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音樂的電影(只要美國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激樂人心》、《無人引航》、《超乎想像》、《澤西男孩》等。
1、《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於2018年11月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皇後樂隊從偶然成軍到確立風格,再到大放異彩的經歷,以及皇後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2、《激樂人心》
《激樂人心》是由塔特·泰勒執導,查德維克·博斯曼、內爾山·艾利斯、維奧拉·戴維斯、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領銜主演的一部音樂劇情傳記。故事講述作為靈魂樂的教父級人物詹姆斯·布朗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尤其是在風雲多變的上個世紀,歷經30年代的出生與成長,其慈母用心的培養和引導。盡管詹姆斯·布朗經歷了大多數黑人所遭遇的不幸,影片與2014年8月美國上映。
3、《無人引航》
《無人引航》是由威廉姆·H·梅西執導,比利·克魯德普、安東·尤金、賽琳娜·戈麥斯、傑米·鍾等人主演的劇情音樂片。該片於2014年1月24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山姆在意外去世的兒子喬西譜寫的歌曲中獲得安慰,並與年輕人昆汀兩人組成了一支樂隊,表演喬西的遺作,卻意外走紅的故事。
4、《超乎想像》
《超乎想像》是一部由安德魯·埃爾文、The Erwin Brothers執導的音樂劇情片,J·邁克爾·芬利、布洛迪·羅斯、丹尼斯·奎德、瑪德琳·卡羅爾、塔根·伯恩斯等參加演出。
該片根據基督教樂隊MercyMe主唱Bart Millard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成長,讓Bart與父親內之間有著很大的隔閡,但父親因癌症去世卻激發他創作出經典歌曲《超乎想像》(I Can Only Imagine)的故事
5、《澤西男孩》
《澤西男孩》是2014年在美國上映的歌舞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克里斯托弗·沃肯、約翰·勞埃德·揚、埃里奇·伯根等主演。該片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講述了以法蘭基維·瓦利為首的四個男孩改邪歸正,組建「四季合唱團」並大獲成功的故事、
⑵ 當上nba總裁的過程。
莫里斯·波杜夫(1946-63年主席),NBA(BAA)第一任主席。出生於俄羅斯的波杜夫是一名律師,同時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和出色的談判專家。1946年,他與一些冰球隊的老闆商議並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BAA),被推選為主席;同時他還是當時美國冰球聯盟(ahl)的主席。1949年,波杜夫成功說服競爭對手國家籃球聯盟(NBL),促成兩個籃球組織的合並,建立了新的國家籃球協會(NBA);1954年,波杜夫推出了一項足以改變籃球歷史的措施——24秒鍾裝置,為NBA後來的成功埋下了堅實的基礎。NBA為表揚波杜夫的貢獻,把最有價值球員獎杯命名為莫里斯·波杜夫杯。
沃爾頓·肯尼迪(1963-67年主席,1967-75年總裁),1963年上任,是NBA第一位公選的領導人。在成為NBA主席之前肯尼迪還擔任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的市長。肯尼迪在任期間得到NBA老闆的全力支持,1971年他被賦予極大的權力,成為當時全美最有統治力的職業體育聯盟領導人;而他也極力擴充NBA的規模,在他離任的時候NBA球隊已經由當初的9支擴大到18支。以他命名的沃爾特·肯尼迪公民獎是用來表揚熱心慈善公益活動的球員或教練。
拉里·奧布賴恩(1975-84年總裁),NBA第三任總裁。與其他三位總裁乃至所有體育領導人相比,奧布萊恩擁有極不尋常的背景,他曾擔任美國民主黨主席和美國郵政局主席,並長期作為已故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顧問。奧布萊恩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功兼並ABA(美國籃球協會),解決了由於兩聯盟的惡性競爭而導致的工資飛漲、票房下降等問題,當中包括非常棘手的「奧斯卡·羅伯特森球衣」事件。1983年,奧布萊恩與NBA球員工會達成的新的勞資協議,被認為是NBA聯盟發展的藍圖和基礎;而他對NBA規則的改革的最大貢獻在於1979年設立的三分線。奧布萊恩離任後不久,NBA把總冠軍獎杯命名為拉里·奧布萊恩杯[36]。
大衛。斯特恩
人物生平
大衛·斯特恩是一位猶太裔美國人,父親在紐約經營著一家熟食店,幫助他完成了從中學到大學的學業。斯特恩個人有許多愛好,他喜歡歌劇《澤西男孩》。他解釋這個角色很像自己,他家的餐廳在曼哈頓,但他在12歲那年搬到了新澤西,在那裡上了高中。"我在我們的同年級500名學生中,排名第112位。"
斯特恩從1966年從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學院畢業。那個時候,他是曼哈頓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而NBA就是他們最大的客戶。1978年,他正式加盟NBA,擔任司職法律顧問,其間參與了"自由球員條款"和對於吸毒球員的處罰規定的制定。1980年升任聯盟副總裁。斯特恩稱"其實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打算在NBA干很長的時間,不過後來我發現工作中樂趣無窮,就像一道急需解答的謎題。"
1984年2月1日,斯特恩上任nba總裁職務。斯特恩對於剛上任時候的聯盟形容道:"那時候我們幾乎難以為繼,黑人球員太多了,他們用了太多的可卡因,他們的工資太高了(雖然平均年薪只有25萬美元),那時候我們開會討論的很多議題都是是否讓球隊關張,或者讓球隊合並。"當時NBA在北美剛剛結束了總決賽尚需要錄播的情況。全聯盟23支球隊,其中17支處於虧損狀態,總價值4億美元。為了讓更多球隊生存下去,他推行了工資帽制度。
1984年也是斯特恩時代NBA最優秀的四名球員加盟的年份。他們分別是哈基姆·奧拉朱旺、查爾斯·巴克利、約翰·斯托克頓和邁克爾·喬丹。喬丹和拉里·伯得、魔術師約翰遜使NBA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獲得了廣泛的球迷和豐厚的利潤。到2005年,斯特恩管理的NBA已經擁有30支球隊,成功進入了加拿2014年2月1日離任前觀看尼克斯對陣騎士比賽大,比賽被美國全國實況轉播,並仍在不斷地向其他國家擴展。
2014年2月1日NBA官方通過推特宣布,已執掌聯盟30年的總裁大衛·斯特恩與新任總裁亞當·蕭華正式完成了交接。斯特恩在給媒體的郵件中表示:"對於我來說,能夠看到總裁的位置由亞當·蕭華來接任是一件特別欣慰的事情,我對於蕭華有著無比的欽佩和尊重,希望他和他富有經驗、富有熱情的團隊能夠帶領NBA取得我們在不久之前還無法想像的成功。"
截至斯特恩卸任,NBA擁有30支球隊,尼克斯、湖人和公牛的價值均在10億美元以上。NBA每年的轉播權可以賣到9.3億美元。
2014年8月9日,大衛·斯特恩正式入選名人堂。
亞當 蕭華
早期的生活
席爾瓦出生於紐約市的麥田在威徹斯特縣,在Proskauer羅斯律師合夥人的兒子郊外的一個猶太家庭北方。從很小的時候,席爾瓦是紐約尼克斯隊球迷。
他畢業於黑麥高中,然後從杜克大學在1984年,他是Phi Delta Theta聯誼會的成員。[7]他擔任立法助理為美國眾議員萊斯奧科1984年至1985年。他獲得了芝加哥1988年大學獲得法學學位。
加盟NBA之前,他曾擔任的Cravath,施偉賢&穆爾,在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訴訟聯營公司。銀價也擔任法律助理法官KIMBA木,一位聯邦法官為美國地方法院紐約南區的。
業生涯
席爾瓦在1992年開始在NBA工作,在擔任現在總裁職務之前,席爾瓦擔任過委員助理,員工主席,NBA娛樂公司的副總裁和總裁。席瓦爾並曾擔任iMax電影Michael Jordan to the Max的執行製作,,以及TNT紀錄片Whatever Happened to Micheal Ray?的執行製作。他還參與了Like Mike和Year of the Yao。
在2003年,席爾瓦被時代雜志和CNN譽為全球最有影響力商人之一;他也被多次被The Sporting News譽為運動界百大最有影響力。
NBA職業生涯
2012年10月25日,斯特恩宣布自己將於2014年2月1日卸任NBA總裁,他的副手亞當·席爾瓦將接替這項職務。
折疊編輯本段任期內重大事件
於2014年4月29日,席爾瓦取締洛杉磯快船老闆唐納德·斯特林從NBA的生活,響應純銀製成種族主義言論,與英鎊的女友私人間的談話中。此外,他被罰英鎊250萬美元在NBA的憲法允許的最大值,並呼籲業主投票,從快船的所有權驅逐斯特林。
⑶ 新澤西之夜new jersey nights好看嗎
新澤西之夜new jersey nights近期在華巡迴演出,風格熱烈,有不少懷舊名曲。
例如:Can't Take My Eyes OffYou
調動了現場的所有觀眾的情緒,全場一起跳舞歡唱。
昨天晚上看了他們的演出,非常棒!
演出簡介
四個來自新澤西州工人階級出身的男孩在成長和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幾經沉浮,最終寫就了屬於他們自己風格的音樂篇章,不僅在美國流行樂界占據重要地位,更在全球創下超過1750萬張的驚人唱片銷量,他們就是美國四季樂隊。他們的故事被改編成熱門音樂劇《澤西男孩》並勇奪2006年托尼獎、2008年奧利弗獎最佳音樂劇,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的同名音樂傳記電影也在眾人的高度關注和期待中於今年強勢推出。而著名金牌製作人大衛·金出品的《新澤西之夜》自2013年1月在米爾頓·凱恩斯劇院上演以來獲得極大成功,在全英巡迴長達20周之久,更登陸歐洲及北美地區,掀起一陣「新澤西旋風」。
演出攻略
演出看點
回到新澤西後街的錄音室,從夢想開始的地方起步,席捲歐美屢破票房紀錄的熱門大作《新澤西之夜》,帶觀眾展開懷舊音樂之旅,向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樂隊之一的美國四季樂隊及其主唱歌手弗蘭基·瓦利致敬。在整場演出超過25首金曲中,觀眾可以共同經歷他們從默默無聞到名揚四海的點點滴滴。一流的國際製作團隊,眾多獲獎歌手與舞者組成的超凡陣容,耳熟能詳的節奏旋律,定會讓人隨著音樂拍手舞動,盡情享受這個美妙而難忘的夜晚。
媒體評論
「輝煌的演出,完美的和聲,狂熱的觀眾!」——《利物浦回聲報》
「令人興奮的演唱會,五星級演出,必須要看!」——WhatsOnStage.com
「5星級的完美製作!」——紐約新聞社
演出團隊
主唱
達米恩·斯卡塞拉
(曾參演《媽媽咪呀》、《國王與我》、《佐羅》等)
亞當·道格爾
(曾參演《愛麗絲漫遊仙境》、《阿拉丁》、《湯姆·索亞歷險記》)
葛萊姆·洛克海德
(曾參演《名揚四海》、《變身怪醫》)
威廉·海澤爾
(曾參演《舞蹈皇後》、《向007致敬》、《神秘博士》)
導演&編舞
艾瑪·羅傑斯
執行製作
大衛·金
曲目
Why Do Fools Fall In Love 何苦墜入愛河
December 1963 (Oh What a Night) 美好的夜
Beggin』 麻煩你
Big Man In Town 城裡的大男孩
Dawn (Go Away) 黎明
Rag Doll 布娃娃
My Eyes Adored You 我用目光愛慕著你
Let』s Hang On 讓我們堅持愛下去
Stay 為愛停留
Opus 17 (Don't You Worry 'bout Me) 作品17(別擔心我)
Bye Bye Baby (Baby Goodbye) 再見寶貝
Sherry 雪莉
Big Girls Don』t Cry 女孩不哭
Walk Like a Man 走得像個男人
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My Girl 我的女孩
Unchained Melody 奔放的旋律
Earth Angel 大地天使
Silence Is Golden 沉默是金
Blue Moon 藍月
Fallen Angel 墮落天使
Working My Way Back To You 回到你身邊
Grease Is The Word 畢生所求
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 滿眼都是你
Who Loves You 誰在愛你
Mega Mix 金曲串燒
* 曲目以現場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⑷ 好萊塢最後的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上個世紀,幾乎所有的好萊塢明星都有過拍攝西部片的經歷,其中有一個身材高大(1.93米),看起來總是懶散的年輕人在1950年代中期投身演藝圈。他出身貧寒,當過兵,干過伐木工、加油工、挖過游泳池、當過公寓管理員……即使在他當上演員後的頭幾年內也要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形形色色的工作在豐富了他人生閱歷的同時也豐富了他的失業經驗。
剛入行時,這個年輕人只能在一些製作粗糙的B級恐怖片里跑跑龍套,比如《造物復仇》(Revenge of the Creature,1955年);而在《狼蛛》(Tarantula,1955年)里,他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只是負責安排別人往蜘蛛身上扔燃燒彈。第一個東家——環球電影公司對他的評價是「表演生硬,非常業余」,甚至覺得他連周薪100美元都不值。有一次他和伯特·雷諾茲(Burt Reynolds)准備參演一部新片,導演看不慣他嘴唇上的痣不打算用他;而雷諾茲在和導演爭論特技表演時,一怒之下把導演推進了水池……結果二人一起被環球掃地出門。
這個年輕人忍了下來,他說:「父親曾教導我說,讓他們看看你的能耐,別擔心回報。告訴他們你會無償工作,然後讓自己變成無價之寶。」
28歲的時候,他終於獲得主演西部片電視系列劇《皮鞭》(Rawhide)的機會。那段時間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周至少工作六天。他的勤勉得到上天的眷顧,該劇僅用三周時間就躋身電視收視率的前20名,從1959年一直熱播到1965年。在這數年中,他把自己打磨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牛仔。
這個牛仔名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1964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被義大利大導演賽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相中,出演影片《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他簽下一份合同:工作十一周,工資一萬五,影片完成後送一輛賓士車作為獎勵。經紀人覺得他接拍這個角色是「走了一步臭棋」,因為伊斯特伍德在影片中的角色連個名字都沒有。結果,《荒野大鏢客》以20萬美元的低成本在美國斬獲350萬美元的高票房。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身披斗篷,頭戴牛仔帽,嘴叼雪茄,冷峻寡言的無名槍手形象立刻風靡歐美影壇。
不過,評論界認為伊斯特伍德的走紅更多是依賴自己英武的長相而非演技。伊斯特伍德緊接著被邀請拍攝續集《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和《黃金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完成這套「美元三部曲」(Dollars trilogy,或稱鏢客三部曲)後,他成為繼約翰·韋恩(John Wayne)、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加里·庫柏(Gary Cooper)、亨利·方達(Henry Fonda)之後新一代西部片大明星。而這套影片的拍攝地——廣袤的西班牙阿爾梅里亞荒原(Almeria)後來也成為諸多西部片拍攝勝地。
1967年,從西班牙荒原重返好萊塢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馬爾帕索」(The Malpaso Company),「Mal paso」是西班牙語「錯走一步」的意思,伊斯特伍德覺得這個名字頗有諷刺意味,可以激勵自己不斷進步。1968年馬爾帕索公司製作了首部西部片《吊人索》(Hang 'Em High),是負責影片發行的聯美公司有史以來開畫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此時老東家環球公司也找上門,與這位曾經被自己掃地出門的大明星合作了好幾部電影,其中1971年的驚悚懸疑片《迷霧追魂》(Play Misty for Me),是伊斯特伍德的導演處女作。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華納兄弟公司的合作始於1971年,兩家公司共同製作了新派警匪片的代表作《骯臟的哈里》(Dirty Harry)。在片中,伊斯特伍德飾演一個為民除害、辣手無情的硬漢警探哈里。警探哈里亦成為伊斯特伍德演藝生涯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這種將西部片情節放置於城市背景下的新模式立刻受到觀眾的歡迎,伊斯特伍德被親切地稱為「城市牛仔」,成為當時全美最賣座、最受歡迎的電影巨星。隨後「哈里」這一角色的系列電影又拍攝了四部,分別是《緊急搜捕令》(Magnum Force,1973年)、《辣手神探追魂槍》(The Enforcer,1976年)、《撥雲見日》(Sudden Impact,1983年)和1988年的《虎探追魂》(The Dead Pool)。在《虎探追魂》里,當年青澀的金·凱瑞(Jim Carrey)扮演了一名癮君子。
1986年,56歲的伊斯特伍德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競選加州濱海卡梅爾鎮(Carmel-by-the-Sea)鎮長,並以72%的壓倒性得票率當選,任期一屆,月薪200美元(當時他的片酬是每部600萬美元)。此舉不但讓媒體興奮不已,就連里根總統也打來電話祝賀,對他大幅領先的得票率表示羨慕。一開始,當地居民對這位明星鎮長分外歡迎,伊斯特伍德也很賣力地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可時間一長,人們發現鎮長大人不那麼愛管事了,經常外出,雖說留了聯系電話但根本聯系不到。當時的居民協會主席說:自打伊斯特伍德上任,我的血壓就沒降過,他的高人氣雖然帶動了小鎮的旅遊業,但實在太亂了,他把海邊一片寧靜所在變成了康尼島(Coney Island,美國著名的休閑娛樂區域),他並不是鎮長的合適人選。當時伊斯特伍德的同居伴侶桑德拉·洛克(Sondra Locke)也承認:「他可算不上個兢兢業業的鎮長」。
伊斯特伍德生性風流,硬朗偉岸的外型是他最好的獵艷武器,自從踏入演藝圈,身邊女人就不斷。除了兩次婚姻外,常年同居的情人有六位,至少有八個私生子,至於一夜情更不知有多少。
見諸報端和伊斯特伍德有染的女演員包括瑪米·范多倫(Mamie Van Doren)、英格兒·斯蒂文斯(Inger Stevens)、珍·茜寶(Jean Seberg)、喬安·哈里斯(Jo Ann Harris)、傑米·羅絲(Jamie Rose)、麗貝卡·佩爾(Rebecca Perle)、吉爾·班納(Jill Banner)、凱瑟琳·德納芙( Catherine Deneuve)和蘇珊·聖·詹姆斯(Susan Saint James);其他各行各業的有游泳運動員安妮塔·考斯特(Anita Lhoest)、歌手姬麗·史密斯(Keely Smith)、美食評論家蓋爾·格林(Gael Greene)、專欄作家布里奇特·伯恩(Bridget Byrne)、法國模特凱西·雷金(Cathy Reghin)、劇本分析師梅根·羅斯(Megan Rose)、野生動物活動家簡·卡梅倫·阿吉(Jane Cameron Agee),前卡梅爾鎮長珍·格蕾絲(Jean Grace)等等……不過呢,伊斯特伍德更喜歡找沒名的漂亮姑娘,四十齣頭的時候,他會經常開車跑到海濱小鎮卡梅爾,專程在路邊守候來旅此游購物的姑娘,和她們玩玩車震。
因為欠下的風流債太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伊斯特伍德就不斷身陷此類法律糾紛。
1992年,由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的西部片《不可饒恕》(Unforgiven,1992年)震撼影壇。與以往西部片不同的是,本片可以說是將傳統的西部片中的英雄神話徹底擊個粉碎,片中充滿了懺悔悲愴的氣氛。傳統西部片的世界往往是黑白分明、忠奸對立的,永遠是正義戰勝邪惡。然而在《不可饒恕》中,是與非、善與惡的界限卻變得模糊了,每一個人都背負著罪孽,暴力是解決一切的最終手段。伊斯特伍德將美國西部作為一個弱肉強食的陰暗世界展現在觀眾們面前,人性的黑暗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影片結尾字幕寫著獻給賽爾喬·萊昂內與唐·西格爾(Don Siegel),因為伊斯特伍德的導演風格深受這兩位大導演的影響。《不可饒恕》獲得第65屆(1993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是華納兄弟公司歷史上的第四部最佳影片,也是伊斯特伍德從影以來第一次拿到奧斯卡小金人。
伊斯特伍德曾說《不可饒恕》將是他最後一次自導自演,但是在接下來在他執導的每部影片中他基本上都出現了,包括《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1993年)、《廊橋遺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絕對權力》(Absolute Power,1997)、《迫切的任務》(True Crime,1999年)……。或許因為有著在歐洲工作的經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電影廣泛地受到歐洲評論界的關注,被贊為是「當今影壇最具才乾的藝術大師」。這種現象突出體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法國著名電影期刊《電影手冊》(Cahiers Cinéma)對他的寵愛有加,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幾乎他執導的每一部影片都被《電影手冊》評選為年度十佳,同時數次獲得戛納電影節褒獎。克林特對此感慨道:「在我執導第一部電影時,在美國除了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著名影評人、劇作家)支持我之外,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而歐洲影迷給我了很多認可和肯定,他們絕對有足夠的鑒賞能力去感知電影藝術的本質。」
進入到21世紀,這個老牛仔煥發出越來越旺盛的創作力。他的同齡人不是息影就是過世,而他還在不斷挑戰著自己,製作出多部中上水準的電影。其中2003年的《神秘河》(Mystic River)獲得第76屆(2004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2004年的《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更是勇奪第77屆(200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這是他個人收獲的第二尊小金人,也是華納兄弟公司歷史上第五部奧斯卡最佳影片。2008年反映種族問題的電影《老爺車》(Gran Torino)為老牛仔奪得第35屆(2010年)愷撒獎最佳外語片,這也是他第三次獲此殊榮,充分體現了他在國際影壇的崇高聲譽。
2012年,已經82歲高齡的老牛仔依然活躍在影壇,在《曲線難題》(Trouble with the Curve)中扮演一名經驗老道的球探。2013年,他接替斯皮爾伯格執導了根據美國狙擊手克里斯·凱爾的同名自傳改編的影片《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入圍第87屆(2015)奧斯卡多項獎項,並榮獲第86屆((2014))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導演和年度佳片,並創造了自己電影生涯的最高票房;
在此之後,老牛仔以差不多一年一部的拍片頻率,於2014年執導音樂歌舞電影《澤西男孩》(Jersey Boys);2016年執導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英雄事跡改編的人物傳記電影《薩利機長》(Sully),榮獲第40屆(2017)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2017年執導根據真實反恐事件改編的電影《15:17啟程巴黎》(The 15:17 to Paris);2018年執導並主演《騾子》(The Mule),在片中飾演一名九十歲高齡的老毒販。
毫無疑問,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影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入行近六十年,出演電影50餘部,執導各類影片40餘部,並為十幾部電影創作過配樂,是電影界作品最豐富的演員兼導演。從入道之初的窘迫到晚年的老而彌堅,他的演藝生涯就是一部半個世紀以來的電影發展史。為表彰他為電影做出的卓越貢獻,1996年美國電影學院向他頒發終身成就獎。他還榮獲2000年紐約國家影評協會終生成就獎、2009年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終身成就金棕櫚大獎以及崇高的國家藝術獎章(The National Medal of Arts)。
馬丁·斯科塞斯始終逃脫不掉命運的捉弄,在一些重要獎項上總要和老對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江湖人稱東木)碰撞,而結果也總是很悲情……
● 2007年第64屆金球獎:東木執導的影片《硫磺島來信》(Letters from Iwo Jima)獲最佳外語片,老馬捧回了最佳導演(《無間行者》)。
● 2006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東木執導的《硫磺島來信》最終贏得最佳影片,老馬憑《無間行者》拿到最佳導演稱號。
● 2006年美國電影協會年度十佳影片:由東木執導的《硫碘島來信》榜上有名,可惜的是,老馬的《無間行者》卻沒有入選十佳。
● 2005年第77屆奧斯卡:東木執導的《百萬美元寶貝》成為大贏家——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4項大獎。5次沖擊最佳導演的老馬結束在奧斯卡的傷心之旅,與重量級獎項擦肩而過。
● 2005年第6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由老伊奪得(《百萬美元寶貝》),老馬的《飛行者》(The Aviator)成為最佳影片。
● 2005年第57屆美國導演工會獎:老伊以《百萬美元寶貝》獲年度最佳導演大獎,打敗了同樣入圍的老馬(《飛行者》)。
⑸ 日本電影旬報獎的獲獎名單
最佳作品:《美麗夏天之霧之島》
最佳男主角:妻夫木聰(《Jose與虎魚們》、《龍頭》)
最佳女主角:寺島忍(《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男配角:大森南朋(《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女配角:大楠道代(《座頭市》、《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導演:黑木和雄《美麗夏天之霧之島》 最佳作品:《誰也不知道》
最佳男主角:北野武(《血與骨》)
最佳女主角:宮澤理惠(《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
最佳男配角:小田切讓(《血與骨》)
最佳女配角:YOU(《誰也不知道》) 最佳作品:《PACCHIGI!》
最佳男主角:小田切讓(《忍》、《彩虹老人院》、《狸御殿》)
最佳女主角:田中裕子(《火火》、《何時是讀書天》)
最佳男配角:堤真一(《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
最佳女配角:葯師丸博子(《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狸御殿》)
最佳導演:井筒和幸《PACCHIGI!》 最佳作品:《扶桑花女孩》
最佳男主角:渡邊謙(《明日的記憶》)
最佳女主角:中谷美紀(《被討厭的松子的一生》、《LOFT》)
最佳男配角:香川照之(《搖晃》)、世野高史(《武士的一分》)
最佳女配角:蒼井優(《扶桑花女孩》、《虹之女神》) 最佳作品:《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最佳男主角:加瀨亮(《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最佳女主角:竹內結子(《挎斗摩托車里的狗》、《塵封筆記本》)
最佳男配角:三浦友和(《ALWAYS 續·三丁目的夕陽》、《松根亂射事件》)
最佳女配角:永作博美(《秀你悲傷的愛》)
最佳導演:周防正行《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2008年日本十佳電影
1 《入殮師》瀧田洋二郎
2 《周圍的事》橋口亮輔
3 《聯合赤軍實錄:通向淺間山莊之路》若松孝二
4 《東京奏鳴曲》黑澤清
5 《步伐不停》是枝裕和
6 《黑暗中的孩子們》阪本順治
7《母親》山田洋次
8 《超越巔峰》原田真人
9 《接吻》萬田邦敏
10 《放課後》內田賢治
個人獎項
最佳作品:《入殮師》
最佳導演:瀧田洋二郎《入殮師》
最佳編劇:小山薫堂 《入殮師》
最佳男主角:本木雅弘(《入殮師》)
最佳女主角:小泉今日子(《東京奏鳴曲》、《咕咕貓》)
最佳男配角:界雅人(《超越巔峰》、《放學後》)
最佳女配角:樹木希林(《步履不停》)
最佳新人男演員:井之肋海 《東京奏鳴曲》
最佳新人女演員:甘利春奈 《孩子的孩子》 最佳作品:《親愛的醫生》
最佳男主角:笑福亭鶴瓶(《親愛的醫生》)
最佳女主角:松隆子(《維榮的妻子:櫻桃與蒲公英》)
最佳男配角:三浦友和(《不落的太陽》)
最佳女配角:滿島光(《愛的曝光》、《 凱比歐大佐》) 最佳日本影片:《惡人》(李相日執導)
最佳外國影片:《窒息暴戾》(梁益准執導)
文化電影作品獎:《正治和孝夫》(井手洋子執導)
日本電影導演獎:李相日《惡人》
外國電影導演獎:梁益准《窒息暴戾》
讀者選出外國電影導演獎:梁益准《窒息暴戾》
最佳編劇:吉田修一、李相日導演《惡人》
最佳女主角:寺島忍《芋蟲》
最佳男主角:豐川悅司《必死劍鳥刺》、《愛妻家》
最佳女配角:安藤櫻《健太與純與加世的國度》、《SR》等
最佳男配角:柄本明《惡人》、《櫻田門外之變》、《雷櫻》等
最佳新人獎:櫻庭奈奈美《最後的忠臣藏》、《書道女孩!!我們的甲子園》
最佳新人獎:生田斗真《人間失格》、《花水木》
讀者選出日本電影導演獎:中島哲也《告白》
電影旬報獎讀者獎:川本三郎 日本電影作品獎:《去見小洋蔥的媽媽》(導演森崎東)
外國電影作品獎:《愛》(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文化電影作品獎:《靶子之村》(導演三上智惠)
日本電影導演獎/讀者選出日本電影導演獎:石井裕也《編舟記》
外國電影導演獎/讀者選出外國電影導演獎: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
最佳劇本:荒井晴彥《自相殘殺》
最佳男主角:松田龍平《編舟記》
最佳女主角:真木陽子《再見溪谷》、《如父如子》、《小好、小麻、佐和子》
最佳男配角:利利·弗蘭克《如父如子》、《凶惡》
最佳女配角:田中裕子《自相殘殺》、《最初的路》
最佳新人男演員:吉岡龍輝《少年H》
最佳新人女演員:黑木華《自相殘殺》、《沙尼達爾之花》
電影旬報讀者獎:荒俁宏(電影旬報《百年之音電影之幻》) 日本電影十佳:
1、《只在那裡發光》
2、《0.5毫米》
3、《紙之月》
4、《田野四十九天》
5、《我們的家族》
6、《小小的家》
7、《我的男人》
8、《百元之戀》
9、《聽水的聲音》
10、《西野的戀愛與冒險》
10、《蟬記》
個人獎項:
最佳導演:吳美保(《只在那裡發光》)
最佳劇本:高田亮(《只在那裡發光》)
最佳女主角:安藤櫻(《百元之戀》、《0.5毫米》)
最佳男主角:綾野剛(《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只在那裡發光》)
最佳女配角:小林聰美(《紙之月》)
最佳男配角:池松壯亮(《紙之月》、《愛的漩渦》、《大人Drop》、《溫哥華的朝日》、《我們的家族》、《感受海的那一刻》)
最佳新人女演員獎:門脅麥(《愛的漩渦》、《暗金丑島君2》、《平安日365天幸福的呼吸》)
最佳新人男演員獎:東出昌大(《青春之旅》、《寄生獸》、《熱血高校》、《0.5毫米》)
外國電影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澤西男孩》) 【個人賞】
日本電影導演獎:橋口亮輔《戀人們》
日本電影編劇獎:橋口亮輔《戀人們》
最佳女主角:深津繪里《岸邊之旅》《寄生獸 完結篇》
最佳男主角:二宮和也《若與母親同住》
最佳女配角:黑木華《若與母親同住》《大幕拉開》《所羅門的偽證 前/後篇》
最佳男配角:本木雅弘《日本最長的一天》《天空之蜂》
最佳新人女演員:廣瀨絲絲《海街日記》
最佳新人男演員:筱原篤《戀人們》
外國電影導演獎: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作品獎】
日本電影大獎:《戀人們》
外國電影大獎:《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文化電影大獎:《沖繩 三月的雨》
【旬報十佳】
1.《戀人們》(橋口亮輔)
2.《野火》(冢本晉也)
3.《快樂時光》(濱口龍介)
4.《海街日記》(是枝裕和)
5.《岸邊之旅》(黑澤清)
6.《GONIN》(石井隆)
7.《日本天空下》(荒川晴彥)
8.《所羅門的偽證 前/後篇》(成島出)
9.《若與母親同住》(山田洋次)
10.《你是好孩子》(吳美保)《Rolling》(富永昌敬)
(12.《投靠女與出走男》《爆漫王》)
⑹ 有哪些好看的音樂電影
首先就是周董的天台愛情了,是一部很不錯的音樂電影。
面甚至地下的擁擠人群和緊張節奏將人們對自由的渴望逼向廣闊的天空,而摩天大廈的天台在城市裡就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套用《天台》預告片里的一句slogan可以看出這個空間的特殊含義:「上有天堂,下有天台。」向上,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但向下,一步即是地獄。它遠離塵世的喧囂並將世俗的生活踩在腳下,它兼具激情和危險的同時,也是通向自由的途徑和走向死亡的大門。因為這樣的空間特性,在電影里,天台往往成為兩種人聚集的場所:青少年和罪犯,並且很多時候這兩個群體是高度重疊的,亦如《天台》里周傑倫引領的四個不務正業的混混,打架鬧事,收取保護費,他們就是典型的「天台人」。
除了以上兩部電影,還有海上鋼琴師,尋夢環游記,神秘巨星等音樂電影也是很不錯的。
⑺ 百老匯都有哪些經典劇目,讓人不看後悔
百老匯經典劇目有《貓》、《芝加哥》 、《澤西男孩》。
直到1997年的《芝加哥》 重播才最終獲得托尼獎的認可,最年輕的百老匯經典。與上述三個經典的年份相比,《澤西男孩》絕對年輕。 自表演以來,他已經贏得了57個獎項,其中包括托尼獎和奧利弗獎。萊梅的最佳音軌等可以說是百老匯最快的經典曲目。音樂劇《澤西男孩》是基於1960年代美國著名搖滾樂隊四季樂隊的真實成名而制,並使用音樂講述了傳奇樂隊成長背後的故事。
⑻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身高對比
193cm!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1930年5月31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美國演員、導演、製片人,畢業於洛杉磯學院。
1955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Allen in Movieland》,從而正式進入娛樂圈。1964年,主演鏢客三部曲之一《荒野大鏢客》。1965年,出演鏢客三部曲之二《黃昏雙鏢客》[1]。1966年,出演鏢客三部曲之三《黃金三鏢客》[2]。1971年,主演的劇情電影《牡丹花下》上映。1974年,主演的動作電影《霹靂炮與飛毛腿》上映。1979年,主演的驚悚電影《逃出亞卡拉》上映。1982年,自導自演動作驚悚電影《菜鳥霹靂膽》。1988年,主演的動作電影《虎探追魂》上映[3]。1993年,憑借執導的西部電影《不可饒恕》獲得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4]。1995年,主演愛情電影《廊橋遺夢》[5]。
2000年,獲得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6]。2005年,憑借劇情電影《百萬美元寶貝》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7]。2008年,獲得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8]。2014年,執導的音樂歌舞電影《澤西男孩》上映。2016年,執導並監制的傳記電影《薩利機長》上映[9]。2018年2月9日,由其執導的驚悚電影《15點17分,啟程巴黎》上映。
⑼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影評
舒倫伯格1975年第一次上F-4C的時候接受的教育是雙引擎失效或者液壓失效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彈射。之後他在內利斯AB的幾年裡參與了數次機件事故調查,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航空業是一個容錯率極低的行業。如果你沒有在應該反應的時候反應,而是慫了,束手無策,那你就完了;最糟的反應不是反應錯了,而是沒有反應。
A320系列是sidestick配置,這一方面是為了大量招聘有F-16系列駕駛經驗的軍隊機師入行,另一方面卻減小了control surface給與機師的回饋。所以如果你不能相信你第一時間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上你沒法做出反應。這個chain of command是沙漠反復的演習里得來的寶貴教訓。
ACARS不是萬能的,NTSB也會犯錯。AA191調查里就犯過由於受到麥道和AA的雙重壓力玩起踢皮球的錯,導致報告書三易其稿的問題,但到了今天應該說NTSB是一個相對公正的機構。這里NTSB被ACARS誤導是第一,其次是因為空客在圖盧茲的事件重演是在沒有CVR的情況下進行的(which is highly unlikely,除非空客知道如果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將被紐約州航空法入罪),這是這部電影唯一有點問題的地方。但是東木一貫是anti-establishment的,所以他這樣拍我覺得沒問題。
舒倫伯格本人一直在壓抑感情,在事件後的專訪上他盡量用笑臉撐滿全場,但是因為他有Aircraft Investigation Board Nellis AB的公審經驗,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吐字清晰,思路前後一貫性極高,即使有工會的指導也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這人的服役經驗是個謎——至於他為什麼沒能在29歲升少校而是退役加入聯航,這就是天意。當輪到你的時候,不要慫,就是干。
近年來,湯姆·漢克斯的臉龐一直朝著發福的方向一去不復返,自帶憨厚正直可靠,飽受美國群眾喜愛,演起專家+英雄類角色毫無壓力。他除了剛剛登陸影院的《Sully》,馬上還有根據丹·布朗的暢銷小說《地獄》(Inferno)改編的新片上映。
伊斯特伍德老爺子今年86歲,已是“老”導演了,也玩電影配樂,早年演戲以牛仔和硬漢的形象深入人心——我就隨口說說,我這么年輕,都沒看過。以前CCTV6放過一部他自導自演的《太空牛仔》(Space Cowboys,2000年),講四個老頑童一樣的前宇航員,跑上太空去修一顆眼看就要墜毀在美國的蘇聯衛星的故事。典型的英雄救美國的套路,加點夕陽紅的可愛,比如其中一個老爺爺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設計過山車,一把年紀了還一邊吃著香蕉一邊坐在過山車上測試它夠不夠爽。
《Sully》儼然漢克斯的獨角戲,處處都是他的沉穩,倒不見什麼伊斯特伍德的風格。一切皆可預料,英雄受到熱烈歡迎——突如其來的吻、擁抱、以Sully命名的酒,乘客滿心感激,結局皆大歡喜(除了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事故調查過程有些曲折,不過無非是些為了製造沖突而製造沖突的刻意。本片彌漫著濃烈的美式消費主義,媒體消費英雄,也引導民眾消費英雄,哎,還是推薦大家去看加拿大拍的《空中浩劫》(Air Crash Investigation)系列紀錄片中的“Hudson Splash Flight 1549”那集吧。
實際上像全美航空1549號這樣的零死亡航空事故,加拿大幹過兩次。
1983年7月23日,加拿大航空143號班機在從渥太華飛往埃德蒙頓的中途,居然沒油了,引擎很快失去動力,完全飛不到附近的溫尼伯機場……幸好機長以前在皇家空軍當過飛行員,想起來附近有一個廢棄的軍用機場,又幸好他以前開過滑翔機,是個高手……然而,廢棄機場已經被改為賽車場,當天正在舉行比賽……再幸好,滑翔降落時飛機的前起落架無法鎖住,觸地後收進了艙門里,導致機頭直接觸地,增大了摩擦,最終使得飛機沒有撞向地面人群。
事後調查發現,剛剛開始服役的這架767採用的是公制單位(kg)而非加航傳統的英制(lb),而在計算油量的時候,機組人員在缺少足夠培訓的情況下,錯誤地只加了一半的油,而機長在起飛前也未能察覺。萬幸,機長臨危不懼,採用了滑翔機式的降落方式,順便創下了民航客機無動力滑翔最長距離的紀錄。
十八年後,加拿大越洋航空(Air Transat)236號班機的機長打破了這個紀錄……
在多倫多飛往裡斯本的途中,由於之前地面維修人員把液壓系統的一個零部件裝錯了,飛機漏油,隨後發出了兩側油箱燃料不平衡的警告,然而飛行員誤判為系統錯誤,打開了連通兩側油箱的閥門,導致油漏沒了,最後在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迫降。Again!機長是一名滑翔機高手,迫降成功。
零死亡的航空事故,有太多奇跡和運氣。航空史上寫下的每一條規定,背後的代價是如此慘痛。在1956年美國大峽谷空難之前,飛機是沒有固定飛行航線的。許多機長在駕駛飛機飛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上空時,都會帶著乘客看看風景,而就在兩架飛機不知即將會與對方相撞的情況下,慘劇發生了,無人生還。從此以後,飛機只能沿著固定航線飛。再比如,1987年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號班機空難發生之前,機組人員無須通過安檢。一名航空公司前員工因對前主管不滿,拿著還未被收回的工作證和一把槍上了飛機,射殺了他。最後飛機以超音速的速度墜毀,所有人承受了約5000倍的重力加速度。什麼概念?碎骨肉泥,屍身難辨。
大概沒有什麼行業是像航空這樣,步步喋血了。不知有生之年,飛機是否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只是從目前看來,危急關頭,只有人能拯救人。
那對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的搭上這架飛機的父子,他們自始自終在互相尋找,直到最後通過電話互相哭泣著傾訴對於對方的愛;又如,機場空管的那個年輕人,口裡堅持說著沒有回復的`飛機一定不會墜落,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小細節的處理耐人尋味。但唯一我不太能理解的似乎是Sully的妻子在影片里的表現。在聽證會之前,她給他打來電話。在電話里她哽咽著說,她直到此刻才意識到Sully自己也是155名機上乘員之一,她差點就失去了他。她覺得他還在,而這就是最重要的。導演伊斯特伍德當然是讓這一部分對應之前當Sully妻子聽說Sully可能會失去職位和養老金,非常絕望的擔心他們未來的生活和正在還貸款的房子。這樣的表現方法固然以更大的困境反襯著Sully作為普通人的英雄形象,但似乎也削弱了她妻子和他之間的感情表現。然而,或許這也是可以算是現實的一種吧。
說到導演,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是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是沖著主演湯姆.漢克斯去的(只要是他的電影,我應該差不多都看了),但在觀影結束後才發現,這部電影還是我喜歡的導演伊斯特伍德的作品。細細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還真可以說是兼有湯姆.漢克斯和伊斯特伍德兩個人的風格—前者擅長塑造普通人的英雄形象(《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菲利普船上》、《間諜之橋》等等),而後者則長於塑造人物,尤其是人物的內在精神(《硫磺島的來信》、《老爺車》、《澤西男孩》、《美國狙擊手》等等)。從這個角度說,這部影片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的找到了他們兩個人的結合點。
影片結束時,我的眼睛是濕潤的,但是反復出現在我腦海里的畫面卻是微笑,Sully機長的微笑。很多時候,他是一個過於嚴肅的人,否則,他的教練不會告訴剛學飛行的少年的他要學會去微笑,他的副機長也不會總是不得不明確指出哪些話只是在開玩笑,但是當他真正笑出來,卻又是那樣的令人動容流淚,那是當他在醫院里聽到同事帶來155名機上人員全部生還的消息的時候,他的臉上是那樣情不自禁的歡喜,如同終於獲得了世界上最好的獎勵。我想,即使後來被證明迫降哈德遜河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即使他要遭遇全世界的冷眼,這一刻的欣喜,還一定會是他人生中最值得回憶和驕傲的時刻吧。
因為280秒從來就不會是一輩子。每一秒才是
⑽ 求一個外國電影,比較老的了 講三個男人組成一個歌唱組合的
片名澤西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