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電影
看一下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其他兩部作品吧
《天堂電影院》
西西里島上的吉安加村有座小教堂,教堂前有一家電影院,叫做「天堂戲院」。故事就在這里展開,多多(沙瓦托的小名)參加了教堂的唱詩班,也喜歡到戲院看艾佛特操作放映機。圖圖總是靜靜的坐在一旁,偷偷地收集艾佛特剪掉的影響風化的影片片段。他和艾費多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天堂戲院是村裡的文化中心、精神支柱,這里的人熱愛電影,電影是他們的生活重心。
放映時的失誤導致戲院失火。多多成了艾佛特的助手。後來成長為專業的放映員。艾佛特不僅教他放電影,更教他做人。經過與當地銀行家女兒艾琳娜失敗的戀愛之後沙瓦托到羅馬游歷。艾佛特教導他不要回來,去發展自己的事業。一晃30年過去,沙瓦托成了名導演。直到聽到艾佛特的死訊,才喚回他兒時的記憶。他回到家鄉。
戲院要被迫拆除了,全村的人都來告別,所有的人都在隊列中默默行走......
獲獎記錄:
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第四十七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二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第二屆歐洲電影獎評審委員特別獎;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1989)
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90)
第四十七屆全球獎最佳外語片(1990)
第二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1989)
第二屆歐洲電影獎評審委員特別獎(1989)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配樂(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著劇本(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演員(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1991 )
2、《海上鋼琴師》
有沒有一部音樂片能讓一個准音樂盲重看五遍而不厭倦?當然有,它就是《海上鋼琴師》。准音樂盲是誰?我。對音樂的理解方面,我只比西班牙前國王阿方索要好一點點,這位國王專門雇了一個「司國歌者」,其唯一的職責就是在演奏西班牙國歌時叫國王起立,因為國王聽不出西班牙國歌。我能聽出國歌並及時起立,也僅此而已,從小學開始,我的音樂成績就在及格線上徘徊,就這樣,都還全靠老師們開恩。
難怪歐洲電影人對美國電影一直不屑一顧,這部由義大利大師托納托雷執導的片子不遜色於任何一部美片。這使我回想起了《美麗人生》,同樣來自義大利導演的巨作。只要有法國和義大利這樣充滿了浪漫拉丁色彩的國度,就永遠有來自歐洲的片子與美片爭鋒。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塗的時候閑庭信步。他生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麼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後還是靠別人施捨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都在循環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麼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聲中與世訣別,我們也只有在淚光中與這部片子分別,真希望它永不結束,讓我們永遠陶醉在優美的琴聲中。
鋼琴與海浪共舞,柔情與真愛齊飛。
B. 《天使與魔鬼》電影中代表土、氣、火、水、光明會的名勝地點
土:波波洛聖母教堂。在波波洛聖母教堂貝尼尼製作的雕像「Habakkuk and the Angel」代表土的神秘祭壇,一連串的神秘死亡事件從這里開始。而雕塑中的天使更是解密暗碼。
氣: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教堂。到了梵蒂岡,不表現一下聖彼得廣場和聖彼得教堂簡直就是暴殄天物。而「氣」科學祭壇就在紀念柱下。不過,電影中場景是在美國搭建起來的,因為梵蒂岡拒絕劇組入內拍攝。
火:維多利亞的聖母教堂。維多利亞聖母教堂充滿了巴洛克風格裝飾,而這一幕正是劇中燒宗教候選人的一刻。
水:四河噴泉。1648年貝尼尼奉教宗之命建成了這個噴泉,4個巨人雕塑分別代表多瑙河、恆河、尼羅河、里約?德?拉?普拉達河。在故事裡,它理所當然成了「水」的科學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