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馬古道遺址的歷史變遷
史書上早有記載:秦漢時,蜀地和雅安地區的商者就與大渡河以西當時稱為氂牛羌、氂牛夷等部族進行過騾馬、氂牛等物交往;量少稀有還只為葯用的茶葉,也是一項流通貨物。從蜀地到達康定的新都橋、塔公草原和木雅藏族聚居區域等地方的道路,人們稱這條最早的民間通商交往的路叫「氂牛道」或「馬道」。
從中原地經青海和四川甘孜州部分地區,經金沙江、過西藏那曲等地到達拉薩的藏漢政治文明古道是唐朝時唐蕃古道,從宋、元、明、清由朝廷多次大規模開通的川藏古道把茶葉更多地輸進了藏區;清時,雲南的普洱茶也輸入藏區。宋朝時,因北方邊疆戰事不斷,遼、金、西夏等游牧政權的侵擾,戰事和運輸需要大量的馬匹,宋王朝便把「茶馬互市」的重點從西北轉移到西南。從內地通往康藏地區交通要道就是四川的黎州(漢源)、雅州(雅安),兩地便成了「茶馬互市」的重要市場。
到了元朝,由於軍馬是自給,不需要茶馬交易,官方對茶葉的控制,完全在於以稅收充實財政。明朝時,北方戰亂又起,朝廷迫切需要軍馬,以茶易馬的舊制恢復,施行以茶馬司的「茶引制度」,嚴禁私人販運到民族地區,也嚴禁把茶種引過二郎山,違者會處以凌遲死刑。到了清代,邊茶是清gov-ern-ment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乾隆年間,以茶易馬的政策完全終止。「引茶制」改為「引岸制」。岸,是指茶葉的固定采購地和銷售范圍,口岸和路線都是按官方指定的范圍。由於清朝逐漸放寬了茶葉的控制政策,從而促進了茶葉的生產和藏漢茶土(土特產)交流為中心的貿易。到清朝中葉,因經營邊茶而發家致富的不少,雅安、名山、滎經等縣的茶商就發展到了七十多家,以邊茶為中心的民族資本逐漸發展起來。康熙四十一年(1902年)清gov-ern-ment於打箭爐(康定)設官,監督茶葉等貿易,這時康定更加形成了藏漢貿易中心。清朝前中期位於藏漢交通要沖的康定,就必然成為漢藏貿易的重要集散地,邊茶業的發展走向極盛時期。那時的爐城(康定)在清史書中說是「全市基礎建於商業,市民十之八九為商賈」。
從歷代王朝對邊茶的政策是要「以茶治邊」,用茶葉控制少數民族。統治者在實行重征茶稅和茶葉官賣的壟斷茶葉貿易的一整套政策是達到以茶治邊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
從唐以來的「茶馬互市」以及發展到後來的「茶土交流」都把內地漢族和邊疆少數民族聯系起來,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始於唐代的邊茶業在客觀上成為藏漢民族團結交往的重要紐帶,對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雅安、名山、滎經、天全、瀘定等地到藏漢商貿重鎮康定,從康定又分南北兩線到青海玉樹、昌都,經西藏芒康、察丫、江達等地,直至拉薩,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古道;這就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運輸茶葉最多,漢藏民族文化、經濟往來最為重要的通道;這個大通道的起始,中段和中心段均在康巴大地腹心——甘孜州。而甘孜州又處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的生態、文化格局,使川藏茶馬古道縱貫、網布甘孜藏族自治州。
歷史在前進,今天的甘孜州早已不是歷史上茶馬古道那種貧窮落後,靠人背馬馱作為運力的景況。汽車已成為主要運輸工具,在四通八達的公路上往來飛馳,把藏族需要的茶葉、日用品運往各地;從成都到西藏拉薩有飛機可以直達,結束了千年茶馬古道的辛酸歷史。
⑵ 標題+茶馬古道:觀看茶馬古道的相關視頻,它對我國古代西南經濟有什麼作用
摘要 第一,茶馬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條異常古老的文明孔道。
⑶ 茶馬古道發起人
「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於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葯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根據現有的古文物及歷史文獻資料,早在漢唐時,這條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徵的古道就發揮作用了。抗日戰爭中,當沿海淪陷和滇緬公路被日寇截斷之後,「茶馬古道」成為中國當時唯一的陸路國際通道。
「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大地上一條進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傳播中國古代文明的國際通道。
滇藏道
從雲南普洱茶的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下關(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而後再經藏南的澤當,後藏的江孜、亞東然後出境。
川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打箭爐(雅安)出發。經盧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薩,再經後藏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緬甸、印度。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而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便要屬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過去叫做「打箭爐」,西來的馬幫到達康定,就要在這里轉換運輸工具或者就地進行茶馬貿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進行茶馬互市貿易的請求,使康定成為了內地與西藏地區之間主要的商業中心。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運往西方,而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里銷往中國內地。
怒江河畔的古道
茶馬古道是壯闊的,而對於當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馬幫來說,那卻是一條充滿了艱險的征途。西南地區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像。而山道的險峻曲折,又根本無法行駛車輛。在這樣的條件下,馬幫成為了唯一適用的運輸方式,它形成了茶馬古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可以說茶馬古道是一條用人力和馬的腳力踩踏出來的道路。
從一個山谷到又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又一個村寨,馬幫們踏出了一條溝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為了大西南地區的聯系紐帶。這些馬幫曾經駐足停留,進行商品集散的驛站,成為了後來的的城鎮。今天的麗江古城就是迄今為止茶馬古道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被譽為是「活著的茶馬重鎮」。
傳說中的馬幫
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達,茶馬古道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於無聲。然而在人們的心中永遠有著一條可以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亞洲大陸歷史上最為龐大和復雜的古代商路。
不管這個世界在發生著什麼,由於不可思議的僻遠艱險,茶馬古道上有三樣東西似乎還在堅韌地存在著:一個是沿途的蒼茫大地、山川湖泊、藍天白雲;一個是與藏民生命生活融為一體的宗教;一個是藏民的善良、純朴和美好。我覺得,藏民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強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來自藏區的大自然本身,相輔相成,那樣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們的善良、純朴和美好。
千年古道
在茶馬古道沿途,有著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壯麗最動人的山水。那是一種驚心動魄的蒼茫和曠世的沉寂。有時世界靜得出奇,周圍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語。它們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驚。那種蒼涼的美、嚴酷的美輕易就把人帶入史前時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們從無數大山上奔瀉而下,那水流漫漫渙渙,迅速匯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無數的大江和河流中。遠山顯露出它們強勁而優美的山脊,它們是那麼峻秀,又充滿了張力。藍藍的山嵐,使它們顯得英姿勃發,十分年輕。如果說山脈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脈,它們奔涌流動,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為高原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除卻大山大川,茶馬古道沿途有的是極富靈性的石頭和無比奇妙的雲,以及超凡脫俗的天光。那些歷盡滄桑的石頭,那億萬年來不老的藍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復的雲,那似乎來自極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們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動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過西藏的大地,你一定會為那種剔透明朗的光澤所震懾。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輝。
在茶馬古道一路,我們經常目睹前往聖城拉薩的虔誠的朝聖者,他們在崎嶇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有的更將全身匍匐在地,磕著等身長頭前往心目中具有極神聖意義的拉薩,他們磕得四肢潰爛,面額鮮血淋漓,但眼睛的虹彩中卻充溢著寧和而確鑿的信仰之光。
在茶馬古道沿途,同時也是轉經朝聖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間藝術家們於過去漫長的時日中,在路邊的岩石上、瑪尼堆上繪制和雕刻了無數的經文咒語、佛陀、菩薩和許多高僧的形象,還有一些神靈的動物形象,如魚、蛇、貓等等,當然也有一些被視為神異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為古道那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聖和庄嚴,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增添了幾許神秘
⑷ 茶馬古道滇藏道,川藏道,青藏道興起的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關於川藏茶馬古道的可以多一點。謝謝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川藏茶馬古道始於唐代,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系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從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在交通方面,元中央王朝卻十分重視川藏茶馬古道[4]的通暢。為通達邊情,宣布號令,加強對藏區的治理,開辟從內地到西藏的交通線路,至使川藏茶馬古道成為正驛,並設置驛站。凡持有璽書驛卷及藏區土司文牒的僧侶官員,便可在藏區和內地之間乘驛往來。元代,川藏茶馬古道共設19處驛站。到了明代,對驛站進行繼續維護和擴建。及至清代,區內驛站增擴至87處。瀘定、康定成為川藏交通之咽喉。及至明代,初行「金牌信符」制度,後改「引岸」制度。除此而外,明中央王朝還對藏族僧俗首領施行了朝貢制度,這種制度又被稱為「貢馬賜茶」制度。這種制度不僅出於明朝政治統治的需要,同時也是其時漢藏茶馬貿易的一個必要補充。清朝開國,「踵前朝故事」。及至乾隆時期,「茶馬互市」制度宣告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與茶馬互市有相同意義,但貿易范圍更加廣泛、基本形式有較大變化的「邊茶貿易」制度。邊茶貿易制度的核心是改官營為商營;以「引岸」制度代替「榷茶」制;內地仍以茶葉為主要交易商品,此外,其他與藏族人民相關的生產、生活資料進入市場的比例大幅增加,而藏區輸出的交換商品已不再僅限於馬,主要是當地生產的皮革、葯材、黃金等土特產品。邊茶貿易制度一直實行到建國初期。自宋朝以來,甘孜州就是從四川至康區、西藏的川藏茶馬古道的交通樞紐和要沖地帶。明初,從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馬古道主要有兩條,一條從邛崍至名山、雅安、滎經、漢源、瀘定、康定(藏語名打折多),然後出關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進入西藏。從邛崍至康定段俗稱「大路」,由此道進入康定的茶稱「大路茶」。明際,黎、雅、碉門(今天全)成為川西茶馬互市的最大市場,史書中有「秦巴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斯藏,五千餘里皆用之」的記載。明洪武年間,又開通了一條從碉門經瀘定嵐安、烹壩的茶馬貿易通道,於岩州設市,置岩州衛,保護市易。川西茶馬互市的市場從黎州西移至岩州(今瀘定縣嵐安鄉)。該道在歷史上俗稱為「小路」,沿此道運往打箭爐的茶稱「小路茶」。明末,岩州市廢,打箭爐市興。人清後,打箭爐成為藏區盛極一時的漢藏貿易中心。同時也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中心,歷代中央王朝治藏的重鎮。在歷史上,川藏茶馬古道既是一條經濟路和政治路,也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在這條古道上,藏族土司頭人,高僧大德,漢族、滿族、蒙古官兵,漢、,藏商賈,漢藏苦力背夫、馱腳常年往來其間。康定、瀘定作為漢、藏民旅交匯的地帶,隨著漢、藏貿易的發展,帶來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特別是在康定這一漢藏貿易的中心地,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十分突出。風靡海內外的歌曲——《康定情歌》就是多元文化交融並存的結果:這首歌的雛形來自康定三道橋民間,屬於流行於康定的許多民歌中的一首歌曲。在這首歌曲中,人們既能感受到藏族民歌的韻味,又能體察到漢族民歌的影子。集中地體現了多元文化交融升華的產物。入清以來,人藏和來康的文人雅士、官吏逐漸增多,來到康區,因事因景而感發抒懷之詩詞、文章、著作漸增,並流行於世。例如姚瑩的《康輔紀行》、查騫的《邊藏風土記》、陳渠珍的《芄野塵夢》等著作。又如岳鍾琪的《瀘定橋詩》,劉贊廷的《懶兵詩》,康定頭道水「小天都」瀑布的摩崖石刻及孫士毅惠齡、和寧等人的《詠小天都瀑布》詩等膾炙人口。此外,康定地名和瀘定橋來歷的傳說中,既有漢族的傳說故事,也有藏族的傳說故事。時至今日,兩種傳說依然在民間流傳,而無厚此薄彼之非議。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幹、吳作人也曾到康定采風作畫;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先生在康區多年,為後世留下了不少著作;川劇表演藝術家陳書舫、舞蹈家戴愛蓮等地曾在康定進行過藝術表演……這種文化現象不僅成為康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光點越發明亮。一首《康定情歌》和一座「瀘定橋』』使康定和瀘定兩座城市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歷史名城,成為甘孜州人文旅遊資源最閃亮的品牌。川藏茶馬古道文化在四川從川古的邛崍一至延伸到金沙江畔,其中康定、瀘定成為茶馬古道文化的核心區,漢、藏文化的交匯點。
青藏道也就是唐蕃古道,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線)也應包括在茶馬古道範圍內。開始於唐朝初期。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起自陝西西安(即長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即邏些),全長3千餘公里。整個古道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
⑸ 什麼叫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從什麼地方開始,經過哪些地方,最後到達哪個國家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Gaosh.com)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Gaosh.com)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Gaosh.com)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Gaosh.com)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Gaosh.com)
http://ke..com/view/2169.html
⑹ 茶馬古道的具體路線是什麼經過那幾個省起止點各是那裡
茶馬古道歷史線路
馬古道主要有三條線路:即青藏線(唐蕃古道)、滇藏線和川藏線,在這三條茶馬古道中,青藏線興起於唐朝時期,發展較早;而川藏線在後來的影響最大,最為知名。這三條道路都與昌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滇藏線和川藏線必須經過昌都,它們的發展是與茶馬貿易密切相關的。 ��滇藏線茶馬古道出現在唐朝時期,它與吐蕃王朝向外擴張和對南詔的貿易活動密切相關公元678年,吐蕃勢力進入雲南西洱海北部地區。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詔設置官員,向白蠻、黑蠻徵收賦稅,攤派差役。雙方的貿易也獲得長足的發展,茶馬貿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南詔與吐蕃的交通路線大致與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從今雲南大埋出發,北上至劍川,再北上到麗江,過鐵橋城繼續沿江北上,經錛子欄至聿賚城,前行到鹽井,再沿瀾滄江北上至馬兒敢(今西藏芒康)、左貢,分兩道前往西藏:一道經由八宿邦達、察雅到昌都;一道徑直由八宿至波密,過林芝前往拉薩。 ��歷史上滇藏線茶馬古道有三打道路:一條由內江鶴麗鎮汛地塔城,經過崩子欄、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條由劍川協汛地維西出發,經過阿得酋、再與上一條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條由中甸出發,經過尼色落、賢島、崩子欄、奴連奪、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與今滇蕆線接近。 ��茶馬古道在雲南境內的起點就是唐朝時期南詔政權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麗江、中甸、阿墩子(德欽)等地是茶馬貿易十分重要的樞紐和市場。滇藏線茶馬貿易的茶葉,以雲南普洱的茶葉為主,也有來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葉。滇藏線茶馬貿易有自己的特點,由雲南內地的漢商把茶葉和其他物品轉運到該地轉銷給當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販運商人,又從當地坐商那裡購買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產品、葯材,運至麗江、大理和昆明銷售。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換取以茶葉為主的日用品返回西藏。運輸工具主要是騾馬和氂牛等。
⑺ 茶馬古道的十八里鋪是現在的那個省會
不是省會,是雲南省大理市,地級市。
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另一條路線從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大理、麗江、中旬、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後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在兩條主線的沿途,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將滇、藏、川「大三角」地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
十八里鋪」形成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公元752年唐朝對南詔發動戰爭,史稱「天寶戰爭」。南詔王閣羅鳳與吐蕃聯軍,打敗唐軍於洱海龍尾關,並乘勝追擊落敗軍隊至劍南地區(今四川成都)。南詔王下令撤軍同時在劍南地區擄掠了很多當地的教書先生及手工匠人,這些手工匠人就安置在了今天「十八里鋪」這里並取名為—作邑。意為工匠聚集的城鎮,一直沿用至今。
⑻ 誰知道不為人知的茶馬古道的事呀
據史料記載,中國茶葉最早向海外傳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中國商人在與蒙古毗鄰的邊境,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隋唐時期,隨著邊貿市場的發展壯大,加之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茶葉以茶馬交易的方式,經回紇及西域等地向西亞、北亞和阿拉伯等國輸送,中途輾轉西伯利亞,最終抵達俄國及歐洲各國。 從唐代開始,歷代統治者都積極採取控制茶馬交易的手段。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紇地區驅馬茶市,開創了茶馬交易的先河。北宋時代,茶馬交易主要在陝甘地區,易馬的茶葉就地取於川蜀,並在成都、秦州(今甘肅天水)各置榷茶和買馬司。元代時,官府廢止了宋代實行的茶馬治邊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復了茶馬政策,而且變本加厲,把這項政策作為統治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間,上等馬一匹最多換茶葉120斤。明萬曆年間,則定上等馬一匹換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中這樣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足見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的興旺與繁榮。至清代,茶馬治邊政策有所鬆弛,私茶商人較多,在茶馬交易中則費茶多而獲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營茶馬交易制度終止。 茶馬交易治邊制度從隋唐始,至清代止,歷經歲月滄桑近千年。在茶馬市場交易的漫長歲月里,中國商人在西北、西南邊陲,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一條崎嶇綿延的茶馬古道。 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另一條路線從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大理、麗江、中旬、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後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在兩條主線的沿途,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將滇、藏、川「大三角」地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們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鍛煉了他們明辨是非的勇氣和能力。他們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是開辟茶馬古道的探險家。他們憑借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了一條通往茶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險之路和人生之路。 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從而襯托出人生的真義和偉大。不僅如此,藏傳佛教在茶馬古道上的廣泛傳播,還進一步促進了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間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增進了民族間的團結和友誼。沿途上,一些虔誠的藝術家在路邊的岩石和瑪尼堆繪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薩和高僧,還有神靈的動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種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藝術造型為古道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種精神上的神聖和庄嚴,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增添了幾許神秘的色彩。從久遠的唐代開始,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歷盡歲月滄桑一千餘年,茶馬古道就像一條大走廊,連接著沿途各個民族,發展了當地經濟,搞活了商品市場,促進了邊貿地區農業、畜牧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沿途地區的藝術、宗教、風俗文化、意識形態也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 如今,在幾千年前古人開創的茶馬古道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不見了,清脆悠揚的駝鈴聲遠去了,遠古飄來的茶草香氣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卻幻化成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這種生生不息的拼搏奮斗精神將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雕鑄成一座座永恆的豐碑,千秋萬代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榮耀與光輝。 ●舊時,昌都溝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長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紀,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內金沙江上架設鐵橋,打通了滇藏往來的通道。 ●宋代,「關陝盡失,無法交易」,茶馬互市的主要市場轉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開辟驛路、設置驛站。 ●明朝繼續加強驛道建設。 ●清朝將西藏的郵驛機構改稱「塘」,對塘站的管理更加嚴格細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戰爭中後期,茶馬古道成為大西南後方主要的國際商業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為藏東的商貿中心。 ●茶馬古道歷史線路主要有三條:即青藏線(唐著古道)、滇藏線和川藏線 。 ●滇藏線茶馬古道出現在唐朝時期,它大致與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從今雲南大理出發,北上至劍川,再北上到麗江,過鐵橋城繼續沿江北上,經錛子欄至聿賚城,前行到鹽井,再沿瀾滄江北上至馬兒敢(今西藏芒康)。左貢,分兩道前往西藏:一道經由八宿邦達、察雅到昌都;一道徑直由八宿至波密,過林芝前往拉薩。 ●歷史上滇藏線茶馬古道有三條道路:一條由內江鶴麗鎮汛地塔城,經過崩子欄、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條白劍川協汛地維西出發,經過阿得酋、再與上一條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條由中甸出發,經過尼色落、賢島、崩於欄、奴連奪、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與今滇藏線接近。 形成過程
麻煩採納,謝謝!
⑼ 茶馬古道歌詞
前面那座山,你是什麼山?
過了昌都寺,才能到雅安。
巴塘奶茶甜,理糖糌粑香。
過了八宿,就到芒康。
前面那條江,你是什麼江?
過了中甸城,才能到麗江。
大理姑娘好,普洱茶葉香。
茶馬古道遠,人間到天堂。
⑽ 昌都市茶馬點影城今天放什麼電影
魔窟之一夜驚情
又名:無
看點: kevinspacey
類型:犯罪 驚悚
語言:英語
地區:大陸
時長:60分鍾
導演: 魏小舟
演員: 王萌 趙煜 李欣雨 賈漪娜 王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