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少年金蓮花電影

少年金蓮花電影

發布時間:2024-04-03 00:56:27

Ⅰ 邵氏電影是怎麼回事,現在還有嗎

沒有了,邵氏電影已經於2011年11月28日結束了。

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


(1)少年金蓮花電影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並將之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進入50年代後期,由於電懋的成立,香港電影業競爭越發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製作策略已無力招架新挑戰。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縮電影製作的業務,轉而大量收購戲院及從事地產業。

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屆五十,因不滿二哥作為,想接掌製片業務,以穩定片源,兄弟倆最終決定在業務上分道揚鑣。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製片業務。

Ⅱ 默片時期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要五名

阮玲玉、樂蒂、夏夢、藍蘋、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戲。

化妝間,一個人對著鏡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畫眉。

從後台一路奔波,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台的虎度門,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經成了戲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戲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閘路沁園村9號,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裡,也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在接下來的幾分鍾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歡吃的八寶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葯,她選擇的是永遠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寧。

阮玲玉是整個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超級明星,她的一顰一笑中散發了當時上海的優雅氣息,從處女作《掛名夫妻》開始,先後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戲雜志》舉辦「電影明星選舉」中,阮玲玉以6179票當選第一名,這個時候的巨星胡蝶也僅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給阮玲玉帶來所謂的幸福。

25歲的阮玲玉最終死在舞台上,沒有能從虎度門退回來。「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快樂。」,她把遺書留給了下來。她活在公眾的目光中,活在媒體的報道里,活在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唯獨沒有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認識這些人么?你見過這些電影畫報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過80,並且曾經做過追隨時尚的年輕人,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們都是解放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樂蒂、藍蘋……一代名伶,估計不少都已經香消玉殞,這里留下的是她們人生最美的時刻。

樂蒂

「古典美人」樂蒂小姐(1937-1968)以31歲的芳華離世,她從影的15年間,共計參演過44部電影。雖然短暫了些,但憑借著她獨一無二的古典韻味及精湛演技,影壇至今仍無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與世長辭幾十年後,仍能令無數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魅力,可謂永不停格的一則傳奇。

夏夢

有「上帝傑作」之美譽的夏夢,曾經是長城電影公司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在中國內地觀眾最早看到的香港電影中,夏夢主演的《搶新郎》《董小婉》和《故園春夢》無疑成為了代表作。而與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麗高貴且多才多藝的夏夢至今無人能敵。

藍蘋

在三十年代,一個年輕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她先後主演了幾部進步電影,但她自己卻經歷了被捕和婚變等戲劇性的變故,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她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也改變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決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員的時候叫藍蘋,她去了延安後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緩時,估計許多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都還沒有出生。

藍蘋給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風光》、《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王老五》五部電影,在過去幾十年裡的中國,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看到這些電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黃梅調歌唱電影的代表人物。十四歲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廈語(即閩南語)電影,外銷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凌波於1962年開始演出國語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裝演出的黃梅調電影,她亦因此成為此類電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映數月不輟,凌波因此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裝演出,不便領取「最佳男主角獎」,於是評審當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別獎」名目以贈。時至今日,台灣傳媒提到凌波,無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猶在。

凌波也拍過不少非黃梅調電影,著名的有:《萬古流芳》(1965)、《烽火萬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啞巴與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蘭》及《烽火萬里情》兩部電影榮登金馬獎影後寶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麗華

河北省人,香港國語影壇的中流柢柱,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父母均為京劇名伶,李麗華因而深受薰陶,曾隨名伶章遏雲學藝。1940年從影,拍過一百二十多部電影,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假鳳虛凰》(1946)、《誤佳期》(1951)、《小鳳仙》(1953)、《雪裡紅》(1956)、《楊貴妃》(1962)、《武則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憑《故都春夢》(1966)及《揚子江風雲》(1969)兩部電影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多部作品中,以《小鳳仙》最為人熟悉。據說李麗華為其角色小鳳仙設計了多套戲服,該批戲服在電影上映後竟然廣受觀眾歡迎,競相仿造,一度成為東南亞的流行服飾,號稱「小鳳仙裝」,傳為影壇佳話。

李麗華1973年退出影壇,移居美國。夫婿嚴俊也是國語片的著名演員兼導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歷史上最著名的國語片女演員。1934年出生於桂林,原籍廣西賓陽,1949年隨母來港定居,翌年被星探發掘,加入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51年,轉投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紅,成為當時兩大電影公司電懋和邵氏的爭奪對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風格、形式截然不同的電影。其中《金蓮花》、《貂蟬》、《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幾部電影更令她四度成為亞洲影後。林黛曾與多位圈中人戀愛,1961年與曾任雲南省長龍雲的兒子龍繩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但後來林黛與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葯兼吸入煤氣自殺,失救而死,年僅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1965)及《藍與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這兩部電影也成為林黛的最後遺作。

主要作品:

《金蓮花》(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貂蟬》(1958)

《雲裳艷後》(1959)

白虹

尤敏

Ⅲ 有關於林正英的真實故事

林正英的道術是假的,林正英的真實故事如下:

1952年12月27日,林正英出生於香港。他小時候家境貧窮,父母幫人包伙食為生,有六兄弟姐妹,林正英排行第三,與其兄姐一樣,林正英曾在信義會小學就讀兩年,但其後輟學。

之後在1963年,林正英加入了香港春秋戲劇學院(京劇團),並拜京劇名家粉菊花為師,以此進入粉家班,並與錢月笙、董瑋、孟海、鍾發、惠天賜、陳龍、尊龍、羅家英等為同門師兄弟。林正英在受訓半年後即投入演出,第一個劇目叫《白沙灘》,但他的京劇生涯只維持了五年,經朋友介紹下轉行入了電影圈。

演藝經歷

1969年,十七歲的林正英進入電影圈並在香港老牌影視公司邵氏電影公司工作,擔任龍虎武師,身材嬌小的他,當過不少女演員的替身(例如鄭佩佩)。

1971年,林正英獲得僅組建一年多的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做起了武術指導的工作。在李小龍回港主演的首部功夫電影《唐山大兄》中與韓英傑、陳會毅等合作擔任武術指導;而林正英更是獲得李小龍的親自邀請,擔任此片的副武術指導且在片中飾演阿英一角。

正是在合作期間,林正英與陳會毅能很好地完成李小龍要求的動作,配合默契,陳擅長上靶(功夫片里打人的一方)、林擅長下靶(功夫片里被打的一方),成為了李小龍的左膀右臂。

Ⅳ 求香港老牌男演員楊群的電影!!!!

出演電影《碧雪黃花》 (1955年) 飾 林尹民 (香港古裝片,黑白,演員:陳厚、李湄、王元龍、王豪、葛蘭、顧媚、吳家驤、周曼華、羅維、魯奇、楊易木、楊群 等,編劇:司徒明、陳蝶衣、易文 、唐紹華、王植波,導演:卜萬蒼、顧文宗、羅維、馬徐維邦、屠光啟、王天林、易文、張善琨、洪波) 《水仙 》(1956年) (香港愛情片,黑白,演員:羅維 、趙雷、楊志卿、劉亮華、紅薇、楊群 、張翠英 、雷達,編劇:李翰祥,導演:李翰祥) 《驚魂記》(1956年)飾 文安保 (香港犯罪片,黑白,演員:葛蘭 、羅維 、王豪、蔣光超、王萊、Chun Yang 、馬笑儂、李允中、楊群 ,編劇:陶秦,導演:陶秦) (香港劇情片 ,黑白,主演:楊群 、葛蘭 、王萊 、蔣光超 、馬笑儂 ,編劇:陶秦 ,導演:陶秦 ) 《卧薪嘗膽》(又名《西施》) (1956年) 飾 吳太子(香港喜劇片,演員:李麗華、張瑛、鍾情、羅維、王元龍、李芳菲、賀賓、郭嘉、唐迪、雷達、馬笑儂、李圖、楊群、陳濠、吳莎、白妤,編劇:袁秋楓,導演:馬徐維邦) 《化身姑娘 》(1956年) 飾 周仕強 《曼波女郎》 (1957年) 《野火 》(1957年) 飾 羅喬治 (香港劇情片,黑白,主演:楊群、高原、李英、李湄、謝之 ,編劇:張徹 ,導演:李湄 、張徹 ) 《金蓮花》 (1957年) 飾 小李 (香港古裝片,黑白,演員:林黛、雷震、王萊、楊群、尤光照、李允中、陳又新、高翔、林蒼、翁木蘭、劉恩甲、劉仁傑、藍偉烈、朱少泉、劉茜蒙,編劇:岳楓,導演:岳楓) 《四千金》 (1957年) 飾 曹大偉 (香港劇情片,黑白,演員:陳厚、蘇鳳、葉楓、林翠、雷震、田青、王憧、王元龍、翁木蘭、楊群,編劇:陶秦,導演:陶秦) 《翡翠湖》 (1958年) 韓二寶 《野火》(1958年) 《紅娃》 (1958年) 飾 花吉玉 《桃花運》(1959年)飾 小王 (香港喜劇片,黑白,主演:楊群 、王沖、 田青 、葉楓 、朱少泉 ,編劇:張愛玲 ,導演:岳楓 ) 《香車美人》 (1959年) 飾 朱友 (香港喜劇片,黑白,演員:雷震、劉恩甲、張揚、葛蘭、馬笑儂、黎雯、羅蘭、楊群、張維德,編劇:易文,導演:易文) 《鐵臂金剛》(1960年) 飾 雷(香港動作片 ,黑白片,主演:楊群、 雷震、 葉楓 、馬力、 馮毅 ,編劇:謝文 ,導演: 王天林 ) 《春潮 》(1960年) 飾 小鄧 《妖女何月兒》(1961年)(香港奇幻動作古裝片,黑白,演員:鍾情、金峰、楊群 、羅維 、洪波 、李香君 、蔣光超 、嘉玲,編劇:南宮搏,導演:屠光啟 ) 《猿女孟麗絲》 (1961年) (香港動作片,黑白,演員:林黛 、趙雷 、羅維、蔣光超、張翠英、楊群 ,導演:羅維)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年)(台灣劇情 /歌舞片,彩色,演員:李麗華、關山、李紅珠、歐陽莎菲、高寶樹、朱牧、楊群 、蔣光超、楊志卿、顧文宗、李英、井淼、何平、李允中、馬笑儂、沈殿霞、李昆、谷峰,編劇:Han Lu,導演: 李翰祥、何夢華 ) 《夜半驚魂》(1963年) 飾 江超武 (香港劇情片恐怖片驚悚片 ,黑白,主演:蕭芳芳 、楊群 、田豐、 藍娣 、張意虹 ,編劇:陳荻薏 ,導演:屠光啟 ) 《秦香蓮 》(1963年) 飾 陳世美 (李麗華 飾 秦香蓮、嚴俊 飾包公) 《孟麗君》(1963年)(香港喜劇片,主演:李麗華、楊群、錢蓉蓉、嚴俊,導演:嚴俊) 《鳳鳳 》(1965年) 飾 王茂林 (香港/ 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張美瑤、楊群、張小燕、羅宛琳,編劇:楊世慶,導演:楊世慶) 《西施》(1965年) 飾 晉侯 (香港 / 台灣 古裝片,彩色,演員:江青⒄岳住⒅炷痢⒉芙⒙礞鰲⒏當袒浴⒘盒巡ā⒀釗骸⒗畹腔蕁⒙尥鵒鍘⒄勻骸⑼醴?、楊蘇、劉維斌、金石、房勉、高明、宗由、常楓、李冠章、洪波,編劇:唐紹華,導演:李翰祥,) 《煙雨蒙蒙》 (1965年) 《菟絲花》 (1965年) 飾 徐中枏(台灣愛情片,主演:汪玲,楊群,編劇:瓊瑤,) 《幾度夕陽紅》(1966年) 飾 何慕天 (台灣愛情片,彩色,主演:楊群 飾 何慕天、江青 飾 李夢竹 、甄珍 飾 何霜霜、汪玲 飾 楊曉彤、秦沛 飾 楊曉白,編劇: 瓊瑤,導演:李翰祥、楊蘇) 《幾度夕陽紅大結局》(1966年)飾 何慕天(台灣愛情片,彩色,主演:楊群 飾 何慕天、江青 飾 李夢竹 、甄珍 飾 何霜霜、汪玲 飾 楊曉彤、秦沛 飾 楊曉白,編劇: 瓊瑤,導演:李翰祥、楊蘇) 《龍虎雙俠 》(1966年) 《辛十四娘》 (1966年) 《天之嬌女》 (1966年) 《地下司令》 (1967年) 《塔裏的女人》 (1967年) 飾 羅聖緹 《十萬青年十萬軍》 (1967年) 《破曉時分》 (1967年) 飾 陳老三(台灣劇情/ 古裝片,彩色,主演:楊群 、趙麗萍、洪波,編劇:姚鳳磐,導演:李翰祥、宋存壽) 《王寶釧(上、下集) 》(1967年) 《血花劍》 (1968年) 《劍魔》 (1968年) 《羅門四虎》 (1968年) 《青龍鎮》 (1968年) 《破曉時分》(1968年) 《陌生人》 (1968年) 飾 陌生人(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甄珍 、楊群、 李虹,編劇:趙之誠、瓊瑤,導演:楊蘇、李翰祥) 《北極風情畫 》(1969年) (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萬儀、楊群、王沖、張慧、王星磊、藍雲、王蘭,編劇:姚鳳磐,導演:王星磊、李翰祥) 《絕代鏢王》 (1969年) 《劍王之王》 (1969年) (台灣冒險片,彩色,演員:張清清、張亦飛、Shao Chun Chao、Kuo Chun Chen費雲、侯小弟、柯佑民、羅蘋、盧碧雲、馬驥、Hung Shih、蘇金龍、蘇真平、Chung Ting、Hsiang Wang、魏蘇、楊群、易原、Fan Yu,編劇:徐天榮、郭南宏,導演:郭南宏) 《武聖關公 》(1969年) 《揚子江風雲 》(香港片名《一寸山河一寸血》)(1969年) 飾 王凡(台灣劇情/冒險/懸疑片,彩色,主演:李麗華、楊群、歐威,編劇:張永祥,導演:李翰祥) 《負心的人》》(1969年)飾 志強(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楊群、湯蘭花、李虹,編劇:姚鳳磐,導演:楊蘇) 《路客與刀客 》(1970年) (香港動作劇情片,彩色,主演:楊群 、孫越 、崔福生 ,編劇:張曾澤 、司馬中原,導演:張曾澤 ) 《喜怒哀樂 》(1970年) (台灣/香港劇情片,主演:李麗華、楊群、甄珍,編劇:李翰祥 、謝家孝、朱向敢、蒲松齡-原著、胡金銓,張永祥 、Zhishan Li ,導演:白景瑞、胡金銓、李翰祥、李行 ) 《出賣愛情的人 》(1970年) 《不要讓太太知道》 (1970年) 《你我他》 (1970年) 《家花總比野花香》 (1970年) 《魏徵斬龍》 (《魏徵斬龍 》)(1970年) (香港/台灣奇幻片,主演:楊群 、崔福生、范凌,編劇:屠光啟,導演:屠光啟) 《玉樓春夢》 (1970年) (香港劇情片,主演:陳曼玲、楊群、孟莉,編劇:楚原,導演:楚原) 《你的心裡沒有我》 (1970年) (香港劇情片,主演:陳思思、楊群、秦沛,編劇:楊蘇,導演:楊蘇) 《還君明珠雙淚垂》 (1971年) (台灣劇情片,主演: 楊群 、馮海 、林苓 ,編劇:張永祥 ,導演:劉藝 ) 《問白雲 》(1971年) 《落鷹峽 》(1971年) 飾 樓明月(台灣劇情片,主演:甄珍 、楊群、葛香亭、陳莎莉,編劇:張法鶴、鄧育昆 ,導演:丁善璽) 《賭命的人 》(1971年) 《長江一號 》(1971年) 《庭院深深 》(1971年) (台灣愛情/ 劇情,演員:歸亞蕾、李湘、王戎、楊群、吳鳳鳳,編劇:瓊瑤-原著,導演:宋存壽、楊群,製作人:楊群 ,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騙術奇譚》(1971年)(香港/台灣喜劇片,演員:謝賢、甄珍、張沖、李昆、陳菁、青山、李文泰、孫越、岳陽、蘇祥 、金滔、胡錦、白鷹、王宇、田野、蔣光超、上官亮、葛小寶、陶述、魯直、費雲、韓蘇、韓江、巴戈、常楓、江帆、林璣、李琳琳、郝履仁、楊群、劉明、朱牧、李秀齡、楊愛華、張帝,編劇:李翰祥,導演:李翰祥) 《忍》 (1972年) (香港/台灣劇情片,主演:楊群、嘉凌、李虹,編劇:宋項如,導演:楊群、俞鳳至,製作人:楊群、俞鳳至、高飛,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愛魂 》(1972年) (香港劇情片,主演:楊群 、蘇青、李沙玉,導演:宋山歐) 《仇》 (1972年) (香港動作/劇情片,主演:楊群、蔡弘、薛漢,導演:俞鳳至,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72年) 《風流韻事》(1973年)飾 西門慶(香港喜劇片,主演:陳萍 、岳華 、楊群 ,編劇: 李翰祥 ,導演: 李翰祥 ) 《騙術奇中奇》(1973年) 《浪》(1973年) 《金瓶雙艷》 (1974年) 飾 西門慶 《陰陽界》(1974年) 《早晨再見》 (1974年) 《王寶釧平貴回窯》 (1975年) 《朱洪武開國記》 (1975年) 《大千世界》(1975年) 《八百壯士》(1975年)(台灣戰爭片,演員:柯狻雄、林青霞、徐楓、陳?#092;漢、張艾嘉、黃家達、秦漢、楊群、張沖、張翼、金剛、王道、易原、葛小寶,編劇:丁善璽,導演:丁善璽) 《星語 》(1976年) 《官人我要》 (1976年) 《肥龍過江》 (1978年) 《問你怕未》 (1978年) (《鬼馬福星》) 《十萬滴血》 (1978年) 男主角 《古寧頭大戰》(1980年) 《頂爺》(1981年) 《千王斗千後》(1981年) 《槍口下的小百合》(1982年)台灣劇情片,演員:林青霞、楊群、張沖、龍飛、江龍、吳國良、張小蘭、秦風,編劇:郭清江、呂繼尚,導演:郭清江) 《第一次》(1983年)(香港劇情片,主演:張國榮、翁靜晶、楊群,編劇:陳韻文,導演:俞鳳至,製作人:楊群、俞鳳至,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發行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威龍猛探》 (1985年) (《保護者》) 《夏日福星 》(1985年) 《女人風情話》(1985年) 《拖錯車》(1985年) 《代客泊車》 (1986年) 《肝膽相照 》(1987年) 《英雄好漢 》(1987年) 《江湖情》(1987年) 《天使行動》(1987年) 《省港風雲》(1988年) 《無悔行動》(1990年)(香港劇情片,主演: 高雄 、大島由加利 、莫少聰 、楊群 、狄威 ,編劇:李茜 ,導演:劉國豪) 《都市煞星》(1990年)(香港劇情片,主演: 王祖賢 張學友 盧惠光 楊群 蔡立兒 ,編劇: 庄澄 周振榮 ,導演: 黎應就 ) 《諜海英豪》 《Black Vengeance》(1990年) 《一本漫畫闖天涯》 (1991年) 飾 韋先生(香港劇情片喜劇片動作片,主演:周星馳 、成奎安 、柏安妮 、林俊賢 、楊群 ,編劇:梁家仁、頌升 ,導演:梁家仁) 《布局》(1991年) 《至尊無上 II:永霸天下》(《兄弟情深》 / 《至尊無上2》) (1991年) 《妙探雙嬌》(1992年) 《風起雲涌之情迷香江》(《情迷香港》/ 《阿拉來自上海》)(1993年) 《生命因愛動聽 》(英文名:《Life Is a Miracle 》 在加拿大首映)(2001年) 飾 楊醫生 (主演:陳松伶 、楊群 ,編劇:關信輝 ,導演:關信輝) 《源來是愛》(2003年)飾演 爺爺 (主演:楊群 、鍾景輝 、邰正宵 、黃愷)

Ⅳ 少年潘金蓮是誰演的 孫二娘的扮演者是誰

《少女潘金蓮》是李翰祥執導,陳莉華製片,單立文,黃美貞,金仁淑,田雋等領銜主演電影。影片於1994年06月24日在香港上映。

影片以水滸傳中的故事為背景創作,講述了武松殺死毒害哥哥的潘金蓮和王婆婆,為哥哥報仇的故事。

Ⅵ 趙麗穎演過的所有古裝電視劇

趙麗穎的演技非常優秀,很多觀眾都非常認可趙麗穎的演技。趙麗穎出演過的古裝影視劇有很多。如觀眾熟悉的《花千骨》、《楚喬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有翡》。趙麗穎的演技,就體現在她出演過的影視劇角色中,令觀眾很有啟發。見下文分析。

結語:

趙麗穎的演技很好,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這是趙麗穎在影視劇中努力的結果,也是她作為演員,多年演技經驗的厚積薄發。相信隨著趙麗穎參演的影視劇增加,她的演技會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與鼓掌。對此讀者怎麼看?歡迎大家在文末一起交流互動。

(原創。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Ⅶ 誰是你最喜歡的電影女演員

我最喜歡的是楊!
1990年,當時她正參加小演員培訓班,剛好陳家林導演的《唐明皇》劇組來挑演員,4歲的楊冪幸運地被挑上了。

Ⅷ 為什麼 天映頻道 總放邵氏電影啊

天映頻道是一個國際級的中文電影頻道,提供不同類型的電影,從最新的賣座名片到邵氏經典電影,其中包括動作片、驚險電影、言情片、科幻作品、浪漫喜劇及史詩式巨作,琳琅滿目,從而滿足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對電影娛樂的需要。

自去年三月啟播的天映頻道,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國際性電影頻道之一。目前,天映頻道已在亞太地區多個電視平台上播出,計畫將來發展到北美及歐洲地區。

天映頻道每年播放約500部優秀電影,為愛好電影的觀眾提供最佳的中文電影娛樂。

除了獨家電視首播邵氏經典名片以外,天映頻道還會選播首輪最新巨片及獲獎作品,全部來自國際及亞洲著名的電影廠,例如嘉禾、英皇多媒體、Cinema Services, CJ Entertainment 及Toho。

天映頻道還網羅享譽國際的日韓名片呈獻給各地觀眾。

除電影以外,天映頻道還自行製作節目,帶給電影愛好者最新, 最熱門的影視資訊,包括《娛樂大瘋趨》及《紅人酷TALK》;其他節目有《邵氏大牌檔》及《天映非常導》,則邀請最頂尖的當紅明星和導演,例如知名導演吳宇森及陳可辛,國際巨星成龍、李連傑、林嘉欣、鄭伊健、姜文、謝霆鋒、蔡卓妍、鍾欣桐、王菲及莫文蔚等等,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對生活、事業以及電影的看法。

此外,天映頻道率先播映其他娛樂節目如英國的《好萊塢速遞》,貼身追訪好萊塢電影最新話題及消息,還有《韓國電影雜志》等。

天映頻道的節目編排亦別具心思,會就個別市場的口味及興趣精選最佳的電影節目。天映頻道採用先進的科技設施,通過衛星影像傳送,為精挑細選的電影配上不同語言的字幕, 讓當地觀眾能欣賞到切合他們要求的電影娛樂
邵氏電影是香港早期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影響是巨大的
【邵氏電影·昨日】

1958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後30年間,邵氏電影漸漸長成華語影壇的一支奇葩,無論什麼時候,提起華語電影,絕對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邵氏電影。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邵氏電影的黃金期,它在香港影壇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出其右。要緊的是,它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局限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邵氏電影的影迷群遍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區。

[b]昔日輝煌{/b]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派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其中,又分成兩個支派,一個是張徹力主的新武俠電影;另一個則是楚原,他擅長和古龍合作拍攝那些超現實主義的武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張徹已經分別於1996年和2002年離我們而去了。

不過,上面說的還只是狹義中的邵氏電影,要說邵氏最早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製片廠拍片的時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製作,邵氏的光環開始層層隱去,當然,誰也不會否認,邵氏電影是影迷心底一塊永遠割捨不掉的珍藏,我們期待著它再回來,或者僅僅是老片的修復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風格在新時代的發展創新,總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編者按

李翰祥

黃梅派電影

在邵氏電影中,中國古裝片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則是拍攝古裝風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這一成功,讓邵氏的老闆堅定了對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勵下,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黃梅派都是邵氏電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當時邵氏的皇牌導演。黃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於民間故事,深受東南亞那些身在異鄉的華人喜愛。

張徹 胡金銓

新派武俠電影

與李翰祥的風格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所拍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百萬導演」的名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贏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個陪襯的作用,張徹則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剛烈的俠客,他們個性獨立,有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事的標准,他們最看重的是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卻往往退居二線,成為影片主線的一個陪襯。

胡金銓與張徹同屬於一個時期的導演,同樣是新派武俠片的開山鼻祖級別的人物,不過,他和張徹還是有些不同,胡金銓更強調動作在畫面上的美感,不像張徹那樣追求殘酷美和動作的利索和真實,而且,胡金銓塑造的人物不像張徹的人物那麼強硬,性格大多比較含蓄。

超現實詭異武俠片

同樣是武俠影片,楚原的風格與胡金銓和張徹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銓和張徹更現實一些,楚原則屬於超現實主義,這和他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有關,他的《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這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風流倜儻、放盪不羈、他們浪跡天涯,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節,這也正是古龍小說的特點了。

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邵氏文武女頭牌】
文:林黛
這個四屆亞洲影後,在30歲的年紀上自行結束了生命,留住了輝煌也帶給了影迷無限的唏噓感慨。她出生於1934年,廣西人,15歲的時候到香港定居,16歲開始進入演藝圈。她在邵氏期間拍攝的《貂禪》《千嬌百媚》《不了情》都為她帶來的影後的殊榮(她另外一次當影後是因為在電懋拍的《金蓮花》)。 1964年,她為情自殺身亡,留下《藍與黑》和《寶蓮燈》兩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裝扮相特別嫵媚,是邵氏風月片盛行時期的頭牌女星。

武:鄭佩佩
與林黛不同的是,鄭佩佩是邵氏的武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電影,不算太多,但因為幾乎部部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讓人感覺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邵氏。她剛剛出道的時候,接拍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由此而以「俠女」之稱聞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國生活。當李安拍攝《卧虎藏龍》的時候,身手依舊了得的鄭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現在,她正在籌拍《大醉俠》的續集。她現在有3個女兒1個兒子,大女兒原麗淇目前正在娛樂圈發展,她希望在《大醉俠》的續集中,原麗淇和她的三女兒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們來自邵氏】
吳思遠
吳思遠當年是從邵氏南國編導組培訓出來的,在他的身上難免帶上邵氏的影子。
吳思遠素有「香港影壇教父」的稱號,他1944年出生於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場記、副導演這些崗位上都工作過。在離開邵氏之後,他並沒有忘記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後來創辦自己的思遠影片公司,繼續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現在,吳思遠除了自己做導演,還發揮自己的社會威望,為整個香港電影的工作大環境而奔走。

吳宇森
像吳思遠一樣,吳宇森也是從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畢業的,他是張徹的得意門生,張徹在臨死前非常希望能見吳宇森一面,只可惜吳宇森最終都沒能趕得上。
1946年,吳宇森出生於廣東省,4歲時遷往香港居住。他25歲起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以助理導演的身份開始拍片。不過,他在邵氏的時間並不長,後來陸續加入了嘉禾和新藝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吳宇森向好萊塢進軍之後,執導了《終極標靶》、《斷箭》、《變臉》、《風語者》,把東方的動作片風格帶到好萊塢。
重放異彩

邵氏電影於80年代停止製作影片,其電影城也轉到電視台下用作拍攝電視劇集之用,邵氏漸漸在華人的電影圈中隱去了昔日的鋒芒,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懷疑邵氏電影是華人影壇的一塊瑰寶。

1999年,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馬來西亞的Usaha Tegas Sdn Bhd財團購買了邵氏760多套電影的版權,隨後在藉助邵氏資源豐富的片庫在香港設立了天映娛樂公司。天映娛樂成立3年來,一直致力於恢復邵氏電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資通過數碼技術修復了電影的舊底片;接著是把這些修復過的作品推向市場,讓人們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輝歲月;明年,邵氏與中國星合資近10億港元的將軍澳影城將會竣工,到了那個時候,邵氏會重新簽藝員投拍新片。

天映娛樂大打邵氏牌

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天映娛樂分為四大部分:邵氏片庫、天映頻道、天映製作和天映娛樂音像。在這四大板塊中,有三大板塊和邵氏電影有著密切聯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庫這個部分。這個片庫的資源就來自1999年被馬來西亞財團收購的760套邵氏電影的版權。這些影片被收購之後,天映娛樂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恢復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庫為天映娛樂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持。天映娛樂的中國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些電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公映過的,有些雖然公映過,但卻沒有電視台取得它們在電視網路上的播放權,對邵氏這些經典的作品,我們一定會很好地加以利用,對於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以35毫米膠片讓它們重現銀幕,其他的我們也會通過家庭影視產品、收費電視等平台推出,以饗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頻道和天映娛樂音像也和邵氏電影有著很深的淵源。天映頻道是一個收費電影頻道,現在,在這個頻道中播放的影片絕大部分都直接來源於邵氏片庫。天映娛樂音像現在主攻的方向同樣也是邵氏電影,汪之雄先生說:「我們將通過VCD、DVD和錄像帶的形式在市場上發行邵氏電影,我們現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計劃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預計到2007年,我們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發完了。」

經修復 影片煥然一新

經過歲月的洗禮,邵氏電影在底片上已經漸漸模糊,對天映娛樂來說,他們在成立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這些褪色的底片。據說,天映娛樂用了最先進的數碼器材和技術來修復這些邵氏老片,具體的工作包括色彩調校、清除污跡、修補破損和刮痕等等。

那麼,經過修復的邵氏電影的效果怎麼樣呢,鄭佩佩對修復之後的影片效果的評價非常高,她說過去想看自己的電影,只能買到那些槍碟版的錄像帶,畫面極其模糊,有很多畫面還不完整,但現在好了,她在看到經過修復的《大醉俠》之後興奮地說:「修復過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樣,連衣服上的顏色都看得很真切,說真的,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修復過的版本,我已經不記得自己當年穿得是什麼顏色的衣服了。」原來,邵氏那時拍的已經是彩色電影了,而不像我們想像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東南亞觀眾先有眼福

這樣一來,電影迷們就有兩個渠道可以欣賞到邵氏的經典影片,一個是收看天映頻道,一個是看音像製品。

天映頻道從今年3月開始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啟播,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國家的觀眾都能收看到這個頻道。據說,邵氏老牌演員鄭佩佩還會在這個頻道主持一個《邵氏大牌檔》的訪談節目,她的工作就是訪問一些曾經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導演、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她已經訪問過的人有凌波、金漢、蔡瀾等,因為鄭佩佩本人曾經是邵氏的紅人,所以她做起這樣的采訪會相對就比較容易,盡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點做這檔節目的難處,「因為過去了太長時間,有一些人已經不大願意再出來了露面了。」不過,鄭佩佩說她不會太勉強老同事,她也只是盡量去多訪問一些人物,節目本身並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訪問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緣分了」,鄭佩佩說。

據汪之雄先生透露,他們已經向中國廣電總局申請天映頻道在內地落地,但結果還沒有出來,「截至9月份,今年內在內地落戶的頻道申請已經停止,我們已經遞交了申請,但我們現在正在等廣電總局的批復,還不知道結果怎麼樣。」

內地觀眾看碟解饞

雖然內地觀眾暫時還沒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邵氏電影,但是卻能通過音像製品來彌補這個缺憾。記者從廣州鴻翔音像製作有限公司處獲悉,天映娛樂已經與該公司達成了協議,鴻翔公司負責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國內地獨家發行邵氏影片。

因為邵氏片庫的儲量極為豐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時推出,到底先出什麼,後出什麼,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選擇標准呢?對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內地地區的第一批音像製品已經在7月份投放市場,第二批的正在申請當中,基本上我們選片的標准就是每次選一些武打片再選一些言情片,邵氏的電影很多,有好有壞,我們會先發行好的影片。」

我們知道,邵氏電影出有很多傑出的導演,他們的影片都自成一個風格,而且在邵氏發展的不同時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幾個風格,比如說黃梅派、新武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娛樂會不會按照這些導演和派別進行歸類而推出音像製品呢,汪之雄回答:「我們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過150部之後,我們可能會考慮用這種方式。」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閱讀全文

與少年金蓮花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