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彌渡華興兄弟電影院 詳細信息
三月份開業。彌渡唯一一家電影院。可以辦理會員卡,票價5折。
2. 去成都旅遊做哪些合適,求攻略
(聲明:本篇回答以吃為主,發誓絕對無廣,但口味千人千味,因人而異,如有意見請溫和提出,因為疫情原因可能有提到的店現在無了,去之前自己再確定下開沒開哈!)
成都土著,從小到大血液里都流淌著美食那種hhh
總的來說,從喜歡探店開始,大概也有個八九年了,大大小小的餐廳,網紅餐廳、蒼蠅館子、大排檔,各種各種的……只要是好吃的,都會願意嘗試!因為本篇回答主要針對於來成都旅遊的盆友,所以推薦美食也以成都本土特色為主,像日料、韓式烤肉這種就暫不推薦了。
首先說說成都都有些什麼吃的吧~
↓↓↓
一、吃在成都:
特色小吃
火鍋、擔擔面、蛋烘糕、冰粉、酸辣粉、缽缽雞、冷沾沾、肥腸粉、麻辣兔頭、蹄花、火鍋粉、烤腦花、鍾水餃、夫妻肺片、鍋盔、甜水麵、糍粑、糖油果子等等……
噢對了鹵菜大家可以去琉璃場(地鐵站出口)打卡B站美食作家王剛的【寬菜】,我買過甜皮鴨和缽缽雞都還不錯!!而且就在地鐵站口!(2m距離那種!!)巨方便!
店內除了書以外有文創和一些小雜物~
坐樓上窗邊挺舒服的,可以在窗邊看外面的河濱街道
繼續——————————————————
成都博物館:在天府廣場,得公眾號取票,裡面很大,有時間可以去逛。我覺得很好逛而且經常有展。
四川科技館:記得帶身份證,我記得也是得公眾號取票。(大家可以自己在小紅書單獨查看下攻略)我覺得很有趣味性,有很多互動的機器,哈哈哈,也很適合拍照!
大熊貓基地:看大熊貓必去!這個在市區。其實如果時間夠的話我更推薦在【都江堰】的熊貓谷,一大早去,人少,和熊貓距離也很近,還能看小熊貓欸!
市區內可以逛的大學:四川大學(川大是真大)、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建設路),電子科大適合秋天去看銀杏哈哈,然後一出來整個一圈就是小吃很多的幾條巷子,就是建設巷,挨著的。
西村大院:這邊好像蠻多綜藝來拍過,吃的也多,但總體也沒什麼特別的。
——————————————
成都周邊
青城山(最近) 西嶺雪山 畢碰溝 達古冰川 稻城亞丁 九寨溝 四姑娘山等等
————————————-——————
PS 時間充足的姐妹完全可以去一趟樂山!乾乾凈凈的小城市,恰缽缽雞蹺腳牛肉冰粉(當天可來回
PPS 不做攻略怎麼吃?
某dp軟體上搜你要吃的類型,然後找有「收錄N年」這樣的標識的老店,這種能在成都這樣餐飲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存活,味道真的95%(10分嚴謹)不會差。
然後附近老小區看起來比較多的地方,也是不太會踩雷的。
像寬窄巷子和錦里的小吃,就沒必要買了,很容易踩雷,同樣是網紅街區,我會寧願在魁星樓街買,魁星樓也經常有擺攤集市,脫口秀,小型展各種東西,還有蠻多吃的。
———————————樂山part—————
樂山小吃推薦:
樂山我去過四次吧,因為這個帖子主要寫成都,所以我簡單喵幾句就好:
雷四嬢蛋烘糕 可!蹺腳牛肉我覺得水平差不多誒,
什麼馮三嬢馮四嬢的,我吃的古市香那家味道和環境都還可;
甜皮鴨,除了比較火的王浩二紀六嬢外,
張公橋那邊的鮑六嬢也不錯(一個小推車,老闆娘熱情)
甜皮鴨都是可以抽真空,當天帶回成都加熱吃的,
當然依然是越快吃完越好(路上可以手撕一些解解饞嘻嘻嘻)
有沒有敢吃腦花面的外地er?
李雙豬腦花面 安排!
(咸口的,有那種油鹵的香辣味,但也不算很辣!)
有喜歡王鶴棣的嗎?他家在樂山賣油炸串串
之前他家叫長葯油炸,現在為了和另一家重名的區分開,
直接改名叫棣爸油炸了,很直接,666。
我沒吃過,聽他們說名氣大於味道,
說是他姑姑開的那家更好吃哈哈哈,
喜歡王鶴棣可以去打打卡,也許還行。
成都真的是一個很寶藏的城市,特別是對於饕客來說,哈哈哈,大街小巷,都藏匿著吃不完的各種美食,真的很愛我的家鄉,祝大家來這邊旅遊也好,上學職業也好,都能吃爽玩開心~~~!
3. 《你的婚禮》正式上映,被許光漢章若楠虐哭,一句話毀掉一段愛情嗎
4月30日,電影《你的婚禮》正式上映,這部電影由許光漢和尤詠慈主演,影片講述了由許光漢飾演的周瀟齊和章若楠飾演的尤詠慈,在歷經了長達十五年的反復遇見和分開中,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想念和甜蜜卻從未減少的歲月。眾所周知,競爭激烈的五一檔,最大贏家,非許光漢、章若楠等主演的口碑票房皆出眾的《你的婚禮》莫屬,電影真實而細膩地刻畫了三段錯落而遺憾的愛情故事。不只是愛情,青春的高燃,間插的友情,不經意地搞笑寫意,也是讓無數觀影路人淚灑電影院,口罩都哭濕了!
唯美的青春愛情題材電影一直以來都有很廣大的市場,但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以及《致青春》之後很難再有新的突破,此次電影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就是因為導演實在是太會選角色了!一位是是新晉國民男友,一位是可甜可鹽的初戀系女孩。兩人只要同框就是養狗的天堂,在曝出的預告和花絮以及合照中,兩位主演青春活力,cp感十足。並且電影主題曲《不遺憾》由現在華語歌手中很火的李榮浩獻唱,低沉的聲線以及傷感委婉的歌詞表達出了該影片男女主角最終沒能走在一起的遺憾和可惜。目前《你的婚禮》預售總票房已經突破5000萬,劇組也在緊鑼密鼓的宣傳電影。很可惜的是作為男主的許光漢由於疫情影響,暫時不能來到大陸進行宣傳活動。
隨後,李榮浩調侃:昨天看完《你的婚禮》後,他就發微信給許光漢章若楠!而被問到為何會給許光漢章若楠發微信時,李榮浩調侃:主要還是我家楊丞琳看完電影,覺得這個結局有那麼一丟丟遺憾,覺得可能是為第二部埋下的伏筆,就讓我打探下軍情,哈哈哈,這原因也是讓大家笑翻!
當然,如今五一檔票房大戰已經開啟,從預測票房上來看,《你的婚禮》和《懸崖之上》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小夥伴們預測今年的五一檔票房冠軍會是誰呢?
4. 成都周圍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路過草長鶯飛的春天,便是光影靈動的夏季,喜歡夏天裡枝繁葉茂的碧綠,還有夏日森林沁人心田的潺潺溪流,在這個蟬鳴不止的季節,玩耍些清涼的地方吧,不如一起森林徒步,做一個自由且快樂的山系女孩。
5. 成都有什麼好吃的
1、擔擔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貢著名的地方傳統麵食小吃,源於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因而得名。擔擔面是將麵粉擀製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氣撲鼻,十分入味。
2、夫妻肺片:是一道四川成都名菜,由郭朝華、張田政夫妻創制而成。通常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主料,進行鹵制,而後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輔料製成紅油澆在上面。其製作精細,色澤美觀,質嫩味鮮,麻辣濃香,非常適口。
3、龍抄手:是成都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 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現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了。
4、缽缽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吃,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
6. 【華興山莊】附近哪家電影院比較好
萬達附近有兩個電影院,一個是錦輝的米高梅,和萬達廣場的萬達影院
7. 電影裡面有個集團叫華興集團
虛構的。華興集團是電影《萬里歸途》中的一個公司。該公司是電影中虛構的,現實中是沒有的,該公司的原型是來自寧波的建築企業華豐公司。
8. 《萬里歸途》票房破億領跑檔期,這部劇有哪些隱藏的細節
一到國慶檔便是影院電影打的夠嗆時,原本今年國慶檔也有許多發展潛力潛力股都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准備工作,可是都沒想到方案趕不上變化,按期上線電影很少,《萬里歸途》也成了國慶檔唯一一部大面積。
在大多數粉絲都沒得選擇時的那種,《萬里歸途》變成了最熱電影。現如今這一部電影的票房統計早已提升9億,影院股票大盤由於這一部電影熱度不減。
第六個細節是電影結尾,中國撤僑每日任務圓滿完成,宗大偉總算等到了中國春節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國之後,他不由自主的被爆竹嚇了一跳,而這種小細節則展示出了宗大偉誤認為自己還被戰火磨練的努米亞的感覺。
這一看起來不知名的細節,實際上在不經意地告知觀眾「我們不是生於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一個和平我國」。
與此同時,也體現了戰事給人以的陰影難以釋懷。宗大偉返回祖國的懷抱,但也會被爆竹聲嚇住,可實際上許多參與過戰事的人都會由於殘酷的戰爭留下二戰結束心理狀態綜合征。
在她們的世界中,大街上的熙熙攘攘就會變成戰場上的重型坦克火炮,陌生人的友善接近能讓他們深感當心,她們精神狀態自始至終崩在命懸一線的弦上,身處分不清真假的世界中。
在《萬里歸途》的電影細節中,觀眾感覺到的不僅僅是祖國的強大,中國撤僑任務嚴峻,外交官們的放棄和無私奉獻,還能夠感受到中國角度中對維護世界和平的期待。
戰事造成的傷害不僅僅是殘垣斷壁,經濟倒退,成千上萬傷亡,哪怕是生還者也可能因為戰事痛楚。現在再回望《萬里歸途》,就很好理解為何這一部電影並沒有主旋律作品裡的死板、嚴肅認真了。
這一部電影展現出來的不是一個經典傳奇故事,反而是戰場上每一個人的姿勢,害怕、擔心、人性陰暗面的一覽無余,這種不會被偉光正包裝一部分,才是一個打動觀眾的細節。
自然,《萬里歸途》仍在熱播,電影的票房行情一路上升,用戶評價名聲也驗證了這一部電影成功的。事實上,誠意十足的細節就展會如今作品裡,意見反饋在電影大眾口碑電影票房上。
9. 《錦江街巷》36:從布後街到春熙路
1947年我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時年16歲。校門匾於右任書「四川省立成都中學」八個大字,簡稱為省成中;是成都當時的名牌四校之一。我初入校,課程緊張,不敢玩忽。每逢周末,能去看電影,或能去青年路逛舊書攤,算是最放縱了。所以,九里三分之城,較熟悉的還是從學校所在地五世同堂街到春熙路這條線。沿線見聞,筆之於下,也是老成都街景之一瞥。因為春熙路安排在書的上卷,所以先說說干槐樹街過馬路對面的事,至於五世同堂街到干槐樹街的見聞,容後再敘。
干槐樹街直走,便是布後街了。街左邊第一家是志誠商業高級職業學校,培養中專財會人才。西鄰大成中學(今<2008年>成都三中),其前身為「五老七賢」之一的徐子休創辦的孔聖堂,招收學子,尊孔讀經,以對抗「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改名為大成中學,課程仍設讀經一科,校園大成殿上仍供孔子牌位,不時集合全校師生三跪九叩,煞是好看。又西鄰成都大戲院,演出川劇;再西鄰多家宅院的後牆,牆上爬滿青藤。戲院與多家宅院所在,清代為布政使署。街在布政使署後者,叫布後街。街在布政使署前者,叫布前街(民國時改名華興東街)。布政使署內,右側與後院為亦園,景點有不波館、紅蓼橋、花塢、接翠軒、小綠天亭等等,想必風景甚佳。亦園始建築於乾隆年間,到光緒年間已盪然無跡。民國年間布政使署不復存在,演變為戲院和宅院。解放後為川西日報社,今為四川日報社。
布後街右邊第一家是新四川行館,就是旅館。西鄰大宅,清代為有名的孫家花園,民國為四川首任督軍熊克武公館,解放後為省文聯機關。我21歲入此大宅,蹉跎55年光陰,而今76歲(註:歲年2007年),仍系於茲。
回頭說昔年的熊公館。館宅高牆臨街,牆上嵌拴馬石。黑漆雙扇大門,門內為窨合子(日本人所謂的玄關),壁繪貼金麒麟,五蝠繞之。宅凡五進,木構平房,樣式中西合璧。大宅包含七座小院,兩個花園。園有假山、山亭、水塘、水榭、花廳。各小院內,奇花異樹點綴,又有合抱楠木一株。室雅境幽,居處宜人。至今思之,如一場夢,醒來片瓦不存,令人喟嘆。
布後街右邊最後一家是著名的包席館予榮樂園,被譽為「川味正宗」,創始於1911年。園主藍氏兄弟深諳廚藝,匯集京菜與蘇菜的特色,樹起川菜旗幟,改變了所謂川菜就是「肉八碗」、「九斗碗」、「參肚席」的舊格局。又善經營,動輒出堂幾十桌席,提調安排,迅速妥帖,務使顧客滿意。從門前過,常見貼紅結綵,大擺婚宴。榮樂園解放後遷往騾馬市街。舊址不存,今(註:年代見前)為星光賓館。
布後街到盡頭,臨十字口。若直走,便是慈惠堂街。雖不在線上,但應知悉街右邊一大宅,門上掛金字匾「慈惠堂」,原系官辦慈善機構,民國改為民辦,1923年公推「五老七賢」之一的尹仲錫任總理。此後,慈惠堂辦火柴廠,產品行銷全省。又辦義學、盲童教養所、女嬰教養所、貧民借貸所、孤窮子弟教養所。賑濟與生產相結合,加以公私捐款,致使堂產日增,有田萬畝,房二百間。賑苦濟貧數千人,確見實效。尹仲錫管慈惠堂,成績卓著。任職期間,又與徐子休、曾奐如等聯名上書劉湘,請求禁止汽車入城,理由竟是「汽車隆隆其聲,巍巍其狀」,「一般風燭殘年之人異常膽小」雲雲,所以也被視為「五老七賢」之保守者。
回頭走下去吧。現在站在布後街西端,左拐是梓潼橋正街。千年前的唐代,此街是一條河。河床出產優質金剛沙,可以解剖玉,故名解玉溪。河水是從千年前當時的西北城角水洞子入城的,流經青龍街、西玉龍街、玉帶橋街、玉沙街、東玉龍街、桂王橋街,蜿蜒流到此地,仍向東南流去。又經東錦江街,流過當時大慈寺南門前,經磨房街入內江故道去。有河便有橋,此地曾有的那座橋東西向。橋西是今梓潼橋西街,橋東在今四川日報社內。前面交代過,四川日報社址在清代是布政使署所在。署內右側園林,有小橋,有池塘,水源應是署外的解玉溪。這條河的存在是無疑的。1950年修街,桂王橋街,雙柵子街,梓潼橋正街,從北向南一路挖開,下面石砌磚壘河堤尚在,便是鐵證。此地的橋取名梓潼橋,是因為這里有梓潼廟,供奉文昌帝君張亞子。川北梓潼縣七曲山大廟是張亞子本廟,他又稱為梓潼帝君。梓潼,梓山潼水,地名,與成都沒關系。
來到梓潼橋正街北口,市面熱鬧起來,顯示快到繁華街區了。街左邊第一家是聚賢茶社,樓上樓下,日日滿座,喧闐盈耳。另文專有記述。
聚賢茶社南去,左邊幾家是小酒店、小面館、小飯館、理發店、香煙店等。然後是一家甜食店,店名和合,店主一目偏合(蜀人訛呼邊花兒),賣馬蹄糕、醪糟蛋、湯圓,生意清淡。再南去兩三家之後,是有名的稷雪面館,賣鱔魚面以及各式包於、餃子、燒賣之類的點心,製作甚精。稷為五穀之代表,雪像麵食之潔白。再南去還有長美軒飯館,以荷葉蒸肉、肉餅湯、涼拌牛雜著稱。所做米飯與一般飯館的甑蒸瓢舀不同,乃用小碗分蒸。以上屬梓潼橋正街的街左邊。街右邊第一家是醬園鋪。南去有腌鹵店,脆皮鴨鵝有名,也有小酒店、小面館。更遠些,過梓潼橋西街口南去,有裝裱店名修古齋,兼售仿古字畫,清末開設,店主姓秦。還有一個糕點店,名日式式鮮,鮮花餅特佳,亦清末開設。梓潼橋正街到盡頭,臨十字口。若直走,便是福興街。雖不在線上,但應知悉此街專賣帽子,舊式的有瓜皮帽、氈窩帽,新式的有軍帽、學生帽。很有古的竹林小餐在街北口右邊,以白腸、罐盪、燒帽結子(豬小腸綰成結)著稱,而蒜泥白肉價廉物值。肉薄到半透明,沸湯一燙即熟,撈起漉干,放作料,蓋蒜泥,鮮嫩不油膩。上菜又快,落座可吃。南去一家大旅館,抗戰後期改設置為「盟軍招待所」,募來妓女,秘應美軍人員之需。事雖涉丑,若沒有又不行,讓市政府好生尷尬。
梓潼橋正街南口,右拐是華興正街,進入繁華街區了。如果兩家葯鋪和一家茶葉鋪以及一座茶園都視為「食品店」,那麼這里真是吃食一條街了。成都人之好吃,到此街而定案,再無爭議。妙的是一家葯鋪是李記天福堂,制售阿魏丸,專治「積食症」——吃得太多,脹出病來。那些美食店堂,招牌太多記不住,品種太繁想不起,恕不一一介紹。
與一個非富家子弟的中學生有關系的僅僅兩家,茲分述之。一家是六六豆花面飯館,在商業場北口斜對面。豆花素麵放炒黃豆、熟油辣子、大頭菜顆,入碗豆花極嫩。豆花素飯,一方塊稍老的豆花單獨盛入小碗,放辣醬、花椒、蔥花,非常下飯(很合胃口)。兩者皆價廉,顧客甚擁擠。另一家無店鋪,設攤位在六六豆花面飯館對面的高牆下,專賣泖飯。沸湯一泖,冷飯都熟,撈入碗中,放芽菜一撮,撒蔥花幾朵,挑豬油一勺,最宜車夫、小販、學生圖個方便。「泖飯」一詞見於《大宋宣和遺事》,沸湯燙熟曰泖。今人不文,招牌皆作「冒飯」,免強也可通。不敢笑他們,他們是多數。
華興正街不可漏說的是悅來戲院(今悅來茶園)。最初就叫悅來茶園,是一座茶園型的劇場,落成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茶園型的劇場,戲台三面敞開,向前凸出。戲台下的前池、左池、右池,密密擺置茶桌。一桌鑲配五把椅子,可坐5人。茶桌三麵包圍戲台,觀眾就從三方看戲。前池座位票價高些,左池右池座位票價低些。其格局猶存宋代瓦肆勾欄的模樣。有與異者,前池、左池、右池之上又有樓廂,專坐女賓,以免混淆。樓廂連成凹字之形,又似廟宇劇場。
悅來茶園當初選址老郎廟側,因老郎為伶人之保護神,正如木匠供奉魯班,求其保佑。據說老郎就是唐明皇李隆基,他設梨園,為戲班之始祖。悅來茶園落成,成都9個川戲班子300多人,原先各自在廟宇和會館演出的,此時組合成三慶會(川戲伶人團體),駐此常年演出。有固定的演出場所,演員生存有了保障,川劇藝術也大大改進了。到20世紀40年代末,那時已叫悅來戲院,演出劇目推出《血滴子》之類的機關布景,又推出《九度文公十度妻》,陳書舫主演,門上大幅廣告,油畫半裸女人。還上演新編戲《啞婦與嬌妻》,嘗試川劇「出新」。那時川戲已經不景氣了,顯示古典主義藝術已不完全適應現代商業社會世俗胃口。我那時愛的是「五·四」以來的新文學,決不看川戲,認為太落伍。不過暗自欣賞《馬房放奎》、《長生殿》、《陽和堂》的唱腔,又愛看《嫁媽》、《請醫》、《裁縫偷布》之類的笑人戲。
華興正街到這里尚未完,前面有一小段就不去了。現在左拐是商業場北口。成都之有商業場,猶北京之有東安市場;至於春熙路,不消說就猶王府井了。商業場初名勸業場,落成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是成都最早的近代商場。翌年改名商業場。場內設有洋廣百貨、綢緞布匹、衣帽靴鞋、官帽套袍、皮裘鞍韉、刺綉提花、玻璃玉器、宮粉香胰、毛巾梳篦、巴黎香水、泰西紗緞、西洋栽絨、台灣番席、鍾表眼鏡、書畫古玩、竹絲工藝、顧綉刻瓷、圖書印刷、廣東糖食、福建絲煙、紙煙火柴、紅綠二茶、山珍海味、參茸燕桂、中西大菜、南堂點心、茶樓浴室等等行業,共計商店150餘家。場內步行街,兩邊列店鋪,皆是一樓一底。樓上迴廊四合,欄干圍繞。前後場口設有柵門,晨開夜閉。場內西北隅備置發電機,專供全場照明。黃昏時候,市民涌來爭看亮燈。
當時,任勸業道道尹的是浙江籍貫而生在成都的周孝懷。商場能建成,有賴他推動。此人七渡東瀛,研究日本明治維新,初任巡警道道尹時,才30歲。在四川建立起近代警察制度,也有賴他。兩任道尹不過7年,講求實干。蜀人總結他的勞績,用了娼廠唱場四字。分說如下。
娼 他把成都上萬的娼妓管起來,設紅燈區,使娼合法,課以花捐。派警力守天涯石街和毛家拐街兩個口子,不準地痞流氓滋事,不準青年子弟誤人。同時禁止私娼,違者有罰。
廠 興辦慈善工廠多家,其中有紡紗廠、造紙廠、幼孩教育廠、乞丐工廠,又建老弱廢疾院。
唱 前面介紹的茶園型的劇場,名曰悅來,就是他支持修建的。同時成立戲曲改良公會,由他親自調審川戲劇目,組織文人修改劇本。
場 商業場帶動了成都的工商業,使成都人耳目一新。1917年毀於火災,事見巴金小說《家》中。原樣修復後,又新辟場右的悅來場和場左的新集場,又熱鬧好些年。1933年又遭火災。起火原因,我母親說,有人隨手拋煙蒂,落入裝木刨花的筐子里,遂至炎炎奈何。其後勉強再修,不復舊觀。樓上不再開店鋪,樓下盛況亦不再。右邊的悅來場開設了白玫瑰茶廳和沂春浴室,左邊的新集場開設了二泉茶廳和大光明美發廳,顯示世風推移。
縣城少年眼中,商業場我覺得夠繁華了。我在這里首次「瞻仰」美國玻璃絲襪、香港賽璐珞麻將牌、上海蔻丹口紅之類的奢侈品。察看標簽天價,不勝駭異,乃知貧富懸殊如此。現今,舊場寸椽不存,眼前的鋼筋水泥四層建築物已經是第四座商業場了,韻味盡失。
商業場南口斜對著春熙路北口。春熙路1924年新建,比商業場晚。路分北段,南段,東段,西段。四段合為繁華街區中心。縣上人不說去成都,而說「上」成都。上成都來,有事無事都去春熙路走一趟,否則不算上過成都。可知春熙路是有些人心理需求的對象。我來成都讀高中,不用說周末必去轉春熙路。1950年起,下班吃了晚飯,都要散步到春熙路,已成習慣。今日的春熙路建築豪華,晚燈輝煌。昔年的春熙路玲瓏似珠,縹緲如夢。「距離美」,這就是。
玩珠入夢,走進春熙路北段。那些綢緞布匹、洋廣百貨、參茸燕桂、餐廳茶樓,作為中學生的我熟視無睹,且看有趣的吧。入北段街右邊石櫃台刀剪鋪,刀具品種繁多,古老神奇,精巧漂亮。招牌是「廖廣東」,產品是本地造。城郊鄉下有鐵匠爐,打造各種刀具,交「廖廣東」收購,到這里上櫃台。臨邛冶鐵鍛器,秦漢早已著名,豈待「廣東」而然。西漢文翁治蜀,首批留學生去長安深造,他們背負著蜀布和書刀(兩種名優產品),到長安賣錢交學費。書刀屬於文具,用來刮改竹簡文字。刪削二字右邊立刀,正是書刀。說這家刀剪鋪「古老神奇」,根據在此。刀剪鋪南鄰一小店,掛售中外地圖,亦甚可觀。又南鄰世界書局,很窄。又南鄰及時鍾表眼鏡公司。及時就是on time(准時),指鍾表而言。又南鄰春熙大飯店(旅館),從未進去過。再南鄰一家高級美發廳,櫥窗布置好萊塢影片和國產片的劇照,皆即將上映的,引我留步細看。當時有石揮導演的《假鳳虛凰》面世,劇情為理發師綳(炫耀)闊少講戀愛。這家高級美發廳牽頭,聯絡本市理發行業提出抗議,廣發說帖,指控影片「侮辱同人」。影院怕被搗毀,終未上映。
再南去若幹家,有商務印書館成都分館,專賣本館出版書籍,品位甚高,世所推重。我讀小學,教科書全都是商務本,所以見了商務徽記,倍感親切。又南去有新中國書店,我在店裡購得一本美國記者所著的《NewChina》,分章介紹中國現狀。英文淺顯易讀,作課外閱讀用。星期天逛書店,固然可以站著看書,但是畢竟不算讀書。逛書店的好處不是看書,而是打築目錄學的基礎,同時也收「河伯觀海」之效,看清自己之「丑」。
春熙路上任何餐廳皆未進過,僅在北段三益公門口吃過烤小餅。肥肉顆顆加蔥白做餡,爐烤酥脆,極香,價廉。
春熙北段街左邊,三益公對門,大華電影院,在此看過許多影片,其數量僅次於總府街智育電影院。難忘的是白楊主演的《八千里路雲和月》,女主角是演劇隊的,被轎車撞昏死,看得我哭了。
北段南口有一家百貨店,名聚福祥,春季大減價,夏季大減價,秋季大減價,年終大減價,一年四季都在減價,惹人發笑。且有樂隊鼓吹,或以高音喇叭播送周璇歌曲,喧聲可畏。北段南口還有一家銀樓,我曾去賣金戒指。1948年秋季開學前,家中湊不足學雜伙食費,母親脫下金戒指,叫我送到天成銀樓換錢。從未賣過東西,我感到很為難。她知我「沒出息」,就說:「你遞上高櫃台,半句話也不要說。銀樓童叟無欺,不會少給你一塊錢。」我上成都到春熙路照著做了。營業先生把金戒指放上天平,聲報重量。又在一塊黑石板上擦一擦金戒指,留下一線金痕。然後比對樣本,聲報成色。見我無異議,他便付了錢。老招牌重信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進入春熙南段北口,街左邊是鶴立雞群的新聞大廈,昔年算是春熙路的最高樓了。《新新新聞》在此。這家民營日報,四開八版兩張,多載省內地方新聞,訂戶最多。地方新聞揭發貪污,也敢說話,不過僅限於打蒼蠅捉老鼠。日有言論專欄曰小鐵椎,都是五六百字議論(今之雜文),大受讀者歡迎。我家中曾訂有《新新新聞》。縣城羅快報每晨騎車去成都,取得報紙,黃昏騎歸,送訂戶家。燈下看報,初中生的我能看懂國際時事和地方新聞,就是看不懂廣告版的「包醫花柳」、「白濁三日斷根」、「專割包皮過長」,又不好問大人。還有「從良啟事」,天天都有,千篇一律,我都能背誦了,還是不懂。其文日:「□□年幼無知,誤入青樓,今蒙□君拔出火坑。從今以後,新知舊好,一概謝絕。」文中□□是一女子之名,如素雲、春芳、秀蘭之類。□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皆可。上高中才知道這是妓女脫離苦海,嫁人從良,表示決心。人老了方懂得,這是某嫖客包養某妓女兩三月或半年。真要改行從良,何必刊登廣告。新聞大廈底樓門面是該報營業廳。廳中有長櫃台隔斷內外,台外留作走道。閑人可以由此進入,到新式廁所間去方便。此亦「聯系群眾」一法。廁所外面設置網罩,飼養鳥類,供人觀賞。金堂私立崇正初中畢業的同學,曾借大廈二樓聚會,恭請該報老總陳斯孝來訓話。陳總廣漢縣人,笑容親切。面容記得,講話忘了。
新聞大廈南鄰《新中國日報》所在地。當時省成中校門口貼有多家報紙,最受歡迎的是《西方日報》、《建設日報》,最被冷落的是《新中國日報》、《中興日報》。《新中國日報》是青年黨辦的。《中興日報》是國民黨辦的。
說到《新中國日報》,想起笑話一件。該報原稱解放軍為匪軍,解放軍於1949年4月21日渡江後,頭版頭條標題就改稱了。題日:「蔣山青處滿江紅,共軍兩萬入南京。」頗具詩意,儼然作壁上觀,變得多快啊。
春熙路最有趣的記憶是1949年渡江戰的前後,確切日期已忘。是個星期天的中午,我剛走到北段和東段交接處,忽聞一片「來了」的驚喊聲,但見孫中山銅像下銀圓市數百人狂奔四散,各自逃命。緊接著我周圍行路人也叫喊著奔跑起來。我雖不知出了啥事,但也嚇得隨眾奔跑。春熙東段兩邊店鋪噼噼啪啪忙關鋪板,我心頭更恐懼,估計快跑也逃不脫,急步跳上街沿,趁一家裁縫鋪正在關門,便閃進去,暫時躲避。躲避未久,聽見外面又在開鋪板了。裁縫開門偵察,回頭一笑,對我說:「沒事了。又在扯地皮風。」想起《左傳》楚國首都大街之上「相驚伯有」,大約也如此吧。一個政權臨崩潰前,大家心懷恐懼,以訛傳訛,遂有風聲鶴唳「來了」之驚。
春熙南段走到南口,右邊一家綢緞鋪,據說是市商會理事長鍾雲鶴開設的。我的一位老家同院鄰居小友,姓彭,名叫道成,15歲到這家綢緞鋪當學徒。我多次路過這里,看見他應對顧客,想到我自己讀書之不易。又想起11歲時,我和他在一起練揸筆寫大字,兩人同去廟里看匾對,觀賞金堂縣城兩大寫家蔣君藩和陳梵仙的大字,並摹寫之。當時朝夕過從,不數年間,意成陌路。
站在南口,橫陳在眼前的是東大街——老成都的第一長街,亦屬繁華街區,但見滿街放小跑的街車。黃包車的官稱,先是快輪車,後是人力車。市民不接受,仍叫黃包車,因為19世紀末從上海傳來就叫黃包車。這是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喬奈生•高柏發明的,英文名「Jinricksha」。發明過程中,得一日本木匠協助,所以讀音有日語味,又名東洋車。黃包車通用於拉長途。當時所謂長,百里左右吧。如果不拉長途,充氣輪胎改為板帶輪胎,進城來拉街區,那就改名曰街車了。從前街區交通多靠二人抬的轎子,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被一人拉的街車取代。
你是成都人,到街頭叫一聲「車子」,雙臂挽拉桿而鵠立待雇的那位車夫(多半是安岳、樂至、仁壽、簡陽鄉下人),聞聲回頭,立刻拉來,問道「哪裡」。你答某街。他說價錢。你給他打八折。他放下拉桿說:「上來嘛。」你坐上去,不用催他,他也飛跑。前頭有車來,他喊「撞倒」警告之。逢左右拐,都須喊叫「少來」,庶免碰撞。車子是租來的,車行老闆抽「車底子」亦即租金,平均約占車夫每日收入之半。若拉自置的車,其收入亦不錯,日子好過。《新新新聞》漫畫增刊曾見一幅漫畫,至今不忘。畫的是小飯館,眼鏡公務員與車夫各坐一桌,公務員夾豆芽自語雲:「豆芽有營養。」車夫闊嘴笑喊:「來一份鹽煎肉哇!」,省文聯老工友鍾萬山,回憶他那時拉街車,亦說如此。
站在春熙南段南口,東大街橫陳在眼前。左拐,星期天我去省立圖書館閱覽室看《星島日報》和上海《密勒氏評論報》。右拐,我幾次去《西方日報》營業處領稿費買小吃。不左不右,若直走便是走馬街,猗歟休哉,牛肉焦粑赫然在焉!稿費來矣,且大嚼之。就近還有東大街城隍廟的蕎面、黃涼粉、肥腸豆湯、牛肉燉蘿卜,要把人吃昏死。蘇醒後又去吃利賓筵的鍋魁夾鹵肉,以及蓉光電影院旁邊的鍋魁夾兔絲,不小心連舌頭都吞下肚子了。說到這鍋魁,還得贅幾句。原系張獻忠屠蜀後,清代初年「湖廣填四川」時,陝西人帶來的。鍋魁餅是燒餅之一種。烙這種燒餅,要用帶柄平鍋。待半熟後,傍置爐內,烘烤全熟。帶柄平鍋,柄身短,鍋頭大,陝人叫作鍋魁。魁有大頭之義。用鍋魁烙的餅本該叫鍋魁餅,省去餅字,只叫鍋魁。這樣省字,正如火鍋菜省去菜字,都說吃火鍋,火鍋豈能吃。語言慣例如此,不通也就通了。
走馬街北門的左邊,吃牛肉焦粑時忽然想起,從五世同堂街省成中走出來,再從布後街一路走到這里,正是1947年同學們反內戰反飢餓大遊行的路線。示威遊行隊伍走到這里,暫時停下。高我一班的雷家琨騎車前去,左拐入督院街偵察後回來說:「沒有兵,可以去。」於是我們繼續前進,到省政府門前高呼「打倒王陵基」、「打倒國民黨」,果然沒事,全勝而歸。
(下篇:《舊成都進步報紙》)
10. 成都那場大洪水的記憶
成都舊事
圖文/傅不思
事隔多年,提起1981年7月13日那場大洪水,那場景至今歷歷在目,總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突發洪水淹校園
那天,整個成都地區下了一天一夜的瓢潑大雨,13日這天雨還沒有停。我那時在城東九眼橋錦江邊成都十九中學工作。學校已放暑假,空盪盪的不見人影,能聽見的只有一片雨聲。我家住在學校東樓上,從窗往外望,學校操場淹了,雙杠只露出兩根木棒;平房教室進水了,水已漫到了窗檯;學校體育保管室的足球、籃球、排球漂在操場上,就像幾十個腦袋在水中晃盪;偌大的學校一片水鄉澤國,學校被水淹得這樣,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看看學校周圍的街巷,從樓上往下看,一牆之隔緊鄰的包家院子,低矮的瓦片房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漏雨的。隔壁大院中的住戶,家中漏雨,用臉盆接的,用水桶裝的,打濕鋪蓋的,淹上床的,有些家裡櫃子都浮了起來。這雨也下得太大太久了。
學校外的大多數街道,如:伴仙街、蓮花村、新桂村、三官堂街都進了水,水深至大腿。那場景讓人萌生害怕。
九眼橋上觀洪水
一天一夜的大雨,我擔心在西北橋上班的妻子,因下雨她留住在她母親家裡。中午兩三點鍾雨稍小了些,我穿上雨衣騎上自行車走出校門,看周圍已完全是茫茫澤國,再看看校門前的錦江,河水已高出路面,滿滿的一河流水奔騰而下,四溢的河水從河欄孔洞中流進河邊大道,這時街面水已淹齊膝蓋。我順錦江沿著河邊朝著九眼橋騎去,九眼橋的九個橋洞已被洪水封了四五個。不少市民打著雨傘穿著雨衣站在橋上觀看,時而發出陣陣吼喊。看河中不時漂下的「浮財」,有沖下的房頂屋架,有隨水而下驚慌失措的豬羊貓狗,也有順水起伏橫沖直闖的原木圓方,看得人驚心動魄。順橋邊路過星橋電影院,這里地勢較高毫無積水。騎車到水津巷過水經街,再拐左彎上東門大橋,大街上幾乎沒有車沒有人。往府河兩邊望去,沿河兩岸的吊腳樓已危在旦夕,有被水拉倒支撐支柱的,有些已完全歪歪斜斜,好象能聽見嘎嘎的作響聲,河水奔騰使人心驚肉跳。
城市安全有衛士
路過市中心,街上的行人很少,大部分公交車已停開。迎著雨一直往前,來到西北橋成都木綜廠,愛人及岳父母,全家安好,一直懸著的心這才放下。木綜廠在成都的西北方向,在府河上游,地勢較高。廠區的水閘欄(人稱:馬杈)和儲木場儲存著三十萬立方米原木,如若失去控制原木隨水漂流,將把府河下游所有的橋梁摧毀撞垮、把橋墩橋身掀翻打爛。如若讓原木圓方阻塞河道使洪水瀉洪不暢,洪水將淹沒城市,其後果不堪設想。這時的成都木綜廠早已組織工人們正在奮力護廠,他們保衛了工廠守衛了城市,使成都這座大城市避免一場天大的災禍。直到今天,我在這里還要連聲說聲:謝謝!謝謝木綜廠的工人師傅。
危難之際見警察
吃過飯,五六點鍾雨住了,我隻身騎車回學校。西北橋的河水還在不斷上漲,從西郊體育場到北巷子,街面已完全淹沒。繼續往前沖到了西安路,這里的雨水已淹到大腿,只能推車前行。西安路同仁路兩邊低矮的鋪面,大水早已涌進了屋舍,幾乎家家都被水淹。街上鋪面門口老人搭起板凳或站在桌上,牽著小娃,懷里抱住包袱,那場景簡直不敢看。路上碰到西城分局和西安路派出所的警察,看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在一位姓曹的局長帶領下,正在為受災的居民搶救物品、家什,警察背著老人抱著小孩正在向高處轉移。還能聽得見:「莫要慌,莫要怕」的喊聲,那場景的確讓人感動。後來知道:這是全城最低窪的地方,三洞橋洪水封堵橋洞,河水外流,水淹街道灌進民房,這才造成眼下的這救人感人的場面。
洪水災害現小人
從東西幹道進城,市中心東風路春熙路卻沒受啥影響,這全靠修東風路時鋪設的那條一人高的下水管道。回華興街老房子看望母親,家中一切安好。隨後離開,騎車往東門大橋奔去,沿途能看見道路兩旁間或有倒下的道旁樹。來到東門大橋水津街拐彎的那家小吃店門口,聽到有人問:
「饅頭咋個賣?」
「兩角錢一個」。
「搶人嗦!」
「你娃狗吃的!想發國難財哇!蝦子,不得好死。」
那時平常二兩饅頭每個5分錢。小吃店門口就看到有人指指點點,罵聲不斷。在大家受災中,也能看到社會上居然有「一碗米盼天干」的貪利商人。這卑劣的乘人之危行徑,當然該受到指責。
大洪水中弄潮兒
再往前走,來到九眼橋,橋洞只有三四個尚未封洞,那河水還在不斷地上漲。九眼橋邊的大黃角樹樹杈上站著三娃五娃,七八個半截子幺爸兒,個個跳著「入水」、「飛燕」鑽入河中,一個滵頭兒(扎猛子)栽到「毛巾床單廠」門口才見蹤影,有的拉長灘在河水中起起伏伏時隱時現,好個弄潮兒。順河而下河水已漫過欄桿,外溢在街上,下車推行水深齊褲腰。再往下走到成都十九中有一里路的光景,遠遠望去就象兩條大河同時向下游流去,那陣仗確讓人分外膽怯。
洪水不進鎣華寺
成都十九中學校門口這時站著一大堆人,不知為啥?滿街的洪水就是淹不進十九中的大門。學校大門和教師辦公室(原寺廟的大殿)就臨時成了附近居民躲災避難的庇護所。後來聽十九中曾淑賢老校長講:成都十九中原名「成城中學」,開辦於1938年抗戰時期,是一所私立中學。校長陶亮生是聞名川內外國文教援,校董之一有成都抗日將領李家鈺將軍。學校校址是僧人捐贈的廟宇「鎣華寺」。這里是成都東門外歷史文化最集中的地區:宋公橋、鐵門檻、三官堂、鎣華寺,各有各的故事;明朝開國大臣宋濂死後就葬在這個地方;近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抗戰就住在鐵門檻;川大許多名教授都曾在此教過書;成都十九中門前是到四川大學的唯一的渡口。據記載修鎣華寺前,建寺廟的僧人們是查閱了好幾百年的水文資料,最後選址在此。鎣華寺修好後的幾百年,就從來沒聽說過被水淹,哪怕是再大的洪水。
路邊撿得活魚蝦
黃昏,水勢逐漸減緩。滿街的河水迴流河中,街面剩下的是河泥和河欄桿上掛著的農作物斷莖,泥鰍、黃鱔隨處可見,河欄桿上爬著的河蟹一動不動。學校的體育王老師扛起扳罾架在河欄上,不停地起網,收獲不小。看他的魚簍、桶盆,兩三斤、四五斤的河魚就打了一二十條,這都是野生的河魚喔。這時,有路過的行人對王老師說:該不得打起「水打棒」(水中淹死的人)喔!?大雨過後,人都躲在家裡,街上行人很少。看看夜幕中河對面的望江樓(崇麗閣),感覺它也被洗得乾乾凈凈。望江公園東大門的水泥橋上,洪水把三根十來米長一人抱大的原木沖到橋墩的拱洞上,橫架在橋身上,橋好象在打晃,彷彿能聽到啪啪的聲響。橋上沒有一個人,出入望江公園到四川大學的人都會繞過它,走一大轉從九眼橋上繞過去。這天晚上,九眼橋一帶沒有電,打著黑貓兒,各自都擔心這雨再下。
安順橋下河心村
過後兩天雨停了,河水退去。居委會組織市民自救,各自晾曬家什。望江公園下邊錦江旁,有一條人工開掘的瀉洪道,兩河分叉、交匯自然形成一塊人工島嶼:河心村。面積二百來畝,上面住有三十幾戶人家,屬桂溪公社東光大隊管轄的一個生產隊。河心村挖掘瀉洪道時,發現下面全是沙石,後來建設"無縫鋼管廠(六五廠)",這沙石是用得上的建築材料。為了保證成都建設,取其沙石,使河心村島上形成三個大小不一的人口湖,其湖面有百十來畝。這天,聽我的一位學生講:
老師,曉得不!安順橋被洪水沖跨!
全部垮了,橋身連同看熱鬧的都栽到河頭去了,大人娃娃有幾十個人。
除了自己爬上岸的,其餘已不知去向。
今早上河心頭浮起了十幾具屍體,就是安順橋看熱鬧的那些人,好嚇人啊!
這時我才知道7月14日下午兩點多鍾,在九眼橋上游的安順橋,洪水沖垮大橋,帶走了數十個在橋上看熱鬧的大人小孩。我隨後騎車到了河心村,看見湖邊圍了不少人,離得遠遠的,屍體已打撈上岸,停在湖邊。幾個法醫模樣的人正在檢查。看見死去這些人有男有女,也有十幾歲的少年,感覺恐怖,對此事政府及時進行了處理。看來安順橋確實是被洪水沖毀了的,在橋垮塌時,個個驚慌失措,落水後你抱我我拉你,嗆水窒息身亡。看熱鬧葬送了生命,可悲可嘆啊!
此時,真的!我彷彿看見那些活蹦亂跳的魚,好象就是那數十條活生生的生命,你想這魚還敢吃嗎?
再後幾天,居民上組織打掃街道。有關部門派來吊車,把望江公園東大門前危及橋墩、橋身的三根大原木吊離了大橋。這座水泥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拆除。隨後幾個月,成都河道管理處的工人們,手提紅漆桶,用漆刷在沿河住戶門前以水印為線,劃上線段並標上等高,最高線離地有八九十公分。
1981年7月13日成都的那場大洪水,直到今天我也不曾忘記那一幕幕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