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如何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是非常不容樂觀的。這都是由於今年疫情原因的影響,足足有大半年在今年電影院都沒有開門。現在雖然開門了,但是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一、今年年初整個地球都遭受著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本該是新一年美好的開始,誰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卻肆虐在這個地球上。很多國家很多人民都遭受這個病毒的影響,在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現在疫情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但是還是遠遠沒有消失。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依然是非常的慘淡,非常的糟糕。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⑵ 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沒有一部超十億的
幾經坎坷的《芳華》終於上映,馮小剛也是長出一口氣。如果被封殺的話,損失的不僅僅是投資。更多的是他們那一代人的情懷在裡面。
好在順順利利的上映了
而且,這部電影還創造了馮小剛電影的票房記錄,上映第三天票房就突破3億大關。這對馮小剛來說,算是一種「奢侈」。
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因很簡單,馮小剛的作品一直不大很迎合觀影人的口味。
像《捉妖記》、《羞羞的鐵拳》、《泰囧》之類的爆米花電影很是迎合大眾 娛樂 的口味。所以,他們的票房也是蹭蹭的往上漲。別說10億了,20億都不是稀罕事。
畢竟,存在即合理。這就是市場規律所在。
按理說,馮小剛應該很明白其中的小九九。可是,為什麼馮小剛沒有拍攝這樣的爆米花電影呢?
從《唐山大地震》到《1942》,從《我不是潘金蓮》到《芳華》,一部又一部的半寫實電影成為了馮小剛一直不肯割捨的題材。
(1942也僅僅拿到了3億多票房)
也正因為如此,馮小剛的電影票房一直不高
我想這很大一部分和馮小剛本人的性格有關。看過《老炮兒》這部電影的都有一個深深的體會,那就是電影中六爺這個角色的性格和馮小剛很類似,或者就可以直接說,馮小剛就是六爺的化身。倔強、義氣、有原則、有情有義,是六爺的寫照更是馮小剛的性格的特點。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很多的地方,馮小剛會被叫做「小鋼炮」了。
拋開其他的不談,單單就說一下剛剛上映的電影《芳華》,這部記錄了馮小剛們(他們是一代人)青春歲月的電影,從目前的結果來說這一次馮小剛找對了觀眾的真正的痛點。豆瓣評分7.9分,至少說明人們對這部電影的認可。
雖然說3天破三億不是很高的成績,畢竟和那部刺激荷爾蒙的電影《戰狼2》相比,《芳華》還真不算什麼。但是,能夠讓觀眾找到共鳴點,而不是像爆米花電影一般看過去就忘,這一次馮小剛做到了。
其實很簡單,因為馮小剛錯過了中國電影票房最爆炸的那兩年,也就是2014-2015年。
在這兩年馮小剛沒有一部電影上映。否則的話,以他之前的票房號召力,應該早就達成這個成就了。
而他錯過了這個爆發期以後,再回來,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
我們先看中國電影年票房增長情況。你就知道2014-2015年的票房爆炸是有多恐怖。
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破百億以後,一直到2013年增長曲線雖然很神奇,但遠沒有2014-2015這兩年這么誇張。之前的增長率都是20%左右,但是2014年增長率是30%, 2015年則達到了驚人的45%,光是2015年比2014年增長票房就有145億!!!
中國電影在2013年之前,10億是一個神話。破10億幾乎預定年度票房冠軍。但是2014年之後,20億(捉妖記)、30億(美人魚)隨隨便便就達到了。
在市場形勢大好的時候,是個好電影都能取得好票房。這就好比股票大盤漲到5000點,那你隨便一支垃圾股也能賺錢啊。
何況是馮小剛啊。馮小剛是什麼人物? 香港電影人成龍、周星馳沒過來之前,大陸電影票房號召力就靠馮小剛一個人,開創了內地賀歲檔的人。拿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人啊。
這個圖我是一定要拿出來說說的,馮小剛一共拿過3個年度票房冠軍,還有3個年度國產片票房冠軍。
想想看,如果在這2年馮小剛隨便弄個喜劇片,過10億還在話下?
但是在這個中國電影最容易賺錢的時候,馮小剛幹嘛去了?
事情得回到2013年,這年賀歲檔馮小剛上映了《私人訂制》結果呢?
當時這部電影的宣傳海報有一句宣傳詞,叫「成全別人,惡心自己」。
這話說的什麼意思呢?江湖傳聞,馮小剛當年《1942》投資巨大,票房不佳,讓投資人虧損嚴重。於是找來王朔救急,臨時湊了個段子,拍了這部《私人訂制》,回歸馮氏喜劇,大賣特賣( 總票房近8億,年度第3 ),在《1942》上面虧的錢都圓了回來,皆大歡喜。
唯有馮小剛不歡喜。
這個故事確實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成全別人(投資人),惡心了自己」。
馮小剛一怒之下,勞資不玩了,不拍電影了。所以這兩年他是半退休狀態。
那後來為什麼又復出了呢? 據說和馮小剛鬧掰的華誼兄弟,2015年以10億元收購馮小剛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馮小剛簽下了「對賭協議」。承諾美拉公司2016業績凈利潤不低於1億,未來至2020年每年凈利潤需增長15%。不足之處由馮小剛補足。
所以,馮小剛又必須出來拍電影賺錢了。
但是斷檔3年,再回來,沒那麼容易續得上啊。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林志穎服兵役的事兒。想當年,林志穎92年剛出道的時候,號稱「亞洲小旋風」啊。93年就去香港紅磡開演唱會啊,《十七歲的雨季》你們別說沒聽過啊?
和郝邵文那幾個拍的幾部電影《旋風小子》、《烏龍院》,不知道有多火啊。
結果後來服兵役2年,回來以後是什麼樣子? 娛樂 圈,2年沒有新聞沒有曝光,那就死得涼透透的了。
馮小剛雖然不是 娛樂 明星,3年不拍電影,話題度不會那麼慘,但是再回來,馬上就想找回過去的票房號召力?你真是想得容易哦。
馮小剛回來,他想再拍《私人訂制》那種馮氏喜劇,恐怕已經不現實了。因為這部電影當時口碑非常差,是公認的大爛片。馮小剛拍這種喜劇拍了十幾年,其實觀眾已經審美疲勞了。不可能你90年代玩的東西現在還能大賣。
再加上馮小剛說他想拍自己喜歡的電影。所以現在他只拍文藝片。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蓮》,今年的《芳華》都是這樣的。因為這些電影投資比較小,成本可控,萬一失手也不會虧太多。馮小剛回到江湖也得先練練手啊。
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
那馮小剛能憑借《芳華》跨越10億門檻嗎?
說實話,很難。《芳華》的題材、類型都決定了這部電影是有上限的。就算口碑再好,看的人也不會太多。
不過剛剛過去的首映周末,《芳華》倒是搞出了大新聞,也許這次還真有戲。
大家看, 《芳華》周日的票房1.09億超過周六1.06億,上座率也是周日34%大於周六33.5%。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首周末,周日票房都是低於周六的。《芳華》實現了周日逆跌,這個指標非常重要。
今年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戰狼2》、《摔跤吧,爸爸》、《尋夢環游記》,這些都破了10億,既然《芳華》做到了,那真有可能破10億呢。
具體會怎麼樣,還要看這個周末成龍《機器之血》、鄧超《心理罪》和陳凱歌《妖貓傳》的情況,這3部電影上,《芳華》的排片估計就得跌到10%以下了。
這種口碑能不能支持《芳華》在周末過去以後繼續提升排片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但我估計10億還是可能性不會太大啊。
馮小剛電影破10億,估計還要等一等。
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沒有一部超十億的?你這個問題問的其實不厚道。
首先,看一部電影的市場價值,並不能從絕對數字是來判斷。比如我1993年收獲了1億票房,和我2018年10億票房,從絕對值上看,2018年大,但是從真正的財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顯然1993年的1億要比2018年的十個億大得多。
現在,芳華最終的票房14.22億,是第一部馮小剛票房超過10億的電影。但是,當我們把馮小剛的電影還原到每一個當年的語境下,其市場價值就可以很直觀的展現了。
1998年馮小剛拍攝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1999年他的另外一部賀歲檔電影《不見不散》,收獲了4300萬 的票房,是當年的票房冠軍。當年,在內地市場獲得第二名的電影是《星戰前傳1》,總票房3300萬,第三名的是張藝謀的作品《一個都不能少》,總票房3000萬。
這三者的關系,多少有點像今年《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狀態,換句話說,《不見不散》的影響力甚至是可以與《紅海行動》比肩的。
2003年,馮小剛的電影《手機》總票房5300萬,同樣是當年的年度票房冠軍,當然,本片的上映時間為2013年年末,與2014年有所交叉。
2008年,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 票房3.25億,依然是票房冠軍。
原因有很多,主要講幾點
一 現在中國電影票房高的普遍都是爆米花商業電影,雖一直被人詬病,但是它火啊,詬病也沒有用,人家還是會去看。為什麼?第二個原因
二 去電影院看電影圖什麼?放鬆休息 娛樂 啊。工作日上完班累了一天,讓大眾在燒腦電影文藝電影和喜劇電影選,肯定喜劇電影和科幻大製作電影居多。嗯居多。
三 回歸主題,馮導的電影大部分恰恰大多是文藝類 歷史 類題材的諷刺的燒腦的類型。看著累!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你呢?
我只想簡單的說幾句,不想找太多理由,拍電影是給大家看的,有多少人花錢去看了,就是最好的贊美,不是某個導演自己拍給自己看,無論哪個導演票房差就證明你的才華和電影不行
你這樣問,肯定是和現在的票房做比較吧!,這樣的話對小剛就比較吃虧了。畢竟馮小剛拍電影的時間比較早,那時候國內的電影市場也沒形成規模,版權意識也不強,不正規,到處充斥著盜版電影院的人也不多到那個年代都可以達到那麼高的票房了不起了。還有就是他早期拍的題材大多數是喜劇,投資也不多,不像美國大片投資動輒上億的投資。這樣看來小剛是比較成功的。這就像你現在和一個30年代40的年代的人比有沒有吃飽?沒有可比性而言。
《芳華》這是一個爛片。無論如何粉飾。看的我嘔吐。那個時代的人民飢寒交迫。食不果腹。你不敢拍。拍一些風花雪月就是好片了?偷衣服。墊海綿。摸女人。雞毛蒜皮。狗皮膏葯撐劇情。真是為蘇聯鬼子主子拍電影的好奴才……然後這個作者就是寫《金陵十三釵》的那個作者。劇中妓女為了救學生犧牲自己。但是。難道妓女就不是人嗎?
馮小剛沒有趕上好時候,如果甲方乙方當時電影市場如現在繁榮,馮小剛的電影票房早就超過十億了。
馮小剛開創了內地賀歲電影概念,是內地賀歲電影第一人。當年的馮氏喜劇令人耳目一新,笑到肚子痛,笑到窒息。上面這部《大腕》更是爆笑全場。
《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接連三部電影步步成功,擱到現在這個環境,我覺得那部電影也能過十億票房。
小成本的的電影已經很不錯了
歸根到底就是馮小剛沒有趕上好時候,生不逢時啊。
自2010年來,中國電影票房迅速增長,增長率達20%。
可是自2014年起,票房發生了大爆炸,增長率達到了30-40%,不得不說這是中國電影票房的輝煌期。其間的電影票房記錄也被屢屢打破,如20億的《捉妖記》,30億的《美人魚》,40億的《戰狼2》。
反觀馮小剛, 從1994年的《永失我愛》算起,馮小剛的電影已經陪伴了觀眾23年。20世紀末,他以《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開啟了賀歲片時代,用馮氏喜劇拯救了瀕死的中國影市;
21世紀初的《大腕》《手機》陪我們走進新千年。當我們習慣每個歲末,就著馮導炮製的笑料,迎來循環往復的一年年,他卻開始掙脫喜劇名導這一美譽鎖鏈,開始了他的電影新生涯。於是乎,古裝片《夜宴》、戰爭片《集結號》、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人世間的萬象都成了他電影的主角。
馮小剛坦言:自己的理念就是電影應該拍離生活很近的東西,應該記錄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我們趕上中國巨大變化的時代,這個時代應該有電影記錄下來,大家不能都迴避現實。雖然拍當代生活題材有一定風險,但我想應該讓以後的人通過電影了解80、90年代的中國怎麼樣,21世紀最初的20年怎麼樣,你從我最初的賀歲片開始看,一直到現在,你可以看出我的電影同步地在記錄時代的進步。」
雖然他的電影沒有突破10億票房,但是也創造了當時中國內地電影最高票房的新紀錄。比如說2010年的 《唐山大地震》便取得了6.73億票房的好成績。
這次,馮小剛再次出發,憑借《芳華》這部電影雪恥。堪稱今年年末的現象級大作。在強片迭出的賀歲檔接連奪冠,上映12天累計票房已突破9億,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藝片。連續兩個周末展現逆跌神曲線,公映9天之後還能憑借口碑重回同檔期日冠,票房走勢一片大好, 打破文藝片票房的紀錄。
自上映以來,《芳華》收獲了上座率、場均人次、單日票房等多項第一,在全國各地引發了父母輩觀影的熱潮。影片一路高歌猛進打破國內文藝片的票房紀錄,更改變了國內市場賀歲檔,強類型片獨大的新局面。
正是一部品質過硬有口皆碑的電影。雖然以70年代文工團為背景,講述一代人的青春。但許多年輕觀眾也產生共鳴。電影劇情和台詞引發網友熱議,「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成了網路間流傳的金句。有網友說:「一個難忘的時代從記憶深處迎面走來,一代勇士熟悉的身影通過銀幕再現眼前,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感嘆。」
⑶ 2013 國產電影發展狀況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狀況報告
一、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二、萬達電影2010年度10億票房與中國電影共成長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趨勢五、2010年院線排行2008年度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分析一、放映市場比拼品牌,院線格局凸顯「馬太效應」2008年中國「五大院線」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影響力的品牌二、2008年院線變革中的亮點:資本與重組三、二級市場院線的新軍四、中小院線突破「瓶頸」2008年全國主要電影院線經營與發展分析五、數字電影:新技術為引擎的發展勢力六、國內電影院線特點與發展趨勢七、國內電影院線特點與發展趨勢-0-一、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2010年10月14日中國新聞網中國電影論壇昨日開幕,中國電影家協會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對2011年至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作出預測,認為屆時全國票房將突破300億元,沖擊400億,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騰訊娛樂訊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主題電影論壇開幕。作為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常設學術單元,本屆論壇以「十二五中國電影產業願景」為主題,談論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影院建設、電影生產與製片企業以及投融資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的各路專家和學者紛紛就自己領域內的研究成果諫言十二五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百餘名專家學者就中國電影展開了交流。專家們樂觀預測,今年全年電影票房有望實現百億,全國銀幕總數達5105塊,數量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但在大好的發展形勢之下,中國電影依舊存在票房虛報、濫用3D等問題。
發展機遇:中國票房突升,地方院線猛漲中國票房有望沖世界第五在昨天的論壇中,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百億票房大關可能在今年實現。國內市場分析專家劉嘉等肯定了中國電影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他們認為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在全球市場排位上,有望從排名第九上升至第五。
江蘇院線兩年翻一番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趨勢:2015年票房或將破300億記者在論壇現場見到了省文聯創研部副主任付少武,他表示,江蘇的票房增長勢頭極快,2009年江蘇票房已經達到4.5個億,超過浙江,升到了全國第四位。今年上半年,江蘇票房已經達到3.5億,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南京、蘇錫常地區貢獻的。付少武覺得,隨著這樣的勢頭,會有更多院線進駐江蘇,為江蘇觀眾奉上更多好電影:「2007年,江蘇有7條院線,2009年增加至14條院線,現在還將有20條進駐江蘇。」越來越多院線進駐,必將相互競爭、沖擊市場,給老百姓觀影帶來更多方便與實惠。
存在問題:虛假票房仍有,「豆腐渣」不斷票房虛報,沒有監督中國電影發展猛進的同時,存在不少問題。專家們最關注的是票房虛報問題。他們認為到現在為止,中國沒有一個票房的官方統計信息發布平台,票房還不能做到公開透明。據悉,目前國內較為權威的票房數據公布平台只有兩個,一個是每周出版的《中國電影報》,一個是影協每年編纂的年鑒。但《中國電影報》並不普及,而「年鑒」周期太長。專家批評道,「沒有權威的統計,我們的電影不像產業像作坊,直接導致了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虛報票房的情況。」國產片「豆腐渣」太多雖然票房一片大好,但真正賺錢的國產電影並不多。中國傳媒大學的學者指出,觀眾對國產大片的評價大都比較低,而更熱衷觀看好萊塢影片,「好萊塢泰山壓頂,香港製作釜底抽薪,內地電影腹背受敵。」學者們希望,一方面內地電影別再重復「豆腐渣工程」,辜負如潮觀眾的期望。另一方面,內地電影還需要多保護。
此外,專家們對現在火熱的3D技術頗有微詞,他們發現,《阿凡達》之後,觀眾對3D電影熱情高漲,但國產的3D電影往往讓人失望。一位北京電影學院的專家批評道,現在內地拍3D電影的都是些什麼人?要麼是沒拍過電影的,要麼就是拍了也沒有人看的。那些大導演有幾個人拍3D的?都很謹慎。所以啊,我們還是先把普通電影拍好,不要拿3D瞎燒錢。
實現突破:植入廣告主流媒體的振興和推動植入廣告帶來建設性探討在互動環節上,各方代表踴躍發言。電影院線負責人提出了有關農村電影的發展問題,立即有一位電影業的嘉賓給予了他詳細的解答。一位學者提出的「植入式廣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讓與會專家、學者顯然對此頗感興趣。與會專家和學者認為,這次會議是一次對中國電影、影院文化發展方向極富建設性的探討,搭建了一個電影業工作者和研究學者的平台,對促進學術和電影產業運作的良性互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主流電影才能振興中國電影專家認為而是主流電影的振興啟示中國當代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夠自覺地將時代精神與創新理念融入到影片創作中,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與會專家還以《建國大業》為例,分析這部影片受到如此強烈的歡迎的原因。大家一致認為,《建國大業》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敏銳地捕捉到了人民群眾的情感訴求。共和國6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們撫今追昔,有種對歷史追根溯源的願望,想要通過某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珍惜,進而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建國大業》恰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這種心態,使得群眾的共同心聲有了抒發的渠道。
二、萬達電影2010年度10億票房與中國電影共成長2010年9月26日,萬達電影院線傳來消息,自2010年1月1日始,至2010年9月,已經成功突破10億元票房大關,這是中國電影院線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這個數字。據悉,今年還將有多條院線成長為10億元量級院線,而今年一直以來的呼聲都是把全國年終票房的總目標鎖定在100億。此次萬達電影院線全年票房突破10億將是一次標志性事件,這標志著今年在國產重量級影片不斷誕生的同時,中國電影的終端院線也在迅猛成長,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必將在電影終端、電影產品齊頭並進的格局下,高質高量的快速成長。
文化產業是中國產業發展中的朝陽產業,也是萬達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2004年,萬達集團開始投資影院終端建設,在全國的萬達商業廣場項目和其他實力雄厚的商業廣場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萬達國際電影城。2005年萬達集團全資組建了自己的電影院線公司。五年來,萬達電影院線已經在全國建設了52家高端連鎖電影城,全國超過400塊銀幕,並取得了非凡的票房業績。萬達國際電影城以其一流的設計和施工、最先進的放映設備配合國際化的服務理念,使廣大觀眾得到超一流的娛樂體驗,並成為大型商業MALL的重要明星業態。
隨著萬達電影的不斷發展壯大,萬達院線打造民族電影品牌核心競爭力的目標已經日益明確,「一切以觀眾的觀影價值觀影體驗為核心驅動」,是全體萬達電影人的核心理念與價值觀。萬達院線現階段的目標是到2010年底建成70家以上的多廳影城,銀幕總數超過600塊,到2012年將擁有120家以上的影城,超過1100塊銀幕,年收入預計將超過30億元。
萬達院線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打造中國本土民族電影院線品牌為己任,始終不渝的堅持把放映好國產電影,作為自己責無旁貸的責任,只有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興盛繁榮,才能保證整個中國電影產業格局的良性穩健長久的繁榮。
在萬達電影經營運作的6年多時間中,無論是小型區域放映的國產電影,還是國際知名的華語大製作影片,都會給予充分的重視,進行精耕細作。全國萬達影城每年配合舉辦的國產電影明星見面會均不少於200場次,而各種國產電影的推介互動活動,不下千餘場,無論是《建國大業》、《唐山大地震》、《三槍拍案驚奇》,還是《杜拉拉升職記》、《大兵小將》、《喜洋洋與灰太狼》,萬達院線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票房成績。萬達電影還通過影院終端建立起來的自有媒體平台,10萬發行量的《萬達電影》會員刊、近100萬發行量《影民》DM雜志、萬達電影官網、官方微博等重要手段工具,均會對國產電影進行深度挖掘互動,對國產電影的終端推廣,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一、我國電影發行行業現狀1、電影發行市場不容樂觀目前全國的電影市場不容樂觀,全國現有5000家電影院,設施設備與技術手段能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外電影院水平的不足1%。除大中城市電影院尚有一些經濟效益,眾多縣市級電影院幾乎沒有效益可言。據統計,200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僅10億元人民幣。如果電影市場運作良好,我國電影票房有100億元的發展空間外資正是看中這個票房數字。但是,即便是票房最好的上海,2002年收入也僅有1.59億元,平均每人電影消費不足10元,而國際影業幾乎一致看好中國市場。
2、電影發行市場新格局正在形成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組建了35條院線,其中14條實現了跨省經營。北京、上海、浙江等10個省市都已經擁有2條以上的院線。江蘇省的院線更是多達7條。
院線,就是由一家電影發行機構和多家電影院所組成的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的電影發行放映系統。我國的電影發行傳統上是由中國電影發行公司按照行政區劃逐級下發。去年,我國開始推行院線制改革,經過7個多月的運營,中國電影發行市場由一家公司壟斷經營的局面已經被徹底打破,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北京世紀環球院線公司成立於4個月以前,是我國目前惟一一條由電影系統以外的資金運作的院線。成立之初,它就從北京殺到了上海,並從上海最大的院線公司--聯合院線的旗下一舉挖走了8家電影院。現在,世紀環球已經打入了3個省市,旗下擁有影院16家。但是他們的胃口還遠遠沒有滿足。世紀環球院線公司副總經理李國新告訴記者:「我們計劃在3年內再投10億元,建200家影院,進入10個省市。」另外一家由民營資本參股名為中影星美的院線,在完成了最初的跑馬圈地之後,又拿起了資本運作的利器。該公司即將設立一家投資公司以完成並購的計劃。並購目標直指上海和廣州最大的院線公司。中影星美院線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如果這些都完成的話,中影星美將來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旗艦。」其他院線也都紛紛擴大勢力范圍。最近一段時間,新建影院數量明顯增多,僅上海一地,春節前後開業的電影院就有近10家。
統計顯示,去年全年我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8億元,而在美國,這個數字高達89億美元。漢鼎咨詢認為認為,我國電影市場潛力巨大,而院線制改革又引進了市場化操作機制,因此電影發行市場的投資熱情還將繼續升溫。
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二、我國電影發行行業發展趨勢1、民營資本異軍突起《無極》、《神話》、《七劍》……在這些票房收入處於第一陣營的電影背後,你總能看到一個個民營電影發行公司的名字。事實上,自民營發行公司2004年進入市場以來由於機制靈活與市場結合緊密,他們爆發出來的旺盛生命力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
2003年3月,國產電影發行權全面放開。
2003年8月8日,進口影片發行的「第二家公司」華影掛牌,打破中影獨家壟斷進口片發行的局面。
2004年1月7日,七家民營企業日前第一批獲得國產電影的國內發行資格,使長期以來由國有企業控制的我國國產電影發行格局發生變化。這七家公司是博納文化、新畫面、金棕櫚、大和影業、成都峨影、聯盟娛樂、華藝音像。此前,民營公司只有代理發行資格。
在電影製作和發行領域,民營資本的進入早已水漲船高。在電影製作方面,國有資本、合資製作和民營資本各佔三分之一的局面已經形成。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一誕生便迅速地成長為中國影視投資、製作行業中最具實力的民營企業之一,其出品的影片如《沒完沒了》、《一生嘆息》、《尋槍》、《卡拉是條狗》等電影都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3年底的新片《手機》更是出手不凡。而另一家北京新畫面公司憑借《英雄》一片創造了中國電影上的一個奇跡。另有媒體報道,除了電視台、電影集團下屬正規電視劇製作公司,90的電視劇製作中或多或少都摻入了民間資本。
2、外資分切中國電影發行「大蛋糕」2004年1月1日,《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武漢、南京7大試點城市的中外合資電影院中,合營外方在注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最高可達75%,但是不能設立獨資影院。這對外資投資中國電影市場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漢鼎咨詢分析,新規定的出台將進一步鼓勵外資投資到中國的電影市場。
經中國政府批准,時代華納在中國的首家合資影院上海永華電影城2003年7月12日正式開業。而當天恰逢他的57歲生日。這標志著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影院市場。
2003年10月14日美國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和上海電影集團宣布將在中國合資興建10座多廳電影院,而華納至少已經獲得其中2座影院51%的控股股權。這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影院市場獲得了實質性突破。
三、漢鼎咨詢細分市場資料庫:電影發行行業細分市場發現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和迪斯尼在內的多家國外電影公司巨頭都對中國電影市場興趣濃厚,華納顯然已經獲得了領跑地位。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此公司為「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的子公司)國際部中國區總裁艾秋興此前透露,華納將從投資影院、製作影片和開辟發行渠道「三管齊下」拓展中國業務。
早在2000年,政府就開始鼓勵外資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但規定外資在控股方面不得超過49%,以保證中資的控股地位,雖然有這樣的限制,但也阻擋不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全國各地的合資影院相繼建立。
面對巨大的市場,外資當然不滿足於僅有49%的股份控制權,他們期望更大的發展空間,好麗友的有關人士說,「我們希望絕對控股,就是希望掌握經營權和運營權,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技術和理念運用於中國市場。」漢鼎咨詢指出,如今將控股比例提高到75%,外資將有機會占據絕對控股地位,這使得外資更加大膽、放心地進入中國市場。新規定的出台,將大大提高外商投資的積極性,外資與中資合資建電影院將成為一種趨勢。
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趨勢文中從影院對購物中心的作用與功能、新電影生活方式、影院及電影票房的歷史數據、觀眾看電影的心情調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近來出現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明顯地讓我們看到一些個別商業地產的項目進展的緩慢,但對於電影院市場的擴張與運營,我們依然有著很強的樂觀心態。
電影院業態對於商業地產的項目購物中心的功能與作用大家是不言而喻的。電影院除了可以提高這個商業項目的人氣、增加客流的滯留時間和項目的時尚周期外,還對人流的導向性、顧客消費的引導性、顧客心理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同時影院與購物、餐飲、娛樂、休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配套。
最近幾年,是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截至2007年底,全國34條院線共有1427家影院,3527塊銀幕。2007年全年城市院線市場新增影院102家,新增銀幕493塊,平均每天誕生1.35塊銀幕,其發展速度位居世界之首。
說明:以上影院和銀幕數量僅限於加入院線制的數字。全國的影院和銀幕數字將高於以上數字。
2006年中國電影院票房為26.2億元,2007年達到33.27億元,2008年有望突破40億元。其中,2007年,影院票房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年票房過4000萬元的影院6家,比上年增加了2家。年票房超過1000萬元的影城78家,與2006年的59家相比增長了32.2。
數據統計結果表明,現代化多廳影院的經濟效益日漸凸顯。為此,部分傳統國有院線斥巨資投入到影院基礎設施建設中,社會資本繼萬達之後,金逸、時代今典、保利集團等又加入到投資影院建設的熱潮中,以及韓國希傑CGV影院這樣的國際品牌也加大資本投資力度,加快了影院建設的速度。
有一組數據如下:在美國每8600人擁有一塊銀幕;在韓國每4萬人擁有一塊銀幕;在中國大陸每12萬人擁有一塊銀幕。中國的電影院投資領域處於剛進入發展階段,市場遠遠沒有飽和,還有著很大的市場終端缺口。以上數據摘自《2006年中國電影產業年度報告》。
所以,無論商業地產處於什麼樣的經濟時期,無論是復甦階段、繁榮階段,還是衰退階段、蕭條階段,只要這個商業項目有一個足夠大的體量8萬或10萬平方米以上,並處於一定的消費能力、交通便利的商圈或大型成熟社區內,那麼它都應會有電影院的規劃,也就是說,電影院是在新的經濟危機時期零售連鎖業當中沒有下降的業態之一。
另外,按照歷史規律,經濟越蕭條,電影業反而越繁盛。在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業受沖擊很小。一方面,在這個時期電影投資商會放緩製片速度,對投資更為謹慎,同時對其投資進行層層把關,這樣在經濟蕭條時期催生了許多高質量的精品影片。另一方面,心理學家認為,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期,人們更願意頻繁地走進電影院,藉助於看電影來緩解與渲泄內心的壓力。看電影是人們最物美價廉和便利的排除與減緩內心郁悶、壓力和尋求快樂的方式,讓人們在電影里品味另一種人生。在那個特定時期,人們即使排隊領取救濟,也會擠出幾枚硬幣到電影院買票觀看瘋狂喜劇、熱鬧的歌舞片等。
現代的電影院不是那種傳統的獨立的大禮堂,而是設置在購物中心內的現代時尚的多廳影院,它將人們的購物、餐飲、娛樂、交際、休閑、約會、體驗、心情釋放等結合起來,使人們到電影院里看電影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成為一種全新的電影生活方式,使電影院成為這種全新的電影生活文化空間。
四、淺談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發展趨勢新電影生活方式圖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黑暗的電影院里,如果專心安靜的看一部電影,用100的注意力投入其中,就可以完全忽略到周圍的變化,也許偶爾會有設身處地的聯想,但那也是游離於理智思考之外的情感渲泄。同時,好的電影的音樂,可以給人營造出不同的精神感受,讓人更容易投入電影所營造的特殊的氣氛當中,可以讓你暫時脫離外面的現實世界,全情投入別人的故事,與片中人物同喜同悲,可以讓人的心中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釋放、緩解、放鬆、共鳴以及提高情趣、窺視社會、發現驚奇和認識自我!
再者,電影院里還會有導演、明星的見面會和電影首映式等活動,這樣可以讓觀眾與導演、明星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與交流,這種高漲情緒的心理渲泄與心理滿足增加了人們到電影院里看電影的熱愛和執著。
經濟危機影響著人的一切活動,包括理想的實現。同時,經濟危機也蘊含著巨大的機會。我們有著一個13億潛在觀眾的市場,我們也是一個越來越成為好萊塢大片合拍方的市場,我們也是一個「院線制」電影發行放映的市場,我們也有著越來越多的現代時尚的連鎖多廳影院被不斷興建的市場。我們相信,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中國電影院市場一定依然是一個明媚的春天!
五、2010年院線排行五、2010年院線排行-10-2008年度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分析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度全國電影綜合收入84.33億元,其中國產電影海外收入25.28億元,電影頻道及廣告收入15.64億元,全國電影市場票.
⑷ 你認為電影前景是怎樣的
電影的前景還是很光明的,至少在50年之內;很多年之後能取代電影的藝術形式可能也就是 游戲 了,也可以說成今後的 游戲 是電影的進化版,觀眾可以參與到電影里,操縱角色的情節發展,最後得到不同的結局;但是目前 游戲 電影化和電影 游戲 化在技術上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即使是最起碼的3D技術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喊了那麼多年了,市場上3D電影和3D電視的市場保有量還是止步不前;從我個人而言,我看那些立體電影超過十分鍾就覺得頭暈目眩。
100多年電影的技術變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說變化不大是因為還是在一塊幕布上用投影器放映平面的畫面;說變化大是這么多年來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4:3的銀幕到寬銀幕,到近三十年來電腦特技的大行其道;只要是人類想的到的奇幻題材,都可以完美地通過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電影這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很早就出現了立體電影,但是一直是很邊緣化的存在, 娛樂 性大於藝術性;人們去看立體電影只是去感受下不同於普通電影的新奇感,往往對電影本質的東西要求不高,所以主流電影目前不太會採用3D電影的形式。
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推進,主流電影離開幕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全息技術的應運而生可以把電影畫面360度的放映出來,到那時電影院很可能是個圓形的場子,中間就是電影放映的舞台,電影里的場景就像真實的在你面前;而在家裡,電腦屏幕也會進入博物館,取而代之的是全息投影儀,電影會區分影院版和家庭版,家庭版是可以讓觀眾參與進電影里,從而操縱電影的走向,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電影 游戲 化和 游戲 電影化。
《速7》票房過20億,最快破億、最快破10億、最高票房……成紀錄粉碎機。
《捉妖記》票房20.6億,觀影人數超過5500萬,成華語電影南波萬。
之前《泰囧》刷新三觀,《速7》刷新大家三觀,《捉妖記》又一次刷新三觀。
考慮到在可預見的未來,大家的三觀會一次又一次被刷新。這里我就一次刷新完畢,以後不用再驚訝。
中國電影票房 歷史 數據:
2000年,中國電影票房8.6億;2005年,中國電影票房20億;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101億;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296億;
從2000年到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長28.75%;
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長30.84%;
按照這個增長速率,我們計算一下8年之後的2023年:
按年均增長30%計算,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將達到3138億,年度最佳電影票房有望達到188億;
按年均增長20%計算,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將達到1527億,年度最佳票房有望達到91億。
有人指出,3138億的數據不能達到。原因在於,如果以60元/張計算,這相當於50億人次,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年均看近4次。這在2023年很難達到。這是正確的。
談到中國電影的前景問題,我認為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縱觀各大電影院的觀影情況,我們曾經做過相關的調查,隨機拜訪了去電影院觀影的觀眾,他們都表示喜歡在電影院里看美國大片,比如,加勒比海盜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等,認為這樣的電影在電影院看的特別過癮,簡直就是視覺盛宴,不僅在觀影過程中能欣賞到特技帶給人的震撼感!而且能在電影結束後留下好多話題,能共同暢聊!起到了通過看電影增強兩個人友誼的作用!不過國產電影在最近幾年也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像前段時間比較火的吳京導演的戰狼,流浪地球等電影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到達一定的高度的標志,讓好多觀眾直呼過癮!
提到電影一般人們都會想到美國大片,那麼中國的電影市場怎麼樣?中國的電影市場最近幾年可以說是非常火爆的,隨著國家扶持電影行業的政策不斷地推出,一個個引人注目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電影經營准入的門檻大大降低,減少了政府審批程序,拓寬了電影融資渠道,使得我們普通的人也可以從事電影投資。
電影對於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維護 社會 穩定、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影視行業更從來都是一個熱門行業,也是公認的朝陽產業。影視業在我國 社會 主義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電影市場從2005年開始迎來了 歷史 性的爆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影視文化產業的扶持使得電影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電影也成為了人們生活 娛樂 的首選方式之和投資對象。
2018年我國電影總票房更是突破600億
因次也誕生了很多的投資方式,就像阿里巴巴推出的 娛樂 寶,網民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預期年化收益率7%,還有版權認購的方式就是製片方發布一個影視項目,劇本,導演,演員都已經定好,然後然後初稿送到廣電局備案,備案通過之後,就開始前期籌備,那麼製片方把影視項目的版權,分割出讓,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比如一部電影是5000萬的拍攝成本,那麼分成1000份,就是5萬一份,投資者投一份就占影視總收益的千分之一。上映之後,理財投資者,可以獲得票房分紅,還有上映到騰訊、愛奇藝等播放平台上的流量版權費,分紅都是按照投比例的。據了解今年暑期檔的《奪寶大師》就是以這種方式投資拍攝。
這個前景得看有多遠!
可是如果時間跨度到五十年到一百年後,電影還會如此火爆嗎?我覺得不一定了。現在一些好的電影,已經出現了一個共同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大部分的優秀的電影除了有好的演員,好的故事情節外,更多的是加入了大量的電腦製作的虛擬的動畫。尤其是一些科幻電影,加入了大量的電腦製作出來的動畫,非常震撼,非常美觀,非常吸引人的眼球。這些電腦動畫主要是由一些相關的電腦專業的人士製作的,目前我們普通人想要製作確實比較難。可是五十年一百年後呢,到了哪個時候估計人人都是電腦(那時候應該是更高級的電腦吧)高手,完全靠電腦應該能夠製作出來高質量的整部影片了,完全不用演員,不用實地取景。那個時候你還會想去看這樣的電影嗎?反正我是不會。所以說等到五十年一百年後傳統電影應該會慢慢的退出 歷史 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級更完美的超級電影(姑且這樣叫吧)!
電影我覺得前景很大。
電影,是文化的一種反應形式,好的電影,好的題材,能將文化進行廣泛宣傳,比如,目前的好萊塢大片,不得不承認,人家電影做的好,但咱們國內的近幾年也有很好的勢頭。像阿凡達,速度與激情系列的電影,都在全世界得到廣泛的播放,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文化進行宣傳。
目前,國內的電影勢頭也很猛,比如,吳京導演的系列電影,戰狼系列,也是得到很好的各界反向,這就是文化,其次,一定的民族類的電影題材,能將文化進行更好的交流傳播。
電影的前景,應該以正能量為目的,傳播正能量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讓電影更有意義。
多些反腐題材的電影,老百姓喜歡看
已經不看電影很久了,生存壓力太大,以後看電影的人會越來越少,
很簡單,按毛主席說的去做
目前是大發展期,還有視頻類的
⑸ 我要近十年電影的數據啊
2000年電影票房在8.6億左右
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8.9億元,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2.1%,發行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1.1%。
2002年全國票房收入9.5億,中國開始實行院線制。
2003年,電影產品在國內影院票房市場、海外電影市場、電視播映市場上的三項收入達到22億元,今年同比增長66%,達到36億元,2003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只有11億元
2004年國內城市影院票房收入15.2億元,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8.25億,其中《十面埋伏》、《功夫》、《天下無賊》等7部影片的票房總計5.14億元;其餘205部,每部的票房不到200萬元。
2005年電影主業綜合收入達48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其中國內電影票房收入20億元,海外電影票房收入16.5億元,電影播映市場收入11.5億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長。
2006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8%,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14.42億元,占總票房收入的55.03%,連續四年超過進口影片。
我只找到了這些 你想要的統計網上特別少 而且也不夠權威 中國電影的權威數據全部在電影局 有關系的話 可以去查閱 那是現在公認最權威的
⑹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貓眼數據,2019年1-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和觀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為負,出現2011年來首次下降。
⑺ 中國最近10年來每年的的電影票房冠軍分別是哪些
說實話 不太清楚 不過聽說今年《變形金剛2》的票房將打破《泰坦尼克號》的紀錄 大概能突破4億人民幣 附上一些相關資料吧 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7億元,觀眾人次293億 1990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25億元 1991年全國總票房是23.6億元,1991年的《周恩來》獲得了2億7千萬的票房收入,在當時電影票價僅為兩元的情況下,說《周恩來》掀起了觀影的狂潮並不為過。 1992年全國的票房收入32億元 1993年全國票房下到了28億元 1994年電影市場惡化嚴重,而市場的票房靈葯則是美國分賬大片。 1995年,全國電影票房跌破10億人民幣,電影產量不足100部。,其中王朔參與籌劃、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感性地將小說《動物兇猛》以視覺方式呈現給觀眾,成為1995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並獲得多項國際影展大獎,為低迷的國產電影業注入活力。 1997年國產影片票房收入排行榜,多部主旋律影片占據前10名:《鴉片戰爭》(第1名)、《紅河谷》(第2名)《大轉折》(第3名)、《離開雷鋒的日子》(第5名)、《緊急救助》(第8名)、《大進軍》(第10名),其中前5名影片票房收入逾千萬。 1998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4億元,其中美國分賬影片票房高達7.85億元,佔54%,而且其中僅《泰坦尼克號》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就達到3.6億元,占當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的25%。 1999年電影票房收入只有8.1億元,觀眾人次不足3億,觀眾流失上百倍,票房收入一減再減,致使不少放映單位難以為繼,一些影院改做他用賺錢,以支付職工工資福利;一些影院為改變觀映環境,大力進行裝修改造,以提高影院科技含量和服務水平來吸引觀眾。 2000年電影票房在8.6億左右 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8.9億元,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2.1%,發行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1.1%。 2002年全國票房收入9.5億,中國開始實行院線制。 2003年,電影產品在國內影院票房市場、海外電影市場、電視播映市場上的三項收入達到22億元,今年同比增長66%,達到36億元,2003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只有11億元 2004年國內城市影院票房收入15.2億元,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8.25億,其中《十面埋伏》、《功夫》、《天下無賊》等7部影片的票房總計5.14億元;其餘205部,每部的票房不到200萬元。 2005年電影主業綜合收入達48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其中國內電影票房收入20億元,海外電影票房收入16.5億元,電影播映市場收入11.5億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長。 2006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8%,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率,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14.42億元,占總票房收入的55.03%,連續四年超過進口影片。
⑻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⑼ 中國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
現在電影市場,常常能聽到某某電影的票房過億,好像如今過億並不是個很難的事情。億元俱樂部的導演和電影也在增加。從張藝謀的大片開始,彷彿才開始華語電影的過億票房,到現在的《集結號》、《畫皮》等電影快速過億。電影票房過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這個現象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原因呢?
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電影工作的有關情況:《赤壁》《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長江七號》《功夫之王》《大灌籃》《投名狀》8部影片票房過億元,全年國產影片的市場佔有率超過總票房的60%,連續6年超過進口影片。除此之外,《功夫熊貓》《007:大破量子危機》《全民超人》 三部引進片票房過億,去年全年共有11部影片票房過億,成為史上票房過億電影最多的一年。
第一部分:內部原因
原因一 電影越拍越好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電影行業的運轉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先進,導演拍攝的電影也越來越用心,這一切一切的結果就是現在的電影越拍越好。也越來越好看,無論是場面還是故事情節方面,相對於前幾年來說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所以說,電影越拍越好,也是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影消費的原因。
前幾年,張藝謀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等放映的時候,很多觀眾都是沖著「中國的大片」這個標簽去看的,盡管其情節方面被觀眾所詬病,但是2002年《英雄》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紀錄。而現在的電影,不僅僅場面方面做的非常漂亮,也很會講故事。擯棄了華語大片不會講故事,單純講場面和氣勢的問題。
另外,電影題材更加的商業化,也就是貼近市場,迎合觀眾的口味。像去年的《畫皮》上映6天的內地總票房超過了1億元,電影上映十天的內地總票房突破1.43億,創造了國慶檔上映影片票房的紀錄,取得總票房超過兩個億的好成績。如此快速過億,並且加入兩億元俱樂部,可以說是跟電影本身的質量有關系。《畫皮》原本這個題材就具有一定的商業性,讓觀眾從題材就開始感興趣,可以說是這個電影成功的一半。
原因二 行業越來越成熟
說到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的電影成績,截止到2月份的數據,已經可以看出電影產品成熟的一些苗頭。
2009年1-2月全國城市電影市場繼續保持了2008年底的市場繁榮局面,不僅票房、場次、人次指標同比有較大增幅,而且國產影片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主導地位也進一步鞏固。據初步統計,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票房為9.96億元、場次為89.61萬場、觀眾為325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3.5%、11.6%、43.8%。在電影市場總體強勁上揚的同時,國產影片的市場表現更為突出,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國產影片票房為7.91億元、場次為65.33萬場、觀眾為2604萬人次,與2008年同比分別增長57.4%、5%、41%,三項指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9.4%、72.9%、79.9%,遠遠超過進口電影,成為我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春節期間,票房居前五位的電影全部被國產片囊括。
2009的賀歲檔方面,不僅08年12月份上市的《梅蘭芳》、《非誠勿擾》、《葉問》以及09年1月初上市的《赤壁(下)》等國產商業大片繼續保持了火爆勢頭,更為可貴的是一批中低成本的國產影片在與商業大片同檔競爭中創出了佳績,《游龍戲鳳》、《瘋狂的賽車》及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分別取得了億元或接近億元的票房成績,特別是投資僅為600萬元《喜羊羊與灰太狼》,創造了國產動畫片的票房新高。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電影業顯示出了繁榮。而根本的原因是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都知道電影業是一個產業,他需要成熟的運作和市場。經過這些年的電影發展之路,到現在的電影業已經開始呈現出趨向成熟的市場和電影製作。
電影行業的成熟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電影類型類別增多,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今春賀歲檔電影市場可供選擇的影片遠遠超過往年。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新上映的影片共10部,加上之前上映的片子,總量達到15部,是去年同期上映數量的兩倍。二是電影製作精良,滿足了觀眾審美需求。三是院線制改革不斷深入,銀幕數增加帶動消費潛力。隨著院線制改革深入,行業內外資本紛紛投資城市影院建設,形成了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影院建設的熱鬧局面。四是營銷創意不斷出新,中國電影的產業化運作逐漸成熟。近年來,電影產業化程度提高,在製作、發行、宣傳、營銷等方面運作科學、規范,使電影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原因三 電影市場化,營銷,宣傳做的好
從提出電影產業化開始,電影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到今天的電影市場,營銷於市場運作顯得尤其重要。拋開電影本身的拍攝質量而言,一個電影的成功,關鍵還是要看其市場運作。我們看到現在的電影在宣傳和營銷方面都非常重視,很多電影在拍攝階段就開始宣傳,營銷手段豐富多樣。
原因四 明星效應
從《畫皮》的全明星到《梅蘭芳》的黎明,章子怡,可以看出,現在電影在打造「名牌效應」。馮小剛的電影每年票房都飈新高,很大原因是因為形成了馮小剛的馮氏電影的標簽,這個標簽本身象徵著億元的票房。同理,張藝謀的商業電影也從來沒在票房上輸過。名演員和名導演效應形成了電影的「品牌效應」,這是電影運作成熟的表現,也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外部原因
原因五 銀幕數增加 影城增加
影院、銀幕數量的增長是電影票房增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從2007年和2008年和2009年的一些數據來看看相關情況: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的新增影院數達到102家,新增銀幕493塊,平均每天誕生1.35塊銀幕,發展速度位於世界前列。
隨著影院、銀幕數的不斷增長,多廳影院的頻頻出現,各大院線加盟影院的不斷增多,2007年全國有五大院線票房總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新影聯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6億元,為各大院線之首;上海聯和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2億元,緊隨其後;其餘3家院線為中影星美院線票房總收入3.64億元、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和萬達院線均為3.25億元。與2006年只有上海聯和一家院線超過3億元票房相比,2007年中國電影院線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的增長。從市場上來看,影院及銀幕數量的增加,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看廣電總局提供的2008年的數據:2008年全國院線公司范圍內新增影院118家,總數達到1545家,同比增長8.27%;新增銀幕數570塊,平均每天新誕生1.56塊銀幕,全國銀幕總數達到4097塊,同比增長16.16%。這個銀幕數達到了日均新增一塊半的速度。到2008年底,全國城市數字電影院線19家,農村數字電影院線158家,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主流市場、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梯次發行放映網路,構成了適合不同階層觀眾欣賞的、比較合理的電影市場結構。
2009年1-2月份城市主流院線新增影院18家,新增銀幕97塊,新增銀幕數與2008年同比增長20%。這些數字不僅僅說明了近階段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也從一個側面預示了將來電影市場的繁榮和票房將會達到的一個新台階。
現在的影院建設的硬體條件越來越好,讓看電影變成一個方便,簡單的事情。不會因為想看電影,而因為距離遠,停車不方便,買不到票等情況而讓看電影變成不容易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行業發展需要硬體條件。
電影放映市場需要更多的影城和銀幕來滿足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影院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讓看電影變成一種休閑和娛樂。目前大部分的影城都位於購物商場,這讓很多人在累的時候可以選擇看電影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影城的環境的舒適讓更多的人願意選擇這種休閑和娛樂的方式。
原因六 政策的支持
中國電影發展到今天,政策方面是越來越利於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業從2003年起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推出了一系列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放電影生產力,降低電影准入門檻等,讓電影業的發展有了提高的政策環境。
因為正常的扶持,讓電影產量逐年攀升,從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經過持續6年的創作數量攀升,中國電影已經步入世界電影生產大國行列。在投資方面,電影生產呈現出多主體投資的新局面,從2002年的只有幾十家投資主體,發展為2008年的超過300家,其中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投資結構趨於多元。電影市場年票房總額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08年的突破43億元,平均每年以超過25%的幅度高速增長,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過了30%。可以看出電影綜合效益顯著增強,從2002年的不足20億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億元。影城和銀幕數的增加也是源於政策的支持,全國城市影院銀幕數從2002年1400多塊,猛增到2008年的4000多塊。不能不說是因為政策的春風。
原因七 人們更有錢,休閑方式之一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人們更有錢了,消費能力更強了,更注重生活品質和休閑了。於是電影這種既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又能滿足人們休閑和娛樂需求的方式自然成了人們的傾向選擇。
綜上所述,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絕對不是簡單的幾個方面的原因,他是電影本身的運作和市場大環境相互作用而推進的結果。
⑽ 中國電影的現狀及發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於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並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徵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於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正處於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後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於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於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集中度:頭部效應明顯
整體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頭部效應明顯,行業集中度較高。隨著檔期競爭加劇、口碑宣傳作用凸顯,國內電影票房集中度加劇。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影前五名票房達到全年總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況外,2018至2021年電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佔比穩步提升,這意味著影視行業的龍頭公司能夠分到更多紅利。
2、企業競爭:萬達影院市場份額最高
從各院線票房情況來看,我國電影產業市場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線的票房合計僅為2020年電影總票房的47%。其中,萬達院線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為大地院線,其票房比重為10%,上海聯合院線(8%)、中影數字院線(7%)和中影南方新干線緊隨其後(7%)。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2021年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針對內地目前電影市場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導性方針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體的數字指標要求,也有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規劃部署。整個規劃書近萬字,基本涵蓋了內地電影近幾年發展出現的問題和症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針政策的進一步執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