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位於印度孟賣電影的基地叫什麼
寶萊塢。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於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打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
B」,因而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看上去「寶萊塢」還是會被繼續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㈡ 除了人盡皆知的寶萊塢,印度還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基地
我們對於印度的電影產業,如果我們以為印度寶萊塢就代表整個印度電影工業,那可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印度,至少有兩個著稱的影視基地,分別是寶萊塢、托萊塢。寶萊塢是指以孟買為影視基地,通常寶萊塢使用北部印度語為主的電影,代表作有《三傻》、《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等。因為臨近我國,所以被廣大影迷熟知。“羅摩吉電影城”號稱是一座包羅萬象的電影工廠,製片人只要拿著腳本走進影城,不用離開一步,就能拿著拍完的電影出來,所有的拍攝、剪輯、混合、上映,都能一氣呵成,還能一下子提供2000個臨時演員,完成一個有品位的舞蹈場景。甚至連給劇組人員准備的飯菜,隔音設備,布景需要的仙人掌、棕櫚樹都一應俱全。
如果說孟買的“寶萊塢”是印度語電影的生產基地,那麼海德拉巴的“托萊塢”就是印度第二大方言泰盧固語電影的拍攝基地。海德拉巴是一座熙熙攘攘的大都市,這里里每年大約有150部電影出產,僅次於“寶萊塢”。
㈢ 」電影王國」是哪個國家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有「世界電影王國」、「世界美女之國」的美名;位於孟買的電影城「寶萊塢」有「東方好萊塢」之稱。「寶萊塢電影歌舞團」是印度影視城寶萊塢的一支陣容強大的專業性電影歌舞團,演員包括印度的當紅影星、印度小姐、名模和專業的歌舞演員等。其浪漫、唯美並具有東方神秘色彩的電影歌舞風格已風靡歐美和東南亞,並走紅美國好萊塢。該歌舞團是印度駐華使館為推動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向中國觀眾推薦的首家大型藝術團體。 印度電影歌舞以色彩華麗的民族服裝、動人的音樂、浪漫的故事情節、婀娜多姿激情浪漫的歌舞,節奏明快的旋律,氣勢恢宏的場景,傾情演繹高水平的印度寶萊塢歌舞。
電影王國——印度
㈣ 釋迦牟尼佛陀傳 印度 什麼時候拍的
佛陀(Buddha-Rajaon Ka Raja)(佛陀:萬王之王)於2013年9月8日(周日)早上11點開始播放。
這部電視劇定位為歷史劇,由印度Zee TV(Zee電視台)和印度廣播公司(Doordarshan)聯合出品。製作人為B.K. Modi,全球香料(Spice Global)贊助。
原音為印度語,每集1小時,一共55集。
本劇(佛陀)第一批海量照片,特意挑選了被視為良辰吉日的佛節(2013年5月27日),於孟買電影城開拍。
於多國上映,包括斯里蘭卡、柬埔寨、泰國、秘魯、德國等。
本劇完整描繪悉達多太子自出生、成長、結婚、生子、出家、降魔、證道、宣法、湼槃的過程。以印度當地現代揉合古典的風格,細致地還原詮釋。值得一看。
㈤ 阿三哥每次都是被黑對象,看他們的電影業發展的如何
寶萊塢(Bollywood)是寶萊塢製片廠外景的簡稱,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好萊塢:位於美國加州的洛杉磯,,美國許多著名的電影公司設立與此,這一詞主要是指南加州的電影工業,世界聞名的電影城,不僅是全球時尚的發源地,也是全球音樂電影產業的中心地帶,世界頂級娛樂產業和奢侈品都聚集於此,代表全球時尚的頂尖水平,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等等。
寶萊塢:是印度孟買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的片子中都有唱歌跳舞的片段,影片情節通常是通俗鬧劇,公式化成分佔比較大,如:命運不佳的情侶,腐敗的官員等等。
㈥ 印度最著名最大的影視基地叫什麼
寶萊塢的製片廠外景寶萊塢(Bollywood)是對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的印地語電影產業別稱。寶萊塢時常被誤解為所有的印度電影,而實際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建於1977年、佔地200多公頃的電影拍攝基地——孟買電影城位於該市市郊,為大量印度國產片的製作提供了一流的外景地。因孟買的英文名字以字母B開頭,印度人習慣將孟買的電影城叫做「寶萊塢」,與美國的「好萊塢」僅一字之差。
㈦ 印度的寶萊塢和美國好萊塢有什麼區別
一、所在的地方不同
1、印度寶萊塢: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2、美國好萊塢: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
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二、名字的區別
1、印度寶萊塢: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打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B」,因而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2、美國好萊塢: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0.6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他的夫人在一次旅行時,聽到旁邊有人說自己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
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並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三、特色不同
1、印度寶萊塢:擁有印度這個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電影市場。獨特的民族特色深深烙進電影中,絢爛的服裝、華麗的歌舞,淋漓盡致的表現,讓各國觀眾賞心悅目。
2、美國好萊塢:最大的特色就是科幻大片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 、指環王、哈利波特、星戰、 史萊克、侏羅紀公園、蜘蛛俠、鋼鐵俠、復仇者聯盟等。
㈧ 寶萊塢與好萊塢區別
寶萊塢與好萊塢區別在於:
1、好萊塢(Hollywood)通常指的是美國的電影工業,而寶萊塢(Bollywood)則指的是印度孟買的電影工業基地。
2、好萊塢(Hollywood)本身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地名,寶萊塢(Bollywood)則不是任何地方的地名。
寶萊塢與好萊塢介紹:
1、好萊塢(Hollywood)
又稱荷里活,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
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好萊塢電影城由此迅速形成並興起,電影產業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
電影也進一步納入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一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市場在世界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在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8)孟買電影城擴展閱讀:
好萊塢(Hollywood)的著名景點(僅介紹個別景點):
1、星光大道:建於1958年,是條沿美國好萊塢大道與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顆鑲有好萊塢名人姓名的星形獎章,以紀念他們對娛樂工業的貢獻。
2、好萊塢中國劇院:這所劇院由當時美國電影界風雲人物「好萊塢先生」格勞曼先生傾力打造,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與杜比大劇院相鄰,舉辦多屆奧斯卡頒獎禮。以劇院廣場巨星留印聞名世界,成為旅遊勝地。
3、杜比劇院: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直至2033年,奧斯卡都會在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4、日落大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街道名稱。其位於好萊塢大道,長約27公里,路兩旁是綿延的棕櫚樹和林立的電影廣告牌。
好萊塢(Hollywood)的知名電影公司(僅介紹個別公司):
1、二十世紀福克斯
2、華特迪士尼公司
3、獅門影業公司
4、派拉蒙電影公司
5、環球影片公司
6、華納兄弟
7、夢工廠
寶萊塢(Bollywood)情況: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
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而今,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世界名流的圈子裡風頭日健,不少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以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就連美國總統到訪,還傳出了寶萊塢第一美女沒空見布希的消息,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㈨ 美國有個好萊塢印度是不是有個寶萊塢啊
孟萊塢(BOLLYWOOD)的新浪潮
印度最近出現的新浪潮影片摒棄了大量的歌舞場面、俗套的情節和相似的人物類型,它們大都由新銳導演創作,內容多表現嚴肅的城市題材,揭露孟買的黑暗面和地下社會的犯罪,並以黑色幽默呈現出來;另外還戲劇化地描寫了印度舊傳統和新時尚之間日益劇烈的沖突。這些新風格的影片,贏得了年輕觀眾的青睞,目前孟萊塢的新浪潮已從印度擴大到歐美五十年代法國「新浪潮」運動曾給全世界電影帶來革命。如今,在一些國家或地區仍不時出現冠以「新浪潮」的流派。只要電影不斷發展,新浪潮永遠不會息鼓。孟萊塢(Bollywood)———即印度最大的電影基地孟買,國際電影界如此稱它,是基於它擁有的規模和地位———作為印度傳統電影的聖地,它最近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新浪潮。
據海外權威媒體報道:「如今,越來越多的印度影片開始突破傳統所允許的界線。這些新風格的影片摒棄了大量的歌舞場面、俗套的情節和相似的人物類型。它們通常用印地語腔的英文對白,受到印度城市青年中產者的歡迎。」這一新浪潮起始於1998年。當年有兩部影片上映並引起轟動。它們是《海德拉巴的藍調》和《孟買的孩子》,都由青年導演拍攝,都是觸及城市生活的尖銳題材,在表現手法上又突破了孟萊塢電影的框框。《海》片是個半自傳體的故事,敘述一個印度男子回到海德拉巴的家中,發現自己成了一場安排好了的婚姻的第一人選。《孟》片則敘述三個第二代的印度人從西方回到故鄉尋根。前一部成本僅4萬美元,票房卻達130萬美元;後一部成本80萬美元,但僅印度國內就賺得240萬美元。這令當今僅靠20%的影片賺錢的印度電影界驚喜不已。上述兩片的導演都很年輕,一個叫納吉什·庫庫諾,一個叫卡伊扎·古斯塔德。他倆都在美國接受教育,上述兩片都被人認為頗像美國的獨立製片的影片。「現在人們渴望看的不再是歌舞、槍戰和葬禮了」,古斯塔德說。
值得注意的是,孟萊塢新浪潮電影大都表現嚴肅的城市題材,而且主要是揭露孟買的黑暗面和地下社會。那裡充滿了犯罪,但卻通過黑色幽默呈現出來。另外影片還戲劇化地描寫了印度舊傳統和新時尚之間日益劇烈的沖突,特別是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都市青年和他們父母的沖突。至於手法,則多種多樣。比如德夫·倍內加爾的《決裂》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而《海德拉巴的藍調》則運用大量的短鏡頭和快速剪接,使全片頗像MTV。
新浪潮電影擁有的是新族群觀眾。《海德拉巴的藍調》31歲的製片人希普圖拉說,「我的影片不是讓人力車夫們叫好的。」近10年來,衛星電視和互聯網已形成了一批年紀較輕的觀眾,這些人會說英語,收入不菲,偏愛西方流行文化。他們認為印度傳統電影很少反映他們的生活和興趣。一位正在撰寫印度新浪潮電影的專家說,傳統的愛情片、甚至是好萊塢的動作片也喚不起這批新觀眾(深受MTV和《黑色追緝令》之類影片熏陶的青年)的興趣。
孟萊塢新浪潮的電影已從印度國內擴大到歐美。一些在海外的印度電影製作人像阿尤布·漢—汀編劇的《東方就是東方》在英國獲得了巨大成功;由印裔美籍人士拍攝的低成本影片如《美國的苔西》等最近在美國各地上映,很受歡迎。森納·森最近在洛杉磯開拍一部介於《畢業生》和《喜福會》風格之間的正劇片《麗拉》,由孟萊塢兩大明星汀普爾·卡帕迪亞和維諾·漢娜聯袂主演。
不過,孟萊塢的大片廠對新浪潮電影興趣不大。目前只有一家叫FilmiFundas(電影基金)的公司資助之。這種情況如同美國10年前的獨立製片。該公司計劃籌集3000萬美元來支持新浪潮電影的拍攝。另外,印度在未來3年內將建造1000家復合式影院(目前僅4家)。這種影院的小放映廳很適合於放映新浪潮電影。一位行家說,這有助於印度電影的「非大製作化」。
目前新浪潮電影還未形成大的氣候。孟萊塢的傳統電影仍頗有市場。「印度觀眾需要的是逃避現實———6首歌可以讓他們忘卻3小時的現實生活,而新浪潮電影太接近他們的現實。」《電影信息》雜志主編柯馬爾·納塔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