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安徽省六安市哪個地方姓盧,盧氏在六安應該不是大姓,求高人賜教。
分素盧和葷盧兩支:
祖先: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戊辰科狀元盧深,其哥哥盧清,盧深之後為素盧,盧清之後為葷盧。
盧深,潁州人,家貧,兄弟二人自潁州往南逃荒,母卒難葬,盧氏族內流傳他的母親「天葬」於今安徽省【霍邱縣洪集鎮「鵝罩地」】。盧深卒於唐懿宗咸通十年(870)。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戊辰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三人。考官:禮部侍郎封敖。取狀元後入仕。咸通七年(866)三月,以起居郎入翰林院,為翰林學士。同年七月為兵部員外郎,十月上殿召對,獲賜緋。咸通八年正月知制誥,八月召對獲賜紫,十一月加封戶部郎中知制誥。咸通九年十月,官拜中書舍人。十年十一月遷戶部侍郎知制誥。同年十二月(約870年1月)病故於任上。贈戶部尚書。
現在六安盧氏主要有5支:
輩份1:朝正應賢良;家和慶永康。成名宗孔孟;德盛定興昌。孝友詒謀遠;詩書世澤長。人文蒸後起;聲譽競蜚揚。(素盧)
輩份2:開祚際運洪;雲昆燕翼昌;家隆永吉慶。(葷盧)
輩份3:基風從選玉;文克善恩新;效有照現典;守法定家邦。(葷盧)
輩份4:……齊卿本厚,萬世榮昌,慎德修業,**澤長。(素盧)
輩份5:……炳、厚,士、興、文(次序不對,但這幾輩相近)(葷盧)
『貳』 盧氏新時代電影院6,20即將上映電影
潘金蓮復仇記
看點: 未知
類型:奇幻
語言:漢語普通話
地區:大陸
時長:70分鍾
導演: 吳雙 王小葩
演員: 杜亭君 孔瑩虹 李繁 陳三木
『叄』 盧氏電影院影訊七月一日
量身定做
播放
歌手:張傑
語言:國語
所屬專輯:穿越三部曲
量身定做 - 張傑
詞:葛佳慧
曲:梁偉豐
直到最後抱著我
幸福變得好稀薄
一拉緊就會扯破
我們那件華麗承諾
穿過河神的枷鎖
誰能夠保證解脫
回憶就好像領口
貼著你的脈搏
『肆』 法國盧氏兄弟被譽為什麼電影的鼻祖
盧氏兄弟首次拍攝了電影紀錄片。
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放錄機,以記錄的形式拍攝成為了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鼻祖。被尊為「電影之父」。
盧米埃兄弟,即奧古斯特·瑪麗·路易·尼古拉斯·盧米埃爾與路易·讓·盧米埃爾,是法國的一對兄弟,出生於歐洲最大製造攝影感光板的家族,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以每秒16格拍攝影片,第一部此規格的影片,為1895年3月拍攝的《工廠下班》,並向商業與科學團體舉辦試映會。此次雖然不是歷史上電影的第一次公開放映,但由於較接近後來電影觀賞的形式(售票放映),因此常被認為是世上電影的第一次放映。在1895年12月28定為電影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也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
『伍』 尋盧姓家譜..字輩排行
1、廣東潮州字輩:
惠澤益千萬,尚學士應光。淑德在儒修,詩書敏以求,邦家瞻碩范,賓士裕鴻猷。
2、福建福州市郊盧濱洲村字輩:
天蔚日宏,世代興隆,詩書濟美,忠孝連芳,
文章啟運,禮樂傳家,積德為寶,作述輝明,生財有道,卿相賢良,才能俊秀。
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學宗孔孟,邦國時光。
3、福建順昌榜山盧氏字輩:
甲辛生金,玉賢成德。均齊方正,安富尊榮,
文章禮樂,爵鼎冠裳,功豐績偉,祚永澤長。
4、江西修水盧氏字輩:
崇儒重道從先進,盛德鴻才作大方,忠厚傳家昌世緒,文章華國啟賢良,二協懿親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貽早幸前謨永,祥發同瞻福祚長。
5、江西銅鼓縣盧氏字輩:
日新全美德,禮義振人綱。道通和順性,雍睦裕嘉祥,忠賢方晉拔,澤遠慶源長。
6、浙江靈山盧氏字輩:
禮義廉能,惠愛慈謹,雅淑淳清,尊榮顯耀,
謨烈鼎新,肅雍敦睦,倫敘修明,淵源昭穆。
7、河南商丘盧氏字輩:
文友新田,齊聖廣淵,明允篤誠,仲肅恭懿,宣慈惠和,民慶貞祥,久衛太平。
8、江蘇南京盧氏字輩:乾正仕有益,春後發大枝。
(5)盧氏電影院擴展閱讀:
據盧氏家譜記載,盧姓是我國的百家姓氏之一,排名第42名,約佔中國漢族人口的0.47%,盧姓的起源有六:
1、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之後裔,齊太公後裔孫高傒而來,以邑為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姜氏,齊太公之後,至文公子高,高之孫高傒(人稱傒公),食采於盧,今盧縣也,因姓盧氏」,西周時炎帝後裔姜尚,字子牙,因輔佐周武王興周滅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於齊,有太公之稱,春秋時代,齊太公的後裔高傒食采於盧,「因邑為姓」,故其後裔姓盧也,此居盧姓主要來源之首位。
2、出自復姓改單姓為盧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代,齊桓公之後,有一支取盧蒲氏,後來改成姓盧;又據《魏書·氏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改鮮卑復姓吐伏盧氏、伏盧氏、盧浦氏、莫盧氏為盧姓,是為河南洛陽盧姓,還有一支取「葛盧」為姓的,後來也改姓為盧。
3、古代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蘆」的,後來改為姓「蘆」,再後來則去掉草字頭,歸於盧姓,又有少數民族姓「吐伏盧」、「豆盧」或「奚什盧」的,也改為姓盧。
4、出自他姓賜盧氏,據《隋書·盧太翼傳》所載,隋煬帝賜河間人章仇(復姓)太翼姓盧,很有才華,備受隋煬帝看重,受賜姓「盧」,子孫也就隨之歸於盧姓,此支是為河間郡(治今河北獻縣東南)盧姓。
5、出自他姓改盧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陽(後望於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為盧姓;唐代有三原(後望於陝西省三原)的閭姓,經當朝皇帝特批,改姓為盧。
6、春秋時代的廬子國,有人以「廬」為姓,後則改為盧。
『陸』 三門峽市盧氏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盧氏縣獅子坪鄉淇河林場,距盧氏縣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為秦嶺余脈主支伏牛山系。長嶺根、大塊地、扁擔溝、騎馬溝為其主要的四個景區。玉皇山曾為李自成調兵遣將、操練兵馬之地。主要景點有:闖王點將台、石船、闖王試刀石、玉皇廟、黃龍潭、白龍潭、龍井等數十處。
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東岳泰山高出527.1米。登臨絕頂.40餘平方公里林海盡收眼底。
環顧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腳踏二縣(盧氏渚南、丹鳳)的樂趣,義可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曾有」登上玉皇尖,風光盡收攬,三山毋須走,五嶽水再看「之說。
『柒』 盧氏的名人有哪些
宋朝宰相盧多遜
『捌』 盧氏起源
盧氏縣為河南省三門峽市下轄縣。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
盧氏縣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南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縣城距三門峽市區135公里。
盧氏縣幅員面積4004平方公里,轄9鎮10鄉,352個行政村,全縣戶籍人口379627人(2017年)。
盧氏縣位於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3°33′-34°23′、東經110°35′-111°22′之間。地處黃河、長江分水嶺南北兩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鄰靈寶市,東連洛寧縣、欒川縣,南接南陽市西峽縣,西和西南與陝西省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接壤。縣境東西寬約72公里,南北長約92公里,總面積4004平方公里。
(8)盧氏電影院擴展閱讀:
盧氏縣境內河流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熊耳山嶺以北的洛河,西段為近東西向,至龍駒變為北東走向,兩岸支流交互匯入;東北部的杜關河,先由西向東,再北折入靈寶縣;熊耳嶺以南主要有老灌河、淇河,為南東走向,為漢江支流丹江的上游。
盧氏縣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帶,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特點。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2-13.4℃,全年≥10℃的積溫4064.1℃,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因海拔高低而不均勻。
大抵南部多於北部,西部多於東部,山區多於河川,海拔1000米以下地帶降水偏少。年平均日照時數2118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15.85千瓦/平方厘米。
『玖』 盧氏鹽商的意園介紹
康山,這一消逝了的文化名勝,因康山文化園的興建而萬眾矚目。18日,本報刊發了著名作家、文史專家韋明鏵先生為本報撰寫的專稿《尋夢康山六百年——一座看不見的文化昆侖》,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談到康山,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盧氏鹽商住宅。
位於康山街的盧氏鹽商住宅是揚州現存最大的民宅,淮揚菜博物館將在此落戶;復建後的盧氏百宴廳將舉辦今年「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的餐飲活動,海內外來賓將在這里品嘗原汁原味的淮揚佳餚;多年來,關於盧氏後人的資料幾近於無,古建專家趙立昌與市建設局有關人士連日來尋訪盧氏後人,已獲得不少有價值的線索。作家王資鑫先生的外祖父曾參與在盧公館興辦蘇北火柴廠,並在其間居住多年,因此,數年前,關注揚州傳統文化的王先生就開始注意搜集盧氏的有關資料。適逢盧氏住宅走向前台,本報約請王資鑫先生撰寫專稿,走進盧氏深深庭院,揭開這座古宅及其主人的百年滄桑。
盧公館之最:揚城民宅至尊寶
同濟大學教授、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的《揚州的園林與住宅》說:「盧宅在康山街,清光緒間鹽商江西盧紹緒所建。」這里盧宅就是盧慶雲堂,揚州人稱為盧公館。他評道:「這宅用材精選湖廣杉木,皆不髹飾;裝修皆用楠木,雕刻工細,是後期鹽商所建豪華住宅的代表。」並果斷結論:「是今存揚州最大的住宅建築!」陳教授一向治學嚴謹,用詞沉靜,這里居然激情地使用頂級字眼「最」。盧慶雲堂魅力何在?我決定進一步拜訪古建「活字典」趙立昌。
孰料,趙先生的評價竟有過之而無不及,並引領我探訪正在修復中的盧公館。目下盧宅就是一個大工地,盡管在腳手架下穿行,趙先生依然教我讀懂了盧公館的六個「最」:
之一:佔地最廣。盧公館所在本為康山草堂遺址,大門南向開在康山街22號,北門為羊胡巷63號,東起北河下7號,西至原康山街41號,我沿著青磚砌就、威赫深邃的院牆從南向北竟走了190米,從東向西窄處30米,寬處也達70米!加上大門對面康山街4號用作經營和堆放海鹽的佔地3畝6分及41號內棧房15間,合計上萬平方米的面積,在揚州民宅中,規模無與倫比。
之二:門庭最廣。盧公館南門是典型的揚州豪宅門樓風格,八字照壁已毀,磨磚門樓猶存,磚雕雖破損,但是吉花之豐腴、瑞獸之生動依然可辨。尤其是儀門磨磚檐椽重迭有致,五層飛疊深遠。立於庭中,我恍入磨磚世界,斜角滿嵌的磚牆如山壁兀立,氣勢懾人!
之三:屋宇最多。九是陽數中最大的數字,盧公館南至北主房就達九進。入門北向是倒座樓;經儀門照廳,進入正廳、後廳、女廳,皆面闊七間,以當中三廳為主廳,其旁兩間是主人會客讀書之處,內用鏤空木罩及落地隔扇間隔,院中以漏窗分出兩旁幽靜小院,置湖石花木,鬧中求靜,想見主人的不俗;再入就是回環樓廳兩進,是盧氏的綉樓居所了;後兩進面闊五間,是供親友留宿的「招待所」,原皆不存,現在全部恢復。如果再加上宅後「意園」內花廳書齋和藏書樓,共計11進,房、樓、廂、亭200多間,走廊13道,天井17方,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有這一串數字撐腰,盧公館自然有膽氣稱雄揚州民居了。
之四:廳堂最敞。揚州豪宅面闊多三間五間,而盧宅竟有五進廳堂面闊七間,尤其是正廳進深達11米還多,樑柱雍容,地磚方碩,完全是杜子筆下的「廣廈」氣象。難怪成為百年傳說「百宴廳」。
之五:建房時間最長。如此大規模大范圍大構作的公館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從光緒二十年(1894)破土,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完工,馬拉松式地歷時三年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之六:工銀最昂。陳從周考證盧公館「造價為紋銀七萬兩」,這個數字顯示了揚州鹽商的財大氣粗。趙立昌曾閱過市博物館現存的盧宅施工舊賬,「肄總賬」、「光緒二十年正月立慶雲堂造屋銀錢流水簿」、「慶雲堂石料賬」 紙張雖黃,但賬目筆筆清晰,見證了這筆巨大開支。有豐厚工程款墊底,質量便有了保證,據蘇北火柴廠84歲老會計曹立群回憶,半個世紀前樓廳曾作該廠活動室,樓板為8公分厚進口花旗松,在樓上打乒乓拍籃球,對它毫無影響,足見牢實。
慶雲堂之劫:江南名宅,付之一炬
110歲的盧慶雲堂伴隨著上世紀風雲,屢遭劫難。
抗戰勝利後,和平軍師長孫良臣為了在城牆上砌造炮樓,看中盧宅青整磚,遂命部隊扛著鐵鍬釘耙開進盧宅拆牆取磚,幸虧宅牆純用米汁粘就緊牢,即用刺刀撬,所得也是碎磚,於是才在把通往曾公祠的火巷砸成殘垣後,無奈撤了。慶雲堂躲過了一劫。
1950年1月1日,蘇北火柴廠開張了。廠址便租用盧宅,磚木結構的盧慶雲堂心顫顫迎來了與火關聯的工廠!當時院內「餘地栽植喬木,以桂為主」,可是後來都活活燒死了!該廠曹老會計憶及心痛:「都是烘爐煤灰沿牆亂倒惹的禍!」更可怕的是1961年烘乾車間釀出火災,所幸及時撲滅。於是市裡決定他們南遷寶輪寺,這個舉措是英明的。
遺憾的是,慶雲堂前腳才送走一粒火種,後腳卻迎來了另一位糖廠火神!樓廳或作包糖車間,或作包裝紙油脂桶倉庫,燃明火燒大鍋的險狀屢見不鮮!終於,1981年9月20日凌晨的一把無情火燒紅了康山!慶雲堂4進、5廂、28間、1251平方米的照廳、正廳、後廳、女廳被燒得乾乾凈凈。那是揚州人的一個痛!可是與宅前部荒蕪形成反差的是,藏書樓卻絲毫未損,依舊保持歷史風貌。原來,1945年意園為商界王實夫所購,解放後王氏自留樓下供5代人居住。
盧氏家族之謎:空留當年舊樓台
我感興趣的不僅是盧宅,更是盧氏。有了人,宅子才有生命。盧氏是什麼情形呢?一時尚難見史料。不過賬本可旁證盧紹緒生活時代確是清光緒年間;江西籍大致亦不妄,因為南河下118號清末鹽商廖可亭後人、現年90多歲的廖鼎銘也確認盧氏是江西人。
江西商人向列中國十大商幫之一,又稱江右商幫。據萬曆《揚州府志》:在揚的各地商人以徽商最盛,其次是陝晉商和江右商。
盧氏應當就是其中成功的一位。市建設局訪得,他是上饒人,字星恆,生於1843年, 30歲來揚任富安鹽場鹽大使,後棄官經商,並從場商轉為運商。但他如何業鹺?怎樣發家?為何衰敗?詳情依然雲山霧罩。可巧王敏齊給我兩張盧氏後人尋根時所留的名片,一南京一深圳,去電聯系,可惜皆已變遷,杳如黃鶴。就在山重水復之時,我打探到市政協副主席任傑解放前夕便出生在盧宅,父母現定居滬上,於是我致電83歲的任壽北、陳岫明夫婦,任家1945年至1950年曾租盧宅前樓;後又走訪了租住他家樓下的77歲的陳君良先生,陳先生1931年進盧宅直到搬出,與盧氏為鄰達20年。
老人們的陳年憶舊,使盧氏面貌不再那麼撲朔迷離了。盧氏於光緒年間砌屋時,淮鹽前景已呈蕭條頹勢,盧宅幾乎耗盡了盧氏積蓄。據趙立昌論證,盧宅未建楠木廳,裝飾比之體量相對「搭漿」,也表明盧宅後期財力的不濟。新宅落成後的第八年(1905),62歲的紹緒老人謝世,盧宅由其兩子盧晉恩和盧粹恩繼承,至民國盧氏遷揚第三代當家時,已經敗落得靠變賣房產古玩和出租房屋度日了。
大房盧晉恩擁有的是盧宅後部,其膝下有三男:老人們見得最多的是愛酒的盧大少爺,曾簽字變賣意園,他與前妻有二子二女,長子早年出走投身革命,功勛卓著,據說是我軍一電台台長,剛解放曾回揚接走父親、繼母、胞妹盧愛善(另一妹盧愛倩早夭),將同父異母兩小弟安頓到合肥的幼兒園;盧大少爺的次子盧克謙長期住上海二叔家,相傳解放前夕去了台灣。幾位老人從未見過盧晉恩的二少爺和三少爺,只知道二少爺是位基督教徒,定居上海。
盧宅前段歸盧粹恩一房所有。老人們搬進盧宅時所能見到的第二代的唯一長輩就是粹恩的夫人,人稱二太太,她姓戴,東台人,她是公婆兄嫂及丈夫去世後的盧公館實際家事主持人;她所生一女三子,長女出嫁大武城巷;她所生大兒子便是盧仰吾,受過近代教育,平時著西裝含煙斗,他辦過牙粉作坊,開過洋襪工廠,在城牆根養過蜜蜂想辦農場,他甚至要砌電影院,作為盧氏第三代中最有抱負的少爺,他的實業振家夢還是被蔣家王朝擊碎了!解放初期盧仰吾去鎮江行業商會工作,故遷家鎮江,所生子女有盧倩、盧康、盧寧等。五少爺叫盧應賜,大學礦冶專業畢業,解放後任山西大同鐵礦工程師,有子盧強,乳名盧魚,是任傑兒時夥伴;六少爺盧壽 留學德國,學問最高,現已95歲,定居長春市。因家境拮據,盧氏仆佣幾散,唯剩看門黃四、廚師徐大、丫環蘭英。
老人們一再招呼,因年代久遠,名字也許記錯,史實亦難考實。但他們始終不忘盧宅的庇護,不忘與盧氏第二、三、四代的和諧相處,希望能與盧氏後人重逢於當年共同生活的家園。屆時,後人若能修復家史,則盧慶雲堂從形到神則都完美了。
百宴廳之鼎:見證淮揚菜系的形成
「揚州好,調鼎集佳宴」,這句竹枝詞的注腳就是盧宅百宴廳。百宴者,指同時可設宴百桌固屬誇張;不過正廳容32張圓桌供400人同時就餐還是可能的,如果加上後廳女廳樓廳置席,百宴也就名副其實了。陳岫明告訴我,當年她曾親眼見過樓廳空房堆著40多張紅木海綿桌,從側面佐證了百宴的歷史存在。根據二太太的描繪,當年盧宅燈籠星燦,賓客盈門。家庖徐大誇耀,盧家菜餚講鮮,原料講珍,切配講精,火候講准,而這恰恰都是淮揚菜特色。二太太還介紹過,宴席前後,賓客都到意園或小苑賞景,筵席上非但有酒有餚有果,還有案有筆有歌,詠柳聽蟬賞菊踏雪,都成了宴聚雅題。
百宴廳也許是奢靡的,但是它見證了鹽商的飲食消費對淮揚菜系的形成所作的貢獻,它見證了淮揚菜走向成熟。所以,用它作為今年煙花三月的主宴會廳,並啟用為中國淮揚菜博物館,也是有資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