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嘗試清楚的描繪魚的外形,如顏色、大小、花紋等。
2.知道有各種各樣的魚,並產生探索魚的好奇心。
重點難點:
知道有各種各樣的魚,並產生探索魚的好奇心。
活動准備:
1.請幼兒每人帶來一張魚的彩色圖片。(家長提前幫忙准備把魚的輪廓剪出來)
2.教學電子資源:《魚兒多多》。
3.教師在大海報紙上繪制藍色海的背景圖。
4.膠棒。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播放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導幼兒從魚的顏色、大小、花紋等方面向大家介紹魚的樣子。
1.你帶來的是什麼樣的魚?它長什麼樣子?
2.它和別的魚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從魚的大小、顏色、外形特徵等角度進行講述。)
三、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
四、請幼兒把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粘貼到海洋背景圖上。
五、全班幼兒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圖上的魚,引導幼兒討論關於魚的一些問題,如魚生活在哪裡,魚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1.圖上有這么多的魚,看看都有什麼樣的魚?
2.真正的魚兒生活在哪裡?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魚?(魚缸、河裡、小溪、池塘、海里……)
3.魚的家裡有什麼?(水草、鵝卵石等)
六、小結。
活動目標:
復習「1」和「許多」,鞏固認識「許多」可以分成若干個「1」,許多個「1」合起來是「許多」。
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掛圖一幅:草地上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其中有一隻是小黑雞,其餘均為小黃雞。(也可用布偶劇的形式)
2、「電影票」(小卡片,印有1朵或許多朵花)每個幼兒一張,小椅子上貼相應數量的相同卡片。
3、空白卡片、花兒形狀的印章、水彩筆、小貼紙、印泥、顏料等材料若干,貼絨「小蟲」若干。
4、兩個拱形門,門框上分別貼有1朵紅花和許多朵紅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電影。清點人數,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有一個教師和許多個小朋友去看電影。
二、基本部分
1、發給每位幼兒一張「電影票」,上面是1朵花或許多朵花。請幼兒說出自己票面上印的是1朵花還是許多朵花。
2、帶領幼兒來到「電影院」門口,引導幼兒觀察:有幾扇門?門上有什麼?一樣多嗎?一扇門上有幾朵花?另一扇門上有幾朵花?請幼兒根據自己票上花的不同分別從對應的門進入「電影院」。
3、來到放映廳。請幼兒對號入座:找與自己票面一樣的椅子。
4、看電影(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今天放的是什麼電影?(雞媽媽帶小雞)有幾只雞媽媽?(1隻雞媽媽)有幾只雞寶寶?(許多隻雞寶寶)這許多的雞寶寶有什麼地方不同?(顏色不同)有些什麼顏色?(黃色和黑色)有幾只小黑雞?(1隻小黑雞)有幾只小黃雞?(有許多隻小黃雞)
5、請一個小朋友給小雞喂「蟲子」。問:剛才有幾個小朋友來喂雞?(1個小朋友)餵了幾條蟲?(1條蟲)請許多個小朋友來喂雞。問:現在有多少小朋友來喂雞?(許多個小朋友)餵了多少條蟲?(餵了許多條蟲)師小結:一個小朋友喂1條蟲,許多個小朋友喂許多條蟲。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三、 操作活動:做「電影票」。
1、師:小朋友剛才看電影好玩嗎?想不想請爸爸媽媽也來看電影?請小朋友來做電影票,送給他們請他們也來看電影,好嗎?
2、介紹材料:印章、水彩筆、粘貼紙、印泥、顏料等,提出制票要求:材料、顏色自選,但要能進入電影院,必須是與電影院門上圖案相對應的一個或許多個。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四、延伸活動:
將做好的「電影票」送給別的小朋友或爸爸媽媽,並說出自己做的票可以從哪扇進入電影院。
小網路: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瓶蓋的作用。
2.體驗故事情境,萌發故事創作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瓶蓋,知道瓶蓋的作用。
難點:嘗試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蓋蓋超人的故事情節。
活動准備:
不同型號的蓋蓋及相匹配的瓶身若干,打散後放在桌子上;幼兒用書第四冊第10到13頁;掛圖《蓋蓋超人》;語言CD《蓋蓋超人》
活動過程:
一、蓋蓋超人會變身。
1.出示掛圖,猜蓋蓋超人的本領:這是一位神奇的朋友,它的.名字叫「蓋蓋超人」猜猜它有什麼本領;蓋蓋超人會變身,你們猜猜它會變成什麼樣的蓋蓋。
2.傾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蓋蓋超人都幫助了誰?它是怎麼幫助他們的?
3.挑選相應的蓋子,匹配瓶罐:請你幫蓋蓋超人快快找到它的家吧!
4.再次傾聽故事,體驗情境:我們再來聽一聽有趣的故事,邊聽邊想如何像蓋蓋超人一樣神奇大變身。
二、蓋蓋超人本領大。
1.進一步了解各種蓋蓋的作用:我們再來看看圖片,各種不同的蓋蓋都有哪些作用?
2.想想各種瓶蓋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生活中還有哪些瓶罐會遇到困難,蓋蓋超人怎樣搖身一變幫助它們?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歡的蓋蓋超人:你最喜歡哪個蓋蓋超人?它有什麼本領?
活動目標
1、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藉助音樂發揮想像,並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體會游戲的樂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點難點
重的: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
難點:掌握、搓、揉、甩、拍、捏的方法。、
活動准備
1、各種朔料袋若干。
2、牆飾提供別人玩朔料袋的一些圖片、照片。
3、音樂《加伏特舞曲》。
活動過程
導入:
以玩手指游戲「小孔雀」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1、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變魔術啦!我變,我變,變變變」一一演示塑料袋變成: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
幼:我也要變、我要變、
2、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師:「誰來說一說你把朔料袋變成了什麼「
幼:我把塑料袋捲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來回折就像摺扇子
3、、自由探索塑料袋發出聲音的方法。在環境中提供一些圖片支持、給幼兒充分的嘗試空間、讓幼兒玩起來。
師:「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示範搓袋子,發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麼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還有什麼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拿出你的朔料袋試一試、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新玩法。)
4、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1)你剛才是用什麼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5、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奏地唱歌吧。小朋友們真棒我們再玩一次吧!這一次老師不用朔料袋了,請你用你自己的方法讓朔料袋唱歌好不好?」(播放《加伏特舞曲》
小結、
師:「寶寶們太棒了、有那麼方法讓袋」寶寶們『唱歌還會變魔術呢!袋寶寶很喜歡和你們玩,可是它們也累了,讓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好嗎?
幼:「好」
引導幼兒整理好朔料袋放到紙箱里,自然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如果這節活動又不適合幼兒的我會隨機應變,調整活動的內容。
通過這節活動課的展示後,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這節活動課,總的來說還不錯,不僅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師幼配合的非常好,通過這次的活動,歸納了搓、揉、甩、拍、捏使小班幼兒獲得最初步的感知體驗。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這次活動我抓住了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把握了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一很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限度的發展。
3、對師幼互動反思:本次活動,幼兒能很好的和老師配合,我也會因幼兒的需要調整活動內容。
整個活動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就連平時不愛參加活動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這次的活動中來。不足之處在於活動的時間沒掌握好,有點短了;其次這次活動的的內容對幼兒來說還不夠,還應再加點其他的游戲。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還會再加一些環節比如:環保方面或者提供顏色、大小不同的朔料袋對應顏色的紙箱讓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達到比較大小、分辨顏色的教育目標。
設計意圖:
求異、好奇是兒童的重要的心理特點之一。一成不變的繪畫材料,會使孩子們感覺到索然無味。在美術活動中,我們通常使用的繪畫工具都是油畫棒、水彩筆等,繪畫形式單一,幼兒缺乏對多種繪畫工具交替組合運用的能力,畫面單調。因此,應運用多種繪畫工具,使孩子產生畫畫玩玩的心理,培養孩子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棉簽畫,是本學期我們班級的特色活動。小小的棉簽,在孩子的手中成了繪畫工具,創作出富有童趣的作品。在本活動中,我為孩子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讓孩子帶著興趣愉快地參與整個美術活動,激發他們對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創設的故事情境中,觀察範例,復習對一些裝飾線條的認識。
2.正確使用棉簽,學慣用簡單的線條圖形裝飾小魚的身體。
3.激發參與繪畫活動的興趣,發展想像力。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已經認識一些簡單線條和圖形。已初步欣賞過音樂《水族館》。
2、物質准備:範例,幼兒操作材料,顏料,棉簽,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一、創設故事情境,觀察了解裝飾小魚的方法。
1.欣賞音樂《水族館》
教師:小朋友聽,誰來了?
2.創設情境教師: 在一個碧水盪漾的池塘里,柔軟的水草在水底搖擺著。一群快樂的小魚游來了。小魚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新衣服是什麼樣的?
3.觀察範例,鞏固復習對一些線條和圖形的認識。
4. 教師:原來,今天小魚穿那麼漂亮的衣服想去干什麼呢?原來小魚們要去參加一個快樂的聚會。可還有很多小魚都沒有自己的新衣服,讓我們來幫助小魚。用棉簽給小魚換上一件美麗的新衣。
二、講解作畫要求,學習使用棉簽裝飾小魚。
1.講解要求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三、展示幼兒作品,分享交流。
1.將幼兒作品展示在背景圖上。
2.評價作品。
教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哪條小魚的衣服最漂亮?(重點鼓勵由自己想像,獨特創作的幼兒)3.聽音樂,一起游戲。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嘗試按節奏念歌詞及學看簡單圖譜,並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積極投入、喜愛歌唱活動,情緒愉悅。
活動准備:
小雞、小鴨木偶,歌曲相應圖譜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歌曲中的歌詞,按節奏學念歌詞
1、分別出示小雞、小鴨木偶:他們是誰?他們是怎麼叫的?
2、游戲:有趣的叫聲根據歌曲中的節奏,教師分別出示小鴨及小雞的木偶,要求幼兒叫三聲他們的叫聲3、配上音樂按節奏學念歌詞,初步感知樂曲。
(1)根據歌詞邊操作木偶邊按節奏念歌詞,讓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歌詞內容。
(2)幼兒聽音樂按節奏學念。
二、完整感知樂曲,學看圖譜,並用自然音演唱歌曲。
1、教師手指圖譜示範唱,讓幼兒有一個初步感知。
2、教師帶領幼兒看圖譜演唱歌曲。
3、教師演示木偶,幼兒看圖譜演唱。
三、分兩部分表演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
請孩子自由選擇小鴨或小雞,邊唱歌曲邊表演,教師帶領孩子在小鴨和小雞叫的地方分開演唱,但不刻意,讓孩子們進一步熟悉歌曲。
四、延伸活動
進行歌曲創編:讓幼兒想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是好朋友,把它們編進歌曲。
活動目標:
1、欣賞《小老鼠偷巧克力》的音樂。
2、嘗試用動作及神態表現小老鼠偷偷摸摸偷巧克力的樣子。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准備:
音樂
活動預設過程
一、 導入:
幼兒邊唱邊跳入室。
二、律動:
游戲:小老鼠學本領
老鼠媽媽帶領老鼠寶寶在音樂伴奏下,根據音的高低做不同的動作,分辨高低音。
①聽到緩慢的音樂,老鼠慢步走
②聽到機湊的音樂,老鼠小碎步
三、欣賞音樂
在玩中進一步感受音樂性質:
1、 聽音樂,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並引導幼兒說出音樂的性質。
問:小老鼠偷東西時音樂是怎麼樣的?
那你們應該怎麼表現?
2、 邊聽音樂邊啟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角色的音樂形象。
啟發幼兒做出老鼠偷東西時,小眼睛會怎麼樣。
3、聽音樂做游戲(角色扮演)。
①全體幼兒學做小老鼠與老鼠媽媽邊聽音樂邊做出老鼠偷東西的動作及表情。
角色扮演, 巧克力, 創造性, 聽音樂, 老鼠
Ⅱ 看電影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看電影幼兒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對象: 大班全體兒童
活動執教: 大班全體教師
活動名稱: 開學系列活動(五)——電影《叢林大反攻》
活動目標: 能安靜專心地觀看電影,學做一名文明的小觀眾。
活動准備: 聯系好外出車輛,做好出發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活動過程:
一、了解電影的名稱和電影里的主要人物,激發幼兒看電影的興趣。
二、各班清點人數,根據車輛的安排有秩序地上車。
三、觀看電影《叢林大反攻》。
1、有秩序地進入劇場,找到位子後安靜坐下,等待電影的開幕。
2、專注地觀看電影,對電影情節感興趣,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
三、回幼兒園交流、回味電影情節。
活動目標:復習「1」和「許多」,鞏固認識「許多」可以分成若干個「1」,許多個「1」合起來是「許多」。
活動准備:
1、掛圖一幅:草地上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其中有一隻是小黑雞,其餘均為小黃雞。(也可用布偶劇的形式)
2、「電影票」(小卡片,印有1朵或許多朵花)每個幼兒一張,小椅子上貼相應數量的相同卡片。
3、空白卡片、花兒形狀的印章、水彩筆、小貼紙、印泥、顏料等材料若干,貼絨「小蟲」若干。
4、兩個拱形門,門框上分別貼有1朵紅花和許多朵紅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電影。清點人數,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有一個教師和許多個小朋友去看電影。
二、基本部分
1、發給每位幼兒一張「電影票」,上面是1朵花或許多朵花。請幼兒說出自己票面上印的是1朵花還是許多朵花。
2、帶領幼兒來到「電影院」門口,引導幼兒觀察:有幾扇門?門上有什麼?一樣多嗎?一扇門上有幾朵花?另一扇門上有幾朵花?請幼兒根據自己票上花的不同分別從對應的門進入「電影院」。
3、來到放映廳。請幼兒對號入座:找與自己票面一樣的椅子。
4、看電影(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今天放的是什麼電影?(雞媽媽帶小雞)有幾只雞媽媽?(1隻雞媽媽)有幾只雞寶寶?(許多隻雞寶寶)這許多的雞寶寶有什麼地方不同?(顏色不同)有些什麼顏色?(黃色和黑色)有幾只小黑雞?(1隻小黑雞)有幾只小黃雞?(有許多隻小黃雞)
5、請一個小朋友給小雞喂「蟲子」。問:剛才有幾個小朋友來喂雞?(1個小朋友)餵了幾條蟲?(1條蟲)請許多個小朋友來喂雞。問:現在有多少小朋友來喂雞?(許多個小朋友)餵了多少條蟲?(餵了許多條蟲)師小結:一個小朋友喂1條蟲,許多個小朋友喂許多條蟲。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三、 操作活動:做「電影票」。
1、師:小朋友剛才看電影好玩嗎?想不想請爸爸媽媽也來看電影?請小朋友來做電影票,送給他們請他們也來看電影,好嗎?
2、介紹材料:印章、水彩筆、粘貼紙、印泥、顏料等,提出制票要求:材料、顏色自選,但要能進入電影院,必須是與電影院門上圖案相對應的一個或許多個。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四、延伸活動:
將做好的「電影票」送給別的小朋友或爸爸媽媽,並說出自己做的票可以從哪扇進入電影院。
設計思路:
看電影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幼兒園附近的嘉定電影院在重新整修後,經常有兒童電影新片呈現,我們孩子去電影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然而,在與孩子的個別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對看電影的經驗還是比較粗淺的,對於為什麼要買票,看電影坐哪個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經驗是模糊的。
特級教師徐苗郎老師說:「數活動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班孩子對序數有了初步的經驗,怎麼樣讓孩子運用這種數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於是,我設計了「看電影」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序數的經驗尋找座位。
2.在游戲情境中,積累看電影的相關經驗。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想邀請你們一起去小劇場看電影。
1、交流看電影的經驗。
重點提問:電影院的座位可以隨便坐嗎?為什麼?
小結:電影院的座位是不能隨便坐的,要根據電影票上的數字找座位,前面的數字表示第幾排,後面的數字表示座位號,每張電影票代表一個座位。
(二)找座位
1、發電影票:看看自己的電影票上哪個表示第幾排,哪個表示座位號。
2、看看小劇場有幾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那一個?
4、檢票:驗證幼兒的座位,解決幼兒出現的問題。
(三)看電影
1.今天看什麼電影呢?《小動物上影院》
2.誰去上影院?(小熊、小貓)
3.教師提問:
電影院門口有什麼?(單號、雙號)
你們知道什麼是單號?什麼是雙號嗎?
他們該進哪一扇門呢?
他們該坐在哪個位置?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幫助小動物找到了座位,而且知道了電影院里有單號和雙號,搞清楚了單雙號,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創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並創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效果較好。
Ⅲ 看電影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看電影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復習「1」和「許多」,鞏固認識「許多」可以分成若干個「1」,許多個「1」合起來是「許多」。
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掛圖一幅:草地上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其中有一隻是小黑雞,其餘均為小黃雞。(也可用布偶劇的形式)
2、「電影票」(小卡片,印有1朵或許多朵花)每個幼兒一張,小椅子上貼相應數量的相同卡片。
3、空白卡片、花兒形狀的印章、水彩筆、小貼紙、印泥、顏料等材料若干,貼絨「小蟲」若干。
4、兩個拱形門,門框上分別貼有1朵紅花和許多朵紅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電影。清點人數,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有一個教師和許多個小朋友去看電影。
二、基本部分
1、發給每位幼兒一張「電影票」,上面是1朵花或許多朵花。請幼兒說出自己票面上印的是1朵花還是許多朵花。
2、帶領幼兒來到「電影院」門口,引導幼兒觀察:有幾扇門?門上有什麼?一樣多嗎?一扇門上有幾朵花?另一扇門上有幾朵花?請幼兒根據自己票上花的不同分別從對應的門進入「電影院」。
3、來到放映廳。請幼兒對號入座:找與自己票面一樣的椅子。
4、看電影(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今天放的是什麼電影?(雞媽媽帶小雞)有幾只雞媽媽?(1隻雞媽媽)有幾只雞寶寶?(許多隻雞寶寶)這許多的雞寶寶有什麼地方不同?(顏色不同)有些什麼顏色?(黃色和黑色)有幾只小黑雞?(1隻小黑雞)有幾只小黃雞?(有許多隻小黃雞)
5、請一個小朋友給小雞喂「蟲子」。問:剛才有幾個小朋友來喂雞?(1個小朋友)餵了幾條蟲?(1條蟲)請許多個小朋友來喂雞。問:現在有多少小朋友來喂雞?(許多個小朋友)餵了多少條蟲?(餵了許多條蟲)師小結:一個小朋友喂1條蟲,許多個小朋友喂許多條蟲。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三、 操作活動:
做「電影票」。
1、師:小朋友剛才看電影好玩嗎?想不想請爸爸媽媽也來看電影?請小朋友來做電影票,送給他們請他們也來看電影,好嗎?
2、介紹材料:印章、水彩筆、粘貼紙、印泥、顏料等,提出制票要求:材料、顏色自選,但要能進入電影院,必須是與電影院門上圖案相對應的一個或許多個。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四、延伸活動:
將做好的「電影票」送給別的小朋友或爸爸媽媽,並說出自己做的票可以從哪扇進入電影院。
教案目的:
復習鞏固「許多」和「1」,許多個「1」合起來是「許多」,而「許多」有可以分成許多個「1」。
教案准備:
一幅畫:一隻母鴨子帶著一群小鴨子,其中一隻是白色的鴨子,其他的都是黃色的;印有1多或者許多朵花的小卡片充當「電影票」每個小朋友一張,並且椅子上要貼有對應數量的相同卡片;貼絨的「小蟲子」若干個,空白的卡片、花兒形狀的印章、水彩筆、印尼、顏料、小貼紙等若干個;最後還要有兩個貼著1多花和許多花的拱形門兩個。
教案過程:
1、老師告訴小朋友,今天咱們要一塊看電影。清點一下人數,引導小朋友發現並且說出有許多小朋友和一個老師去看電影。
2、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電影票」,上面有的是1朵花,有的是許多朵花,讓小朋友說出自己的「電影票」上印的是1朵花還是許多朵花。
3、把小朋友引導拱形門的「電影院」門口,引導小朋友觀察:有幾扇門?門上有什麼?是一樣多的嗎?一個門上有幾朵花?另外一個門上有幾朵花?然後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票上的花進入對應的門進入「電影院」。
4、到了放映廳,讓小朋友找到和自己票面一樣的椅子入座。
5、把事先准備好的畫拿出來,看電影,引導小朋友觀察,今天看的是什麼電影啊?(鴨媽媽帶著小鴨子)有幾只鴨媽媽?(1隻鴨媽媽)那有幾只小鴨子呢?(許多隻小鴨子)那這些小鴨子有什麼地方不同的嗎?(他們顏色不一樣)有哪些顏色呢?(白色和黃色),那有幾只白色的小鴨子啊?(1隻)有幾只黃色的小鴨子呢?(有許多隻黃色的.小鴨子)
6、現在小鴨子餓了,我們請一個小朋友給小鴨子喂「蟲子」問剩下的小朋友們,有幾個小朋友來喂鴨子了?餵了幾條蟲子?然後在讓許多小朋友來喂鴨子,繼續詢問小朋友,這個時候小朋友就會進一步加深了1和許多的認識。
活動結束之後,老師和小朋友一塊來製作電影票,送給爸爸媽媽,並且邀請他們下來一塊來看電影;把准備好的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製作。
教案拓展:
讓小朋友把自己製作好的「電影票」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並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說一下自己做的電影票是可以進入哪扇門的電影院的。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也可以讓孩子復習回顧一些今天所學的內容。
設計思路:
看電影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隨著兒童電影新片的不斷呈現,我們孩子去電影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然而,在與孩子的個別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對看電影的經驗還是比較粗淺的,孩子們只知道看什麼電影,看電影要買票等,而對於為什麼要買票,看電影坐哪個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經驗是模糊的。
特級教師徐苗郎老師說:「數活動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班孩子對於數已經有一定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序數經驗,幫助孩子了解電影票上的座位號,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比較有益的生活經驗,這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最初出發點。然而,數學是抽象的,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單純的數學學習就顯得比較枯燥,而讓孩子置身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能夠促使他們產生愉快的情緒,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創設了這個真實的看電影的情境,旨在讓孩子在找座位、看電影的過程中,將孩子原有的數經驗在實景中得以有益的歸納和提升,從而提高對數的應用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序數的經驗尋找座位。
2、在游戲情境中,積累看電影的相關經驗。
活動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想邀請你們一起去小劇場看電影。
1、交流看電影的經驗。
2、電影院的座位可以隨便坐嗎?為什麼?
小結:電影院的座位都是有規定的,要根據電影票上的數字找座位,前面的數字表示第幾排,後面的數字表示第幾個座位,每張電影票一個位置。
(二)找座位:
1、發電影票:看看電影票上有什麼?
2、看看小劇場有幾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第幾個?
4、檢票:驗證幼兒的座位,解決幼兒出現的問題。
(三)看電影:
1、今天看什麼電影呢?(請你來幫忙)
2、電影里誰會請你們幫忙,要幫什麼忙呢?
3、兩個小動物要幹嘛?
小動物:電影院有兩個門,單號和雙號,我們該從哪個門進去呢?
4、你們知道什麼是單號?什麼是雙號嗎?
5、他們該進哪一扇門呢?
6、他們該坐在哪個位置?
小結:其實雙號的第一個座位不是1座,是2座。
(四)遷移經驗:
其實,電影院里都有雙號和單號,下一次我們去看電影時,一定要看清楚電影票上的座位是單號還是雙號,這樣才能又快又對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現在,小熊和小貓要謝謝你們了!
活動目標:
1、復習1—9的數字。
2、在游戲情景中,讓幼兒學會一一對應。
3、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三張大圖片,若干小圖片(數字)
2、自製電影票(比幼兒人數多一倍),場地布置成電影院(椅子若干並標有數 字記號)
3、電腦課件、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布置情境,引入主題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它是誰?哦,原來是海綿寶寶。大家和他大聲招呼吧。
師:為了讓海綿寶寶在中六班玩得開心,我們請他看電影,怎麼樣?
師:可是海綿寶寶一到電影院,就哭了。這么多座位,哪個才是他坐的?
我們來幫幫他吧。
二、學習看電影票找座位。
1.集體找座位
1)電影院里有幾排座位。
2)這是第幾排?這呢?
3)我現在在第幾排,請個別幼兒回答。
4)你是怎麼看出來?
2.學習看電影票的號碼找座位
1)每一排都有什麼?(每一個座位都有數字)
認識一下(數數)
2)這些數字表示什麼?
這個第幾座?(3次)這是第幾排的第幾座?(2次)
3.請幼兒幫助海綿寶寶找座位。
三、幼兒看電影。
師:海綿寶寶覺得一個人看沒有意思,他想請你們一起去看電影。王老師也給你們每人買了一張電影票,看,上面有什麼?(告訴我們位置了)請你們到後面的電影院對號入座。
1.幼兒找位置入座。
2.教師檢查。
師:我是電影院的檢票員,我要檢查一下,你們是不是都找對位置了。
四、放電影。
師:噓,電影開始了。
師:由於時間的關系,電影先到這里結束,小朋友再見。
活動目標:
1、通過看電影找座位活動,理解電影票上的數字含義,學慣用數交集的方法,對號入座。
2、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的數問題,豐富生活經驗,感受數游戲的樂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教室布置電影院場景;電影票20張;抽號箱及座位號。
活動過程:
一、價值取向:了解看電影的生活常識。
1、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看電影常識:
(1)今天天氣真好,大頭兒子打電話約大耳朵圖圖一起去看電影。
(2)他倆來到電影院,已經是幾點了?(9:30)
(3)今天電影院播放哪幾部電影啊?觀察播映表。
他倆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離9:30最近的那部電影。
大家一起幫忙找找哪部電影離9:30最近。(10點播放的喜羊羊與灰太狼)。
(4)他倆買了2張電影票。座位號寫在哪兒啊?誰知道?
(5)xx大頭兒子的座位號是:第3排6座。誰幫他去找到座位。
xx圖圖的座位是兩道算式題:第6-4排9-5座。
算對了答案才能知道幾排幾座,找對座位。請一幼兒算出答案,並找到座位。
二、價值取向:模擬游戲,提升看電影的生活經驗。
今天免費看電影,你們想不想去看啊?但是這些票子上的座位號有點奇怪:有的是加法算式題,有的是減法算式題,還有的就是單個的數字。只有坐對座位的小朋友才可以在下個抽獎活動中得到獎品。(幼兒自己伸手在箱子內抽票、算出答案、入場、對號入座)
(1)老師提示幼兒:
對號入座。
(2)驗證游戲:
今天電影院舉行抽號中獎活動,被抽到座位號的觀眾可以得到一個獎品;如果你坐錯了座位,與抽到的座位號碼不一樣,那就請你重新對號入座。
(3)結束:
今天我們學會了去電影院看電影找座位的方法,這樣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
下次你們一家人去電影院,你要走在爸爸媽媽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還要幫爸爸媽媽找到座位,好不好?播放一小段《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現在我們休息一會兒,等會兒繼續再看。
活動對象:
大班全體兒童
活動執教:
大班全體教師
活動名稱:
開學系列活動(五)——電影《叢林大反攻》
活動目標:
能安靜專心地觀看電影,學做一名文明的小觀眾。
活動准備:
聯系好外出車輛,做好出發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活動過程:
一、了解電影的名稱和電影里的主要人物,激發幼兒看電影的興趣。
二、各班清點人數,根據車輛的安排有秩序地上車。
三、觀看電影《叢林大反攻》。
1、有秩序地進入劇場,找到位子後安靜坐下,等待電影的開幕。
2、專注地觀看電影,對電影情節感興趣,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
三、回幼兒園交流、回味電影情節。
Ⅳ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
當春天的第一抹新綠亮起來的時候,孩子們歡呼雀躍著走進了「春天來了」這一主題。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外出踏青盡情感受花兒綻放的美麗、樹枝吐蕊長的生機;春風吹拂中揚起手中的線,奔跑著放風箏……春天帶給孩子們數不盡的歡樂以及同伴間共同生活留下的美好回憶。
作為前一階段開展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小結,我把如此多的「歡樂」和「回憶」融入日記這一形式中,再現師幼、幼兒之間的生活、學習場景,以「日記」這種較為新鮮的載體呈現出來,以此喚醒幼兒的經驗和回憶,激發他們大膽表達的願望,進一步感知在美好春天裡共同生活的快樂。另外,此活動的情感提升也讓幼兒對春天裡的後續活動有了一絲憧憬,為主題的深入和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
活動目標:
嘗試進行圖夾文閱讀,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共同生活的快樂。
活動准備:
教師:大圖書《春天的日記》、花的PPT、放風箏錄像、音樂、繪畫工具
幼兒:事先積累有關春天的感性經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最近我們一直在美麗的春天裡快樂地成長,今天我們來聊聊春天好嗎?
2、幼兒自由講述對春天的感受。
3、小結:春天來了,樹兒綠了,花兒紅的,冬眠的動物醒來了,小朋友們換上了漂亮的春裝,世界變得那麼美好。
(此環節關注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優美性和多樣性,引導幼兒總體感受春天的季節特徵)
(二)師幼共同閱讀大圖書
● 閱讀封面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春天的日記》。
2、什麼是日記?日記里會告訴我們什麼?哪些事情可以記在日記里?
(幫助幼兒簡單了解日記的含義)
● 閱讀3月1日——走進春天
1、這是哪一天?天氣怎樣 ?
2、師生一起閱讀內容。引導幼兒特別關注樹枝發芽、花兒生花苞的現象。
3、小結:春天剛來臨的時候,我們發現樹、花都有了變化,春天悄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 閱讀3月12日——花兒盛開
1、3月12日,這可是個特別的日子,你知道這是個什麼節日嗎?(植樹節)
為什麼要種樹?
(以「植樹節」為切入萌發幼兒愛護綠化的情感)
2、你們認識這些美麗的花嗎?它們長在哪裡?
現在的花開得那麼美,還記得它沒開花時的模樣嗎?
(激發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並與前頁的花苞做比較,引導幼兒感受花的成長)
你知道春天還有哪些花兒也盛開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寶寶會告訴我們什麼,幼兒欣賞花的PPT。
(體驗春天裡花的多樣性)
4、小結:多美的花兒啊,春天真是一個鮮花盛開的美好季節。
● 3月29日——運動快樂
1、3月29日發生了什麼讓我們特別開心和驕傲的事?
2、冬天早鍛煉時你會感覺怎樣?
(突出春天運動的適宜性)
3、小結:春天還是個鍛煉身體的好季節,在春天裡多運動會讓孩子長得更高、更結實。
● 4月2日——難忘風箏
1、又是讓人難忘的一天,這一天的天氣和前幾天有點不一樣,猜猜這個符號告訴我們什麼?
(提高幼兒的理解和想像能力)
2、看到這只風箏讓你想起了什麼?幼兒回憶一起放風箏時的情景。
3、想再來感覺一次放風箏的快樂嗎,陳老師把它也藏在了電腦寶寶里。幼兒觀看放風箏的錄像。
(鼓勵幼兒流暢地表達)
4、總結:這本日記里記載著許許多多發生過的事,,我們一起欣賞花開、鍛煉身體、盡情游戲……在明媚的春天裡,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此環節旨在通過幼兒的觀察、表達,回憶和再現春天裡共同生活的場景,培養幼兒對閱讀媒介的理解能力及完整表述的語言駕御能力)
(三)想像和創作
1、猜一猜下一頁我會寫什麼?幼兒自由想像內容,用筆畫下今天最想做的事情。
2、幼兒交流分享。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
2、能聽懂故事的主要情節並能簡單概述出來。
3、了解十二屬相具體有哪些動物表示以及輪換的規律。
活動准備:
1、老鼠、貓、牛的手偶各一個,十二屬相輪換的規律圖或圖片一張或小動物玩具。
2、故事掛圖《十二生肖》。
3、了解家庭成員的屬相。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交流屬相,引入主題。
1、幼兒自我介紹自己或家人的屬相。
2、屬相也叫生肖,都是由動物代表的,為什麼要用動物代表呢?引出故事。
二、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1、教師利用手偶生動地講述《十二生肖》的故事。 提問交流:屬相裡面有沒有貓?為什麼沒有貓?誰排在了第一?為什麼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第一?
2、進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3、幼兒利用老鼠、貓、牛的手指玩偶,兩人一組進行故事主要情節的再現和講述。
三、引導幼兒了解十二屬相的代表動物和十二屬相的輪換規律。
1、利用小動物玩具或教學掛圖,了解十二屬相的代表動物。提問交流:有哪些動物被選為屬相?一共有多少屬相?我們一起數一數。十二屬相是由自然界的十二種動物: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組成的,屬相的作用就是可以計算年。
2、了解十二屬相的輪換規律。屬虎的小朋友是虎年生的,屬兔的就是兔年生的,這說明一年有一個屬相,十二屬相轉一圈就需要十二年。十二個屬相就是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的順序排列的。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藉助動物玩具或幼兒用書說一說輪換規律。了解十二屬相的我國特有的民間風俗。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了解池塘周圍環境的構成,以及它們與池塘的關系。
2、體會圖畫的多重線索。
3、 能按照由近及遠、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活動准備
1、了解郊區與城市之間的區別,見過郊區的美麗風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了解青蛙是兩棲動物。
3、遮擋文字的大書。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1、與幼兒聊聊郊區與市區風景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風情一位住在郊區的幼兒介紹自己家周圍環境特點。最後,告訴幼兒,有些地方,即使我們沒有去過,但也可以通過看照片、交談等方式來了解相關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讀書名後,請幼兒說說圖畫中是什麼地方呢?有誰?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圍還有什麼呢?你從哪裡看出來呢?
閱讀圖畫
圖文共讀:遮擋文字,請幼兒描述圖畫信息。在描述後,出示文字進行閱讀。
1、分別閱讀1——14頁。
2、齊分享。
3、帶領幼兒再次瀏覽一遍大書,請幼兒回顧池塘邊分別來了哪些動物,它們跟小青蛙說了些什麼?現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嗎?
教學反思
本書中每幅圖上都有與下一頁相關聯的部分,動物的身上的果實暗示著它們來自何處。在景物的那一頁里,畫面的角落裡都畫有下一場景,也預示著下一頁會出現什麼動物,這是這一讀本的一條主線。於是,我在活動中先提問:「誰來了?它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細節。隨後又進一步拋出預測性的問題:「它可能從哪兒來?你怎麼知道的?」讓幼兒根據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如此反復出現兩三次之後,幼兒就明白了,每一頁都有通往下一頁的線索,他們就開始主動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頁,他們就能說出:「熊來了,它最愛吃蜂蜜了,下一頁一定有蜂窩。」「蜂窩後面是蘿卜地,等下小兔子要來了。」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後,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比較2--3種物體的輕重。
2、初步學習運用等量替換的方法感知、理解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3、學習運用推理的方法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准備: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學掛圖二。
2、形狀不同的積木若干,幼兒用書第39頁的操作材料。
3、幼兒已有使用天平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天平稱量,感受不同物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天平,啟發幼兒講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用天平稱水果,實際感受水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3、教師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稱量,引導幼兒發現它們之間的重量關系。
4、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三種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推導、理解西瓜和蘋果之間的重量關系。
二、引導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受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游戲"那組找得又對又快"。
三、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39頁《判斷推理》中"給一樣重的打勾"和"蹺蹺板"的練習。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有的同學說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夥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下面的解決問題:利用杠桿尺怎樣能夠將另一側進行翹起。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紛紛進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給出的問題是在位置3處,掛3個鉤碼,問在另一側掛幾個鉤碼才能夠將另一側的鉤碼進行翹起。在操作的過程周中,學生在另一側的掛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一個位置過一個,有的三三兩兩的掛。總之他們的將我提出的問題解決。但是這現象進行總結量化的時候就較為的復雜。而學生不需要進行這樣的復雜的學習。至少不是全部需要這樣復雜的探究。現在看來,可以在指導實驗的時候,指導個別現在的同學進行計算,然後進行匯報得出結論。或者再探究之前將這個問題簡化:比如在另一側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掛鉤嗎,要求掛一位置,要麼2位置,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明確的去操作了。然後在提出較為簡單的要求,但是實際操作較為復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操作。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學生進行進行較為長時間的操作,學生的實驗跨越兩節課。我想在以後的安排中,要進行更為優化的`安排效果會更好的。
活動目標
1.能理解電影票上數字的意義。
2.認識排與座,嘗試運用序數的經驗尋找座位。
3發展空間方位能力,感受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准備
1.電影票,座點陣圖,兩張方向相反的座點陣圖。
2.三個方向不同、座位數不同的模擬影廳。
3.電影票若干張(座位號各不相同)。
活動過程
一、了解電影票上的秘密
1.出示電影票,師:認識這個嗎?它現在還有用嗎?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解讀票面信息。
教師引導性提問:票上的信息你們看懂了嗎?文字表示什麼?數字又有什麼意義?
小結:這是一張電影票,時間是20xx年的11月28日,地點是啟東永樂影城3號廳,電影的名字叫《里約大冒險》,座位號是1排5座,票價是40元。
二、了解排與座的意義
1.了解電影票與座位的關系。
教師提問:電影院的座位可以隨便坐嗎?為什麼?
小結:電影院的座位不能隨便坐,要根據電影票上的排號和座號找座位,每張電影票代表一個座位。
2.嘗試尋找座位。
出示座點陣圖,師:這就是永樂影城3號廳,你能找到這張電影票的座位嗎?
師:一張電影票,小朋友找到了幾個不同的座位.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我們先看看1排究竟在哪裡。
(1)認識「排」。出示方向相反的座點陣圖,師:這是我們教室椅子的座點陣圖,這兩張圖的1排分別在哪裡?為什麼覺得在這里?你們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排與黑板的關系,從而理解排與屏幕的關系)
教師梳理總結:電影院中,離屏幕最近的是第一排,然後依次是第二排、第三排……
(2)認識「座」。出示座點陣圖,師:5座在哪裡呢?你是怎麼數的?如果從左到右數,5座在哪裡?如果從右到左數,5座又在哪裡?
(3)找出正確的電影票座位。師:這張電影票是1排5座.剛才小朋友找到好幾個座位,哪個是正確的呢?啟東永樂電影院3號廳的座號是從左到右排列的,1排5座在哪裡?
三、體驗生活中的對號入座
1.教師帶幼兒來模擬影院1號廳,邊分發電影票邊說:各位觀眾,本廳的《灰太狼與喜羊羊》馬上就要放映了,請還未入座的觀眾趕快對號入座。重點關註:幼兒尋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的,並適時引導幼兒間互動,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尋找座位。
2.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方向與標記均有變化的2號廳、3號廳,請幼兒重新取票觀看電影。重點關註:方向與標記的改變對幼兒尋找座位的影響。
游戲次數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而定,教師可與幼兒共同布置不同方向、不同座位數的電影廳繼續游戲。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中擺放操作卡,讓幼兒根據操作卡的提示幫助小動物對號入座。
活動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數學認知的目標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因此,我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提高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1.源於生活的活動導入,凸顯了數學活動的有趣。我在投影儀上出示一張孩子們熟悉的電影票,直截了當地提問「它現在還有用嗎」,引發幼兒爭論和探討,幼兒很快投入到學習新知的情景中。
2.寓於生活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數學活動的有效。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景,讓幼兒主動提取已有經驗,自覺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獲得數學知識。特別是當幼兒對第一排位置產生不同意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時,我及時出示了不同方向擺放的椅子圖,引導幼兒發現椅子與黑板之間的關系,使教學效果變得實在而有效。
3.用於生活的模擬游戲,體現了數學活動的有用。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們拿著電影票進入三種不同方向的電影廳,看三場短小的動畫片,這樣的安排,更能讓幼兒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而有用的喜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並理解故事《小兔怕怕》。
2.知道遇事要勇敢,要勇於嘗試克服恐懼。
活動准備:
課件(小兔怕怕)
活動過程:
一、分段欣賞故事《小兔怕怕》
1.教師播放課件(小兔怕怕)至「流著眼淚跑回家去了」,幼兒欣賞。
2.師:為什麼大家都叫小兔怕怕?小兔怕怕遇到了什麼事情?
3.師:小兔怕怕為什麼哭了?大家是怎麼說的?
4.師:你覺得後來會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二、繼續欣賞故事《小兔怕怕》
1.教師播放課件(小兔怕怕)至結尾。
2.師:小兔回到家裡,媽媽是怎麼說的?
3.師:小兔聽了媽媽的話,是怎麼做的呢?你覺得它做得對嗎?
4.師: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三、說一說:我最怕什麼
1.師: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有沒有像小兔怕怕那樣,害怕的時候呢?你最害怕什麼?
2.師:後來你是怎麼做的?克服了害怕嗎?
3.小結:在我們遇到困難或者害怕的時候,要向小兔怕怕學習,勇敢的克服困難和害怕,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活動目標
1.會唱《一分錢》
2.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大膽表演。
3.幼兒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熟悉曲調,唱准歌詞。
難點:角色表演
活動准備
1.一分錢紙幣若干
2.警帽一頂
3.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
1.律動《數鴨子》。
2.師生問好:
3.出示「撿錢交給警察叔叔」的圖片。
提問:
(1)圖片上都有什麼?
(2)什麼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描述圖片,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4.認識一分錢,開始新課教學
二、新歌教學
1.聽錄音范唱或教師范唱。
2.小朋友們,以前是不是聽過這首歌,聽誰唱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首歌。
3.隨我朗讀歌詞。
4.隨我逐句學唱。
5.分組學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試著隨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詞接龍唱。(我唱前句你唱後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問:歌曲里唱了兩個人物,撿錢的小孩和警察叔叔。進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請小朋友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3.老師也創編了一套動作,請跟我做一做。(請一個小朋友扮演撿錢的人,提示我們把撿到東西不揣進自己兜里,歸還失主或交給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讓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四、小結: 教育幼兒從小要發揚「拾金不昧」的精神,做個好孩子。
活動延伸:
認識各種面值的紙幣。
小網路:《一分錢》由潘振聲作詞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潘振聲認為,兒童歌曲是影響少年兒童成長的一門重要藝術,也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培養少年兒童的高尚情操、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內容和意境。
2.豐富詞語:失望、談天、贊美;能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說句,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嚴謹性。
3、通過學習散文、欣賞散文的優美詞句,了解下雪對人類的好處,使幼兒認識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培養幼兒勇於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 幼兒看過冬季北方下雪的錄像,個別幼兒去旅遊時看過雪景,並在雪地里照相,對下雪情景有初步的了解。
2、物質准備 實物投影機、錄音機及磁帶、電視機;幼兒在雪地里的照片; "失望"、 "談天"、 "贊美"的字卡和"有的……有的……"的字條。
3、環境准備 將幼兒帶回的照片,布置在活動室的牆壁上。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拿出自己帶回的照片,說說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的快樂,引入課題。
2、結合圖片,配樂欣賞散文《冬姑娘的禮物》,初步感受散文內容。
3、分段欣賞散文,進一步讓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學習詞語:失望、談天、贊美;能用"有的……有的……"句式說話。
(1)欣賞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誰到世界上來了?她帶來了什麼禮物?她認為人們一定會喜歡她的禮物,是真的嗎?
(2)欣賞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①誰不喜歡她?為什麼?
②她見人家不喜歡她,她覺得怎麼樣? (出示"失望"的字卡)請幼兒做出"失望"的表情,引導他們用這個詞造句。
有誰喜歡她?為什麼?她看見幾位農民在做什麼?(出示"談天"的字卡)引導幼兒用"談天"這個詞造句。
(3)欣賞第三部分(最後部分)。
冬姑娘來到哪裡?看到了什麼?
出示字條:"有的……有的……"引導幼兒用這個句式說話。
4、學習散文中優美的詞句。(出示字條)詩中用了哪些優美的詞語、句子來贊美冬姑娘?請你大膽地說出來。
5、請幼兒談談下雪對人類有什麼好處。
小朋友,雪對人類還有什麼好處呢?
6、再次欣賞散文,幼兒邊聽邊點讀或邊表演。
活動延伸:
了解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冬天南方不下雪,北方才下雪。鼓勵幼兒冬天不怕冷,積極勇敢地參加體育鍛煉。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幅雪景牆,由幼兒自己用各地照片來布置;在小畫廊展出"冬天到"幼兒作品。節假日讓家長帶幼兒外出旅行,欣賞雪景,為幼兒拍照。
一、目標
1、利用環保廢舊材料製作服飾,體現「綠色環保,保護地球」的活動主題。
2、在活動中能大膽地展示自己。
3、感受與父母一起活動的快樂,愉快地度過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個「六一」兒童節。
二、准備
1、發放家長邀請書
2、場地布置,製作橫幅、評分表、幼兒號碼牌
3、磁帶,錄音機
4、活動前和幼兒一起練習走模特步
三、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在浩翰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這顆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小朋友,你們知道這顆星球叫什麼嗎?(地球)對呀,地球媽媽很高興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可是最近她很生氣,為什麼呢?
2、幼兒自由回答
3、:原來地球上的人亂砍樹木,地球媽媽的綠色衣裳都被破壞了,做成的杯子、塑料袋、報紙、紙盒呢,也到處亂扔,都快讓地球媽媽變成一個垃圾場啦,怎麼辦呢?
4、幼兒自由回答
5、:對呀,我們應該關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在幼兒園度過的最後一個兒童節,我們該為地球媽媽做點有意義的事,讓我們一起把地球媽媽身上的垃圾揀起來,好嗎?那麼,這些垃圾還有沒有用呢?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小朋友都很聰明,利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製作了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小朋友,今天,就讓我們用這些東西來打扮自己,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好嗎?
(二)、幼兒和家長製作。
1、要求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打扮好自己和孩子。
2、小心製作工具的擺放,注意安全。媽$咪$愛$嬰$$幼兒園$教案頻道
(三)、時裝表演秀
1、師:呀,小朋友們都好漂亮呀,你們見過服裝表演嗎?那你們想不想上來象模特兒一樣走一走呢?
2、提出要求:
①、按學號排隊,兩個(如大一班1號,大二班1號)幼兒和家長一起上台走步。
②、由家長(大一班兩位家長,大二班兩位家長)在下面打分(五分制)一位老師統計,及時相加記錄在幼兒名單上。
③、最後評選「最佳模特獎」(8位)及「最佳服裝設計獎」(8位)。
(四)、頒獎
1、師:今天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了許多漂亮的衣服帽子,你們開心嗎?地球媽媽也很開心,把她打掃得這樣干凈,她給小朋友准備了許多禮物,你們看,漂亮嗎?等一會每個小朋友自己去領一份,好嗎?
2、今後我們要怎樣關心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呢?(不砍樹木,多種樹,不亂扔垃圾,盡量不用一次杯子等。)
3、幼兒回答,結束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和學習風的特徵。
2、激發幼兒以科學活動的興趣。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慾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准備:
各種可以填充氣體的玩具、一盆水、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 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1、請幼兒觀察教材P11頁的圖,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玩的是什麼玩具,我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玩過?
2、請玩過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玩的?
3、請幼兒想一想為什麼圖中的玩具可以這樣玩?
二、指導幼兒做實驗
1、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書上的圖,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回答老師的一些問題,但是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做幾個實驗。
2、下面我要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第一個實驗。
3、讓幼兒自操作,教師指導。
三、活動小結
1、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並邊演示邊進行說明。
2、教師對幼兒的表述進行小結,總結本次活動的內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後在自己家裡找一找,看一看用哪能些東西可以找到空氣。
活動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於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Ⅳ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_幼兒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意在讓教師更好地去關注孩子,為孩子解決問題。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篇一[案例實錄]
星期二上午,站在鋼琴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折紙的情況,無意間發現我班美美小朋友的折紙折的很特別,一張大大的折紙被撕成了「四張小正方形」做成了四份一樣的作品,而且折好的作品比人家的小。於是我把這一發現悄悄地告訴了班裡的張老師。我們兩個商量,暫且不聲張,看下午美美上完折紙課怎麼說,***為了調動幼兒學折紙的積極性,從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開設了「紙娃娃大擂台」,規定每折10個折紙作品可換一面小紅旗,5面小紅旗換一個獎品,美美加上「一撕為四的作品」折紙數正好是10張***。果不出我們所料,美美一下課,就拿著剛折好的四份作品,非常興奮得說:「老師,我的折紙作品已經10個了,該換小紅旗了。」這時張老師走過來說:「好,我來看看。」還沒等張老師說完,站在我跟前的佳怡小朋友大聲喊:「老師,美美把一張折紙撕成了四張,她做成了四份一樣的作品。」佳怡的話立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老師,再看美美「哇」的一聲哭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佳怡:「老師,美美這樣做不算數。」
靜怡:「是呀,她這樣是騙人的。」
思宜:「老師,應該把美美的折紙扔了。」
萌月:「對,老師怎麼辦?」
於是,孩子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美美不知所措的樣子,再看看這邊孩子們期待的目光,我順勢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說:「美美這件事該怎麼處理?如果你搏並瞎們願意討論的話,咱們可以來討論討論。」隨即我們組成了一個臨時「討論小組」,開始討論:
師:「美美為什麼要把紙一分為四折?」
旭峰:「她想得小紅旗。」
思傑:「她想得獎品。」
師:「她這樣想對不對啊?你們有沒有這樣想啊?」
心茹:「我也想得獎品。」
冬琴:「我也想得獎品,可是能這樣嗎?」
東宇:「不能。這是騙人,騙人是不對的!」
靜怡:「她把折紙撕成了四張,這是在耍小聰明」
師:「那你們覺得現在要怎麼辦呢?」
冬琴:「張老師,不能發給她作品。」
旭峰:「對,美美說謊騙人,老師該把她的小紅旗收回來。」
思傑:「把這個大象扔掉。這次的不算。」
冬琴:「我們應該幫幫她,可以給她一次機會。」
師:「冬琴說要幫幫她,給她一次機會,你們覺得呢?」
小朋友有的點點頭,有的想了想,慢慢的也點頭了。
師基空:「那要怎麼幫呢?」
佳怡:「美美,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耍小聰明。」
萌月:「上折紙課要表現好點,才能得到更多的作品。」
湉兮:「美美,你以後不能這樣了。「
晉豪:「美美,你能改掉這個毛病嗎?」
美美輕輕地點了點頭,小聲說:「能。」
師:「美美,聽了小朋友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好嗎?」
美美:「老師我錯了,以後我要好好表現,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作品。」
師:「對了,要這樣做才會是教師和小朋友都喜歡的小夥伴。那今天的折紙作品就不算了,你們說這樣行嗎?」
小朋友聽了都點點頭。
教師小結:美美想得到很多作品,很積極上進,這種想法很好,她也很聰明,但她把一張大折紙一分為四,當四紙來用,這種獲得很多作品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作品,才算真本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反思]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但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引導孩子,讓他們自蔽伍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關注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獲得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些結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說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案例分析]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爭強好勝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知道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爭強好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競爭者和被競爭者調節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驗。不擇手段遭到同伴 *** 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引導幼兒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大家信服與支援。
經過討論,孩子們對於折紙小***的是非對錯已經認識的很清楚,使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事情該怎樣思考,怎樣處理。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篇二案例背景
A是班級里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願意自己脫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著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願坐在一旁看看,彷彿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 *** 。
案例描述:
境一:
「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著A的頭,一邊對他說,「想玩哪個區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裡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後來搭火車,我們要准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准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玩,老師走過去,對著他說,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著,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後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說:「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後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然後老師又說:「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么說就象徵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說。「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說。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麼穿,並一步步幫他穿上一隻,另一隻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著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准,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裡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說著老師扶著他的手開著,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著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後他又是獃獃的站著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著他的手誇張的做起來,他就跟著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後,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麼喜歡嘟嘟熊?還誇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說:「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誇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說:「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經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說:「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後,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坐著,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脫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麼地方?」「這里!」「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了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於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麼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並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於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神會,並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難怪A經常說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說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說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說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驗。教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盡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說也許並非難事,但是對於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說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麼拿怎麼放,放哪裡。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於A來說也許只是對於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並非從內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於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於7,為孩子創造良好得家庭環境和表現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說教,創設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游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不要總習慣於把現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游戲為孩子創設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為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了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說興趣是最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得事情、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於參與活動得興趣。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篇三我們班有一個叫明明的男孩,他是這個學期到我們班的。明明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注意力很難集中,是個「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而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參與同伴的活動,卻因為不適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絕。周圍的小朋友實在驅逐不了他的情況下還會去告狀。教師對於這個經常惹麻煩的孩子也傷腦筋,經常當眾批評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這種教育方法的效果並不好,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
場景一:
馬上就要進行集體教學活動了,孩子們陸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師開始講述今天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沒在仔細聽,他正用手撩旁邊可兒的小辮子。可兒皺了皺眉,將自己的小椅子往旁邊挪了挪,明明想將可兒的椅子向自己這邊拉近一點,於是兩個孩子開始拉拉扯扯起來,發出了一些聲音。老師向他們這邊瞟了幾眼,有點不高興但沒有說什麼,這時可兒突然叫了起來:「老師,你看明明。」老師終於大聲地對明明說道:「明明,你給我坐好,再不聽話,就讓你出去!」本來和可兒僵持著的明明被老師的呵斥鎮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體,瞪大眼睛看著老師,臉上流露出內疚的表情。可兒接著又說道:「他剛才使勁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許說了,你們以後聽好了,從今天開始誰都不許惹明明,誰去惹他我就找誰,聽見沒有?」老師厲聲說完這些話後嚴肅地看著全班的孩子。對於老師的命令,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聽到了。」明明使勁地絞著自己的手指,有些難過的樣子,但隨著老師話題的轉移,他又恢復了原貌,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東張西望,不知道在想什麼。
分析:
一、教師教育方式產生的消極後果
首先,舊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添新的問題。教師想通過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歸正」,不再違反紀律,但是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非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反而對明明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為受到同伴的誤解並遭到拒絕之後產生了破壞性的行為
其次,教師在意識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後,想立即改變這種孤立教育方式帶來的不良後果,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於:
其一,年齡越小的孩子向師性越強,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大班孩子的道德認知還處於他律階段,教師作為孩子眼中的權威,她的話尤其是命令性的語言對孩子的話就是判斷事物的標准。教師經常當眾批評明明,甚至動員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並堅決地執行。
其二,明明給同伴的壞印象部分是由於他自己調皮經常受批評造成的,教師孤立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動機和行為也會被其他孩子誤解並拒絕,面對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顯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沒有得到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採取了消極的行為方式予以反擊。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是一種惡性迴圈,即明明的負面行為反應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個搗亂的壞孩子,也會越加排斥他,同時強化他們從教師那裡獲得的對明明的消極態度。
最後,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與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場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師沒有利用集體力量中積極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讓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僅不幫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師的這種做法無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間豎起了一道屏障,而學前期幼兒的同伴交往對幼兒的社會認知、交往技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明始終被同伴這樣孤立,將會失去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這對明明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際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調節器,會讓人心情舒暢地從事各種活動,明明與同伴這種敵對的狀態不改變的話也會干擾他正常的探索活動,降低他對外界環境的好奇心。
二、解決方式
1.教師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點
從明明的日常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調皮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新鮮事物好奇心比較強,自控能力比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卻不知道該怎麼樣被同伴接納。從明明園外背景來看,他是從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並且據筆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為孩子轉園的目的是覺得他原先的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太好,孩子過於自由散漫,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現在明明所在幼兒園里受到的約束比以前要多也要嚴格;另一方面,明明轉園之後很快升入大班,由於大班與小學的緊密銜接,教師會在平時的要求中考慮到孩子對小學環境的適應問題,為孩子順利地入小學做一些必要的准備,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集體教學的時間加長,會提出一些與小學教學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這些對明明來說,都要去適應。
2.幫助明明建立與新環境相適宜的秩序感
***1***教師一方面要多關註明明的舉動,同時對於明明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並明確地告訴他錯在哪裡,應該怎麼做。教師此時不適合說一些反話或是隱語,因為年幼的孩子有時並不清楚教師話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對孩子要說大白話,尤其是對明明來說,他對新環境的熟悉程度還不夠,對新班級一些具體要求還沒有清楚的意識,並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級環境,現在班級的要求要嚴,這樣對他來說適應就更需要有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在同伴中給明明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鼓勵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學習,實際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體化。
***2***對於明明時常因為好奇心而違反了紀律.一方面不妨告訴他,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應明明,等老師上完課之後,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須要認真聽講。在這里筆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給孩子玩的,只是作為純粹的裝飾品就失去它對兒童的意義了。
***3***教師要有耐心,明明的特點使得他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對明明違規要不厭其煩,反復提醒,不能因為急躁而時常出言不慎。
***4***對於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經產生的消極後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師要有勇氣尋找合適的機會,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向孩子解釋是自己太生氣才會這么說,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不理睬明明,應該想辦法幫助他才對。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減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同時,讓孩子學會去關心別人。
***5***教師要善於將集體力量用到積極的方面,可以鼓勵孩子們幫助明明取得進步,讓大家一起監督明明,在明明取得進步時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錯誤時指出錯誤之處,並幫助他改正。讓明明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同伴的友愛,逐漸被新集體所同化。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Ⅵ 幼兒園案例分析怎麼寫
幼兒園案例分析寫法如下:
一、案例慶汪注意事項
1、教育案例展示與反映的是一個現實的教育教學事例。根據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事實進行研究的生動事例的再現,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或觀點,對差差岩事例進行描述。讓人覺得真實、可信,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2、內容最好是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反映時代的要求。並且通過事例可以給讀者帶來許多思考,當遇到同樣或類似事件時知道該如何應對。描述時清楚地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個思想,蘊含一定的理念。
3、案例中要包含有一個或幾個疑難虛御問題,同時也可以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思考。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究,去發現,他們自己追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們的真世界。幼兒要在做中學。教師應有意識的在活動中,通過積極的與幼兒雙主體對話與交流,建構幼兒積極參與的主體性。
Ⅶ 一組幼兒在玩搭電影院的游戲,電影院造好,游戲快結束,但時間還很多,你怎樣進行指導
進行加一個游戲怎麼樣? 如果不行,一起來玩過家家算了~~~
Ⅷ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兒園的 教育 質量已經成為幼兒教育關注的 熱點 ,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重點任務之一。下面是徐誒啦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的教育 故事 案例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
“要賣票的”
一次由師幼互動生成的游戲主題
魯迅幼兒園 陳寶英
一、背景
《綱要》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互相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小班孩子由於剛從家庭來到幼兒園,年齡小,生活 經驗 不是很豐富,因此,在自由活動中很容易引起糾紛而向老師“告狀”。作為老師該如何處理這類事件,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動內容和方式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活動,是引起我們教師該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案例中的丁丁就是這樣一位剛上幼兒園不久的小班小朋友,天真稚嫩、活潑可愛。在一次自由活動中,他自發建構起一個“要賣票的”的游戲情節,主動向同伴開啟共同游戲的互動行為。由於老師的適時介入和給予的積極響應,使丁丁的游戲主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一)
剛吃完點心,喝過豆漿,孩子們按照慣例把自己的小茶杯放回杯架中,然後走出教師,向教室外的小陽台走去。忽然,丁丁一下子走到了通往小陽台的路口,用兩手攔住路口不讓小朋友們過去,並說:“要賣票的、要賣票的。”後面出來的小朋友一個個被他攔住過不去了,就紛紛跑來“告狀”說:“老師,丁丁把我們攔住,我們過不去了。”聽了孩子們的“告狀”,看著孩子們僵持的情景,老師連忙走到丁丁面前,假裝著從口袋裡掏出錢來說:“售票員棗汪,給我買一張票,我想上公園遊玩。”丁丁高興地讓老師通過了,老師趁機對丁丁說了聲:“售票員,你還沒給我票呢。”丁丁楞了下,也連忙把手往口袋裡一掏,說了聲“給你票。”老師和丁丁雙手一擊,就順利的通過了路口,來到了小陽台上。後面的小朋友們看了,也紛紛效仿起老師的樣子,假裝從口袋裡拿出錢來向丁丁買票,丁丁呢,也假裝著從口袋裡掏出票子給小朋友,並和小朋友雙手一擊,愉快的讓小朋友們通過,讓他們到小陽台上去玩。
(二)
從那以後,在課余時,孩子們會經常聚在一起,玩起“要賣票的”游戲,一次,在玩大型玩具時,在台階旁,在滑梯下面的“小房間”里,丁丁和其他孩子們又自發的玩起了“買票賣票”的游戲,之間幾個孩子像模像樣地站在路口或“小房間”的門口,伸手讓通過的小朋友賣票而其餘的孩子呢,則興趣盎然的伸手掏錢,買票通過,玩得不亦樂乎……
三、分析
丁丁由於年齡較小,在活動中,他常常不被其他的小朋友所注意。今冊前天,吃完點心,到小陽台上自由活動的過程中,他為了引起老師和同伴的關注,自發建構起了“要賣票的”的游戲情節,向其他的小朋友發起互動,以尋求同伴對他的關注。但是,由於幼兒年齡尚小,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因此,他的互動行為不但沒有引起同伴們的充分關注,反而使小朋友們由於不能到小陽台上去玩而引起不滿,紛紛“告狀”老師。為了解決這一糾紛,教師在觀察丁丁言行的基礎上,
及時理解到了丁丁當時的 思維方式 和行為方式,以玩伴的身份適時地參與到丁丁的活動中來,並藉助於啟發性的提問,與丁丁形成了有效的互動。教師的這一行為引發其他小朋友的效仿,小朋友們紛紛加入到他的活動中來,他很開心有那麼多的小朋友,特別是老師加入到他的游戲中來。使他一下子從活動的次要角色轉變成為活動的主要角色,因此,他對老師和同伴的回答都給予了積極地回應。
四、 反思
1、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以關懷、尊重、接納的態度與每一位孩子交往。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我意識,在針對不同孩子的活動內容時,教師要用不同的指導策略,去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本案例中的教師沒有簡單地處理小朋友們的“告狀”,用生硬的語言去阻止丁丁的行為,而通過仔細的觀察和關注,及時察覺到丁丁的需要,用尊重、接納州岩清的態度和丁丁形成互動,使幼兒同伴間的矛盾迎刃而解,幼兒間的沖突化干戈為玉帛。
2、教師應和幼兒建立起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僅是師生間相互影響和交互作用的發展過程,更是個體主動建構的過程。“要賣票的”這一主題是丁丁主動建構起來並希望引起小朋友們注意的活動。在這里,由於教師的適時介入,與丁丁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從而使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從“掏錢買票”到“主動要票”直至“和丁丁的雙手一擊”,使起先簡單的游戲內容一下子豐富起來。在這一互動中教師還注重了和丁丁的情感交流,因此,丁丁和老師的互動效果更加好。這正好也體現了《綱要》通篇要求和滲透的觀點:“不關注情感交流的互是缺乏教育價值的”。這一師幼互動模式,不僅僅影響了互動中的教師和丁丁,更影響到了其他在場的幼兒,使他們紛紛效仿而產生場效應,從而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在玩大型玩具過程中的交往和互動,以及日後師生雙方的發展及其交往形成深遠的影響。
3、教師要善於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蒙台梭利認為: 兒童 只有在自己選擇的有興趣的活動中,才能達到專注和自主的程度。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以適當的方式去應答。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察覺他們的問題、困難和需要,並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持和引導。在針對丁丁“要賣票的”活動過程中,由於教師的及時引導,使丁丁的游戲情節逐漸豐富、完善起來,這對於像丁丁這樣小年齡的幼兒來說,是比較有效地。教師的主動出擊把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了“買門票、上小陽台”遊玩的游戲情節中來,教師生成的游戲主題隨之被許多小朋友所接納。在這里,關鍵是教師捕捉到了隨機教育的契機,而此時,教師生成的游戲主題剛好是幼兒感興趣的,從而幼兒的興趣就轉移到了老師和丁丁所要求的方向上來。
4、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游戲是反映幼兒的認知、思維、想像以及個性情感的一面鏡子。教師對幼兒游戲活動的觀察,應當抱一顆童心和一份寬容心,了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行為、情感和言語表現。作為一個身臨其境的教師,要以兒童的天真和興趣,像孩子一樣參與到游戲中,這正如法國十八世紀思想家盧梭所說的:“要愛護兒童,幫助他們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為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呢?”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二
環節一: 組織幼兒集體觀察老師操作,看哪些東西可以沉,哪些東西可以浮,並在黑板上畫出二維的記錄表格,讓幼兒學習如何記錄觀察結果。 具體過程是:首先,教師指著面前的水盆,問道:“這是什麼呀?”(評:無效和無用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應該引起幼兒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師的問題,按其作用,可以分為:引起幼兒探索興趣的;激起幼兒認知矛盾的;引導幼兒探索方向的等)接著又指著面前各種沉浮材料問道:我把這些東西放進水裡會怎麼樣?”這時,有幼兒說“沉下去”,有幼兒說“浮起來”(評:這時,老師對幼兒的回答沒有什麼反饋,因為幼兒的回答沒有符合她期望的結果)接著又有一名幼兒回答道:“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這時,老師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並且表揚了那位幼兒,要求所有的幼兒重復說“東西放進水裡,有的浮起來,有的沉下去。”其次,教師邊操作,邊在黑板上畫出二維記錄表格, 讓幼兒學習如何記錄觀察結果 (評:這一環節用了很長時間,幼兒顯得有點煩躁,原因是二維記錄表格太抽象, 不適合幼兒,而且,要求幼兒學習老師規定的記錄方式, 剝奪了幼兒探索如何進行記錄的機會。)
環節二:幼兒以組為單位,進行沉浮操作。在幼兒操作前,教師強調要邊實驗邊將觀察結果記錄到老師發的記錄表格中,並提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評:這一要求影響了幼兒真正探索的發生! 因為迎合老師的期望是每個孩子都善於做的。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忙於放進水中一樣物體,趕快記錄一下,根本沒有用心探索,即使有個別孩子正在探索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老師走到他身邊提醒他,要求他抓緊時間,趕快記錄,這一行為把幼兒的探索興趣驅逐得一無所有,結果是最沒有用心探索的孩子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因為他最快,最好地完成了老師的任務,但完成老師的任務就算達到教育目標了嗎?)
環節三:組織幼兒 說說 自己的記錄情況
環節四:教師將鹽放進水中,讓幼兒攪拌並再次探索同樣物體的沉浮情況,並讓幼兒記錄。(評:教師統一放好鹽,剝奪了幼兒探索鹽量與物體沉浮的變化的機會,老師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認識到淡水和鹽水中物體沉浮的不同,但這一目標模式剝奪了幼兒的探索過程,其實這一認識目標的達成是長期的過程,不能因為達成認識目標,而失落了情感目標和 方法 目標的達成,科學教育的目標有三個方面: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方法目標,三者要兼顧。)
一切為了比賽
某幼兒園組織大、中班幼兒排練團 體操 。為了能在比賽中得獎,園長要求每天在室外排練不得少於3個小時,且為了保證排練效果, 排練期間不允許幼兒上廁所。 一天,甲幼兒在排練過程中要小便,但他怕老師批評,始終忍住不敢去,結果尿了褲子,後又因體力不支,當場暈倒。 有時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管理,也會贏得其他孩子們的接受和認同。例如:一次美術作業前,我邀請值日班長負責點名發彩筆。在分發的過程中,我卻驚奇地發現:幾乎每一個上前接筆的幼兒都說了一句“謝謝xxx”,這讓我很納悶,怎麼老師發筆的時候從沒有“享受”過這般待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大的
原因可能在於由來自他們身邊的小夥伴來負責管理和服務他們,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新鮮感,他們也更樂於接受和認同吧。
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幼兒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能力差異問題。這顯然不是短時間就能提高和解決的難題,我們希望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多為幼兒提供“當小主人”的機會,鍛煉幼兒的責任意識,提高幼兒為自我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另外,我們也會適當考慮為幼兒調整 配對 ,讓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小夥伴之間的合作。
由此可見,在實施“值日班長”制度時幼兒成為了管理生活常規活動的主角,但並不是教師就解脫了,就沒有責任了。此時,教師更要擔當起關注者、引導者的重任,以旁觀者冷靜的眼光,細細觀察幼兒在其中的行為表現、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行為。
日常生活常規活動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發揮孩子潛能、順應當前幼教發展新趨勢地開展幼兒園的生活常規活動?值得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大膽嘗試、勇於反思。我願意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分享。
正在上計算課,突然一架飛機從教室上空飛過,聲音震耳欲聾。“飛機,飛機!”一個小朋友尖叫起來。緊跟著,全班小朋友都轉頭東張西望,邊看邊嚷。有的還想離開座位到室外看看。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好呀,飛機,也來聽我們大班小朋友數數了。我現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來數數,給飛機上的飛行員叔叔聽聽,好不好?”“好!”按照平時養成的習慣,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三
“老師,你講錯了!”
“老師,你講錯了!”當小朋友還沉浸在小動物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將“大烏龜送回家”的喜悅中時,家楨小朋友一語驚人地發話了,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大家向他投去了詫異的目光。“哪裡講錯了”?”我本能地問道,(心中納悶,這個故事選自教材,不會錯呀!)“烏龜四腳朝天會自己翻身的,用不著別人推的?”
孩子自信地說著!(有道理,“自己翻身”可是烏龜的本能。家楨居然能想到這一點,說明孩子平時觀察得非常仔細,我為孩子的表現而叫好!)我暗自思忖著還來不及做出應答,“不信把烏龜捉出來„„”孩子見我沒吱聲就邊說邊向龜盆走去,捉出了盆中最大的一隻烏龜,順勢將它四腳朝天放置在地板上,(原來孩子是想用實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讓事實說話,有道理。)該舉動立即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大家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看著“大烏龜”的反應,停了一會兒,只見大烏龜慢慢地伸長脖子和四條腿,並用頭和腿使勁兒仰面往地上一頂,“噗嗵”笨重的身體終於翻了過來,隨後雙眼四處觀望了一下,慢悠悠地朝前爬了起來„„,“烏龜自己回家嘍” 孩子們發出了歡呼聲,家楨終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事實”告訴大家,烏龜除了在水中會翻身,其實在陸地上也會自己翻身的„„
附故事: 送大烏龜回家
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滾了下來,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快救救烏龜大叔!”
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刺蝟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的身體,要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蝟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邊去。”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跌下河去。大烏龜在河裡翻過身來,劃動四隻腳,歡快地游開了。 大烏龜會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了!”
由一條毛毛蟲想到的
今天下午戶外活動回到教室以後,孩子們剛剛坐下來穩定了一下情緒,而我則在擺放上課要用的材料,突然,聽見一個小朋友大叫起來,一瞬間,整個班級沸騰了,我走進一看,原來是一條毛毛蟲爬在了一個孩子的衣服上,他害怕地將毛毛蟲抖到地上,這時候,孩子們都看著這條躺在地上的毛毛蟲,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聽見他們的各種議論“這是壞的,吃莊稼的,我們要弄死它”“別弄死它,把它扔到垃圾筒里算了”等等,我在旁邊不動聲色,看他們准備怎麼辦,最後,龔思龍用餐巾紙把毛毛蟲包好,扔到了垃圾筒里,他們還是覺得不殺死它,因為毛毛蟲也是有生命的。
事情過後,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一下毛毛蟲,他們只知道毛毛蟲是壞的,吃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別的就不太了解,於是我和他們說了一些有關毛毛蟲的知識,如,有的毛毛蟲是帶刺的,有的吃莊稼,有的吃樹葉,有的是青色的等等,也鼓勵他們自己回家以後去發現更多毛毛蟲的知識。
猜你喜歡:
1. 幼兒園成功教育案例分析
2. 幼兒園學習故事案例
3. 優秀幼兒園教育案例
4.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3篇
Ⅸ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
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
以教育敘事研究為起點,不但能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促進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教育敘事案例分析與反思,歡迎閱覽。
案例一
早鍛時,幼兒正在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嬉戲。突然,蹲在沙地旁的傑傑一手指著地上一團黑糊糊的東西叫喊著:「老師,快來呀!那裡有一隻蜈蚣!」我連忙跑過去,一邊疏散前來圍觀的幼兒,一邊告訴他們蜈蚣是有毒的,被它咬到是相當危險的。但是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讓他們久久不捨得離去。我找來瓶子,留意地將蜈蚣放入瓶中,並在早操後將它帶進了班級。我改變了原先的活動資料,改上「探索蜈蚣」的學習活動。從讓幼兒回憶是否看見過真實的蜈蚣到講述對蜈蚣細致觀察後的感受:從討論蜈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到分小組去資料庫翻閱資料;從有幼兒提出異議「瓶中的小蟲是蜈蚣還是馬陸」到以升慧繪畫的形式將它們區分開來,幼兒對蜈蚣有了較為詳細而全面的了解。
案例二
在主角游戲時,我們有意騰出較好的把握。於是,我們大膽啟用幼兒充當小老師,為平日生病或有特殊原因請假未來幼兒園的幼兒「補課」,並透過驗收他們所教「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對幼兒進行獎勵。「小課堂」主角游戲的試行使幼兒的交往潛力得到了提高,職責感和競爭意識也在「傳授」中得到培養,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更加自信。越來越多的幼兒透過學習榜樣而有了較大的進步。
思考
從案例一中我們看到,透過親近和感知自然界的一系列活動,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自我學習的潛力有了提高。幼兒不僅僅獲得了詳細且豐富的知識,而且增強了夥伴間的合作意識和職責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
自然界也是幼兒的教師。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應當追蹤幼兒對自然界的探究,挖掘教育契了一塊場地,供幼兒自發創設場景和自由表演。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課堂」是幼兒最常創設的場景。幼兒對教師執教時樣貌的模仿,簡直就和教師平日上課一模一樣。一些幼兒對知識的復述和當時{旱蚩的互硼右機,隨機轉換活動資料,生成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資料,做到寓教於樂。
從案例二中我們看到,當教育源於幼兒的真實生活時,當教師的視角從書本教材轉向幼兒的真實生活時,學習成為了幼兒內在的需要教師應捕捉幼兒每一次主動學習的機會,及時加以展開和深化,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探究客觀世界的用心性,使教育成為幼兒的一種生活實踐,一種愉快的體驗。
事實證明,充分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如興趣點、好奇心、模仿欲和表現欲等,純笑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十分關鍵而必要的。教師就應及時且准確地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珍惜並利用好幼兒的好奇心。做沖同時,在遵循幼兒愛模仿、愛表現的年齡特徵基礎上,將其興趣點巧妙地導入活動的過程中,將幼兒的好奇心始終貫穿於整個活動中,准確把握好其喜愛探究的心理,有意識地創設各類豐富多樣的便於幼兒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的平台,讓他們在用心地互動中得到學習潛力及綜合潛力的提升。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做有心人,多貼近幼兒,解讀幼兒,與他們一齊生活、一同成長,了解幼兒的特點與興趣,以敏銳的視覺、開放的心態、靈活的方式使幼兒園課程得以及時調整、補充和更換,相信這樣會讓幼兒在生活化的課程中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家裡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飲食習慣,身為幼兒教師,就是要給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個人溫暖,歡樂,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員,是一個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辭,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壞』習慣,又很喜歡管理別人事的芮芮。
一、無聊的美術活動
到美術活動的時間了,是這個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歡的活動,他是班級里最不喜歡畫畫的,勾線胡亂勾幾筆,塗色也是亂七八糟的瞎塗,顏色裡面外面一團亂,別人在認真畫畫的時候,他總是在一旁搞破壞,和他在一張桌子上繪畫的小朋友每次畫畫的時候都會告他的小狀,「老師,芮芮畫在我的紙上啦!」「老師,芮芮總是講話,吵到我沒法畫啦!」,美術活動芮芮的表現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向這樣下去,總是提醒他快快畫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師的權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為,並沒有真正的引導他嘗試繪畫,並且喜歡上繪畫,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後面看他的行為表現,發現他很沒有耐心,無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一筆一筆的勾線,一筆一筆的塗色,最後認認真真的寫上自己的名字,芮芮總是畫幾筆就沒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處講話,要不就是在發現老師看著他時,就瞎塗幾筆,顏色全塗到外面也無所謂,我想了想,覺得幼兒都喜歡受到老師的表揚,就應有獎懲的制度,畫畫的過程中認真仔細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兒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並且會有小貼畫來作為獎勵。當然,不認真不仔細的幼兒也會有懲罰,就是作為作業回家後再畫一幅作品,第二天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齊分享繪畫的心得體會,但是,這個方法,對於芮芮
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溝通了一下,期望周末在家時能夠抽出一些時間和芮芮一齊完成繪畫作品,培養幼兒的耐心,在幼兒園時多多引導他一些繪畫的方法,塗色的技巧。家園共育引導幼兒用心的發展自我繪畫潛力。這天下午天氣下雨,小朋友們都在畫自己的美術練習本,有的畫恐龍,有的畫自己的小書包,芮芮卻在看著天花板發呆,我走過去問他「怎樣了想不想放學的時候,我請爺爺來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貼畫啊但是,你要畫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顏色要認真的塗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師,我也能貼小貼畫啊」我什麼都沒有說,笑了一下走了,幾分鍾之後我『無意』的走過他,看他在認真的畫,還問其他的小朋友,塗什麼顏色好看。放學的時候他的爺爺來接他回家,他卻把爺爺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說"作品給爺爺看"我和爺爺都笑了……
二、不聽話的衣服
芮芮還有一個習慣讓人有點頭痛,就是每一天午睡前,小朋友會整齊的把衣服折疊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絕對不會折衣服的,所以,他進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還在仔細的整理衣服時,他已經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每一天中午都會如約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訴我「老師,芮芮又沒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後,我就會把芮芮從午睡房的床上請出來,去折衣服。我們都明白培養幼兒自主的良好習慣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動的請幼兒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引導他們去自然而然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是無法長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昨日我在班級里和全體幼兒進行了一個討論,題目就是「怎樣和我們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幾個小朋友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之後,我主動出擊,「請芮芮來講一講自己的看法,衣服每一天都在穿,就如同我們每一天都要用筷子吃飯是一樣的,吃過飯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麼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樣愛護它呢」芮芮站起來一臉的茫然,最後說了一句「吃飯時不能吃在衣服上,畫畫也不能往別人在衣服上畫」我繼續引導說「那睡覺前呢」其他小朋友立刻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進午睡房,他聽到別人的答案,自己也跟著說折衣服再睡覺,我見機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應老師的,衣服每一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覺前必須要把衣服折疊整齊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師這邊來我們拉鉤。」
他似乎不是太情願和我拉鉤,也許怕自己會做不好,我告訴他老師會幫忙的,過來拉鉤。這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級里,小朋友們都忙著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沒有和之前一樣個性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觀察他,給他自己表現的機會,我站在午睡房的門口看芮芮走過來,我剛剛想問他有沒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頭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邊,蹲下來擺鞋子呢最後,才笑嘻嘻的看著我走進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是需要更多的關心瑣事,關心在他人看來無足輕重的小事,每一天與幼兒打交道,會自然而然的構成了一些幼兒教師特有的壞習慣,把幼兒單純的看做是一個孩子,其實,教學工作就是教與學,在教育引導幼兒的同時自己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幼兒的世界也是有他們的道德觀,甚至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只要你耐心的觀察,細心的研究,會發現幼兒也能夠教會我們很多!每一個純真又善良的幼兒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老師!
妍妍是我們班這學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兒,又是新搬來南橋鎮居住的,也就是說,她所要應對的不僅僅僅是新的.班級、新的小朋友,還要應對新家周圍的新環境、新的語言。剛開學,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極大的擔憂:孩子自理潛力較差,與外界接觸少,比較嬌氣,性格內向,又加上原先熟悉的、說好一同來新班級的表哥最後的放下,讓她產生了「你們把我騙來的!」感覺,她怕孫女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在了解了這個狀況後,我把這個孩子作為開學初工作的重點。
開學初,妍妍對於新群眾生活採取了完全的排斥態度:她拒絕來園、天天早上哭著、叫著、拉著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絕參加游戲;甚至拒絕吃飯,老嚷著「奶奶做好飯了,妹妹要回家吃飯」。期間,家長也是萬分擔心,派奶奶來探視。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絕午睡,情願站著。但是,她對於我已經不表示排斥,我帶她上了廁所,允許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對於這樣一個敏感又嬌氣的孩子,我一開始採取的對策是「順應」。期望她在熟悉新環境後,能夠自主地理解新環境的規則,理解群眾生活。但是,幾天過去依然沒有成效。她依然拒絕和大家一樣,在群眾活動時也總是游離在大家之外,從不參與。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狀況,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樣就怎樣。開始,我也認同家長的觀點,認為穩定情緒是重點,但是,她這樣的活動方式開始感染一些孩子,本來就不愛吃飯的博豪、曉嵐、懿晨見了我對妍妍地遷就,趁機開始提出:老師,這個菜我不要吃的;那個湯我不喜歡……一天在喂飯時,因為,有小朋友把湯打翻,我急於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說:「接下來你自己吃飯,不許再哭了」。由於口氣較嚴肅,我還擔心她是否會號啕大哭,但是當我過來後發現,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飯了。這次狀況給了我信心。我開始改變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從愉快來園開始,在和家長聯系後,我和家長對她提出要求:開始允許早上來園讓奶奶陪她玩半個小時,如果奶奶走時她哭了,那麼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厲害,也不讓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後她沒哭,而且在奶奶走後能和大家一齊活動,那麼第二天還允許奶奶繼續陪她。開始一段時間,奶奶離開時妍妍還是哭泣,我沒有妥協,很堅決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進教室就讓她奶奶回家了。我觀察了一下,接下來的幾天來園時她情緒有些波動,但忍著沒有哭泣,之後的情緒基本正常,對我的要求並沒有太大的拒絕反抗。我就獎勵表揚了她,在以後的幾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漸的脫離奶奶的陪伴,慢慢與愉快上學。隨著要求的逐步落實。妍妍開始理解新環境,在教師的引導和必須要求的輔助下,她開始和小朋友一齊玩,一齊游戲,臉上也逐漸開始有了笑容。
國慶長假上來,我很擔心妍妍會重新對環境、對老師感到陌生,重新變得不願來園,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剩餘的,妍妍早早地來園,高興地揮著小手叫奶奶快點回去,然後和嘉怡、怡寧幾個好朋友一齊玩去了。奶奶反映說,媽媽這天還在放假,叫她也繼續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卻說「老師會等著我的」而堅持來園了
家長對孩子的變化感到驚嘆,也自覺停止了中途來園探視,而孩子情緒也很穩定。這說明,教師的對應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與反思:
人的潛力表此刻各個方面,其中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潛力也是一個方面。對於幼兒來說,由於孩子性格、成長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同,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就產生了差異。對於教師來說,過去我們的思維定式是調整環境來適應孩子,個性是在開學初的一段時間里,教師更會有意識地遷就幼兒。在這個案例中,一開始,我對應幼兒拒絕理解環境的行為,採取的對策就是順應。因為教育對象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十分嬌氣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絕行為其實是她心理極為「焦慮」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她拒絕環境進入他的生活,以給自己營造一種「安全感」,比如她拒絕吃飯就是很明顯的一個行為。但是,當她在環境中有了一個具體的「依戀」對象後,(就是教師自己)我就就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變「順應」為「依從」。從案例中教師的行為分析,由於教育對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引起教師對待自己態度的變化,為了在陌生的環境中繼續有一個能夠「依戀」的對象,她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為,反過來順應教師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來園時對我說的那樣:為什麼老師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還要給我五角星(指老師和她之間第二天來園不哭泣的約定)?當時我回答「因為你是老師很喜歡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兒逐步適應
的過程中,教師不斷的肯定就應和要求交替進行,這樣幼兒在得到贊許之後,對於繼續完成教師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