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創作中如何處理照明元素
②、何為「三點布光」?
③、照明的工具有主要哪些?
④、舉一部你認為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談它好在哪裡?
⑤、照明在電影中有什麼作用?
⑥、創作中如何處理照明元素?
林格倫認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被攝對象運動;②攝影機運動;③照明。
波布克認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膠片;②構圖;③照明。
他們都有「照明」(即我們通常說的「光」)。可見,照明(光)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攝制組中,人稱燈光師為「燈爺」。
一、照明的種類:
1、按光源劃分:
①、自然光:陽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燈光的照明。
2、按光線的性質劃分:
①、散射光(軟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質劃分:
①、主光:
A、照明被攝物的主要光線,它決定著該場景中的總的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並且它使被攝物有明顯的陰影;
②、副光:
A、它是輔助主光的光線,它主要用來對主光照明被攝物所產生的明顯的陰影提供適當的照明,(注意不應把陰影全部消除,還應使被攝物的陰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軟光(散射光)。
4、按光位劃分:
①、順光(正面光)優點:易於較完整地交待一個平面形象或者細節。缺點:呆板,無變化。
②、側光:電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這種方法照明,使被攝物富有層次感。
③、逆光:從背面打光。強烈的逆光,會使被攝對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會使被攝對象神秘動人。
④、頂光:頭頂上垂直照下來的光線。往往會使被攝對象醜化。
⑤、角光:從人的腳下垂直照上來的光線。往往會使被攝對象顯得殘暴。
二、照明的實際操作
具體拍攝一部電影,最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即是所謂的「三點布光」。
「三點布光」的主要作法如下: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燈)放在被攝主體的前面,注意它應與被攝主體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後,在被攝主體的一側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攝主體所形成的陰影。
3、最後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攝主體後面的高處,使被攝主體的四周的邊緣有一個光環,使主體富有立體感。
(在傳統電影中,「三點布光」是必用的方法。現代電影中,有時已不用。)
照明的燈具主要有兩類:聚光燈和散光燈。
聚光燈:「S」,5000W(大型);
「Z」,2000W(中型)
「750」,750W(小型)。
前面有可調節的旋鈕。
散光燈:不可調節,用紗網或透明紙。
反光板:(蒙著錫紙的膠合板),在拍外景的時候,往往要用反光板來補光。
另外在拍外景的時候,日光與攝影機的水平軸線最好構成45度的角度。日光低了,主體會顯得缺乏層次;日光高了,主體的陰影會過重。
三、照明在電影中的作用
提問:每一個同學講一個你認為在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講它好在哪裡,並談照明在電影中斷作用。
照明在電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照明使電影的底片獲得准確的曝光量,使底片在沖洗之後,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間的畫面根據攝影藝術創作的要求,恰當地呈現出被攝對象的質感、立體感、空間感等藝術效果。
3、構圖作用:照明產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體,並且平衡畫面的構圖,使構圖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戲劇作用:
①、描寫、表現環境:
②、表現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劃人物:
④、表現主題:
⑤、 作為重要的情節因素
⑥、 表現獨到的生命體驗
⑦、 渲染、升華、象徵
⑧、 作為敘事主體與核心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布光處理,主要分三種情況。
1、室外布光:
為了更好地表現影片的主題,室外布光多選擇在大晴天,選擇在陽光充足,光線很「透」的情況下拍攝。
屋頂行走:
2、室內布光:
室內布光以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營造和渲染一種溫暖的、金黃色的布光效果。如馬小軍看到「畫中人」照片的米蘭的卧室,如米蘭洗頭的水房,如小姑娘跳舞的教室,如莫斯科餐廳等等。
作用:
①、 形式感: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拍攝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體和面部陰陽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強烈。
②、 美化人物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極大地美化了影片所要歌頌的人物(米蘭),並且,淋漓盡致地表現馬小軍心中濃郁詩意和美麗愛情。
如「為米蘭沖頭發」段落:
鏡頭638:特寫 水壺中的水澆到米蘭的頭發上。陽光灑在米蘭的脖子上。米蘭脖子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
陽光灑在米蘭的脖子上。特寫鏡頭使我們看到米蘭脖子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歌頌一個女孩,贊美一個女孩,電影中的布光和特寫,會表現得如此地激動人心。
如「再見『畫中人』」段落:
鏡頭329:特寫 馬小軍的手輕輕地捋過一根長長的頭發。金色的陽光在頭發上閃爍著。《鄉村騎士》音樂響起。(疊)
金色的陽光在「畫中人」的頭發上閃爍。用頭發上閃爍著的陽光,表現馬小軍心中愛情的浪漫、美好和詩意。
③、 主觀性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人物和環境的主觀色彩更加濃厚。
④、 少年視角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拍攝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體和面部陰陽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強烈。而這種陰陽反差強烈,造型效果鮮明,恰恰是少年馬小軍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視角。這是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布光處理的異常突出的一點。
姜文對環境,對環境與光的關系的感受是異常強烈的。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把姜文的這種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在「初見『畫中人』」的段落中,布光使「畫中人」的房間陰陽分明。段落開始時,馬小軍手舉望遠鏡站在陰影中。後來,馬小軍從望遠鏡中看到了牆上的「畫中人」。馬小軍上前一步,馬小軍從陰影中走到了燦爛的陽光下。用「光」的暗、明變化,寫少年馬小軍內心巨大的激動,和馬小軍神聖而偉大的愛情的覺醒。
3、曝光過度: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光效處理。在影片的一些段落中,製作者有意使膠片的曝光過度。
如「為米蘭沖頭發」段落的後面,在米蘭的房間中拍攝米蘭。
鏡頭668:近景 米蘭身穿潔白的上衣,黑黑的長辮子垂在米蘭的胸前。米蘭目光如錐,凝視著馬小軍。突然,米蘭笑了。
米蘭身穿潔白的上衣,黑黑的長辮子垂在米蘭的胸前。米蘭胸前黑黑的辮子使白衣更加潔白。
一方面,使用顆粒反差強烈的特殊膠片,進行高調攝影。同時,強烈的布光,使被攝主體米蘭曝光過度。高調攝影和曝光過度,使米蘭的黑發、白衣更加突出、強烈,更加增加米蘭的美感和不真實的成分(「畫中人」)。
總之,通過曝光過度表現拍攝對象的美好,和馬小軍的愛情的迷狂及馬小軍特殊的心態。
(有顏色的彩色光的運用,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們將在後面的色彩一節中講述。)
四、電影創作中的照明處理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運動、照明、色彩是影像部分的三個重要內容。)
電影創作中如何處理照明元素:
1、總的照明風格:
根據影片的風格確定照明的風格。
A、紀實風格:
①、多用自然光,陽光,天空光。如果是在室內,那麼它的光就應該是該室內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燈光)所發出的光。(盡管這一點在實際拍攝中較難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軟光)。
③、如果使用「三點布光」,那麼,主光、副光、逆光之間的對比不要生硬和明顯。
④、場景中的主光的方向應與該場景內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室外是陽光;室內是室內發光的燈具。
B、浪漫、誇張、表現主義風格:
在用光上沒有一定之規。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絢麗誇張。
C、商業片:
①、布光應使被攝主體清晰可見。它不能象紀實風格的影片那樣,為了接近生活,被攝主體有時會若隱若現、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攝主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攝主體具有鮮明的作者對它的主觀評價。
④、布光要使被攝主體具有鮮明的戲劇化特徵。
2、具體人物的照明處理:
影片主要人物,必須要有他的照明處理方案。如《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查爾斯,安娜,邁克,未婚妻等。
3、具體場景的
『貳』 關於攝影燈光的打法
1、三點布光:主體光、背景光、輔助光。
2、主體光:直接在對象前方,主要是為了來照亮場景中的主要對象與其周圍區域。
3、輔助光:增加主體的層次間的亮暗對比。
4、背景光:增加背景的亮度,從而襯托主體,並使主體對象與背景相分離。一般使用泛光燈,亮度宜暗不可太亮。反正就是讓背景和對象之間有層次感
(2)電影光最亮布哪裡擴展閱讀
光型
1、主光:
主光是被攝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它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畫面的基礎照明及基調就得以確定。需要注意的是,對一個被攝體來說,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被攝體要麼受光均等,分不出什麼是主光,畫面顯得平淡;要麼幾個主光同時在被攝體上產生陰影,畫面顯得雜亂無章亂賣態。
2、輔光:
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產生嘩源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呈現出一定的質感和層次,同時減小影像反差。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應明確,輔光的強度應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3、輪廓光:
輪廓光是用來勾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輪廓光賦予被攝體立體感和空間感。逆光和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高於主光的強度。深暗的背景有助於輪廓光的突出。
4、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體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體細部的層次。裝配襪飾光多為窄光,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發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
『叄』 燈光攝影技巧
燈光攝影技巧
在人像攝影燈光照明中,不同的布光方法可以營造出各種氣氛的效果。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燈光攝影技巧,希望你會喜歡!
燈光攝影技巧
1. 一個柔光燈
A:柔光燈
這是最簡單的布光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只需要一個柔光燈就可以。放到模特的左、右任意一側即可,柔光燈要放到比模特高一點,從上方45度角方向打下來。
2. 加亮
A:柔光燈,B:反光板
如果覺得只用一個柔光燈太暗的話,可以放一個反光板在主燈的對面。折射部分光線,讓需要突出的細節部分拍攝得更清晰,將整個主體加亮。
3. 加強對比
A:柔光燈,B:黑色反光板
使用反光板的目的是增加亮度,而使用黑色反光板則相反,枝術上來說它的作用不是反光,所以你也可以稱之為「減光板」或「吸光板。使用黑色反光板的原因是要降低主體一側的亮度,讓照片的對比效果更突出。
4. 背光式
A:柔光燈,B:背燈
如果想為照片加入一點不同的效果可以使用背燈,突出模特頭發的層次,同時高光也可以突出模特的身材。
5. 側光
A:柔光燈,B:側光
柔光燈的強度應該比側光強,側光可以為模特正面補光,減少明暗對比度。
6. 三燈
A:柔光燈,B:顏色側燈,C:顏色側燈
在模特身後加上兩個不同顏色的燈光可以為照片做出特別效果,非常適合拍攝時裝時使用。
實用攝影燈光技巧
觀察光源
現實生活的照明光源大體上可以劃分為自然光和人光燈兩大類。自然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太陽光。人工光中有鎢絲燈、日光燈、公路上的水銀燈。
在影視燈光領域中,影視場面有必要明確和設定「光源」環境。特別是人工光源的場合,是鎢絲燈還是日光燈?不同的設定所產生的氣氛完全不同。
我們來看這個場景(下圖1.2)前景有三條馬路,兩側馬路是藍色的,中間的馬路是黃色的。選在這個地方拍攝,如果光源不確定,稀里糊塗地拍攝一個一個鏡頭,連接起來會亂七八糟,發生跳光現象。
色溫
色溫是一種表達「有色光」的方法。
最通俗的解釋,色溫就是「光的顏色」。低色溫是紅色的,高色溫是藍色的。
最通俗的解釋,色溫就是「光的`顏色」。低色溫是紅色的,高色溫是藍色的。
生活中的光線都具有偏色特徵,稱「有色光」,只是人們已經養成習慣把「有色光」看成「無色光」。任何人都無法看攜御到「有色光」,即使戴上有色眼鏡,一旦佩戴時間長了,適應後也會感到沒有顏色,對這個世界的光影仍然「感到正常。
我們拍電影需要一個穩定的」有色光」,不然拍到影像一會紅顏色,一會藍顏色,沒法欣賞。一般我們選擇穩定的「有色光」,有高色溫光源5500k和低色溫光源3200k這兩種。於是製作燈泡的商人就製造了用於拍攝電影的兩種燈泡。隨著影像文化的普及,高色溫光源5500k和低色溫光源3200k作為兩個標准也漸漸普及,成為影視常識,並且利用這個「常識」可以玩弄一番「光色」,給影像添加味道。
高色溫光源5500k
太陽光直接照射的情況下,大約是5500k的色溫度。這種光叫「日光」,所謂「陽光直射」、是太陽直接照射時的色溫度。多雲天氣,日光通過雲層時,色溫溫度大約達到6000k以上。
低色溫光源3200k
鎢絲燈的光源的基本色溫是3200k,但猜隱旁是燈泡長時間使用會老化,其色溫就會降低一些。
實際生活穗橡中的光源很微妙。日光燈可分為白色、晝日色。在影視製作中那些比較專業的日光燈,以A的數量來評價熒光管,AAA表示級別高,稱為3A熒光管。其色溫比較好,大約是4500-4800,這些色溫值,因燈管壽命和清潔等因素會有所變化。
正常光源的概念
攝影的「正常光源」概念,是指通過校正「有色光」,可以正確還原物顏色的光源。例如數碼攝影機能在自動白平衡設定之後可以把「有色光」自動校正成為「無色光」。
玩弄色溫度(WB)
在數碼攝影中可以利用色溫特徵來再現特定的光源,這是色溫運用的技法。具體作方式是在調整白平衡時,用偏暖色的白紙作為「白標准」來拍攝,攝像機會偏向冷色調,同理,用偏藍的白紙作為「白標准」來調整「白平衡」,攝像機會偏向暖色調。也可以在製作後期通過電腦來調整畫面的顏色。
如果想再現月光的味道,可以依靠照明來表現,照明光線比攝像機「白基準」色溫提高1000-2000K、顏色會發藍。畫面帶有藍的色調,可以明白地表達夜晚氣氛。
如果你想要再現愛迪生電燈泡那種橘黃色的感覺,例如場景為飯店、酒吧等這些場所的布光,可以把「白基準」色溫降低500k左右。如果設定場景為商品展現廳也要降低色溫。事實上,許多高檔商店內部安裝調光設備,把照射商品的照明降低一些色溫來吸引顧客的眼球。專家認為:用橘黃色光線作為記憶色來展現商品其效果最好。
布光本意
打光是保證必須的光亮
在光亮不足的環境下不能隨心所欲拍攝。燈光可以提高環境的亮度,保證必要的感光度。
打光是促使顏色鮮艷
影像的顏色和拍攝時充足的光照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要是沒有充足的光亮,無法指望顏色飽滿。要是暗處沒有基本光照,所拍出的影像就會黯然失色。
打光是視覺創意
導演對光效的設想是一種場面調度,稱「視覺誘導」,光線的安排是不可缺少的。燈光可以改變所拍攝的事物,並且讓觀眾對現有的生活印象由燈光來決定的。
;『肆』 放電影的時候,銀幕一般最亮有多亮投影機達到這樣的效果,尺寸如何定
這個我應該算是專家了。
首先,人眼對亮度的判別與環境光有非常大的關系。如果在太陽下看的話什麼投影機都是浮雲,一律看不清。環境越暗的時候感覺投影越亮。
一般會議室使用的投影機都在2000lm以上,電影院的則為10000Lm以上。一般投影機都用光通量來評價發光能力,單位是Lm,表示投影機每秒發出的光亮的總和。
光通量=照度*面積,由此可知假若以10000lm的最低影院水平,500lm的投影機要把投影的面積縮小到電影院投影幕的20分之一,差不多長邊可以接近4m。這個水平只能是在晚上用,白天拉上窗簾都比較吃力,電影院是黑房間,所以看起來才特別亮,家裡並不推薦這樣用。不過一般家用的投影機達到500還好,因為屏幕一般不會太大。要想用的爽一點還是得2000lm以上。
當然,目前市面上想要買到不虛標的家用投影機可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