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0年代電影具體怎麼做宣傳
1、海報。那時的電影海報大多數是手繪,張貼於影院門口。
2、雜志。最有名的數《大眾電影》,國民的電影知識多半來自於它。
3、電台。在電視還不普及的年代,聽收音機是最重要的娛樂方式和信息來源。那時候還有專門的節目播放電影錄音,也就是從頭到尾完整地「聽」一部電影。
4、口耳相傳。口碑是最重要的。
那時候還沒有很商業化,票房的概念還沒流行。電影製作和發行都集中在國有製片廠和電影院手裡,所以導演和製片不用太操心這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娛樂產品稀缺,所以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受到足夠關注,有很多的人去看,還不止看一遍,所以那個年代的「經典」也就很多——看的人多,就成了經典。
⑵ 電影院那種大幅的海報,在電影下映之後到底去了哪裡呢
肯定是垃圾回收站啊。這么多下架的電影,然後很多沒有用的海報。要是珍藏的話,一兩張看看,就好。大量的話,還是定期有人回收的。然後最終的就是進行垃圾處理,然後回收家裡利用,製作出別的東西來。
⑶ 你喜歡哪部電影的海報
最近我看了很多電影,也一直在想怎樣才算是一張優秀的電影海報?
看電影前,它能激發你的強烈興趣;
看電影後,它讓你對電影中某些情節產生「頓悟」之感;
電影之外,它是一幅獨立的審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電影海報是以畫家手工精心繪制的畫稿為母本印刷製作的,特別是那些由大師級畫家加盟的手繪電影海報畫稿,它不但提升了電影海報的藝術品位,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現今高科技的引入,帶來電影海報製作的革命,使得電影海報的製作變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對於以往傳統的工藝海報來說,幾乎沒有收藏價值。
電視機不普及的年代,看電影是奢侈品。手機都能看電影的年代,看電影變成日用品。因此電影海報也變得更大眾化,商業化,由此弱化了電影海報的藝術性。
但不乏有一群設計師,他們憑自己的表達方式來敘述自己對電影的愛好。他們的作品風格多變,不強調明星效應,更注重電影本質的表達。這些海報作品,目的並非要如何將電影「賣」出去,而是作為從觀眾角度的對電影的更深層次的詮釋,更像是電影的觀後感。
因此我精選了一系列海報,從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與賞析:
一、給你一種頓悟的喜悅
01《泰坦尼克號》
如題所示——「最後的絕地武士」,Andrew Kwan海報設計沒有懸念,用最直觀的方式點題:殘陽如血襯托下那疲憊的背影緩緩消逝,一段傳奇已然落幕,空中懸掛著兩輪太陽,那是盧克的起源,也是盧克的最好歸宿……
04《逃出絕命鎮》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一部充斥著恐怖、種族問題、融入了細思極恐的科技元素的電影。
Jay Shaw的設計是90年代常見的海報設計風格,去掉色彩,側重圖形和版式表現,畫面定格在勺子從人頭杯子中「取出」一動作,有意形置換的意思,也將視覺重點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長。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驚嚇不會在你以為它要來的時候出現,而隱藏在背後的秘密,比你所能想像的都更加大膽。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樂和羅德的陰謀論讓電影充滿黑色幽默,也很有諷刺意味。
05《007:幽靈黨》
不管你有沒有看這部電影,都一定要看《007:幽靈黨》的片頭,其表現手法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影片來欣賞,甚至有人給出片頭比影片還精彩的評價。
片頭中所出現的戒指,是該片的主題:幽靈黨,戒指上的圖案正是一個八爪魚和幽靈結合體圖形。《007:幽靈黨》原版海報的表現都在帥哥美女丹尼爾·克雷格和莫妮卡·貝魯奇身上了。
由此來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報,和《007:幽靈黨》片頭一樣,更偏向於用八爪魚、幽靈、骷髏頭等元素來表達影片的主題。
《007:幽靈黨》片頭
題外話:《007:幽靈黨》片頭配樂是由英國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軍刀男》
星爺說得對,演死屍是個技術活。Daniel Radcliffe,著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飾演者,在《瑞士軍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屍體,這具「屍體」會做鬼臉、噴口水,幾乎「無所不能」,甚至展現出驚人的功能——劇烈的「屁流」可以成為噴氣式劃艇,帶另一位主角漢克離開荒島。
這是一部被網路歸為劇情、喜劇、冒險類的影片。正確來說,這是一部黑色喜劇。Pedro B. Maia版的《瑞士軍刀男》海報,採用一個特別的視覺角度來設計,細看這特別的構圖、荒誕的行為,就如觀看這部電影一樣,笑著笑著就哭了。
07《超能陸戰隊》
無疑,「大白」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電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靈感來自於日式鈴鐺,角色設計師Shiyoon Kim發現鈴鐺的上部有一個細長豁口連接兩個孔,這啟發了一條線連接兩隻眼睛的設計。
這種沒有嘴巴的極簡的設計概念讓「大白」用眨眼和肢體動作表達情感,反而給大家對「大白」豐富肢體的語言有更多的解讀。Berkay Daglar這張海報可謂詮釋得非常到位了。
二、讓一場電影變成靜止的畫面
拋開情節,許多電影都擁有優質的畫面。其中要數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中的色調、道具、布景,高飽和度的色彩,每一幀畫面的注重細節到達了偏執狂的水準。
這種畫面構圖及色彩運用給觀看電影的人帶來視覺盛宴。
下面推薦的海報作品,並非從影片中截取畫面創作那麼簡單,而是設計師通過個人風格,用自
08《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報,干凈的背景,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體美感一覽無遺。
09《蝙蝠俠》
黑色的美。蝙蝠俠作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劇情本身和場景風格都是在黑暗的整體氛圍中活動,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畫,奠定黑暗的畫面情感基調。
10《水形物語》
啞巴姑娘愛上魚人,雖然時代定格在壓抑的冷戰背景,涉及到了當今社會中種族歧視、同性戀、弱勢性別等這種現實社會問題。但故事將情慾與近乎神聖的愛情融入到了「水」這意象里,完成了一個美麗奇幻的成人童話。
11《剪刀手愛德華》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從不下雪的,只有當愛德華出現後潔白的雪花才開始飛揚在那片土地上空。作為一個機器,愛德華幾乎沒有表情,一雙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於表達感情,冰冷的色調襯托在他慘白的臉上反而更加令人難忘。
12《銀翼殺手2049》
在凸顯色彩的同時而不失去反烏托邦的感覺,此片攝影指導為羅傑·狄金斯之作,畫面中不是煙霧和粉塵的沙漠,就是陰冷潮濕的雨夜,成功地讓你人感到未來的不適,隨便一幀畫面都是一件藝術品。
而下面這張海報,Chris Skinner通過他個人的風格,將賽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曖昧的霓虹燈管重現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國》
20年前的經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來描繪場景,細節處理得非常精細,可以作為一部獨立的作品來欣賞。
⑷ 跪求文章的《小雨來得正是時候》mp3百度雲網盤下載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aYrHheMZQvDzCzVGVwJ7dw
作者:妖靈妖
發布時間:2003-3-5
人氣指數:3801
類別:GOMOVIE暢談
關鍵詞:雨中曲
簡介:
紅龍版的《雨中曲》雙D9到上海的那晚,天起雨。我看完《雨中曲》的今晚,天續雨。
期待這套碟已經很久了,不僅因為它是2002年華納公司DVD產品中最受好評的一套,更是因為自己訂購的香港三區版DVD幾經周折仍未到手,等得人心焦。這種對一套電影的期待(而且是看過幾次的),已經很久沒有遇見了。昨天下午去拿了這套碟,興奮地把找錢塞在了碟套里,計程車到了目的地後,卻忘記自己把錢放丟了哪兒。
第一次知道《雨中曲》,印象中是八十年代的美國電影周,金·凱利站在雨中的那張經典海報貼在電影院門口。此後十多年內,零碎地在電視台的歌舞片專題節目中看到片中的《makethemlaugh》和《singin''intherain》的片段。記得央視深夜放過一次完整的,音樂台也放過幾次原版的,VCD時代買來正經地看過一次,覺得它有無法形容的魅力。DVD時代出過D5,覺得字幕翻譯不過硬,就沒買。
去年11月,在異地加班異常疲憊的深夜,無意中跟同事一起看了華納50周年紀念版的D9,彷佛看一部新片一般,看得全身通透、身心舒暢,如同吸氧一般,所有煩惱一掃而光,怪不得《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牛奶殺手讓·雷諾也只愛《雨中曲》。最喜歡的段落,自然是三位主角在凌晨想到把劍俠片改成歌舞片後興奮地高唱《goodmorning》、然後金·凱利回家路上唱的《singin''intherain》,兩個段落一氣呵成,百看不厭,充滿了歌舞片才有的天真和單純的幸福感,每一個雨滴、每一塊石板、每一個水花,都成了金·凱利的舞伴,與之共譜歡樂頌。
《雨中曲》在各個方面影響了後世的許多電影,從《發條橙》到《****1995》。片中的整體構思,可以說是一次關於電影套層結構的精巧實驗,而其令人捧腹的情節,則能吸引到了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同時,它對默片時代的微妙致敬和對歌舞片類型的熱忱,都值得在不同時刻、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把玩,是真正可以傳代的娛樂精品。去年《畫面與音響》雜志十年一度的「影史十佳」評選,《雨中曲》是唯一入選的歌舞片。
華納公司去年推出了此片的50周年紀念版雙D9,一經推出即以高質量的修復贏得一片喝彩。超過40萬幀畫面的細致修復,讓人察覺不到有絲毫膠片的污損與褪色跡象,並保持了大銀幕上獨有的菲林感。花絮部分更是超值。按大寒的評價,此片的品質和花絮搭配均可名列華納DVD前三甲。
此前D市只有正片D9問世,韓國和香港分別在去年和今年年初推出了此片的三區版,兩者配置相同,都為所有花絮配置了中文字幕,方便觀者觀看。紅龍此回的雙D9從封面上看,應該是來自韓國三區。
正片碟和花絮碟都播放流暢,影片的三區中文字幕非常優秀,所有唱詞都有翻譯。以下就大量花絮說幾句觀感。
正片碟
1、正片全程評論音軌
此條評論音軌為錄音剪輯式,由片中女主角凱西(KathySelden)的扮演者黛比·雷諾茲(DebbieReynolds)主持,非常意外的是,她作為片中第一女主角,竟然只擔任了主持工作,而沒有對影片做任何評論,由於一共有八人參與了評論,而且到了一個段落由不同的人評論,因此很難分清楚誰在說話,雷諾茲的工作就是在每個人開口前介紹出他的名字。她還順便背誦了一句台詞:「日落大道到了」。
兩位編劇BettyComden和AdolphGreen講他們當初不知道如何編這個故事,因為這個片子是先有歌再有劇本的。他們只知道有場雨中曲。
電影學者魯迪·貝瑪RudyBehlmer評論的最多,從默片時代到有聲片時代的過渡,到米高梅當時高層換人的情況,以及黛比·雷諾茲如何入選女主角、本片的服裝設計師說:「《亂世佳人》算什麼(也是他設計的),這個片子的服裝才難做哩」,還有雨中曲最初的構想是三位主角一起唱的等等。
《紅磨坊》導演巴茲·魯赫曼BazLuhrmann也參與了評論,他認為此片最了不起之處在於電影手法高超,對白過渡到歌舞場面自然流暢。
主演唐納·奧康納DonaldO''Connor談他習慣的起始舞步從左腳開始,而當時的舞蹈者都習慣起右腳,只有金·凱利也是起左腳的,所以他們會配合得那麼好。
導演斯坦利·唐南StanleyDonen談了當年米高梅的盛況(每天有五千人在拍攝電影),以及金·凱利對他的提攜,相當謙遜。
女演員希德·凱麗絲CydCharisse(扮演「百老匯旋律」中的黑幫情婦)說了自己對歌舞片的看法以及和金·凱利合作的感受。
女演員凱瑟琳·佛瑞曼KathleenFreeman(扮演語言老師)認為愛是本片的精神,她本人在這套DVD製作完成前幾周去世。
總體而言,這條評論音軌令人驚喜的部分不多,而且涉及到歌舞片幾個重要人物,如阿瑟·佛雷德等,建議先看花絮碟的紀錄片,在了解了佛雷德的基本情況後,再來聽這條評論音軌,收獲會更大。
2、reelsound
在默片向有聲片過渡的歲月中,有幾部電影是極具代表**的,這段花絮選取了其中的片段。每部電影都有簡短的文字背景介紹,點擊旁邊的海報,就會出現影片的精彩片段,包括《唐璜決斗》(1926)、《爵士歌王》(1927)、《紐約之光》(1928)、《百老匯旋律》(1928),全長10分鍾左右。
3、singin''inspirations
選擇這個菜單播放正片,會在屏幕右下角出現一個小膠片標記,點擊這個標記,就會出現一段隱藏花絮介紹,逼我重看了一次正片。這個類似《黑客帝國》小白兔的互動式設計很是好玩,出現的花絮是講述影片中場景的靈感來自何處。比如開場的首映式(1分30秒),靈感就來自1930年的電影《好萊塢歌****郎》。點擊膠片標記,進入的是文字介紹頁面,再點擊旁邊的海報,就是《好萊塢歌****郎》當年的首映式場面(1分鍾)。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花絮沒有好好利用,除了首映式靈感外,只有第35分鍾「beautifulgirl」段落來自1930年的《freeandeasy》中復雜的古典歌舞場面戲中戲拍攝(5分鍾)的介紹,早知道這個花絮如此之少,就不用看完全片了,因為在這個選項中不可選任何字幕。
4、additionalspecialfeatures
四分鍾長的一個預告片和獲獎記錄文字介紹。
花絮碟
1、歌舞巨片:米高梅的阿瑟·佛雷德小組MusicalsGreatMusicals:TheArthurFreedUnitatMGM
這個紀錄片是整張花絮碟中最有價值的,片長86分鍾(AMAZON上寫96分鍾,可能是信息錯誤),詳細回顧了本片的監制阿瑟·佛雷德及其小組的情況。當年全盛時期的米高梅公司,阿瑟·佛雷德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三獲奧斯卡獎,監制的歌舞片(《綠野仙蹤》、《花車》、《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都是經典,他有一個固定的小組,如同現在的某某工作室,作曲、排舞、剪輯,各路人才濟濟一堂。這個紀錄片請出當年多位小組成員和佛雷德的女兒,回顧他對歌舞片的貢獻。這個紀錄片曾獲「2002DVD大獎」最佳花絮紀錄片的提名。
2、幕後花絮WhataGloriousFeeling
這個35分鍾(AMAZON上寫30分鍾)的紀錄片是2002年專為影片50周年慶典而拍攝的。依然由黛比·雷諾茲主持,一些采訪內容跟評論音軌里的重復。
3、歌曲原唱
《雨中曲》最初拍攝的概念是將製片人阿瑟·佛雷德1930年代創作的一些電影插曲集合起來編一個故事,兩位編劇也因此挖空心思創造出了整個故事。這個花絮(總長50分鍾)將所�**邇牡纈捌我灰徽瓜殖隼矗渴贅璨シ徘埃褂屑蚨痰奈淖紙檣艿筆鋇謀塵白柿蝦馱摺⒃淦韉取�
4、YouAreMyLuckyStarouttake
《雨中曲》的成片,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刪除片段,一個是金·凱利唱的《AllIDoIsDreamOfYou》,另一個是黛比·雷諾茲唱的《YouAreMyLuckyStar》,都因為節奏相對緩慢的關系而刪除,目前僅剩《YouAreMyLuckyStar》仍存膠片,這個花絮就是它的珍貴成片。當然,兩首歌都收入到了此片的電影原聲CD中。
5、gallery圖片集
6、Scoringsessionmusiccues
在《雨中曲》拍攝前,主角們都開始為片中插曲錄音,這是個總長76分鍾的錄音段落,有不同版本的不同歌曲錄音,可當做現場錄音CD來聽。
隱藏彩蛋:在主菜單的第一個選項上按左鍵,圖標會跳至背景圖的牆燈上,按下播放鈕,會出現一段三分鍾的巴茲·魯赫曼對歌舞片的評價以及《雨中曲》對他的啟蒙。
作為娛樂片的《雨中曲》,根本不用多分析,相信是人見人愛的。分析《雨中曲》的中文文字,最好的可能是台灣《影響》雜志第七第八期做的詳細讀解了。另外,焦雄屏的《歌舞電影縱橫談》中也有少量提及,不過不怕說一句不敬的話,焦阿姨在文中的觀點是基本翻譯了ThomasSchatz的《hollywoodgenres:formulas,filmmaking,andthestudiosystem》(1981)一書的。台灣的DNG網站上對三區版《雨中曲》評價中的讀解部分,也「引用」了前者的精華。不過,好電影不怕多評多寫,《DVD導刊》新一期會有比本文強出百倍的詳細碟評,以及獨家專稿「《雨中曲》30個製作秘密」,披露的內容跟碟中的任何花絮都無重復。
最後贊一句,紅龍令此套碟得以原汁原味地出版,實屬不易。接著是期待它《失憶》雙D9的時候了。
----你的一滴淚水,勝過我幸福的汪洋!笑笑
⑸ 7080後,還記得你們鎮上曾經的那個電影院嗎
前幾天到我們附近的鎮上玩,走到街中心,一個非常蒼老的建築展現在面前,那是一家非常老的電影院,電影院的名字依稀還有看到,兩邊毛主席語錄還能念得出來,電影院的頂上已經長了些野草,可能是這個鎮的人對老電影院有感情吧,它沒有被拆掉,很奇怪的是我看到這個老電影院在那裡一點沒有違和感,反而更好地襯託了小鎮巨變的歷史。
拿著電影票,從兩側的門都能進去,門口有一個專門收票的,數了票數和人數,然後打開門,我們就進去了,此時的電影正在放,一個戰爭片,現在記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講一匹抗戰中白馬的故事,剛進去,我們只能看到屏幕,四周一片漆黑,以前看電影,也是講票和號要對,我們努力找了半天才找著,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不管是畫面還是聲音,都讓我們幾個印象深刻,聲音的沖擊力太強,有時候我們還會捂著耳朵聽。
看到中間換片的時候,裡面有的觀眾在吃瓜子,我們有一個同學也到外面買了一包,說起這個包也很特別,是用報紙捲起來的。那天我們在電影院看完了一遍沒有出去,又看了第二遍,到現在印象都很深刻。
⑹ 懷舊80年代的老照片(1)
1、1983年期間,由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拍攝,這是一個小學課堂,大約是課間休息,幾個男孩圍在後面看著什麼,一個女孩在看書,另外一個在喝著什麼,牆上粘貼著我們都愛小紅花的公告欄,每個學生名字後面都是不等的小紅花。
2、1986年的上海街頭,由David G拍攝,圍牆上是大幅的電影海報,超人電影已經進入中國,往來的人們穿的很多,大約是初冬時節。
3、1985年的北京大街上,由Aad van der Drift拍攝,一位父親推著一個改裝的三輪自行車,很類似三輪摩托卡的造型,他的兒子坐在車斗中,到今日這孩子應是而立之年了。
4、1983年的西安,由Kattebelletje拍攝,右側的道路上,一位大媽低頭走來,路中間的花壇,上面是「一對夫婦一個娃少生優育為四化」的宣傳牌,沒想到37年後,生育政策又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5、1983年9月19日的天津,由Leroy W. Demery.Jr拍攝,一輛深綠色解放卡車,車廂是天津公安局南開分局的標語,上面的幾位公安壓著犯人,這是嚴打期間的一幕。
6、1980年的重慶長壽,由法國攝影家布魯諾·巴貝(Bruno Barbey)拍攝,長江邊上,一個大人帶著三個孩子,手裡拿著鐮刀,背簍里裝滿了蔬菜,不知道是不是割豬草。
7、1985年的廣州街頭,由外國 旅遊 者拍攝,一位母親推著自行車,她的孩子坐在前筐中,正目不轉睛的看著鏡頭。
8、1980年的上海,由Terry Feuerborn拍攝,照片中的幼兒園位於上海閘北區彭浦,孩子們在門前空地玩著氣球,她們是標準的70後,希望如今的她們能看到這張照片。
9、1980年的四川成都街頭,由法國攝影家布魯諾·巴貝(Bruno Barbey)拍攝,四個解放軍戰士騎著三輪車,背後的大幅標語牌主題是「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10、1983年的北京,照片來自Balthazar Korab,路口旁,一個環衛工人正在掃垃圾,大幅的標語牌豎立在樹旁,上面的內容很是有趣: 公、私樹木的砍伐,移植要經市綠化委員會批准,砍一株必須種活三株。
⑺ 我要收集電影海報、有什麼途徑!淘寶太貴了
看你是尋找原版電影海報呢,還是印刷品也可以,後者還是比較容易找的,國外網站可以購買。但如果語言不通或者沒有國際信用卡付款,就比較麻煩了。
本人倒是有1000多張國外電影海報。多數是repro,即高清印刷品,但張貼展示的話足夠精美。少量是原版海報,有當年張貼在電影院後來取下來的哦,1990s, 1980s, 1970s 年代電影都有。
即使Repro的話商店裡也要賣5-10英鎊一張。原版的貴幾十倍都不稀奇,取決於稀缺程度或電影受歡迎程度,還有年代和保存的品質。
比如《星球大戰》,最早一集上映時間是1977年,一張可以賣2000英鎊,1997年版海報(距今也有22年了)賣幾百鎊沒有問題,即使2017版如果是貼在電影院里的原版海報,也不多啊,100元人民幣肯定買不到,運費都不止。
你若淘寶都嫌貴,恐怕很難有更便宜的收集途徑了。只是個人興趣「收集」而不是「收藏」的話,買repro印刷版的就好了。
⑻ 野蠻人柯南這類上世紀80年代的插畫 是什麼風格
人柯南這類上十幾八十年代的插圖是什麼風格 這個多數是動漫
⑼ 珍貴!舊報紙上的港片海報,年代感十足
紙媒盛行的上世紀,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是電影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風格海報配以個性文案,可以完美呈現出電影的格調,吸引觀眾入場。
今日與大家一同欣賞這些舊報紙上的港片海報,熟悉的電影,熟悉的演員,出現在如今已經少見的報紙之上,更加重了年代的厚重感。
港片黃金時代的開啟者《英雄本色》,在1986年以午夜場形式登陸各大院線。
報紙海報上打出宣傳標語「豪情萬里,氣貫九霄」,不僅是對電影的詮釋,也充分表露徐克和吳宇森的野心。
由張國榮、張曼玉、梅艷芳等人出演的電影《緣分》,以漫畫形式呈現出來,眾人從一列長長的地鐵中探出頭,也暗示出電影將會在地下鐵中上演好戲。
當年由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在票房上大獲全勝,永盛公司繼而推出《絕代雙驕》之時,也不忘蹭一把《鹿鼎記》的熱度——「繼金庸第一奇書《鹿鼎記》再拍古龍第一奇書……」
暑期檔上映的《審死官》,以影壇三大至尊周星馳、杜琪峰、梅艷芳破天荒攜手合作為噱頭宣傳。
《百變星君》是當年比較難得見到的彩色報紙海報,頁面充斥著各種電影中的搞怪元素,看起來十分有趣。
《喋血雙雄》是吳宇森暴力美學之巔峰,海報上的文案可以讓人一眼看出,周潤發和李修賢之間亦敵亦友的復雜關系。
《英雄好漢》上映之時,正趕上1987年的情人節,所以即便只是一部講述江湖仇殺等內容的男人戲,也不忘推出情人節特製海報宣傳,強行走一波「愛情故事」的噱頭。
梁朝偉、張學友、袁詠儀主演的電影《亞飛與亞基》,以尋人和通緝兩個有趣點做宣傳,吸引大家忍不住多看兩眼。
經典鬼片《倩女幽魂》三部曲,在泛黃的報紙上看到,更覺縹緲。
奇葩電影《力王》,報紙上的宣傳以真人與漫畫相結合,文案十分勁爆。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賀歲檔上映,電影公司拍下一張眾人拜年的大合照作為宣傳,喜氣洋洋。
張國榮、林青霞主演的《白發魔女傳》,不忘在報紙上嘚瑟地廣而告之——「日日票房賣座冠軍」!
《A計劃續集》簡單明了的畫面,以成龍的特技作為宣傳就已經足夠。
哥哥和梅姐的經典之作《胭脂扣》,在香港上映之前,已經在金馬獎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因此在刊登報紙之時,寫出「香港電影之光」幾個大字。
《食神》貼出角色介紹,有笑點也有看點。
《俠骨仁心》將梁朝偉和李嘉欣的美顏放大至報紙上,大家一看就明白,這是帥哥美女談戀愛的故事。
《賭聖》大字醒目,就是要告訴各位觀眾——周星馳的天下到來了!
看著報紙上三位主角青春的臉,很難相信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的現實。
如今回看這些港片舊報紙海報,都彷彿被時間鍍上一層年代濾鏡,真的惹人懷念,那個百花齊放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