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姐姐》大獲好評,觀眾看的是電影,哭的卻是自己,你覺得呢
由張子楓和朱圓圓主演的現實主義電影《我的姐姐》於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觀看。4月2日,國內知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在看完《我的姐姐》後,發表了一篇支持該片的長篇文章,詳細分析了幾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社會問題。
在一個「重男輕女」觀念很強的家庭里,作為「女孩」和「姐姐」生活是極其痛苦的。前段時間「范真實版-洛洛」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25歲的羅洛(音譯)是杭州一家公司的畫家,月收入過萬,但她每個月都在苦苦掙扎,因為所有的錢都用來補貼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7000元,但洛洛的父親讓她打一萬元回家。如果她沒有10000元,她就把7000元全部打回去;別人家都是媽媽帶著孩子淘汰的舊手機,而洛洛媽媽用的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她只能用媽媽淘汰的舊手機;Lolo為了給自己買一雙500多的鞋子要考慮很久,但是當哥哥抱怨生活費不夠的時候,他可以翻2萬2……像羅洛這種為父母和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在外人看來聽話、懂事、節儉,簡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她父母眼裡,洛洛是「搖錢樹」,是「提款機」。他們不僅在洛洛死前不遺餘力的吸她的血,還壓榨她死後的最後一點價值。洛洛意外死亡後,他的公司出於人道主義原因,給了洛洛的父母6萬元的經濟補償。但幾天後,洛洛的父母帶著幾個人直奔洛洛以前的工作單位,要求他們單位領導再給他們35萬元的經濟補償。原因是他們需要給洛洛的弟弟買一套房子作為他們未來的婚房,他們需要錢支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訴求沒有得到洛洛原單位領導的回應,但出於對洛洛的憐憫和遺憾,公司老闆最後私下給了洛洛父母4萬元的撫恤金,前後共計10萬元。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洛洛父母的行為讓無數網友為洛洛感到心寒。假設洛洛不是因為錢塘江漲潮而意外死亡,她可能會在父母的剝削和弟弟的吸血剝削下繼續生活一輩子。洛洛的父母之所以用洛洛的死來要挾洛洛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洛洛死後沒有人可以沒有任何底線的支持自己的兒子?如果Lolo沒死,他弟弟的首付,房貸,彩禮,老婆誰來出?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在生完女兒後想要另一個兒子。除了傳統的「重男輕女」、「續香」的觀念外,就是因為「大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導,就能成為「扶弟魔」,撫養照顧父母。甚至法律規定「有能力負擔的兄弟姐妹有義務贍養父母雙亡或者父母無力贍養的未成年兄弟姐妹。」這項法律原本是為了照顧有很多孩子的貧困家庭或者父母早逝的孤兒,卻成了一些不想負責的父母的有力借口。而這些不想負責任的父母,會告訴他們成年的孩子,你現在已經長大開始工作了,我們的弟弟妹妹還年輕,我們已經老得不能工作掙錢了,現在我們全家只靠你。面對這種類似道德綁架的「懇求」,成年孩子或者大一點的孩子能說什麼?在我們面前,我們只要拎著包,大老遠地去掙錢養家!
在《我的姐姐》中,朱圓圓扮演的「阿姨」就是這樣一個「姐姐」。本來她也過得很好,但是家裡給了弟弟(女主角的父親)上大學的機會,所以她只選擇提前進入社會賺錢補貼家用,供弟弟上學。
阿姨和安然(張子楓)說:「我是姐姐,我出生了。」是整部電影的高潮部分,也是眼淚最集中的地方。這句話道出了一個「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艱辛。作為一個「姐姐」,無論「姐姐」多大,都要肩負起家庭的重擔。
電影《我的姐姐》主導了整個清明檔,大部分觀眾哭著走出影院。觀眾之所以流淚,不一定是因為電影有多感人,主人公的人生故事有多坎坷,而是因為電影反映的社會問題過於尖銳敏感,戳中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一部好電影值得花錢,但背後的現實和黑暗也值得深思。一部好的電影不能對整個環境做出任何顛覆性的改變,但足以引起人們的討論和關注。普通人和普通人改變不了社會的劣根性,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改變。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重男輕女」、「扶弟魔」、「吸姐精」會成為歷史,取代它們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樣」、「姐姐也是乖寶貝」。
⑵ 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我的姐姐》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前天去觀看了一部很感動的電影——《我的姐姐》。
對於這部電影,我從春節開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復看了許多遍預告,我的淚下來了。無疑,電影一定更感動。
剛開始,安然(電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為被車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開的四五年時間里,生了弟弟安子恆(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但她認為撫養了弟弟,她這一生就完了。
姑媽說:「長姐如母!」長姐如母,多麼地輕抄淡寫啊。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讓多少個姐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姐姐們不得不去撫養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學的哥哥放假回家幾天,我們去飯店吃飯。服務頁是一個年輕的姐姐,媽媽問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齡讓我出乎意料——21歲。
姐姐因為生計問題,不得不出來工作。她還有兩個弟弟,這樣家庭的思想非常傳統,還是那四個字——長姐如母。
21歲,本應是上大學的年紀,卻因為一句「長姐如母」,這一生就這么完了!
像這樣的家庭,中國還有許多。做為一個女孩兒,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長姐都能成為母親的角色。
這部電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個長姐,請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聖迪特別介紹出演,於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後,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於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裡帶孩子,幹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於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於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恆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剛剛看完《我的姐姐》,想來抒發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時無刻戳中我的淚點,姐姐的無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姐姐的「惡意」。
首先,這部電影共有三對姐弟,張子楓飾演的安然姐弟一對,安然父親一對,安然母親也是一對。其實說實話,我到最後還是不曉得為什麼他們的父母為了生個兒子,讓女兒成為一個「殘疾人」,難道兒子真的這么好嗎,我一度以為後面會有個什麼反轉,解釋再生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兒子的原因,但到了後來都沒有,也許,也解釋了,就在那個十三號床孕婦的那裡。
而對於姑媽這個姐姐,剛開始真的一度以為這個人是個爛好人,結果到了後面,我發現,原來姑媽也有自己的夢想,就在即將碰到的時候,卻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親強行喚回來照顧自己的侄女。當看到姑媽對著那組俄羅斯套娃講俄語時,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丟了的「背後深意」。
最後一對安然母親這一對姐弟,其實沒有講太多,但看到舅舅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時,安然對他說「有時候我真以為你才是爸爸,不對,是想」的時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對安然的「教育」時,我好像知道了也許舅舅也是適合成為一個好父親的,若當初沒有年少輕狂的話。
再然後,我好想說說我對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他們的分開一切都早有準備。從他對陳醫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見家長,他們家對婚後生活的規劃,我個人認為大部分女生都會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筆不是很好,不能表達清楚我的想法。
今天下午我們去電影院看了《我的姐姐》這部電影,它和《你好,李煥英》一樣都是催淚劇。
故事的開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為車禍而離世,只留下了一個和安然從來沒有見過的弟弟安子恆,因為血緣關系,安然要扶養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離開這個城市,她不能為了她的弟弟而放棄離開這座城市的機會,她恨她的父母,從她大學開始,就再也沒有動家裡的.一分錢,她回到她小時候生活的家,家裡沒有一點她的痕跡,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恆交給別人撫養。
安子恆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時光他的父母離世,隨後他就知道他有一個姐姐,他討厭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媽媽爸爸,但是感情改變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撫養給別人,他也知道他成為姐姐的累贅,他偷偷聯系了領養人,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原本討厭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當真到那一刻的時候,她發現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當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恆聯系領養人時,哭了,她不明白弟弟為什麼這樣做。
當安然來做最後的領養手續時,她沒有簽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給別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電影從頭到尾讓人笑次數少之又少,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麼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願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麼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願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願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⑶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姐姐》
總地來說,故事的取材很真實(那又怎樣,這么多年各種家庭倫理肥皂劇翻來覆去拍,題材也僅僅是貴在真實、早就不新穎了),但是故事的發展卻極其生硬。演員彷彿是宴蘆導演的提線木偶,更別提6歲的小孩的一系列表現,彷彿就是導演搶了這么一個小孩的身體在念台詞。
女主面對著本就親情斷裂(從小打罵的爸、背著自己改高考志願、大學之後就沒花過一分錢)的原生家庭、一年沒見過幾面根本沒有感情基礎甚至說陌生的6歲弟弟,很多行為根本不合常理。
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不是獨生子女,我們差點就信了;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是醫學生,我們差點就買賬了。
女主就算18歲高考畢業,護理專業讀了4年或5年,考證參加工作,按照在電影里的表現怎麼也得有一兩年的工作閱歷了,這時候至少也25歲了。這還是假定女主是本科護理。如果是專科,還要先專升本,那就更久了。那就按女主是25歲吧。
你說你是性格原因不願意說話也就算了,電影前半段小孩再怎麼搗,女主要麼是躲躲躲,要麼就說的話幾乎沒幾個字是在點上的。正常人面對一個這樣沒有教養也不懂事的熊孩子,早就該,「你爸媽已經死了,肉包子?自己買去。敢鎖門?反手把你關門外面,你鬧去?」
熊孩子敢來搗電腦鍵盤?這個動作至少重復了六七次,一開始是用手搗,女主就換位置,換姿勢,然後是爬到沙發上用腳搗,左腳搗完右腳搗……我都看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不巴掌甩臉就算好的了。對這個情景中的姐姐來說,小孩不能碰別人東西、要懂事的道理,是需要教的,你不教,以後他還使勁煩你。你指望著平白無故就把6歲小孩感化了?得虧這是在電影里。
看到有別的答主說,女主缺愛,是弟弟給了她愛。敢問弟弟給了她什麼愛?6歲,幼兒園都沒畢業,跟姐姐一起過了這么久還是沒學會穿鞋子系鞋帶,還是依然那麼鬧騰,你說他懂燒水泡姜?
6歲的小孩會說「我就想你陪我?」說「我想去那個叔叔家玩玩具」還差不多。
女主被叫了幾聲姐姐,就心軟了?跟弟弟的互動戲,還有跟父母的懷念戲,壓根不存在的感情基礎,硬是發頃祥李展起來了。
男朋友也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唯一的貢獻是讓觀眾看清楚,男朋友的家人頂多也就是想著趕緊結婚,給生個兒子罷了。剛跟家長見第一面就說起兩米二的大床和嬰兒房了,這也有點太司馬昭之心了。
且不說舅舅是怎麼精準定位到女主是從哪個單元門走出來的,舅舅指示小孩跑過去叫媽媽,是個什麼動機?6歲小孩懂不懂什麼叫男朋友什麼叫談戀愛?這一段除了讓觀眾看到小孩的令人討厭、舅舅的無厘頭和女主回家之後又雙叒叕沒有爆發的悶炮,對整部影片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結尾也是,就硬洗成所謂的「開放式結尾」——自己好生備考考研,孩子都給別人家養了幾個月了,結果你考上了,機票買好了臨走前一天了,才來簽協議,然後你又不捨得了?又把孩子從別人家帶走去踢球?
這如果也能說成是「去養父母的草坪上踢球告別」——導演好不容易煽情,給了那麼久的慢鏡頭看子楓妹妹如何把眼淚憋出來,手顫顫巍巍了那麼久愣是沒簽下字,然後一聲不吭就把自己小孩拽走了,敢情捨不得,出去瘋跑一圈又給孩子送回來了,這不是逗人玩呢?
有的答主還說女主要把孩子接走,說什麼不影響追夢,真是搞笑,6歲的小孩,完全撫養成人還需要多久?12年,前面說過女主已經至少25歲左右了,25+12=37,女主怎麼自己帶?更何況現在還是6歲,就算賣了房子有點錢,就一定能比養父母給他更好的生活嗎?將來到了青春期,吵架必然會有「你當初為什麼要帶走我?你能給我什麼?你能當我爸媽嗎?你算老幾憑什麼管我?」這樣的問題出雀遲現。這壓根就是異想天開。
⑷ 電影我的姐姐結局中,姐姐最後哭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最後姐姐的哭泣,那分明彰示著以後再也不見的悲傷,如果姐姐鐵定了心要撫養弟弟,那電影為什麼不改成我們去吃東西,你要吃什麼,或者直接點明姐姐沒有簽字。那足球分明是代表著自由,終會是要踢向遠方的。
⑸ 《我的姐姐》大獲好評,觀眾看的是電影,哭的卻是自己
由張子楓、朱媛媛主演的現實題材電影《我的姐姐》於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很多觀眾前去觀看。4月2日,我國知名 社會 學家李銀河在觀看完《我的姐姐》之後,發長文力挺該影片,並詳細剖析了影片中幾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 社會 問題。
李銀河稱,在《我的姐姐》背後是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在父母雙亡的情況之下,已經成年的姐姐必須將撫養照顧未成年的弟弟視為自己的唯一且正確的選擇。但是做出這樣的選擇,勢必會讓姐姐做出很大的犧牲。
在李銀河的長文下,有很多網友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自古以來都稱長姐如母,厚重的枷鎖桎梏了無數女孩子的人生,平權之路還要走很久很久。」身為姐姐,或是唯一的姐姐,就必須要像母親一樣照顧弟弟妹妹,成為他們的依靠,是我國一直以來的傳統。
「重男輕女時至今日仍然是一個很嚴重的 社會 現象。」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的家庭有著一定要有個兒子繼承香火的想法。
我身邊有個25歲的女孩,懷孕8個月的時候查出來肚子里的是個女兒,女兒都還沒出生,她的婆家就開始催生二胎,並且要求二胎一定要是個男孩兒。因為第一胎是個女兒的話,第二胎是個男孩不僅湊成了一個「好」字,以後姐姐長大了還可以幫扶一把弟弟。
實際上這個女孩本身患有先天哮喘,沒有體力和條件順產,但其丈夫和婆婆為了能讓其盡快生二胎,竟然逼迫其選擇順產。婆婆更是放下狠話,如果不順產的話,那生了女兒就趕緊帶著「賠錢貨」滾回娘家去坐月子。
縱觀整個「清明檔」的總票房不過三億多,而《我的姐姐》票房卻在上映第三天的時候破了兩億,成為了本次「清明檔」最大的贏家。很多觀眾在觀看完《我的姐姐》之後,在電影院里哭得稀里嘩啦。
在電影點映之時,就有媒體在影片結束之後采訪過現場一些觀眾。一位男性觀眾說,自己這輩子就是在姐姐的關心和照顧下長大的,姐姐這一輩子都在吃「重男輕女」的苦,很可憐。正因為姐姐的遭遇讓他十分的心疼,所以他以後一定要生個兒子,因為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的姐姐那樣活在「重男輕女」的陰影之下。
很多觀眾在觀影之後,都在網路社交平台上發布了自己的感受。「姐姐們」稱在電影當中看到了自己或者是自己姑姑的生活狀態。盡管她們都有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目標,但在家人和 社會 大背景的逼迫之下漸漸地成為了「扶弟魔」。
身為「女孩」、身為「姐姐」在「重男輕女」觀念濃厚的家庭之中生活,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現實版樊勝美——洛洛」事件,在網路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25歲的洛洛是杭州某公司的一位畫手,月收入過萬,但她每個月都過得十分拮據,因為她所有的錢都用來補貼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七千塊,洛洛的父親卻要求她打一萬塊回家,沒有一萬塊那就把七千塊全部打回去;別人家都是母親用孩子淘汰下來的舊手機,而洛洛的母親卻用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她只能用著母親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洛洛給自己買一雙五百多的板鞋都要考慮很久,卻能夠在弟弟抱怨生活費不夠用的時候,兩千兩千地轉過去……
像洛洛這樣一個為了父母和弟弟傾其所有的「姐姐」,在外人看來她又聽話又懂事還節約,簡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其父母的眼中,洛洛就是「搖錢樹」、「提款機」,他們不僅在洛洛生前不遺餘力地吸著洛洛的血,在洛洛死後也要壓榨她最後的一點價值。
在洛洛意外身亡之後,其所在公司出於人道主義給了洛洛的父母六萬塊人民幣的經濟補償。但在幾天之後,洛洛的父母帶著幾個人直闖洛洛生前的工作單位,要求其單位領導再給他們三十五萬元的經濟賠償,理由是:他們需要給洛洛的弟弟買一套房子作為其以後的婚房,需要錢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訴求最終沒有得到洛洛原單位領導的應允,可出於對洛洛的憐憫和惋惜,該公司老闆最終私人再給了洛洛父母四萬塊的撫恤金,前後一共十萬塊。此事,在網路上引起了極大的熱議,洛洛父母的行為讓無數網友替洛洛感到心寒。
假設當初洛洛沒有因錢塘江漲潮而意外去世,她這一生或許都會繼續活在父母的剝削壓榨與弟弟的吸血盤剝之下。洛洛的父母之所以會利用洛洛的死去敲詐洛洛的公司,不就是因為洛洛去世之後就沒有人能夠毫無底線地扶持家中的兒子了嗎?如果洛洛沒死,那替弟弟攢首付、付房貸、攢彩禮、娶媳婦的錢是誰出呢?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家庭在生了女兒之後都會再要一個兒子。除了「重男輕女」、「延續香火」等劣根性嚴重的傳統觀念之外,更是因為「姐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成為一個「扶弟魔」,替父母撫養和照顧弟弟。
就連法律都規定了「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撫養的義務。」這條法律原本是對貧困的多子女家庭或者是父母早亡的孤兒家庭的照顧,卻成為了一些不想負責的父母有力地推脫。
而這些不想負責的父母會對已經成年的孩子說,你現在已經長大成人開始工作了,弟弟妹妹還小,我們已經老了沒什麼能力工作掙錢了,現在我們全家都只有靠你了。面對這種類似於道德綁架般的「懇求」,成年子女或者是稍大一些的子女又能說什麼呢?面前就只有背上行囊遠走四方掙錢養家這一條路!
在《我的姐姐》里,朱媛媛飾演的「姑媽」就是這樣一位「長姐」。原本她也有美好的人生,但家裡卻把外出上大學的機會給了她的弟弟(女主角的爸爸),她便只有選擇提前進入 社會 掙錢補貼家用、供弟弟上學。
姑媽和安然(張子楓飾)說的那一句:「我是姐姐,一出生就是。」是整部影片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淚點最集中的地方。這一句話,道出了一個「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艱難。身為「姐姐」就一定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無論「姐姐」幾歲。
電影《我的姐姐》制霸了整個「清明檔」,大多數觀眾是哭著從電影院裡面出來的。觀眾之所以流淚,並不一定是因為電影有多麼的感人,主人公的身世有多麼的坎坷,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折射出的 社會 問題過於尖銳、敏感,戳中了觀眾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好的電影值得觀眾為之買單,但電影背後的現實與黑暗也值得大家深思。一部好電影並不能夠使整個大環境有什麼顛覆性的改變,但足以引起人們的探討與重視。普通且平凡的我們改變不了 社會 的劣根性,但我們可以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重男輕女」、「扶弟魔」、「吸姐精」會成為 歷史 ,取代它們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樣」、「姐姐也是乖寶貝」。
⑹ 電影我的姐姐這部電影演技最好的演員是誰
在電影《我的姐姐》當中,小編覺得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是非常好的,女主張子楓的演技讓大家覺得格外的震驚。而張子楓也非常的適合這個角色,讓大家覺得聲臨其境。而且這部電影是非常有意義的,也突顯出來了很多地區,一些重男輕女的現象。
小編在看這部劇的時候,覺得女主的姑媽是非常可憐的一個人,她在自己年輕的時候,本身想去俄羅斯做生意,而且當時也學習了俄語。但是後來因為自己的弟弟也是女主的爸爸有了小孩兒,所以她只能夠回來幫助自己的弟弟照顧小孩。這也導致姑媽失去了自己的夢想,雖然姑媽曾經也痛過,也恨過,但這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弟弟,所以她也無可奈何,這部劇講述的就是有一些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