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院線電影 > 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簡譜

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簡譜

發布時間:2022-12-25 03:31:07

① 請問城南舊事里的送別簡譜原調是C還是E,求發張標準的簡譜。謝謝!

《城南舊事》的《送別》原調是降E。

簡譜如下:

② 送別的電子琴簡譜帶數字的

《送別》電子琴簡譜帶數字:

5351 6165 5123212 200

5351 6165 52347 100

6117671 67166531 200

535176165 523471135 100

拓展資料

送別(約翰·龐德·奧特威、李叔同創作歌曲)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 ,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

《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③ 《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歌詞

歌曲:《送別》

譜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編詞:李叔同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3)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簡譜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會影響:

1、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5、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6、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

④ 《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

陳綺貞的《送別》 http://www.bingling.net/blog/UploadFiles/2008-3/42213325010.mp3

滿意請採納

⑤ 送別簡譜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別簡譜大全,歡迎閱覽。

送別簡譜1

送別(揚琴伴奏譜)胡琴樂譜該歌譜演奏者為黃玲,歌曲名稱為送別,歌譜類型為胡琴樂譜。

胡琴, 琴類一種,因為來源於北方少數民族,古代漢人稱謂北方少數民族為「胡」,從北方傳過來的琴,因此而得名。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

古稱胡爾。

蒙古族俗稱西納干胡爾,意為勺子琴,簡稱西胡。

元代文獻稱其為胡琴。

漢語直譯為勺形胡琴,也稱馬尾胡琴。

歷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柔和渾厚,富有草原風味。

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

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尤以東部科爾沁、昭烏達盟一帶最為盛行。

後有同名人物,在該領域有一定貢獻的有南京醫科大學教授胡琴等。


簡介

胡琴,又稱鄉胡、稽(同奚)琴。

歷史悠久、形制古樸。

發音柔美,音色動聽。

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

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為盛行。

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唐宋時期的胡琴曾傳入朝鮮。

朝鮮成俔編《樂學軌范》(有1494年序)載:「……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烏竹海竹弓馬尾弦,用松脂軋之。按用左手,軋用右手,只奏鄉樂。」

歷史

胡琴在唐宋時期,既是拉弦、又是彈弦樂器,兩種演奏方法兼而有之。

與陳暘同一時代的北宋文人歐陽修,在他的《試院聞胡琴作》一詩中寫道:「胡琴本出胡人樂,奚奴彈之雙淚落。」

演奏方法則是彈撥,沒有「用竹片軋之」的含意。

在另一首詩中有著頗為詳盡的記載:「奚人作琴便馬上,弦以雙繭絕清壯。高堂一聽風雪寒,坐客低回為凄愴。深入洞簫抗如歌,眾音疑是此最多,可憐繁手無斷續,誰道絲聲不如竹。」這里顯然描寫的是兩弦彈撥樂器胡琴。

可見,唐宋兩代,胡琴正處於由彈弦樂器向拉弦樂器過渡的時期。

宋代的胡琴又稱稽琴。

宋代高承公元1080年撰輯的《事物紀原》中有:「杜摯賦序曰:秦末人苦長城之役,弦鞀而鼓之,記以為琵琶之始。按鞀如鼓而小,有柄,長尺余。然則擊弦於鼓首而屬之於柄末,與琵琶極不彷彿,其狀今稽琴也。是稽康琴為弦鞀遺象明矣。」照此記述,稽琴在北宋之時,仍靠彈撥琴弦來發音,而不是軋弦發音的拉弦樂器。

在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卷八)中,則明確地記載著稽琴是拉弦樂器。

文中說:「稽琴本稽康所制,故名稽琴。二弦,以竹片軋之,其聲清亮。」把稽琴歸於公元3世紀的稽康所制,顯然是偽托古人的一種附會,這可能是陳氏效其「阮咸造阮」之說吧。

同是宋人,又同是記述稽琴,卻記載著兩種不同的演奏方法。

這充分說明,宋代稽琴仍處於由彈弦樂器向拉弦樂器的過渡階段。

宋代晚期,中國北部邊疆地區已經開始使用以馬尾作為弓毛拉弦擦奏的樂器了。

在陝西榆林石窟第十窟的壁畫中,畫有一飛天用馬尾弓拉奏卷首、二軫、二弦、圓筒形琴筒的樂器。

此窟年代約當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時期,即與中原的宋代相交錯。

在山西省繁峙縣岩山寺的經幢(為「特賜廣濟大師之塔」)上,有一線刻樂器圖形,一人正盤腿而坐,手持馬尾弓拉奏。

有關學者認為,繁峙在元代之前即為蒙古管轄,並以大元為年號,此經幢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也正值宋代末年。

上述兩處之樂器圖像,均與今日之二胡維妙維肖。

這種用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發音的樂器,是中國北方長期過著游牧生活的少數民族的創造,它是拉弦樂器向前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南宋之時,胡琴類拉弦樂器開始走上發展時期。

中國大批製造樂器用的絲弦,也始於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之際,故絲弦有「杭弦」之稱。

在當時文人的筆記、小說里也不時提及,在《綠窗新語》中的「金彥游春遇春娘」故事裡,就寫有:「金彥與何俞出城西遊春,見一庭院華麗,乃王太尉庄。貫酒坐閣子上,彥取二弦軋之,俞取簫管合奏。」這「二弦」即是與胡琴形制十分相似的拉弦樂器。

明代,胡琴類拉弦樂器隨著戲劇和曲藝的興起而有所改進和發展,演奏形式也多種多樣。

從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尤子求的《麟堂秋宴圖》畫卷中,就可以看到一種由胡琴、簫管和拍板三種樂器組成的合奏形式,圖中所繪的胡琴,是龍首、卷頸、二弦、馬尾弓,而且有了用以固定弦長的千斤。

這在陳暘《樂書》中的胡琴圖上是沒有的,但也保留著胡琴的較短琴筒、置軸方向和拴弦方法。

它較南宋《綠窗新語》中的二弦有了較大進步,與今日的朝鮮族胡琴和我國福建地區流行的南音二弦已較為接近。

朝鮮音樂家成俔編朝鮮古籍《樂學軌范》(1494年序)中載有:「胡琴,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烏竹、海竹弓馬尾弦,用松脂軋之。按用左手,軋用右手,只奏鄉樂。」可見,胡琴在明代已傳入朝鮮。

清代,胡琴用於宮廷的瓦爾喀部樂和慶隆樂中,而前者還要使用四件胡琴演奏。

據民間傳說,胡琴是經東胡人之手傳入牡丹江鏡泊湖一帶及東鏡城等地的。

後來成為朝鮮族人民所喜愛的拉弦樂器。

送別簡譜2

送別揚琴譜該歌譜演奏者為李叔同,歌曲名稱為送別,歌譜類型為揚琴譜。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41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

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歌曲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別簡譜3

送別 (電影《城南舊事》插曲)口琴譜該歌譜演奏者為約翰·P·奧德威,歌曲名稱為送別,歌譜類型為口琴譜。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41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

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歌曲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簡譜4

送別(高偉編合唱版)合唱譜該歌譜演奏者為李叔同,歌曲名稱為送別,歌譜類型為合唱譜。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於1941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

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別簡譜5

送別(奧德維作曲版、一四指伸張練習)小提琴譜該歌譜演奏者為奧德維,歌曲名稱為送別,歌譜類型為小提琴譜。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歌曲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歌曲鑒賞

《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

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

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

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

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

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畢連天」歌名叫什麼誰有這首歌曲的簡譜

歌名是《送別》
歌詞: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問君此去幾時來)
夕陽山外山(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人生難得是歡聚)
今宵別夢寒(唯有別離多)
是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試聽地址: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CB%CD%B1%F0&lm=-1

⑦ 鋼琴曲送別的簡譜

鋼琴曲送別的簡譜如圖所示:

《送別》是作者李叔同寫的一首歌曲,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這種美國歌曲在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

(7)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簡譜擴展閱讀: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

⑧ 求《送別》24孔口琴簡譜

《送別》

作詞:李叔同(弘一大師)作曲:John Pond Ordway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拓展資料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有論者認為李叔同的作詞是濃縮了古典小說《西廂記》中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的意境。

閱讀全文

與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簡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