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票房分賬:說的是電影的票房對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的三方分成,一般比例為4:4:2。不過具體的分成數額要看簽訂合同具體是怎麼規定的。出品方、院線和宣發房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其票房分賬比例也會不同。
我們一般所講的票房收入並不是投資者真正的收入,其中還包含國家稅收3.3%,國家影視發展基金5%,院線佔比50-60%,剩下的30-40%才是製片方,投資人的票房收入。
那麼,票房分賬,首先,就要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0-60%,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30-40%。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由觀影人數和票價乘積得到的票房,一般被稱作這部電影的總票房,得到總票房之後,先行繳納總票房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以及相關稅費3.3%,之後的為可分賬票房,即「凈票房」,那麼凈票房=91.7%*總票房
然後,在凈票房中:一般影院抽成50%、院線7%,剩餘43%歸製片方和發行方所有。而發行方一般會收凈票房的10%作為發行代理費,那麼製片方實際票房收入就為凈票房的33%。所以,一部電影如果不想虧本的話,那麼總票房×91.7%×33%必須要大於等於製作費用,只有這樣,最終投資各方才會盈利。
⑵ 排座佔比是上座率嗎
每天各影院會排片,票房總收入/排片就是單場票房了,單場票房再除以平均票價就是場均人次的數據了。
一些國家,比如韓國的票房是統計的觀影人數的。因為2D,3D或者國內、國外電影的票價差異較大(會員價、非會員價、一些活動贈送票等對票房收入統計有影響),對電影人氣的統計靠收入會有失偏頗。所以用人數統計票房排名。
6、上座率
即一部影片獲得觀眾人次的多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優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則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質量優劣的重要標准之一。上座率還直接影響票房價值,上座率高票房價值自然高,所以對一部影片票房價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來衡量。因此,通過各種有效的辦法來提高上座率,是提高票房價值最常用的辦法。如在電影中,多用演技高的電影明星、作影片廣告等都是提高電影上座率的辦法。
⑶ 實時票房累計票房拍片佔比上座率都是啥意思詳細點
實時票房就是當日0:00到本日本時刻的票房,累計票房就是一共的票房總和,上座率是觀影人次,決定了影片可以賣多久;排片量是電影院放映多少場,表達了影院對影片的信心。
⑷ 電影排座是什麼意思
電影票上會顯示幾排幾號,根據這個來找座位,進入大廳靠近熒幕的一排為一排,依次往上為二排、三排、四排、五排、六排,以此類推。
具體座位號碼,一般是從右往左依次數過去為一號、二號、三號、四號這樣以此類推。
⑸ 影院排片十原則:如何通過排片實現影城票房利潤最大化
文源自為陳天宇在「中國院線今日影城經理人」微信群中的分享。陳天宇是CGV星星影城北京頤堤港店與奧體店店長,擁有超過6年從業經驗。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些排片技巧,是我在總結了過去幾年的排片經驗後得到的一些基礎結論,目的是為了能夠解決影城經營過程中經常面對的排片供應和觀眾需求之間的矛盾。
對於影城經理來說,想必大家已經可以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在當下的電影市場中,觀眾的口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的選擇越來越趨向於理性,而且越來越重視影片的口碑。受此影響,一部新片上映後的賣相和品相間差異如果非常大的話,那麼影片的票房走勢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能出現跳水或者逆襲。因此,緊跟觀眾的反應並及時動態調整排片已變得至關重要,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投入與產出能達到均衡,從而實現票房利潤的最大化。下面,我將針對這一主題,展開對於排片原則的論述。
原則一:主客觀預估影片熱度
排片前我們都要對影片做出預估,即根據影片熱度來對我們選擇排映什麼樣的影片,計劃排映多少場次、座位以及怎樣分配時間段制定計劃。對於一部即將上映的新片來說,營銷對其熱度的影響會比較大,所以一般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來預估影片的熱度。
主觀方面除了需要考慮影片的IP、故事劇情、影片類型以及受眾和主創陣容明星粉絲等因素外,還一定要看電影的預告片,因為預告片是相對最能感受影片特質的一個先入預告。點映或者看片會也十分重要,通過這些活動,你不僅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影片信息,還可以觀察觀眾的反應,從而能夠結合本影城觀眾的特點來指導排片。
客觀方面,第三方評分網站以及專業的影評網站都是很好的參考,尤其是已經在海外收獲了一輪評分的國外電影。除此之外,第三方的補貼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在此基礎上,我們會通過第三方的數據網站,來進行全國的城市區域以及本影城預售數據的一個統計,而這些數據本身也是最為可靠的客觀參考。
對於已上映影片,它的口碑價值就已經顯現出來了,我們同樣可以通過評分網站來觀察大眾的反饋。我建議影城管理者們要到影院內去觀察一下觀眾的反應,以了解觀眾相互傳播的信息都有什麼。同時,已上映的影片已經出現了其真實的票房數據,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它接下來的趨勢以及是否有逆襲的可能。
原則二:預售盡早,但要有保留
第二個原則主要是關於預售的注意事項。
首先零點首映我們要基本以IMAX巨幕廳等特效廳為主,因為這些效果好的影廳可以吸引到更多影片自身的影迷。而如果零點首映的時候單廳上座率超過百分之六十,那麼就要及時加場。《變形金剛》、《魔獸》等上映時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這我們都會排很多零點場,還會加場。所以重點影片排映大廳,增加大廳場次的周轉率、提高大廳的使用效率,這也是一大重點。
如果同時有多部重點影片上映,並且形勢不太明朗、不知道最大的影廳應該給哪一部影片的時候,就建議先不要過早地把大廳進行預售,可以拿中小影廳試水,然後把預售最好的影片放在大廳上映。
預售的時候建議不要多語言版本上映,因為以現在的觀影潮流,觀眾都更青睞原版,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當然兒童影片除外,當兒童影片同時有中英文上映的時候,如果對於哪個版本更好沒有把握,可以同時預售多場次進行對比,然後再選擇預售情況好的優先排映。
不過動畫片不等於兒童片,特別是有一些成人也非常喜歡的動畫片,我們要注意在晚場也要進行放映。
還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同樣上座率、同樣熱度的影片,它的價格可能不同,這可能是因為格式問題或者是時長不同,那這時候我們原則上優先選擇價格更高、時長更短的影片,這樣可以增加影廳的周轉率,從而實現票房的最大化。
原則三:錯時排映,場次盡量均勻
我們在排映的時間分配上,有時候會出現過密或者過疏的的情況。如果過密,會給賣品銷售和保潔帶來壓力;如果過疏,會導致觀眾等待時間過長。假設觀眾來到影城是沒有特定目的的,那麼可能會導致他在有耐心等待的時間內看不到電影,從而放棄看電影。所以說我們要採取措施,讓排映盡量達到均勻。
在這里我也總結了一個有數據支持的均勻排映方法:一部影片市場從九十分鍾到一百二十、一百三十分鍾不等,平均一下的話基本每部片子會在一百一十分鍾左右。以一百一十分鍾來計算,我們可以根據影廳的數量來核算出一個合理的全天開場間隔。
這個間隔是一個理論化的間隔,也就是說顧客無論什麼時候來到影城都能以相對較短的等待時間等到一部即將開場的電影。這個計算公式是「影片理論平均時長110分鍾,(110分鍾 10至20分鍾散場時間)/影城影廳數量=合理開場間隔(直接適用於黃金時間段優先排映)」。實際排片中因為影片時長差異達不到錯時均勻理想狀態,但盡量達成大致均勻原則,實現合理排片。
而對於單影片多廳排映,也可以套用這個公式,即「(片長 10至20分鍾散場時間)/排映影廳數量=多影廳開場間隔」。例如《美國隊長3》片長148分鍾,排映4個影廳,影城散場時間約為20分鍾,那麼4個影廳的開場間隔=(148分鍾 20分鍾)/4 =42分鍾,實際排映間隔可以按照40分鍾或者45分鍾。
原則四:黃金時間起片
這個原則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面對「排片的時候從哪入手」這樣的一個難題。我們一定要把黃金時間優先進行排映,然後再從黃金時間向時間軸的兩側進行擴充的排映。
通常周一到周五的黃金時間段,也就是起片的時間段選擇為十九點到二十一點;周六到周日,從下午兩點到晚上的二十一點都是黃金時間,這個可以根據影城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值得注意的是,黃金時段的排片也要考慮到上文提及的均勻原則,而且黃金時間越均勻,全天越趨於均勻。
原則五:動態排片是硬道理
動態排片是硬道理,這個也是今天最核心的一個原則。所謂動態排片,就是指根據觀眾的反應做出最快的調整。觀眾的反應永遠是調整排片的根本依據,可體現為實時票房數據的變化。我們之前提到過,這一點在影片上映前是看不到的,那麼這個時候還是主要看它的營銷內容,看面相;等到上映以後,特別是首日出現了票房表現後,就要開始看口碑看品相了。
動態排片這個概念,目標是投入與產出的均衡。這個投入產出均衡,是指排座佔比和票房佔比達到一致。在這里特別要強調一下排座比例,而非排片比例,因為影院影廳的大小差異很大,排片佔比不等於排座佔比。如果給的場次多,但是都是小場,那其實好影片的票房可能並不能釋放出來。排片的動態增減要更加註重座位總數的數據,而不是影廳場次。
動態排片,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留有機動場次。如果沒有機動場次的保留,那影院提前把票賣出去之後就沒法做調整、沒有調整空間了,那會叫人追悔莫及的。影片一般會在首日上映之後才會露出它的真面目,口碑會迅速傳播,上漲或者下降的趨勢會顯現出來,所以說首日是調整排片最為重要的一個點。一般影片的票房趨勢會體現為向下的一個拋物線,如果是出現堅挺的,甚至是逆襲的上揚拋物線的時候,那說明出現了黑馬,這時候我們要抓住機會,一招制勝。
下圖是某影城實際調整前後的一個對比,它就是順應著影片的走勢進行了一個及時的調整,從而帶來了票房收入和城市排名的增長。
原則六:低峰期豐富化
在當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有相當多上座率並不高的票房的淡季,例如工作日的白天、飯點以及周末的一早一晚,都是影城經營中的低峰期。影城可以利用這個低峰期豐富排片吸引更多的受眾,比如說放一些小眾的文藝片或者紀錄片, 因為在這個時段即便你放其他影片,上座率也不會高,但是放這些有固定受眾的影片,反而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滿足更廣泛的觀影的需求,是增加票房的好方式。
原則七:避免放映事故
這個原則的一個前提是每家影城的放映設備以及系統是不太一樣的,對於一些還沒有進行全面自動化的影城,這個原則對放映的影響相對會大一點。比如說盡量避免2D跟3D影片交叉排片,這樣容易造成設備方面帶來的風險;同一影廳也盡量不要穿插著去放兩個版本,這可能造成人為的失誤;還應避免臨時調整排片,沒能及時通知放映做交接,造成錯放影片的放映事故。
原則八:考慮影院整體運營效率
影城的排片不僅關繫到經營成果,和運營效率、運營風險等也有直接關聯。比如排映場次在相同時段結束過於集中,導致人力不足,秩序和服務質量下降,同時有安全風險;排映散場時間過短,清掃時間緊張,衛生質量差。對彩蛋時間預估不足影響拖場;排映場次開場過於集中,導致賣品人次壓力大,排隊嚴重,從而顧客流失等,這些都是經營者必須考慮的因素。
原則九:關注競爭影城
這是一個應對競爭市場的重要原則,我們除了要了解周邊競爭影城的商業環境、影廳情況、受眾特點,還要了解其排片機制,就是看競爭的影城是總部排片、區域排片還是門店排片,了解一下對手的排片風格。在了解的基礎上,看看有沒有差異化排片,以及效率超越的機會。比如競爭對手的商業環境中兒童項目比我們少,那我們就多排一點兒童動畫片;競爭對手的影廳比我們少,我們就增加影片的豐富性;競爭對手的預售較慢,那我們就更快的來預售場次;競爭對手是由總部來排片,那我們就比競爭對手更快一些進行。
對於競爭影城,要有一個比較高的關注度,現在影城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一個商區五公里內可能就能有四五個影城,所以要時時刻刻來關注競爭對手排片上的動態變化,以及價格的變化。影城可以利用貓眼、時光網等來實時追蹤競爭對手它的排片、選座的情況、上座率、場次的調整、價格的調整以及活動補貼等等。然後第一時間要做出應對措施,否則等到第二天看到實際排名數據的時候就一切都晚了。
原則十:了解自己影城的觀眾
第十點原則其實是一個總結,因為最大的原則歸根結底就是要了解自己區域的觀眾,觀眾想看什麼我們就排什麼,這是最根本的一個原則,之前的幾個原則也是服務於這個原則。比如說頤堤港店,周圍的文藝青年多一些,文藝片和高口碑影片的上座率就會很高,排片就要多;如果是住宅區的影院,小孩子多,那麼可能動畫片就會有更好的上座率,就應該更多排片。我們作為影院的經理人或者是排片的負責人,自己永遠要做最了解門店觀眾群體和競爭環境的人,排片最需要我們去持續關注變化的觀眾需求、關注這個市場的不同趨勢的發展。
⑹ 綜合票房佔比什麼意思
綜合票房指電影票價和買票的各種服務費的收入總和。
票房佔比指某部電影的收入占這個時段的所有票房收入的比例。
⑺ 排片率是什麼意思
所謂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排片的主要考慮因素有影院黃金時間、影片質量、影廳大小、影廳數量、影片長度、拷貝數量、跑片時間、人員安排、通道使用等。此外,還有地理位置、交通、天氣、風俗習慣、語言類別、作息規律、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消費人群、特殊要求等。
而票房在以前指戲院、車站、碼頭等出售票券的地方——亦稱「售票處」,舊時指票友聚會練習的處所。現在指電影、戲劇等因賣票而獲得的經濟效益。
(7)電影票房排座佔比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截至2015年,中國的銀幕總量已經超過27000塊。一般情況下,影院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0點到晚上24點(午夜場等特殊場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時計算,扣除每場之間15-20分鍾的間隔,一塊銀幕每天可以放映5-6場,全天的放映總量則在13.5萬場至16.2萬場之間,取中間值約為15萬場。
由於基數較大,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影片如果能占據30%以上的排片,就意味著它擁有每天5萬場的放映量,絕對是大片水準;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著每天的放映量不足1萬場,只能算是中小影片。
但並非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因為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場次。而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
⑻ 排片佔比是什麼意思
排片佔比,就是指排片率,影院安排影片場次的比例。比如「《送你一朵小紅花》的排片率為30%」,就意味著影院每安排100場放映,就有30場是《送你一朵小紅花》。
一般來說,低排片率高票房就是黑馬電影,高排片率低票房就是爛片。
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影響排片率的因素
首先對排片率造成根本影響的,就是影片的質量,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好的作品經過大浪淘沙之後,一定能被篩選出來並且得到重視。
其次,演員陣容仍是絕大多數院線在排片過程中最為看重的,實力演員、明星大腕有足夠的粉絲基礎,繼而可以保障電影的高票房。
最後便是是一部影片實際的宣發效果和投遞效果,在預售階段的表現、影片受眾是否廣泛、觀影門檻等因素也會對排片率造成影響。
另外,排片率高低也受票補、返點、3D和特殊影片的稅費(例如IMAX提成)等多個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