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實現「海底城市」的建造
第一步:目前,日本正在建造一座海上游動的「小城市」。它的主體是用鋼鐵做成的,中心是一座6層高的樓房。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自己供應。這個游動「城市」是靠8根高大柱子托起來的,把它們收起來,就可以當船行駛。
第二步:日本四國島西南面的龍串灣,有個「海中公園」,人們在海底透過16面直徑為60厘米的玻璃窗,就可以飽覽海底奇景。
第三步:自從美國第一個建造了水下實驗室以後,不少國家紛紛效仿,在海底建造「鋼屋」和其他建築。「屋」內氣壓和海面相同,人們可以在裡面正常工作、維修海底油氣井、打撈沉船、海底勘探等。
100年以內:地面上人口越來越多,住房越來越緊張。怎麼辦呢?只有向海洋發展了。據說,日本的一群工程師、建築師已經計劃在離東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設世界首座「海洋之城」,以解決未來人類居住問題。
這座海洋之城的地基將建在200米深的海底,有一個4層樓高,離海面約70米,面積23平方千米的鋼骨平台。全城由1萬條堅固的柱子頂住,柱子附近還設置有感應裝置,可以預測台風、海嘯及暗流,並且自身還可以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壓力,保持「海洋之城」的平穩。這里除了住宅區外,還會有1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2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人工田,還有縱橫相連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設費用估計需要2000億美元,這項巨大的工程可望在21世紀末完成。到22世紀,這座「海洋之城」的居民將有萬人以上,那時,寬廣的大海將不再沉默,它會跟陸地一樣,變得熱鬧非凡,越來越多的人將去發掘它、建設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描繪這張碩大無比的宏偉藍圖。
② 新昌海洋城沃爾瑪超市有手錶賣嗎
有。
衛星路(沃爾瑪)、衛星路、衛星路(前進大街)、衛星路(沃爾瑪前進店)、南通汽車公司、吉林鐵通前進站、前進廣場、前進廣場北、朝陽區人民政府、前進大街站、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林園路(修正路)、修正路、林校、125中(天安第一城)、經干院。
③ 海洋館的介紹
海洋館,又稱海洋世界,神秘奇特的海洋世界包含諸如白鯨館、鯊魚館、珊瑚礁魚類館、海底觀光隧道等許多景觀。目前中國較大的海洋館有:長興海洋城-海洋世界,新昌海洋城-海洋世界,大連海洋世界,北京海洋世界,上海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就是以海洋文化,海洋動植物為主題而開發的公園。神秘奇特的海洋世界包含諸如海洋館、白鯨館、鯊魚館、珊瑚礁魚類館、海底觀光隧道等許多景觀。中國作為海洋大國,但大部分國土在內陸,通過海洋世界,可以讓人們很好的了解到海洋的知識,理解海洋的全貌,更加珍惜海洋和保護海洋生物。
其中,海豚館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擁有近千個觀眾席位,投資額近1000萬人民幣,是華東地區較為著名的主題海洋劇場。主要由大廳、科普教室、亭廊、海岸風情展示區、海豚表演館、企鵝館、觸摸池、海底隧道、銀魚風暴表演區、海底影院等部分組成。
海底世界向遊人展示了中國水族館的發展過程,從中國古代的宮廷式水族缸到模擬自然的熱帶雨林,讓您欣賞到那色澤鮮艷、體形驕小的珊瑚魚與淡水熱帶魚。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叢林,大樹參天,鳥叫雷鳴,五彩繽紛的各種熱帶造景配上那些亞馬遜河的貴客,全部展現在面前。
來自寒冷地區的斑海豹准備表演一場好戲。從南美洲秘魯遠到而來的貴客洪氏環企鵝個個精神抖擻,恭侯遊客的到來。大海的潮起潮落在海邊形成了一些淺水塘,那裡生活著無數的小生命,在這里可以親身感受海的氛圍。
踏上自動平梯呈現遊客眼前的是南京海底世界的精華。海底隧道,全長74米,180度的環繞亞克力玻璃讓遊客領略到海洋的博大,是它孕育著奇妙無比的各種生命。重達200多斤的大海龜,3米多長的鯊魚,直徑1米多的魟魚等等從頭上休閑自在的游過,個個千奇百怪,美不勝數,使遊客流連忘返,目不暇接。表演區驚魂動魄的人鯊共舞表演更是緊張刺激。
④ 讀過<<海洋-------21世紀的希望>>的請進
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的發展,人均耕地面積正在逐漸縮小。全世界都在關心地球如何養活 人類的問題,其著眼點不能只局限於進一步發展陸地上的農牧業,也要積極開發利用廣闊的 海洋。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不僅可以建立海上農牧場進行海水養殖,而且還有許 多有待於我們去開發的用途。
海上農牧場 海上農牧廠自80年代起受到各國的重視。日本最早提出建設海上農牧場,1980 年起便開始實施一項為期9年「海洋騰飛計劃」,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80年代末養殖產量 已超過200萬噸,居世界首位。美國在80年代也投資10多億美元建立了一個10萬畝的海洋農 牧場。前蘇聯雖以遠洋漁業為主,但也不放鬆海水養殖業,在裏海和亞速海投放鱘魚幼體, 長大後將其回捕,還在遠東沿海建立牡蠣、扇貝等養殖場。其他國家在此期間也掀起發展海 水養殖業熱。我國近來也注意實施海水養殖,並已成為世界養蝦大國。
80年代以來世界海水養殖產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到80年代末養殖產量估計已超過800萬 噸。但從整個海洋漁業看,世界海水養殖的比重還比較小,不到10%,因此還有巨大潛力待 開發。
現在正把許多高技術用於魚類品種的改良上。例如利用遺傳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改良魚蝦 貝藻的種苗和幼仔,使其成長快、生命力強、肉質好。
1984年美國通過基因重組技術,使貝 類、鮑魚的養殖產量提高了25%。根據所發現的幾種魚類的生長激素其因,進行了基因分離 和轉移實驗,1986年成功地將虹鱒魚生長激素基因轉移到鯰魚中,使鯰魚養殖周期縮短一半 以上。從南極魚類中分離抗凍基因,將其轉移到大西洋鮭魚中,增加了鮭魚的抗寒能力,擴 大了其養殖地區。利用細胞工程進行魚類性別控制研究,培養出全雌性鮭魚和對蝦、全雄性 羅非魚等,這對於進行大量人工育種有重大意義。目前正在研究通過控制遺傳基因使具有洄 游習性的某種魚,能對聲波和光線作出反應,以便對其進行科學管理。
除了進行品種改良外,還把高技術用於建設海洋農牧場中。建立人工魚礁便是一例。它是為 魚類建立舒適的家,以吸引更多魚類到這里來棲息繁衍。人工魚礁就是把石塊、水泥塊、廢 舊車輛、廢舊輪胎等以各種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歡的環境,微小的海洋生物 和海藻會附著它上面,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另外,突出於海底的人工魚礁,會使海水從 底部流向上層,把海底營養豐富的海水帶上來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魚兒的到來。
據估算,在不破壞平衡的條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30億噸水產品,以2000年時全球人 口達到63億計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單從蛋白質產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產蛋白質約4億噸,約為目前人類對蛋白質需要量的7倍。由此可見,海洋對解決人類的 吃飯問題能起何等大的作用。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不是短期內能一蹴而就的。
海洋—21世紀的葯庫
據有關醫學專家預測,人類將在21世紀制服癌症。那麼,人類靠的是何種靈丹妙葯?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後發現,海洋將成為21世紀的葯庫。
海參是一種含有高蛋白的名貴海味。然而,你可能沒有想到,有幾種海參會從肛門釋放出一種毒素,這種毒素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牡蠣——這種小小的貝類,十分鮮美可口,不過,它更大的價值卻是由於含有一種抗生素。這種抗生素具有抗腫瘤作用。
目前,一些制葯業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從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毒化合物的實驗,以作為醫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實驗表明,從某種海綿狀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質,有抑制癌細胞發展的作用。從灌腸魚體內提取的某種物質有助於治療糖尿病,美國一位海洋問題專家形象地說:「海洋生物猶如一個可提供有關健康問題解決辦法的咨詢中心。」
在考慮從海洋中采葯的時候,醫學專家們十分重視對珊瑚的開發和利用。實驗表明,從珊瑚礁中提取的有毒物質,和某種海綿狀生物中提取的毒物一樣,也具有抑制癌細胞發展的作用;而從珊瑚礁中提取的其他物質對關節炎和氣喘病可起到減輕炎症作用。有一種產於夏威夷的珊瑚,它含有劇毒,可用於製成治療白血病、高血壓及某些癌症的特效葯。中國南海一種軟珊瑚的提純物,具有降血壓、抗心率失常及解痙等作用。
鯊魚是一種古老的海洋性魚類,在全世界分布較廣,共有250多種。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上許多科學家對鯊魚身體各部分的葯理、化學、生物化學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悉心的研究,特別是對鯊魚體內抗腫瘤活性物質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據有關資料報道,美國生物學家對鯊魚進行了幾十年的調查研究後,發現鯊魚幾乎不患任何病變,更極少得癌症,似乎對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學家將一些病原菌和癌細胞接種於鯊魚體內,也不能使它們致病。看來,在鯊魚體內有某種特殊的防護性化學物質。
中國的有關專家對鯊魚的研究,幾乎與國際上同步。1985年,上海水產學院和上海腫瘤研究所的專家們,首次發現鯊魚血清在體外對人類紅血球性白血病腫瘤細胞具有殺傷作用。這一科研成果為人類從海洋生物資源中尋找抗腫瘤葯物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海洋——礦物資源的聚寶盆
海洋是礦物資源的聚寶盆。經過20世紀70年代「國際10年海洋勘探階段」,人類進一步加深了對海洋礦物資源的種類、分布和儲量的認識。
油氣田
人類經濟、生活的現代化,對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當代,石油在能源中發揮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於比較容易開採的陸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業已告罄,有的瀕於枯竭。為此,近20~30年來,世界上不少國家正在花大力氣來發展海洋石油工業。
探測結果表明,世界石油資源儲量為10,000億噸,可開采量約3000億噸,其中海底儲量為1300億噸。
中國有淺海大陸架近200萬平方千米。通過海底油田地質調查,先後發現了渤海、南黃海、東海、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以及台灣淺灘等7個大型盆地。其中東海海底蘊藏量之豐富,堪與歐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東海平湖油氣田是中國東海發現的第一個中型油氣田,位於上海東南420千米處。它是以天然氣為主的中型油氣田,深2000~3000米。據有關專家估計,天然氣儲量為260億立方米,凝析油474萬噸,輕質原油874萬噸。
稀錳結核
錳結核是一種海底稀有金屬礦源。它是1973年由英國海洋調查船首先在大西洋發現的。但是世界上對錳結核正式有組織的調查,始於1958年。調查表明,錳結核廣泛分布於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們是未來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屬礦資源。令人感興趣的是,錳結核是一各種生礦物。它每年約以1000萬噸的速率不斷地增長著,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
世界上各大洋錳結核的總儲藏量約為3萬億噸,其中包括錳4000億噸,銅88億噸,鎳164億噸,鈷48億噸,分別為陸地儲藏量的幾十倍乃至幾千倍。以當今的消費水平估算,這些錳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鎳用253,000年,鈷用21,500年,銅用980年。
目前,隨著錳結核勘探調查比較深入,技術比較成熟,預計到21世紀,可以進入商業性開發階段,正式形成深海采礦業。
海底熱液礦藏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海洋調查船在紅海首先發現了深海熱液礦藏。而後,一些國家又陸續在其他大洋中發現了三十多處這種礦藏。
熱液礦藏又稱「重金屬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縫中噴出的高溫熔岩,經海水沖洗、析出、堆積而成的,並能像植物一樣,以每周幾厘米的速度飛快地增長。它含有金、銅、鋅等幾十種稀貴金屬,而且金、鋅等金屬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銀庫」之稱。饒有趣味的是,重金屬五彩繽紛,有黑、白、黃、藍、紅等各種顏色。
在當今技術條件下,雖然海底熱液礦藏還不能立即進行開采,但是,它卻是一種具有潛在力的海底資源寶庫。一旦能夠進行工業性開采,那麼,它將同海底石油、深海錳結核和海底砂礦一起,成為21世紀海底四大礦種之一。
海洋——未來的糧倉
有些讀者可能會想,在海洋中不能長糧食,怎麼能成為未來的糧倉呢?
是的,海洋里不能種水稻和小麥,但是,海洋中的魚和貝類卻能夠為人類提供滋味鮮美、營養豐富的蛋白食物。
大家知道,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最重要的物質,它是生命的基礎。現在人類消耗的蛋白質中,由海洋提供的不過5%~10%。令人焦慮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海洋捕魚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種已經呈現枯竭現象。用一句民間的話來說,現在人類把黃魚的孫子都吃得差不多了。要使海洋成為名副其實的糧倉,魚鮮產量至少要比現在增加十倍才行。美國某海洋飼養場的實驗表明,大幅度地提高魚產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數不清的食物鏈。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貝類,有了貝類就有小魚乃至大魚……海洋的總面積比陸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漁場,大抵都在近海。這是因為,藻生長需要陽光和硅、磷等化合物,這些條件只有接近陸地的近海才具備。海洋調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豐富,只是它們浮不到溫暖的表面層。因此,只有少數范圍不大的海域,那兒由於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動上升到表面層,從而使這些海域海藻叢生,魚群密集,成為不可多得的漁場。
海洋學家們從這些海域受到了啟發,他們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強烈的海區,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層,而後在那兒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飼養貝類,並把加工後的貝類飼養龍蝦。令人驚喜的是這一系列試驗都取得了成功。
有關專家樂觀地指出,海洋糧倉的潛力是很大的。目前,產量最高的陸地農作物每公頃的年產量摺合成蛋白質計算,只有0.71噸。而科學試驗同樣面積的海水飼養產量最高可達27.8噸,具有商業競爭能力的產量也有16.7噸。
當然,從科學實驗到實際生產將會面臨許許多多困難。其中最主要的是從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當數量的電力。這么龐大的電力從何而來?顯然,在當今條件下,這些能源需要量還無法滿足。
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竅門:他們准備利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表面層和深海的水溫差來發電。這就是所謂的海水溫差發電。這就是說,設計的海洋飼養場將和海水溫差發電站聯合在一起。
據有關科學家計算,由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光照強烈,在這一海區,可供發電的溫水多達6250萬億立方米。如果人們每次用1%的溫水發電,再抽同樣數量的深海水用於冷卻,將這一電力用於飼養,每年可得各類海鮮7.5億噸。它相當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類消耗的魚、肉總量的4倍。
通過這些簡單的計算,不難看出,海洋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是完全可行的。
⑤ 未來海洋
您好!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在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中,將比在陸地上的農牧場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為同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們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00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將由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後由鋼索吊裝到船上。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世世代代捕魚用的漁網將被強大的吸水裝置替代,利用電場發出的光、一定頻率的聲音和溶於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夠引誘和迫使魚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連水帶魚一起吸進船艙中。到那時,連同海底牧場向人類提供的各種魚蝦類一起,人們從海洋中所獲得的海味將達10億多噸,比現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隨著世界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們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使人們勢必將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采,己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鑽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探索和開采海底石油,並將把生產基地建在海底。對於海底石油開采後的運輸問題,人們將用大型潛水艇。設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裡面裝上10萬噸原油,由潛艇拖帶航行。也有人設計用飛船裝運。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將轉化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電纜供給城市用電。被譽為「未來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水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還將建造「海底城市」,這己不是幻想,而是現實。目前,日本已為阿拉伯國家建造了一座海上游動的「小城市」。它大多用鋼鐵做成,中心是一座6層大廈。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自己供應。它可以滿足海上採油工作人員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這個浮動「城市」是靠8根高大柱子托起的,把它們收起來,就可以當船行駛。將來許多海上工廠,將在原料生產地或市場附近的海域興建起來,為海上城市居民提供物質需要。日本四國島西南面的龍串灣,有個「海中公園」,人們在海底透過 16面直徑 60厘米的玻璃窗可以飽覽海底奇景:奇形怪狀的礁石,五彩繽紛的珊瑚,各種奇麗的魚兒及奇趣的海星、海葵等。自從美國第一個建造了水下實驗室以後,不少國家紛紛效仿,在海底建造「鋼屋」和其他建築,「屋」內氣壓和海面相同,人們可以在裡面正常地工作,維修海底油氣井,打撈沉船,海底勘探或為潛艇補給等。另據報道,日本一群工程師、建築師。計劃在離東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設世界首座「海洋城」,以解決未來人類住的問題。海洋城將建於200米深的海底,有4層樓高的鋼骨平台,離海面約70米,面積23平方千米、全城由1萬條堅固直柱頂住,直柱附近設有感應裝置。可測台風、海嘯及暗流,自我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壓力,保持海洋城的平穩。海洋城除了住宅區外,還有一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兩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人工田,還有縱橫相連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設費用估計需要2000億美元,這項巨大的工程可望在本世紀末完成。到21世紀,這座「海底城市」將居住萬人以上,那時,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將會跟大陸一樣,變得熱鬧非凡,越來越多的人將去發掘它、建設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描繪這張碩大無比的宏偉藍圖。
海洋的未來向人們展示了輝煌的前景,廣袤的海洋將給人類作出巨大的奉獻。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B4%C0%B4%BA%A3%D1%F3&in=25434&cl=2&cm=1&sc=0&lm=-1&pn=3&rn=1&di=2816191812&ln=19
⑥ 新昌海洋城電影票多少一張
剛剛在新東北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票價是60元一張、周二特價是35元!
⑦ 新昌海洋城的老婆大人可以用紹興消費券嗎
新昌海洋城的老婆大人是否可以用紹興消費券,可以在消費券里點一下附近可使用的商店就會顯示出來,或者也可以到店裡去詢問一下就知道了。
⑧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感受
鞏固課堂:一.給予選第一個,回眸1,匱乏1,礦藏2,提供1,船隻1。 二.略。三.最好別開發。現在人類正再在瘋狂的開發能源, 不過,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須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於作出它的奉獻。給下一代留一點財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