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網上買的電影票便宜很多
因為商家實行了價格歧視。比如一個東西成本10塊錢,有的人願意用40塊買,有的人只願意花15塊,企業在生產能力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就想向前者收40,向後者收15,這樣利潤是最大的,這樣的定價策略就是價格歧視。但是怎麼能夠實行差異化定價呢?靠什麼保證願意出40塊的顧客不去買15的票呢?商家一般會通過設置一些障礙區分消費者,進行市場分割。
比如排隊、團購,願意出高價的顧客自身的時間價值可能更大,不願意為便宜一點去花時間和精力,相反願意花時間排隊和搜索團購的顧客對相同的商品的願意出的價錢更少,如果制定高價,這些顧客就流失了。這樣商家就成功地對顧客進行了區分,實現了價格歧視。相似的例子還有廉租房不設獨立衛浴、一些軟體開發商將專業版設置幾個功能障礙做成經濟版等。
② 巴適團購網到底可信不
應該不會,我去過他們公司還可以。而且前面也有很多期的團購了,我在他們家買過電影票,當時換票的人還挺多的。 你是覺得太便宜了,覺得不可信,其實280也一般了,沒有強制消費,那說明還是有購物環節的,那隱性收入就很可觀了。還有就是要提醒下,如果要去的話,別對住宿報太高的希望。
③ 為什麼網上買的電影票比現場買便宜很多
為什麼網路購票會比現場購票便宜那麼多?
一、邊際成本
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
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
當然,影院還是希望多掙錢的,如何爭取利益最大化呢?那就需要引入下一個概念:價格歧視。
二、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
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
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
……
把每一張票都以合適的最高價格銷售出去,影院就會獲得最大收益。
這樣看似不公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民航,訂票越早,折扣越高。公交車、公園會推出月票,游泳館的定價更是五花八門,最貴的同樣是現場購票,還有各種年卡、月卡、計次卡,打折卡,單雙日卡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等等。中國鐵路也期望這樣,但是被政府和民眾聯手禁止和抵制。所以現在鐵路只有在學生票上有價格歧視。
再說影院:現在的電影觀眾,按選片方式大致可以分兩種。
第一類,很早就在豆瓣時光或者影院官網上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的公映日期,甚至是具體的影院排片的核心影迷。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通過網路,他們對信息掌握充分,可以對不同影院貨比三家,對時間,影片制式,價格相對敏感。如果影院對他們不進行一些折扣和優惠,他們很容易被其他影院吸引走。反之,節假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的時候,第二類觀眾的比例會激增,這時,影院就會取消所有的優惠了。
第二類,在商場吃喝購物之後,順便看個電影的非核心觀眾。這類人往往到了影院才知道有什麼片子可看,選片的標准基本是售票員推薦和看現場海報。影院吸引他們靠的是位置、裝潢和知名度。他們是現場購票的主力,已經到了影院,幾乎不可能再轉去其他影院。這類觀眾,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屑於網上訂票,票價只要不是離譜,就可以接受。
這就是萬達影院官網購票低於現場購票價格的原因。
PS:在經濟學中,歧視的意思不是鄙視,而是區別對待。
PPS:本人不贊同yol叔的一個理由是,網購票的主要群體,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一類觀眾,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價格比較敏感,那麼對影院高價零食的接受度不高。二是由於網上訂票,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提前准備零食。我就算一個,我曾往萬代影廳夾帶過薯片、漢堡、三明治、披薩餅、紫菜包飯等等,在其他超市購買的瓶裝飲料也是每次都帶的。萬達影院也從沒仔細查過。
低價票、網購票、團購票對影院的零食銷售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有沒有Yol叔說的那麼可觀。個人覺得,以中國當下的經濟水平,未必吧。或者說,今後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但說到底,就算有一天中國的影院贏利點全在零食上,而不在影片上了,那麼也可以歸咎到「邊際成本」和「價格歧視」這兩個原理上。
④ 團購的電影票怎麼使用,www.www99s.com,www.zhaowoool.com.co
您好~
直接憑借您收到的手機簡訊去售票處兌換,不需要提前,什麼時候看什麼時間去兌換
就可以了。但是考慮到兌換排隊的人員可能太多,您還是選擇好觀影時間之後提前去
兌換影票即可。
感謝您對大麥網的支持!
⑤ 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可以嗎
沒有一家電影院規定前往看電影的人不能一個人,所以一個人去看電影不是不可以,只是你一個人去看電影的感覺跟倆個人去看電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很少人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因為他們會覺得孤獨,一般都是約上自己的閨蜜或者是男女朋友亦或者是家人一起的。
當一個人想要去尋找以往的回憶時,他就可能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了,這大概是失戀之後會做的事情吧,一般是女生才會做的事情。在一段感情告終後,女生們可能會去尋找往時與其男友一起去過的地方,一起吃過的食物等等。去電影院的那個放映院,選擇以往你們做的那個座位,拿著舊時他喜歡吃的薯條和可樂,一個人一邊吃一邊看著劇情,可能會選擇一部感情劇,或者是你們約定好在上映的時候要一起過來看的電影,但是如今卻是你一個人,一個人的行動,一個人其實並不意味著孤獨,只是你習慣了有人在身邊陪伴的日子,突然身邊的他不在了,沒有人會牽著你的手,心裡的那個位置空空的。
我還真的沒有試過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之前我同學跟我說一個笑話,一個人去電影院買票,拿了一張一百元去買票,然後售票員給了他倆張票,找回10元,之後那個人就楞在那裡,許久售票員才醒悟,原來他是一個人過來看電影的。其實這個笑話暗藏著一點心酸的感覺,如果是我,我就自己買零食,自己在家看劇會好一點。
⑥ 長春市哪家電影院的電影票便宜多少錢
新天地購物公園放電影院,大片票價10元錢;桂林路恆客隆北側也有一家,票價二三十。
⑦ 為什麼會有1元錢的電影票
為什麼網路購票會比現場購票便宜那麼多?一、邊際成本簡單說,一場電影,影廳內坐100個觀眾時,和99個觀眾相比,影院付出的成本(水電場地人工)幾乎是一樣的,多出來那一個觀眾分攤的成本叫邊際成本。和實物商品消費不同,電影院、公園、火車、飛機這類提供服務性消費的行業,邊際成本都是接近為零的。也就說,針對一個個體消費者,不管以什麼價格售票,影院都是收益大於支出的。雖然有國家的電影基金和稅,還有片方的分成,但這幾項成本都是按票價的比例計算的。在不考慮最低票價的情況下,電影票就算定在1元錢,對於影院,也是收益(短期內)。當然,影院還是希望多掙錢的,如何爭取利益最大化呢?那就需要引入下一個概念:價格歧視。二、價格歧視(區別定價)簡單地說,因為邊際成本為0,那麼如果以每個消費者當時能承擔的最高價格把票賣給他,那麼影院就能獲得最大收益。張三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100。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100的價格銷售給張三。李四對電影票能承受的最高價格為25。影院如果能確知,那就應該以25的價格銷售給李四。……把每一張票都以合適的最高價格銷售出去,影院就會獲得最大收益。這樣看似不公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民航,訂票越早,折扣越高。公交車、公園會推出月票,游泳館的定價更是五花八門,最貴的同樣是現場購票,還有各種年卡、月卡、計次卡,打折卡,單雙日卡提供不同程度的折扣等等。中國鐵路也期望這樣,但是被政府和民眾聯手禁止和抵制。所以現在鐵路只有在學生票上有價格歧視。再說影院:現在的電影觀眾,按選片方式大致可以分兩種。第一類,很早就在豆瓣時光或者影院官網上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片子的公映日期,甚至是具體的影院排片的核心影迷。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通過網路,他們對信息掌握充分,可以對不同影院貨比三家,對時間,影片制式,價格相對敏感。如果影院對他們不進行一些折扣和優惠,他們很容易被其他影院吸引走。反之,節假日、特別是情人節、聖誕節的時候,第二類觀眾的比例會激增,這時,影院就會取消所有的優惠了。第二類,在商場吃喝購物之後,順便看個電影的非核心觀眾。這類人往往到了影院才知道有什麼片子可看,選片的標准基本是售票員推薦和看現場海報。影院吸引他們靠的是位置、裝潢和知名度。他們是現場購票的主力,已經到了影院,幾乎不可能再轉去其他影院。這類觀眾,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屑於網上訂票,票價只要不是離譜,就可以接受。這就是萬達影院官網購票低於現場購票價格的原因。PS:在經濟學中,歧視的意思不是鄙視,而是區別對待。PPS:本人不贊同yol叔的一個理由是,網購票的主要群體,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一類觀眾,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價格比較敏感,那麼對影院高價零食的接受度不高。二是由於網上訂票,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提前准備零食。我就算一個,我曾往萬代影廳夾帶過薯片、漢堡、三明治、披薩餅、紫菜包飯等等,在其他超市購買的瓶裝飲料也是每次都帶的。萬達影院也從沒仔細查過。低價票、網購票、團購票對影院的零食銷售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有沒有Yol叔說的那麼可觀。個人覺得,以中國當下的經濟水平,未必吧。或者說,今後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但說到底,就算有一天中國的影院贏利點全在零食上,而不在影片上了,那麼也可以歸咎到「邊際成本」和「價格歧視」這兩個原理上。
⑧ 不知道哪個團購網的東西是正品,上次在YOKA買了個假的護膚品,在團秀網買了個假的MAC化妝刷,╮(╯▽╰)╭
你可以去琪勝一招這個店鋪看看的哦,4皇冠的,我是他們的家的老顧客了,現在已經發展成VIP了呢,享受折扣的,一開始買來我還是讓我的朋友給我辨別的,呵呵,她是專櫃的,一看是真的嘛,以後就都在那裡解決我的護膚和彩妝的,前2個月還買過香水送人的,朋友說是正品的,就此相信琪勝一招……希望對你的問題有幫助哦
⑨ 教育培訓機構地推招生,如何做好高效地推與有效轉化
發傳單這個事情,做過的人知道,轉化率通常是在0.3%到0.5%左右。也就是說,你發1萬張上面印著各種降價優惠商品的傳單,會有大概30~50個人會通過掃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你的APP客戶端。如果上面再附上什麼「十元抵用券」之類的,那麼轉化率會再高一些,0.8%~1.0%左右。
小於1.0%的轉化率。這是大部分O2O、電商、移動互聯網公司交出的「發傳單」答卷。而在這個大項目中,我們發傳單的轉化率是多少呢?1.0%?不對。2.0%?不對。5.0%?不對。難道是10%?不對。22.3%。我們發出了22.3%的轉化率。也就是傳統傳單轉化率20倍~40倍。那麼問題來了—傳單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故事背景
策略:以5元爆款團購為主題的大促銷(是不是聽上去覺得挺無聊的,這才是樂趣所在)。對顧客來說,上團購,花5元錢就可以看一場電影,或者買20塊錢麵包甜點等等。
電影票和麵包券均是團購上很暢銷的產品。配合線上線下所有產品、免費、付費渠道的推廣,為期兩個月,覆蓋25個城市。
不難算出,這是一個幾千萬元級別投入的推廣項目。那麼問題來了,在對新市場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你如何策劃,才能確保這樣一大筆錢都花在了有效的地方?
▌ 挖掘用戶場景
一個策劃就是一個產品。
產品新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在產品里堆積酷炫功能。而很多做Marketing的人的通病,就是喜歡堆積FAB(Marketing術語:Features,Advantages,Benefits)。比如你看一個轉化率是0.5%的電商傳單上,一般就是列印著一堆優惠,例如:「電冰箱8折!」「看電影5折!」「僅限十一黃金周!」「買100送50!」,然後上面印了十來個優惠商品。
這樣的設計,都是創意驅動或是資源驅動的。換句話說,是從設計者擁有的「資源」出發,有什麼創意就往上加,有什麼FAB就再往上堆,推向市場以後,又問—為什麼消費者都不買賬呢?
如果讓一個產品經理來分析這個問題,答案就很簡單了:因為你不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的。
有人反駁,我給優惠,難道不是瞄準用戶需求嗎?不是。因為用戶需求是分場景的,他在超市結賬的時候,對於一張20元抵用券的需求,和他在電梯里看到你的框架廣告的時候對於同一張20元抵用券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做產品的人都知道一個叫作「用戶場景」的詞,即用戶使用產品時候的很常見場景是什麼。圍繞著這個場景,才能做出具有黏性的好產品。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策劃即產品,那麼我們回到「發傳單」這么一個小環節中,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用戶通常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拿到我的傳單的?
於是你就會發現,用戶拿傳單的場景,需要再被拆分成三個細分場景:
(1)選擇接受傳單的場景
(2)閱讀傳單上內容的場景
(3)根據傳單上的內容做出行動的場景。
在這三個場景中,第一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發傳單的接受率;第二、第三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傳單的轉化率。在每一個場景上提升3倍~5倍的轉化率,很終就可以帶來20倍~40倍的轉化率差距。
▌第一個細分場景:選擇接受傳單
很多人以為發傳單的關鍵只有一張傳單的內容本身。而事實上,這個立體的場景里至少有四個重要元素:傳單、發傳單的人、用戶的心情,以及用戶所處的環境。
用戶看到地推人員時,往往是在商場或CBD來去匆匆的道路上。他是忙碌的,而他對陌生的地推人員的情緒往往是帶著一定抵觸的。你的「傳單產品」—記住,不僅僅是傳單本身,還有發傳單的人和他所說的話—如何適應這個場景?
大部分的O2O公司的大促銷地推人員在發傳單的時候,會努力加上15-30秒的話術,例如說:「你好,我是XXX的。現在下載我們這個APP看電影只要5塊錢啊,你只要掃一下這個二維碼,然後點擊下載,然後BLAHBLAHBLAH……就可以了。要記得回去下載噢!」
這樣做有三個問題:
1.降低了地推的效率;
2.話術越長,在將話術的指導從總部傳遞到一線地推人員的過程中,打折就越厲害,導致很後極其依賴於個人能力,而不是整體策略;
3.作為一個陌生地推人員,你說這么些話,與正常在商圈大街上走的人的情緒(或是匆忙,或是開心)是不匹配甚至相抵觸的。
如何做一個簡單高效、容易傳授,又充滿情緒共鳴的第一步呢?當你圍繞著這個場景去思考以後,答案就出來了。
說完,就遞上傳單。然後轉向下一個。用戶往往還沒有經過邏輯思考,就已經接受了。(事實是,大部分人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傳單,只有不到0.3秒的時間,哪來什麼邏輯思考,全是情緒驅動。)
▌第二個細分場景:閱讀傳單
但是「五塊錢的快樂—你Y在說什麼呢?」(別忘了我們的核心優惠是五塊錢的電影團購券之類的)不要急,且看下去。
在接到傳單以後,用戶閱讀傳單上的內容的時間一般也不超過1秒鍾。這樣想,你很快就可以理解上面印12個優惠商品再加上三行打折信息是沒有用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在1秒鍾內就能讓用戶決定行動的「傳單產品」?(提示:上面肯定沒有寫滿12條優惠信息)
很多做Marketing的人覺得CTA(Marketing術語:CallToAction)一定是基於優惠。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思維定式。因為優惠是一個邏輯概念,而人是一個情感動物—人類幾乎所有行動決策的臨門一腳都是情感驅動的(引自神經學家AntonioDamasio在1994年的科學著作《笛卡爾的錯誤》)。
所以你的CallToAction,應該基於一個情感訴求,而非邏輯訴求。所有的優惠的存在,都應該是為了推向一種情緒。
網頁鏈接
繼續分析場景。大街上接到傳單的用戶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處在逛街中歡樂的狀態,第二大類是處在奔波中、前往上班路上,或者剛剛下班的疲憊狀態。在這兩種情緒下,你的「產品」如何介入他們的視野,才能夠在1秒的時間內激發他們的行動(CallToAction)?
以下是我的答案(它絕不一定是很好的):
沒有七八個優惠商品,沒有折扣力度,沒有下載APP的提示,甚至連周圍的那些小字都是設計團隊堅持說「不加實在是太醜陋了」才加上去的。其實我覺得不加,效果可能更好。
有人可能會問,但是你連優惠都沒有交代,根本沒有達到目的啊!
用戶路徑中的每一個步驟,只傳遞一個信息或者一個指令,就已經足夠。很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五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麼。
而這傳單只是試圖在這1秒內傳達一個與用戶場景有情緒共鳴的信息:「掃一掃這個二維碼,你會獲得一些快樂。」(再帶上一些好奇心情緒的驅動)
▌第三個細分場景:做出行動
現在用戶決定行動了。
這時候大部分用戶的場景是什麼呢?他們正行走在沒有Wifi的大街上,而手機數據又特別寶貴。所以,你的「傳單產品」必須在這種非常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讓用戶非常輕松順暢簡單地完成整個操作。你會怎麼做呢?
傳統O2O電商的做法是,讓用戶掃二維碼,然後去到應用市場下載APP。這又是一個充滿本位主義(「我想要你下載我們動輒幾十個MB大小的APP」),不思考用戶場景的做法。很終結果就是轉化率極低。
針對這個場景,我們做了一個簡單有效的優化:
用戶掃了掃二維碼以後,直接去到我們建立的一個本地微信公眾號。我們在這個公眾號的簡介中,終於給出了「5塊錢可以看一場電影」的FAB。而在用戶點擊關注以後,系統的第一條自動回復,就是下載APP的鏈接。
這樣,如果用戶不在乎流量或者在WiFi環境下,那麼他可以當場下載;或者,他在去到WiFi環境以後,依然保留著這個下載鏈接。而在用戶忘記了的情況下,我們會通過後續地推送對用戶有價值的本地生活信息,來提醒他回到這個下載鏈接中來,直到完成很終的轉化。此外,作為一個本地生活服務信息提供商,你還建立了在每個本地城市的媒體渠道,但這是後話了。
很重要的是,你已經成功地讓用戶做出了第一步行動。「行動」這件事,是有加成效應的,也就是說你有了第一步簡單地行動,就會有更大地可能去做出第二步、稍微更困難一點的行動。
▌MVP策劃和ABCDE測試
當然,Marketing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
在這個傳單的設計上,我們在三天內做了五個版本的對比測試,每個版本發1000份傳單:
版本一:傳單正面是買50送50的優惠信息,二維碼是微信號;反面是傳統的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二:傳單正面是買50送50的優惠信息,二維碼是去到應用市場;反面是傳統的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三:傳單正面是「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的標題,下面是超優惠爆款陳列;反面是公司Logo和Slogan。
版本四: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反面是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五: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沒有反面。
做這五個版本的測試,因為內容不同、優惠方式不同,所以要求設計團隊、地推團隊、數據分析團隊、物料團隊、銷售團隊(需要談下相應爆款團單)在三天內緊密配合。很後測試結果的數據顯示,版本五的轉化率很高:發出去的1000份傳單,帶來了223個關注,當天轉化成下載的佔25%。而其他版本的轉化率都在個位數。
我們在兩個城市都用版本五做了測試,都得到了22%左右的數據。很終敲定了這個方案,也就是你上面所看到的這個「很簡單」的設計。它一點也不簡單。
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後,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這是一個傳統發傳單的人很難想像的恐怖數據。但通過以上的分享,你能夠看到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將它變成現實的。
很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五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麼。
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後,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這是一個傳統發傳單的人很難想像的恐怖數據。
⑩ 成都電影票最便宜多少錢一張
紅旗連鎖開了「紅旗影院」,現在第一家在衣冠廟超洋路裡面。我昨晚上才去看了《讓子彈飛》,感覺不錯,服務員這些也很熱情,關鍵是票價便宜,30,哈哈,比太平洋那些一張票80、120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