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光明電影院的歷程
很多人知道「大光明」是中國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和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卻不知道它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在硬體上領了風氣之先。早年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國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里根主演的《卿何薄命》和《一夜風流》、《翡翠谷》等多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欣賞這些電影,1939年11月,「大光明」在全國率先引進了「譯意風」同聲翻譯耳機設備。當時每個座椅背後都安裝了一個小方匣,裡面有電線與發音機相連。觀眾多付一毛錢,就可以租借耳機連上小方匣,聽到「譯意風」小姐們純正的同聲翻譯。據悉,第一代「譯意風」小姐中就有如今蜚聲海內外影壇的著名影星盧燕。那時的大光明主要放映美國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當時是遠東地區影院中的翹楚。 大光明電影院幾乎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它是中國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第一家四星級電影院,第一家氙燈電影院,影院超前放映各類中外優秀影片,每年吸引了二百萬觀眾。大光明電影院票房收入歷年是全國最高的,1994年達到了300萬元人民幣。
1933年6月14日由英籍粵人盧根重建並更名的大光明大戲院,是當時上海最高檔、最大的電影院。從1928年首映美國環球影片公司影片《笑聲鴛影》以來,大光明歷經起伏。然而,只要大光明一開,其票房總是令人艷羨的,曾經有過連續11年票房全國第一的輝煌。「遠東第一影院」的派頭仍在「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南京路上彰顯著。 張愛玲時代的大光明,門口有三眼巨大的噴泉,台階上鋪著絲綢地毯,衣著華美的俄羅斯女郎作為招待。還有一個由歐美樂師組成的樂隊。那時來大光明看電影的都是有錢人。據說鴻翔的服裝設計師為了能捕捉最新的流行樣式,也經常到大光明觀察時髦女郎的穿戴。
高永清聯合部分外資將靜安寺路(南京西路)216號的卡爾登跳舞場改建為影院,聘請《申報》副刊《自由談》的主編周瘦鵑為廣告部主任,周瘦鵑為這座新影院命名為「大光明」。 2008年,大光明影院斥資1.2億元人民幣,開始對影院進行修復工作。早報記者昨日看到,風帆形的外立面、荷花形的屋頂、圓弧曲線形的大廳、高挑堂皇的進廳,翻修一新的大光明電影院重新找回十里洋場中的「洋氣」感覺,其歐美建築風格的輝煌外觀令觀眾有著置身上世紀30年代的錯覺。
據悉,尊崇並恢復歷史原貌是本次修復和改造中所堅持的原則,原有的放映大廳,一、二層老休息廳以及外立面,都予以保留並全面修復。修復過程中,參照了許多歷史照片和圖片,以求恢復大部分老年人對大光明的總體印象。其中,大廳、進廳和休息廳頂面全部採用24K金箔鋪設,進廳和休息廳則全部採用銅質花飾扶手,營造出了大光明原本金碧輝煌的效果。 改造後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納1900人的放映大廳被縮減了600個座位,原本兩層樓的設置依然保持,一樓800多座、二樓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還新開發出了5個小觀眾廳,包括一個VIP廳,使得觀眾在影院中有了更多的選擇。
據影院經理楊根林介紹,影院中的音響系統與舉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中國大戲院」相同。大光明電影院還引進了當今影院最新的技術———杜比3D立體數字放映機,形成了膠片、數字共存的放映格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院底層原本單獨作為疏散通道的空間也得到了利用,這一通道被精心設計成展示大光明電影院80年歷史的文化長廊,供觀眾免費參觀。長廊色彩取灰白兩色,營造簡潔、素雅的氛圍,通過燈光、圖片、文字、實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與今天。這一做法在全國尚屬首次,使得觀眾們在欣賞電影之餘,更能品味大光明80年的花樣年華。
⑵ 杭州影院的發展歷史
一個沒有近代城市歷史故事的都市是不可愛的。
坐落在西湖三公園附近的西湖電影院,有著70年的歷史,伴隨杭城幾代人的成長,是名副其實的城市記憶。 近日,一個名為「救救杭州老牌西湖電影院」的帖子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帖子中說,西湖電影院將面臨拆遷,請熱愛杭州的人們一起吶喊,救救杭州的老牌電影院!經記者多方求證,西湖電影院確實要拆了。 影院方: 拆遷確有此事,重建還不確定 。 影院經理陳建龍在接受時報采訪時證實:「西湖電影院確實將拆遷,1月22日,在崔家巷4號,我們還參加了拆遷指揮中心主持的聽證會,這次拆遷屬於湖濱三期改造工程,涉及到21戶人家、東坡劇院和我們,但拆遷後要用來做什麼我們就不清楚了,是否會在原址重建影院也不確定。」 上城區建設局辦公室陶主任也表示,知道拆遷的事情,但具體的進展不是很清楚。陳經理說,西湖電影院的前生是西湖戲院,早在1939年就成立了,解放後,西湖電影院交由杭州電影公司管理。 「在全國,像這樣的老影院,很多都已經被作為古建築保留下來了。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真的很難得,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拆了確實可惜。」 18歲就在影院工作 「我和孩子的記憶中都有你那是1984年,18歲的錢大姐曾在西湖電影院實習。畢業後,她被分配到新華電影院工作。八年前,因為工作調動,錢大姐又回到了這里。「一晃就是23年,今年我都41了」,錢大姐說,「記得影院是全杭州第一個引進3D設備的,那時候我們都不理解,為什麼要花40萬引進一套很少使用的設備,但隨著《地心歷險記》的引進,我們成了當時全國單屏幕產出的第一名,那種自豪到現在還忘不了。」 電影院有她無可取代的記憶。「剛來這里時,兒子才1歲,自從他懂事以後,一有新片,我都會帶他來看,如果電影院沒了,生活主線也沒了,我只想說,我和孩子的記憶中都有『你』!」 85歲老人影院邊住了一輩子 「兒時常常溜進去看電影」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里曬魚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延德里1號房子里傳出充滿懷舊味的老歌,唱歌的是85歲的徐大伯,他說:「這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曲子——《漁家曲》,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當年就是在西湖電影院看的。」 6歲時,徐大伯隨父親搬到了西湖電影院附近居住。「一住就是80年哪,還記得小時候,一張電影票要1毛錢,那時候窮,就偷偷地從門縫里溜進去,當時電影院還是個矮平房,有200多個座位,放的是無聲電影。」 提起拆遷的事,徐大伯望著窗外怔怔地說:「雖然兒女都有自己的房子,但還是喜歡住在這里,住了一輩子,真的不想離開咯。」曾經撮合父母約會 「希望一家人的幸福在這里延續 雖然現在看電影可選擇的地方很多,小謝還是習慣性地來西湖電影院,昨天在電影院的門口,記者遇到了剛看完電影的他。「小時候,為了給爸媽製造約會的機會,我們總會嚷著要看電影。爸爸會騎一輛自行車載著媽媽、姐姐和我來這里看電影,可是媽媽每次看電影總是睡著。」小謝笑著說,「現在都是小廳放電影了,真的很懷念以前大影廳的感覺。」 如今父母親已經回了老家,只有小謝一人留在杭州工作。想父母的時候,他就會帶著女友來這里,回味坐在父親腿上看電影的日子。 「希望我們一家人的幸福都可以在這里一直延續。」小謝說。 專家:希望拆除前謹慎考慮 「電影院早已不只是一個建築」 「如果被拆除,那就等於永遠失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建華說,「西湖電影院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建築,它承載了文化歷史、市民情感和城市記憶。」楊建華覺得,西湖電影院寄託了老杭州人的情感,保護影院,不但是保護建築、保護文化,也是對市民情感的保護。它雖不具備標志性建築特色,但悠久的歷史同樣見證了杭州城市的發展。
⑶ 大光明電影院的歷史
大光明電影院是上海老字型大小,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美譽,曾是中國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第一家四星級電影院。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跡,同時也畫下了中國電影放映技術發展的軌跡。大光明電影院地處黃浦區,坐落在人民廣場文化圈,南臨上海市政府大樓和上海大劇院,東臨「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的南京西路216號,佔地近10000平方米,具有六、七個放映廳的現代化多功能經典影院,形成了上海獨具特色的文化娛樂中心。 現大光明電影院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大光明電影院始建於1928年。當時的潮州資本家高永清聯合部分外資將靜安寺路的卡爾登跳舞場改建為影院,命名為「大光明」。當時的大光明電影院設有茶室、酒排會室、吸煙室、等候室。1928年12月23日,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親自為大光明電影院的開張剪綵。 1930年由於大光明電影院播放擁有辱華性質的美國電影《不怕死》,受到了民眾和輿論的抵制,被迫關門歇業。在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築師拉斯洛·鄔達克(L.E.HUDEC)設計重建。重建後的大光明電影院憑借著自身豪華的設施成為了遠東第一影院。1989年大光明電影院被評為上海重點保護文物。2008年,大光明電影院斥資1.2億人民幣對影院進行修復。修復依照1933年的原樣修舊如舊。改造後的大光明原本可容納1900人的放映大廳被縮減了600個座位,但依然保持了其原本兩層樓的設置,即一樓設800多座、二樓設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還新開發出了5個小觀眾廳,包括一個VIP廳。
⑷ 北京電影院的歷史背景
在過去北京並沒有專門播放電影的場所。首次放映電影的地方就是前門外打磨廠的福壽堂了。1902年一個外國人在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腳踏車賽跑車》、《馬由牆壁直上屋頂》,這是北京人第一次真正看到電影。後來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一些戲院也開始播放電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電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電影院,是1913年開業的大觀樓。提到這,不得不提任慶泰。他是遼寧人,原是名匠,後來學習了攝影,曾為慈禧太後照相。1905年,他拍攝了《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由於當時抗戰的原因,大部分的戲院不能正常開門,就被迫改放電影了。也頗有收獲。後來有的場所乾脆把二者兼容。因此,北京電影院又有影劇院之稱。
有趣的是,早期的北京電影院是不允許男女相鄰。影院中一邊是男座,一邊是女座,中間隔著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許男女混雜的是平安影院,因為是洋人經營,觀眾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後漸成風氣,其他影院也不開始分座了。
直到抗戰勝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從緊張的建設資金中拿出錢來裝修了5家電影院。即紫光電影院、交道口電影院、新街口電影院、廣安門電影院和花市電影院。
⑸ 大觀樓影城的影城歷史
1905年,任景豐任老闆,兼營「豐泰照相館」、「中西葯房」、「木器行」生意。同年,任景豐拍攝譚炎培主演的戲曲影片《定軍山》,並在大觀樓影戲院公映。《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民族電影。
1907年,改為「大觀樓影戲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麻風女」。
1913年,前門外大柵欄街的「大觀樓電影園」更名為「大觀樓電影院」改造重張,正式開業。從此才有了當時北京首家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經營的「專業電影院」。
1927年1月,前門外大柵欄的大觀樓重張。
1930年8月1日,大觀樓在南城最先實行男女同座,這在當時的影院中引起了轟動,表明了經營者比較先進的經營意識。
1935年,改造設備,安裝法國百代(Pathi)35毫米有聲放映機。
1941年2月7日,大觀樓再次重張,並經過改造建成為南城一家較好的中型影院。
1945年3月,更新設備,使用設備羅拉(Roia)<日>35毫米固定放映機,晉升為主輪影院。
1945年10月3日,大觀樓等八家影院同時上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新聞電影」,也陸續上映了一些當時有一定影響的國產影片。還加演曲藝、話劇、,如:尤光照、馬三立、趙佩茹、常寶昆、劉寶權、喜彩蓮、小蘑菇等知名人物都在這里登台獻藝。
1945年10月,大觀樓與真光、芮克、蟾宮、亞洲會館、新新、同樂、中和等八家影院最先一批開始了聯合放映。
1955年1月,大觀樓作為對私營資本主義改造的試點,率先實行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後的影院實行計劃經濟,基本上是電影公司排什麼影片,影院放映什麼影片,放映收入按照分成比例全部上繳。
1992年7月17日,大觀樓被北京市文化局評為「一級影院」。
1998年2月16日,大觀樓成為「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團體會員。
1998年2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一九九七年度宣武區文明單位「。
1999年3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看愛國影片做新時代好少年大觀樓杯徵文活動最佳活動獎」。
⑹ 電影院線的發展歷程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電影行業對院線制認識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外資影院和民營影院的實踐。1999年12月,香港百老匯影城北京新東安店正式開業。隨後,百老匯影城又陸續在國內創建了14座系列影城。大陸出現了與國內傳統的禮堂式和多廳式影院有很大不同的新型電影院。根據《外商投資影院暫行規定》,外資對影院的持股比例不能超過49%,但在北上廣等七個試點城市,則可以高達75%。
2004年初,美國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與萬達集團宣布,將合作共建「華納萬達國際影院」,並很快在大連等5個城市建立了5座具有五星級水準的多廳影院。這些影院「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四統思路」構成了中國電影行業現代院線制的雛形。
2005年,美國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宣布退出中國影院市場,旗下影院由萬達集團收回。隨後,萬達集團全資投建成立了國內首個民營院線公司——萬達院線。與國內其他36個電影院線不同,萬達院線在「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新型運作模式下發展迅猛,並在2009年創下八億元票房紀錄,躍居國內電影院線票房榜首。
2012年,在並購美國AMC之後,萬達院線成功晉級亞洲第一大電影院線。萬達院線的飛速發展,產生了很強的輻射帶動效應,國內影院投資商紛紛認識到現代院線制的巨大優勢。浙江的橫店院線以及廣東的大地院線等民營的「四統」院線逐步成為中國電影院線的生力軍。 隨著電影行業改革進程的加快,中國的電影院線發展迅猛。得益於文化產業的繁榮和數字技術的應用,民營院線和國有背景院線在更廣泛的領域開展合作,出現了融合的趨勢。例如,中影星美院線是由中影集團與星美集團聯合組建而成,而金逸珠江院線是有金逸集團和珠江院線聯合組建而成。前者一直穩居國內電影院線榜單前三,後者與中影南方新干線不分伯仲。
院線制實施十多年來,中國電影院線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運營理念均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包括萬達院線、大地院線、橫店院線和金逸院線在內的直營院線在依靠「四個統一」提高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的同時,逐步開始整合各方資源,輸出先進的院線經營管理經驗,並取得市場主導地位。即使一些中小型的院線如河南的奧斯卡院線和四川的太平洋院線也在實現「四個統一」的基礎上,逐步打破地域限制,成長成為全國性的院線公司。
⑺ 亞細亞電影院的歷史
坐落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果戈里大街上的亞細亞電影院始創於1908年,最初的名字是吉干特(巨人)電影院,有935個座位,是繼和平電影院之後,哈爾濱市成立的第二家電影院。1936年改稱為「亞細亞電影院」。1946年被蘇聯領事館接收。1951年,前蘇聯影片輸出公司將亞細亞電影院移交給中國東北影片經理公司哈爾濱辦事處。「文革」期間,影院曾一度改名為「東方紅電影院」,改革開放後恢復了舊稱亞細亞電影院。如果關於「亞細亞電影院的前身是烏克蘭俱樂部」的說法成立,那麼它的建成時間便可追溯到1907年,甚至要比「公認」的中國首家電影院——上海虹口電影院還要早一年,而這在哈爾濱的早期電影院中還排不進前五名。1936年2月14日,後來被譽為「關東大俠」,與天津霍元甲齊名的武術大師吉萬山師傅,曾在這里迎接俄羅斯大力士傑力柴夫的挑戰,並大獲全勝,成為一代傳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娛樂生活很少,當時的電影院火得不得了,什麼電影都有人看。當時亞細亞電影院樓上樓下一共1050個座位,從早上開始,兩場中間間隔十幾分鍾,一直演到第二天早上。當時連位置不好的如大柱子後面或是很偏地方座位的票都賣出去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VCD、DVD的普及,影院不再是人們觀看電影的唯一渠道,哈爾濱的老影院也漸漸地開始冷清。不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些國外大片的引進,老影院又火了一把。1998年,《泰坦尼克號》首輪在亞細亞電影院放映一個月,當時的票價是50元,一天六七場,放映收入就達到十多萬元。二輪上映時票價是30元,人依然很多。
2000年後,雖然亞細亞電影院改善了電影放映環境,並承擔了包括「《金剛》哈爾濱首映禮」等一系列活動,但總體上處於經營不善的境地,2007年前後被該作為「劉老根大舞台」,以二人轉演出為主。2010年,亞細亞電影院無奈地關門停業。 被清洗得鋥亮的金子招牌,光可照人的玻璃、嶄新的宣傳海報,亞細亞電影院,這個承載了一代人美好記憶的老影院,在沉寂多年之後終於重新煥發了青春。
在亞細亞電影院記者看到,內部裝修風格以歐式為主,門廳格局大氣、寬闊,進入門廳後兩側有旋轉樓梯可以上到二樓,由於內部施工仍未結束,電影院的具體結構記者未能「一睹芳容」。據介紹,亞細亞電影院將被改建成一個綜合體,一樓二樓用於經營,三樓建有四到五個放映廳。
亞細亞電影院始建於上世紀初期。重新營業的電影院共分三層,一二層為影院配套娛樂、餐飲、休閑區;三層為影院,設6個放映廳,共容納500人觀影。6個影廳均可觀看3D電影,影片與哈市其他各大影院同步上映。
⑻ 電影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它有哪些由來
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⑼ 中國的最早的電影院是哪裡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哈爾濱首座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與西十二道街拐角處。創建人是俄國攝影技術師考布切夫。
這家電影院的歷史,在中國比北京、上海最早的電影院分別早四至六年,比光緒年西太後七十大壽第一次看電影還早兩年。在全世界范圍比較,則和號稱「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國洛杉磯電影院同年所建。
哈爾濱繼中央大街創建首座影院之後,又在中央大街、新商業街(今奮斗路)和烏查斯街(今地段街)繁華街區相繼開辦了馬迭爾(1950)、敖連特(1908)、托爾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開影戲院(1911)五處,清末之前哈爾濱已有影院六處。
哈爾濱首座、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的創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還攝制過三部記錄電影:
第一部記錄片《旅順之戰》(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攝於1905年,由法國商人瑗雜斯帶去京、津、滬放映後,於1906年經黑龍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齊齊哈爾租用闊米薩爾戲園放映一月,「皆日俄戰攻真跡,槍擊炮轟,馬馳人行,與生者地無異」。
第二部記錄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攝於1909年。據地方文獻記載:伊藤之死,系被復國仇、雪國恥跟蹤而至的朝鮮義士安重根所殺。伊藤來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兩天的俄國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議瓜分中國東北問題,不料想剛下火車未走出站台,即遭狙擊。當時安重根連發三槍,伊藤博文胸、肋、腹三處中彈,遂即倒地斃命。
第三部記錄片《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音xun4)巡狩過哈》,攝於1911年,當時放映於中央大街電影院,從攝制到放映不出旬日。《遠東報》稱:「每當夕陽西下,公園散後仕女遊人相偕去中國大街之電影園聚興,所演皆趙督來哈新片『真情畢露』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