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薦一部你認為適合放假一家人看的影視劇
1、《父母愛情》
梅婷主演的《父母愛情》這部劇在豆瓣上的評分挺高的。這個這部劇播過幾次了,卻依然很受觀眾喜愛。很多網友評論說:全家人都愛看這部劇。
前段時間熱播的《都挺好》這部劇雖然劇情有點虐心,但這部劇也很適合全家人一起看。有網友評論說:感覺這部劇有點教育意義。
Ⅱ 介紹幾部好看的電影
《岳父的反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8e5euQFRU8Lha9knR-rKw
岳父的反擊的劇情簡介· · · · · ·
家事律師markus發現假期艷遇的對象lena懷孕,他以為終於能如願擁有自己的家室。他決定花多點時間來了解lena,畢竟兩人相識的時間不長,然而lena的父親hartmut對女兒的新男友似乎沒什麼好感。markus來到魯爾區營地參加hartmut的50歲生日派對.hartmut竟動員營地所有人來整markus,他與未來的岳父即將展開一場爆笑的大戰。
Ⅲ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應該是西班牙的)
051 一顆劇毒的愛欲之果——《布拉格男妓》
片 名: Mandragora
譯 名: 布拉格男妓
導 演: ( Wiktor Grodecki )
主 演: ( Miroslav Caslavka) ( David Svec) ( Pavel Skripal) ( Kostas Zerdolaglu) ( Miroslav Breu) ( Jirí Kodes)
上 映: 1997年06月06日 葡萄牙
對 白: 捷克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SR
時 長: 126
類 型: 劇情
分 級: 德國:16 英國:18
劇情介紹:十六歲的馬列克離開了那個沉悶的小鎮生活,到了漂亮但是卻很背叛的布拉格街上,在這個城市裡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他很快就被一個皮條客引誘了,這些皮條客把他們賣給那些來這里的遊客,因為他們大膽和有市場頭腦,他和他的朋友大衛想自己干。但是一不小心他們染上了毒品,把自己給廢了,他們過著地獄般的生活,他們等待的只有希望……
這是一部深刻揭露歐洲色情行業殘酷內幕的影片,去除影片中情色的部分,這其實是一個很質朴甚至有些木訥的電影,粗糙的影像像極了以前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風格,鏡頭冷靜而冷酷,帶領觀者直視那一幕幕的悲劇不可避免上演(看得我真的很心痛)~~應該說,這是一部很傳統的電影,沒有刻意在拍攝手法上玩花樣,也沒有復雜的情節結構來推動,相反地,它很安靜,安靜的讓人感覺可怕,即使是影片中看來非常露骨的情色描寫(比如強奸戲的拍攝,捏XX的描寫),它也是冷靜的,寫實的,完全不帶有一絲遮蔽,這種直面的慘淡雖讓人觀看時不適,但又會被牽引下去,這樣就牽出這部影片的兩大特色(我個人觀點),台詞和敘述以情動人。導演雖極力控制,但在影片當中,你還是能時刻能感受到導演情緒的起伏暗涌,可以感受得到,他還是在帶著一種憤怒而又惋惜的情緒講述著馬列克和大衛這兩個男孩子的悲劇,這兩個男孩子悲劇的根本起源竟然是來自於生存的本能需求,為了生存,他們肆無忌憚揮霍著自己的青春和身體,他們的生命就在那貫穿影片的鮮血中一點點走到盡頭~~
PS:這部影片的篇片名Mandragora,曼佗羅草,在醫學上是一種麻醉劑,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植物。據說:把它拔出時,它的叫聲會使聽到的人發狂。它的葉子氣味很濃,會使嗅到的人失去說話的能力。(著名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曾有這樣的句子:像曼佗羅拔出土面那樣尖叫,那聲音使聽到的人發狂……)
052 胡搞瞎搞原來也可以這么NB——《瘋狂店員》
片 名: Clerks.
譯 名: 瘋狂店員 | 無事生非
導 演: ( 凱文·史密斯 Kevin Smith )
主 演: (布萊恩·奧哈羅蘭 Brian O'Halloran) (傑弗·安德森 Jeff Anderson) ( Marilyn Ghigliotti) ( Lisa Spoonhauer) (簡森·米爾斯 Jason Mewes) (凱文·史密斯 Kevin Smith)
上 映: 1994年03月25日 美國
地 區: 美國
對 白: 英語
顏 色: 黑白
聲 音: Dolby 單聲道(Mono)
時 長: 92
類 型: 喜劇
分 級: 冰島:L 澳大利亞:MA 新加坡:M18 阿根廷:13 澳大利亞:R 加拿大:16+ 加拿大:18A 芬蘭:K-12 德國:12 香港:III 以色列:16 紐西蘭:R16 西班牙:18 英國:18 美國:NC-17 美國:R 英國:15 加拿大:14A
Clerks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Clerks X: Tenth Anniversary Edition (USA) (DVD title)
cLeRKs (USA) (poster title) ·
劇情介紹:丹堤在便利店當收銀兼文員,才來當天他正值休假,打算舒舒服服地大放鬆,誰知老闆一個電話要他立即返工。他惟有連記趕回到店裡開鋪,噩夢隨即開始,首位要對付的是反吸煙狂魔,接著是女友驚心動魄的往事告解。手忙腳亂之際還要招呼鄰鋪任職錄影帶中心的老友兼死敵倫度,還有屋頂上曲棍球混戰,原來便利店可以是如此繽紛。
這部影片堪稱喜劇電影類型的翹楚,它的產生本身就帶有一點傳奇色彩,導演凱文.斯密斯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就喜歡插科打諢,當他在前輩,獨立電影《城市浪人》的導演的作品下感染投身電影時,他還是個一文不名的毛頭小子,他通過轉讓漫畫收藏等手段籌集了9000美元上了電影學院,四個月後又退學,之後的一個冬天,一個月的時間內,寫出《瘋狂店員》的劇本。1994年,為了開拍《瘋狂店員》,他向老闆申請,借到了其工作的便利店夜間店面的使用權,然後通過信用卡和向親朋好友的借貸,前後投資27575美元,花費21天拍攝,後期也是凱文在隔壁錄影店完成的,就是這么會被許多學院派正統人士嗤之以鼻的草根電影,在當年的聖丹斯電影節和戛納影展上卻大放異彩,得獎無數,因而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跡,一個屬於所有立志成為導演的青年才俊的童話夢想~~
回到這部影片上來,對這部電影我只能用NB來形容,採用黑白影像的風格首先就讓人耳目一新(那個年代),再加上粗糙的影像處理(跟DV沒啥大的區別,有時甚至能看到攝像機的存在),滑稽、荒誕以及大量不可思議的元素充斥銀幕,兩個小時下來,你只能說,買高,原來電影也是可以這樣拍滴~~其次,充滿美國人特有的冷幽默和精闢台詞(不知為何會讓我想起《老友記》的感覺),具有典型的惡搞之後現代主義風格(現在好像流行這么說),常常會讓你的臉蛋自覺不自覺的抽搐,很多笑料都是讓你頓下後才能反應過來,而人家導演早就推著多米諾骨牌跑到前面去了,那種感覺就像是,你走在路上被人猛敲一棍子,過了5分鍾你才反應過來是自己的腦袋被別人打了一樣,呵呵,看這種片子你真的會覺得自己的智商倒退不少,不過,WHO CARE,咱就是愛看,也許就有高雅人士說這俗氣,品味低級,但這種俗氣其實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悶搔的生活一樣可以成為爆發的源泉~~~~
PS:導演在喧鬧荒誕當中其實是充滿了睿智和敏銳洞察力的,那種自我嘲諷的感覺其實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順便提下,這部影片中的錄像帶小店員頗像我們國家十年前的那些售貨阿姨們,這種題材如果能換成這樣的背景,大概喚起的共鳴會有更多~~還有,我很喜歡這部片子里的那些搖滾樂,雖然叫不出名字,但是真的很NB~~~最後還要羅嗦一下,這部影片中的那隻貓實在太太太酷了~~~~~
058 在天馬行空的世界裡翱翔——《黑店狂想曲》
片 名: Delicatessen
譯 名: 黑店狂想曲 | 妙不可言 | 熟食店
導 演: ( 讓-皮埃爾·熱內 Jean-Pierre Jeunet ) ( 馬克·卡羅 Marc Caro )
主 演: ( Pascal Benezech) (多米尼克·皮隆 Dominique Pinon) ( Marie-Laure Dougnac) (讓·克勞德·德夫斯 Jean-Claude Dreyfus) ( Karin Viard) ( Ticky Holgado)
上 映: 1991年10月06日 美國
地 區: 法國
對 白: 法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時 長: 99 min / Spain:95
類 型: 喜劇 劇情 愛情 科幻
分 級: 冰島:14 冰島:16 新加坡:NC-16 阿根廷:13 澳大利亞:M 智利:18 芬蘭:K-16 德國:16 西班牙:13 瑞典:15 英國:15 美國:R
劇情介紹:本片的風格屬於超現實的幻想喜劇,沒有明確的時空背景,只知道故事中人因經濟蕭條,以吃人肉維生。開肉店的屠夫擁有一棟房子,裡面住了幾戶怪里怪氣的「自已人",他們都希望吃到別人身上切下來的鮮肉,若沒有新鮮「貨源"的話,,他們寧願犧牲自已人也在所不惜。前馬戲班小丑路易本是他們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兒愛上了他,並助他逃過一劫。
「黑店」這個題材總是帶給人無限的創作力,而再加上「狂想曲」,創作者就能更加無拘無束,天馬行空了,這部影片就是這樣一部極具個人特色,同時又不講道理,不講邏輯的佳作,充滿了法國人特有的誇張與精緻的幽默,如果不是後半部份洞穴人的情節處理有些拖沓,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扛起傑作這個大旗。具體上,這部電影的典型「熱內式標簽」包括:A、色調。油黃的色調與那個油跡斑斑、污濁骯臟的大環境相得印張,在視覺上首先就帶給人極大的沖擊力,顏色的鋪張使用,聯系在《天使愛美麗》中那甜美得有些讓人發暈的奇特景象,背後隱藏的就是一種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B、人物設計。在這個上面,首先,熱內會設置一個奇特的中心人物,這個人有別於常人,絕對讓人一眼難忘,而同時地,他又會創造一堆人出來,這堆不知道算配角還是龍套的人物往往都細膩准確,個性十足,比如這部電影里那個神經質的女人,設計一堆自殺機關卻怎麼也死不了的;C、對生活的熱愛(略帶神經質)。這雖然是一部帶有黑色電影印記的片子,有時也會覺得可怕,但是卻始終洋溢著一種特別的積極態度,沒有在黑暗的主題上過多沉迷,而是呈現出一種傳統的法國詩意主義的浪漫氣質,在某些程度上來講,這是一種變形的古典主義,將藝術拖下神壇,親近大眾~~
不過,這部電影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在於其無處不在的律動性,最最最經典的當屬屠夫做愛時的那一段流暢剪接,影片在同一時空中自由翱翔,做愛時的震動與鍾擺的動盪、油漆工的來回粉刷、老太太打毛線的節奏,女子拉提琴的緩急有序相互對應,以做愛為中心,速度越來越快,每一個人也越來越瘋狂,到高潮到來時,這一切集中爆發到HIGH的最高點,然後戛然而止,不帶有一點拖泥帶水,這一切宛如一場層次分明的交響樂演奏會,在層層推進中達到最精彩處,當一曲終了,觀者卻還久久沉溺於剛才的節奏無法自拔,這樣的觀影感受,一個字形容——爽!!!!
PS:此片還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開頭字幕上的演職人員介紹表的設置,導演鬼才的使用了一個長鏡頭,將演職人員的名字,採用了生活中的實物展示,特別生動有趣,很適合影視專業的學生去學習。這是後記~~~~
059 當天才愛上天才——《羅丹的情人》
片 名: Camille Claudel
譯 名: 羅丹的情人
導 演: ( Bruno Nuytten )
主 演: (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傑拉爾德·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 Laurent Grévill) ( Alain Cuny) ( Madeleine Robinson) ( Katrine Boorman)
上 映: 1990年03月15日 美國
地 區: 法國
對 白: 法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SR
時 長: France:175 min / USA:158
類 型: 傳記 劇情
分 級: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智利:14 芬蘭:K-8 韓國:18 瑞典:11 英國:PG 美國:R 西德:12 新加坡:NC-16 澳大利亞:M
劇情介紹:卡蜜兒為一天才洋溢之美麗少女,對雕塑有無比熱情,與雕塑大師羅丹年齡相差雖大,卻無可就葯的相戀共同創造許多不朽之藝術作品然而羅丹始終割捨不了對追隨許久的情婦的情愫使一向追求完美的卡蜜兒無法忍受,終於趨於毀滅。
這是我歸納的阿佳妮的「瘋子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另外兩部依照時間排序是《阿黛爾雨果的故事》和《著迷》 ),如果說《阿》強調的是一個「瘋」字,《著》則強調的是一個「狂」字,而在《羅丹的情人》中,「滅」就成為其精神的核心,這個滅字是在瘋狂的基礎上進一步毀滅而來,因而也便有了更加具有摧毀性的震撼效果~~看《羅丹的情人》,我腦子里浮現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元稹在《離思五首·其四》寫到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即蒼海,大海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她,對於卡蜜爾而言,與羅丹的相知相識相戀便讓世間一切變得不再重要,與羅丹的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於她而言,是蜜酒也是毒葯,在曾經的滄海遠去之後,卡蜜爾站在無水的岸邊選擇讓記憶之海將自己吞沒,直至拖向深淵。我最難忘的是其間兩個片段,第一是卡蜜爾在火車站送別同學倍感孤獨時,抬頭看見羅丹在遠處眺望,那一刻,卡蜜爾臉上的表情脆弱到讓人憐惜,當她張開雙手向自己的神跑去時,那個才華橫溢,個性如火的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個需要愛的天使,讓人(男子)情不自禁產生對她的保護欲,也正如此,她接下來的命運才會如此讓人嘆息~~第二個鏡頭,就是她崩潰的標志性場面,在羅丹家下面丟石頭的場面,阿佳妮用層次感極強的歇斯底里的演出將這一幕悲劇推向了高潮,當卡蜜爾一邊扔石頭一邊高喊羅丹名字的時候,那個懦弱的男子只是將他貼在陰影中,一言不發,而窗外的卡蜜爾則越來越瘋狂,最後抱頭仰天長嘯羅丹的名字,可以這么說,她那一聲長吼之後,我的心被這個女人徹底撕裂,以至於對她最後畫展的怪異舉動和結尾終老瘋人院的凄涼變得麻木,我的神經乃至靈魂在這個時候確實有了脫殼的感覺~~
這是一部拍攝了五年的電影,但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為阿佳妮拍了五年的電影,沒有阿佳妮就不會有《羅丹的情人》,卡蜜爾的故事也不會如此打動人心。阿佳妮在這部影片中奉獻出迄今為止最出色的演技,她將卡蜜爾從少女演到中年,中間層次感極強,將一個執著於愛情和藝術、纖弱與堅強性格並存的天才女子的一生娓娓道來,塑造出她為愛而生、又為愛而滅的感人形象,特別是與羅丹分手後兩人的愛欲交纏、及至由愛生恨、由恨導致毀滅的鋪陳描寫,相當細膩。在這部影片中,已經不能用演員這個詞語來形容她,她成了卡蜜爾,她就是一個為愛而生的藝術女神,最難忘片中羅丹為她做臉部雕塑,在弱黃的光線中摩挲她的臉龐的情景,卡蜜爾清純的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憂郁與堅定,那一刻藝術與性(朦朧的)達到完美的統一,成為一種永恆,也是在這一刻,阿佳妮成為所有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情人~~~~所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毫無救葯的愛上卡蜜爾.克勞黛,而她卻愛上一個本不該她愛的男人,在她為他幻滅的時候,所有愛她的人的心也碎了~~~
PS1:本片雖然故事讓人驚心動魄,但可貴的是,導演沒有跟著瘋狂,也不用任何新潮視聽手法來嚇人一跳,故事講得冷靜、穩重、清晰,風格深沉而典雅。另外,片中在細節上頗為用心,片頭卡蜜爾出場的第一個鏡頭其實已經預告了她的最終命運,陰沉的天空、不可思議的舉動、與泥土的親近,給整部電影定下了基調。黑色,沉重壓抑的黑色,喻指著卡米爾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但又背負了一輩子的重。影片採用了低調攝影,大部分戲都發生在晚上,即使是白天,也多處於昏暗中,連主人公的服裝也以黑色為主。於是銀幕前的我們,也被這無邊無際、沒有終結的黑色所吞沒,融入了女主角那凄慘痛苦的生命中。當卡米爾吃力地抱著一箱沉重的泥土從礦區匆匆走過時,她得忍受著礦工們如同看怪物般的眼神。顯然這個場景具有暗示意味:卡蜜爾,——一個女人,侵入了礦區——一片男人的天地,她是「不正常」的。這就是她在這個世界上的定位:在眾人,或許可以說是在男權社會的「眾人」眼中,她就是一個「怪物」。
PS2:伊莎貝爾·阿佳妮偏愛飾演那種個性復雜混亂的角色,據說和她動盪不幸的童年有關。為了把卡蜜爾·克勞黛的故事搬上銀幕,阿佳妮親自說服了克勞黛的後代,使他們相信片中絕沒有中傷女主角和她的哥哥——法國名作家保羅·克勞黛之處;而她自己,據說「在拍攝過程中,幾乎瀕臨瘋狂的邊緣」。影片為她贏來了第三座愷撒最佳女主角獎杯(她目前一共4次獲得愷撒最佳女主角獎)和一個不錯的情人(不是羅丹的情人而是阿佳妮的情人)——影片的導演布魯諾·努伊頓,兩人生有一子。
060 最好的和最壞的——《不可撤銷》
片 名: Irréversible
譯 名: 不可逆轉 | 不可撤消 | 無可挽回
導 演: ( 加斯帕·諾 Gaspar Noé )
主 演: (莫妮卡·貝魯奇 Monica Bellucci) (文森特·卡賽爾 Vincent Cassel) ( Albert Dupontel) ( Jo Prestia) ( Philippe Nahon) ( Stéphane Drouot)
上 映: 2003年01月24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法國
對 白: 法語 西班牙語 義大利語 英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數字化影院系統(DTS) 杜比數碼環繞聲(Dolby Digital)
時 長: 97 min / Canada:99
類 型: 犯罪 劇情 驚怵
分 級: 秘魯:18 阿根廷:18 葡萄牙:M/18 巴西:18 冰島:16 澳大利亞:R 奧地利:18 丹麥:15 芬蘭:K-18 法國:-16 德國:18 香港:III 愛爾蘭:18 義大利:VM18 日本:R-18 荷蘭:16 紐西蘭:(禁映) 紐西蘭:R18 挪威:18 新加坡:R(A) 新加坡:R21 韓國:18 西班牙:18 英國:18
劇情介紹(很簡單)一個在毒品中迷幻的男人,為了報復妻子被強暴,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
首先可以確認的一點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它決不是拍給普通觀眾而看的,它既不是為了娛樂,也不是為了說教,它純粹就是導演Gaspar Noé拍給自己的試驗電影,而這種有些隨心所欲的創作風格,在呈現真實直觀略帶創新的風貌同時,也會顯得尺度把握上的過度與失控。影片宣稱,時間改變一切,時間的輪回交織著不可躲避的命運,一切似乎早已註定,不可逆轉,除去這層隱形的外衣,這部片子真正的主題還是性與暴力,這兩點在片中被發揮到了極致。片子開頭,在「直腸」酒吧中,瘋狂的馬高斯與懷疑是強奸自己女人的男子廝打在一起,最終不敵並被扭斷手臂,當他即將被對方XX的時候,他的朋友,一向冷靜的皮埃爾卻突然沖出來用滅火器將那名陌生男子擊倒,然後一下兩下。。。。二十三下,那名男子的頭顱就在滅火鋼瓶的重擊下一點點變形,這種殘暴,這種震撼性,絕非《殺死比爾》里那種噴紅墨水可比,不過這還不算完,在這瞠目結舌一幕過後,鏡頭一轉,我們才發現真正的兇手原來就在一邊津津有味觀看著,簡言之,他們殺錯人了,而這種絕妙的諷刺無疑讓這種殘酷更加冷血,但我對導演把這二十三下原封不動呈現的拍攝手法持有意見,有點為了暴力而暴力的感覺~~~不過剛才那些跟後面的地下走廊雞奸戲比的時候還要差了很多,我看大家提到的都是9分鍾的施暴戲,但我看到的,從開頭到結尾,一個鏡頭(如果沒看錯)應該是15分鍾,那麼長的時間就是為了讓你看一場慘烈無比的雞奸毆打全過程,受害者當時還懷有身孕,這種暴力突然而且令人發指,雖說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暴力因子,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會不感到怒發沖冠的感覺,對事件本身也對導演(你叫貝魯奇穿那麼性感去走地下通道本身就是誘發犯罪,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導演扮演的是上帝之手的角色)。不過對於這一切沒來由的暴力,導演在開頭借著一個肥瑣的老頭口中做出辯解,「沒有所謂壞的行為,只有行為本身。」而對這句話的理解,套用奧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話,「並不存在道德或不道德的書,只有寫得好或寫得差的書」或許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只是相對而言)。
不過,這依舊還是一部充滿張力的電影,而特立獨行成了它最佳代名詞。生命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也正因為如此,暴力對於生命的摧殘才會顯得如此觸目驚心,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樣一部影片,一旦看過,記憶便不可撤銷~~~~
PS:片中強暴戲過後,那個男人翻身時顯現出來的生殖器描寫(不是很明顯)是電腦PS上去的~~~~~
額額額,木看過,不過 = =總有可以幫助你的地方吧..........
Ⅳ 要電影。有張力的。沒看過的。就給分。至少說十部。
1《上帝之城》——真正的血腥,巴西的愛與恨
2《搏擊俱樂部》——巧妙的結尾
3《美國麗人》——隨風飄揚的塑料袋
4《穆赫蘭道》——一開始就騙了你
5《戲夢巴黎》——我只能高呼「我們是一夥的」
6《震撼性教育》——看了我也很震撼
7《記憶碎片》——挺有張力的
8《夢之安魂曲》——看的我虛無縹緲的
9《我愛菲利普莫里斯》——別樣的越獄,別樣的愛情,別樣的傳奇
10《嫌疑犯X的獻身》——很曲折的故事,很曲折的愛情,絕對值得一看
11《碧海藍天》——經典的片子,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12《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少年情懷+美女坎坷,看到最後都不忍心了啊
13《21克》——21克,人死後靈魂的重量。
14《禁閉島》——千萬別被萊昂給騙了
15《無姓之人》——選擇,其實沒的選
16《末代獨裁》——烏干達上的罪惡
17《露西亞的情人》——真實,夢境?
18《成為簡奧斯汀》——愛情,有時候一次就夠了
19《贖罪》——在時代面前沒有人是罪人
20《Boy A》——完美的瑕疵,人可以忘記過去,但過去沒有忘記你。
21《你媽媽也是》——無敵的青春,讓人羨慕至極。
22《深藍即使黑》——可以感嘆命運的不公,但也讓人越發體會人性的堅強。
23《鋼琴教師》——看第一次時,讓人非常不適,只能驚嘆他人的控制會讓人變得不堪。
24《鋼琴課》——愛不需要語言。
25《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人生。
26《月球》——看到我都呆了,驚嘆男主角的演技。
27《朗讀者》——感動,感嘆,感激。
28《英國病人》——在錯誤的時間里,遇到了對的人。
29《活色生香》——很久以前看的,但現在想起時還是意猶未盡。
30《回歸》——巧妙的故事,是愛的回歸。
31《羅拉快跑》——相當有意思的拍攝手法,不過我更愛羅拉那一頭艷麗的紅發。
32《情人》——看了原著才看的電影,只能說梁家輝演的真的很有韻味。
33《香水》——也是看了原著才看的電影,看後對男主角製造人體香水的技藝驚嘆,不過男主角實在是有些命途多舛。
34《一枝梨花壓海棠》或《洛麗塔》——還是看了小說才看的電影,雖沒有了新鮮感,但如果沒看原著的話,應該不錯,女主角將那種蘿莉的感覺演的很到位。
35《沉默的羔羊》三部曲加前傳——看的我心驚肉跳,絕對符合你的要求。
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所以寫了很多,有愛情,懸疑,劇情,文藝,戰爭等等。雖然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不過我都看過,呵呵,希望你看後喜歡。
Ⅳ 在<hello,樹先生》中有這么一個情節「在樹住院後 萍萍<何潔飾 幫樹換眼布 樹問什麼握住她的手不放
這個電影很牛
你能問問到這一點 說明你看的挺仔細的 這是一部非常飽滿的電影 有很多隱喻 呼應
最牛的是開放式結局
你問道這個問題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隱喻
先假設一個前提:就是電影中的樹先生最後瘋了(個人覺得沒有瘋),如果他瘋了,那對樹先生刺激最大的就是樹先生父親和哥哥的死 樹先生的哥哥是被流氓罪害死的 而樹先生的老爹在樹先生的幻覺中是被數先生掐死的(電影沒有清楚的交代樹先生的老爹是怎麼死的)。說明兩人的死對樹先生觸動很大,歸根結底都是因為這個流氓罪(其本質是流氓罪出現的社會背景)。但是在樹先生的幻覺或者說回憶中,維護了當時風氣的父親卻是一個陰沉恐怖的形象,而因為犯罪而死的哥哥卻是一直一陽光開朗的形象出現。樹先生拉住萍萍的手是因為書現身年近不惑,對性正常的渴望。但是電影中這個小小的情節,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樹先生對於「流氓罪」的不認同。更重要的要結合電影,是電影整體的基調對當年的社會氛圍的不屑和鄙視。用這種粗俗、鄙陋的方式才能最有力的表達樹先生的憤慨和整部電影的整體基調中的一部分。
整部電影很少有廢話,你注意到的這個情節很不簡單。要是把電影整個分析一遍,我估計我能出本書了。我再簡單的給你說幾個隱含的劇情吧,你會把賈樟柯驚為天人,當讓整部電影改變了我對王寶強:只會演臉譜是人物(耿直的青年)的看法。
一下為我自己總結的一點點電影中的看法:電影里還有很多隱喻和隱含的劇情。
1 、電影的開始部分有一個樹先生蹲在樹上的鏡頭,而電影的後半段又有多次樹先生蹲在樹上和哥哥對話的橋段,這隱喻了樹先生其實一直活在放盪的哥哥的影子下,這讓樹先生一直以為自己也是一個像哥哥一樣瀟灑玲瓏的人。
2 、樹先生眼睛被電焊灼傷了,因為沒錢醫治樹先生的視力變的越來越差,樹先生去要相親,先在眼鏡店裡配眼鏡,其實不是為了相親打扮自己,而是他想通過配眼鏡的方式讓自己的視力恢復的更好一點。可樹先生發現眼鏡解決不了問題時,眼鏡就沒有在電影中出現。
3 、樹先生瘋掉之後,一共算了三次名。
( 1 )第一次,樹先生吃早飯聽到了救護車的聲音,樹先生未卜先知的知道小庄出事了。
電影前半段已經隱喻了小庄出事是必然的,小庄隱忍、壓抑的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安分守己,從不抗爭,即使自己的房子離煤礦很近(從樹先生和小庄的聽到爆竹後的反應,可以看出小庄受到煤礦作業的影響要比一般人大的多,以至於只能無奈而又從容的嘆息一聲 「 礦上又放炮了 」 ),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小庄也沒有勇氣像別的村民一樣去找村長攤牌,因為小庄是礦上的工人,小庄還要靠這煤礦吃飯。
小庄是樹先生村裡為數不多的朋友,是電影中出現的樹先生的第一個寄託 —— 哥哥。所以聽到救護車聲,樹先生理所當然的擔心了小庄的安慰,推測到了小庄的意外(當年 「 哥哥 」 被弔死的時候一定也有救護車亂來過)。
( 2 )第二次,樹先生預測到了 21 號停水。
這就更簡單了,停水停電中國拆遷辦的慣用伎倆。樹先生一直在關注陽光新城的建設進度(直到停水時,樹先生還在看著陽光新城的報道,見到素未蒙面的韓明,樹先生就知道他的老闆姓賈),當新城即將竣工,搬遷可以開始的時候,樹先生知道煤礦老闆要採取行動了,樹先生只是通過二豬的嘴巴向賈老闆傳了個話, 「21 號,你停水吧 」 。賈老闆也就將計就計,借著樹先生這個大仙的嘴巴,在 21 號把水給斷了。這件事中二豬和村長並不知道其中的貓膩兒,也解釋了後來樹先生請來何仙姑讓二豬下跪的合理性。
後來在樹先生臆想哥哥和嫂子在炕頭上親熱著,並和自己說話時,連電也斷了。樹先生成了村裡的釘子戶,二豬把韓明帶來跟樹先生見面,美其名曰讓樹先生算一卦開業的時間。其實樹先生和眼前的韓明都明白:樹先生能算個屁卦啊!樹先生索性說了那句 「13 月 18 號開業 」 ,韓明也維諾的應承著,並塞給了樹先生一個大紅包。樹先生和賈老闆的對話很有意思,賈老闆把樹先生當瘋子,在樹先生眼裡他賈老闆又何嘗不是瘋子啊: 「 這么糟蹋我們村,禍害我們老百姓,你丫怎麼不開發開發原子彈啊,你丫有能耐上他嗎月球啊 ......」
( 3 )第三次,樹先生跟自己的 「 哥哥 」 說,小梅一定會回來。
小梅是樹先生對生活僅剩的寄託,雖然他們並不相愛,雖然小梅是個聾啞人,雖然小梅淪落風塵,但是他們還沒有決裂。樹先生把自己最後一次預言,幻化成了自己對生活僅存的希望,樹先生丟掉了工作,失去了友情,失去了親情,眼睛瞎了,房子沒了 ....
可是最後一次,樹先生算錯了,樹先生可以合理的推算出先前幾次事態的發展,這說明樹先生並不是個傻子,他有生活的更好的能力和智慧。可是樹先生更需要的是心靈上關懷。當一切都變的不重要了,說樹先生瘋掉了不如說樹先生自己潛意識里選擇了逃避與自己越發背離的生活。
最後樹先生無奈的選擇了死亡(樹先被羞辱後生和憶貧的對話也隱喻了樹先生會選擇死亡的結局「活著沒意思」!更為有趣的是這個被樹先生叫做憶貧的稱謂在電影中只出現了一次,他的原名叫「陳xx"這說明這個人物除了是樹先生尋求出路的一個媒介也是樹先生對生活小小的寄託和信仰,在樹先生被羞辱時最真切幫助樹先生的正是此人,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當憶貧生活出軌並事態敗露時,樹先生的信仰又一次坍塌了) 最後的鏡頭,樹先生走在公路邊的高堤邊上,鏡頭跟慢慢跟隨著樹先生和小梅的腳步,慢慢的走出鏡頭 ......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個人理解,這部電影真的很牛
細細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