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歷史的電影有哪些
相對而言 陳道明的《康熙王朝》 唐國強的《雍正王朝》 還有徐崢的《李衛當官》的服飾比較接近史實 而且 在人物上刻畫的也很好 特別是幾個皇帝和一群皇子 真是演的很到位
不過 如果你只是想看以清代服飾為設計底蘊的修改版的話《 金枝欲孽》 和 《大清後宮》 還行
而且 就本人觀點 如果是想要很詳細的了解的話 有些清穿小說 對於服飾和裝扮乃至於風俗的描寫也很到位 比如 清朝穿越記 和 平凡的清穿日子 都不錯 裡面對於不同身份的穿著及婚嫁之類的有著很詳細的描敘
看了保證不會後悔哦 《江南京華夢》(佘和民的搭配太養眼了,劇情超贊)
《金枝欲孽》(TVB的經典啊!姿.佘~~~~~~~~~)
《孝庄秘史》
《雍正王朝》
《少年天子》(超超~)
《康熙王朝》
《皇太子秘史》
《太祖秘史》
《大清後宮》(民~~~~~)
《康熙微服私訪記》
《清宮風雲》
《鐵齒銅牙紀曉嵐1.2.3》
《少年康熙》
《戲說乾隆》
《一生為奴》
㈡ 清代皇帝歷史電影有什麼
1、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2、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是由新昆侖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的歷史片,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張鐵林等主演。
該片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是如何從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長為咸豐帝寵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該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該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特別獎 。
3、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是由香港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於1996年5月5日推出的一部歷史戰爭類型電影,該片由謝晉執導,鮑國安、林連昆、蘇民、郎雄等人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的是道光年間,英國的鴉片貿易給大清帝國造成嚴重威脅,道光皇帝被迫下詔,委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4、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5、兩宮皇太後
《兩宮皇太後》是長春電影製片廠、香港長順影業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劇情片,由王學新執導,方舒領銜主演,於1987年上映。
該片講述「辛酉政變」後,載淳繼位,慈安、慈禧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後,慈禧千方百計獨攬大權的故事。
㈢ 關於清朝的電影都有什麼
關於清朝的電影都有:
1、《方世玉續集》
導演:元奎。
主演: 李連傑 、蕭芳芳 、 李嘉欣 、 郭藹明 、 元奎。
2、《宮鎖沉香》
導演:潘安子。
主演:周冬雨 、陳曉 、 朱梓驍、 趙麗穎、 包貝爾。
3、《十八般武藝》
導演: 劉家良。
主演: 劉家輝、小侯、惠英紅、傅聲。
4、《乾隆下揚州》
導演: 李翰祥。
主演: 劉永、姜南、李昆、詹森、惠英紅。
5、《投名狀》
導演:陳可辛、葉偉民。
主演: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
6、《黃飛鴻》
導演:徐克。
主演:李連傑、元華、郭錦恩、傑瑞·特林伯、杜偉和。
7、《大國手之勝者為王》
導演:蕭峰。
主演:程皓楓、章賀。
8、《垂簾聽政》
導演:李翰祥。
主演:劉曉慶、梁家輝、陳燁、項堃、周潔。
9、《鴉片戰爭》
導演:謝晉。
主演:郎雄、葛香亭、鮑國安、林連昆。
10、《火燒圓明園》
導演:李翰祥。
主演:陳燁、劉曉慶、張鐵林、梁家輝、項堃。
㈣ 有什麼關於清朝的好看的電影
清朝歷史的電影有《傾國傾城》、《瀛台泣血》、《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鴉片戰爭》、《廉吏於成龍》
㈤ 求時代背景為清朝的電影…
白銀培橡帝國
其他諸如:方世玉系列電影、黃飛鴻系列電影
㈥ 誰有關於清朝後期的電影
電影 末代皇帝
第六十屆(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三家聯合攝制,片長165分鍾。該片用閃回的手法來表現溥儀的一生,在2小時40分鍾內講述60年的事情。該片在西方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中國熱」。1988年,第60屆奧斯卡獎頒獎揭曉,《末代皇帝》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最佳作曲、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美工9項獎。
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為什麼要拍攝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1987年,法國《首映》雜志記者在采訪貝爾托魯齊時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作了肯定的回答,「這是一段令人著迷的故事」,「......溥儀已成為歷史,他象徵著一種觀念,即通過教育,-個人能得到徹底改變。」貝爾托魯齊在同一天采訪的談話中還直言不諱地談到「要是我對溥儀沒有這種同情,我就不會拍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歡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愛攝影機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們是惡劣的,我也設法使他們具有某種悲劇性,從而產生一點高貴感。……這些人物雖是可憎的,但他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並不諒解他,可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他們所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共通的好鬥性。所以,任何人都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
貝爾托魯齊身為一個藝術家,憑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誠說出的這番話,雖不能完全有助於我們去深刻理解溥儀這個在中國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給予了我們某種啟迪,溥儀的一生無疑是悲劇性的。貝爾托魯齊從藝術的角度窺見的那個溥儀與現實中真實的溥儀雖然有一定的距離,但溥儀的一生卻是同中國動亂的命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溥儀從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後,親眼目睹過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視為「牛鬼蛇神」從人的地位上驅趕下來,這是歷史對人的命運的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的背景材料主要來源於溥儀生前所著的《我的後半生》和紫禁城清宮檔案史料。整個攝制組是一個共同創作的集體:150名中國人,100名義大利人和20名英國人,另外還有30名翻譯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