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霜花店大結局時,洪林回答王的問題時是不是撒謊了
從看完《霜花店》開始,發現網上觀眾的分歧過大。而通過對訪談資料的整理,明白了導演的創作意圖,本片並非是同性戀主題,洪愛的是後,感覺《霜花店》被誤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高麗王的性格設定本身就比較分明,且朱對這個角色有量身打造的感覺,表演相對容易很多。而問題的關鍵是朱的表演雖然精彩,但卻沒能在影片前半部分刻畫出導演所要描繪的高麗王。沒能「突出」王在愛情上由身份而帶來的局限,反到給人以「平民化」的錯覺。這種"避實就虛"的表演,導致部分觀眾將洪王十年間的感情最終誤判為「兩情相悅」的相濡以沫。誤以為洪在開始時對王的感情是「愛情」。而只有突出王在感情上的「局限」,才會為洪後戀的「順理成章」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是同性戀的先聲奪人,為隨後登場的洪後戀設下了認同上的第一個障礙。由於朱在前期強化突出了王的「正面」淡化模糊了王的心機與深沉,使觀眾對王的定位也出現理解上的偏差。這就為觀眾正確理解洪麟設下了第一個陷阱。
第二,霜花殿的遺憾還有影片剪輯方面,也存在了嚴重的失誤。這次剪得太過含蓄,由於洪後在太安公被誅前在書房中兩情相悅的私會被刪除,不僅使觀眾無法確切體會洪在私放太安公時糾結的本質,是對後的愛情,而不僅是同情,讓他無法對太安公下手。同時致使整部影片中洪後的相處都停留在床戲上,而使部分對床戲無法正確解讀的觀眾,對洪後的感情產生質疑,誤判他們的感情是「源於性也止於性」致使洪後的感情遭到批判。就算是李安的《色戒》也沒有隻採用床戲來描述主角的感情。在床戲之外,後續還安排了純感情戲。包括《感觀世界》也在床戲之前,為了兩人的私奔做了感情戲的鋪墊。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單一而局促」的安排,導致洪後戀無法有力的突破前期同性戀生死相護帶給人的震動感動的根本原因。
(與後的幾場床戲,第一場是憐,第二場是痛苦,第三場是覺醒,第四場是愛的慶典與對忠誠的背叛,第五場是愛的分享與渴望。第六場則是絕望。
在床戲中注入如此多的復雜的感情,其難度可想而知。在迄今為止的影片中是不多見的。而寅成將每一段的床戲的不同,重點都深刻的表達了出來。智者見智,淫者見淫,床戲刻畫的不只是欲而是情。見欲還是見情,因觀影者的不同而不同。)
床戲並不是吸引眼球的噱頭。而是為了刻畫了角色感情起伏,體現洪麟的覺醒與感情的成長的。
因為洪後的愛情感染力不夠,從而也難以引起觀眾深切的情感共鳴。導致洪的回宮,觀眾關注的不是洪後間的「殉情」,而是對王的「背叛」。從而削弱了洪後愛情的高度。
第三,劇本本身的問題 煽情有餘深刻不足
影片對王留後一命的原因,及王對洪是否要殺洪滅口的問題上的處理過於煽情而不是深刻真實。弱化了高麗王現實狠毒狡詐的一面,突出了痴情一面。正是這種煽情化的處理使得洪麟殺王不僅沒能得到觀眾的擁護,卻起到的相反的效果。
洪麟闖宮的處理也存在重要的失誤。作為霜花一片的靈魂人物,觀眾只有與主角有著同呼吸共患難的感覺,才會與角色之間產生共鳴。可是洪麟闖宮的過程中,因為觀眾事先已經知道了後的假死,所以成了劇情外的旁觀者,無法去深切地體會洪麟當時的絕望,痛苦,憤怒。使得闖宮變成了洪麟一個人的孤獨的獨角戲,人們感覺 不到殺王的順理成章,自然就不會認為是王綹由自取。反到為王的被殺感到冤枉而不是暢快。
沒有共鳴就無法升華,也就無從做到最終的釋然。這也是洪麟殺王難使觀眾達到情感升華的原因之一。
洪麟是一個不易塑造的角色,在影片的剪輯處理上,應該力求觀眾的理解為上。如果想剖開靈魂給觀眾,就不要人為的設置過多的障礙,應該以主題為重。可是劇本想表述的東西過多,主次不分,輕重不分,嚴重干擾了影片的主題。
第四,主題的改變也是洪麟被誤讀的重要原因
導演一開始是基於對男子氣概的關注而設定了早期的洪王關系。洪是中性的,隨著男子氣概的覺醒,洪對王的背叛也隨之到來。但是到了影片最後,導演不僅剪掉了洪幼年與王在山頭的對話,此段揭示了洪王關系的本質:「源於忠而非源於愛」。同時蒙太奇的的處理有些「拖泥帶水」藕斷絲連,使兩人的關系有「破鏡重圓」之嫌。從而導致洪王關系的界定變得更加得模糊曖昧,直到最後都不夠明朗,致使洪麟為了「自由」所做的反抗也模糊了意義。
對蒙太奇的處理,也許還是出在對愛情的理解上。導演不想把同性戀失敗的原因單純的歸結到洪「男子氣概的覺醒」上。因為愛是可以超越性別障礙的。真正導致同性戀失敗的原因應該是王對洪的」不平等的壓迫和狹隘的佔有」。這也許是導演沒能在剪輯中貫徹原來主題的真正原因吧? 但這種處理卻給了被同性戀先行俘虜的觀眾最大的遐想空間。
第五:後的造型:對洪麟這樣的一個花樣年華的美男,後的年齡感偏大。造型端莊有餘,清麗不足,造型沒有為角色加分,相對於兩男主角奼紫嫣紅的造型反到是失分不少。(我就奇怪為什麼最漂亮的白色衣服不是給後而是給王?有時對於觀眾服裝也是一種語言,就好象騎白馬的應該是王子一樣)所以盡管宋智孝的演技不錯,可是卻無法抓住部分見色起意的年輕觀眾的心。就算是移情別戀,她們也會覺得理由不夠充分。所以盡管後的愛比王狹隘的愛要真摯得多,但卻依然無法俘獲沒有多少情感經歷的年輕觀眾的俗心。
第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翻譯的水平:在後找洪私奔的時候,洪說了很重要的一句話:「臣以後只想效忠」被錯譯成:「臣以後生生世世都是殿下的人」。這種錯誤的翻譯,也讓洪對後的感情變成了出軌。而遭到批判。
通過柳河導演與寅成訪談可知,洪麟對王的愛從來就不是對情人的愛。而是發自內心的忠誠。所以洪最後對王說的「一次都沒有把王當情人」的話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可是在朱鎮模的訪談中卻說此話不是真話。這個訪談讓更多的觀眾掉到了陷阱里。把洪對王的感情徹底定性為背叛而不是覺醒新生。 同時朱在訪談中表達討厭洪麟的觀點,也成為部分觀眾把洪麟當成了反面人物的依據。
總結:
正是朱對高麗王「平民化」的詮釋,使部分觀眾錯誤地把「十年的單純慰籍」解讀為「十年的兩情相悅」,正是同性戀的先聲奪人使得異性戀被排斥,正是剪輯的失誤致使洪後的愛情高度最終也沒能得到突出,正是後期導演對主題的搖擺。使得洪麟的反抗模糊了意義,正是因為對洪王關系從頭至尾的誤讀。最終導致整部影片原來的主題徹底被無視掉了!
因為高麗王的角色刻畫煽情有餘深刻不足,對洪的命運與反抗沒有起到正確的烘托作用,使得影片的主題淪為庸俗俗的三角戀之戰。這是真正導致洪麟這個角色不能綻放光芒的根本原因 。
最後,洪麟這個角色本身性格設定是模糊的不易刻畫的。比《卑劣》里柄斗的的表演還要難上十倍。並且寅成也是為此採用新得不同以往的表演方式來塑造這個角色。與寅成以往的表演明顯不同的是,這個角色的表演比以往在情感處理上更加細膩,表演也更為含蓄內斂。在洪麟的身上,他的純凈 溫潤 內斂 與渾厚都很極致。是在表演上的一次突破。很多細節上的處理也是可圈可點。我能感覺到寅成演技的進步。洪麟這個角色鍛煉了他,也讓他的演技得到了提高。我覺得寅成演繹得非常出色。
當然如果象寅成所說:洪麟這個角色性格在明確一些,態度在強硬一些會更好。
總之通過對訪談資料與原始劇本的分析,我認為寅成很出色的完成了對洪麟這個角色的塑造。至於這個角色被誤讀,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覺得寅成是很無辜的。
語言是影片的靈魂,是情感更直白的展現方式,台詞的翻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觀賞效果。比如,王後要求洪麟帶她離開時洪麟說的那句話,曾看過數種翻譯:
台灣版,「目前只有竭力為陛下效忠的心」
天使版,「我生生世世都是陛下的人」
DVD版,「我以後…只能為陛下而活著」
還有……
一位略懂韓語的朋友在看過【原文劇本】後表示,DVD的翻譯更貼近本意。微紅的雙眼,緊蹙的眉頭,哽咽中,一句「只能」道盡洪麟心中壓抑的心酸與無奈。如此種種例子不勝枚舉。
傾成中文版錯誤:將必須救洪輕描淡寫為讓洪躲避.模糊洪麟以面臨性命之憂的絕境(宮刑後王欲殺洪 後與宮女對話讓其傳信時出現)
傾成中文版錯誤:將隱靜寺錯改為恩寵寺,掩蓋同性決裂事實,繼續美化同性間的感情(與上面同一場景)
傾成中文版錯誤:漏掉後繼無人的台詞/掩蓋王的惡毒報復.(對洪實施宮刑時)正確版為:立刻將這傢伙去勢!後繼無人!
加上《霜花店》這一譯名相對於其他譯名(如霜花殿 雙花店等)更加深入人心 人們搜到的多是已為王粉天下的霜花店貼吧 吧內將王美化 曲解電影主題 推崇同性戀 導致觀眾對電影產生了錯誤的理解 忽略了電影真正想表達的寓意
㈡ 與霜花殿相似的電影有那些
《願望》和《愛的蹦極》《米爾克傳》美國《費城故事》。
《霜花店》是由柳河編導,趙寅成、朱鎮模、宋智孝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高麗國王,美少年組成的親衛隊「健龍衛」隊長,美麗的王妃之間上演的美麗而危險的有關愛情與背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