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戰狼2》《二十二》出征奧斯卡
今年有92個國家/地區報名參選明年奧斯卡外語片角逐,創歷史新高。其中《戰狼2》將代表中國內地出征。另一部「慰安婦」題材的中國電影《二十二》此前已報名參選本屆奧斯卡紀錄片單元。
上映了72天的《戰狼2》在中國累計票房超56億元人民幣,並且以8.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位居全球票房榜TOP100第55名。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過億也創下中國紀錄片票房紀錄。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美國時間2018年3月4日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除了《戰狼2》,《一念無明》《日常對話》分別代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地區「沖奧」。
㈡ 慰安婦題材《二十二》票房過億,為何這部電影能夠大賣
它是一部非常特別的影片,它與一般的戰爭片不同,它主要聚焦的是在戰爭當中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一些受害者,那就是慰安婦。這里的慰安婦不只是包括中國的遭受破壞的女性,還有日本一些非常無辜的女性,都因為這一場戰爭而捲入了進來,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我看來這一部影片之所以會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了戰爭的殘酷。在戰爭當中我沒有人看到的,只有在這面上所犧牲的人數,因為他看上去更加的體面而又光鮮,但是對於那些在背後受到迫害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選擇忽略,甚至是都不能夠記起。而慰安婦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的那一段時期,中國有20多萬的,我不清白你信,被當做了慰安婦,而他們後來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的困苦,有的甚至終身不育,有的精神失常,而有的一直都是一輩子活在痛苦當中,被人指指點點,社會當中對於他們一直都有著一種歧視。
㈢ 《二十二》排片超《戰狼2》,四天票房超5500萬,為什麼能逆襲成功
不仇於過往 不忘於歷史
文/夢里詩書
作為一部紀錄片來說,《二十二》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電影的技藝,雖然從成片看導演本身的水平實難讓人恭維,但能有人願意去將這段關於中國慰安婦屈辱的歷史,忠誠的記錄下來,讓觀眾在一群如今已是年過耄耋的老奶奶的身上回望被塵封的往事,不得不說那源於真實的力量給人了以觸及心靈的感動。
何為二十二?其所指的並非是青春年少的崢嶸歲月,而是電影《二十二》在完成時僅存的慰安婦人數,相信這個數字也在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少,導演郭柯所選取的視角其實非常巧妙,它並沒有去過多的引領觀眾走進那段沉痛的歷史,而是用這如今二十二個看似普通,卻尤為特殊僅存的慰安婦老人,她們現在的境遇為展開,透過她們如今平靜安詳的晚年,在生活中回溯著那段沉痛的過往。
當往事重提,鏡頭前的老人要麼無聲,要麼就會說道「不講了」,這段慘痛的經歷給她們留下的是一生都無法抹平的痛楚,電影在著點於這個核心話題的時候,並沒有何般煽情,也沒有過多的去糾結於過往,於此中你會慢慢的發現這並不是一部要去宣講何般主旋律的作品,它所更為專注的是讓我們看到一種新生,一種在如此傷痛的經歷過往後,仍舊有著「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也要留出這條命看。」的新生。
作為導演,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後,郭柯並沒有讓一種源於生活的平靜,真正在鏡頭下變的生動起來,很多時候,只是在為觀眾羅列著碎片化的種種,對慰安婦這個特定群體的一展仍舊停留於了表現,空鏡頭的運用用好了自然會是電影的加分項,但卻並不應該成為電影唯一的技藝,這種鬆散的記錄方式,其實自覺是與這個題材不想匹配的,不管是深刻也好,平靜也罷,電影都欠缺一種力道可言。
雖然《二十二》並非一部完美的紀錄片,但它所承載展現的一切卻又是那麼的厚重,還記得電影中那「希望中國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不然又會死很多人「直白的話語,不仇於過往,不忘於歷史,便是一群歷經國難身痛的老人在這部電影中給出的答案。
㈣ 22年中國電影春節檔票房口碑雙贏,哪部影片的票房是最高的
序言:2022年中國電影春節檔票房口碑雙贏,《長津湖之水門橋》獲得了票房第一。這部電影是由《長津湖《原班人馬出演的,也可以看到吳京和易烊千璽,因為這一部電影鋪墊的特別成功。所以說有很多人都會去電影院支持,那麼這部電影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票房,相信和每一位演出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非常值得大家去看的一部電影,相信這部電影在看的時候,可以出現一些特別感動的畫面。並且也會出現一些特別殘忍的畫面,大家如果不做好心理准備的話,一定會被這些戰爭場景給嚇到。如果大家還沒有去看這部電影的話,那麼一定要去電影院支持一下,相信不會讓自己失望。
㈤ 《戰狼2》和最新記錄片《二十二》,誰的票房會高一點
如果是直接看數字,那肯定是《戰狼2》多,畢竟近57億的票房就在那裡,在國內還沒有哪一部是比得過的;但是如果按製作成本的比例與片子類型來說,應該是《二十二》比較好,畢竟它是記錄片,而不是商業片。
《二十二》它能載入史冊,如果其他電影的製作還要聲明是改編自某事件,它卻可以完完全全的說,這就是真事,裡面的主角,就是事件的當事人。沒有高科技,沒有小鮮肉,沒有打鬥,只有事實。這部電影就這樣吸引著觀眾。
所以說,在票房的數字子,《戰狼2》贏了,並且是完勝。但是記錄片的高度裡面,《二十二》是有一席位置的。
㈥ 如何看待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票房過億,部分老人子女向導演討錢一事
2017年暑期,一部關注日本侵華戰爭中倖存「慰安婦」題材的紀錄片《二十二》在全國公映。高關注度和高話題度使該片最終取得了1.7億票房,成為內地電影市場第一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該片聚焦的是「慰安婦」這一歷史問題,按照這些子女們的邏輯,難道世間所有與受害者沾親帶故的人都能從攝制組的善意中分一杯羹嗎?老話講「無功不受祿」,知著君真不知這些討要錢財的人的底氣從何而來。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點贊哦。
㈦ 《二十二》上映半年之後,導演和老人們怎麼樣了
還記得去年夏天引起過刷屏效應的那部電影《二十二》嗎?
郭柯在《奇葩大會》第二季上分享出的拍攝韋紹蘭幕後故事也很感人。
韋紹蘭生活清貧,郭柯問她明天沒有柴火了怎麼辦,韋紹蘭說:明天再說。
郭柯給她買了個電飯鍋,問她會不會用。
老人又很可愛的回答,我可以學呀~
韋紹蘭的生活程度,看《三十二》的劇照就知道了
就是這樣一個老人,郭柯給了她500元,她轉臉就要給郭柯4個紅包,分別給4個工作人員,每個紅包里都有100塊。
郭柯認為這是一種分享,我覺得這裡面也有某種尊嚴。
受過苦難的人,也不一定就會心安理得地接受很多幫助吧?她接受幫助的時候,也想給別人回報。
《二十二》上映後,社交網路上有很多討論,上次安利的時候我也寫了,電影提醒我們,這些「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還要承受輿論壓力的二次侮辱,周圍人用「日本婆」等等詞彙來形容她們,讓受害者覺得自己有錯。
2016年,上海一個當年的「慰安所」遺跡海乃家被媒體曝光可能被拆除,周圍的居民居然說這是「妓院」。
他們認為這是恥辱,不是正能量,不能放在學校邊上。
學生認為這件事不光彩,不要特別了解,可以了解抗日英雄,不用了解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女性。
去年《二十二》的上映,這樁舊聞也再一次拿出來討論,在《奇葩大會》里郭柯導演也提到了這件事。
我很意外的是,郭柯有這樣的工作經歷、這樣的立場,他並沒有做一個聲討者去罵年輕人不懂事,他反而認為,首先要反思是傳播者。
與其去指責,郭柯提倡的是「建設」:正確的認識這群老人,溫柔的對待她們,再來好好引導下一代。
本來「慰安婦」歷史給我的印象就是悲慘、屈辱的過往,但是《二十二》以及《三十二》讓我發現這些老人不是一個符號,是很可愛的人。
郭柯說,抱著同情心去看這些人,「大可不必」。
在「慰安婦」受害者這個話題上,有個問題一直存在:記錄傷痛,是歷史;但是考慮到受害者的感受,不要二次傷害他們,是做人的同理心;那麼究竟以哪個為重?二者如何平衡?
這不光是記錄者的問題,甚至也是觀眾要面對的問題。蔡康永就問他,拍攝時如果受訪者不願意再撕開傷口怎麼辦。
郭柯的態度是,把鏡頭下的老人,當作自己的奶奶。
因為他首先考慮是的老人們的感受,他反而得到了老人們最深的信任。
李愛連老人跟攝制組熟悉了之後,在一個兒媳婦和孫子都不在的時刻,讓導演組把門關上,講一段內心深處的回憶。
這當然是一段又吸引眼球又獨家的素材,但郭柯選擇了關機不再拍攝,只留下女性同事來聽。
他說,在那種情況下,如果記錄並播出老人不想讓兒媳婦孫子看到的內容,就是一種變相欺騙。
在這個大家都想拿到獨家故事的年代,郭柯把尊重受訪者放在第一位,反而是特別感人的。
《二十二》也給了郭柯很多榮譽,但是郭柯早就說過,會捐出票房收益。
而他本人一直維持著很謙遜自省的態度,說自己被推到了一個位置上,要冷靜思考,需要大家監督。
越是得到鮮花和掌聲,越要謹慎。
他幾乎是戰戰兢兢地在面對自己得到的贊揚,主動提出,自己要避免成為一個道德綁架者。
為什麼要公開提出捐票房呢?郭柯說這對自己也是個鞭策,放話出去,自己就沒有退路。
看了這期《奇葩大會》真的覺得郭柯是一個非常溫厚善良的人,面對紀錄片里的倫理平衡、面對名利,都非常有風骨。給自己提了最嚴苛的要求,但對不熟悉歷史的人,沒有批評指責,只有很溫和的用行動去感化。
《二十二》從一個冷門的題材發酵為社交網路上的重要話題,跟郭柯本人的善良自省、和他選擇的剋製表達也有關系。郭柯和同事們選擇用溫柔的筆觸來記錄記錄苦難,選擇了保護受害者,觀眾也能感覺到這種人性的力量。
《二十二》下映後,郭柯和夥伴們的工作沒有中止,他們繼續記錄著老人們的命運,堅持看望老人,也鼓勵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這個議題。
電影官微顯示今年年初,李愛連老人也去世了,電影中的22位老人僅有7位在世。
一時的票房和話題都會過去,長期的關注和記錄才是盡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實、關照現實。
郭柯長期跟蹤的這個「慰安婦」受害者話題,不僅是一段歷史,也是某一種人性上的思考。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紀錄片拍攝倫理,他幫助和關心這個群體的老人,也從老人們身上獲得了很多啟發。
他說,老人們最動情的時刻,不是回憶痛苦,而是想到自己家人。
很多我們預想的故事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是不存在的,真正地去觸摸那些東西,才能找到答案。
高曉松也說,郭柯自己在記錄歷史的過程里獲得了成長,這是歷史溫暖的一面。
蔡康永提煉出了郭柯身上的一個珍貴點:他在經歷了這么多之後,還是很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疑惑,沒有做出那種「瞭然於胸」的姿態。
他們對於郭柯的解讀,也是看這件事的新角度,同樣是挺有啟發的。
「真誠」看起來簡單,真正做到真誠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每個微小的選擇都構成了一個人真誠的濃度。
有點意外的是郭柯的最新動向我是在《奇葩大會》里看到的,這個節目之前一直給人的感覺是很熱鬧張揚的。
節目里有各種特別的人類,有莫名愛上學男旦的小男孩。
有脫口秀演員的自嘲
還有現在經常是熱點話題的馮唐上去講自己的心路歷程。
看完了郭柯這期節目,這次我又重新看了一下《奇葩大會》第二季的定位,不是流行的概念和主要追逐熱鬧,是「特別人類大會」,這個概念確實也撐得起一個多元價值的能量場,裝得下如此多種多樣的個體。
說起來《奇葩大會》里發言的,也有引起過爭議的,但至少這裡面每一個認真表達的個體確實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構成了現實的不同側面,所以把《奇葩大會》當作一個人類樣本觀察室也挺有意思的。
馬東有一句話說得挺好,過去的價值標準是成功,現在不管你到達哪一處,都是一種到達。
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節目沒有隨大流按照流行熱點、噱頭來挑選發言人和議題,而是真正去找「人類多樣性」給個體表達的機會和空間,才能讓郭柯做了一個安靜溫和有力量的陳述。
㈧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2》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