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武威有哪些大的、好的演出場地或者劇院
曾經有過 ,現在沒落了 武威東街劇院 小時侯在廣場還有個電影院..
⑵ 武威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1. 沙漠公園
位於武威市城東19公里處,地處騰格里拉沙漠的邊緣,是一座集大漠風光、草原情韻、園林景緻之大成的中國第一座沙漠公園。
2.民勤沙生植物園
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東南緣,佔地面積為400公頃,是中國第一座沙漠植物園。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掘沙區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科,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學、生態學的觀察,測定及探索其經濟利用途徑等試驗研究,為發展荒漠地區的林牧農副業提供優良種苗、技術措施和科學依據,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3.白塔寺(百塔寺)
白塔寺遺址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東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法王赴涼州會談西藏統一、並達成協議的居所。白塔寺遺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築構成。寺院有圍牆,東西420米、南北430米,牆基寬3.1米。院內探明6座殿基,牆基為磚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磚砌牆基、磚鋪地面。塔院中薩班靈骨塔為主體建築,始建於元、明、清重修。現存基座為土心磚表結構,邊長26.75米、殘高5.1米白塔寺遺址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國元代祖國統一的歷史見證。其建築形制和出土遺物對研究藏傳佛教寺院布局、藏傳佛教傳播等有很高價值。
4.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地處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深處祁連山腹地,東西橫,向63公里,南北縱向68公里,總面積162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5%。境內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勢峻險,怪石嶙峋。民族風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境內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氣溫0.2-0.4℃,聚居著藏、漢、回、蒙古族等多個民族。 朱岔峽、金沙峽、先明峽和石門溝組成了風景秀麗的天祝「三峽」森林公園。它處於絲綢古道之要沖,東距省會蘭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機場80公里,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橫穿縣城而過,景區內公路暢通,可驅車直達各景點,交通通迅十分便利。
5.海藏寺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處,也有人稱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圍林泉茂密,猶如海中藏寺,故名。創建年代現在無從考證,是現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佔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剎古寺,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山門、大殿、靈鈞台、天王殿、無量殿等保存完整。 海藏寺面南而開,紅色宮牆外,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木構牌樓,古樸玲瓏,巧奪天工,頗具民族特色。走馬板上書有「海藏禪林」4個大字,恣意而輝煌。每至日出時分,牌樓東側一縷青煙裊裊直上,盤旋繚繞於白楊、垂柳之間,縹縹緲緲,給海藏古剎增添了一種神奇絕妙的氣氛,人稱「海藏煙柳」、「日出寒煙」,為海藏寺一大奇景。
6.天梯山石窟
位於武威城南五十公里處,地處中路鄉燈山村,是我國早期的石窟之一。創建於十六國北涼,後經歷代開鑿,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有學者稱為中國石窟鼻祖。窟內保存壁畫數百平方米,現存洞窟三層,佛龕十七個,佛像一百多尊,以及魏、隋、唐時期的漢、藏寫經。其中主體建築大佛窟如來坐像,造像神態逼真,形象各異,塑造精緻。
「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層蹊。朝天有路風雲合,隱霧何人竹不棲。玉塞萬年憑作障,泉源六齣各成溪。振衣千仞曾尋夢,一覽青川綠樹低。」———清代·張昭美如果你是一位熱愛旅遊的人,一定要去天梯山石窟,如果你不喜歡旅遊,一定要了解天梯山石窟,因為:天梯山石窟是中國石窟的鼻祖,大佛塑像的高度堪稱中國石窟佛像之首;這里還是中國的人參果之鄉,《西遊記》中生長人參果的萬壽山實為武威天梯山,這里的人參果成為當地1萬多戶4.7萬多農民脫貧致富的「金果」。正月初一,當地四千群眾聚集在這里,以燒香拜佛、燃放鞭炮的形式祝福新年。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約40公里的中路鄉燈山村。因山道崎嶇,峰巒疊嶂,形如懸梯,故名。天梯山巔白雪皚皚,常年不化;山間泉水叮咚,草木叢生,風光綺麗。八 九月還有船坐哦。
⑶ 武威市涼州區電影公司怎麼樣
武威市涼州區電影公司是2008-10-28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南關東路51號。
武威市涼州區電影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602681503892A,企業法人馮周年,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威市涼州區電影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影放映、發行
⑷ 誰知道甘肅武威簡單介紹一下!
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總面積33249平方千米。截至2003年底,總人口193.45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涼州區,郵編:733000。行政區劃代碼:620600。區號:0935。拼音:Wuwei Shi。
武威古稱涼州,六朝時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以後歷為郡、州、府治。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是「絲綢之路」的要隘,一度成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涼州詞、曲,西涼樂、西涼伎都在這里形成和發展。文物古跡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遺址、唐大雲寺銅鍾、海藏寺、羅什塔、文廟、鍾樓、雷台觀及碑刻等。雷台漢墓出土的銅奔馬為國家文物珍品。
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國和隋末的大涼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會,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民族融合的熔爐。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絢麗的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間地域文化,名勝古跡眾多,文化遺產豐富,是甘肅省的文物大市。現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護單位54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館藏文物4.7萬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3件,一級文物177件,二級文物346件,三級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馬」(銅奔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羅什寺塔)、「一廟」(文廟)。銅奔馬是中國旅遊標志,被譽為「古典藝術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寶,是我國研究西夏歷史少有的實物資料;白塔寺是元代闊端太子與西藏佛教領袖薩班舉行「涼州會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天梯山石窟被稱為中國「石窟之祖」,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羅什寺塔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講經說法之地,鳩摩羅什被稱為我國古代四大佛經翻譯家之首,被譽為譯經泰斗;文廟是全國三大孔廟之一,其規模「壯偉宏耀」,為「隴右學宮之冠」。同是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遊價值。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即涼州區和民勤、天祝、古浪三縣。
武威市 面積33249平方千米,人口187萬人(2004年)。
涼州區 面積 5081平方千米,人口98萬。郵政編碼733000。區人民政府駐東大街。
民勤縣 面積16016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733300。縣人民政府駐三雷鎮。
古浪縣 面積 5287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733100。縣人民政府駐古浪鎮。
天祝藏族自治縣面積686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332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華藏寺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
2004年底。 *
武威市總人口186萬人。其中:涼州區總人口98萬人,民勤縣總人口28萬人,古浪縣總人口38萬人,天祝藏族自治縣總人口22萬人。武威自古以來是絲綢之路的商埠重鎮,聚居著漢、回、蒙、土等38個民族。天祝藏族自稱「華熱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據藏族民間傳說,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顏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倆,哥哥叫阿秀,弟弟稱華秀,他們倆都是部落首領,由於遭受天災人禍,他倆率領全部的人馬先後離開故鄉,來到安多藏區下部宗喀北方一帶,弟弟華秀帶領的部落最後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來,世代繁衍生息,成為今天的「華銳」。
另據藏、漢文史料記載:公元七世紀下半葉,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掘起後很快向外擴張,其中有一支軍團十分英勇善戰,他們佔領河西長達一百九十多年,由於未接到藏王允許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軍變民,進入祁連山區,依靠自己的英勇頑強和勤勞智慧,終於在異常復雜的社會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從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外地遷徙而來的事實,即天祝藏族的淵源是吐蕃,而與古羌族無多大關系。
⑸ 武威的介紹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西漢揚雄的《涼州箴》中如是說,「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歷史有了這一筆,武威便為這個世界、為這個歷史奉獻出了最寶貴的青春和生命。武威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 的富饒之地,「 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西北商埠重鎮。武威古稱涼州、雍州,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隴右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歷史上曾經是「涼州刺史部」、「河西節度使」、涼州牧政府駐地,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沖與重鎮,河西富邑。武威市區位優越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干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武威是「五涼古都」、「河西都會」、「西夏陪都」、「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美譽,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⑹ 武威電影院在哪
網路搜索地圖 武威 太平洋影城 商業步行街那兒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⑺ 武威在哪裡啊
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的出生地。
武威市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總面積3.23萬平方公里。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
武威市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古稱涼州。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
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
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鎳都金昌市74公里。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7)武威電影城影訊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10月,常住人口182.53萬人,武威市轄涼州區1個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及天祝藏族自治縣1個自治縣。 市人民政府駐地涼州區東大街118號。
武威市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呈西高東低,局部地形復雜。
武威市境內所屬黃河流域與內陸河的石羊河流域兩大河流。市內礦產資源較豐富,以煤炭和非金屬類礦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