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現在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泗門鎮,醫院這里,要去平頂山,怎麼去,怎麼坐車,誰有司機的電話
泗門醫院有多趟車去平頂山的,一般是慈溪開過來的,國道邊上等或者聯系司機!
㈡ 寧波去餘姚泗門現在坐車怎麼走方便
最方便最快速的莫過於從火車東站坐高鐵火車動車到餘姚,然後在餘姚高鐵北站直接坐公交到泗門(2元),這樣是最方便的路線。你也可以選擇最便宜的路線為,在寧波汽車南站西路(公交站如察點,在婦兒醫院後面)坐公交301路到天下玉苑(2元),然後換乘餘姚公交515路到餘姚汽車南站(2元),然後再從汽車南站坐102或者106到汽車北站(1元),然後在從渣前茄北站到泗門(2元),這趟線路最便宜只要7元,但是速度上要慢上許多,估計從寧波到泗門需要3個多小時。還有一種就是去寧波汽車北站坐中巴直達到泗門的車,這個因繞行慈溪,悔戚固時間上也較久,估計超過2個多小時,價格估計超過25,最重要的是班次較少,一天也就2班左右,因此你不一定能遇得到,具體什麼時候發車我也不清楚,需要你自己去汽車北站詢問。還有幾種路線,但都是價格較貴,時間也比較久就固不推薦。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最後說句,我上面推薦的路線現在都以開通,固沒有影響。
㈢ 寧波 地理區位優勢(人文啊.地理啊)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是浙江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位於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寧波北侖港是個深水良港。
寧波有以下頭銜:
1.副省級城市:全國有15個,主要是政治上享受副省級待遇,例如寧波市長享受副省長待遇;(政治方面)
2.計劃單列市:全國只有5個城市,主要是經濟上某些權利直接歸中央管理;(經濟方面)
3.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政策!(經濟方面)
4.國務院命名的"較大的市":這主要是在立法方面有權制定地方法規.(立法方面)
5.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現在已經公布三批共99個城市了.(文化方面)
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獲選200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居方面)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東方大港——北侖港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裂態掘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肆核上絲綢之路」的閉謹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概況
政府所在地:海曙區
面積:9365平方公里
人口:607萬人,市區人口約203.4萬
電話區號:0574
郵政編碼:315000
區縣:6區,3市,2縣
市樹:樟樹
市花:茶花
年平均氣溫 :16.3℃
[編輯本段]地理
寧波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 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
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
時區與北京相同,為東八區
[編輯本段]歷史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縣,屬會稽郡。兩漢、三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3縣除隸屬的州、國和郡名時有變動外,其區域范圍基本未變。隋開皇九年9589年,3縣同餘姚合並,稱句章縣,縣治置小溪(今鄞州區鄞江鎮),仍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設州治於三江口(現寧波老城區);武德八年(625年)改稱鄮縣,屬越州,縣治復置小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鄮、
慈溪、奉化、翁山4縣,州治也在小溪。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故址相傳在今西門筱牆巷一帶。
五代稱明州望海軍。北宋建隆元年(960)稱明州奉國軍。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升為慶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稱慶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
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進,並形成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的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計劃單列市。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根據地,進行走私貿易,後被明軍討伐。鴉片戰爭後,寧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港。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寧波人在上海居民構成中的比重很大。2000年北侖港已經成為著名的深水良港。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現轄:6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2個縣。
建設中的鄞州
市轄區:
海曙區 http://www.haishu.gov.cn/
江東區 http://www.nbjd.gov.cn/
江北區 http://www.nbjiangbei.gov.cn/
北侖區 http://www.bl.gov.cn/
鄞州區 http://www.nbyz.gov.cn/
鎮海區 http://www.zh.gov.cn/
縣級市:
慈溪市
餘姚市
奉化市
縣:
寧海縣
象山縣。
寧波市 面積9671.59平方千米,人口550萬人。轄6個市轄區(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鄞州)、2個縣(寧海、象山),代管3個縣級市(慈溪、餘姚、奉化)。全市共有57個街道、80個鎮、11個鄉。
海曙區 面積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萬人。郵編315000。區人民政府駐靈橋路229號。轄8個街道:月湖街道、南門街道、江廈街道、鼓樓街道、西門街道、白雲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江東區 面積37.65平方千米,人口25.21萬人。郵編315040。區人民政府駐彩虹北路58號。轄7個街道:東勝街道、百丈街道、白鶴街道、明樓街道、東柳街道、東郊街道、福明街道。
江北區 面積208.7平方千米,人口22.97萬人。郵編315020。區人民政府駐新馬路61弄。轄7個街道、1個鎮: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橋街道;慈城鎮。
北侖區 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34.99萬人。郵編315800。區人民政府駐新碶街道長江路1166號。轄6個街道、2個鎮、1個鄉: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橋街道、大榭街道;白峰鎮、春曉鎮;梅山鄉。
鎮海區 面積366.9平方千米,人口22.49萬人。郵編315200。區人民政府駐招寶山街道勝利路112號。轄4個街道、2個鎮:蛟川街道、駱駝街道、庄市街道、招寶山街道;澥浦鎮、九龍湖鎮。
鄞州區 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萬人。郵編315040。區人民政府駐鍾公廟街道。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中河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咸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古林鎮、橫街鎮、鄞江鎮、章水鎮、瞻岐鎮、東吳鎮、高橋鎮、塘溪鎮、洞橋鎮、東錢湖鎮、集士港鎮;龍觀鄉。
餘姚市 面積1527平方千米,人口82.58萬人。郵編315400。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鳳山街道、陽明街道、梨洲街道、蘭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臨山鎮、泗門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梁弄鎮、陸埠鎮、大隱鎮、大嵐鎮、河姆渡鎮、四明山鎮、小曹娥鎮、黃家埠鎮、三七市鎮;鹿亭鄉。
慈溪市 面積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萬人。郵編315300。市人民政府駐滸山街道三北大街655號。轄3個街道、17個鎮:滸山街道、宗漢街道、坎墩街道;范市鎮、掌起鎮、逍林鎮、新浦鎮、橫河鎮、附海鎮、庵東鎮、天元鎮、長河鎮、周巷鎮、橋頭鎮、匡堰鎮、勝山鎮、龍山鎮、崇壽鎮、三北鎮、觀海衛鎮。
奉化市 面積1249平方千米,人口47.88萬人。郵編315500。市人民政府駐錦屏街道錦屏南路1號。轄5個街道、6個鎮: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塢街道、蕭王廟街道;溪口鎮、尚田鎮、蒓湖鎮、裘村鎮、大堰鎮、松嶴鎮。
象山縣 面積1176平方千米,人口52.74萬人。郵編315700。縣人民政府駐丹東街道後堂街21號。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丹東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鎮、西周鎮、鶴浦鎮、賢庠鎮、牆頭鎮、定塘鎮、塗茨鎮、大徐鎮、新橋鎮、泗洲頭鎮;東陳鄉、曉塘鄉、茅洋鄉、黃避嶴鄉、高塘島鄉。
寧海縣 面積1931平方千米,人口58.55萬人。郵編315600。縣人民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轄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躍龍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橋頭胡街道;長街鎮、力洋鎮、一市鎮、前童鎮、桑洲鎮、黃壇鎮、強蛟鎮、西店鎮、深甽鎮、岔路鎮、大佳何鎮;胡陳鄉、茶院鄉、越溪
[編輯本段]寧波幾個商業廣場
天一廣場 天一廣場
萬達廣場
聯盛廣場
中信泰富廣場
世紀東方廣場
維多利亞廣場
天倫廣場
飛越廣場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寧波市區主要旅遊景點奉化溪口是全國重點旅遊區:以蔣中正原籍為背景,以雪竇山和雪竇寺最為著名,還有蔣中正原住址及鎮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嶺門、武嶺學校、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鹽鋪、摩訶殿、蔣母墓道、御書亭、錦鏡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竇寺、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梟岩、亭下湖
寧波生態景點很多,類似北侖區九峰山,鄞州區五龍潭也算是。野鶴湫旅遊風景區 、梁祝文化公園 、寧波滕頭生態旅遊示範區、 九龍湖風景區 、寧波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 、東錢湖風景旅遊區、石浦漁港古城、天一廣場 、寧波天一閣博館 、 寧波松蘭山 、保國寺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雪竇山 、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 、天童寺 、天河 、東錢湖 、城隍廟商貿休閑步行街區、寧波萬達商業廣場 、阿育王寺 、月湖、豐鎬房、千丈岩瀑布、它山堰 、妙高台 、五龍潭 、南溪溫泉 、浙東大峽谷 、寧波海洋世界 、蔣母墓道 、梁祝文化公園 、宋皇城海灘 、前童古鎮、上林湖越窯遺址 、秦氏支祠 、鼓樓 、開明服飾特色街。
[編輯本段]特產
象山海鮮、奉化芋艿頭、奉化水蜜桃、奉化千層餅、奉化尚田草莓、慈溪餘姚楊梅、三北豆酥糖、寧波草席
寧波十大名菜:冰糖甲魚、苔菜拖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鍋燒河鰻、黃魚海參、寧(甬)式鱔魚、火踵全雞、苔菜小方塊、雪菜大黃魚
[編輯本段]特色餐館
張記臘汁肉夾饃。 地址:海曙公園路117號,鼓樓北大門口。 肉夾饃、涼皮。
森鴨面。 西河街,新美心對面。 燒鴨面,腸血面。
味一早餐。 新芝路過永豐西路口往北。 小籠包中包鍋貼,餛飩面,麻油蒸餛飩。
倉橋頭面結店。 鎮明路倉橋頭菜場對面。 面結,寬面。
樂味餛飩面。 百丈路小綿羊正對面,銀殿賓館的斜對面。 蝦仁餛飩,乾菜餛飩。
關中面鋪。 鼓樓尚書街呼童街十字路口。 油潑扯麵,麻辣牛肉麵,麻什。
奉化牛肉館。 高塘路上雅戈爾專賣店邊。 牛雜面。
溫州飯團。 孔浦菜場附近。 內有鹹菜,榨菜,肉鬆,梅乾菜,油條等。
忘憂亭。 南鎮安街,鎮安小學後門。 雞脖子,雞翅膀,黑磚塊,裡脊肉,燒仙草。
伊莎貝拉甜品屋。 孝聞街100-12號。 天鵝泡芙、小喇叭、藍莓蛋糕。
寧芙麵包房。 新興大酒店後門附近87261321。 泡芙。
富浩飯店。 解放南路久久天橋旁。 牛排、芋艿小排羹、青菜白蟹湯。
郭巨海鮮飯店1。 繁景花園的大雅久對面,福利院旁邊。 海鮮、青菜芋艿。
郭巨海鮮飯店2。 孝聞街口靠近包玉剛圖書館。 炒嘰蛄、米魚骨醬。
雲賓飯店。 范江岸路翠柏路的交叉口。 蘿卜排骨湯、蟹糊、雞爪豆瓣醬。
春鶴飯店。 孝聞街與西河街岔口。 炒蘇蟹,旁元蟹,白蟹土豆羹,小梅魚。
良友飯店。 興寧橋下,外經貿大廈對面。 梅子肉,油爆蝦,寧式鱔蝴。
好兄弟海鮮。 中山西路老西苑花鳥市場。 大腸煲,虎頭魚。
老寧波飯店。 江東王隘路228號。 鹽烤蟹腳,鐵板魷魚,烤雜魚,旁元蟹。
老太婆飯店。 朱雀小區,最大的十字路口左拐。 餅子蒸蛋、芋艿排骨。
梅山漁村。 朱雀小區。 乾菜烤蟹腳,油煎米饅頭,雜魚,蒸排骨,烤鯽魚。
東錢湖水上餐廳。 原東錢湖賓館下去。 本地雞、臭冬瓜、鯽魚干、紅燒魚頭。
東苑食府。 市府後門。 蔥烤河鯽魚、甜紅薯、蒸鰻筒、豬油蒸塊。
岱山碼頭飯店。 白沙路海運大廈旁。 椒鹽蝦蛄、紅燒網潮、踏扁土豆。
四海香川菜館。 久久天橋下。 手抓羊排、水煮牛蛙、桑拿牛肉、蘿卜干臘肉。
水樂園。 甬港南路李惠利中學邊。 番茄排骨鍋仔,水煮魚,蜂窩玉米,涼粉。
新派川菜館。 中山西路原花鳥市場前。 酸菜魚,涼拌青瓜,桑拿牛蛙。
劉家香辣館。 百丈路,靈橋下一、二百米處。 金牌鴨脖子,醋椒牛肉托水餃。
巴渝小棧。 江東新錢櫃隔壁。 香辣小龍蝦、水煮魚、豆花魚。
麻辣印象。 城隍廟KFC旁。 香辣兔頭、麻婆豆腐、水煮泥鰍。
灣仔手抓鹵龍蝦。 鄞奉路417號海曙交警大隊站。 手抓鹵龍蝦、孜然牛肉。
漢德居盱眙龍蝦。 鼓樓步行街到底左轉。 龍蝦60/80/110,桑拿牛肉,醬骨頭。
水先生食館。 世紀廣場石頭屋邊87301757。 辣酒肥柳煲,茄汁牛腩煲
近聚里自助火鍋。 翠柏一里站附近。 羊肉串,鹵鴨掌。38/位(包括酒水)
大餡水餃。 百丈路,靈橋東路站下。 伊面飄香雞,大拉皮兒,玉米酸菜水餃。
清湯鵝, 驚駕路,游泳館附近。 鹵鵝爪,鵝肉,鵝肝。
斑竹溪味館。 石鍥雅戈爾小學對面。 溪魚,角麂,雞,薺菜炒年糕。
江西人家。 鎮明路鎮明小學那裡。 江西炒粉絲、干鍋群菌煲、臘肉、豆腐乳。
楚雲天鄂菜館。 靈橋西。 藕湯、武昌魚、三鮮魚糕、炒大腸、杜婆雞。
千一米線。 鎮明路和柳汀路交叉口。 過橋米線。
樂口福粵菜館。 百丈路東,華嚴街斜對面。 鮮式蛤子、百絲蒸蝦、鹵水拼盤。
一茶一坐。 樂購麥當勞旁。 芒果雪酪、紅豆冰、叉燒酥、抹茶奶茶。
激旨面館。 天一廣場天主教堂邊。 日本拉麵、石鍋拌飯。
小紅牛燒烤。 鎮明路金撙咖啡旁邊。 五花肉、紅薯、石鍋拌飯。
鄉村牛仔燒烤屋。 曙光路曙光影院對面。 粥,牛肉,雞翅。
麗灣韓國料理。 東海菜場靠民安路對面。 石鍋拌飯,牛尾湯,土豆餅。
金魚國際餐廳。 天一銀太二樓。 鴨舌,蟹餅,火焰蛋糕、春卷、印度洋蔥圈。
琴橋浪漫咖啡。 拉芳舍旁邊。 咖啡,鐵板套餐。
韓國料理。 廣濟街老晶都好時光婚紗攝影隔壁。 石鍋拌飯,烤五花肉。
迪萊咖啡。 寧波日報社5樓。 咖啡西點。
豪尚豪牛排館。 鼓樓呼童街66號,正對中心農貿市場。 牛排,套餐。
百世德咖啡。 槐樹路,潮湧軒附近。 荷葉田雞飯,珍珠奶茶。
萊點水果吧。 曙光電影院對面。 推薦那裡的西米系列和黑雨系列。
香草戀人館。 鼓樓紅蜻蜓專賣店正樓上87242643。 手工巧克力。
E見如故海鮮吧。 鼓樓皇子和米線的弄堂進後左拐。 姜蔥螃蟹,椒鹽帶魚。
小粥仙。 四眼契街新河明珠大門口。 韭菜鮮肉餅、扁豆鮮肉餅、粟米餃、粥。
海味世家。 民安路曙光中學對面。 蟹糊、蟹腳、咸蟹蒸叉魚、烏賊蛋蒸白蟹。
外婆橋贛菜館。 鎮明路殷記旁87170217。 蜜制小龍蝦、酸菜魚、水煮肉片。
嵊泗小海鮮。 江東南路周宿渡水產市場。 和尚蟹鉗、琵琶蝦、刀魚、鸚鵡魚。
高麗苑。 驚駕路美食一條街上87791677。 鐵板章魚、石鍋拌飯、烤肉。
黃胖飯店。 江東南路周宿渡水產市場。 各類海鮮
樂陶陶湖南風味館。 迎鳳街21號87317730。 干鍋。
星巴克咖啡外灘店。 外灘江邊。 法式蘇芙蕾,利口提拉米蘇,冰焦糖瑪其朵。
元泰居海鮮砂鍋粥。 旁興寧橋左轉,江東新世紀旁。 鐵板牛柳,海鮮沙鍋粥。
龍鳳山莊。 月湖馬衙街邊,石浦邊上。 寧波菜,豬油雜豆腐。
江南春飯店。 德龍一直下去,近華茂。 海鮮,「五穀雜糧」。
海味世家。 江東曙光中學對面。 小海鮮。
錦官驛。 天一廣場。 錦官沸騰魚,菜根老壇子,江石滾肥牛,龍井桑拿蝦。
綠柳居素菜館。 鼓樓一和湯包樓上。 羅漢觀齋、素腰花、佛跳牆、烤紅腸。
皆大歡喜。 中山東路東方商業大廈。 米湯海鮮雜,迷宗椒鹽鴨頭.
頤和茶館。 外灘。 蛋炒飯、烤鵪鶉蛋、醉雞爪、甜點水果。58/位起。
醉美。 箕艚街曙光路中山東路口。 鮑汁蝦仁炒飯、糯米鳳鵝、木瓜雪蛤。
鬥牛士。 外灘。 牛排、甜點。星期1-5下午1-4點特價牛排套餐 39、 49/份。
勝雅客。 世紀廣場2樓。 西湖牛肉羹 茶樹菇牛柳,鐵板海鮮豆腐
新倍司。 甬港南路。 酸菜螺片 青龍過江
玉蝴蝶。 老實巷36號。 竹香鴨 冰凍苦瓜
紅樹林會所。 日月星城樓下。 頂翅撈飯,八寶魚頭,蟹粉珍珠羹,小牛柳排。
拉芳舍茶餐廳。 琴橋邊錦地水岸下。 田雞煲,烤鰻,烤鯽魚,鮑魚飯,玉米烙。
檀宮。 琴橋邊,錦地水岸下面。 碳燒台塑牛排,美極雞翅。
水玲瓏。 鎮明路光大銀行附近。 金牌龍蟬、雪鉿水果羹、手撥筍、咖喱青蟹煲。
富邦大酒店。南站。種類繁多的自助餐。
獅城兄弟新加坡餐館。 萁漕街上,凱利大酒店對面。 海南雞飯、奶茶。
缸鴨狗。蠻多的
石浦大酒店。百丈東路1118號
向陽漁港。 彩虹南路236號
向陽漁港下屬「豪食匯」。天一廣場(朝葯行街面的,天一數碼廣場正西面)/萬達廣場(鄞州區鍾公廟街道四明西路999號萬達廣場5號門入口處)。國際美食餐廳,網羅了數百餘種全球美食,匯聚了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巴西、港澳台等各地風味,世界品牌甜品哈根達斯、頂級海鮮刺生無限量供應,全品種自助餐。
城市桃花概念菜館。海曙區鎮明路260號
每一個愛國愛家鄉的寧波人,請大家在美食神話城——甬城寧波用餐之時,盡量做到足夠就好,不夠再點,杜絕浪費,提倡節儉。在不得已擺譜的情況下也多多斟酌,盡最大努力,將面子工程的奢侈行徑減少到最底線!用實際行動證明「用餐文明」。文明城市的市民方方面面做到文明才算真正的文明。
[編輯本段]寧波的中國第一
中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
天一閣中國第一民間藏書樓——天一閣。
1990年11月,攝制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電視劇——寧波三維電子有限公司。
縫制了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件「中山裝」,開辦了第一家西服店,編著了第一部西裝裁剪 書——紅幫裁縫。
中國第一家獲得QS9000/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蜂鳴器製造商-----寧波東方電子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個世界船王——董浩雲(寧波人)。
中國第一大手機製造商——波導。
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出口港——北侖港。
中國第一家合作制銀行——鄞州農村合作銀行。
中國第一台具有知識產權的八音琴——寧波韻升音樂禮品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深水良港——北侖港。
中國第一家通過國際環保認證ISO14001認證的造紙企業——寧波中華紙業。
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張石川(寧波人)。
導演了中國第一部臘盤配音的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張石川(寧波人)。
中國第一家生產黑炭襯的企業——寧波宜科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家專業製造鉛酸蓄電池的企業——寧波海湖蓄電池有限公司。
1993年5月,中國第一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尋呼機誕生;1995年,中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股票信息機問世;1997年,中國第一台高速漢字機呱呱墜地——波導。
英國基督教循道公會女傳教士奧特綏在寧波創辦中國第一所女校——甬江女子中學(今市第六中學)。
中國第一家軸承出口免驗企業----寧波慈興軸承有限公司。
新中國第一枚紀念郵票的設計者,新中國第一套特種郵票的設計者,新中國第一套普通郵票的設計者——孫傳哲(寧波人)。
中國第一男裝品牌——雅戈爾。
中國第一崖灘長廊——象山紅岩。
中國第一飛人——柯受良。
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棉色紡紗開發基地——寧波百隆集團。
中國第一大草製品市場——鄞州區古林鎮的明州草製品市場。
中國捐資助學第一人——邵逸夫。
中國第一台35毫米有聲電動攝影機發明者——鄭崇蘭(寧波人)。
中國第一台電影磁性錄音機發明者——林聖清(寧波人)。
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美國兩院院士(美國歷史上也僅有23位)——毛昭憲(寧波人)。
中國第一家西醫綜合醫院,現寧波二院。
世界最長之杭州灣跨海大橋,世界最大之電熨斗生產基地周巷鎮。
以寧波為主場的八一雙鹿電池在CBA上奪冠次數最多
[編輯本段]寧波裝的中國第一
開設第一家西服店、開設第一家西服工藝職業學校、縫制第一套中山裝、縫制第一套西服、編寫第一部西服理論著作
㈣ 從泗門到火車北站坐幾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一:餘姚512路,全程約21.0公里
1、從泗門乘坐餘姚512路,經過35站, 到達站皮殲北路站
2、步行約螞搏110米燃物沖,到達餘姚北站
公交線路二:餘姚508路內環 → 餘姚530路,全程約22.1公里
1、從泗門步行約230米,到達振興路口站
2、乘坐餘姚508路內環,經過3站, 到達朗海公路站
3、步行約80米,到達餘姚大道站
4、乘坐餘姚530路,經過29站, 到達站北路站
5、步行約50米,到達餘姚北站
㈤ 在餘姚市泗門醫院產婦分娩住院要什麼手續
身份證,戶口本,准生證
㈥ 中山紀念堂粵曲大匯演在何年
過去,我邑各墟鎮,尤其是農村演戲,多由群眾籌款(也有公嘗廟嘗出錢)搭戲棚、戲台,雇請戲班演出。種類有恭祝寶誕的神功戲,慶祝豐收的好年景戲。但每台戲的開演頭晚,總是先演六國大封相或八仙賀壽,然後演出那些揚忠抑奸、英雄救美或才子佳人為題材的戲,也有演出《三娘教子》和妯娌糾紛之類的倫理戲。公費演戲時,觀眾隨到隨坐,沒有座位時亦可加凳,也可站豐後頭觀看。群眾籌款演的戲,出錢較多或有職銜之縉紳,要預留前座四五行的堂中位。此輩入場時,鄉公所所丁熱情侍候,奉茶點煙。散場時,他們給戲班賞銀。筆者童年,就曾多次到南郊華佗廟、庫充和東鄉濠頭,西郊長洲觀看木偶戲或粵劇、有時夜場演出通宵達旦,累得我呼呼入睡。
隨著歷史的發展,我邑開始有戲劇、曲藝、電影、魔術、雜技的經營演出活動。但元明終世至晚清時期,營業性之露天戲台、草棚、院室、戲堂,皆屬臨時搭成或租借。上演的戲劇,基本上是由演員配唱的木偶戲,或到省城雇請落鄉戲班來邑登台演出粵劇;也有由走江湖的雜技人員表演武術,俗稱「賣武」;亦有請「講古佬」登台「講古」(說書),請「龍舟」藝人唱「龍舟」。自清宣統末年,邑人首建正規戲院以後,新的影劇院不斷出現,上演上映劇目電影逐漸豐富。春風秋雨幾十年,邑境影劇院的變遷很大,現據回憶,著重陳述民國時期的影劇院的經營情況,也略談解放後新建的影劇院。
(一)戲劇院
香山首建的正規戲院在清宣統末年,由邑人某氏(姓名未考證)在石岐大笪地籌建。辛亥革命後,該院以低票價試業後,於民國3年(1914年)正式開業,取名泰東戲院。其建築布局是:正門為樘籠門,內分大堂、二樓、三樓。大堂兩分對號位(前座在中間,兩側為東西廂,低價位在後座),二樓第一排伸至大堂的第七排上面,與地下座位一樣編號;三樓以級代座不編號,俗稱飛機位。全劇院共約二千個座位,該院開業後,基本上演粵劇,兼營其他。民國14年(1925年),美國波士頓大魔術社曾在此演出,還公演過「蘇俄怪獸陳列」及聘請藝人演唱粵曲。約於民國20年(1931年),在中山首創機器廠的何本,因見「天外天」、「中山」電影院生意好,便游說泰東戲院老闆兼營電影業。何本還以外股東名義投入發電機、放映機及增加電器設備作資金,並著在泰東戲院後側的「合安」機器店當技工的三弟何禧,晚是到泰東戲院發電和巡視電器設備。「合安」的徒工鄧蘇(現軸承總廠退休職工)亦有過去幫工。當時,該院夜頭場放映電影,二場演出粵劇。及後,日場亦有放映電影。戲班不繼時,全天三場均放電影。此期間,電影已逐漸從默片發展到有聲片,彩色影片亦開始面世。在滬港澳上映的影片,尤其是西片(附解說字幕),也擠入中山電影市場。整個30年代,因戰火尚未蔓延中山,且我邑毗鄰港澳,泰東戲院的影劇生意處於黃金時代。但後期,該院因上演上映名班名片不平衡,也因股東之間意見分歧,或入新股或退出原股,遂於民國24年(1935年)10月改為青海茶室。數月後,於民國25年(1936年)2月,再易名娛樂茶室,俱是上演粵劇。同時供應各式茶點到觀眾席前,形成「台上開戲,台下開墟」。時過半載,即民國25年(1936年)9月,又恢復泰東原名和昔日狀況。
1940年3月,邑境淪陷後,泰東仍繼續經營至1942年初,及後,該院被日軍毀壞,整座建築只剩下斷牆殘垣,用作軍馬場,也成了汪偽政府難於管理的流浪災荒飢民的集居點。
抗日勝利後,1945年冬,張溪鄉人林卓芝投資重建泰東戲院。竣工後,石岐人黃寶光(澳門平安戲院少東)租此院經營,易名「模範大戲院」。於1947年春,正式開業,主營電影兼粵劇、曲藝、話劇及雜技。
新中國成立後,林卓芝、黃寶光因故撒手不管模範戲院。1950年該院工人請示軍管會,5月5日市軍管會派員前往清點查封資產,決定將該院暫時交由23名工人經營,租金由軍管會轉給張溪農會。7月31日,市軍管會委派高其峰充任該院經理。1952年10月14日,石岐市政府文教科改派嚴蔚到該院任經理,蕭德倫任副經理。工商登記流動資金5000元,性質改為石岐市地方國營企業,主營放映電影,兼上演粵劇。60年代起易名紅旗電影院,隸屬石岐鎮影劇院,一直經營至90年代。
石岐第二間劇院是建國戲院。事緣1938年日機轟炸廣州後,人流南移。石岐灣底龍王塘(現商業系統職工宿舍)的大葵棚岐山音樂茶室開業,上演粵劇。未幾,易名建國大戲院,經理袁國安,撤掉茶座改搭竹木札固的排凳,座位一千多。後因廣州戰事吃緊,名伶馬師曾、紅線女、羅家權、梁醒波、白玉堂、羅品超、鄧碧雲、梁蔭棠、紫蘭女等,先後到該院演出。邑境陷敵後,百業蕭條,劇場冷淡,該院為求生存,降低票價,亦有觀眾。戰後復甦,生意又旺。建國經營十載,至1947年底,由縣警察局測定為「危棚」,下令拆卸。清理債權債務,結束營業。
三是勝利大戲院。1946年冬(另一說1947年元月)正式響鑼開業,址在現孫中山紀念堂停車場。由國民黨縣黨部和三青團中山分團合營,該院為竹杉棚架鋅鐵蓋頂。全院座位共一千,分別稱為中華位,民國位,民族位,民生位,勝利位。單一上演粵劇。名伶薛覺先、唐雪卿、馬師曾、紅線女也先後率團在該院演出《胡不歸》等有名劇目。經營半年,因規劃建設仁山廣場,各界輿論認為,該院不倫不類,且演戲嘈雜,有礙集會,國民黨政府被迫將院歇業拆掉。
四是新世界戲院:勝利戲院拆台,國民黨官方有關人士四齣覓址,最後確定以縣黨部禮堂加設有傾斜度的地板,將「勝利」拆下的材料,改制木長椅,開設新世界戲院(為1994年5月30日搬遷前的中共中山市委會址),1948年8月開業。座位約四百多,主營電影兼營曲藝演唱。四大平喉歌星之一的粵曲名藝人徐柳仙曾在該院演唱《再折長亭柳》。青年電影院歇業後,由該院接映彩色西片。同年年底,該院發生勞資糾紛,放映員臨場罷工,觀眾嘩然。數天後,勞資代表雙方簽約而後復業(有見報)。後因設備低檔且業務日漸衰微,半年後結束營業。
五是中華戲院,即現中山影劇院前身,址在孫文中路108——112號(舊門牌)。原址為「西盛」當鋪及後座(龍母廟街口西側)的古舊祠堂(淪陷時期曾用作偽刑偵刑審處)。戰後,南基路「南成」餅家老闆霍裕及其兄霍永光(港商),購買此舊房拆卸,興建該院。據霍裕說,興建該院時共用40萬港元,與當時煙墩山縣參議會會所同價。中華戲院於1948年落成開業,經理霍裕。主營粵劇,座位一千多,是木座椅,磚瓦結構,無樓座平房戲院。解放後,出租給孫姓並與之合作。1950年7月16日起易名聯營公司中華戲院,股東10名,孫鍔昭(沙邊泗門人)出任經理。流動資金12000元(折新幣),員工33人。至同年9月15日申請歇業。由工人生產自救,優惠稅收。聘請陳笑見領銜的廣州春風粵劇團等來院演出,中山民間粵劇藝人亦常在該院演出《唇亡齒寒》等時裝粵劇,並即席為抗美援朝募捐款項。後由縣委、縣總工會租借作會議之用,間中亦由工人俱樂部租出影機放映電影或上演粵劇;工人生活由工會安排。1959年擬建仁山會堂,上馬時,將該院拆改。仁山會堂奉令下馬停建後,中華戲院改建為中山戲院,容枝任經理。行政上與紅旗、人民、文娛同屬石岐影劇院管理,主任宋庭君。新「中山」座位1340個,放映電影、演出戲劇、雜技、演唱曲藝等。該院為活板座椅,但迴音較差。1967年易名工農兵劇場。1982年春,更名為「中山影劇院」至今。
六月新新——大華——文娛——華僑戲院,現石岐金都城商場址。原為孫文西路大中堂巷李氏大中堂的前花園地(有水塘)。戰前由孫文西路中西葯局全東程大元買下,戰後填平籌建戲院出租。於1949年初落成開業,取名新新戲院,初時主營電影。觀眾經大中堂巷出入,正規木椅橫排28個座位,有小二樓,座位共約一千。1950年2月10日始換老闆,易名和聲公司大華戲院,經理孫漢權,工商登記流動資金10511元,固定資產登記寫1948年大中堂人士所建(實際是大中堂李植枝等人入股於程大元),經營至1952年11月11日申請歇業。由工人借用生產自救,工會亦有借場演出招待劇目,宣傳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3年冬,僑屬黃茵、方麗群和歸僑陳茂垣的女婿洪燦謙等人集資似用該院經營,申請登記期間,另有人以新華戲院之名申請籌備開業。後經石岐工商聯提供咨詢意見,政府批准黃茵籌組正式營業,名曰文娛劇場,經理黃茵,主營粵劇,同年12月7日開業,工商登記流動資金11950元,員工23人。門面改在院址悅來路100號之一。次年(1954年)9月15日變更登記,經理方麗群;李佩珍入股擔任副經理。流動資金改為13900元,營業執照為岐商字第0594號。方、李是影劇業務新手,開展業務不理想,後由石岐市政府文教科入資2萬元,改牆擴闊座位,拆掉正門兩邊商店,進一步改裝門面。調派幹部麥仕釗管理業務。並從模範、人民電影院抽調職工,協助該院開展經營業務。市政府從未收息分紅,稍有利潤,用於添置設備。1956年1月24日,改為全行業公私合營文娛劇場後,仍經營粵劇,原公方代表麥仕釗調文化館。李國新出任公方經理。自從座位增至1340個後,利潤也多了。60年代初,國家開設華僑特種商品供應公司期間,石岐鎮人民委員會指示文娛劇場改名華僑大戲院,以配合華僑新村(已擇地,無上馬)、華僑紙廠(即中山造低廠)、華僑大廈等用名。該院易名後,經理黃嫻。60年代中期,因危房,曾一度向工人文化宮租場經營,後並入工農兵劇場。
七是石岐工人文化宮影劇院:1953年12月文娛劇開業後,石岐市工會聯合會(主席鄭吉,宣傳工作負責人翁桂揚)即籌建石岐工人文化宮,內設影劇場,1955年春節開幕。不久,解放軍的南方雜技團和赴港歸途的中國民間藝術團曾在該宮演出。幾個京劇團和廣東粵劇院一、二團,廣州市團,曲藝團也經常在此宮演出,還放映電影。60年代前期,曾在球場增設分場,每晚放映電影兩場。工人文化宮是事業單位,經常由工會文工團演出,工會會員憑招待票免費進場。影劇院經費由文化宮統籌。80年代中期起,採取承包責任制經營。1990年影劇場掉改建,成為有空調的新型影劇院。
八是孫中山紀念堂劇場。該堂整座雄偉建築物於1983年落成,由原中山商會會員、香港新鴻基地產集團財東郭得勝捐資一千萬港元建成。紀念堂內的劇場除用作會議會場之外,經常舉辦大型演唱會和有名的劇團演出。場內設座位1484個,有現代化設備,如活動板沙發椅,活動舞台、樂池,中央系統空調、高級音響等。1984年香港藝員葉振棠和1985年春節香港藝員顏國梁等人曾在此舉行演唱會,1990年秋粵劇老藝員羅家寶也在此演出,票價昂貴,亦受到廣大觀眾熱烈歡迎。
(二)電影院
我邑首間電影院——「天外天影畫部」,原址開辦在龍母廟街口民房前廳(現中山影劇院東側後座)。民國8年(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後,由濠頭鄉人鄭彥聞(廣東省參議員,《中山仁言報》總理及主編)斥資開設該部,內分樓上「雅座」和地下普通座,兩種座位共30多個。1927年,該部遷往孫文中路(今石化公司商場址),裝修成正規電影院,但座位也只有50位。先後放映過中外影片《兒女英雄》、《洪荒仙女》、《李飛飛》、米老鼠和唐老鴨卡通片、差利卓別林滑稽系列片等。經營達十三載,約於1931年歇業。原因:三十年代前期,聲片逐步代替默片,甚至有少量彩色西片出現,觀眾日多,中山境內電影院相繼開業,經營場所格調以及影片要求愈來愈高。放映默片且僅有半百座位的「天外天」已不適應時代要求。也因東主鄭彥聞致力辦報,故結束其營業。
大觀影畫戲院是縣城第二間電影院,1925年開業,址在照壁街祠堂內(今葯品公司職工宿舍)。場內設4人長木椅多張,約共100多個編號座位。單一放映默片。先後上映過《悔不當初》、《古井重波》、《孽海潮》和卡通片等。後因地處偏隅及經營不善,時僅一載,業務萎縮而歇業。
中山電影院是石岐第三間電影院(人民電影院的前身)。原址在西城門外的李氏族祠。民國7年(1918年)由祠堂值理先闢建游戲娛樂場,有時兼營演出粵劇。民國18年(1929年)秋,增設電影以同「天外天」影院爭生意。此時,該院邊營業邊改建,改建後院內分大堂、二樓、三樓。大堂和二樓設置正規木椅,二樓前欄伸至大堂第五六行之間,三樓是以級代座的扇形散位。全院座位約1200個。先後放映過《魯智深夜救林沖》、《上海花》、《奮斗婚姻》、《俠女奇緣》、《舊西遊記》、《風流督軍》等。1933年開始放映聲片。企業名稱由中山改為中山大戲院。1935年秋,在同「模範」兩棲式競爭中,中山大戲院改為合利公司娛樂茶室,上演粵劇兼售茶點,茶水免費,糕點計價,服務到觀眾席前,還有花生、瓜子、香煙、火柴叫賣。但時過三個月後,「合利」結束,恢復中山名稱,繼續放映電影。1936年起又兼演粵劇。至淪陷期間,處於半停業狀態。戰後1946年重新裝修。前時,先後十二次易名為中山新戲院、中山影畫院、娛樂茶室、中山有聲電影院、中山劇場、中山正風劇場等。
1946年秋,石岐馬龍舟巷鄭三各的富家子弟、具參議員鄭少新,向當時業主孫恩榮租賃該院並投資裝修。期間先在集賢坊祠堂內臨時放映電影,1947年春節正式開張。後易業主李錫。1948年資方更迭,由石岐昌興金鋪老闆余林、合元興金鋪少東李桂源、廣州片商劉渭如,總經理李桂源;余林、余倫、余錦兄弟主管業務。及後,余、李四人退出。曾在國民黨中宣部電影廠任職的周秀文(神涌人)與何玉麟、劉子超等接手經營。開業後,改名為石岐中山戲院,接受大陸影業公司管理排片。何玉麟原以永寧坊的房屋交出抵押,典入黃金及賣金入資,出任司理(年後由周秀文繼任),員工33人。解放前夕,放映過蘇聯體育紀錄片。中山解放初期,解放軍民工團曾在此演出歌劇《白毛女》。起初,上映《人民的勝利》等紀錄片,甚賣座;觀眾每見毛澤東主席影像時,均掌聲雷動。由於當時國產片極少,舊片待審,而上映蘇聯政治紀錄片又不甚賣座,不久停業。何玉麟與周秀文放棄經營,到工商聯參加工作。1951年春,石岐鎮人民政府籌備處主任盧克誠批准該院24名工人生產自救。總工會亦借給466元現金支持,成立了「中山縣石岐鎮中山戲院工人臨時管理委員人」,主任委員梁傑如。1953年轉為地方國營,易名人民電影院,伍振文、黎沾等人先後任經理。1990年下半年起停業改建。
青年電影院。抗日勝利後,國民黨縣黨部和政府,積極籌組影劇院同民營影劇院競爭,於是籌辦青年電影院(現中醫院門診部址,該址原是大書院,清末改為愛惠醫院,淪陷時改為難民救濟院),1946年元月開業,官方委派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山分團幹事林建成出任經理。全院長木椅可容納600人。該院銀幕在中間,前後可觀看,並經常放映港澳首輪上映過的彩色西片,每天3場,基本滿座。1946年2月上映美國彩色故事片《出水芙蓉》時,一連五天,場場超滿,警方不幹涉,售票近萬張。經營3年賺了不少錢,但不改善設備,而於1949年初歇業。50年代,該址曾用於土改教育展覽、職工輪訓班、中山縣工人俱樂部免費電影場等。1957年改為中醫院。
附帶說明,1962年以前,凡購買戲票、電影票,均奉送「戲橋」一張,內容有劇情和編導姓名及劇中人飾演者。
(三)各鎮區影劇院
歷史上,區鎮影劇院主要有:
小欖影劇院。址在小欖鎮蓮塘大街3號,原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大茶樓,民國(1935年)發展成茶肆兼演粵劇,兩棲式娛樂場所,改稱同樂大舞台。戰後,毀於火災。1946年重建,改營粵劇兼電影,易名同樂戲院。1947年6月易手,改名「興發電影院」,亦兼營上演粵劇。以後多次轉手和易名為國泰、大光明、昇平、大昇平戲院。1951年10月改稱小欖大戲院。1956年轉為國營,稱小欖影劇院,座位有1319個,聲光座位較好,以後一直正常經營,以放映電影為主,兼演粵劇。
小欖嶺南戲院。原在小欖新市即今小欖工人文化宮址。1949年7月開業時,設備簡陋,僅是磚牆頂杉皮,座位約一千,兼映電影較少,粵劇名班在該院上演比較多。老闆原是姓何的大耕家。後因設備差,業務不振,1950年(一說1951年)農村八字運動期間歇業。拆卸三兩年,地皮用於興建小欖工人文化宮。
黃圃戲院。中山解放前,黃圃鎮(原稱九區)無影劇院。演戲時由各圍口農民籌款雇請「紅船」(載送粵劇演員及道具的船隻)。演戲後演員回船休息。這類紅船,多在穗解纜或回岸,組(散)班均需到八和會館登記、報到,劇團糾紛爭執,亦由八和會館出面調解。解放後,原黃圃商團團長的兒子梁茂鴻(麗華百貨店全東)集資興建黃圃戲院於昇平路。磚瓦平房,座位約一千。1950年7月開張,單一經營粵劇,梁茂鴻出任經理。1953年因該院上蓋有倒塌危險。梁等經股東會議自願捐送給區府。由區政府派幹部梁俊幫為經理,將該院修葺經營。其時,「蘇片」、「國片」源源分配到中山放映。土改結束後,農民生活改善,經常到墟鎮看電影。黃圃戲院無影機,便與大崗戲院(現劃番禺市)合買一對影機,兩院輪映影片,亦上演粵劇,業務收入各佔一半。但黃圃影劇院不合建築安全標准,1973年被上級發現,令其拆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影劇復甦,黃圃公社借出會堂臨時放映電影並著手籌建黃圃鎮影劇院,於1983年新院開業,至今已歷時11載。
大崗戲院,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已劃歸番禺,屬廣州郊縣。從略。
三鄉鎮娛樂戲院(現三鄉影劇院址)30年代岐關公路通車後,由於三鄉鎮是中間站,行商多在此上落或駐足買賣,市道日旺。鄭某等人利用烏石敦睦善社樓下闢建市場,樓上開設娛樂場,經營轉盤、飛標、小魔幻、擲骰等文娛和賭博,晚上上演粵劇。1938年廣州戰事吃緊,三鄉過客更多,娛樂場老闆遂購入舊機,開始放映聲、默電影,但以默片為多。1940年淪陷後,該場又改營賭博及茶樓。所以民謂:烏石戲院烏煙瘴氣。戰後,娛樂場恢復大班頭粵劇演出兼放映黑白、彩色電影。1946年,該場被台風毀了一角。1947年,由三鄉商人郭捷良、容瓞祥等人合資修復,座位共有1012個,經營至1956年轉為國營。1959年易名三鄉影劇院,一直正常經營。近年間,入場觀眾零落,比不上鐳射投影場。
沙溪「國際戲院」,位於現沙溪鎮墟市沙溪影劇院址。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沙溪人鄭柏生等人集資興建,座位949個,1946年12月開業,初時單一經營粵劇。粵劇名伶呂玉郎等大班頭也曾在該院上演。1948年起兼電影,影片多是本縣二輪片,因沙溪村連村,僑屬居民多,觀看電影甚眾。惜者,該院建築格調沉沉,外牆灰黑,入場、售票、宣傳欄擠於鐵閘斗室之內,沒有裝飾美感,加上瓜菜熟食小販擠在門前,陪襯不上較好的市容。1956年轉為地方國營沙溪影劇院後,主營電影,正常營業至今。
(四)其他演劇曲藝場所
中山人喜愛曲藝戲劇,遠在清代,各鄉村凡賀神誕,起碼有木偶戲演出。辛亥革命後,縣城石岐商人千方百計經營戲劇。民初至20年代後期,匯豐公司(現孫西郵政營業所址)在天台演出露天粵劇,有時還兼營茶座。戰前,高升、敘賢(今鑽石商場址)茶座亦兼營上演粵劇多年。戰後,溫添記、張添記、大中堂花園茶室等等,均兼營演唱曲藝,粵曲名演員李少芳、辛賜卿、何麗芳、賴天涯都曾受聘到這些茶室演唱。中山籍的民族音樂家呂文成(1898——1981年)亦於抗戰時期到過高升演出。1947年及1951年先後與長女呂紅到石岐淇園、月園茶廳演奏《鳥投林》、《齊破陣》、《凱旋》等名曲,由邑城「白虹樂社」拍和。呂氏還先後在小欖、大涌、港口、三鄉等地影劇院或茶樓演奏自己創作的廣東音樂《平湖秋月》、《蕉石鳴琴》、《漁歌唱晚》、《銀河會》、《岐山鳳》、《步步高》等優秀名曲,流傳至今。呂文成曾先後為唱片公司演奏錄制270多張唱碟,但回到家鄉演奏,毫無半點名伶架子。
歷史上,石岐悅來北路的瓊芳餅家(現悅華百貨商場址)樓上是茶樓,也曾兼營粵劇至1955年12月。教師隊伍中的粵劇愛好者,亦於1949年聚集石岐民生北路58號(1982——1991年工商聯會址)和縣參議會會堂(煙墩山技校址,已拆)演出古裝粵劇《紅樓夢》等,他們的乙反調,無功底,售票平平。其時,民族西路盧隆記專業經營出租戲服道具,方便臨時埋班的粵劇團租用演出。
(五)中山市影劇業的變化和發展
近十多年來,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中山市影劇院有了更大發展。一是影劇院愈建愈多,解放前影劇院空白的鎮墟鄉村,50——60年代陸續建了一批會堂劇院,如沙田茅棚區的橫欄公社六沙大隊,也建起頗具規模的會堂(劇院)。近十多年來,各鎮區改建新建了許多格調較高的正規影劇院,如1989年港口、古鎮、坦洲、浪網、民眾等鎮均建起新的影劇院,1990年11月14日開幕的南頭影劇院,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室內有二樓,座位1300多個;外型雄偉,候場廳十分寬敞,並附設停車場。同時,邑內不少私人集資或獨資興建小型影劇院,如1988年建成開張營業的東升鎮歡樂城影劇院,座位900個,由該院經理黃樹照獨資興建。三角鎮的沙欄影劇院,座位800個,裝備先進的「松花江」牌放映機,也是由該院經理黃鐵獨資私營。二是各種新型電影在我邑面世,在50——60年代逐步發展投入營業的寬銀幕、立體電影、遮幅式立體聲電影的基礎上,近年來又發展有鐳射電影、小銀幕投射電影、錄像帶放映室等,星羅棋布地遍及城鎮和農村,如1989年開業的石岐湖濱路仙湖立體聲電影院,座位500個,環境舒適。市青少年宮的鐳射電影院,座位200個;華柏路奧斯卡娛樂城迷你型電影院,悅來路金都城影視中心等,均設備先進,並有空調冷氣裝置,吸引許多電影觀眾。至於城鄉各單位附設的錄像帶放映室,每間座位有40——100個的,更是數不勝數矣!
截至1990年末止,我市的正規影劇院已達40多間,座位達4萬個,為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展望將來,中山影劇業必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
補筆:戲劇與電影是兩大類。昔時木偶戲,解放前已逐步不演了。80年代開始,粵劇觀眾日少。50年代,石岐上演粵劇,天天兩場,甚至兩院四場,甚賣座。時至今天,石岐偶爾上演粵劇三兩晚,除零零落落老年觀眾外,青年甚少。昔日哼哼粵曲,處處可聞;而今天,卻是新潮時代曲。因此,中山影劇院的經營方向應有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