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變形金剛是哪個國家的

電影變形金剛是哪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2-09-21 21:19:16

㈠ 誰告訴我:變形金剛 是哪個國家拍的額

美國人認為《變形金剛》應該誕生於1984年,而日本人則認為是1983年。這是因為變形金剛的最初原型設計來自於1983年的日本。早於1984年變形金剛在美國推出之前,日本曾有過一個機器人動畫片,主角是一群可以變換為汽車、飛機形狀的機器人,設計者日本TAKARA公司推出了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玩具,並沒有製作相應的動畫片,只是依靠漫畫雜志進行隨刊介紹,至多是拍攝了一份玩具廣告在電視上播放,但是早期的這些設計始終在強調駕駛員,能夠變形的機器人不過是駕駛員操縱的機器,以至於市場魅力大打折扣。 這時候美國孩之寶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與日本的TAKARA株式會社共同開發這些能夠變化的機器人玩具,經過一系列的談判與注資,苦於打開美國市場的TAKARA最終與孩之寶走到了一起。孩之寶建議將原來TAKARA的兩個系列進行合並,經過雙方設計師的封閉研發,孩之寶挑選出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中一些出色設計,並分為兩派機器人創作故事,在1983年底悄悄的推出了重新包裝的玩具產品,變形金剛就此誕生。 孩之寶在啟動的《變形金剛》項目之前,早已依靠銷售《星球大戰》玩具大發其財。孩之寶始終堅持先有玩具後有動畫片的商業模式,甚至頻繁以試播名義,先製作幾集動畫片密集播放,同時在玩具銷售渠道內強力推銷。1984年初,孩之寶公司先是以前三集動畫片試探播映,之後才播出16集的動畫片《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第一季。最初的變形金剛動畫是由喬治-亞瑟-布魯姆(George Arthur Bloam)創作,卡通形象設計來自於邁克-達拉斯(Matt Dallas),此二人奠定了變形金剛動畫最初的風格,略帶粗曠的美國畫風配以80年代霹靂舞留下的動感節奏,飽滿的色彩和並不苛求細節的畫面,構成了所有人對變形金剛美國版動畫的深刻烙印。 《變形金剛》與那個時代很多描寫機器人的節目不同,在變形金剛中機器人並不是人的奴隸,每一個機器人都是獨立的生命體,鮮明個性與追求自由的思想成為了變形金剛人物。孩之寶將機器人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稱為汽車人(Autobots,香港譯為博派),主要由一些熱愛和平的越野車和卡車組成,而對立者則是霸天虎(Decepticons,港譯為狂派)則是一些能夠變形成手槍、飛機等軍用裝配的機器人,雙方為了能量塊糾葛相互戰斗,戰斗從變形金剛的老家塞伯坦(港譯斯比頓)星球打到地球,之後更始擴大到整個宇宙。從變形金剛角色設計上不難發現70年代反戰情緒的痕跡,代表邪惡的霸天虎一律是軍用裝備,而對抗者汽車人則強調民用性。 1985年變形金剛已經成為孩之寶僅次於星球大戰玩具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在這之後的5年間,變形金剛為孩之寶帶來了十幾億美元的利潤。不過1986年開始,第一代的變形金剛玩具在當時孩子們中幾乎人手一個,玩具銷售出現了飽和狀況,孩之寶不失時機地推出了TRANSFORMERS THE MOVIE和第三季2010兩部續作,擎天柱等第一代代表人物相繼死去,補天士和驚破天等新一代人物相繼登場,不僅僅延續了《變形金剛》動畫片的內容,更延續了孩之寶玩具銷售的增長。變形金剛的日本東家TAKARA在1987年的時候開始與孩子寶鬧別扭,在玩具設計思路和動畫片劇情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孩之寶以三集REBIRTH推銷頭領戰士系列,而TAKARA則單方面進行頭領戰士的開發。之後TAKARA迅速推出35集的《頭領戰士》、42集的《隱者戰士》和38集的《勝利之斗爭》三部日本版續作。

㈡ dx9變形金剛是哪國的

dx9變形金剛是美國的。

最早的動漫創意出現在日本,針對智能機器人的動畫片。後來被美國借用,創作了最早的變形金剛動畫,汽車人、霸天虎那個。電影也是美國拍攝的。

詳細解讀

為了追尋能量塊,威震天來到了地球,在北極,他受到磁場的強干擾,意外地被封凍於冰層之下。

藉助不慎跌入冰谷的科學家們,威震天將有關能量塊的信息掃描到科學家的眼鏡上。威震天被美國軍方秘密轉移到位於胡佛大壩地下的秘密基地,這個秘密只有歷任國防部長組成的7人軍事小組知道。

㈢ #變形金剛#變形金剛是日本製作的動畫片還是美國的

變形金剛動畫片是美國孩之寶公司出品,日本後來有引進並自己製作部分續篇,但中國當時引進的均為美版,即80年代在電視上播出的版本。


拓展介紹:

1、卡通版變形金剛(the Transformers)是從1984年起至今美國孩之寶(Hasbro)公司與日本TAKARA(タカラ)公司合作開發的系列玩具和推出的系列動畫片/影片的總稱。

2、美版《變形金剛G1》一共4季,前兩季講述的是擎天柱率領的汽車人和威震天(麥加登)所率領的霸天虎之間的戰爭故事。第3季則是接替擎天柱的補天士和驚破天(被宇宙大帝修復改造的威震天)分別率領各自武裝為信仰而戰的故事。美版《變形金剛》還有一個大電影,講述的是補天士與擎天柱政權交接的過程,和全體變形金剛合力消滅宇宙大帝的事跡。

3、變形金剛的創意來自於日本玩具公司TAKARA首先提出並使用在實際的玩具生產的分別叫做DIAKRON和MICROMAN的可變形機器人。但是孩之寶公司真正賦予了變形金剛靈魂。


附變形金剛美版、日版對比表

㈣ 變形金剛哪個國家的

美國的吧,恩恩美國人認為《變形金剛》應該誕生於1984年,而日本人則認為是1983年。這是因為變形金剛的最初原型設計來自於1983年的日本。早於1984年變形金剛在美國推出之前,日本曾有過一個機器人動畫片,主角是一群可以變換為汽車、飛機形狀的機器人,設計者日本TAKARA公司推出了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玩具,並沒有製作相應的動畫片,只是依靠漫畫雜志進行隨刊介紹,至多是拍攝了一份玩具廣告在電視上播放,但是早期的這些設計始終在強調駕駛員,能夠變形的機器人不過是駕駛員操縱的機器,以至於市場魅力大打折扣。

這時候美國孩之寶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與日本的TAKARA株式會社共同開發這些能夠變化的機器人玩具,經過一系列的談判與注資,苦於打開美國市場的TAKARA最終與孩之寶走到了一起。孩之寶建議將原來TAKARA的兩個系列進行合並,經過雙方設計師的封閉研發,孩之寶挑選出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中一些出色設計,並分為兩派機器人創作故事,在1983年底悄悄的推出了重新包裝的玩具產品,變形金剛就此誕生。

孩之寶在啟動的《變形金剛》項目之前,早已依靠銷售《星球大戰》玩具大發其財。孩之寶始終堅持先有玩具後有動畫片的商業模式,甚至頻繁以試播名義,先製作幾集動畫片密集播放,同時在玩具銷售渠道內強力推銷。1984年初,孩之寶公司先是以前三集動畫片試探播映,之後才播出16集的動畫片《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第一季。最初的變形金剛動畫是由喬治-亞瑟-布魯姆(George Arthur Bloam)創作,卡通形象設計來自於邁克-達拉斯(Matt Dallas),此二人奠定了變形金剛動畫最初的風格,略帶粗曠的美國畫風配以80年代霹靂舞留下的動感節奏,飽滿的色彩和並不苛求細節的畫面,構成了所有人對變形金剛美國版動畫的深刻烙印。

《變形金剛》與那個時代很多描寫機器人的節目不同,在變形金剛中機器人並不是人的奴隸,每一個機器人都是獨立的生命體,鮮明個性與追求自由的思想成為了變形金剛人物。孩之寶將機器人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稱為汽車人(Autobots,香港譯為博派),主要由一些熱愛和平的越野車和卡車組成,而對立者則是霸天虎(Decepticons,港譯為狂派)則是一些能夠變形成手槍、飛機等軍用裝配的機器人,雙方為了能量塊糾葛相互戰斗,戰斗從變形金剛的老家塞伯坦(港譯斯比頓)星球打到地球,之後更始擴大到整個宇宙。從變形金剛角色設計上不難發現70年代反戰情緒的痕跡,代表邪惡的霸天虎一律是軍用裝備,而對抗者汽車人則強調民用性。

1985年變形金剛已經成為孩之寶僅次於星球大戰玩具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在這之後的5年間,變形金剛為孩之寶帶來了十幾億美元的利潤。不過1986年開始,第一代的變形金剛玩具在當時孩子們中幾乎人手一個,玩具銷售出現了飽和狀況,孩之寶不失時機地推出了TRANSFORMERS THE MOVIE和第三季2010兩部續作,擎天柱等第一代代表人物相繼死去,補天士和驚破天等新一代人物相繼登場,不僅僅延續了《變形金剛》動畫片的內容,更延續了孩之寶玩具銷售的增長。變形金剛的日本東家TAKARA在1987年的時候開始與孩子寶鬧別扭,在玩具設計思路和動畫片劇情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孩之寶以三集REBIRTH推銷頭領戰士系列,而TAKARA則單方面進行頭領戰士的開發。之後TAKARA迅速推出35集的《頭領戰士》、42集的《隱者戰士》和38集的《勝利之斗爭》三部日本版續作。

㈤ 變形金剛到底是美國還是日本的

美國人認為《變形金剛》應該誕生於1984年,而日本人則認為是1983年。這是因為變形金剛的最初原型設計來自於1983年的日本。早於1984年變形金剛在美國推出之前,日本曾有過一個機器人動畫片,主角是一群可以變換為汽車、飛機形狀的機器人,設計者日本TAKARA公司推出了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玩具,並沒有製作相應的動畫片,只是依靠漫畫雜志進行隨刊介紹,至多是拍攝了一份玩具廣告在電視上播放,但是早期的這些設計始終在強調駕駛員,能夠變形的機器人不過是駕駛員操縱的機器,以至於市場魅力大打折扣。

這時候美國孩之寶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與日本的TAKARA株式會社共同開發這些能夠變化的機器人玩具,經過一系列的談判與注資,苦於打開美國市場的TAKARA最終與孩之寶走到了一起。孩之寶建議將原來TAKARA的兩個系列進行合並,經過雙方設計師的封閉研發,孩之寶挑選出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中一些出色設計,並分為兩派機器人創作故事,在1983年底悄悄的推出了重新包裝的玩具產品,變形金剛就此誕生。

孩之寶在啟動的《變形金剛》項目之前,早已依靠銷售《星球大戰》玩具大發其財。孩之寶始終堅持先有玩具後有動畫片的商業模式,甚至頻繁以試播名義,先製作幾集動畫片密集播放,同時在玩具銷售渠道內強力推銷。1984年初,孩之寶公司先是以前三集動畫片試探播映,之後才播出16集的動畫片《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第一季。最初的變形金剛動畫是由喬治-亞瑟-布魯姆(George Arthur Bloam)創作,卡通形象設計來自於邁克-達拉斯(Matt Dallas),此二人奠定了變形金剛動畫最初的風格,略帶粗曠的美國畫風配以80年代霹靂舞留下的動感節奏,飽滿的色彩和並不苛求細節的畫面,構成了所有人對變形金剛美國版動畫的深刻烙印。

《變形金剛》與那個時代很多描寫機器人的節目不同,在變形金剛中機器人並不是人的奴隸,每一個機器人都是獨立的生命體,鮮明個性與追求自由的思想成為了變形金剛人物。孩之寶將機器人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稱為汽車人(Autobots,香港譯為博派),主要由一些熱愛和平的越野車和卡車組成,而對立者則是霸天虎(Decepticons,港譯為狂派)則是一些能夠變形成手槍、飛機等軍用裝配的機器人,雙方為了能量塊糾葛相互戰斗,戰斗從變形金剛的老家塞伯坦(港譯斯比頓)星球打到地球,之後更始擴大到整個宇宙。從變形金剛角色設計上不難發現70年代反戰情緒的痕跡,代表邪惡的霸天虎一律是軍用裝備,而對抗者汽車人則強調民用性。

1985年變形金剛已經成為孩之寶僅次於星球大戰玩具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在這之後的5年間,變形金剛為孩之寶帶來了十幾億美元的利潤。不過1986年開始,第一代的變形金剛玩具在當時孩子們中幾乎人手一個,玩具銷售出現了飽和狀況,孩之寶不失時機地推出了TRANSFORMERS THE MOVIE和第三季2010兩部續作,擎天柱等第一代代表人物相繼死去,補天士和驚破天等新一代人物相繼登場,不僅僅延續了《變形金剛》動畫片的內容,更延續了孩之寶玩具銷售的增長。變形金剛的日本東家TAKARA在1987年的時候開始與孩子寶鬧別扭,在玩具設計思路和動畫片劇情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孩之寶以三集REBIRTH推銷頭領戰士系列,而TAKARA則單方面進行頭領戰士的開發。之後TAKARA迅速推出35集的《頭領戰士》、42集的《隱者戰士》和38集的《勝利之斗爭》三部日本版續作。

㈥ 《變形金剛 》是日本還是美國出品的

日本的,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是美國的。

日本在70年代中後期就出品了變形金剛的玩具,但那時候是以微星小超人的主題售賣,(微星小超人就是後來變形金剛G1玩具的前身)但上市後反響一般。可是美國孩之寶公司看上了這些玩具,因此80年代初由孩之寶公司重新包裝上市,當年個大電視台播放的變形金剛動畫前17集其實就是公司為變形金剛打的廣告。接下來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反響超強,在這種條件下美國繼續製作了之後的78集,就是現在國內狹義的1代(擎天柱,補天士為領袖的時代)。之間包含了美日合拍的大電影,在這95集後美國最後製作了3集「重生」後就把動畫製作權交給了日本,由日本繼續拍攝了《頭領戰士》,《隱者戰士》,《勝利之斗爭》等等,而玩具一直是美國孩之寶公司和日本takara公司共同生產。
所以大家買到的變心金剛玩具除了國內的南海版(孩之寶在國內的代理)外有時會買到美版或日版的玩具。當年國內引進的變形金剛動畫片是美國製作的(其實星球大戰-麥克瑞一號;戰神金剛-百獸王,機甲艦隊;太空堡壘等很多動畫其實都是日本的,只不過是美國買走了版權略作修改後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上映,當年咱們中國是從美國買來的動畫所以很多人會以為他們都是美國動畫)。
由此可見,變形金剛雖然是被美國孩之寶公司推向全世界,影響了一代人,但他的最初設計還是出自日本。

㈦ 變形金剛起源於美國還是日本

為什麼說《變形金剛》起源於日本呢?首先要了解G1的含義,G1就是英文Generations One的縮寫,指的是變形金剛在過去歷史發展過程中(1984年至1992年)的第一個階段,同時也被譽為最輝煌的歷史時期。 可能很多人接觸變形金剛是從那一部著名的美國動畫片來的,的確,這是一部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動畫片。但是,變形金剛的真正誕生身份及目的,是從做為玩具開始的。這就要追溯到變形金剛真正的出生地———日本說起。 1983年,日本著名玩具公司TAKARA(タカラ)將自己公司的變身車機器人DIAKRON(外國譯為DAICLONE)以及MICROMAN這兩種主要的玩具推向了美國市場,受到了好評。其實在這之前的八十年代初期,日本的DIAKRON的確是當時世界上銷售不錯的變形機器人玩具,用日本人自己的話來說,按當時的銷量來算,幾乎全世界每三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一個DIAKRON玩具。

看到這一巨大的商機,美國人當然不會坐而視之。於是,在1984年,美國玩具的大姥級企業——HASBRO(孩之寶)公司將TAKARA公司為主旗下的機器人玩具形象採用後,聯合了美國著名的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推出了全新的機器人玩具系列,那就是被我們中國翻譯為變形金剛而用英文直譯為變化者的TRANSFORMERS。 為了更好的在美國推銷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玩具,孩之寶公司製作了TRANSFORMERS——MORE THAN MEETS THE EYE(國內譯名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共三集的廣告商業動畫片,並付費在美國各大電視台上播出,同時,MARVEL COMICS也於1984年9月推出了THE TRANSFORMERS的美版漫畫以便與動畫相呼應。(早期的美版漫畫幾乎是與動畫並行的,當時為月刊發行,從第四集開始改為二月刊,基本上每期為22頁左右,B5紙,四色印刷,共發行了80集)但是,好像是為了區分與動畫的差別吧,MARVEL版的漫畫在內容上與動畫有著本質的差別,除了主線均為汽車人與霸天虎之間的戰斗外,在情節上可以說是絕對走著自己獨立的路線。不過,早期的美版漫畫製作之粗糙,畫風之差實在不敢讓人恭唯。所以,在宣傳上,還是動畫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變形金剛一度成為美國收視率最高的動畫片。於是,借著這股熱潮,孩之寶又在1984年當中陸續推出了十三集動畫,加上之前的三集,共十六集,史稱第一季。(現已由RHINO公司發行了相關的DVD)在動畫片成功的帶動下,玩具的銷售自然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於是,到了1985年,孩之寶繼續引進了日本企業旗下的其它機器人形象,並在第一季動畫的基礎上更換了片頭動畫製作了第二季49集的動畫。(同樣已由RHINO公司發行了DVD)另外,開始將玩具產品向國外輸出,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玩具公司先後參加了進來。同時,日本於本年度的6月以?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マ┼(戰斗!超機器人生命體變形金剛)的形式開始在日本正式發售。(日本當時在引進過程中曾發生過疑慮,TAKARA不捨得放棄自己已經成熟的DIAKRON及MICROMAN等產品,但當TAKARA的上層人員看了當年的美版動畫之後,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產品已經沒有任何發展意義了。不過,日本在人物名稱上面,還是保留了以前的DIAKRON時期的叫法,比如說,擎天柱美版叫做OPTIMUS PRIME,而日本方面則還是沿用CONVOY的名字) 在漫畫方面,MARVEL仍然繼續銷售著漫畫,且故事發展完全偏離了動畫,比如震盪波是作為威震天的對頭來到地球的,並與之爭奪霸天虎的寶座等等。另外,MARVEL在英國的一家分公司在美版漫畫的基礎上稍稍加以改進,以英國版(UK)漫畫的形式在英國發售,(UK版漫畫為A4紙,11頁左右,其實是將美版漫畫拆成半分,內容上除包括全部美版漫畫外,還有與英國有關的大量原創故事等等,所以說UK版漫畫要超過美版漫畫,共發行了318集)而在漫畫大國日本,講談社的電視雜志上也首次連載了與變形金剛有關的開場白式的介紹性篇幅,雖說只有三頁而已。另外,說一下變形金剛在世界各國的另類發展情況:在紐西蘭,故事主線與MARVEL版漫畫基本一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沒有擎天柱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車人的首領為天火,且形象為超時空要塞(太空堡壘)中的骷髏戰機版。在法國,高傲的法國人沒有採用英文的TRANSFORMERS的譯法,而是採用了日本的DAICLONE的譯法,故事以擎天柱(法國譯為TRUCK)對抗GUTSBLOCKER而展開。

到了1986年,孩之寶開始了自己原創玩具形象的開發,同時,另一個里程碑誕生了,那就是變形金剛電影版的上映。( RHINO公司發行了DVD)這部由孩之寶與MARVEL/SUNBOW PRODUCTIONS聯合推出的作品可以說是整個系列中最為出色的一部。劇情以擎天柱戰死,高速馬力無意中成為補天士而成為第二代領袖,威震天被宇宙大帝改造成驚破天,能源寶與五面怪的首次出現等等將原先略顯苦燥的單一劇情引向了另一個更高的境界。另外值的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原聲配樂也是相當耐聽的,孩之寶當年也發售了這部電影的電影原聲樂——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的CD。遺憾的是我國當年並沒有引進這部電影,至使劇情上與第三季動畫有些無法連接。同樣,日本方面也沒有直接引進這一部偉大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由TAKARA與東映公司聯合推出了一部商業用廣告片——SCRAMBLE-CITY(大都市)來做為第二季與第三季動畫的過渡。由於在變形金剛電影版製作過程中啟用了大量的日方動畫製作人員,加之日本本身做為動畫生產大國,因此很輕松的就模擬美版的風格製作出了這部帶有日本風味的動畫。緊接著,可能是由於電影的高成本製作但卻沒有贏得足夠的收益吧,接下來的第三季動畫僅製作了30集,不過集集精彩。尤其前五集(五面怪)可謂是合理過渡電影版的佳作,另外,最後兩集描寫擎天柱復活的劇集把整個動畫系列完美的畫上了句號。日本在第三季的引進上面採取了將其獨立為一個系列的做法,並將其命名為2010。在漫畫方面,MARVEL版漫畫沒有像動畫一樣很快收尾,而是繼續著雙方的戰斗,當然了,擎天柱的死同樣流行在漫畫中,只不過比起電影版來說死的毫無價值。同時,為了與電影呼應,MARVEL也推出了電影版的漫畫。而在日本,由講談社的電視雜志上共推出了8話的黑白漫畫,內容是以前兩季為參考,描述金剛們在日本發生的故事。

到此為止,變形金剛最輝煌的時代其實就已經結束了,1987年美國方面拍攝了第四季最後3集的動畫——重生。其實這部動畫完全就是為了推銷當年新推出的玩具款式——HEAD MASTER(頭領戰士),TARGET MASTER(目標戰士),CLONES(克隆部隊)等而製作的,因此製作方面頗為草率,片頭更是用當年的玩具廣告動畫與第三季的片頭拼湊而成的。另外,由於短短三集,根本看不出新登場人物的任何個性,許多人物,比如六面獸只不過登場一面就結束歷史使命了……隨著美版動畫系列的結束,北美方面的玩具推廣轉為純電視廣告與MARVEL版漫畫。也就是從那時起,變形金剛玩具漸漸地轉變為非主流玩具了。 但是,也就是在那一年,變形金剛動畫在另一個國家——日本獲得了新生。日本TAKARA公司向孩之寶公司購買了動畫的製作版權後,獨自展開了新的動畫系列的創作,並再一次與東映公司合作,製作了第一部純日本金剛動畫——ヘッドマスタ┼ズ(頭領戰士)。這部動畫的人物是以當年推出的頭領戰士為主打,另外,TAKARA又將自己本公司以前的玩具形象,比如飛車隊等搬入了進來,組成了一個新的變形金剛世界。但是,日本人畢竟是日本人,那種日本動畫固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說,動態畫面的簡陋,登場人物單一,世界觀人物觀日本化太嚴重等等讓老觀眾們一時還不太適應。但不管怎麼說,這部作品還算保留著早期美版作品的影子,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續集。(PIONEER公司於2002年推出了日語版的DVD)而在漫畫方面,MARVEL推出了共4集HEAD MASTER的漫畫。日本講談社的電視雜志上則是連載了以2010為主題的兩部共8話的黑白漫畫,並在年末連載了頭領戰士漫畫的第一話。在日版漫畫中,同樣也是以介紹那些平時在動畫中不怎麼或者完全沒有露過面的人物為主,另外日版黑白漫畫的製作水平可以說是大大的超越了美版彩色漫畫。 很快,時間又到了1988年,本年度的熱門話題為擎天柱的復活與隱者戰士的出現。這首先要提到MARVEL版的漫畫,為了讓擎天柱大哥復活,HI-Q博士(漫畫版中的人物)在那比羅斯星球,為擎天柱製造了一個復活用的身體,但是那個星球的人似乎很討厭金剛,為擎天柱提供了有毒的能量,這當然無法使用,為了給擎天柱提供能量,HI-Q博士將自己改造為能量人(變形為能量胸板)為擎天柱提供了生體能源,從而使擎天柱以POWER MASTER(能量戰士)的身份復生。這便是當年的主流玩具形式。另外,當年的另一大主流玩具為PRETEND(隱者戰士)。說到隱者戰士,就是說以正常人類形態,正常動物形態,或者機械形態而出現的人物,這些人物的共同特點是,身體外殼可以打開,裡面隱藏著機器人,而機器人當然也可以變形。可以說,這些都是純粹美國風味的玩具。但是,日本人還是有辦法將其納入自己的帳下,日本TAKARA公司於同年又與東映公司參照美版人物形象推出了第二部日本動畫——超神!マスタ┼フォ┼ス(國內譯為隱者戰士,其實這個譯法是錯誤的,因為在動畫中不光出現了隱者戰士,還有能量戰士,頭領戰士等各種金剛。這個譯法真正應該直譯為各種各樣的力量,但可能是由於這樣翻譯存在著困難,於是便將劇中的全部人物都譯成隱者戰士了)。這部動畫描寫了從遠古時代來到地球的金剛,已經進化成為和人類一樣的模樣,另外劇中登場的汽車人新一代領袖ZILLA(國內譯為超能量人)在日版設定中僅是使用了擎天柱的身體,而並非美版中的超能擎天柱。從這一部作品開始,日本製作的變形金剛已經開始脫離了早期作品的風格,開始走向了自己的風格發展路線(糟蹋東西路線)。而日版漫畫方面則在1988年至1989年內連載完了8話的頭領戰士黑白漫畫與12話的隱者戰士黑白漫畫。 到了1989年,北美方面除了超能擎天柱與各種各樣傻乎乎的隱者戰士還在大熱賣外,又多了一樣新的玩藝——大型的變形基地以及基地附帶的MICRO MASTER(微型戰士)。而MARVEL後期漫畫方面幾乎就是隱者戰士的天下了,連鋼索,爵士,大黃蜂,甚至紅蜘蛛都被改造成了隱者戰士。而霸天虎最後的首領居然是一個日本鬼武者之類的玩藝兒,早期的優秀作品如今已演變成了人類與機器人結合體的怪物大戰了。總之汽車人最後在不知道怎麼又復活的擎天柱的帶領下稀里胡塗的勝利了。

日本在這一年也沒有閑著,不過沒有再去將美版的人物形象移花接木,而是第一次正經的進行了原創人物的開發。於是,一部有點回歸原點味道的作品誕生了——トランスフォ┼マ┼V(ビクトリ┼)(勝利之戰)。本作重新回歸到了兩派之間為了能量爭奪而展開的戰爭為主題的故事,在玩具的設計方面也是獨具創新,幾乎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比如說能從胸甲變成武器的(BREAST FORCE)胸甲部隊 (組合成煞星) ,能變成機器人臉部的(BRAIN MASTER)智能戰士 (組合成陸上王) ,能兩兩合二為一的(MULTIPLE TEAM)多重戰隊 (組合成為飛遙翼)。除了霸天虎的恐龍組合——怪魔是改自美版隱者戰士;汽車人的四個拯救隊員取材於美版微型戰士之外,幾乎所有的玩具形象都是日本原創,因此這部作品也是在日本人氣最高的一部。但是對於我們這些老觀眾來說,這部作品就像是一部機器人版的魔神壇鬥士,只不過披了一件變形金剛的皮罷了。與這部作品相關的漫畫同樣連載於日本講談社的電視雜志上,共10話。並且內容首次與原著有了巨大的差別,比如說獅王是本身就存在著的角色,另外結局是雙方以和平的方式握手言和而告終。這在變形金剛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隨著MARVEL版漫畫系列的完結,北美方面迎來了無聊的90年代,也是美版G1時代的最後一年。而孩之寶更是在這一年中推出了違反常規的玩具——不能變形的ACTION MASTER (動態戰士)。這個系列主要描述了變形金剛們吸收了新的能量——紐克利昂,從而失去了變形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能夠變形的各種輻助工具。不過這一系列中登場的角色幾乎都是84,85年中登場的老角色,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另外機器人的關節可以靈活的活動。同時,孩之寶還繼續發售了新一批的微型戰士。當然了,微型戰士同樣也逃不過被日本人改編的命運,看好了微型戰士還有錢可掙之機,TAKARA與日本コロムビア公司又聯合推出了當時最後一部汽車人與霸天虎之間戰斗的動畫片——トランスフォ┼マ┼Z(ゾ┼ン)(微型地帶)。但由於當時變形金剛已經越來越沒有影響力,所以這部原本計劃拍攝兩集的OVA動畫片只拍攝了一集就宣告結束了。本片描述了汽車人的微型戰士們在新一代的領袖DAI-ATLUS的帶領下擊敗了BIORANGER率領的九大魔神將軍。 從本部作品中可以看出,TAKARA似乎有著要回歸DIARKON的意思,新登場的角色完全就是當年日本機器人風格的再現,至於我們熟悉的美版風格……算了,不說了,就算把他當作日本戰國武士片好了。本作相關的漫畫當年出自講談社一本介紹金剛的小冊子中。 由於美國方面G1時代的結束,歐洲方面的玩具公司得到了抬頭的機會。到了1991年,以歐洲的英國,德國為中心的一些公司又繼續繼承美國推出了新的一批動態戰士,並適當的仿製了一些日版獨有的玩具樣式。而在日本,本年度沒有任何新動畫推出,只推出了一本相應的漫畫——バトルスタ┼ズ(BATTLESTAR)美版名為RETURN OF OPTIMUS PRIME(擎天柱歸來)。描述的是復活的星之擎天柱與超級威震天之間的戰斗。本年度日本只發售了與汽車人有關的玩具,沒有發售任何有關霸天虎的玩具。唯一一款計劃中發售的超級威震天也中途死於胎中。
好了,終於到了G1時代的最後一年。1992年與1991同樣,仍然是以歐洲玩具廠商為主導的市場,並且歐洲的廠商們不再繼承美國的玩具設計路線了,這一年歐洲主打產品以汽車人的渦輪戰士和霸天虎的鍛造戰士為主。從這些新設計的玩具上來看,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早期產品的影子,而兩派的首領也終於不再叫擎天柱與威震天了。同時,日本方面也推出了最後的G1玩具系列,即合體大作戰系列(OPERATION COMBINATIONS)。遺憾的是這一系列沒有推出任何相關的宣傳作品,因此對其劇情也是一無所知,只知道大體情況是GUARDCITY(玩具原形為守護神)領導下的四個由微型戰士合體而成的機器人對抗霸天虎新首領BATTLEGAIA(玩具原形為混天豹)的簡單設定而已。至此,日本的G1時代也宣告結束,而整個輝煌的G1時代也由此收場。 G1時代之後,《變形金剛》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之後又出現了以變形金剛故事為引子的後續作品,如《超能勇士》(Beast Wars)、《猛獸俠》 (Beast Machine)、《變形金剛15周年紀念版》(CarRobot R.I.D)等以及剛剛推出的《變形金剛——艦隊》 (Transformers Armada)。稱為G2(The Transformers Generations 2)變形金剛的故事就這樣生生不息的延續著一代代善與惡、正與邪斗爭的故事。 也正因為《變形金剛》的這種獨具風格、超凡脫俗的劇情,這些牢固的基礎使得它能夠獨步當今動畫片的世界,傲視風雨多少年而屹立不到。也正是這種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劇情深深影響了一代人,在這一代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㈧ 變形金剛到底是美國還是日本的

對於何時是變形金剛20年紀念目前還存在著一些爭論,美國人認為《變形金剛》應該誕生於1984年,而日本人則認為是1983年。這是因為變形金剛的最初原型設計來自於1983年的日本。早於1984年變形金剛在美國推出之前,日本曾有過一個機器人動畫片,主角是一群可以變換為汽車、飛機形狀的機器人,設計者日本takara公司推出了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玩具,並沒有製作相應的動畫片,只是依靠漫畫雜志進行隨刊介紹,至多是拍攝了一份玩具廣告在電視上播放,但是早期的這些設計始終在強調駕駛員,能夠變形的機器人不過是駕駛員操縱的機器,以至於市場魅力大打折扣。……
這時候美國孩之寶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與日本的takara株式會社共同開發這些能夠變化的機器人玩具,經過一系列的談判與注資,苦於打開美國市場的takara最終與孩之寶走到了一起。孩之寶建議將原來takara的兩個系列進行合並,經過雙方設計師的封閉研發,孩之寶挑選出micromen和diaclone兩個系列中一些出色設計,並分為兩派機器人創作故事,在1983年底悄悄的推出了重新包裝的玩具產品,變形金剛就此誕生。

㈨ 變形金剛是哪國的

「日本,美國」動漫系列:《變形金剛》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動畫之一,它在玩具市場和音像市場上取得的成功是空前巨大的,以至於80年代一度風靡全球,在亞歐美等多個國家都興起了一股「變形金剛」熱,讓「transformers」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詞。

「美國」真人電影系列:《變形金剛》是美國著名電影導演邁克爾·貝2007年推出的科幻電影,同時,這也是自「9·11事件」以來,第一部被允許在五角大樓拍攝的影片。電影為了增強真實感,邁克爾·貝以具有數目眾多的細節部件的機器人造型取代方方正正的塊狀造型。該電影榮獲2007年度尖叫獎最佳科幻電影獎等多個獎項,並入圍2008年奧斯卡最佳特效等獎項。

㈩ 變形金剛起源於美國還是日本

日本。

《變形金剛》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動畫之一,它在玩具市場和音像市場上取得的成功是空前巨大的,以至於80年代一度風靡全球,在亞歐美等多個國家都興起了一股「讓「transformers」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詞。

都是能夠變形,但DIAKRON在設定上仍然是由人操縱的機甲,和高達以及超時空要塞系列中的戰斗機甲設定類似,仍然還只是戰斗工具而已,真正賦予他們靈魂和生命的是美國的玩具廠商孩之寶(Hasbro),因此變形金剛真正的誕生要從1984年開始。

閱讀全文

與電影變形金剛是哪個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