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院線電影 > 電影票房的構成

電影票房的構成

發布時間:2022-11-06 00:28:54

❶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

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❷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

❸ 拍一部電影的收入由哪幾部分組成其中票房大約占收入中多大百分比

每一部電影都不同 但都可以分一杯羹滴

❹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4)電影票房的構成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❺ 電影院票房的收入構成是什麼樣的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相關如下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總票房─3%電影基金─5.5%稅款─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❻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❼ 電影票房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是按實際的售票價統計。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6年1月1日通報,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4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國產電影保持主導地位。

票房(網路)



❽ 電影票房如何分成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❾ 票房是什麼意思(電影票房包含哪幾部分)

電影人依舊在吶喊。

自從3月27日電影行業復工被緊急叫停以來,無論是下游的放映端,還是中上游的出品、製片、宣發端,各個鏈條的電影人們,以及行業外的部分媒體大V,都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為電影行業的安危發聲。不僅僅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甚至在知乎、B站、抖音甚至貼吧、虎撲等平台,也能看到各類「意見領袖」們的搖旗吶喊。

雖然不少網民依舊抱著對電影行業的極大敵意,但是相對比2月末「復工指引」階段的滿屏抗議,目前大多數普通網友也逐漸開始對停滯整整三個月的電影產業抱有同情了。

然而通過閱讀各類意見領袖們為電影行業的呼籲,也不難看出仍有不少人對【電影票房】這一電影行業最基本的概念存在錯誤認知,這其中不僅僅是行業外的媒體大V,甚至包括不少電影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並不是所有電影人都對電影票房本身、以及關於服務費、專項資金、營業稅有太過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在吶喊呼籲的同時,犯了不少錯誤。

電影票房包含哪幾部分?如何分賬?電影專資為何不下放?票房怎麼分成?本文就從頭到尾,深度解構【電影票房】這一概念,相信也能解答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第一層:影廳服務費

嚴格意義上,影廳服務費並不屬於票房,2019年全年642億票房並不包含影廳服務費,但這也確實是觀眾購票實際消費價格中的一環。不同於大多數人都了解的電商服務費,影廳服務費並不被普通觀眾所熟知。即使在業內,直到去年上半年《復聯4》的天價服務費事件,才讓這一費用映入從業者眼中。

什麼是影廳服務費呢?簡言之,就是高等影廳的額外入場券。在滿足電影發行公司所要求的最低發行價後,影院將實際售出的價格拆分為「發行價+影廳服務費」,其中只有發行價部分參與分賬。與傳統偷票房所常用的雙系統、截流軟體等不同,影廳服務費是基於通過了國家備案,合法的售票系統的功能,在國家電影專資辦系統中皆有完整的數據統計。

影廳服務費的作用,是鼓勵影院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條件,鼓勵VIP廳、IMAX等特效廳、4D廳等特殊廳的建設,讓影院從硬體升級中得到理應屬於自己的回報。雖然不是所有影院都會有服務費設置,但是但凡是有一定票房預期的電影,都至少會有3D、IMAX、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中國巨幕等發行版本中的一種。哪怕是被打入冷宮的影片,可能也會在某個時間段在影院的VIP廳播放。因此絕大多數的院線片,可能都會有影廳服務費,但是截至目前,影廳服務費還沒有被任何機構公開數目。

今年春節檔之前,電影局曾發「微信群消息」規范VIP影廳服務費,這也標志著電影局准備正式開始准備對「影廳服務費」這一項目動刀了。

第二層:電商服務費

拋去影廳服務費之後的票房,才是我們通常所認知的票房,也被叫作【綜合票房】,打開燈塔專業版、貓眼專業版或者中國電影票房(專資辦)等票房查詢類軟體,都可以看到這一選項。

事實上,綜合票房這一概念僅僅才有三年歷史。2017年1月22日,藝恩發表【2016中國電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藝恩給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議國家電影專資辦相關負責人及主管業務部門:更改票房統計口徑,將購票電商服務費增加進票房統計范疇。

文章稱:基於中國線上購票市場的成熟及服務的完善,收取服務費被廣大消費者普遍接受的大環境下,將服務費作為票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票房統計條件已經具備。而且該統計方法的升級也有利於規范服務費的核算方法和分成體系,理順電商平台、售票系統及影院院線的合作關系。

自此,綜合票房正式誕生。服務費這一新的票房統計的增加,無疑對於本來緩慢增長的票房大盤,有著完美的促進作用。

從單片服務費佔比來看,一般的商業片服務費佔比一般都維持在6-8%左右。從檔期分布來看,非春節檔的國產電影一般網售佔比較高,從而擁有較高的服務費佔比。隨著在線售票的全面普及,我們也能看出從2017年至今,電商服務費/綜合票房的佔比也在提升。

%20

而隨著2017年,貓眼正式收購娛票兒。目前90%以上的電商服務費,都是由貓眼與淘票票兩家平台瓜分的。

%20

不過綜合票房的存在,也混淆了絕大多數路人的視聽。目前大多數非專業媒體計算票房分賬,仍然是直接用綜合票房乘以網上所查到的各種分賬百分比,可以說在一開始就犯了錯誤。

第三層:電影專項資金

綜合票房去掉電商服務費,也就成了【分賬票房】,可以進行第一輪百分比的分賬。

電影專項資金,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專資,固定按照分賬票房的5%進行上繳,而這一部分費用,也是目前電影行業最亟需到位的一筆「救命款」,在不少媒體呼籲的款項中,落實專資都是重要的一項。

但其實,專資設立的目的,就是「取之於電影,用之於電影」,無論是以前扶持國產影片的製作,還是支持新建電影院等,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於獎勵放映國產影片成績突出影院的通知》來看,通知中規定只要滿足兩個獎勵條件,且全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放映國產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總收入55%以上,就可以獲得獎勵。佔比在66%以上的影院,獲得的獎勵等於100%返還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

可以說在目前國產片票房佔比超六成的2019年,80%以上的影院都可以獲得專資返還,估測40%以上的影城,能夠獲得100%的專資返還。

但其實,專資返還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據了解,2017年的專項資金,在2018年12月才開始返還。2018年的專項資金,在2019年9月開始返還。因此影院們想要等到2019年的專項資金,可能還要等至少三個月。

另外,沒有返還的專資,無論是2018年之前的廣電總局,還是現在的國家電影局,都擁有一套「未返還專資用法」,無論是補貼企業拍片,還是扶持貧困地區電影院,都會在網站上進行公示,做到盡量的公開透明。因為,一味的指責專資「薅羊毛」屬性其實並不理性。專資是肯定會返還的,不過在目前的特殊時期,我們還是希望專資能夠相比以往更快的進行落實。

第四層:稅

與專資一起扣的,還有3.3%的營業稅。扣除3.3%的營業稅也就意味著電影院不必再因為放映收入交稅了。

當然這僅僅是影院放映收入的計稅。

除了放映收入外,影院影廳服務費收入、擁有自家影城APP購票的電商服務費收入、前台賣品零售收入、抓娃娃機和迷你KTV以及按摩椅等娛樂服務收入等,這些收入一般都按照6%稅率進行計算,零售銷售稅率較高,一般為16%。當然這些不算在票房分賬體系中。

第五層:中影分賬

扣除專資和稅的票房,也就從【分賬票房】(2017年之前通常被叫作【總票房】)變成和【可分賬票房】也叫【凈票房】。

在這個時候,就要給中影數字分走1-3%的發行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注意這並不是拷貝費用。那麼到底是1%還是3%呢,這個要根據影片的最終票房成績來看,一般情況下,票房越高收費比例也越高,具體數字由中影數字靈活掌握。

第六層:影院分賬

在之後,就要進行影院的分賬了。

其中,影院和院線分走凈票房的57%,但這一比率也不是固定的,不少片方都會在影片公映的不同階段,給予放映方不同程度的返點,尋求排片方面的合作。有時候會多返3-5%個點,對於不少想長線放映的影片甚至會把分賬比例調整為90:10,愛奇藝影業在去年也官宣,旗下所有影片都要調整院線方分賬比例,給予院線更多的返點。

而影院和院線也會對這57%的票房進行二次分賬,通常意義上,影院分走50%,院線分走7%,但其實這個比率也不是固定的,影院和院線完全可以不按照這個比例進行分賬。據了解,很多院線為了吸引優質單體影院的加盟,都主動下調了院線分賬比例,甚至只拿1-2%的份額。

第七層:最終分賬

影院和院線分完賬,最終就要迎來製片方與發行方的分賬了。如果說中影數字1-3%、院線57%的分賬比例還屬於行業基本准則的話,那麼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分賬規則則更加多變。

通常意義上,發行方會分走凈票房的5-15%作為發行費用,製片方則分走剩下的,大概28%-38%,但這只是通常意義,實際上這個分賬規則在目前變化多端的宣發市場,具體怎麼分還是得看出品製片方與發行方的協議。

具體來看,如果製片、發行為一家公司,則不再遵循製片與發行之間的分賬規則。如果製片方要求發行方提前墊付發行費用,發行方要求的分賬會更高。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簽訂了保底、買斷等發行協議,則更是完全沒有分賬比例這個概念了。

因此,對這一分賬進行計算時,我們也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當然到了這一層面,除了上市公司保底之外,大多數影片的分賬協議我們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而與發行公司分完賬以後,製片、出品方之間則要面臨著更復雜的分賬,目前頭部國產片動輒20家以上的出品方也意味著,從影片公映,到最終一家聯合出品方收到錢,一般都要一年以上。

當然,以上所說的,也只是一般國產片的分賬規則。進口片的分賬規則也會完全不同,例如進口片凈票房的1.5%,會先給中影進出口分賬,再進行下一輪的分賬。對於好萊塢分賬大片和買斷批片,其背後的分賬規則也不盡相同。

現如今,票房到底如何分賬,已經不再是行業標准理論,而是業界一線的具體操作實務。雖然並不一定要求每一位電影從業者都熟記在心,但是基本的分賬歸屬還是必須了解。

從分賬規則中我們也能看出,去年對外官宣的642億的票房成績,但其實影院院線方只能分得300億出頭,製片發行方分到的則更少,這對於一個近百萬人從事的行業來說,人均年收入大多數不到10萬,電影行業也從來都不是一個薄利的暴利行業。

❿ 電影票房怎麼算

1、10億票房指的是累計門票收入。

2、電影上映,一天都會有票房統計。實時票房可以到中國票房網進行查詢中國票房網。

3、票房利潤分成方法:

在中國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是:首先,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

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

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10)電影票房的構成擴展閱讀:

票房統計方法:

現在影院都實行的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

分成統計和票房統計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不能分為兩個體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數據,跟票房沒有關系的單位隨便去統計,能設計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線和發行公司,統計也是院線發給發行公司。

與電影票房的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