自己的損失,對於他的人生,也許可以用兩段話來概括,"生命在於運動""永不停止嘗試!"
從前有個人對我說,別要任何附屬品,在你的生命中,不應該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內拋棄的東西。
——《盜火線》
警察與賊天生就是一對冤家,而他就是一個警察,他就是一個賊。他說:我不能任由你們縱橫霸道我終將為你們送葬。他說:我一定等到最後。兩個男人的故事是不乏溫暖的。
他們註定要在這個傷心的城市裡展開追逐的游戲,天生註定他們就背負了不同的使命,這讓他們只能各走各的,然後決一死戰。
電影中,劫匪之一基斯的妻子被警察拘禁變成誘餌,當基斯看見閣樓妻子,他的愛人卻含著淚擺了擺手讓他趕快走,那一刻基斯那種放不下的神情讓人過目難忘。
要麼忙著生存,要麼趕著去死!人總是要做點什麼的……
——《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個關於囚徒的故事。因為被誣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終生監禁,在壁壘森嚴中,對自由的渴望時時刻刻磨礪著他的意志。「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擁有,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相隨」。安迪很認真地對幾個好友說出這樣的話,換來瑞的沉默,過了片刻,瑞才緩慢地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後,瑞沒有再抬頭看安迪一眼,他離開了飯桌,安迪則靜靜地目送他離開。鏡頭上搖,看見鐵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終沒有放棄用自我救贖去尋雜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似乎始終在自由信念的引導下,在這不可逾越的高牆內,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著艱苦的抗爭,於是,他用了19 年的時間,挖開了一條常人幾乎要挖600年的隧道,他在500尺的糞坑中匍匐前進,魔鬼的黑暗與上帝的光芒如同壓在一層薄紙的兩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嚮往的海水與天空已經近在咫尺,他終於用自己對黑暗制度的背叛與追求自由的理想締造了一個現代的神話。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
——《四根羽毛》
史詩式電影《四根羽毛》原本是一部描述榮譽與恐懼的英國文學名著,從1920年始已被六次搬上銀幕。故事講述的是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一名即將新婚的貴族軍官哈利在接到開赴北非的命名後,懷著莫名的恐懼在出征前的一晚決定退役。這一舉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英國上流社會掀起巨大波瀾。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著恥辱和藐視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別象徵著「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 Passion)」四種價值被臨陣退逃者拋棄。哈利四處流浪之後決定獨自前往北非,他化裝為阿拉伯人,在沙漠戰役中經歷磨難,克服恐懼,最終將他淪陷敵手的朋友一一救出。在故事中一名職業軍人的命運與個人的榮辱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它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剝離英雄尊貴的外衣,裸露與陽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顆世俗的心。
都市求生法則第一條——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
——《七宗罪》
人性本惡似乎一直是西方價值體系與文化觀念的主流。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被那個高深莫測的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彷彿一道蛛網暗示著觀眾:它是承載宿命的罪與罰。在自私、貪婪、充滿慾望的大都市裡,上帝曾發動過洪水來洗滌人類的靈魂,而那個罪犯卻似乎只想用鮮血來召喚那宿命的審判。
據說,「Seven」西方的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千萬不要恨你的敵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教父》
冷靜的法則與狂熱的慾望似乎永遠都是孿生的兄弟。哈耶克曾說,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規則」
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確定地藉此形式規則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教父卻似乎是可以自由遊走其間的駭客,只需要用很簡單的一段代碼,就可以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病毒。規則在他們的手中只是用來束縛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終目的。他們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來決定取捨,以彌補法律在自由社會下的不足。
維托.科利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構建一個以宗教為掩護的家族,當然,這個家族裡,維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從來都是不動聲色地來貫徹他的主義。
道德似乎在這里變成了遮羞布,而手段才是決定一切的發家之路……
——《天堂電影院》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每個畫面都可以帶你在記憶里翻山越嶺。
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
在他的童年時代,村民們都喜歡到鎮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慢慢的,還是小男孩的也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再後來,小男孩在一場膠片引起的火災中救了老放映員,老放映員的眼睛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小男孩當上了放映員。後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
三十年後,成名的Salvatore回來參加老放映員的葬禮。老放映員給他留了一份禮物,那是當初被鎮上的神甫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每一場吻戲,每一場吻戲如走馬燈般在寬大的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終身職業,選擇家庭,選擇 xxxx大電視,選擇洗衣機,選擇汽車,選擇CD機,選擇健康,選擇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買第一所房子,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分期付款的三件套西裝,星期天傻乎乎收看無聊電視,邊看邊吃零食,選擇苟延殘喘,選擇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這樣的傢伙面前丟臉……
——《猜火車》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垃圾場」,如果說何勇的高亢是一種醒著的痛,那麼馬克的憤怒更像是一種被麻醉後的蘇醒。
這是一場醞釀於青春期的暴動,一種叫揭竿而起的反骨,一次不願意回家,只願在冷冷的街燈下孤獨游盪的叛逆。
這電影彷彿有一種呼喊,要麼砸碎這萬惡的社會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要麼完全的融入其中,當一個隨波逐流的傻蛋。
他們尋找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大麻或者鈔票去咒罵周遭的一切,你也說不清他們是睡著的,還是醒著的,「土豆」說:「時裝在變,音樂在變,迷幻葯在變,一切都在變。」
馬克終於「醒悟」,在出賣朋友後,大笑著撲入那個他曾經鄙視的世界。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也許是一次結束,但影片早就已經告訴我們:當馬克鑽進那個骯臟的抽水馬桶,一個新的世界就已經誕生了。
世界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
——《愛瑪》
根據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愛瑪》是英國與美國1996年聯合出品的彩色片。
影片以愛瑪·伍德豪斯這一漂亮、聰明、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子為主角並充作穿線人物,通過諸多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關系,向觀眾闡述了兩個觀點:
其一,婚姻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其二,成功的婚姻必須門當戶對。
但什麼是愛情呢?在一部瑞典電影中,有兩個男人互相談論女人,A對B說:別傻了,她們根本不需要愛,她們需要的只是重視,獨一無二的重視。大仲馬曾說,其實世界本沒有快樂與痛苦的區別,有的只是一種狀態和另一種狀態的比較!死去的人不會欺騙我們。
自由就是這么來的可奴隸也是這么來的。
——《勇敢的心》
事實證明,人民的自由並不是靠法學家們精心編纂的字眼或者君主們大發善心而得到的。自由對於無產者來說,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勇敢的心》以恢弘的手臂描繪了壓迫與自由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這種對抗大多是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他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結構的矛盾。
對於一個努力來說,自由的含義也許僅僅意味著他的脊樑不必再受到鞭撻,他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威廉·華萊士其實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天賦人權」,哪怕流干鮮血。這種精神令人敬畏。但時代的先行者們往往只能用眼睛洞穿那幾百年後的變遷,因為醒來得太早,他們大多鬱郁而不得志。在教條主義盛行的中世紀提倡自由意志,就如伽利略發現地球是圓的。威廉·華萊士追求的意義就在於,雖然註定失敗,但畢竟觸痛了那根神經。
蒼蠅不會恐懼,蒼蠅也不會感到羞恥......蒼蠅也不喜歡政治......"。
――《蒼蠅》
這部帶有科幻味道的電影曾該片被評為有史來最惡心的影片之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將有機物分解後異地合成的實驗。就在這位科學家拿自己進行試驗時,一隻蒼蠅混進了容器,合成的結果是科學家有了一個蒼蠅頭,而蒼蠅有了一個人頭。這種驚世駭俗的想像力加上一定的科學理論當做證明,顯然引起了人們心底深處的恐慌。而在另一個世界,重組一個自我,似乎更像是對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作出的深刻探討,哪怕它的形式有點讓人無法接受。而對生活的思考,對政治的深刻理解,則更像是一個寓言故事。
據說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大奴隸主蘇拉在涉足政治以前是個心地善良的青年,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在他的《希臘名人比較列傳》中說,年輕時的蘇拉天真活潑,臉上掛著笑容,極富同情心,常常會因為同情而潸然淚下。然而到了後來,他卻變得殘酷無情。盡管他以權力和榮譽會敗壞人性為由譴責過分地佔有權力和榮譽,但是他並不努力去限制自己的權力欲和榮譽感,而是拚命地去追求。他不僅使自己在追求權力榮譽時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也使他的競爭者們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
所以路易斯?博洛爾說,政治使人變得罪惡。
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
――《墮落天使》
殺手將在明天死去,愛情只是寂寞的慰籍,《墮落天使》似乎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世界沒有你真正要的堅持。
生活就像我們上小學時候的算術題:有一個水池N立方米,進水管每小時進水A立方米,出水管每出水B立方米,請問什麼時候水池是滿的呢?沒有任何一個公式可以計算生活。成年以後的你就會明白,進水管是你得到的人生體驗,出水管是你消耗的青春,而這個水池永遠不會注滿,它代表不可能完美的人生,裡面是空虛、掙扎與茫然。但是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
--《美國美人》
中產階級的萊斯特.伯哈姆已經活不到一年了,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麼跡象。
他就著在那個繁華的美國,一個溫暖而安靜的市郊,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卡羅琳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珍妮。該有的都有了,可他的家庭並不象外人看到的那麼幸福。他的工作沒有成就,他厭倦了他所做的一切,終於有一天,當萊斯特遇上了剛做完中學籃球賽拉拉隊的珍妮和安吉拉時,他立刻被安吉拉的美麗深深地打動,心中的那種久已死去的感覺好象又重新的復燃了,他的生活也慢慢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年的他落入了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愛情幻想中,事態逐漸地向著十分有趣卻無法預料的方向發展......
也許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幻想而變得有意義,但起碼它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另外一種意義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可能不,愛一個人需要付出嗎?是的!而且是無怨無悔的!――《天使之城》
塞思是洛杉磯上空的一位天使,他終日奔走於生死之間,目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天,他來到一家醫院,可惜他來晚了一步,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病人已死在了手術台上。主刀大夫瑪吉?瑞絲認為這是她的責任,她失去了自信,精神也一下垮了。塞思決定留下來幫助瑪吉戰勝精神上的危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愛上了美麗的瑪吉。為了能真實地接觸到瑪吉,他冒險使自己顯了形。
天使的愛也許更帶著幾分人世間所未有的純凈,而塞思卻發現自己無法真正進入凡人的世界。面對著無法割捨的對瑪吉的愛,為了能與瑪吉一起分享生活的快樂,他毅然決定放棄天使身份,墮落於人間,從此做一個凡人。這對於他來說也許要付出相當大代價的願望,但是在願望與付出之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對於天使的愛情,在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女孩都曾是無淚的天使,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時,便會流淚――於是變為凡人。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負女孩,因為女孩為你放棄了整個天堂
㈡ 哪裡有天堂電影院電影原聲配樂及插曲下載
專輯名稱: 天堂電影院電影原聲大碟 / Cinema Paradiso Soundtrack
演唱歌手: Ennio Morricone
專輯類別: Soundtrack
出版年月: 2001
專輯介紹:
義大利,法國 1988
《天堂電影院》的導演是擅長將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加以浪漫化新包裝的吉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本片是他奪得「戛納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大獎的代表作,可謂成績斐然。本片以義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中一家電影院為故事舞台,描述小孩子多多與「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師艾費多發展出來橫跨數十年的一段忘年之交的感情,並旁及義大利人民對電影態度的感情變化,最後「天堂電影院」要拆卸了,大家回到小鎮來給它送終。本片堪稱是一封由影迷所寫的「情書」,曾廣泛引起全球電影愛好者的共鳴,今年更推出加長了40分鍾的導演完整版重新推出上映,再版發行的原聲帶也由16首增加為17首。在這里更是收入了著名男高音Josh Groban為其配唱的主題歌曲!
為本片配樂的埃尼.莫里康(Ennio Morricone)出生於羅馬,一家三代都是音樂愛好者。他在羅馬近郊的聖塔西西里音樂學院主修和聲及作曲,經過電視和劇場的實務經驗後,於60年代進入電影界。因為替大學同學塞吉奧.李昂尼(Sergio Leone)執導的「義大利粉西部片」配樂而一舉成名。近三十年,莫里康被尊稱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 配樂的影視作品超過300部。本片的配樂展示了他的深厚功力,情感濃厚感染力強。片中的愛情主題曲由其子安德立譜寫,創下父子作曲家共同為一部電影創作的紀錄。
這部電影配樂除了Ennio Morricone的作品外,其中的track 6.9.中的Love theme,是莫里克奈之子Andrea Morricone的作品,這首曲子是全片最感人的主題旋律.故事的背景是一個單純保守的時代,那時候銀幕上的每一段激情擁吻,男歡女愛都被當作洪水猛獸般的刪除,但多多對此總是充滿好奇,偷偷的從放映師阿佛列德那裡留下許多這些被剪掉的」傷風敗俗」的片段,後來一場大火奪走了阿佛列德的雙眼,也奪走了新天堂戲院,戲院後來得以重建,失明的阿佛列德仍然繼續他的工作,並且成為多多青澀少年時期的良師益友.長大成人的多多離鄉背景多年,事業有成,但感情仍舊十分飄泊,而且與家鄉的人事物漸行漸遠.許久不曾再重返家鄉的多多一日接到家鄉的來信,要他回去一趟,因為阿佛列德過世了,但留給他一樣東西,於是多多再度回到闊別己久的故鄉,鄉音無改,但人事已非,連新天堂戲院也拆除了.阿佛列德留給多多的是一卷古老的影片,多多獨自一人包下一間戲院放映,才發現這整卷影片正是他當時千方百計想要留下的每一個吻,當時每一部電影遺失了的激情與愛,在喪禮上不曾掉過眼淚的多多,獨自一人在戲院中哭了起來,我想許多觀眾也是,這一首Love theme在無華的外表下,卻描寫出人性內心最深刻的感動與懷念,夾雜了驚喜與遺憾,追思與感慨,令人一時千頭萬緒,百感交集.
Maturity,Projection For Two的主題旋律可以說是少年多多的主題,同時也刻劃了多多一段刻骨銘心的年少情深,只是這段感情終究沒有結果,但是那一百個夜晚的痴心守候,那一個伴隨著小雨落在臉上的吻,卻從此在多多的心上烙印了下來,日後多多在感情上彷佛再也找不到停靠的港口.
Cinema Paradiso是新天堂戲院的主題,恬適淡雅,正如片名<天堂電影院>,平凡小鎮的純朴居民,在這里渡過無數美好的時光與令人懷念的歲月,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靜靜的陪伴著小鎮居民走過數十年的滄海桑田與悲歡離合,但在From American Sex Appeal To The First Fellini里,這個主題又變的愉悅甜美,輕松自在,彷佛看到一老一少在單車上怡然自得的身影,是很迷人的一段變奏曲.另一個較為小品的主題旋律Childhood and Manhood,質感自然簡朴,十分甜美,平凡小鎮雖然與世無爭,卻也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Ennio Morricone以返璞歸真的色調,結構單純卻真情至性的音樂配器與編曲,以四段不同質感卻又相互呼應的主題,深刻的詮釋出一股懷舊的思緒與情懷,除了戲院失火一段略嫌單調外,其餘每一段音樂無不直探人心,余韻纏綿,悠然神往之間,依俙也勾起你生命中一些感動的時刻與溫馨的片段,在你心中回盪不己.
專輯曲目:
01.Cinema Paradiso
02.Maturity
03.While Thinking About Her Again
04.Chilhood and Manhood
05.Cinema On Fire
06.Love Theme
07.After The Destruction
08.First Youth
09.Love Theme For Nata
10.Visit To The Cinema
11.Four Interludes
12.Runaway , Search and Return
13.Projection For Two
14.From American Sex Appeal To The First Fellini
15.ToTo and Alfredo
16.For Elena
17.Cinema Paradiso
18.cinema paradiso-Josh Groban
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11713/
==============================
薩瓦特利·卡西歐Salvatore Cascio
男,生於1979年11月8日,義大利巴勒莫
星座: 天蠍座
生平:
義大利電影演員,其在《天堂電影院》中扮演的幼年托托已成為影史上的經典形象。
㈢ 有好的原聲大碟介紹幾張
1492征服天堂 天使愛美麗 青蛇
天堂電影院 海上鋼琴師 鋼琴課
鋼琴家 鋼琴女教師 閃亮的風采
放牛班的春天 巴黎野玫瑰 鳥與夢飛行
點蟲蟲 喜瑪拉雅 帝企鵝日記
最後的獵人 說故事 戀戀三季
南極物語 剪刀手愛德華 碧海藍天
現代啟示錄 教父三部曲 瑪蓮娜
紅白藍三部曲 兩生花 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1、2 燕尾蝶 美國往事
屋頂上的輕騎兵 末代皇帝 辛德勒名單
勇敢的心 走出非洲 與狼共舞
時光倒流70年 永恆與一日 䴉鳥踟躕
尤利西斯的凝視 日瓦戈醫生 中央車站
弗里達 花樣年華 重慶森林
東邪西毒 春光乍泄 故宮三部曲
紅磨坊 洛麗塔 飛躍瘋人院
大河戀 蒂凡尼的早餐 愛情故事
花火 壞孩子的天空 菊次郎的夏天
玩偶 十二國記 宋家王朝
美麗人生 狂戀大提琴 探戈課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烈火戰車 戀戀風塵
紅色小提琴 情書 黑暗中的舞者
最後一個莫希幹人 少年耶,安啦! 天浴
郵差 清潔 亞歷山大大帝
雨人 阿甘正傳 香料共和國
再見列寧 第五元素 猜火車
大魚 阮玲玉 純真年代
聖女貞德 莫扎特 八美圖
千年女優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莎樂美
燃情歲月 英國病人 十戒
㈣ 重賞:誰能提供電影《天堂電影院》原聲音樂的下載地址
《星光伴我心》是電影。沒錯!而且是大師的電影。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多雷的成名作。是各大藝術院校影片賞析課的必講作品。這部電影成就了很多人。其中最為著名的除了導演本人以外,就是義大利的國寶級電影配樂大師
ennio morricone了。這位大師簡直是……超級大師了。經過他的手裡的音樂作品大概500多部。而和他合作的導演幾乎全是大師級的。這部電影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天堂電影院》。如果樓主您喜歡電影原聲的話,去買一張ennio
morricone的作品吧。我現在就是聽著《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馬友友的電影琴緣)給你留言的。感覺非常好。馬友友已經和大提琴融為一體了。而ennio morricone(翻譯成:艾尼奧莫里康)親自指揮了羅馬交響樂團為馬友友伴奏。效果好極了。建議樓主多花幾個錢買張正版,上海聲像出品的。35元……這個就說這么多了。
鄭中基是唱歌的嗎?那他唱的一定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了。
梅艷芳和張國榮是我很喜歡的演員。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知道這些。希望樓主能滿意。
㈤ 求推薦好電影看那
經典類:
《音樂之聲》(這是一部我從小看到大的電影,裡面的很多音樂片段都很好看,英俊的上校,經典的唱腔,感人的愛情,這真是經典中的經典!)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我看的第二部經典電影,小男孩們的歌聲純潔無瑕,但這並不只是一部音樂電影。給人很深的感悟)
《阿甘正傳》(如果你自卑失落的話,你必須看看這部電影,無論如何,請相信自己,相信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老實說,也許是我閱歷不夠的緣故吧,我不是特別能從這個電影中抓到精髓,但並不妨礙我推薦它!)
《聞香識女人》(那段經典的探戈真是令人難忘!)
《霸王別姬》(哥哥最好的電影,也是陳凱歌最偉大的電影,貫穿了中國50年的歷史,描述了一個戲曲家坎坷的一生,光沖著哥哥的絕美容顏,你就應該看了)
《天堂電影院》(一部義大利電影,原聲音樂很好聽,結局真是太感人了!)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感人的電影很多,但是真正能震撼人的卻寥寥無幾,這就算一部)
《幸福來敲門》(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低潮,這是一部勵志的電影,看完之後你至少能停止抱怨)
《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看得都快背下來了,唯一一部喜歡的印度電影,也是印度最受歡迎的一部電影!)
《幸福終點站》(這也絕對勵志!什麼叫絕處逢生~)
愛情類: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我最近很迷這部電影!很浪漫的愛情,如果我愛你,我將只為你守候)
《成為簡奧斯汀》(講的是寫《傲慢與偏見》的那個女作家的事,這個故事是按照簡本人的書信所虛構出來的,但有什麼關系呢,好故事就是好故事)
《莎翁情史》——這個故事也是虛構出來的,發生於莎士比亞寫《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前後,女主角還因此獲得過奧斯卡獎呢
《初戀50次》——一個人的初戀怎麼可能有50次呢?答案盡在影片中
《諾丁山》(大明星愛上普通男的故事,大嘴茱最後的告白很感人)
《戀戀筆記本》(這部電影讓我相信了:如果兩個人有緣,那他們是無論如何都會找到對方的)
《穿prada的女魔頭》(其實這不是一部愛情片,講的是一個女孩奮斗的故事,強烈推薦!!大美女安妮海瑟薇vs梅麗爾斯特里普)
《真愛之上》(幾對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情侶,溫馨感人,看看吧,It』s all about love)
《和莎莫的500天》(與《失戀33天》同樣的敘事手法,卻揭示了更多關於愛情的東西,囧瑟夫演的很好)
《初戀這件小事》(這部電影然我哭到不行啊,如果暗戀過一個人的話,共鳴絕對爆多!)
《朱諾》(這絕對是一部挑戰普通中國觀眾傳統價值觀的電影,看看人家美國爸爸媽媽對上高中的女兒懷孕的態度吧,看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中美差異如此巨大了!)
《怦然心動》(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純愛不是指你穿個白裙子梳著兩個麻花辮,不牽手不擁抱不接吻就叫純愛了,真正的純愛是懷著一顆單純的心,去執著地愛著你喜歡的人,相當真實的電影,和神馬《山渣樹》不是一級別的)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不要再為他不回你簡訊不接你電話找借口了,醒醒吧,他只是沒那麼喜歡你而已)
《剪刀手愛德華》(德普那令人心疼的眼神~)
《羅馬假日》
《蒂凡尼的早餐》
(這兩部都是赫本的經典,赫本談著吉他唱著moon river的經典鏡頭就是出自後者)
高智商電影:
《盜夢空間》(13部高智商電影之一)
《穆赫蘭道》(同上~沒有人能在最後一秒猜出結局)
《記憶碎片》.(極為巧妙的構思~故事不復雜但是很難懂~13部高智商電影之一)
《禁閉島》(萊昂納多的經典電影13部高智商電影之一)
《蝴蝶效應1》(這部電影倒沒有太為難觀眾的智商,情節大致都看得懂,但是你看完之後,會改變你的生活態度,不要再為過去的事而後悔了,即使你改變了,也不一定十全十美)
《源代碼》(情節緊湊流暢,結局還行,但是與前幾部相比,也只能是還行)
《沉默的羔羊》(經典破案片,雖然我不怎麼喜歡,但還是推薦你看)
Just so so系列:
好吧~下面是我這一年來觀影經驗中不是太推薦的幾部,希望樓主參考一下我的意見,將時間放在有意義的電影上吧!
《燃情歲月》(這個.......我真的不想批評,皮特很帥,配樂也非常不錯,樓主你可以去聽聽,按理說這個片子具備了一個經典電影應該有的一切,但是立意不明,結構單一確是給了這個電影最致命的打擊。導演似乎想塑造一個只聽從自己內心召喚的桀驁不遜的英雄形象,但是恕我直言,我實在看不出來他哪英雄了。而且電影中的那些配角對他的欣賞與贊美更是讓我覺得空穴來風)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這個片子是我昨天晚上看的,休格蘭特的確很英俊,但是情節真的只能算so-so,最後與男主角結婚的那個女人也很匪夷所思,有虎頭蛇尾之嫌)
《西雅圖夜未眠》(對於這部電影,我只能說,緣分是愛情電影的一個很好的催化劑,但是如果一個實驗只有催化劑的話,是不可能發生化學反應的)
《天使之城》(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就只剩下尼古拉斯凱奇那雙憂郁的大眼睛了~~)
《大武生》(如果樓主不喜歡韓庚的話就不必往下看了,因為下面的話是我對庚飯或者是對韓庚說的。其實我也算是半個庚飯,所以這部電影對我很重要,它可以看作是庚恢復自由之身的一個里程碑。但是當我理性的看待這部電影時,說實在的,我真的不覺得哪好。即使庚很極力的不讓之成為一部粉絲電影,但很不幸的是,它還是變成了一部粉絲電影,或者說它原本就是一部粉絲電影。所以我只想說其實韓庚在演員這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庚其實是個很在乎別人眼光的人,所以他才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幾乎完美,但是演員就是要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去挖掘自己的內心,才能拍出好的作品。也許當他能真正的擺脫了媒體,大眾,粉絲對他的束縛後,才能找到契合自己心靈的劇本吧!)
暫時先這么多了,如果你愛看電影的話,我估計有很多的你都看過了,不過我一小女子大早上的起來碼字也不容易,希望樓主能採納哦~~~
㈥ 有一部電影裡面主人公名字叫1990小時候在一個船上被黑人撿到 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海上鋼琴師》】
原片名 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系列簡介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
1.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
更多中文片名 1900海上鋼琴師 聲光伴我飛 一九零零的傳奇 更多外文片名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 .....(USA) The Legend of 1900 影片類型奇幻 / 劇情 / 音樂 片長 160分鍾/法國:120分鍾 國家/地區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language.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12 Australia:M UK:15 Finland:S France:U USA:R Italy:T Germany:6 Netherlands:AL Hong Kong:IIA Switzerland:7 製作成本 9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Mesa, 1999 (on print) 製作日期 1997年7月
2.劇情
[編輯本段]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痛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規矩全都滾蛋。」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max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 )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著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買掉的小號還給了他,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3.影片解析
[編輯本段]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4.演職員表
[編輯本段]
導演
朱塞佩·多納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編劇
朱塞佩·多納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written by)
Alessandro Baricco .....(monologue Novecento)
演員
蒂姆·羅斯 Tim Roth .....Danny Boodmann T.D. Lemon Nineteen Hundred '1900'
比爾·努恩 Bill Nunn .....Danny Boodmann
Mélanie Thierry .....The Girl
Clarence Williams III .....Jelly Roll Morton
Peter Vaughan .....'Pops', the Shopkeeper
Niall O'Brien .....Harbor Master
製作人
Marco Chimenz .....executive procer
Laura Fattori .....executive procer
Francesco Tornatore .....procer (uncredited)
原創音樂
埃尼奧·莫里康內 Ennio Morricone
攝影
拉喬斯·科泰 Lajos Koltai
剪輯
Massimo Quaglia
選角導演
Fabrizio Sergenti Castellani .....(as Fabrizio Catellani)
Valerie McCaffrey
Jeremy Zimmerman .....(as Jeremy Zimmermann)
藝術指導
Francesco Frigeri
布景師
Bruno Cesari
服裝設計
Maurizio Millenotti
視覺特效
David Bush
副導演/助理導演
Denver Beatti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Inti Carboni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abrizio Sergenti Castellani .....(as Fabrizio Catellani)
Davide Cincis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5.製作發行
[編輯本段]
洗印廠
Cinecittà Laboratories, Roma, Italy
攝制格式
35 mm (Kodak)
製作處理方法
Technovision
洗印格式
35 mm (Fuji)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製作公司
Mesa Prozione [義大利]
Sciarlò [義大利]
發行公司
Fine Line Features [美國] ..... (1999) (USA) (short version)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 (Japan) (US version)
Concorde Film [荷蘭] ..... (Germany)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 (Argentina)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EDKO Film Ltd. [香港] ..... (Hong Kong)
Mesa Distribuzione [義大利] ..... (Italy)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 (France)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Belgium)
Vitória Filmes [葡萄牙] ..... (Portugal)
特技製作公司
Cinecittà 105 Digitale ..... (digital post-proction collaborator)
Company B [德國] ..... (digital post-proction collaborator)
Corridori & Co. ..... (on-set special effects)
Corridori G & A Cinematografica S.r.l. [義大利] ..... (on-set special effects)
DYTE [義大利] ..... (digital post-proction collaborator)
Das Werk [德國] ..... (digital post-proction collaborator)
Interactive Milan ..... (digital post-proction)
Men in White Coats [英國] ..... (digital post-proction collaborator)
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國] ..... (digital post-proction collaborator)
其它公司
A.T.A. ..... period cars
Accademia Musicale Italiana (AMIT) [義大利] ..... orchestra
Alfonsi Pianoforti [義大利] ..... thanks
Ameropa [義大利] ..... travel agency
Angels & Bermans [英國] ..... costumes
Annamode [義大利] ..... costumes
Balcci [義大利] ..... stills laboratory
Bassi e Corsetti [義大利] ..... stills laboratory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英國] ..... radio clips
Cinesicurtà [義大利] ..... insurance
上映日期
義大利
Italy
1998年10月28日
德國
Germany
1999年9月23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9年12月2日
英國
UK
1999年12月17日
日本
Japan
1999年12月18日
法國
France
2000年1月12日
墨西哥
Mexico
2000年1月21日
西班牙
Spain
2000年2月25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0年3月17日
波蘭
Poland
2000年3月24日
香港
Hong Kong
2000年5月25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0年5月29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0年6月1日
丹麥
Denmark
2000年6月30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0年11月2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0年11月23日
關於導演
本片的導演正是1990年前以《天堂電影院》(Cinema Paradiso)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殊榮的朱塞佩·托納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 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美麗的傳說》/《真愛伴我行》 ) 如同《天堂電影院》給人的感覺,托納托雷以其擅長的敘事手法,使觀眾隨著回憶與現實交錯間,輕易的融入劇情之中,並幾乎因此而懷疑,本片是否為真人真事所改編。
而在本片之中,托納托雷也與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這個配樂界的大師再度合作。(莫里康內著名的電影配樂作品包括:《天堂電影院》、《豪情四海》、《哈姆雷特》、《鐵面無私》等等)就如同所有以「鋼琴師」為名的電影一般,配樂必然在電影里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影片的電影原聲也是值得細細品味收藏的對象。
同樣是從現代追溯古代,故事的背景同樣在海上的郵輪,如果將《泰坦尼克號》比做豐盛的晚宴,在吃慣了好萊塢的電影大餐之後,相信精緻、細膩的《海上鋼琴師》會是很好的下午茶甜點,讓你我的心靈覺得更充實!
關於配樂
影片的配樂出自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海上鋼琴師》被譽為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並眾望所歸地榮獲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6.精彩台詞
[編輯本段]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後扔給我一架有百萬琴鍵的鋼琴,百萬千萬的沒有盡頭的琴鍵,那是事實,max,它們沒有盡頭。那鍵盤是無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
「天啊!你……你看過那些街道嗎?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下去該怎麼辦?你怎麼選擇其中一條來走?怎麼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 」
「那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裡結束,你難道從來不為自己生活在無窮選擇里而害怕得快崩潰掉嗎?」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 」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7.精彩花絮
[編輯本段]
·片中那位挑戰1900,還大言不慚的說是他發明Jazz的那位仁兄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Jelly Roll Morton。《The Crave》本來就是他的作品。在電影里飾演Jelly Roll Morton的那位Clarence Williams III,他父親Clarence 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據說是第一位在譜子上使用Jazz這個字眼的人。
·電影中的SS Virginian號在歷史上確有其船,1904年出廠,1954年左右被廢棄。它還與泰坦尼克號有關,據說沉船時SS Virginian號就在附近能接收到無線信號的地方。
·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SS Lusitania號及其姐妹號SS Mauritania。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SS Mauritania號相似的圓形屋頂。
·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家締尤特布塔。
·雖然Tim Roth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里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Tim Roth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8.配樂曲目
[編輯本段]
1.1990's Theme
2.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3.The crisis
4.The Crave
5.A Goodbye to Friends
6.Study For Three Hands
7.Playing Love
8.A Mozart Reincarnated
9.Child
10.1990's Madness
11.Danny's Blues
12.Second Crisis
13.Peacherine Rag
14.Noctume with No Moon
15.Before the End
16.Playing Love
17.I Can and Then
18.1900's Madness#2
19.Silent Goodbye
20.Ships and Snow
【圖書《海上鋼琴師》】
[編輯本段]
譯者: 吳正儀
作者: 阿利桑德羅.巴里科
1.作品簡介
[編輯本段]
從巴里科顯而易見的虛構情節中,讀者能夠領略到童話的般的美妙和歷險式的驚悚。他的小說中有人世間戰亂和兇殺的腥風血雨,更有心靈中愛情和溫情的這時聖角落。他獨獨的亦真亦幻的故事,濃縮人類悠長的歷史,凝聚人類復雜的情感,既古老又新鮮,既傳統又現代,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本書集結了他的三部重要的小說代表作《蠶絲》、《不要流血》、《憤怒的城堡》及一部被改編成電影並迅速風靡世界的劇作《海上鋼琴師》。每一部作品都題材迥異,但皆具有樂曲般的特質,並以舞台劇的形式鋪陳,頗具實驗性。巴里科認為,重要的不是在解釋這個世界,而是不解釋。
2.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巴里科,於1958年生於都靈。 巴里科最初的職業是音樂評論家和社論撰寫人,還製作過一些廣播和電視節目。1991年,他的第一部小說《憤怒的城堡》一面世,就獲了坎皮耶洛精選作品獎(Premio Selezione Campiello), 並且被譯成多國文學。1993年,《海》的出版又為他贏得了義大利維亞雷焦文學獎(Premio Viareggio)的殊榮。而讀者對他近幾年出版的新書《蠶絲》和《都市》,同樣好評如潮。除了小說,他還致力於嘗試劇作創作,他的獨角戲劇本《十九世紀》不僅在義大利各大劇場頻頻上演,還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為了使廣大的文學愛好者能有一個和他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也為了能把自己的寫作經驗和技巧傳授給更多的人,巴里科還在他生活的城市都靈開了一所名叫「傑尼・霍爾登」(「Holden」)的寫作學校,在創作的同時,開始了他的教授生涯。
1998年發行,
3.獲獎情況
[編輯本段]
1999年義大利電影金像獎(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最佳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樂(顏尼歐.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最佳藝術指導等5項獎
scholars jury david獎(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獲得)
1999年歐洲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1999年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最佳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製片人、最佳劇本(朱塞佩.托納多雷)、最佳藝術指導等5項獎;另,顏尼歐.莫利克奈因本片原創配樂的創作和研究工作而獲得特別銀絲帶獎。
2000年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公會電影獎-銀獎最佳外語片
2000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配樂(顏尼歐.莫利克奈
㈦ 幫忙翻譯一段義大利語 天堂電影院原聲裡面的
譯文如下:
假如你在我的眼睛裡呆一天,
你會看到
我在你的眼睛裡找到的
充滿欣喜的光芒
是著了魔還是忠心 (這一句是我按我的理解翻的,因為nearo這個詞是不是寫錯了?)
假如你在我的心裡呆一天
你會明白
當你緊緊擁抱我時
我的感覺
我們胸口貼著胸口
呼吸連著呼吸
你的愛情的主角
我不知道是魔幻還是現實
假如你在我的靈魂里一天
你會知道
如果你愛上我時
我的感受
從和你在一起的那一刻起
我感受到的只有愛. (solamente 意思是沒有別的,只有,僅僅.)
㈧ 誰知道一部關於從小生活在游輪上的鋼琴手的外國電影
海上鋼琴師
超級好看的,而且又有意義。你真有眼光哦。這是部名片來的。
資料如下:原片名 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系列簡介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
三部曲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推薦你都看完
下面是影評。雖然不是自己寫的,但是都寫得很好
影片解析
[編輯本段]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海上鋼琴師】: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已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已的路,為自已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州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傳說。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此曲只應天上有——觀《海上鋼琴師》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著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從未上過陸地的1900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說,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他看不到陸地的盡頭。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邁下舷梯。直到最後,唯一的好友邁克斯告訴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最後,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湊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精彩台詞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後扔給我一架有百萬琴鍵的鋼琴,百萬千萬的沒有盡頭的琴鍵,那是事實,max,它們沒有盡頭。那鍵盤是無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
「天啊!你……你看過那些街道嗎?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下去該怎麼辦?你怎麼選擇其中一條來走?怎麼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 」
「那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裡結束,你難道從來不為自己生活在無窮選擇里而害怕得快崩潰掉嗎?」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 」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7.精彩花絮
[編輯本段]
·片中那位挑戰1900,還大言不慚的說是他發明Jazz的那位仁兄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Jelly Roll Morton。《The Crave》本來就是他的作品。在電影里飾演Jelly Roll Morton的那位Clarence Williams III,他父親Clarence 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據說是第一位在譜子上使用Jazz這個字眼的人。
·電影中的SS Virginian號在歷史上確有其船,1904年出廠,1954年左右被廢棄。它還與泰坦尼克號有關,據說沉船時SS Virginian號就在附近能接收到無線信號的地方。
·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SS Lusitania號及其姐妹號SS Mauritania。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SS Mauritania號相似的圓形屋頂。
·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家締尤特布塔。
·雖然Tim Roth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里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Tim Roth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電影原聲帶
1.1990's Theme
2.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3.The crisis
4.The Crave
5.A Goodbye to Friends
6.Study For Three Hands
7.Playing Love
8.A Mozart Reincarnated
9.Child
10.1990's Madness
11.Danny's Blues
12.Second Crisis
13.Peacherine Rag
14.Noctume with No Moon
15.Before the End
16.Playing Love
17.I Can and Then
18.1900's Madness#2
19.Silent Goodbye
20.Ships and Snow
21. Tarantella in 3rd Class
22. Enring Movement
23. Police
24. Trailer
25. Thanks Danny
26. Magic Waltz
27. The Goodbye between 1900 and Max
28. Goodbye Duet
29. Portraits
30. Lost Boys Calling
㈨ 跪求幾部經典的好萊塢電影
【電影《海上鋼琴師》】
原片名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系列簡介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讓我們不斷穿梭於「現在」與「過去」之間。
[編輯本段]2.劇情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郵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專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這一切都違背常規。」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該死的常規。」 (Fuck the regulations)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登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盡管女孩僅僅是在用窗戶的反射照鏡子,他卻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但當他即將踏上土地時,他茫然的看著偌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那個他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賣掉的小號還給了他並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編輯本段]3.影片解析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茲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曾與1900用手風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兒。),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海上鋼琴師】: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己的路,為自己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麼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麼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洲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傳說。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此曲只應天上有——觀《海上鋼琴師》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著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從未上過陸地的1900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說,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他看不到陸地的盡頭。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邁下舷梯。直到最後,唯一的好友邁克斯告訴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最後,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靈魂的深處
是的,我想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們心中的另一個唯美的自我藝術化,他放大了純潔靈魂以及我們心靈深處的自由。至今無法忘記1900那孤獨卻不頹廢的眼神,無辜,彷徨,令人同情。說同情1900,我們真沒有資格,疲憊的奔波於這個紙醉金迷物慾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麼而活,我們怎麼活,又是什麼支撐著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凡
-----------------------------------------------------------
中文片名
死亡詩社
外文片名
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詩社經典劇照劇情介紹版本一
1959年,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它凝重的風格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尊敬。在那裡,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John Keating 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這時發生了……
版本二
一群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老師,在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學生們在無助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又是什麼呢?
版本三
羅賓·威廉斯收起他一貫的逗笑伎倆,飾演一名熱愛文學和人生、鼓舞年輕人發揮個性的50年代英文老師。他在進入新英格蘭的一家重視傳統和觀念保守的貴族學院任教之後,跟校方逐漸產生嚴重矛盾。但學生們卻在他的獨特教學法啟發之下找到自我,對他敬愛有加,可惜在學生家長和學校高層的非議下,老師最終被迫離開。結局時學生紛紛站上桌子聲援老師的一幕足以令人感動掉淚。
心靈應當釋放——《死亡詩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生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輝煌時刻,誰來帶給我們青春的激情,誰來帶領我們開始輝煌的起點?是伯樂。
影片開場的蠟燭猶如證明了羅賓.威廉斯的行動:燃燒著自己為了青年得其生命精髓。在老師面前他還帶了幾分客套,但在學生面前他是如此的實在與親近。一切只因為真理。
片中的學生們雖然眾多,但個個都是個性鮮明,印象深刻。有的軟弱,有的頑皮有的叛逆——這些面孔就是年輕時的我們。一所歷史悠久、升學率較高的學校對於大人來說,稱得上是孩子的天堂。但再聽聽孩子的看法:對於他們來說私下裡稱之為地獄罷了。
大人想把孩子們打造成自己,適應於這殘酷的社會,可誰來為我們的激情負責?誰來為我們的青春買單?如果青春只有所謂的成績好那是和年齡不吻合的。只有激情、叛逆、個性、奮發,都存在的生命才成其為生命,校園才成其為校園!
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人讓社會來打造自己,一種人是自己打造社會。基廷老師的出現就是倡導後面一種方法,他打破了所有的教學模式,Carpe Diem (【拉】抓住今天,及時行樂(=seize the day))。這個詞說通俗一點就是抓住時間做最好的自己。他將這條道理一直貫徹給他的學生。當學生問起他什麼是DeadPoetsSociety他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青春經歷傳給了他的學生,他不再年輕。可他希望真理可以傳承。學生們找到了哪個地方,對於他們來說這不是山洞,是精神的家園。一個山洞可能簡陋,但他們的心確實比這潮濕的山洞溫暖、豐富。這其實就是俱樂部的前身吧。
你們可以封閉我們的白天,但你們不能封閉我們的黑夜!在那裡孩子們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對於學校來說這是不對的,錯誤的,可這不就是文藝復興嗎?13世紀打破傳統就是這幅情景呀!革命應該是美麗的。
但革命也是流血的,當學校發現孩子們的事情時,青春的弊端也暴露無疑:有告密的,有膽小的。我不想去對這些學生有任何的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在那種年齡階段。你還無法去對他們的人格做分析。我只記得那句:Captain!MyCaptain!。你可以打倒我們的身體,但你永遠無法打倒我們的靈魂。影片最後的哪個高潮讓我得到了強烈的共鳴。那時,孩子們的青春已不在平凡。理想的種子已根生地固。
人生最難是選擇。每個人經歷過片中尼爾的處境。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的無情相碰撞。是向現實妥協,還是放飛自己的理想?當然他的方法讓我們應該慎重,生命如此燦爛,確實那容得為別人而活。尼爾之死是對夢想追逐的最高形式。那麼這到底是對還是錯,我無法去正確的判斷,我只知道船長告訴我們: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隸。為了融入社會我們是必須丟失一些浪漫,但還是希望有些東西能夠在我的骨子裡苟延殘存。如果一個人在該沖動的年代沖動不起來,那麼到頭來也許只剩下「可憐白發生」。是,現實和理想永遠有差距。但又如何?醫葯,法律,商業,工程是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愛,浪漫,美這些才是我們生存之原因。
現代生活的節奏,讓我們不得不審視自己為何活著?為何我們一直在做和自己年齡不相符的事?大人們的世界如此復雜,以為學校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是對我們最好的保護,但卻一直缺乏著人文色彩。生命的精髓沒人教給我們。就像哪個古板的校長所說:按學校的傳統教學,其他方面任其發展。傳統,傳統!我們存在不是為了傳統,而是為了創新,為了革命。
生命是什麼?在電影里,生命是詩,生命是音符,生命是戲劇,生命是一場演出里最為充滿華彩的那個篇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我們應該從電影中借點激情面對生活,在我的學生生涯中很少遇到一個讓我尊重的老師,現實沒有,那麼死亡詩社,我借你來面對現實,我的船長。
正是有了基廷老師的教誨,尼爾才會放開自己展現表演天賦,諾克斯終於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查理才完全放開了自我,膽小的托德也通過基廷找回了勇氣。我們就是劇中人,我們也應該打開自己的心結。
當你的目光炯炯地射向舞台的正前方,當音符漸止,當剎那靜寂之後掌聲雷動,當鮮花與喝彩湧向前台,當你的面孔重又寫滿一個人所應具有的自信,那一瞬間,你彷彿看見了你的理想,是這種理想鼓舞著你,引導著你,哪怕你將會走向死亡--
這就是生命,桀驁不遜的生命。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人的一生,其實只需要一課。
--------------------------------------------------------------------
還有很多啊 那那那 暮色 放牛班的春天 夜訪吸血鬼 肖申克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