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琪大劇院的戲院簡介
美琪大戲院是舊上海第一流電影院。1941年秋由上海亞洲影院公司營建,因電影院正巧建在原大華飯店(Majestic Hall)舊址,並在大華路高爛鄭(Majestic Road,今南匯路)旁,而英文Majestic的原意即「庄嚴、宏麗、王者」,遂將電影院的英文名稱作「Majestic」。 Majestic的對等中文名為「大華」,但1939年時原夏令配克大戲院已取中文名為「大華大戲院」,於是亞洲影院公司通過社會徵求電影院的中文名稱,從6月25日至30日計收到應徵信二千餘封。其中七人根據Majestic之漢語讀音,參閱讀電影院之歷史及規模,取名為「美琪」。同年,美琪大戲院正式開映,有意將首映的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的五彩歌舞片,取中文名為《美月琪花》。 「文革」開始時,因其近北京西路,而改名北京影劇院.1985年,恢復美琪大戲院名稱.該戲院今歸上海市文化局管理,是上海質量和層次較高的大型綜合性影劇場。今址為江寧路66號. 美琪大戲院建築由範文照建築設計,陶馥記營造廠承建歷鎮。影院佔地面積為265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70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兩面臨街,入口處設在轉角,門廳呈圓形平面,並挑空採光明亮.門廳左右各有一個過廳.觀眾廳設1600餘座,其中樓座540餘座,視聽效果均佳,冷暖設備齊全.建築造型簡潔,重點突出設長條窗的圓形門廳,五扇垂直長窗玻璃飾有幾何圖案,屋檐處有一圈典雅的花紋。休息廳寬敞,門廳、樓廳、樓梯、過廳等各部門設計布局合理、功能明確。樓梯和地面均採用奶油色磨石子.冷暖氣設備及音響設計比較成功. 解放後,影院曾一度改名為北京影劇院.1985年恢復原名。為了適應戲劇演出的需要,1972年結合大修,擴大舞檯面積,將樂池做成升降台,許多外國文藝團體在這里交流演出,國內歌劇、話劇、滑稽、戲戚頌曲等文藝團體也經常在這里演出,是上海市高檔的演出場所之一.
『貳』 電影勇敢的心片中風笛曲叫啥名
《勇敢的心》中的風笛曲是《Wallace Courts Murron》,是一首由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譜曲,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編曲,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演奏的純音樂歌曲。
該歌曲收錄在專輯《Bravehear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Expanded Edition)》中,由La-La Land Records公司發行於2015-12-01。該張專輯包含了40首歌曲。
(2)將樂電影院電影擴展閱讀
《勇敢的心》其他插曲
1、《Logo/Main Title》是一首由James Horner譜曲,James Horner編曲,James Horner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中,由公司發行於。該張專輯包含了首歌曲。
該歌曲收錄在專輯《Bravehear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Expanded Edition)》中,由La-La Land Records公司發行於2015-12-01。該張專輯包含了40首歌曲。
2、《Hanging of the Peacemakers》是一首由James Horner譜曲,James Horner編曲,James Horner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中,由公司發行於。該張專輯包含了首歌曲。
該歌曲收錄在專輯《Bravehear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Expanded Edition)》中,由La-La Land Records公司發行於2015-12-01。該張專輯包含了40首歌曲。
『叄』 第二章第一節 地下水資源勘察
上海水文地質研究始於清末對靜安寺附近自流井的開鑿。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上海地下水開采量日益增加,但地下水資源從未做過系統調查。1957年,開始全市地質勘察,而後,逐漸發現地下水開采與地面沉降的關系,開展了各項系統研究。40年來,上海水文地質工作隊伍,在實踐中成長壯大,承擔了市內和外旅答省、市的水文地質勘察,特別是山區找水。勘察技術不斷發展,有些達到國內外當時領先水平。
一、水文地質勘探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為查明靜安寺湧泉所發氣泡的原因,探求附近的地質情況,由當時工部局工程處英籍工程師高佛藍(c.h.codfrey)主持,在附近鑽了3個孔,分別鑽到79米(260英尺)、108米(355英尺)和129.5米(425英尺),皆因故而終孔,未達目標。後來,由於上海地區工業用水開采地下水量日益增加,至1949年,開采量已達0.88億立方米(日均開采量24萬立方米)。1949~1957年間,日均開采量又猛增近1倍,近45萬立方米/日,占上海市日供水量的1/3左右。當時對地下水資源量並不清楚。1957年,應上海市要求,國家城市建設部(簡稱城建部)遂以指令性任務下達當時的城建部勘察公司水源勘察三隊,由該隊承擔上海市的水文地質勘察任務。
1957年6月,城建部的蘇聯專家組編制了《上海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任務書》,下半年先遣組來滬搜集資料,進行水文地質調查,編寫了《上海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綱要》。先後提出3個勘察方案,採用蘇聯專家提出的垂直、平行地下水流向,利用舊井資料,勘探孔結合生產的方格網布孔方案。1958年3月,按專家方案,用5台ykc-20和ykc-22型沖擊鑽機,大口徑套管護孔,在人民公園、復興公園、上海電影院、衡山公園、益民皮革廠的5個孔先宴鎮叢後開鑽。其中3個孔鑽到100~150米,因無法鑽進而終孔。復興公園鑽到240米,見花崗岩而終孔,成為上海第一個打到基岩的鑽孔。另一孔鑽到289米,發現共有4個主要承壓含水層,由細——礫砂組成,未膠結,當時自上而下編為第ⅰ-ⅳ含水層,相當於90年代編號為第ⅱ-第ⅴ含水層。
1958年5月,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和水源勘察三大隊對北到長江,西至江陰、無錫,經蘇州太湖,沿大運河到嘉興、海鹽、東海濱的1.3萬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了地質水文調查,編制了長晌櫻江三角洲微地貌成因類型圖、長江三角洲前緣第四系岩性分布圖、南京——上海沿江地質剖面圖及綜合勘察總結報告等。提出了上海地下水主要受長江水補給的論點。由於上海市地下水大量開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水文地質勘察必須與地面沉降的防治結合起來進行。後因勘察機構的變化,1961年,上海市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及所有資料均移交上海市城市建設局勘察測量縱隊。來源:
二、地下水人工補給與儲能
1960年,上海地區地下水年開采量達2.03億立方米(市區1.33億立方米),開采地下水集中在第二、第三含水層,其相應的地下水位標高,從1949年的-10米左右,下降到1960年的-34米。1960年地面沉降量100毫米。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與地面沉降漏斗一致。普陀區、楊浦區的兩個大承壓水降落漏斗,也是地面沉降的兩大漏斗。為防止地面沉降,上海市自來水公司等單位,從1960年開始壓縮市區地下水開采量。為了能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上海市自來水公司等單位,組成了地面沉降研究小組。根據研究小組制定的《1963年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科研規劃》,成立了由林家廉、張國瑾、柳九霞等組成的地下水人工回灌試驗小組。1963年下半年,試驗小組在上海無線電二廠、曹楊八村等原有廢井中進行探索性回灌試驗。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又在復興島、楊浦水廠打深井進行回灌試驗。通過試驗和大規模地下水人工回灌,成功地解決了回灌過程中防止氣相、固相和化學堵塞的方法,確定了幾種合適的回灌井的結構和安裝技術,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地下水回灌技術,積累了回灌水在不同水溫、水質情況下對地下水的影響資料。
大規模回灌試驗,證實管井中回灌地下水時,可以抬高井周圍局部的地下水水頭,在控制地面沉降過程中,作為壓縮地下水開采量的一種輔助措施,以加速地下水位恢復。還證實了在承壓含水層中回灌水壓縮在井的四周,其水溫、水質的擴散遠較承壓水水頭的影響范圍小,在冬天灌入0~2℃的水,在夏天開采時水溫可低達10℃以下,為利用地下水蓄能開辟了前景。以冬灌夏用為例,根據1980年的價格,在製冷能力為418.55焦耳(100大卡)/時,各種方法所需的費用對比為:
高壓蒸噴
低壓蒸噴
冷凍機
冬灌井
46元/時
52元/時
34.6元/時
17.3元/時
冬灌夏用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人工補給地下水,冬灌夏用,基本防治了地面沉降,並可利用含水層蓄能。到70年代,這項工作已實際用於生產。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在野外進行含水層儲能試驗研究,70年代後期才開始。中國開展含水層儲能的試驗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之一。
三、山區找水勘察
1959年以後,建工部華東市政工程設計院和上海勘察院水文地質勘察隊分別承擔了大量在山區尋找地下水的工作。岩石地區找水,較之在第四系鬆散土層中找水,困難更大,有岩性變化大,地質構造復雜,岩層富水性不均一,有的地區基岩埋藏深,成井費用高等。經30多年來的工程實踐,山區找水工作,逐步減少了盲目性,成井率和富水井的比例,不斷提高。
1964年,華東市政工程設計院水文地質隊承擔徐州市城市供水勘察,在充分肯定橫貫市內呈北西西向斷層(與舊黃河故道走向一致)的西部沖斷層性質後,選擇了斷層上盤奧陶系張夏灰岩出露區,布置了近10口勘探生產井,成井率達90%以上,單井出水量2000~3000立方米/日,其中有一口高產井,單井出水量達1萬立方米/日以上。對徐州市的找水勘察,總結了行之有效的山區找水的工作流程,進一步提高了找水水平。工程流程是:在工作之前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的地質、水文地質資料,進行現場踏勘。在踏勘和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編寫地質、水文地質測繪綱要,同時布置綜合地面物探,了解隱伏岩層的分布和構造。進行1∶10000~1∶5000的地質、水文地質測繪、填圖,進行綜合地面物探,並及時分析測繪與物探的成果,調整工作量,開始部分長期觀測工作。整理測繪與地面物探成果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寫勘探工作綱要。按勘探綱要布置的內容,進行水文地質鑽探、試驗與長期觀測工作,進行井下物探工作,將富水鑽孔留作生產,並隨鑽探、試驗工作的進展隨時整理資料。在對資料的整理和綜合分析,進行地下水資源評價後,編寫出勘察成果報告書。
1974年,上海市政院水文地質隊受上海鐵路局委託,為浙贛復線樟樹附近的建山車站找水,該項目既要水量大,又要離站近。在找水中,根據南部山區1根張扭性斷裂帶向北穿過隱伏的茅口灰岩,位於車站附近的特點進行布孔,使單孔涌水量達到2000立方米/日以上,且水位下降很小,滿足了建站要求。1975年,上海市政院水文地質隊承擔將樂機床廠的找水工作。該廠位於閩西北山區,由於受地面水污染,需取地下水作供水水源。在找水中根據該廠地處於永安「山」字型構造中脊的特點,將鑽孔布置在南北向壓性斷裂和長條狀灰岩出露的部位,從而找到了所需的地下水。這是由於把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局部構造問題,放在區域構造體系中加以正確分析的結果。
由於不少地區,石灰岩(一般是含水地層)接近地表,岩溶中充填大量的泥砂,成井後,不但大量泥砂隨地下水流入井內,水質混濁,水井淤塞,而且引起附近地面塌陷。1980年,在江蘇宜興三疊系青龍灰岩找水中,上海勘察院根據岩溶發育在斷裂兩盤一定范圍沿著斷層傾向的特點,在離斷層帶附近布孔、鑽孔,避開或封閉了淺部的溶洞,揭露和利用了深部的溶洞,為當地駐軍找到了優質地下水。六機部勘察公司在雲南、福建等地,運用ykc沖擊鑽機在石灰岩地層尋找了大量岩溶水和裂隙水,為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
四、地下水資源評價
地下水資源勘察的最終結果,是提交地下水資源勘察報告書,進行地下水資源評價。按環境允許、經濟合理的前提,從水量、水質兩個方面進行,其中水量的評價,需在勘探過程中正確測定各項水文地質動力學參數和進行滲流場計算。50年代採用的是蘇聯的方法,以穩定流理論為基礎,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了許多矛盾,上海第一批水文地質孔抽水試驗後,也同樣發現同一口井在不同的抽水量和水位降時計算的滲透系數不一樣,不同井徑與井出水量的關系不是對數關系,在長期抽水的情況下,承壓水的影響半徑如何確定,影響半徑以外井群,動水位仍有干擾,用這個影響半徑計算滲流場誤差較大。井的涌水量曲線(q—s)方程,並非公式所顯示那樣是線性關系等。這些矛盾促使水文地質工作者去了解、研究非穩定流理論,研究地下水運動過程中水位、流量與時間的關系。1959年,在建工部綜合勘察院的推動下,開始學習、研究、推廣、應用非穩定流理論。1960年,華東勘察分院在建工部綜合勘察院幫助下,利用上海第五鋼鐵廠的深井,進行非穩定流抽水試驗,測得了一系列參數,並利用這些參數,估算了該地區的地下水開采量。由於在計算中,沒有考慮整個市區深井的干擾,各含水層都在同步開採的不利因素,因此計算的地下水開采量偏大。以後,結合無錫等地城市地下水資料,開展了非穩定流理論的研究和實踐。1975年,上海市政院水文地質室將成果編寫了《非穩定流抽水試驗測定水文地質參數的實例介紹》。此後,在江蘇無錫、安徽銅陵新橋礦、浙江椒江等水文地質勘察中,都廣泛地應用非穩定流理論測定含水層參數和滲流場計算。
80年代中期,在上海首次開展的深基坑深層降水(即降低下部承壓水層的水頭)中,成功地應用非穩定流抽水測定含水層系統的導水系數、各向異性、儲水系數、越流系數等參數,用這些參數預測群井抽水時含水層的水頭分布,與實測的結果相比,誤差均在50厘米以內,達到很高的精度。
『肆』 釋奠禮的祭孔樂舞
祭孔樂舞是孔廟祭祀大典的專用樂舞,以樂、歌、舞配合於禮,是孔廟釋奠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樂舞僅限於如「國祭」、「丁祭」(春夏秋冬四季仲月即農歷二、五、八、十一月的上丁日)等重大祭孔大典時使用。古代祭孔樂舞所用音樂的曲譜、宮調和舞蹈的舞譜圖示均有皇帝審定欽頒,其他嘩信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然而,自古禮不相沿、樂不相襲,大凡改朝換代,必有制禮作樂。因此,歷代制定的祭孔樂舞均有所不同。自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皇太子釋奠孔子用樂奏登歌為釋奠用樂之始,隋文帝仁壽元年起,祭孔樂舞規定為孔子釋奠專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皇帝命太常寺祖孝孫、協律郎竇琎等人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意製作「大唐雅樂」十二章,又稱「十二和」。包括了全部御用樂舞,祭孔樂舞屬於十二和的組成部分。貞觀年間,協律郎張文收奉詔與起居郎呂才再行考證律呂,規定祭孔釋奠用「登歌」、奠幣樂奏《肅和》、入豆和徹豆(豆是古代的祭祀禮器)樂奏《雍和》,舞蹈則有文舞和武舞。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增「十二和」為「十五和」。見於《全唐詩》中釋奠文宣王樂章有七章,分別是《誠和》、《承和》、《肅和》、《雍和》、《舒和》、《迎神》、《送神》。
五代後漢時,廢除唐開元年間新增的三章,改「十二和」為「十二成」,釋奠時改《宣和》為《師雅》。後周時改「十二成」為「十二順」,釋奠時去《師雅》而樂奏《禮順》。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命太常寺、翰林院學士竇儼等人製作祭祀樂舞,改「十二順」為「十二安」。祭祀文宣王用《永安》之樂。皇帝親祀時,樂用「宮懸」(樂置四面,中間設舞為「宮懸」—編者注)。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皇帝詔宰臣呂夷簡等人修訂祭孔樂舞,以《凝安》取代《永安》。祭孔時,升殿與降階樂奏《同安》;奠幣樂奏《明安》;酌獻樂奏《成安》;飲福樂奏《餒安》;送神樂奏《凝安》。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專門設置了「大成樂府」,主持制定祭孔樂舞。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頒降曲阜孔廟釋奠樂章,其中增加了升階和奠幣兩個樂章。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定金樂為「太和之樂」,每個樂章以「寧」字命名,
如釋奠迎神樂奏《來寧》、盥洗樂奏《靜寧》、奠幣與初獻樂奏《和寧》等。
元樂共有十九篇詩歌,七章曲譜,演奏三十四成,變換六、七個宮調。樂章以「明」字命名,如迎神樂奏《文明》、盥洗樂奏《昭明》、升殿與降階樂奏《景明》、奠幣樂奏《德明》、酌獻樂奏《誠明》、亞、終獻樂奏擾凳《靈明》、送神樂奏《慶明》。「樂懸」仍保持「登歌」的形式。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樂律官更制樂譜,樂章復以「和」定名。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向曲阜及全國頒發「大成樂」專祀孔子。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增祭孔樂舞為「八佾」,加「籩」「豆」(祭祀禮器)為十二,以皇帝用樂和祭祀天神禮儀的規格祭祀孔子。明世宗時又復「樂用軒懸,舞用六佾」。明樂將元樂十九篇綜合為六章六奏,並繼承了唐以來樂、歌、舞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使祭孔樂舞趨向於完善和精煉。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再作「中和韶樂」,取「天下太平」之意,樂章均以「平」字命名,頒至國學為釋奠孔子之用。迎神樂奏《昭平》、初獻樂奏《寧平》、亞獻樂奏《安平》、終獻樂奏《景平》、徹饌樂奏《咸平》樂章。送神和望痤時,更換歌詞,再復奏《咸平》之曲。全樂為五曲七奏。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頒給全國各郡縣及闕里孔廟「四時旋宮」之樂,對康熙時的樂名有所改動,全曲更為六章八奏。一直到民國年間,基本沿襲了這一樂舞程序。
1957年,吳曉邦等先生挖掘整理了古代祭孔樂舞並拍攝了祭孔電影資料,1986年,為紀念孔子誕辰暨配合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動,曲阜市政府成立專門班子,依據《聖門禮志》、《聖門樂志》、《闕里志》、《闕里文獻考》及電影資料等進一步研究、發掘和整理祭孔樂舞,以曲阜劇團為主,王明星先生任總編導兼祭孔舞蹈教練,張玉明、劉德順先生負責禮儀程序,孔祥印、胡繼成先生整編樂曲,將樂、舞、歌、禮融為一體,作為藝術的再現,成功編排了仿古祭孔樂舞表演劇目。自1986年以來,每年孔子文化節期間在孔廟大成殿演出數十場,每年觀眾包括外賓在內達十餘萬人,並有多家電台、電視台、報社、雜志社錄音、錄像、采訪撰文報道。仿古祭孔樂舞表演的效果之好,影響之大是空前的。可謂震動全國緩蘆旅,波及世界。
『伍』 楊佑寧拍過的所有電影和電視劇
電視:
公視 聖稜的星光 (飾演阿光) 2005 合作:李康宜 張大鏞
孽子 (飾趙英) 2003.02 合作:范植偉
又見橘花香 (飾孟曉波) 2003.00 合作:陳司翰 陳怡蓉 張孝全
心動列車 (飾少年阿晃) 2003.00
華視 U-Touch 四號宿舍 (飾徐浩) 2002.00
華視 醜女大翻身 (飾少華) 2001.10
中視 百分百女孩 (飾大智) 2001.08
電影:
2009台北飄雪 合作:陳柏霖 童瑤 莫子儀
2007 天堂口 (飾小虎) 合作:吳彥祖 張震 舒淇 李小璐
明明-原名走佬NANA (飾演~阿土) 合作:周迅
2006 國士無雙(飾吳樂極) 合作:天心 金勤 李振冬2005 怎麼浪漫都可以 (飾演~阿告) 合作:曾莉婷 許毓娟
2004 十七歲的天空 (飾演周天財~小天) 合作:周群達 金勤
2004夢游夏威夷 (飾演~阿州) 合作:黃鴻升 張鈞甯 黃泰安
『陸』 想要些電影的插曲配樂
找到了,全碟下載的,應該知道mediafire網盤怎麼用吧。。。
專輯名稱:Braveheart
專輯歌手:James Horner
發行時間:1995年
專輯介紹:
說起《Brave Heart》的原聲音樂,就不得不說說曲作者James Horner這位大名鼎鼎的好萊塢電影配樂家。國人熟悉Horner可能是從《Titanic》開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揚的蘇格蘭風笛不知迷倒過多少人。其實在這之前,Horner就為多部優秀電影寫了出色的配樂,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值得一提的是,當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的提名,雖然顯示了Horner非凡的實力,但是造成了評委會選票的分流,留下了遺憾。
影片《Brave Heart》描述了蘇格蘭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蘭的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全篇氣勢恢宏,情感真摯纏綿,跌宕起伏。作為這樣一部影片的配樂師,Horner正確的選擇了蘇格蘭的民族樂器——風笛加世界頂級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的配器組合。
影片開頭,Main Title中悠揚的風笛聲將觀眾帶入了蘇格蘭高高的山嶺之上,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中,生活著朴實的蘇格蘭人民。然而憂郁的小提琴在沒有低音襯托的空靈中,奏出了他們受到統治者壓迫的不幸。四支圓號不祥的和聲,暗示了統治力量的邪惡與黑暗。經過弦樂的過渡,獨奏圓號忽然吹出帶有升騰力量的旋律,這似乎是一種期盼,期盼英雄的誕生,來拯救他的民族;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對答,為這位英雄鋪設了艱難的道路。整首Main Title無疑是影片的序曲,Wallace一生的奮斗歷程其實已經預告在了這首短小的曲子中了。即使把此曲作為純音樂來欣賞,它的藝術價值也會閃現光芒。
Wallace 的父親因為抗擊英國的統治而犧牲了。在父親的葬禮上,村裡的小女孩Murron摘了一朵紫薊花送給了小Wallace。這時風笛第一次響起了象徵 Wallace和Murron愛情的主題,它是那樣的優美而哀怨。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不會阻擋住人們對愛情的渴望。這個旋律冥冥中蘊涵著對自由的嚮往。
在Wallace Courts Murron 的開頭,是一個鄉間的婚禮舞會場面,這是整部影片中最歡快的音樂了。在風笛吹奏的洋溢著民族風情的舞曲中,人們暫時忘卻了苦難,盡情的歡樂。我記得托爾斯泰說過,無論生活的環境多麼艱苦,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歡樂與自由的追求。從這首曲子中,我們可以聽出來,之所以Wallace率領的民族起義會在百姓中造成如此壯大的聲勢,對英統治造成空前的打擊,其原動力是來自於蘇格蘭這個民族的偉大。就在這樣一個舞會上,長大成人的Wallace,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村莊,見到了兒時的好友和已經長成為一個婷婷玉立端莊少女的Murron。這時,兩人的愛情主題又重現了,只是這一次它不再那麼緩慢且傷感,卻顯出些許愉悅的色彩。Wallace取出幼時Murron送的紫薊花,雖然花朵已經干癟,但是色彩依舊明亮。愛情的種子在兩人的心生根發芽生,此時終於長出了美麗的花朵。這時的畫面:幽靜的夜晚,山崗上一對戀人促膝而坐,配上如此優美的風笛,真是讓人為之感動不已。
隨後的Secret Wedding,弦樂與長笛的合奏同風笛交相呼應,似乎代表了兩位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愛情。在這六分多種的時間里,畫面中沒有任何語言,只有音樂在流淌。整個蘇格蘭連綿的群山似乎都沉浸在這纏綿的愛情中了。
然而好景不長,Murron受到統治者的迫害而被殺死了。Attack on Murron中,固定節奏的定音鼓製造出了危急的氣氛。Murron被綁在木桿上,眼裡流露出無助的淚水,哀怨的女聲似乎是她的輓歌。而這一切終被邪惡的獨奏圓號所吞沒——明晃晃的匕首指向Murron的喉頸——不和諧的交響終於將樂曲送至定音鼓那奪人心魄的致命一擊!緊接著的Revenge把Wallace復仇場面刻畫的栩栩如生。定音鼓在晃動音型的襯底下充滿了懸念與緊張,空氣似乎凝結住了。當Wallace從背後抽出木棍的同時,音樂急劇加速,風笛越來越顯出不安與凄涼。這一段音樂充分展現出了情節的張力。在 Murron's Burial中,風笛又一次重現了愛情主題,而這次它卻是如此的悲涼,讓人不禁要落下眼淚……
接下來, Making Plans第一次展現出英雄的風采。風笛,一下變成了號角,召集人們起來反抗。蘇格蘭的人民覺醒了,在Sons of Scotland 中,銅管占據了主角,表現出了人民的英勇氣概。隨著定音鼓堅定有力的鼓點,起義軍在風笛的領導下,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戰斗。這一段戰爭音樂是全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描寫蘇格蘭人的只有一支風笛,看來似乎勢單力薄,但是它卻頑強的抗爭著;樂曲間,弦樂隊時不時闖入進來一條極不和諧的旋律,表現出英軍肆虐的反撲。隨著節奏的不斷加快,幾條主線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這一段音樂,重現了六百多年前發生在蘇格蘭中部城鎮Stirling的著名的戰役,可謂精彩至極。
英王為了爭取集結部隊的時間,假派王妃去和義軍和談。豈料王妃卻被Wallace的勇敢、正氣和魅力所吸引,深愛上了這個「叛賊」的頭目。在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中,作曲家表現了她矛盾的內心和深沉的愛。在義軍獲得了Falkirk的勝利之後,眼看形勢極為有利,Wallace卻受到了貴族的出賣。在Betrayal and Desolation中,大提琴表現出Wallace的悲憤。隨之呼應的獨奏圓號奏出無奈的嘆息;弦樂零星幾點,展現出一派悲涼的景象。最後,風笛又緩緩的登場,伴隨著如同天籟傳來的人聲給失敗的義軍於無盡的撫慰。
Mornar's Dream 是一首短小的曲子,節奏局促。在這里,作曲家第一次使用了嘹亮的小號,使曲子帶有無限動力。曲中透出Wallace不畏失敗,越挫越奮的堅強毅力。而他已經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The Legends Spreads中,風笛居然以更快的速度,更激進高昂的旋律,旋風般的把英雄的事跡繼續傳遍蘇格蘭大地。 在Wallace再次受到出賣之後,終於被英王捉住。王妃向冷酷的英王祈求繞過他的性命。這一段音樂表現出她對Wallace的愛、對英王的仇恨、對自己的無助……其中笛子顫抖幽怨的旋律似乎是王妃的哭泣。
終曲Freedom,影片中結構最完整的一首樂曲。首先由獨奏圓號反復吹奏相同的三音級進的旋律,整個樂隊以不斷豐富的配器與推波助瀾的和聲來襯托這個表現蘇格蘭寬廣、雄偉的景色的主題;隨後風笛以高亢的基調拉出了英雄的主題。這個主題其實就是愛情主題的再現,然而在這里,它揮去了所有的陰霾,顯得無比輝煌,在這里,它已經成為了自由的贊歌。我們一定記得,影片中 Wallace躺在絞刑台上,用盡全身力氣發出的最後的吶喊:「Freedom!」不禁要為這一顆勇敢的心而敬佩。然後樂曲回到A段,在英雄主題再現的時候,兩個主題交織在了一起,形成了全片配樂中最振奮人心的高潮。這一段表露出Horner高超的作曲技巧。隨後合唱加入進來旋律變的舒緩優美,這是最高貴的愛情的贊頌。這首長達七分半鍾的終曲,含概了全篇的劇情,給了片子一個有力的結尾。
最後要提一下為配樂擔任演奏的倫敦交響樂團和維斯明斯特教堂合唱團。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這兩個樂團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交響和合唱團。他們所發出的音響不是一般的合聲器能夠相比的。所以建議大家有機會的話定要去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你一定會被影片配樂中史詩般的恢宏所震撼!(轉載自VeryCD)
專輯曲目:
01. Main Title
02. A Gift Of A Thistle
03. Wallace Courts Murron
04. The Secret Wedding
05. Attack On Murron
06. Revenge
07. Murron's Burial
08. Making Plans (Gathering The Clans)
09. Sons Of Scotland
10. The Battle Of Stirling
11. 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
12. Falkirk
13. Betrayal and Desolation
14. Mornay's Dream
15. The Legend Spreads
16. The Princess Pleads For Wallace's Life
17. 'Freedom' - The Execution - Bannockburn
18. End Credits
CD1 http://www.mediafire.com/?3znyejwmjmt
CD2 http://www.mediafire.com/?2dtk0tzyjjt
專輯名稱:Legends Of The Fall
專輯歌手:James Horner
發行時間:1995年
專輯介紹:
《燃情歲月》是導演Edward Zwick和詹姆斯·霍納繼《光榮戰役》之後又一次合作,雖然可以看出導演將整個故事格局史詩化的野心,可是成績和《光榮戰役》恐怕相去甚遠,整部片子畫面精緻唯美,景色詩意悠遠。
其實這部片子在我看來完全是以布萊德·彼德為中心,不是布萊德·彼德演的崔斯頓。崔斯頓這個角色分明是個價值觀有問題的瘋子,只是這個角色是帥哥演的,所以人見人愛,像大地野性的化身。 最最應該感謝導演的是,導演把片子拍的這樣冗長煽情,讓詹姆斯·霍納在音樂上可以為所欲為,大書特書,居然寫出了我認為詹姆斯·霍納的作品中最無懈可擊的作品,13軌音樂支支動聽,每一個主題旋律都美的不像話。其實詹姆斯.霍納的音樂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時有這么多的主題,而且每一首都十分美的,大概也只有「真愛一世情」,《燃情歲月》的音樂是獨立欣賞也完全不會有問題的。
詹姆斯·霍納在音樂中精彩的運用了日本洞簫這項音色十分古老蕭瑟,深隧蒼茫的樂器,來塑造主角「傳說」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憤卻又渾然天成的形象,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飄忽不定,時而吶喊悲嗚,時而沈吟低語,可以說是詹姆斯·霍納這種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現。全片的音樂出現的各個主題,從恬靜淡雅到悲憤感慨,旋律上無不精雕細琢,唯美動人,交織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樂章,即使是track 4、5、這兩段描寫戰爭的音樂,戰鼓如雲,干戈交迫,氣勢悲壯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現上依然可圈可點,無可挑剔。日本洞簫獨特音色的脈動與呼吸,加上管弦音樂細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揮灑出一頁無垠原始的無情荒地有情天,只怕導演真正想要表達卻力有未逮的,反而讓詹姆斯·霍納真正的刻劃了出來。track 11、13、中結合了女聲凄美飄渺的吟詠,傾訴遙遠原始的哀怨與蒼涼,演唱者的音質似幻似真,如泣如訴,再次為本片下了傳神的詮釋。
《燃情歲月》的導演為這部影片做了兩個明智的選擇,一是選擇布萊德·彼德演出崔斯頓這個角色,讓布萊德獨特的氣質來掩飾劇情的薄弱簡單,只是《燃情歲月》並不算獨具慧眼,先前不已有《大河戀》和《夜訪吸血鬼》也同樣的將布萊德做類似的塑造,只是若非布萊德,這個不自然的角色就無法這么自圓其說。第二個明智的選擇當然是選擇詹姆斯·霍納擔任配樂,精湛的演出彌補了影片的空洞,甚至在音樂的催化下,化空白為留白,化冗長為餘韻,化刻意為寫意,化矯情為深情,這張原聲帶也是少數幾張不論我介紹給誰,誰都很喜歡的作品,也成功的證明了,電影配樂的確可以不只是電影配樂。(轉載自VeryCD)
專輯曲目:
CD1:
01. Legends Of The Fall [5:29]
02. The Letters [2:14]
03. Susannah Arrives [2:50]
04. The Ludlows [4:17]
05. Off To War [5:55]
06. To The Boys... [2:45]
07. Letters From The Front [1:42]
08. Samuel's Death [8:21]
09. Susannah Alone [1:01]
10. Tristan Returns [3:51]
11. Passion Consummated [1:01]
12. Alfred Moves To Helena [2:56]
13. Trapped Calf [1:28]
14. The Grizzly [0:54]
15. Farewell - Descent Into Madness [8:10]
http://www.mediafire.com/?d3newyitnzz
CD2:
01. The Changing Seasons [1:37]
02. Wild Horses [1:45]
03. Tristan's Return [2:32]
04. Goodbyes [3:08]
05. The Quiet Heart [1:09]
06. The Wedding [3:03]
07. Recollections of Samuel [2:01]
08. Isabel's Murder [1:59]
09. You Have To Let It Go [1:05]
10. Prison Visitor [2:03]
11. Revenge [6:18]
12. A Moment Alone [1:05]
13. Alfred, Tristan, The Colonel, The Legend... [12:11]
http://www.mediafire.com/?fmnn2myby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