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堂電影院的影評,800字左右。要原創!
往事不曾遺忘----《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今天,觀看了一部影片----《天堂電影院》,平淡卻飽含深情的劇情深深地打動了我。
影片以主人公多多的回憶貫穿全劇,三十年前的小鎮人們的生活與電影息息相關,電影為人們帶來多少夢想和歡笑,為小多多的童年乃至青年創造多少絢麗色彩。在舒緩的音樂中,我們和主人公一起緬懷往事,就像品嘗一杯醇厚的酒。觀看過後,彌漫的酒香仍使我沉醉感慨,不能自已。
其實,每個人何嘗不是演員,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繹自己認為最生動的情節。西西里小鎮上的人們在觀看電影,而他們沒想到----他們同時也在上演一部最生動的電影。多年以後,這些看似普通的情節讓坐在屏幕前的我們,觀看過後,唏噓不已。
時光就是釀酒師,它用一雙無形的手,把所有的回憶封存、發酵、最終釀制出最值得回味的歲月之酒,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會在心的某一處停留、在生命的某一刻回首、翻出發黃的記憶,品嘗最美的甘醇 。劇中的多多就是這樣,三十年不曾回過家鄉的他,在回去後才知道,往事歷歷在目,並且經歲月過濾,當年的苦澀、沉重早已追尋不到,留下的,卻是色彩最為斑斕的畫面!多多說:「我彷彿覺得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原來我一直屬於這里」。家裡的老母親,依然那麼慈祥,依然為了等他回家30年沒有鎖門,自己房間依然和30年前一樣,他依然要求別人叫他多多,依然有一群人懷戀著天堂電影院。
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巨大而神奇的布袋,所有的行走腳印都被它容納封存,等待生命的某一刻被隨時提取。感謝記憶,讓我們的人生擁有回味的樂趣、品嘗的樂趣!我們何嘗不像多多一樣,內心塵封無數往事,只等待某一天,這些往事會被回憶之手拉開帷幕,到那時,我們會和多多一樣,演繹一部更溫情的天堂電影院!
2.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200字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有一首歌中唱道:"有夢想的地方就有天堂"。我想,《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很好的闡述了這一點。
看完電影後,頓覺腰酸背痛,一部好的影片,也許只要能讓觀眾在看電影時由於投入而忘記一切煩惱與不適,應該就實現了其本身的價值了吧。《天堂電影院》的諸多情節,並沒有宏偉的場面,精彩的鏡頭,而始終卻貫穿著一條主線--艾佛多與多多戀人之間的情感。
多多是一個及其可憐的孩子,父親在二戰中陣亡,母親隻身帶著多多與一個年紀小些的妹妹,生活在那個二戰後的年代裡,家境自不必說。而有一個人卻給予了多多偉大的"父愛",並成為影響多多一生的人:艾佛多,一個電影放映員,他是天堂電影院里唯一一個懂得放映電影的人,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也經常抱怨電影放映員這種職業的單調。"你知道嗎,當一個放映員是多麼的枯燥與乏味,一部電影要看幾百幾千遍…"他對自小就熱愛電影並和他一樣想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的多多如是說。然而這卻並未打消掉多多的這一念頭,反而在這條路上更加執著:拿母親給他買菜的錢偷偷去看電影、纏著艾佛多要電影膠卷等等,如此種種,艾佛多答應了,多多的夢想也初步實現了,電影的感情色彩也自此更加濃烈。
時間如梭,電影的放映技術以及質量都在不斷進步,由於膠卷失火而雙眼失明的艾佛多也不必再擔心這種事故在多多身上發生,兩人異常的依賴,多多藉助著艾佛多的幫助也成了一名電影放映員,艾佛多也在多多身上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不僅僅是電影,還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感,一種似朋友有似父親的情感。
也許艾佛多早就有自己的夢想,但在那時那地並沒有實現,於是他讓參加過軍訓後的多多勿眷戀家鄉,去外面發展,去大世界實現多多或許也是自己的夢想。他並不想多多和自己一樣,一輩子呆在這小小的空間理發展,最後,不忍分別的兩人卻有不得不揮手告別。"不要回來,否則我是不會讓你踏進我家的門檻的",艾佛多說。"無論做什麼,都要熱愛它"。
3.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年輕是一種資本,而懷舊只屬於老年人。
當一個世界坍塌的時候,你總會看到一些人在哭,而另一些人的臉上,掛著笑。那笑的,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向前看著,舊世界的毀滅,意味著新世界的誕生。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天堂電影院》,腦海里最深的畫面,竟是當電影院倒塌時,那一張張年輕人的笑臉,那轟然的掌聲彌漫在硝煙四起的小鎮,伴隨的,是年老的人們的嘆息。
天堂屬於懷舊者,因為那是過去一種朴實而純真的理想。過去猶如夢境,因此它才美麗。時間會美化一切殘忍的東西,給痛苦戴上朦朧的面紗。
年老的艾佛特對年輕的沙維圖說:「你如此年輕,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要再聽你說話,我要聽別人談論你。 」如此誠摯的一片心,隱藏的,卻全是對未來的憧憬。只有年輕才是永遠向前看的,在綿延的時間之流中,是對信仰的一點樂觀和希冀。
於是沙維圖走了,帶著失落的愛情和一顆受傷的心,從此不再回來。
如果沒有對永恆的期待,那麼愛情只是過眼煙雲的一場夢幻,可是,留下那一點期待,人生從此就背負上如此沉重的十字架。
不朽的十字架,沙維圖怎麼可能不明白?電影中一晃眼的三十年,在現實中卻是真真切切的三十個三百六十五天。剪輯去了平庸、瑣碎、現實的細節,於是,三十年前的過往成為如此美好的一段故事。
可惜的是,那隻是故事而已。
孩子們總是喜歡童話,他們沒有過去,無暇回憶那並不豐富的人生,他們期待著聽到「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樣的結局。年少的時候,是決不會去想,其實那結局僅僅是一個開始,而真正的結局,是書寫背後的無盡瑣碎和煩惱。
國王也有可能某天戰死沙場,留下寡居的皇後獨守空房。他們的孩子可能是痴呆,王宮花園的某個角落,愛情正在腐爛變質。有一天,當所有人都老了,只有布滿皺紋的眼角還閃爍一點清澈的餘光,也許只有這時候,才是書寫真正結局的時候。
可是大家都不愛聽這樣的故事,年輕的人們,樂意見證新世界的誕生,卻不願去緬懷那個曾經充滿著快樂的舊世界。當我們去緬懷的時候,或許,我們的心已經老了。
我想我就是這樣。
4. 《天堂電影院》影評
《天堂電影院》是一部充滿懷舊意味的影片,它沒有《悲情城市》營造的氤氳蒸騰的悲愴,也沒有《美國往事》在時空結構重組上的雕琢探索,導演用一種單純的方式在情節設置和視覺表達上,不張揚,不渲染,以一種義大利人特有的幽默呈現了一段明朗婉約、溫情脈脈的記憶。正如布萊松所說:「一門藝術只有在保持它的純潔性的時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這是一部自傳性色彩很濃的影片,導演有意在回憶中選擇了童年多多的視角,而這一規定性就必然在創作過程中對真實歷史的選擇發生作用。義大利的四五十年代的貧困、落後和猖獗的黑手黨活動沒有被著意表達,反而在多多的視角中被凈化為充滿趣味的片斷,或許隔著遙遠時空咀嚼苦澀會帶著齒頰留香的芬芳吧。這一視角的規定性也成就了影片溫婉清麗的風格。
5. 天堂電影院 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是要寫觀後感嗎?
其實天堂電影院告訴我們的不只是一個方面。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想法也就會不一樣。
比如從電影院的歷史過程:看客盈門、座無虛席 ——> 一場大火、變成廢墟 ——> 重新修建、再創輝煌 ——> 年久失修、破舊漏雨 ——> 門可羅雀、被迫關閉 ——> 夷為平地、改建停車場,就可以看出時代的變化,人事的變遷。
從阿爾夫萊多這一方面,他作為一名鄉村影院的放映員,盡職盡責;而他又是多多的好友和導師。這樣可以聯繫到老師,父母之類的。還有他的善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電影,從這方面也可以延伸。
還有很多的角度,瘋子,神父…… 每一個角度都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6.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650字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在靜靜的放映廳里,我看著《天堂電影院》,淚在不知不覺中落了下來。 三十年算不算太久,我不知道,但這樣的等待讓我動容,我本來是准備笑著看完整場電影的,卻在退場時淚流滿面。
或許,每個人都會害怕等待的落空,就像《天堂電影院》里的老放映師艾弗達講的那個故事一樣,一位發誓用100天的等待來換回一位公主的愛情的男子卻在等待後的第99夜悄然離去,"因為他害怕當第100天來臨時,聽到的是公主拒絕的聲音。"他害怕接受這樣的結局,所以他選擇了離去。與其讓希望徹底破滅,還不如讓自己存有一絲幻想。
與艾弗達講的故事中的男子相反,影片中的主人公多多從來也沒有放棄過等待與追求,他一直在積極地等待和追求著屬於自己的愛情,無論是最初的相遇還是錯失後的苦苦尋找……即使是三十年的久別。
三十年後,已成了著名導演的多多,重返家鄉見到容貌酷似艾琳娜的女孩子時,那難以言述的詫異、激動和心痛洶涌而至,出現在眼前的彷彿三十年前攝影機中的艾琳娜的形象。酒杯自手間遽然而落,一地晶瑩的碎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終於見面了,在寧靜的海邊,艾琳娜彷彿有所預知般地來到了多多的面前,他們在汽車里寂寞地相擁。"你還是那麼漂亮。"多多說。這忽然讓我想起了葉芝最著名的一首詩《當你年老的時候》中的兩句"多少人愛你年輕歡暢時的容顏,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臉上蒼老了的痛苦的縐紋,愛你那朝聖者般純潔明凈的靈魂。"我想這才是世間真正的愛情,超越了時間的遙遙無期,超越了空間的層層阻隔,也超越了生命的無常和冷漠,這是一種任何歲月、任何破壞、也無法抹去的永恆的印記。
影片的結尾是一盤在多多童年時禁放的鏡頭剪輯的放映帶,當一個個快樂或悲傷或感懷或調侃或憂郁或深情的接吻鏡頭在屏幕上紛至沓來時,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已經放過了的情節:我想起了小時候好奇地爭著要被剪鏡頭膠片的多多,我想起了初遇時那拿著攝像機拍著艾琳娜一顰一笑的多多,我想起了單戀時在雨中苦苦等待著艾琳娜能打開窗子給他一個微笑的多多,我想起了熱戀時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趕到他身邊時興奮的多多,我想起了因找不到艾琳娜而在艾琳娜家門口狂呼著艾琳娜名字的多多,我想起了悲喜交加時酒杯自手間滑落的多多,我想起了重逢時再次凝視艾琳娜說"你還是那麼漂亮"的多多--我終於理解了片末在只為他一個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多多。
《天堂電影院》講述的不僅僅是電影發展的歷史,也不僅僅是多多的情感歷程,它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成長。從天真無邪走向浪漫理想,再歷經理想實現或者破滅,從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從離開家人到重返故鄉,我們都在漂泊中尋找停靠,停靠過後又開始漂泊。有希望的產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變的只是這簡單、反復的循環。
7. 《天堂電影院》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天堂電影院)影評
三十載的光陰在很多電影中或許僅是一個服務劇情的引索,但《天堂電影院》卻將時間賦予了電影院這個電影不可或缺的載體以滄海桑田的人間百態,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已的美好,但這份美好卻無以化作永恆終會成為記憶,誰的人生又能是完美無瑕的呢?其實我們心中都有自已的一家天堂影院。——夢里詩書
8. 急求一片《天堂電影院》的影評
《天堂電影院》[觀感影評]
作者:小康街53號2000
在這里,請允許我套用詩人於堅的一句話:《天堂電影院》是一個故鄉!它是那種在所有人的故鄉都消失之後,可以把關於故鄉的記憶一次次復活的電影。
在我們這個鎮上,也有那樣的一個電影院,在幼年時代,我也曾是個多多那樣的小男孩,無比地熱愛電影,實際上,在我的身邊,有好多個多多,我們甚至把電影作為一個最大的歡樂源泉,我們模仿電影中的人物動作,重復電影中的台詞,在數不清多少個晚上,我們能想起來最好的事情,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在《天堂電影院》中,一些場景使我恍若做夢一般,那些總是坐在前排的晃著小腿的兒童,那些瞪大了的雙眼,人們一同哭一同笑,電影院門口擁擠的人群,電影院里賣吃食的小販……
這部電影如同記憶本身,而電影中的那些電影,無疑就是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當這扇光影之門被打開之後,我們一同回到了故鄉,回到了那個寧靜的小鎮。
多多就是你我
這個長著一對招風耳,有一雙聰明大眼睛的小男孩多多,的確很能討大家的喜歡,電影開場不久,我們幾乎就愛上了這個沒有父親的小男孩,他總是仰起頭和大人說話,總是弄一些小把戲使大人們又好氣又好笑,拿他無可奈何,因為他那麼小,那麼聰明,如果我是艾爾弗雷德我也會佯裝生氣地把他抱在桌子上,並一本正經地說:「在我踢你屁股之前,快點跑回家去,別再找麻煩了!」可是我不是艾爾費雷德,我是多多,我在小提琴溫暖的曲調里,在故鄉的橄欖樹下,早已回到童年,我想我應該有權利得到庇護,我會再次央求艾爾弗雷德留我在放映室多玩一會兒,因為我早就對放映廳後牆上的那個小洞裡面感興趣了,神奇的電影是怎麼放出來的呢?艾爾弗雷德是怎樣使那五彩的光束從小洞里射出來,最後又投到銀幕上,放成一部電影的呢,我著迷地看著那個小洞,此時銀幕上的人對我說:「喂!多多,查理卓別林來了。」
在銀幕上清澈明亮的光影中,在放映廳溫暖的黑暗中,你我重又變成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多多,所有坐在身邊的人都望著大銀幕,所有人的情緒都隨電影情節潮漲潮落,在這樣休戚與共的場所里,我們將不再感到害怕和孤獨。
艾爾弗雷德與電影
在影片中,多多的父親在前線陣亡了,電影放映員艾爾弗雷德就成了替代性的角色,實際上,艾爾弗雷德就是電影的化身,當記憶與一種事物緊緊相聯,這種事物(電影)就會被主觀化,變成了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就像父親一樣,在多多的各個年齡段給予指導和撫慰。
那個上唇有厚厚鬍子,笑起來很慈祥很可愛的老艾爾弗雷德,符合我們對於父親的想像,我們就希望自己的父親也像他一樣和藹,有幽默感,和我們有共同語言,能給我們感興趣事物的專業性指導,必要時還得變得深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我想說的是,艾爾弗雷德和電影是一回事兒,艾爾弗雷德就是電影,我們就好似坐在第一排的幼小的觀眾多多,滿懷期待著等待著電影開場,等待他親切的光輝灑滿我們的全身,每晚如此,所以在電影中,多多的親生父親必將缺席,給記憶,也給電影中的成長另外的一個空間,那個成長空間,就是艾爾弗雷德和電影組成的。
如果你也是從那個電影時代走過來的話,是可以理解這種情感的,對某個時間段的回憶和某一部電影相連,兒童對電影幾乎是不加選擇的觀看,使得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電影牢牢地紮根在腦際,多多的腦際就被這些電影填滿:維斯康蒂與西部片,卓別林和讓雷諾阿,克拉克蓋博與基頓,安東尼奧尼與《關山飛渡》,而這些遠在亞平寧半島的電影回憶使我微笑著想起我們黑白時代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大量講述紅色革命的戰爭片,在那些觀看電影的日子裡,我們的的成長經歷幾乎可以用那些電影指代。
老艾爾弗雷德就是那個放電影的人,就是天堂電影院小小放映室里孤獨的父親,他的死亡通知驚醒了我們後來在城市中做的那些夢,一瞬間,家園和鄉土占據腦際。
鄉土面孔
在《天堂電影院》中,令我動容的還有那些鄉土面孔。據說同樣是來自義大利的導演貝托魯奇來到中國拍攝《末代皇帝》,事後人們問他對中國的感受,他說最讓他感動的就是人們的面孔,那是前消費時代的朴實面孔。
《天堂影院》採用了倒敘手法,影片開始時,已經成為大導演的中年多多開車在羅馬街頭,疲憊麻木的神色溢滿了他的面孔,在交通燈閃爍的時候他瞥見旁邊車里的一對打扮怪異嬉皮士,對方對他的驚異嗤之以鼻,當晚,多多就接到電話,電話里說,艾爾弗雷德去世了。
記憶又回到童年時代的天堂電影院,在當地「電影審查官」—教區牧師眼中,吻戲等同於色情,所以永遠應該剪掉,那是老派的道德家,記憶原諒了一切,在記憶的眼中,來到天堂影院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可愛,總是來遲到的老頭,愚蠢而善良的領票員,愛在後排呼呼大睡的中年漢子,當然,除了那個坐在樓上包廂,充滿惡意與鄙視向下吐痰的「紳士」,最後,他終於被來自下面的一包大便擊中面孔……吵吵嚷嚷的義大利鄉村居民,就如那波利民歌般浪漫開朗,在放映基頓的電影時,所有的人都在笑,鏡頭一個個緩緩移過在那些開懷大笑的面孔,此時,攝影機後面的那個人,看著銀幕上的笑容的你我,內心又作何感想。
多多回到故鄉
孫甘露在一篇叫《亞平寧半島的陽光》的隨筆中寫道:「與《天堂影院》一樣,義大利的鄉村使義大利電影在自然風光的映襯下用閉塞蘊含了永恆,在一個小宇宙中成長,詩意地幻想著遙遠的外部世界,最終猶如回到家鄉一般回到自己的內心。」而孫甘露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回到內心,回到故鄉。
故鄉有時也會深深地傷害我們,但是多年後我們發現,故鄉就和老艾爾弗雷德一樣,對那個關於傷害的秘密守口如瓶,他們促使我們出走,他們對我們說:「多多,不準回來,永遠不要妥協,不準給我們寫信。」
於是我們掙扎在異鄉,我們學習長大,我們永遠得適應新環境,我們成為了一個頑強的成人,但是疲憊與麻木也爬上了我們的面孔,那些愛呢?那些在故鄉的陽光下玩耍的日子和心情呢?老艾爾弗雷德死了,我們背負著故鄉的死訊歸來,到處是遺跡,到處是記憶的點滴見證,但是另一些人和事已經占據了主流,天堂影院成了被廢棄多年的破敗建築,沒有人再進電影院看電影了,電視,錄像帶,碟片,每個人都躲在家中獨自觀看,彷彿大家遺棄了大家,人們同時成了遺棄者和被遺棄者,城市化轉眼就替代了鄉土。
多多在舊日的遺跡中尋找著,他自己發現了傷害的秘密,就在一堆廢棄物之中,初戀被埋葬了,多年前,老艾爾弗雷德對多多的愛人說:多多要我轉告你,你們之間是不可能的,這一深深的傷痛被埋在心裡,故鄉也被塵封在愛恨交織中。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原諒一切吧,當我們回到故鄉時,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和力量翻動那些往事,我們將會看到所有的吻戲被重新串聯起來,愛的主題又占據了一切,要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