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龍建議在鄉村建設公益電影院,在鄉村建設公益電影院有哪些好處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國際影星成龍建議在鄉村建設公益電影院。現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也是比較快,人們並不是沒有條件去看電影,而是農村人看電影可能沒有城市人看電影那麼方便,很多地方設施的缺失,也是造成文化得不到傳播的一方面原因。記得以前的時候還會有下鄉露天播放免費的電影,現在好像都已經消失了。在鄉村建設公益電影院不僅是為了文化傳播更是為了拓寬農村的娛樂方式,讓人們能夠第一時間看到優秀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這對人們道德素養的提升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傳遞社會正能量,通過影片的播放,一些抗戰紀錄片、具有教育意義、反映當代精神的時代佳作應該被看到,讓大眾所接受,這樣思想才能進步。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對於在農村建設公益電影院的提議引發網友們的熱議,很多人表示建立電影院不如建立公益圖書館,個人認為兩個都是非常好的提議。人們能夠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一種比較合適的方式最好。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Ⅱ 你還記得70.80年代農村放電影的經歷嗎
夏天: 一地瓜子殼、腿腿蚊子包、人人自帶凳、足足幾村人、影幕正反看、老少眼直盯、青年軋熱鬧、趁機找對象、看到桃色境、心跳手不正、起鬨吹叫子、嚇跑大姑娘、中間暫休時、忙著找茅坑、小孩手中抱、頭無著落靠、大人只管己、繼續等下續、一部心酸淚、哭得噠噠涕、一部喜鬧劇、笑聲滿天飛……,電影結束,下次再回!!![笑哭]
我是1976年10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的,那個時期的鄉下文化大多是電影。隔三差五的周邊的村莊都有放電影的,影片大多都是看過的,為了消磨時間,我們男女知青結伴而行。農村那時放電影就像過年一樣,有的連續放二三天,外村的來看電影,就像是走親戚。放電影前,早早就把凳子放在銀幕前,特別是孩子們的高興勁,很有意思。
那時的文化主要還是匱乏。
看一場露天電影,在農村人眼裡,遠遠勝過現在人看春晚,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最高精神享受!
農村的電影生活是從知道要放電影時開始的,一個村要放電影了,都是提前通知的,從這時開始,村子裡就開始沸騰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無論是否已經得到消息都要告訴一番。大人們開始緊鑼密鼓地把自己家的活忙活完好靜心地看電影,孩子們開始設計准備自己看電影時吃的小食品,當然不是買而是自己到山裡采。
放電影當天,大隊要派一掛馬車到公社裡把放映設備和放映員接到村子裡,這時孩子們就成群地圍在放映地了,帶著好奇心看著這些設備;成年人就老早地幫著放映員架設銀幕,銀幕最初是窄的,後來變成寬銀幕了;待到黃昏時分,全村的男女老少、全家的老小,就紛紛的從四面八方向放映場聚集。不過,因為當時 社會 治安不好,家裡要留一個看家的,一般都是老年人。
那個時代電影片子少,還是黑白的,經常重復放映,那也百看不厭,甚至電影的台詞都能背下來。
那時農村放電影,是一個社交大平台,通過看電影,全村百姓在溝通交流,小夥伴們在加深感情,年輕人通過看電影談成戀愛的也不在少數。當然,因為擁擠了、擋視線了、踩腳了等等,口角的、打人甚至打群架的也時有發生,不過這也不影響人民對看電影的迷戀程度,因為很多人都是步行十里八村跟著放映員看電影的。
那個時候看電影不只是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是過來人的一種永恆記憶,美好的!
回憶起少時看電影,那是非常興奮的事。當年我村有驗軍,又是公社駐地,看電影的次數各外多。當著到部隊的放影車駛來,那心情別提多高興了。經常不吃飯就直奔放影場,早早的等待著電影的播放。今天想來還存在時的感覺。
71年的,那時家裡都沒有電視 ,村裡放電影成了一件大事,喇叭通知時間,很早就搬個小凳子去佔地方,那時候村裡放電影真是熱鬧,幾乎全村的人都過來看電影,不愛看的也過來湊熱鬧,鄰村的年輕人也登著自行車 過來乘機看有沒有好姑娘。[笑]
那時候雖然落後,窮!但是人都很單純,過的很快樂,沒有現在的車貸,房貸的工作壓力,沒有現在的人心叵測……
現在的到底怎麼了,生活條件這么好,可是人每天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壓力、攀比、嘲笑是現在人都有的素質。吃的好東西比以前多了,用的也都是現代化了,但唯一就是病人比以前多了,也更年輕化,可怕的癌症卻成常態了!
這是現在人共同的話題,回憶以前很有感觸,但是只能在記憶當中!
我是古稀老人,親歷五十年前的農村文化生活,如果有電影看,就是特別快樂!
那時候的人民公社,除了廣播站讓農村家家都有廣播音箱之外,還有電影院或者放影隊。電影院看電影,大部分是免費的,節假日全天輪番播放最新的影片,就需要花兩毛錢買電影票入場。其他時間只有夜晚放一兩場電影看看。
放影隊,就是去各個建設工程的工地或者生產大隊放電影,全部都是免費的。例如,大型水庫建設工程,一般都是幾萬人,按照人民公社為施工團,分別駐扎在周圍山頭上,每天晚上,各個公社的放影隊播放各種電影,那可是非常熱鬧的地方!
再例如,電影隊輪流到各個生產大隊放電影,都是免費的,一般都是當時的熱播片。播放正片之前,首先播放半小時左右的科普宣傳政策講解的節目。
還例如,駐軍營地,普遍都有電影隊或者電影院,經常免費為人民播放電影;周圍的各個人民公社電影隊,也去駐軍營地慰問放電影,就是當地軍民聯歡晚會;
還有大型的國防施工現場,一般都是施工工期很長,人員很多的五湖四海的民兵,周圍的各縣電影隊輪流來放電影慰問一下 ,幾乎天天看電影。
特別慶幸的是,看過電影《洪湖赤衛隊》之後,湖北省歌舞團《洪湖赤衛隊》劇團來到我們這里,現場演出《洪湖赤衛隊》,他們都是明星啊!
電影院
小時候家在三線廠,每個月一次的電影放映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的歡樂!放映前都會提前通知,最興奮的就是孩子,每個人都從家裡抱著小板凳,甚至拿著塊磚頭到影院前的空地上佔位子,廠醫院的一側院牆就是放映的幕布,每次放映完,大家都意猶未盡,興高采烈的討論著回家去[呲牙][呲牙][呲牙]
我七十年代在新疆托克遜縣伊拉湖鄉(原稱前進公社)下鄉當知青時,條件差看一場電影要跨一至三個大隊,路途遠,我就到老鄉家借用毛驢(關系好才給借)騎著毛驢去看電影(看電影人多沒有座的椅子,我就騎著驢看)電影基本上都是樣板戲和抗日、援朝的老電影……
Ⅲ 成龍建議在鄉村建設公益電影院,是否有這個必要
成龍建議在鄉村建設公益電影院,我認為非常有這個必要。畢竟農村的一些建設當中,建設出公益的電影影院,這樣就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得起電影。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偏僻的地區,一些中老年人根本就沒有時間看過電影,根本就不知道電影院當中的氛圍究竟如何。創建了這樣的公益電影院就能夠使更多的人能夠免費的看得起電影,去電影院裡面感受一次看電影的氛圍。
在露天用投影儀里邊觀看出來的電影氛圍會覺得有些吵鬧,甚至在觀看的過程中也會因為人群混雜,很多人都看不清靜。而選擇待在一個公益的電影院裡面,在看電影的時候就能夠老老實實安安心心的看一場電影,能夠達到舒緩心情的目的。很多農村人面臨著白天勞苦工作,而等到夜晚的時候看一場電影,能夠放鬆自己。
Ⅳ 政府籌辦的免費下鄉電影,為何去看的人卻很少
我們小的時候就知道村裡會來放映隊放電影。大人小孩都很期待。每次村幹部都會提前幾天發出通知,讓大家安排時間,盡量去看電影。電影剛一上映,放映組剛卸完東西,大人小孩早搬凳子擺好位置。那天的晚飯,大家都會比平時吃的早。天黑之前,我早早地去了放映場等著。因為怕遲到,電影已經開始了。
喜歡在這里消磨時間,因為農村的文化活動,每個月在所有的村莊都有一場免費的露天電影。說實話,確實沒幾個人看。不僅僅是因為以上原因,還因為文化每個月都帶著一個主題下鄉,所以上映的電影要麼抗日,要麼禁毒,要麼販毒……總之都是老片子。這些片子,要麼大家都已經看過了,要麼真的沒興趣。另外,村裡很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每次篩選場上都有幾個稀稀拉拉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老人通常在聊天,孩子在追著玩。放映員,反正要完成任務,不管有沒有人看,完成了就關。社會越來越發達,生活越來越方便,娛樂越來越豐富。但是我懷念童年的單純,當人們更加滿足的時候,如果他們有一點點樂趣,他們會非常快樂。童年的露天電影,再也回不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