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票房預測數據來源
中國電影票房數據分析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2月29日下午6時,2016年內地電影票房已達450.76億,已超過去年票房總成績440億。其實,從2003年至2015年中國電影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場增長率,2015年我國電影票房市場已經達到441億,過去6年復合增速38.6%。但根據目前的整體票房走勢來看,2016年的票房增速約3%,這也是17年來,我國電影票房增長最慢的一年。票房增長率13年來首次低於25%截至12月23日,2016年內地電影票房突破441億,用時358天才艱難超過了去年440.69億元的全年總票房,與2015年僅用時9個多月就超過2014年電影票房的速率相差甚遠,今年全年票房增長率13年來將首次低於25%。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從均觀影次數來看,近年來我國平均觀影人次逐年攀升,2015年中國人均觀影次數已經達到1.6次;預計2016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將達1.7人次,但距發達國家人均3-4次的觀影次數仍有較大差距。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僅九部電影票房超10億另外,2016年《美人魚》、《瘋狂動物城》和《魔獸》分別以33.9億、15.3億、14.7億元的成績成為今年內地電影票房冠、亞、季軍。《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盜墓筆記》和《功夫熊貓》劉部國產片躋身10億元俱樂部,領銜今年華語片票房排行榜。截至目前,今年共有84部在內地公映的中外電影票房過億,其中華語片共有41部過億。不過《擺渡人》、《鐵道飛虎》12月23日剛剛首映,無論口碑如何,相信兩部電影票房過億都毫無懸念。2016年度國內電影票房前十排行榜數據來源:藝恩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截止2016年12月30日)未來預期目前,中國電影進入繁榮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電影產量位居全球第三,今年中國電影產量不減,預計年底將突破700部。今年電影市場增長速度減緩,但依然在增長。預計,2016年電影市場或將達到454億,增速3%,增長速度略緩。
另外,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有84部影片過億,相比去年的81部有所提高。觀影人數約在13億,比去年12億也有所增長。而12月下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最新數據,中國電影銀幕已超過4萬塊,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國電影銀幕以每天增加26塊的速度遞增,超過了2015年每天增加22塊的速度。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阿里巴巴影業聯合上戲、復星探索影視人才培養新模式。蘋果收購已破產流媒體音樂公司,吸收技術和人才;Instagram也將推出直播功能。這些都反映我國影視傳媒行業市場前景可期。中商產業研究院簡介中商產業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下轄的研究機構,研究范圍涵蓋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費、大健康、「互聯網+」等新興領域。公司致力於為國內外企業、上市公司、投融資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提供各類數據服務、研究報告及高價值的咨詢服務。中商行業研究服務內容行業研究是中商開展一切咨詢業務的基石,我們通過對特定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盈利能力、產業鏈和商業模式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行業市場研究報告,全面客觀的剖析當前行業發展的總體市場容量、競爭格局、進出口情況和市場需求特徵等,對行業重點企業進行產銷運營分析,並根據各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各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准確分析與預測。中商行業研究報告是企業了解各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向、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投資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資料。中商行業研究方法中商擁有10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利用中商Askci資料庫立了多種數據分析模型,在產業研究咨詢領域利用行業生命周期理論、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競爭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頓矩陣、國際競爭力鑽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產業評估體系。在市場預測分析方面,模型涵蓋對新產品需求預測、快速消費品銷售預測、市場份額預測等多種指標,實現針對性的進行市場預測分析。
中商研究報告數據及資料來源中商利用多種一手及二手資料來源核實所收集的數據或資料。一手資料來源於中商對行業內重點企業訪談獲取的一手信息數據;中商通過行業訪談、電話訪問等調研獲取一手數據時,調研人員會將多名受訪者的資料及意見、多種來源的數據或資料進行比對核查,公司內部也會預先探討該數據源的合法性,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規。二手資料主要包括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農業部、中國海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發布的各類數據、年度報告、行業年鑒等資料信息。
數據來源 數據種類
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公開發布的各類年度數據、季度數據、月度數據等
政府部門 宏觀經濟數據、行業經濟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貿易數據等
行業協會 年度報告數據、公報數據、行業運行數據、會員企業數據等
社會組織 國際性組織、社會團體公布的各類數據等
行業年鑒 農業、林業、醫療、衛生、教育、環境、裝備、房產、建築等各類行業數據
公司公告 資本市場各類公司發布的定期年報、半年報、公司公告等
期刊雜志 在開期刊雜志中獲取的僅限於允許公開引用、轉載的部分
中商調研 研究人員、調研人員通過實地調查、行業訪談、獲取的一手數據
中商的產業研究服務優勢
產業研究優勢 優勢體現
豐富的數據資源、強大數據挖掘能力 中商是中國首家自建資料庫系統的產業研究咨詢機構,公司自主研發的Askci資料庫和CISource中商情報通對各類數據建立中商企業資料庫、全球資料庫、宏觀經濟資料庫、行業資料庫、區域資料庫、調研資料庫等專業資料庫,覆蓋近5000多個細分產業數據。
知名的研究團隊,優質的研究咨詢服務 中商擁有具備專業背景知識和熟悉產業運營的復合型人才, 產業分析師、行業專家及咨詢顧問共計300餘名,在宏觀經濟、區域經濟、細分行業及政策法規研究方面具備很強的實力。公司研究團隊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產業研究咨詢服務及個性化的專項咨詢服務。
專門的客服團隊,滿足客戶個性化咨詢服務 公司建立了專門的客服團隊,能夠更為准確的了解客戶的需求並滿足,並且能夠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快速的處理,深入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產品解決方案。通過加強員工培訓與業務創新,開創了民營銀行籌建、保險公司籌建等新型咨詢服務業務。
產業大數據平台成就最具影響力行業門戶 公司旗下中商情報網是是國內專業的商業大數據發布和查詢平台,經過多年的發展吸引培養了一批忠實用戶,已成為中國財經領域「最具影響力行業門戶」,為國內外企業、金融從業人員、創業人員、科研院所工作者等提供客觀、時效、高價值的商業資訊。
中商的影響力國家政府部門及權威媒體廣泛報道與引用中商產業研究院專業研究結論國內外主流財經媒體及國家政府部門大量引用中商數據及研究結論,如央視財經、鳳凰財經新浪財經、中國經濟信息網、國家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網)等。
¥
5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中國電影票房數據分析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分析
第 1 頁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2月29日下午6時,2016年內地電影票房已達450.76億,已超過去年票房總成績440億。其實,從2003年至2015年中國電影一直保持平均35%的市場增長率,2015年我國電影票房市場已經達到441億,過去6年復合增速38.6%。但根據目前的整體票房走勢來看,2016年的票房增速約3%,這也是17年來,我國電影票房增長最慢的一年。
票房增長率13年來首次低於25%
截至12月23日,2016年內地電影票房突破441億,用時358天才艱難超過了去年440.69億元的全年總票房,與2015年僅用時9個多月就超過2014年電影票房的速率相差甚遠,今年全年票房增長率13年來將首次低於25%。
第 2 頁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均觀影次數來看,近年來我國平均觀影人次逐年攀升,2015年中國人均觀影次數已經達到1.6次;預計2016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將達1.7人次,但距發達國家人均3-4次的觀影次數仍有較大差距。
第 3 頁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僅九部電影票房超10億
另外,2016年《美人魚》、《瘋狂動物城》和《魔獸》分別以33.9億、15.3億、14.7億元的成績成為今年內地電影票房冠、亞、季軍。《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盜墓筆記》和《功夫熊貓》劉部國產片躋身10億元俱樂部,領銜今年華語片票房排行榜。
截至目前,今年共有84部在內地公映的中外電影票房過億,其中華語片共有41部過億。不過《擺渡人》、《鐵道飛虎》12月23日剛剛首映,無論口碑如何,相信兩部電影票房過億都毫無懸念。
❷ 《長津湖》票房比《戰狼2》多1億,打破紀錄89次,你如何看待這個數據
《長津湖》的票房比戰狼2還要優越。不僅僅是《長津湖》劇組們努力的結果,也代表了國產電影正在崛起的勢頭。
2022的1月16日,國產大片《長津湖》正式下映,根據大數據分析和統計,《長津湖》的票房達到了57.75億人民幣,而這一票房成績遠超吳京的《戰狼2》。除此之外,《長津湖》也打破了全球影史埋握衫戰爭電影中的最高票房紀錄,根據長津湖的製作班底以及劇組導演介紹,他們已經開始開拍《長津湖》的續集製作,並且有望定檔於今年的春節。不少觀眾紛紛表示非常期待。
無論是《戰狼2》還是《長津湖》,他們創造的票房紀錄都代表著中國人對於電影製作的努力與追求。這樣的票房成績無疑給中國電影史交了最好的答卷。而他們也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走出了海外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可與好評。而這也間接代表了國產電影發展史上的好兆頭與發展趨勢。
總而言之,《長津湖》的票房成功絕不是偶然,我們應該對它的成功進行認可和贊賞。
❸ 貓眼票房分析
貓眼票房分析只統計已開映場次和當天未開映場次票房,根據自己平台統計加上估算其他渠道售票估算而得。
貓眼有比較專業的數據分析平台,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出來的。票房預測主要看以下幾點:電影定位及受眾群;平台購票人群年齡層及喜好;電影上座率;觀影後觀眾反饋、口碑及評分;影院排片空間等等。
貓眼電影是美團旗下的一家集媒體內容、在線購票、用戶互動社交、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服務的一站冊培式電影互聯網平台,2015年6月,貓眼電影覆蓋影院超過4000家,這些影院的票房貢獻佔比超過90%。
基本信息
2016年5月27日,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光線傳媒與美團點評交叉持股,光線傳媒通過旗州逗唯下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入股貓眼電影。2016年11月,貓眼電影榮登2016中國泛娛樂指數盛典中國文娛創新企業榜TOP30,貓眼電影原名美團電影,由美團網於2012年2月推出,2013年1月更名為貓眼電影,2015年7月貓眼電影獨立為美團網旗下全資子公司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貓眼專業版是由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電影平台貓眼電影推出的旨在為影視行業人士提供指御內容數據信息服務的專業應用工具,可面向專業人士和普通用戶提供包括電影實時票房、電視收視數據。
❹ 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這一數值究竟有何意義
可以說這些數字代表著國產電影的進步與驕傲。面對以往的電影片票房牢牢被國外電影所壟斷,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復雜,比如:國內觀眾的“崇洋化”、“挑剔性”、“嚴格性”造成這些原因無可厚非是給予國產電影的排斥與蔑視,但是國產電影自從近些年來更是突飛猛進,出現了一大批很優質的電影。比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無論是在網上與現實中的觀眾評價都很高,我國愛國主義電影《戰狼》更是突破了幾十億的票房,不得不令人振奮人心,也從側面印證了只要中國電影敢於創新、敢於拼搏、甘於奉獻一定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實事求是方是道
我們無論做事還是演電影最主要的還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方顯真,敢於真實才能令人敬佩,甘於奉獻才能令人銘記,“假功夫”“花拳綉腿”不可能長久的。
❺ 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如何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是非常不容樂觀的。這都是由於今年疫情原因的影響,足足有大半年在今年電影院都沒有開門。現在雖然開門了,但是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一、今年年初整個地球都遭受著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本該是新一年美好的開始,誰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卻肆虐在這個地球上。很多國家很多人民都遭受這個病毒的影響,在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現在疫情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但是還是遠遠沒有消失。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依然是非常的慘淡,非常的糟糕。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❻ 豆瓣電影數據分析
這篇報告是我轉行數據分析後的第一篇報告,當時學完了Python,SQL,BI以為再做幾個項目就能找工作了,事實上……分析思維、業務,這兩者遠比工具重要的多。一個多月後回過頭來看,這篇報告雖然寫得有模有樣,但和數據分析報告還是有挺大差別的,主要原因在於:a.只是針對豆瓣電影數據分析太過寬泛了,具體關鍵指標到底是哪些呢?;b.沒有一個確切有效的分析模型/框架,會有種東一塊西一塊的拼接感。
即便有著這些缺點,我還是想把它掛上來,主要是因為:1.當做Pandas與爬蟲(Selenium+Request)練手,總得留下些證明;2.以豆瓣電影進行分析確實很難找到一條業務邏輯線支撐,總體上還是描述統計為主;3.比起網上能搜到的其他豆瓣電影數據分析,它更為詳細,可視化效果也不錯;
本篇報告旨在針對豆瓣電影1990-2020的電影數據進行分析,首先通過編寫Python網路爬蟲爬取了51375條電影數據,採集對象包括:電影名稱、年份、導演、演員、類型、出品國家、語言、時長、評分、評論數、不同評價佔比、網址。經過去重、清洗,最後得到29033條有效電影數據。根據電影評分、時長、地區、類型進行分析,描述了評分與時長、類型的關系,並統計了各個地區電影數量與評分。之後,針對演員、導演對數據進行聚合,給出產量與評分最高的名單。在分析過程中,還發現電影數量今年逐步增加,但評分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地區今年低質量影視作品的增加。
另外,本篇報告還爬取了電影票房網( http://58921.com/ )1995-2020年度國內上映的影片票房,共採集4071條數據,其中3484條有效。進一步,本文分析了國內院線電影票房年度變化趨勢,票房與評分、評價人數、時長、地區的關系,票房與電影類型的關聯,並給出了票房最高的導演、演員與電影排名。
清洗、去重後,可以看到29033條數據長度、評分、評論數具有以下特點:
結合圖1(a)(b)看,可以看到電影數據時長主要集中在90-120分鍾之間,向兩極呈現階梯狀遞減,將數據按照短(60-90分鍾),中(90-120分鍾),長(120-150分鍾),特長(>150分鍾)劃分,各部分佔比為21.06%, 64.15%, 11.95%, 2.85%。
結合圖2(a)看,可以看到我們採集到的電影數據評分主要集中在6.0-8.0之間,向兩極呈現階梯狀遞減,在此按照評分劃分區間:2.0-4.0為口碑極差,4.0-6.0為口碑較差,6.0-7.0為口碑尚可,7.0-8.0為口碑較好,8.0-10.0為口碑極佳。
這5種電影數據的佔比分別為:5.78%, 23.09%, 30.56%, 29.22%, 11.34%
再將評分數據細化到每年進行觀察,可以發現,30年內電影數量與年度電影均分呈反相關,年度均分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電影均分最低,電影數量最多。
進一步做出每個年份下不同評級等級的電影數據佔比,可以發現,近年來,評分在[2.0,6.0)的電影數據佔比有著明顯提升,評分在[6.0,7.0)的數據佔比不變,評分在[7.0,10.0)的數據佔比減少,可能原因有:
對照圖5,可以發現,評分與時長、評論人數的分布大致呈現漏斗狀,高分電影位於漏鬥上部,低分電影位於漏斗下部。這意味著,如果一部電影的評論人數很多(特別是超過30w人觀影),時長較長(大於120min),那麼它大概率是一部好電影。
根據各個國家的電影數量作圖,可以得到圖6,列出電影數量前十的國家可得表格2,發現美國在電影數量上占第一,達到8490部,中國其次,達6222部。此外,法國,英國,日本的電影數量也超過1000,其餘各國電影數量相對較少。這可以說明美國電影有著較大的流量輸入,在中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進一步分析各國電影的質量,依據評分繪制評分箱線圖可得圖7,在電影數量排名前20的國家中:
接著我們可以探索,哪個國家的電影對豆瓣評分隨年份下降的貢獻最大,考慮到電影數量對應著評分的權重。根據上述各國的電影評分表現,我們可以猜測電影數量較多的國家可能對年度均分的下降有較大影響。於是,我們再計算出這些國家的年度電影均分,並與整體均分進行比較分析。
再作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的均分箱線圖圖9(a),可以看到,大陸電影均分低於港台電影,且存在大量低分電影拉低了箱體的位置。
分析相關性可得,大陸、香港、台灣電影年度均分與全部評分關聯度分別為R=0.979,0.919,0.822,說明濾去台灣和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年度均分的變化趨勢與全部評分變化更接近。圖9(b)可以進一步反映這一點。
可以看到,大部分類型集中在X×Y=[10000,30000]×[6.00,7.50]的區間范圍內,劇情、喜劇、愛情、犯罪、動作類電影數量上較多,說明這些題材的電影是近三十年比較熱門的題材,其中劇情類電影佔比最多,音樂、傳記類電影平均得分更高,但在數量上較少,動作、驚悚類電影評論人數雖多,但評價普遍偏低。
除此之外,還有兩塊區域值得關註:
根據類型對電影數據進行聚合,整理得到各類型電影評分的時間序列,計算它們與整體均分時間序列的相關性,可得表格4與圖11,可以看到劇情,喜劇,懸疑這三種類型片與總分趨勢變化相關性最強,同時劇情、喜劇類電影在電影數量上也最多,因此可以認為這兩類電影對於下跌趨勢影響最大,但其餘類別電影的相關性也達到了0.9以上,說明幾種熱門的電影得分的變化趨勢與總體均分趨勢一致。
前面已經得知,中美兩國電影佔比最高,且對於均分時間序列的影響最大。在此,進一步對兩國電影進行類型分析,選取幾種主要的類型(數量上較多,且相關性較高)進行分析,分別是劇情,喜劇,愛情,驚悚,動作,懸疑類電影,繪制近年來幾類電影的數量變化柱狀圖與評分箱線圖可得圖12,13,14,15。
對導演與演員進行聚合,得到數據中共有15011名導演,46223名演員。按照作品數量在(0,2], (2,5], (5,10], (10,20], (20,999]進行分組統計導演數量,可以發現,15009名導演中有79.08%只拍過1-2部作品,46220名演員中有75.93%只主演過1-2部作品。忽略那些客串、跑龍套的演員,數據總體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人占據了行業內的大量資源。
在此,可以通過電影得分、每部電影評論人數以及電影數目尋找優秀的電影導演與演員。這三項指標分別衡量了導演/演員的創作水平,人氣以及產能。考慮到電影數據集中可能有少量影視劇/劇場版動畫,且影視劇/劇場版動畫受眾少於電影,但得分普遍要高於電影,這里根據先根據每部電影評論數量、作品數量來篩選導演/演員,再根據電影得分進行排名,並取前30名進行作圖,可得圖17,18。
結合電影票房網( http://58921.com/ )採集到的3353條票房數據,與豆瓣數據按照電影名稱進行匹配,可以得到1995-2020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信息,分別分析中國內地電影的數量、票房變化趨勢,票房與評分、評價人數、時長、地區以及類型的關系,此外還給出了不同導演與演員的票房表現以及影片票房排名。
如圖19所示,國內票房數據與上映的電影數量逐年遞增,2020年記錄的只是上半年的數據,且由於受疫情影響,票房與數量驟減。這說明在不發生重大事件的情況下,國內電影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對電影數據根據類型進行聚合,繪制散點圖21,可以發現:
提取導演/演員姓名,對導演/演員欄位進行聚合,計算每個導演/演員的票房總和,上映電影均分、以及執導/參與電影數目進行計算,作出票房總和前30名的導演/演員,可得圖22,23,圖中導演/演員標號反映了票房排名,具體每位導演/演員的上映影片數量、均分、每部電影評價人數、平均時長與總票房在表5、表6中給出。
最後根據電影票房進行排名,得到票房排名前20的電影如表格7所示,可以看到絕大部分上榜電影都是中國電影,索引序號為3、10、12、14、18、19為美國電影,這也反映了除國產電影之外,好萊塢大片占據較大的市場。
本篇報告採集了1990-2020年間豆瓣電影29033組有效數據,從豆瓣電影的評分、時長、地區、類型、演員、導演以及票房等信息進行分析評價,主要有以下結論:
❼ 大數據 如何驅動電影產業
大數據 如何驅動電影產業
近日,谷歌公布研發了一個准確率高達94%的電影票房預測模型,據其統計,電影相關的搜索量與票房收入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此票房預測模型正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在電影業的一個應用案例。此前,大獲成功的美劇《紙牌屋》也是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基於大數據投資拍攝的這部電視劇。隨著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大數據」是否能成為中國電影的新驅動?
「大數據不能代替創作行為」
電影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非理性占很大比例。它的體驗性消費很難用一個數據去分析、前瞻。我認為,大數據就是在海量數據面前,用軟體上的技術分析,幫你把所有行為通過數據方式整理出來。但是這是基於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它的價值在於為你未來做什麼東西提供一些方向。所以說,數據分析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的價值,但是我認為其不能代替創作行為。
「大數據應預測未來」
大數據是我們所有的產品平台里一個最核心的關鍵詞。整個視頻行業大數據有三方面:用戶大數據、內容大數據、渠道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這三大數據將融合在一起。現在由點擊量很高的原創網路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劇本,已經被證明有比較好的收視率,這是簡單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基於這三大數據,更好地用現在的數據預測未來?這在短時間內是非常重要的挑戰。
「學會洞察大數據是關鍵」
時代在變,消費者在變,我們要跟隨這種變化趨勢。萬達的電影院很早就已經開始變了,資料庫已成為我們重要的核心「礦藏」,到今年底建立會員資料庫達到600萬、AMC達到400萬。大數據能否發揮作用,取決於看到這個數據的人能不能通過大數據做事情。在信息、數據特別多的當下,如果沒有洞察之心或洞察之力,有可能被數據吞噬。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 如何驅動電影產業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❽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在缺少衍生品市場的當下,電影投資主要以票房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前期的票房預測就顯得十分重要,能讓投資者提前預判項目的大致受益,並通過合適的宣發手段來提高影片的關注度,以便提高最終的票房收入。
新傳智庫自主研發的票房預測系統就從去年11月份開始,以影片自身題材、主創陣容、大盤、檔期、口碑、對手、首日及首周市場表現等為主要依據,對部分上映新片進行票房預測。雖然仍與實際結果有一些出入,但部分結果卻做到了高度的精準,可以此為基礎詳細解釋一下票房預測的思路、要點等。
映前主創信息—模糊分類,預測票房起點
由於此時影片很多都尚在製作階段,一般意義上,只能按照影片的題材、主創陣容、演員明星等推測影片的題材與體量,僅能大致分為大型製作、中等製作、小成本三大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且預測難度也是逐步上升。
大成本製作,一般都有著大筆特效投入、知名導演明星參與,有的還有著一定的IP基礎,無論哪一方面都能吸引到大量的關注,因此其票房成績總體已經維持在了一定的水平,票房起點應該在5億以上。
相比於大製作,中等製作一般是輕工業產品,可能會有一些名導與明星共同參與,題材內容方面貼近現實,一般多為喜劇片、愛情片、劇情片,缺少武俠、動作、科幻、奇幻等題材所需要的大場面特效的加持。
中等成本製作總體較難預測,票房區間從千萬級別到億元級別都有分布。此時演員、導演的因素一般會被放大,明星雲集的影片更容易在同類型中獲取更多關注,《我不是潘金蓮》、《擺渡人》等都屬此類;同時,喜劇片的成績普遍要好於愛情片、劇情片等其他類型,可適當加分,如去年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奔愛》都主打明星牌,但的8.14億和4751萬的成績卻有著天壤之別。
而小成本製作則相對即簡單有困難,從題材到主創的毫無新意使得其註定要成為徹徹底底的炮灰,票房成績也均在一千萬以下,多數進口批片、國產劇情片、恐怖片等都屬於這種行列。但其內部之間仍然有著較大的差異,根據大盤、檔期、對手等的變化仍有小幅的波動,很難利用現有指標精準預測其最終成績。不過對於此類製作而言,精準預測的意義也並不大。
映前第三方指數—縱向對比,預測票房區間
第三方指數(如貓眼想看指數、網路搜索指數等)反映的是觀眾對於影片的關注度與認可度,極有可能轉化為電影的實際票房支持,因此據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對於貓眼想看指數,一般從影片正式上映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作為有效的參考指數。
指數長期保持在高水平(一般日增想看指數維持在3000人以上)則是所謂的大片,其最終市場表現往往取決於口碑,口碑好的話會在一般水平上有所上揚,口碑不理想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而映前短期內(一般為一周左右)相關指數暴漲的影片其更容易成為爆款,在預測這類影片票房成績時應適度擴大其預測值,但卻很難估測其最終的落腳點,最重要的是看同期競爭影片的表現。
對於每日日增想看人數僅在幾百左右的影片,則應已經註定了其票房成績難有起色。上周五上映的三部新片可以明顯的反映出這種趨勢(對於小成本而言,這一指標的參考意義並不大,相關平台一般缺少相關數據,難以以此做出有關的推論):
而網路搜索指數更多的是整體反應票房的大致趨勢,常用於與其他已上映影片的對比分析,以最近上映的三部進口大片《金剛狼3:殊死一戰》、《生化危機:終章》、《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為例,可以發現《金剛狼3》的映前的熱度明顯低於後兩這,因此其在票房上也難以達到兩者的成績。
第三方指數,僅用於初步判斷影片的熱度,最重要的意義來源於與相關影片的精準對比,數字本身與最終票房之間並沒有特別確定的函數轉換關系。
大盤趨勢與對手實力—小幅調整,縮小預測范圍
大盤的走嚮往往反映著整體的體量,約束著一段時期內電影市場天花板的高度,因此對於單個影片的影響程度較高,春節檔多方廝殺仍然平均分力,就在於市場容量的巨大,這也正是眾多影片搶占檔期的重要因素所在。
除了檔期以外,各月份也是有好有壞,3月、9月、11月等都是著名的淡季,全月的總體量在20——30億左右,萎靡的大盤難以被眾多影片平均分割,其票房成績自然也會有所下滑。但此時大盤的主要限制的是中等製作與小成本影片,大製作反而更因為觀眾選擇面窄小而獲利。而對大盤進行預測時,一般可參照去年同期的總量,並根據增勢做相應的調整。
除此之外,對手的實力也是影響票房的最重要因素。《功夫瑜伽》能夠力壓《西遊伏妖篇》登頂春節檔冠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西遊伏妖篇》的口碑不足。市場熱度和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重點影片的差評自然會催動其他影片成為「爆款」。
而同類題材也是重要對手,《金剛狼3》的成績不如《極限特工:終極一戰》、《生化危機:終章》;去年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遠低於《奇異博士》和《神奇動物在哪裡》等都有觀眾審美疲勞的原因在裡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影片口碑不俗,仍需調低票房預期。
上映首日排片、首周末票房——完全鎖定票房成績
以上的預測都處於前期階段,在影片正式落地之前,誰也無法比較精確的預測影片的最終票房成績,但到了影片正式上映之後,則一切都有了較為明顯和科學的依據。
雖然排片並不能決定一部影片的生死,但卻無疑有著極大的左右能力,限制著影片的市場發揮空間,是市場專業人士的預判。
一般情況下,排片佔比與票房佔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一致性,但馬太效應明顯。通俗而言,占據市場4成左右排片的影片一般會貢獻出5——6成,甚至是7成的票房;排片在2成左右的影片,其票房成績與排片佔比大致相同,而排片在1成以下的影片,通常其票房貢獻量會低於5%。
多數影片都集中於周五上映,恰逢大盤最火熱時期(個別節假日及檔期除外),而首周末三天口碑已出、接下來的工作日整體低迷、周五面臨新片沖擊,因此已經可以看出其市場走向如何了。
總體而言,對於一般的大型製作,其首周末票房占總票房的比重一般會在40%——50%;中等成本因為其本身的不確定性,用此方法相對較難以預測,但首周末票房所佔的比例一般都會在60%——80%之間。而對於小成本,其首周末票房的佔比有時會高達90%。
以2016年票房過億的85部影片為例,其首周末票房佔比分布如下(已祛除部分上映日期異常影片):票房成績在10億以上的影片,首周末平均佔比為31.09%;5億——10億之間,為45.24%;1億——5億之間,平均為63.03%。
此時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後續長尾效應。多在於其上映的第二周有沒有強勁的足夠挑戰影片時長份額的大片上映,如果沒有的話,影片的影響力可能會持續,尤其是在下周末會引來一次小的高峰,幫助影片的總體成績提升。
❾ 2021中國電影總票房472.58億元,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我國的電影總票房拿到了472.58億元人民幣,這個數據說明了電影行業的發展很不錯,哪怕是在疫情接二連三的打擊下,還能夠拿到這么高的票房,這也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後,盡管2021年的票房成績很客觀,但是這一年撲街的電影也不少,年初有陳建斌和周迅主演的《第十一回》票房撲街,後來又出現了《第一爐香》、《熱帶往事》等多部票房撲街的影片,2021年票房過十億元的電影也寥寥無幾,除去春節期間和國慶期間的電影,也就只有《中國醫生》票房超過十億元了。
❿ 你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的現狀如何
目前來說在這個圈子裡有許許多多對視聽語言一知半解的導演,在他們肆意妄為的改編翻拍別人的作品的時候,那些真正為作品耗費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光陰的創作者卻還在為了署名權苦苦掙扎。這就是目前電影圈惡劣的創作生態。有很多人把中國電影近年來發展的不好歸咎於中國特種的審片制度,說是在這種制度下,不會出現好的作品。這一點真的不敢同意。刷了很多歐美的片子,很多經典片子根本涉及不到社會制度問題,但經典依舊經典,喜劇還是很好看,城市劇也很好看,很多題材都很好看。更多的時候覺得中國電影都在追快錢,流量明星實在佔了太多的資源,很少有公司把電影當成追求。即使象戰狼、紅海行動等也帶點投機的味道。中國缺好演員嗎,看看一二十年前的電影,看看話劇舞台,好演員真的很多,但似乎沒有給他們發展的機會。即使貴如葛優、鞏俐等這樣的演員,也陷入了無片可拍的地步,經常是一堆影帝影後出了個爛片。編劇才是一部劇的靈魂,幾億的投資、上百人數月甚至數年的工作都是在一個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絕大多數國產劇的靈魂很不給力。中國好演員能數出一批,中國好導演也能數出一批,但是中國好編劇卻數不出幾個。中國編劇面臨的環境的確非常困難:待遇低,一部劇本寫出來根本就拿不到多少錢;地位低,與其說編劇是一個創作人員,倒不如說是一個打工的;沒有話語權,導演、資本方、甚至演員都可以來要求改劇本;創作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