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票房都是幾十億票房,以前我經常看到
首先是電影票的增加,還有部分刷票的存在。最主要的中國電影市場的日漸成熟,一部電影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小的雖然幾百萬,大的製作幾億幾十億都會有,一部真正好的電影才會有人看,但是票房高不代表好,只是很符合市場需求,現在電影院那麼多,網路也很發達。網路宣傳很到位,看的人自然多,加上小情侶總要去看看電影吧,就是盲目看電影的太多了。就像我,如果住的近,如果上映我喜歡的電影我一定會去看
2. 有的電影票房幾十億上百億為什麼導演才獲利幾個億呢剩餘的錢去哪了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2020年度,國家暫時停止國家電影發展基金徵收)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所以說————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一般看電影是否盈利,就用投資乘以3,就可算出盈虧點!例如《哪吒魔童降世》投資6000萬,票房1.8億即可回本!而《上海堡壘》投資3億,則需要9億票房才能回本了!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4、導演獲利比較復雜,主要分幾種情況,
A拿定額,也就是拿一定的錢,票房什麼跟導演無關;
B拿分紅,如按照電影票房獲利的百分之幾來分成
C拿分成,現代導演都是有公司的,例如某某某工作室、北京大碗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賈玲的公司),這些公司參與製作發行,可以按照投資比例和合同分成。
D其他,例如拿電影洗錢的(以前香港比較多)、對賭的等等。
3. 電影票房為什麼造假
問題一:電影票房是如何造假的? 就幾個套路。以近日水分最多的某妖記為例,眾所周知一部電影的上映時間,與它本身是否賣座有很大關系,而賣座的電影一般能上映30-50天,而某妖記在這基礎上,以公益放映為噱頭,把放映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套路),某群體進場看電影免費,但是還可以算進票房。這樣還算是輕的,更重的是,某妖記電影製作方有眾多影院,這樣一個便利條件就讓他們能在午夜場做手腳,午夜場場場爆滿(套路,這個套路需要自身有眾多影院,成本低效率高,如果沒有這個條件,要花很多很多錢,一點都不劃算,畢竟票房再高也是虛名),而且還是15分鍾一部。兩個條件,某妖記問鼎當年票房冠軍。
問題二:電影票房造假,有啥用? 最近,新聞經常報道哪些電影出現票房造假,其中《捉妖記》,《葉問3》也被爆放映前兩天出現刷票房現象。那麼,為什麼要巨資刷票房呢?有什麼作用?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由於話題太多,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而且,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
問題三:為何票房造假屢禁不止? 1、行業制度有待規范
我國院線並不是每家電影院都會上報票房數據,所以有時候得到的統計結果不太理想,於是就索性不進行大范圍的公開了,不滿意乾脆就作假吧,反正別人也發現不了
2、法律界定概念模糊
「偷票房」和「買票房」算不算違法行為?目前尚沒有法律文獻做出相關規范。還有「包場」這種行為,不但會在業內發生,還有粉絲也通過這種方式支持偶像,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作摻假?
3、有利的誘惑難抗拒
一是為錢,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撇去從投資、植入廣告以及電影周邊所得的部分收入不談,票房可以說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全指著它賺錢了。二是為名,票房高了,知名度自然會有,到時候再拍個續集,肯定有市場,說不定還能吸引來原本沒有觀影慾望的人來貢獻票房,最終名利雙豐收。
4、太多規則的執行都不嚴謹
我國制定的很多規則制度往往都停留在說說而已。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執行力度不夠,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想管理起來,是難上加難。
問題四:為什麼票房要造假 廣告性質,吹噓誇大,人們心裡覺這么多人去看,那一定好看,所引誘觀眾,就做了這些虛假。
問題五:現在的電影票房怎麼都造假 中國電影票房造假已成公開秘密 首周票房只有1700萬元,卻被發行方誇大成4000萬。在眾媒體和網民不依不饒的輪番「轟炸」之下,動畫片《阿童木》的發行方終於站出來公開道歉了。 因虛報票房而道歉,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中國電影變成了只需要數字不需要質量和口碑的怪胎」
問題六:電影為什麼要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5分 這個太簡單了――――
這就是好比虛假宣傳,人為製造該電影火爆的假象,讓很多不買賬的人覺得片子可能還不錯,吸引人觀看。
問題七:捉妖記票房真的造假嗎 為什麼票房那麼高那麼火啊 求解答 是不是造假,這裡面水太深,除了當事人自己,你說的再有道理也只是猜測。不過遭人嫉妒是絕對會的,同樣是一部電影別人的人氣那麼高,賺了那麼多錢誰都會眼紅,只不過表現心態不一樣罷了。而且即使人家票房造假了,那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你能夠造假來個21億票房嗎?你能夠造假一個多月到現在才被曝光嗎?你能在票房造假的情況下還保持高人氣嗎?……
它之所以那麼火,個人感覺除了國內普遍容易接受搞笑類視頻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宣傳方面,除去各種媒體大肆宣傳,你看看那些參與拍攝的,井柏然每天跑著跑那從不忘帶著胡巴,上《快樂大本營》是這樣,真人秀《花兒與少年》是這樣,接受各種訪談節目也是這樣,就連吳莫愁都跑《中國好聲音》唱了首片尾曲(這點我就不贊同了,怎麼能為了宣傳故意跑上台呢?而且節目製作組居然還同意了,也不知給了他們多少錢)總之是宣傳無處不在……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在如此力度的宣傳下,即使大家都說不好看,也會有大量的人想著去確認一下怎麼個不好看法啊,更何況網上的好評一片了!至少我身邊有好幾個人,就是因為看到網上各種相關話題,才想著跑電影院去看的,我也因此被拉了過去,至於好不好看我就不做評價了,反正票房就是這樣上來的……
問題八:票房造假有什麼好處 1、製造話題增加曝光,影響輿論傾向
試想一下,當你打開各種新聞客戶端還有微博論壇,出現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億」的新聞,你心裡肯定會想「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票房這么高,肯定很好看」。就算是很爛的影片,但是話題太多啊,大家都在說某某片子太爛了,也是有人想去一窺究竟「這片子究竟有多爛!」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響後續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製造數據,讓新聞有內容可寫。其實就是「事件營銷」,討論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多雇一些水軍各種微博論壇發帖,「安利」的效果可是杠杠的。前三天的票房影響整個大局,不然你見過剛開始票房很低,後面一下子變特好的電影么,好吧,除了《大聖歸來》。
3、成全電影背後的資本運作
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都是千萬級別、上億級別的,背後都有投資方的資本注入,既然是投資,肯定要回報的!最開始支付寶推出的「娛樂寶」項目,其實就是一個理財項目,當時的預計收益是年化7%。拿《葉問3》來說,跟「娛樂寶」類似,採取眾籌形式,根據票房情況承諾收益,票房若大於等於10億,預期年化收益為11%,11%已經算很高很高了!銀行理財的收益4%不到,大家自己體會一下!為了讓投資者滿意,當然得努力提高票房咯。
問題九:電影票房為什麼要造假?這中間的存在怎樣的利益關系?票房的高低跟誰有直接關系?導演和製片方怎麼獲利? 導演藝術創作,製片人都是給投資方賺錢的,選擇劇本,演員比較票房重要因素
問題十:票房造假事件,你知多少? 2012年 中視豐德影視公司董事長王建峰公開舉報第三方公司買賣數據,某機構承諾一年只需5000萬便可幫他邁進全國收視十強。
2013年9月 湖南衛視部分地區收視為0,被疑因其他電視台購買收視而受牽連,喧囂一時。
2014年4月 北京地區收視出現異常表現,北京衛視被擠出本地前十,北京電視台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跟蹤數據分析,內部「認定」北京地區樣本戶疑似遭受污染。
2016年12月 浙江衛視收視率遭遇斷崖式下跌,從常年全國前五名,一下子跌至20名開外,創下了浙江衛視建台50周年來的最低收視紀錄,原因是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的製作方未購買收視率。
4. 現在的電影動輒就幾億的票房,這個真實嗎
當然真實啊!
1、現在電影要交3%的營業稅,5%的電影發展基金,也就是說,即使票房 造 假,這部分錢也是要交的。如果電影1億注 水為10億,交稅就要8000萬,所以電影公司不會在這方面造假!
2、現在全國聯網,一般都是網路購票,所以每天數據都及時上傳,不會出現假的 數 據
5. 50億票房是什麼意思
50億票房是指電影總票房成績累計達到50億元。
內地年度冠軍:
1、2020管虎導演的八佰電影總票房成績累計達到31億。
2、2019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總票房成績累計達到50億。
3、2018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電影總票房成績累計達到36.51億。
4、2017吳京導演的戰狼2電影總票房成績累計達到56.74億。
5、2016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電影總票房成績累計達到33.9億。
(5)電影票房幾十億是真的嗎擴展閱讀:
世界級電影:
一、《泰坦尼克號》:
1、導演: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
2、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凱茜·貝茨/格羅麗亞·斯圖爾特
3、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劇情片電影配樂、最佳電影歌曲、最佳音效剪輯11項大獎。
4、《泰坦尼克號》在全球的票房收入為18.43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收入為6億美元,1997年~2009年曾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區歷史最賣座片的第一名,是1997年度全球票房年度冠軍,現居全球歷史票房第二名及北美地區歷史票房第二名。
5、其紀錄迄今只被導演詹姆斯·卡梅倫2009年的新作《阿凡達》超越,繼電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影片,同時也是奧斯卡最多獲獎影片之一。
二、《阿凡達》:
1、導演: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
2、演員: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西格妮·韋弗
3、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3項獎項。
4、導演詹姆斯·卡梅倫繼《泰坦尼克號》12年之後的新作《阿凡達》在全球的票房收入為27.88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收入為7.6億美元,位居全球、北美及海外票房第一名。
6.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中美市場走勢在春節檔前走勢較為穩定,不過大年初一開始,春節期間中國單日產出基本都在2.5億以上,穩定性領先於北美市場。最終北美市場2月份產出了大概44.6億人民幣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場占據的10%的比例,美國影市2月約收40億元人民幣,比內地譽鎮知票房約少5000萬。
單月破40億首超美國: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項國產電影的紀錄。19日大旅升年初一當天,7部新片同時上映造就了超過3.5億的單日最高成績,初一到初六的春節檔總票房更達到史無前例的17億。
而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2月內地電影市場高達40.5億,成為內地首個突破40億大關的月份,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票房最高點慶消。
7. 現在的票房動不動就過億,電影市場是真的繁榮還是有其他貓膩
電影市場是真的繁榮還是有其他貓膩?請看下面分析。
一:電影院票價水漲船高,平均票價40.1元,一線,二線城市票價高達130元~150元。
二,僱傭新媒體斷章取義大力宣傳,《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沒,狂野大陸》
等,已經成為大街小巷人人知道的電影話題。
三:票房過多少億就是個噱頭!特別是當下大數據抓取的時代,數據壟斷不在老百姓這邊,所以不要對這些數據迷之響信。
四,政府呼籲就地過年,使得觀影人數比任何一年多高。
五,年青人與老一輩不同,春節期間他們願意走進影院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六,哪怕這幾部電影都不怎麼好,但後面短時間內沒有接棒的電影,全是小打小鬧。
電影院票價水漲船高的當下,重金打造的大片票房不過億意味著失敗!現在的很多電影,賀歲片也好,主題片也好,上線的時候總要炒作一番,僱傭新媒體斷章取義大力宣傳!說實話,如果不是某些媒體的相關影評,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該影片的存在。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如果不是媒體的大肆炒作,面對半張老人頭的票價,老百姓去電影院的動力不是很大!當然,年輕大學生以及情侶除外。 電影票價10元或者20元的前些年,票房過億的影片,肯定是叫好又叫座的精良之作!那個時候,自媒體還沒興起, 娛樂 活動沒有現在這么豐富,湧入影院的人是真心實意想去看的!票房的統計十有八九是真實的。 然而,當下炒作流量為王的當下,真的不要對什麼票房過億的宣傳信以為真,那是注水的宣傳!即使票房過億又如何,觀眾的評價才是王道!就像《唐探3》一樣,投資方的廣告震天響,然而聽信廣告進場看電影的老百姓發現不過如此,甚至有些上當受騙的感覺,以致評價分一降再降! 總之,票房過億就是一個噱頭!特別是當下大數據抓取的時代,數據壟斷不在老百姓這邊,所以不要對這些數據迷之自信!如果是好作品,像前段時間的電視劇《山海行》一樣,老百姓交口稱贊,評價分日漸上揚,觀眾甚至覺得劇終來得太早,看得不過癮! 還是希望製片方及相關團隊靜下心來,好好打磨作品,創造出優秀的文藝作品。
當今年輕人的消費觀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年輕人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且現在院線逐漸向中小城市擴張,四五線城市的票倉也已經被激活了,其實從十一年前的阿凡達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人不是不喜歡看電影,而是缺少看電影的契機和場所,現在契機有了,電影市場百花齊放,各類型片層出不窮,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到流浪地球再到哪吒,好故事一定有市場,我七歲的兒子刷了三次哪吒,一次是跟我,一次是跟他老姨,還有一次是跟他爺爺奶奶,所以說,票房有貓膩這事,捉妖記神馬的搞過,但是放在戰狼流浪地球哪吒這種體量的片子面前,只能說,不可能。
8.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中國電影總票房才600多億,這個什麼概念,中國餐飲總規模4.7萬億,汽車1.4萬億,連洗浴行業都有5000多億。如果整個中國電影是一個公司,基本等於中國500強第276位淮北礦業的營業額。
票房計算是根據票價計算的。因為網上購票一般在30-40元之間,取均價35元計算,《戰狼2》觀影人次在1.6億,1.6億*35=56億,《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影人次在1.39億,1.39*35=48.65億,《美人魚》觀影人次在9200萬,9200*35=32.2億左右。
中國14億人口。只需要14個人中有一個人觀看就有1億。1億*35=35億的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的狀況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影片瓜分了80%的票房,80%的影片只能靠剩下的20%勉強生存。
9. 據說國內某些電影會虛報票房(比如宣布10億,實際一半都不到)。多報了不要多交稅嗎這么做有啥好處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紅火,大小影片票房「放衛星」成風,令人難辨真偽。發行方敢於放開膽子鼓吹票房,是因為電影票房的交稅、分賬並不以此為標准,而是另有一套官方數據。吹牛不交稅,也不會遭到任何處罰措施,促使發行方大膽虛報票房,營造觀影火爆的景象。
這些虛報票房的意圖也很明顯,人為製造觀影火爆的場景,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正因如此,電影發行方對首周票房的「手腳」動作最大,因為這段時間電影的新鮮度和關注度最高,如果票房紅火,將大大增強後續市場吸引力。所以,首周票房的水分也是最大的。眼下,幾乎所有新片上映,都會緊跟著出現「首周票房飄紅」的新聞,有的甚至還不到一周數據就提前出爐了。
10.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的,,更誇張的是連捉妖記二十四億都有,,我很不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這就是整個放映期為什麼無論你怎麼搜索,搜到的都是上映前幾天的好評論。因為他們花了錢的,你只能搜索到他們的發言結果。他們還有小團伙開馬甲狠狠地為這些言論轉發,點贊,etc。。。
目的是為了讓觀望的人甚至路人看到這些,才有可能在走進電影院時選擇他們的電影,從而維持他們的排片率。
你說水分有多大呢?
你們身邊有多少人會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心裡沒點逼數嗎?有些單位甚至一個人都不會去看電影。幾十億票房摺合成人頭就算1億人次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平均16個人裡面有1個會去看的。這可能嗎?自己身邊找個小樣本算一下就知道可能不可能了。
還有那些演員陣容里沒偶像明星+口碑並不好的電影,有人還在網路上曬票說自己6刷7刷的,這些人的日常發言里甚至根本不帶影片里演員的姓名,說明不是腦殘粉,你覺得那可能嗎?腦子里裝的全是屎嗎?6刷7刷的。。。這些不算是刷票房又算什麼??然後主演再上綜藝,把這些事情說出來,搞得像真的一樣,觀眾看了又會覺得這電影可能真的不錯吧。就又會有一批唄忽悠著去看。總之是刷子的良性循環。
既然刷的良性循環那麼多,哪個製片方還會放著不用呢??最後你花錢看到了個啥,只有你自己心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