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前門附近有哪幾家電影院啊消費情況怎麼樣啊謝謝
大觀樓電影院
人均消費: 80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前門大柵欄36號 電話:63030878
大觀樓電影院的前身是「大亨軒茶園」。過去戲園就叫茶園,以賣茶為主,看戲不用花錢。這個大亨軒茶園常演戲,據齊如山寫的《京劇之變遷》上記述:「旦角曹福壽常演於此,極能叫座。」清末,地方惡棍馬子衡到大亨軒看戲,同別人爭吵,馬子衡行凶打死了人。宛平縣(當時北京為順天府管轄,前門大街東為大興縣,西為宛平縣)來人拘捕,此案轟動一時。大觀樓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是北京最早的影院。當時的電影,只有影,而無聲。清末常進宮為慈禧太後演戲的「伶界大王」譚鑫培,拍攝的中國第一部戲曲片《定軍山》就是在大觀樓首映的。大觀樓放映電影,轟動了北京城,許多人都爭著來看無聲電影。
Ⅱ 北京電影院的歷史背景
在過去北京並沒有專門播放電影的場所。首次放映電影的地方就是前門外打磨廠的福壽堂了。1902年一個外國人在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腳踏車賽跑車》、《馬由牆壁直上屋頂》,這是北京人第一次真正看到電影。後來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一些戲院也開始播放電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電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電影院,是1913年開業的大觀樓。提到這,不得不提任慶泰。他是遼寧人,原是名匠,後來學習了攝影,曾為慈禧太後照相。1905年,他拍攝了《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由於當時抗戰的原因,大部分的戲院不能正常開門,就被迫改放電影了。也頗有收獲。後來有的場所乾脆把二者兼容。因此,北京電影院又有影劇院之稱。
有趣的是,早期的北京電影院是不允許男女相鄰。影院中一邊是男座,一邊是女座,中間隔著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許男女混雜的是平安影院,因為是洋人經營,觀眾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後漸成風氣,其他影院也不開始分座了。
直到抗戰勝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從緊張的建設資金中拿出錢來裝修了5家電影院。即紫光電影院、交道口電影院、新街口電影院、廣安門電影院和花市電影院。
Ⅲ 大觀樓影城的影城歷史
1905年,任景豐任老闆,兼營「豐泰照相館」、「中西葯房」、「木器行」生意。同年,任景豐拍攝譚炎培主演的戲曲影片《定軍山》,並在大觀樓影戲院公映。《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民族電影。
1907年,改為「大觀樓影戲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麻風女」。
1913年,前門外大柵欄街的「大觀樓電影園」更名為「大觀樓電影院」改造重張,正式開業。從此才有了當時北京首家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經營的「專業電影院」。
1927年1月,前門外大柵欄的大觀樓重張。
1930年8月1日,大觀樓在南城最先實行男女同座,這在當時的影院中引起了轟動,表明了經營者比較先進的經營意識。
1935年,改造設備,安裝法國百代(Pathi)35毫米有聲放映機。
1941年2月7日,大觀樓再次重張,並經過改造建成為南城一家較好的中型影院。
1945年3月,更新設備,使用設備羅拉(Roia)<日>35毫米固定放映機,晉升為主輪影院。
1945年10月3日,大觀樓等八家影院同時上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新聞電影」,也陸續上映了一些當時有一定影響的國產影片。還加演曲藝、話劇、,如:尤光照、馬三立、趙佩茹、常寶昆、劉寶權、喜彩蓮、小蘑菇等知名人物都在這里登台獻藝。
1945年10月,大觀樓與真光、芮克、蟾宮、亞洲會館、新新、同樂、中和等八家影院最先一批開始了聯合放映。
1955年1月,大觀樓作為對私營資本主義改造的試點,率先實行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後的影院實行計劃經濟,基本上是電影公司排什麼影片,影院放映什麼影片,放映收入按照分成比例全部上繳。
1992年7月17日,大觀樓被北京市文化局評為「一級影院」。
1998年2月16日,大觀樓成為「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團體會員。
1998年2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一九九七年度宣武區文明單位「。
1999年3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看愛國影片做新時代好少年大觀樓杯徵文活動最佳活動獎」。
Ⅳ 前門那個 大柵欄裡面 有一個大的電影院 建好了沒
早就建好了呀 不過票價好象不便宜哦
前幾天上演那個新片叫什麼來著我忘了
本來我朋友說要去看 結果我看票價太貴了 我就沒去
Ⅳ 北京前門附近有電影院么
有個體育館,沒有電影院
Ⅵ 中國的最早的電影院是哪裡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哈爾濱首座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與西十二道街拐角處。創建人是俄國攝影技術師考布切夫。
這家電影院的歷史,在中國比北京、上海最早的電影院分別早四至六年,比光緒年西太後七十大壽第一次看電影還早兩年。在全世界范圍比較,則和號稱「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國洛杉磯電影院同年所建。
哈爾濱繼中央大街創建首座影院之後,又在中央大街、新商業街(今奮斗路)和烏查斯街(今地段街)繁華街區相繼開辦了馬迭爾(1950)、敖連特(1908)、托爾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開影戲院(1911)五處,清末之前哈爾濱已有影院六處。
哈爾濱首座、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的創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還攝制過三部記錄電影:
第一部記錄片《旅順之戰》(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攝於1905年,由法國商人瑗雜斯帶去京、津、滬放映後,於1906年經黑龍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齊齊哈爾租用闊米薩爾戲園放映一月,「皆日俄戰攻真跡,槍擊炮轟,馬馳人行,與生者地無異」。
第二部記錄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攝於1909年。據地方文獻記載:伊藤之死,系被復國仇、雪國恥跟蹤而至的朝鮮義士安重根所殺。伊藤來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兩天的俄國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議瓜分中國東北問題,不料想剛下火車未走出站台,即遭狙擊。當時安重根連發三槍,伊藤博文胸、肋、腹三處中彈,遂即倒地斃命。
第三部記錄片《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音xun4)巡狩過哈》,攝於1911年,當時放映於中央大街電影院,從攝制到放映不出旬日。《遠東報》稱:「每當夕陽西下,公園散後仕女遊人相偕去中國大街之電影園聚興,所演皆趙督來哈新片『真情畢露』雲爾。
Ⅶ 為什麼電影院 入場是從後門進 前門出
我個人覺得把,一般從後門進來都是從大廳直接進到電影院放映廳內部吧,出去就是直接走了,要是同門進出的話,這么多放映廳,檢票口在前面也沒法監督這么多人,要是自己的場次看完了,去看別的場次呢。或者,還有一些別的空間規劃方面的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