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北省嘉魚縣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官橋八組:官橋村八組地處湖北省嘉魚縣南面,是全國首批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先進基 層黨組織、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八組地處錦綉江南、魚米之鄉, 地理位置好,交通較便利。景區內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和諧,基礎設施齊全,建有能滿足400人食宿、集商務會議、休閑度假於一體的接待中心-田野山莊,以及設備完備、功能齊全、供村民和遊客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農民活動中心,為遊客營造了優美、舒適、便捷的旅遊環境。官橋整體布局精巧,形成了官橋八組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山湖溫泉:山湖溫泉位於中國溫泉之鄉咸寧市嘉魚縣三湖連江風景區牛頭山景區,致力於打造華中乃至全國品質最高的溫泉旅 游度假聖地。獨特的山、水、溫泉世界。嘉魚山湖溫泉,將沿江稀有的氡溫泉與江南山水風光有機融合,將養生與休閑度假融匯。
二喬公園:二喬公園位於嘉魚縣魚岳鎮沿湖大道南側,南臨三湖連江。公園以三國文化、二喬主題為背景,結合嘉魚本地文化 藝術品展示需求及市民活動功能需要,按照「二區三團」、「六軸七景」的格局布置景觀,修建有大型二喬雕塑、雙鳳樓、靜修亭、 漱花亭、二喬玉枕根雕展廳等建築。
橋梁最多的湖-斧頭湖:又名梓山湖,以其東北部的斧頭山而得名,位於嘉魚縣東北。斧頭湖原與西梁湖同屬一湖。古時,斧頭湖與長江相連,宋初江洲淤積,長江北徙,形成湖泊,後來長江古道形成金水河,西梁湖一分二,赤壁仍稱西梁湖,嘉魚遂稱斧頭湖。梓山湖的景點包括1.梓山湖松鼠部落:是湖北第一個針對3~12歲親子家庭的城郊原生態戶外樂園,也是中國唯一以松鼠為主題的戶外親子樂園。園區坐落在梓山湖一片原始的叢林里,空氣清新,自然生態環境極好。2.梓山湖航天科技館:是我國首家以航天科技為主題的科技館,集教學、科普、文化傳承為一體,也是航天科普與文化,以及宣傳航天精神、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擁有6000㎡超大展廳,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航天科技館,分設有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應用衛星、中國探月、火星探測等主題展廳。是 集科普教學、互動體驗、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身,融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 的大型綜合性科技館。3.梓山湖蜜月灣玫瑰園:華中地區最大的玫瑰園景區——梓山湖蜜月灣玫瑰園以「愛情」為主題,佔地總面積17.6公頃,現有樹狀、古樁、大花、藤本、豐花、地被、微型、切花等玫瑰品種多達500餘個。景區融合了歐式園林理念和東方生態神韻,是集觀光旅遊、婚紗攝影、節慶活動於一體的浪漫情園。
② 嘉魚二喬電影院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什麼時候再上影
2014年1月17日
③ 二喬公園的概述
2011年1月19日,飽含三國歷史文化氣息的嘉魚縣二喬公園正式開園。
新建成的二喬公園位於嘉魚縣魚岳鎮沿湖大道南側,南向三湖連江,佔地163.34畝,總投資3500萬元,是一座集生態旅遊、休閑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二喬公園 以三國文化、二喬主題為背景,興建了三國文化牆、二喬雕像、二喬玉枕根雕展廳等文化設施,並恢復了二喬曾經洗浴的天然古井、溫泉池等,該公園的建成開放為嘉魚打造三國文化游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喬雕像高度為9米高,材質是房山一級漢白玉。由將品雕塑景觀藝術製作完成。
二喬公園依託獨特生態自然環境,大力挖掘三國古戰場的文化資源,確定了建設「旅遊新縣」的戰略目標,編制了《嘉魚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充分挖掘長江沿岸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特色,把生態和文化進行組合包裝,利用詩經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積極影響,深入挖掘、整理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南有嘉魚、二喬故里」,提升旅遊產業的內涵。結合獨特的山水生態環境和溫泉資源,綜合開發三湖連江風景區,整體打造旅遊項目帶。
④ 《三國演義》大喬小喬的出生地
《三國演義》中大喬小喬出生在今安慶市潛山市。
二喬指的是東漢末年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與小喬,名不詳。二喬容貌美麗,以美貌出名,為皖國潛山氏也就是現今的安慶市潛山市人。
喬家兩個女兒原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位小姐驚人的美貌卻在一路上有機會得以展現,人們都說看見仙女了。這話就悄悄傳揚了開來,甚至連遠在洛陽的曹操和曹植父子都聽說了江東二喬的美名。
(4)嘉魚二喬電影城擴展閱讀:
大喬小喬雖然嫁給了三國的風雲人物,但是她們命途多舛,先是皖城被侵佔作為戰利品成為了孫策和周瑜的夫人,後是丈夫的英年早逝令她們的後半生沒有了保障。
如此一來,大喬小喬的結局好不到哪裡去,大喬嫁給孫策兩年左右就被許貢的人刺殺了,當時大喬應該是生了孫紹的,但是年幼的兒子執掌不了東吳的權勢。
孫權掌權後,孫策沒有被追封為先皇,孫紹就封了個侯爵。孫紹的兒子孫奉因為有人要立他為帝的謠言被時任皇帝的孫權之子孫皓誅殺。
小喬比姐姐稍微好一點,跟丈夫多過了幾年,然而周瑜在三十六歲的時候也離世了,留下了周循、周胤和一個女兒,也沒有說是小喬生的。
周循很早就死了,周胤本來應該繼承爵位的,但是孫權以不當行為流放了他,即使得以復位也沒享受到就死了。
⑤ 嘉魚二喬電影院學生票使用會員卡還可以打折嗎
不可以,電影票要不學生票,要不就會員買,不可以疊加
⑥ 誰知道嘉魚縣屬於哪個市
嘉魚縣屬於湖北省咸寧市。
(6)嘉魚二喬電影城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嘉魚縣始建於西晉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沉澱豐厚,蘊藏著南宋文化、三國文化、嗚嘟文化、說唱文化、魚文化等特色文化遺產。
嘉魚縣沉積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縣境內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點甚多,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
境內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陸口,系三國東吳呂蒙、陸遜屯兵之地,現尚存有呂蒙城遺址、吳王行祠、孔明取箭所、魯肅夫人墓、丁奉墓、呂岱墓等三國古跡和古跡「煙墩台」。
⑦ 嘉魚有哪些地方好玩
官橋八組:官橋村八組地處湖北省嘉魚縣南面,是全國首批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先進基 層黨組織、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八組地處錦綉江南、魚米之鄉, 地理位置好,交通較便利。景區內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和諧,基礎設施齊全,建有能滿足400人食宿、集商務會議、休閑度假於一體的接待中心-田野山莊,以及設備完備、功能齊全、供村民和遊客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農民活動中心,為遊客營造了優美、舒適、便捷的旅遊環境。官橋整體布局精巧,形成了官橋八組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山湖溫泉:山湖溫泉位於中國溫泉之鄉咸寧市嘉魚縣三湖連江風景區牛頭山景區,致力於打造華中乃至全國品質最高的溫泉旅 游度假聖地。獨特的山、水、溫泉世界。嘉魚山湖溫泉,將沿江稀有的氡溫泉與江南山水風光有機融合,將養生與休閑度假融匯。
二喬公園:二喬公園位於嘉魚縣魚岳鎮沿湖大道南側,南臨三湖連江。公園以三國文化、二喬主題為背景,結合嘉魚本地文化 藝術品展示需求及市民活動功能需要,按照「二區三團」、「六軸七景」的格局布置景觀,修建有大型二喬雕塑、雙鳳樓、靜修亭、 漱花亭、二喬玉枕根雕展廳等建築。
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位於湖北省咸寧咸安區,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范圍 有向陽湖五七幹校舊址,保護范圍包括文化部五七幹校校部舊址、由文化人親手修建的、具有北京四合院風格的89棟房屋以及紅旗 橋、向陽橋等,他們分布在原文化部向陽湖五七幹校所轄的9平方公里內,現都歸屬向陽湖農場所管轄。
橋梁最多的湖-斧頭湖: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湖北因穿境而過的長江、奔騰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而充滿靈氣。 千湖之省數湖北,千橋之城數咸寧,百橋之湖數斧頭湖。在咸寧,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無橋不成鎮,無橋不成市。或大、或 小;或曲、或伸;或古、或今。有的細流潺潺,有的急流飛瀑,有的浩瀚如江。千姿百態,遍野飛虹。與日月相伴,共山水齊美。斧頭湖,又名梓山湖,傳說因南宋農民起義軍領袖楊么拋斧成湖。沿著斧頭湖,在拙樸厚重曲折迴廊的古橋上,漫步環行,在 石板、青磚、沉木間沉思,在斗檐、危欄、灰瓦里慨嘆,手伸處,往往是蛛網深灰,不時有斑駁的碎屑零落在我們發間。
⑧ 嘉魚除了三湖連江,二喬公園,文廟山公園還有哪裡可逛
官橋八組:官橋村八組地處湖北省嘉魚縣南面,是全國首批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
山湖溫泉:溫泉區設有動感區、養顏區、養生區、歷史文化區、休閑區、溫泉SPA區、鹽水漂浮區7大溫泉主題區,共有68個風格各異,大小不一的功能溫泉池。池區內設有大型泊浪池,溫泉滑道,魚療池,鹽海漂浮館,黑泥養生館,溫泉小食坊,休息平台等。此外,景區還提供豪華油輪、空中降落傘、快艇、水上飛機、沙灘排球、游泳場、垂釣、高爾夫、網球等遊玩體驗項目。
陸口古鎮:處長江中游南岸,嘉魚縣、赤壁市、洪湖市三地交界處,西南離火燒赤壁處的赤壁山7公里,是「赤壁之戰」的主戰場。
珍湖國家濕地公園:建有鳥類環志站、野生動物救護站、水杉林、花海、水上樂園、遊船碼頭、生態垂釣、自行車觀光道、游步道、親水棧道、觀景平台、遊客中心、集散廣場、生態停車場、餐飲購物區等功能配套設施。有機會可觀賞到《舌尖上的中國》開鏡之地—珍湖大湖挖藕和大網捕撈的壯觀場面。周邊有丁奉墓、呂岱墓、長毛港、吳王行祠、靖江王廟等三國赤壁大戰遺跡。
⑨ 赤壁之戰縮寫 不超過400字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在今湖北),欲一統南北。便率領20多萬人馬(號稱80萬)南下。此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內),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曹操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戰馬無糧、北方後患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曹操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赤壁市赤壁山上的鐫字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且軍中出現瘟疫,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編輯本段]戰爭評論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對曹操的人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它諸侯自然在政治正確性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不過在曹操兵敗赤壁中,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錯過了戰機。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裴松之又評論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他的觀點認為,曹操進行赤壁之戰時機是正確的,孫劉聯軍的勝利有運氣成分。 不過,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所以令孫劉聯軍的戰績更顯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而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陳壽亦多次提及曹軍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這個觀點也有缺陷,曹操水軍主要來自荊州水軍,這些士兵對血吸蟲的免疫力應跟孫劉聯軍應該差別不大,所以該是其他疫病。 在遠流出版,陳正德撰寫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分析了曹操戰敗的原因。他將主要的失敗原因歸咎於東南風。 曹操用兵如神,俗語說:「說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風與侵略如火,劉備在徐州就因准備不及而棄軍逃亡,至荊州赤壁開戰前,又遇到類似狀況。曹操既然用兵謹慎,在赤壁兵敗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還隱瞞了一個氣候學的事實。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可能會逆吹東南風。這一點是北方長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長江水邊長大者的地利。
[編輯本段]戰爭分析
大戰前夕
長阪追擊戰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向荀彧問計,荀彧說:「現在您一統華夏(黃河流域),南方已經震動,您應該趁勢速出葉、宛,則荊襄恐懼,可以平定荊州。」(注二) 八月,劉表病死,果然劉備聽說曹操到宛城棄新野,走襄陽,劉琮投降曹操。此時一切太過順利,曹操已經基本達成此次南下戰略。 只剩下一個夙敵劉備而已,此刻他正帶著「十萬百姓」逃到當陽,即將前往軍事重鎮江陵。於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銳部隊「虎豹騎」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長阪追上劉備,並擊潰劉軍主力,「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國志·劉備傳》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總之其形式與《三國演義》描寫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曹操沒有八十三萬大軍而已。應該說這次追擊戰顯示了曹軍精銳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也說明劉備此人戎馬一生的經驗,從實力對比來看,雙方可以說不勝不敗。 關羽率領的水軍在漢津接應劉備,才使其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劉備逃到夏口。占據江陵對抗曹操的企圖失敗。 曹操率領部隊占據江陵,取得大批戰船的戰略物資,使曹操決定進一步南下,徹底消滅劉備和孫權。 早在曹操南征時,孫權就把部隊調往柴桑,並派遣魯肅前往荊州探勘虛實(注四),結果劉表死了,卻見到了劉備,雙方決定結成同盟,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 曹操繼續南下和孫權決計破敵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A《三國志·魯肅傳》(應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的合傳,下同)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盡管曹操燒了自己的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B這一時期劉備軍的兵力開始增加,《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可見劉備在荊州的數年肯定沒閑著。 緊接著劉備收取荊南諸郡,進一步擴充實力。僅僅在兩年後,劉備就可以兩線作戰。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備這個人的確不簡單,只是得志晚了點。《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C至於吳軍起兵力變化不大,雖然收編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擊曹仁時又獲得不少戰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傷亡。 應該還是保持原實力。
戰爭形勢
赤壁之戰曹操的部署 曹操從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擁眾數十萬。他一面命文聘為大將,「使典北兵」,鎮守江夏邊境。一面親率大軍繼續南下烏林,准備登陸赤壁。 那麼曹操是不是將絕對主力安排在了烏林一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國志·曹仁傳》記載: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樂進傳》記載: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滿寵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從太祖征荊州。大軍還,留寵行奮威將軍,屯當陽。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昭、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的大將幾乎到齊,是不是這些大將沒有到達烏林,留在荊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留屯」,說明不是烏林之戰前的部署,而是之後。 要知道《三國志》是以魏為正統,赤壁之戰乃是曹軍的污點,自然不會多寫,也就沒有他們的具體事跡了,比如曹軍外姓第一將於禁,他的本傳連「從平荊州」的字樣都沒有,如果不是《趙儼傳》提到他,我們也就沒有他到達荊州的證據了。 又比如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浚下於巴丘」。 可見,曹操的主力部隊是悉數開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誤 其實這個問題周瑜已經有很精闢的論述,他分析的五點應該說正是曹操的致命傷。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鎖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江表傳》記載:(曹操)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瘟疫成了左右戰局的關鍵因素。 (5)新收劉表之眾,尚未歸心。 曹操行軍路線1.進攻路線: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三國志·徐晃傳》記載:從征荊州,別屯樊。 《三國志·曹純傳》記載: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 《三國志·趙儼傳》記載:太祖征荊州,以儼領章陵太守,徙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可見,曹操是從許昌全線出擊,基本是以壓制性的態勢進擊荊州,也正是這個態勢嚇跑了劉備,唬降了劉琮。 而曹操的進攻路線基本如下: 許—新野(樊)—襄陽(另派文聘防禦江夏)—當陽—江陵—巴丘—赤壁。 2.敗退路線: 《資治通鑒》記載: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漢末英雄記》記載:曹公赤壁之敗,至雲夢大澤,遇大霧,迷道。 如果兩個記載吻合,那麼「華容道」和「雲夢大澤」應該是一個地方。三國時的華容道是在江漢平原上潛江以南,監利以北的地方。而雲夢大澤應該理解為包括南到洞庭湖,被到江陵的大片沼澤地和零星湖泊。 但在《三國志·郭嘉傳》中有:「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那麼是不是《資治通鑒》和《英雄記》的記載根本就是錯誤? 我是這樣看的,曹操從烏林途經華容,雖然中間路難行甚至迷路,但最終他們到達巴丘,並退到江陵。 《通典》記載:「洞庭湖中三江口有曹由州,曹公兵敗之處。」《括地誌》記載:「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為孫權所敗燒船處。」 值得注意的是,巴丘有兩處:一個是今天的岳陽,另一個在今天的江西崇仁。曹操燒船的巴丘應該是岳陽巴丘;《三國志·周瑜傳》記載的那個「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的巴丘應為江西崇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曹操的全部行程:許—新野(樊)—襄陽—當陽(長阪追擊戰)—江陵—巴丘—赤壁(敗)—華容道(雲夢大澤)—巴丘(燒船)—南郡—譙。 孫劉聯軍行動路線 《三國志·劉備傳》記載:「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 這個記載已經很詳細了: 新野——襄陽——當陽(敗)——漢津——夏口(匯合周瑜)——赤壁(勝)——華容道——南郡。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至於夏口......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也比較明了: 柴桑——夏口——赤壁——烏林——江陵。 兩軍的匯合應該是在夏口或江口附近。
赤壁鏖戰
赤壁所在地
赤壁之戰場所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 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蒲圻說
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採用了這一學說。1970年以後,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出土了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沉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
嘉魚說嘉魚說
語言學家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編輯本段]演義誇大
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赤壁之戰的參戰人數也是誇大之一,《三國演義》說曹軍一共83萬,實際上曹軍24萬(青州兵16萬,荊州水軍8萬),孫劉聯軍5萬左右(孫權軍為3萬,劉備軍為2萬)。 《三國演義》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直到現代,赤壁之戰仍然是三國時期標志性的事件,最為人所知。2008年,其事跡被改編成電影《赤壁》。
[編輯本段]參考書目
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 de Crespigny, Rafe. Generals of the South: The Foundation and Early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State of Wu. Canberra: Faculty of Asian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0. 蔣永星. 「周郎赤壁何處」,《歷史教學》,1980.12,50 解放軍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軍事史》(第二卷),解放軍出版社,1986 李友松. 「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中華醫史雜志》, 1981年第11卷第2期 張作耀. 《曹操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易中天. 《品三國 上》(第二十四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詠赤壁 (唐 李白) 魏吳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詠赤壁 (唐 胡曾)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赤壁懷古 (唐 王周)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念奴嬌·赤壁懷古 (北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 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赤壁 (宋 岳珂) 周郎二十四年少,蓋世功名隨一燎。 親提三萬走曹瞞,不以敵勍恨兵少。 豫州失匕已膽折,一日目明驚二妙。 最憐黃蓋不知名,吏士相從倚營嘯。 阿奴火攻本無策,破竹自繇人不料。 貪降納侮理固宜,泥淖華容幾盡剿。 西來行師有絕地,毋乃重詒千古笑。 鏃湛縱是差可認,鼎峙詎關謀所召。 二喬春鎖何足言,從此天光遂分耀。 我聞漢賊久染指,奮毒搖牙噬江表。 八荒囊括豈復遺,一蹙吳宮已為沼。 當時乘勝下部騎,考地當居楚南徼。 蒙沖逆斗須上流,揖寇那容越津要。 武昌霸基跬步耳,肯使國畿紛戟旐。 坡仙訪古特寓意,橫槊雄姿誰與吊。 故將異地眩疑辭,政恐因訛啟譏誚。 滄浪六月卷晴雪,歷歷江山人物眇。 崩空亂石今幾存,彷彿棲巢尚驚鳥。 夜深刁斗聲四發,星斗滿空群籟悄。 便須喚起紫綺裘,孤鶴南天楚江曉。 赤壁石刻 (明 朱楨) 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無窮。 峭壁窮峙江流東,當年鏖戰乘天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鼎立已成煙焰中。 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舊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