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產抗日戰爭電影
我國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多,除了經常被詬病的各種神劇,製作精良的作品也非常多,尤其是一些有名的抗日電影更是非常值得一看,本文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必看的十大國產抗日戰爭電影:
1、鬼子來了
《鬼子來了》不僅是抗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中的霸主,也是最經典的國產電影之一,豆瓣分數高達9.3,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公映後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夏威夷電影節Netpac獎、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榮譽,至今仍然是姜文最受好評的作品之一。
2、大捷
《大捷》是國內十大最經典抗戰電影之一,影片講述了抗戰時期,二十三路軍總司令韓培戈,把由拉來的老百姓組成的二十三路軍新編第三團調到最前沿充光炮灰,在「阻擊日軍有功」的援勛儀式上,倖存者段仁義等三人拔槍射向總司令韓培戈的故事,該片是豆瓣評分最高的抗日戰爭電影之一,高達8.6。
3、血戰台兒庄
經典抗戰電影《血戰台兒庄》,由楊光遠、翟俊傑執導,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趙恆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影片江講述了1938年春,國民黨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本片不僅僅在於取材新穎,更由於它在藝術風格上的把握和超高的質量,影片中出現的真實歷史人物必須按照其本人照片去對照演員,要求形神兼備,各種類型的小角色則請一些藝述造詣較高的演員扮演,以達到「眾星托月」之勢。
4、紅高粱
抗戰片推薦中經典國產片《紅高粱》也是不得不看的佳作,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至今都是國產電影的驕傲。
5、戰爭子午線
抗日電影盤點中這部《戰爭子午線》也是部高分作品,影片故事發生在1942年11月的嚴冬,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而抗日戰爭也進入最為關鍵同時也是最為艱苦的時期,講述了一支由八路軍的子弟、傷員組成的特殊隊伍,以生命為代價粉碎日寇陰謀的故事。
6、地道戰
好看的抗日片中少不了像《地道戰》這樣的經典老電影,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7、巧奔妙逃
抗戰的電影中也不全都是主旋律的嚴肅主題,《巧奔妙逃》就是部輕松好看的抗日電影,受傷的八路軍交通員將一個裝有日軍戰略進攻圖的油布包塞進弟弟二柱的手中,囑咐他一定要送到火車站接應的同志手裡。可是情急之下,二柱卻將聯絡暗號「山重水復疑無路」錯記成「山清水秀找八路」,抗日心切的農民順子和老幺叔侄倆正邊為人家彈棉花掙錢糊口,邊尋找八路軍。
8、紫日
十大經典抗戰電影之一的《紫日》是小編最喜歡的抗戰片,片中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講述三個不同國籍的青年,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死考驗後,如何從敵對變成朋友的故事。影片呈現出的不僅是日本軍國主義暴行和對人性的荼毒予發人深省的揭露,更有對珍愛和平這種大命題的思考和對戰爭本身的控訴,非常值得一看。
9、金陵十三釵
《金陵十三釵》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10、八佰
《八佰》是好看的抗日戰爭電影,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本片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讓人深切感到戰爭的可怕。
⑵ 網評六部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每一部都是高質量,你看過哪個
《喋血孤城》第一部《喋血孤城》,這部國產戰爭影片由沈東執導,由呂良偉與安以軒領銜主演,講述八千名虎賁將士孤軍抵擋裝備精良的四萬日軍,而且時日長達半個月之久。
八佰可以說是中國近幾年來特別出色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這部影片無論是整體把控,還是演員的表演都是頂級水準,因此八佰是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激烈的戰爭場面讓人看得熱血噴張。
⑶ 《南征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紹的是我國影視領域反映戰場最真實的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不僅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被稱為「老三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就是經典電影《南征北戰》。
一、《南征北戰》拍攝背景,元帥、大將當顧問
1951年春天,中央電影局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等部門決定,拍攝一部體現偉人運動戰思想的電影,獻給八一南昌起義25周年。
來自於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成蔭被確定為導演,由於人才缺乏,又將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湯曉丹召回,由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該片導演。
《南征北戰》最早的劇本藍本來自於一部話劇《戰線》,該話劇由新四軍老兵、三野文工團團長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藍本,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合作,最終形成了《南征北戰》的劇本。
在《南征北戰》劇本創作過程中,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非常關心這部電影,他親自參與了劇本的修改,甚至還幫助編劇修改了一些台詞。他還建議增加一個思想動搖開小差的團長角色,後來這個建議被修改為影片一開始發牢騷要到地方工作的戰士王春。
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將導演和編劇請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講述了萊蕪戰役前後的事情,並對他們的拍攝工作進行了指導。這樣,按照後來的授銜標准,《南征北戰》的創作團隊里相當於有了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這標准著實不低。
從《南征北戰》的劇情來看,該劇本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是戰爭片,但劇情並不是簡單的著眼於打仗,而是將重心放在體現運動戰的思想上。尤其是通過戰士們的情緒變化來反映影片的立意,顯得劇情真實而飽滿。
更關鍵的是,陳毅還特批拍攝經費100萬元,而且可以按照軍事演習費用報銷。
二、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有了上級的支持,《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其他電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攝時用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為了順利完成拍攝,上級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一個野戰師,其中一個團還是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武器。
從裝甲車到坦克,從美製105榴彈炮到吉普車,從馬克沁重機槍到湯姆森沖鋒槍,從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到春田步槍,可謂應有盡有,完全再現解放戰爭的原貌。
我們後來看到的很多戰爭片製造炸點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征北戰》用的則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最後戰士們都沒事,導演成蔭自己被炸傷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槍不要緊,劇組演員們打的可都是真子彈,據片中飾演機槍手劉永貴的仲星火回憶,他一個人一場戲就打了四百發真子彈,當然,對面沒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征北戰》拍攝的很多軍事畫面也是非常真實的,從戰士們扛槍的姿勢到射擊的手勢,都是標準的。
筆者舉兩個例子,在片中,不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在陣地使用時都是配備有副射手的,這一點現在很多軍事題材影視劇都根本不在意。
在敵人進攻的間隙,戰士們並不是趴在戰壕里等著,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陣地上只留觀察哨,而現在很多影視劇里,戰士們從頭到尾都是躲在戰壕里等著挨炸。
所以,陳老總將劇組拍攝費用當演習費報銷也不算是照顧,拍攝現場確實像演習。
三、真正體驗生活的演員們
《南征北戰》導演是兩位,他們進行了分工,來自於解放區的成蔭負責拍攝解放軍戲份,來自於上海的湯曉丹拍攝國民黨戲份,大場面由兩人共同負責。
導演分工好解決,但演員的演技和配合是個難題,《南征北戰》里演員眾多,還都來自不同的區域,之前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經歷都不一樣,如何配合好,演員演得像是一個問題。
劇組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像仲星火、鐵牛這樣本身就出自軍隊文工團的演員還好說,像馮喆、張瑞芳、項堃、陽華這些出自於大城市的演員則在體驗生活上下了苦功。
飾演男一號高營長的是英俊小生馮喆,他去體驗生活的地方是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出操訓練,摸爬滾打努力讓自己像一個兵。
不過老實說,馮喆的造型和氣質在片中怎麼看還都像一位教導員,沒辦法,顏值氣質這塊真的不好改變。
飾演女一號村長趙玉敏的是張瑞芳,她當年可是重慶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從《南征北戰》里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氣息,不論從扮相上還是氣質上,這妥妥就是一個山東大姐啊。這個變化就是張瑞芳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幾個月的結果。
而飾演反派張軍長和李軍長的項堃和陽華,他們倆體驗生活的地方則有些特殊,國民黨高級軍官戰俘所在的戰犯管理所。
所以,體驗生活這個優秀的傳統是演員飾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像姚晨在一開始出演《潛伏》時就找不到農村丫頭的感覺,她到太行山區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這樣的傳統目前在影視界居然逐漸消失了。
四、《南征北戰》拍攝花絮
上文說了,《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一個野戰師的支援,甚至還有一個剛從朝鮮回來的團,但意外的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卻不願意出演該片。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老子拼了命將他們打敗了,臨到最後還要演他們被打敗的過程,不幹。
畢竟《南征北戰》拍攝時間早,距離解放剛剛過去兩三年,戰士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好在經過上級做工作,戰士們還是接受了這個不一樣的革命任務。
《南征北戰》拍攝地是在山東臨沂和青州,這里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為了配合劇組拍攝群眾支援前線的戲,當地老百姓又拿出當年的勁頭,給電影當群演。
只是,老鄉們對拍電影還是有些懵懂,當他們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時,居然拿起石頭和土塊砸了過去,這也怪不得戰士們有情緒,當個演員被誤會不說還得挨打。
《南征北戰》的劇本第一稿涉及內容非常宏大,幾乎囊括了華野三年的大部分戰役,最後經過聚焦和修改,將劇情集中到了萊蕪戰役這一塊,因為在萊蕪戰役之前部隊里確實存在一些情緒,像許司令員就曾發牢騷:「你們當官的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只有兩條腿。」
有了矛盾有了沖突才會有精彩的電影,所以選取這一段 歷史 改編電影確實值得稱道,也更能體現偉人的運動戰思想。
有意思的是,雖然劇情簡化了,但有一個角色反而復雜了,這個角色就是張軍長。
雖然片中沒有提及張軍長部隊的番號和他的姓名,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樣子一看就是改編自張靈甫。
而這位張軍長逃跑時坐在裝甲車里被俘,其原型應該來自黃維。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五、《南征北戰》的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由於《南征北戰》拍攝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長而且頻繁,因此說該片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是好毫不誇張的。
於是,片中很多台詞都被後人不斷引用和傳播,最後就成了經典台詞,這裡面我們還要感謝葛優等人的貢獻。
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
葛優在《不見不散》里學過的,高營長給戰士做思想工作時說的一段話: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沖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戰士們在議論鳳凰山何時打響:沒有動靜,就是快了。
劉永貴回到大沙河邊,趴下喝了一口水:終於又喝到家鄉的水了。
張軍長向鳳凰山喊話:請你們堅持最後五分鍾,堅持最後五分鍾。
李軍長最後的求援: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參謀長感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當然,還有葛優曾在《甲方乙方》里再現過的:我為領袖立過功。
此外,《南征北戰》還有幾個畫面特別經典:
一個是雙方爭奪摩天嶺,兩邊從不同方向同時沖擊山頂棱線,這個過程採用蒙太奇手法拍攝配上緊張的音樂,使其成為該片最驚心動魄的一段。
另一個則是片尾解放軍最後發起總攻的鏡頭,之後我們甚至在很多紀錄片里都會看到這幾個鏡頭,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實景拍攝,實際上是出自於《南征北戰》。
以上就是電影《南征北戰》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征北戰》,那部電影里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出演了,也就難怪葛優對台詞這么熟悉了。
⑷ 誰知道所有國產戰爭片老電影的名字
平津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太行山上、解放大西北、集結號 、歷史的天空 、犬王 、延河戰火 、 四渡赤水 、萬水千山 、 戰上海、 跳動的火焰、血魂、南征北戰 、落鷹峽上 、十天 、上甘嶺 、小夥伴 、飛虎 、白求恩大夫 、 黑山阻擊戰 、糧食、古剎鍾聲 、大地重光 、 友誼 、小兵張嘎 、四大天王 、孔雀飛來阿佤山 、智取華山、英雄兒女、海神、鐵道衛士、紅河谷、最後八個人、破襲戰、三八線上、紅線、董存瑞、南線大追殲、挺進大別山、較量、東進序曲、鏖戰魯西南 等
《河川進攻》,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柳堡的故事》,
《英雄虎膽》
《永不消逝的電波》,
《回民支隊》
《戰上海》
《林海雪原》,
《地道戰》,
《野火春風斗古城》
《閃閃的紅星》,
《歸心似箭》,
《四渡赤水》,
《風雨下鍾山》
《巍巍昆侖》,
《大決戰》
《大轉折》
《大進軍》
《狼牙山五壯士》
《上甘嶺》
《南征北戰》
《冬梅》
《紅色娘子軍》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
《驚沙》
〈地雷戰〉
〈地下少先隊 〉
《金沙江畔》
〈戰上海1959〉
〈牧童投軍〉
〈友誼〉(1959)
〈昆侖鐵騎〉
〈怒海輕騎〉
〈地下航線〉
〈東進序曲〉
〈永不消逝的電波〉
〈青雲曲〉
〈南島風雲〉
〈鐵道衛士〉
〈渡江偵察記〉1974
《打擊侵略者》
《從奴隸到將軍》
〈董存瑞〉
〈地下尖兵〉
〈萬紫千紅總是春〉
〈雲霧山中〉
〈戰斗里成長〉
〈英雄兒女〉
〈長空雄鷹〉
《心靈深處》
《戰地之星》
《北緯三十八度》
〈較量》
《奇襲》
《激戰無名川》
《湖上的斗爭》
《萬水千山 》
《海上神鷹》
《光榮人家 》
《翠崗紅旗》
《黑山阻擊戰》
《紅孩子》
《新兒女英雄傳》
《突破烏江》
《古剎鍾聲》
《天羅地網》
《偵察兵》
《智取威虎山 》
《白衣戰士》
《猛河的黎明》
《七天七夜》
《平原游擊隊》
《南昌起義》
《內蒙人民的勝利》
《平原作戰 》
《紅色的種子 》
《黨的女兒》
《不夜城》
《金玉姬》
《戰斗里成長》
《希望在人間 》
《雞毛信》
〈三八線上〉
〈甲午風雲〉
《智取華山》
〈黃橋決戰〉
〈紅珊瑚〉
〈高山下的花環〉
《英雄坦克手》
〈苦菜花 〉
〈自豪吧母親〉〈肝膽相照〉
〈紅日 〉《開國大典》《突破烏江》
〈虎穴追蹤〉《血戰台兒庄》
《為了和平》
《平原游擊隊》...〈 高山下的花環〉
《突破烏江》
〈新兵馬強〉
〈沙家浜〉
《八百壯士》
《白馬飛飛》
〈革命到底〉
〈紅色滿洲里〉
〈許世友出拳〉
〈林海雪原〉
〈 三進山城〉
〈碧海洪波〉
〈蛇谷奇兵〉
〈陸軍見習官〉
〈延河戰火〉
《佩劍將軍》
〈北斗〉
〈怒潮〉
〈長空比翼〉
〈奇襲白虎團〉
〈梅花〉
〈海魂〉
〈兩個小八路〉
〈羌笛頌〉
〈烈火真金〉
〈大渡河〉
〈激戰前夜〉
〈湘西剿匪記〉
《百合花》
〈摩雅傣〉
〈鐵道游擊隊〉
《中華兒女》
《鐵道游擊隊》
《烈火中永生》
〈小兵張嘎〉
《解放大西北》,
《犬王》,
《延河戰火》,
《四渡赤水》,
《萬水千山》,
《戰上海》,
《跳動的火焰》,
《血魂》,
《南征北戰》,
《落鷹峽上》,
《十天》,
《小夥伴》,
《飛虎》,
《黑山阻擊戰糧食》,
《孔雀飛來阿佤山》,
《智取華山》,
《英雄兒女》,
《海神》,
《鐵道衛士》,
《紅河谷》,
《最後八個人》,
《破襲戰》,
《三八線上》,
《紅線》,
《董存瑞》,
《南線大追殲》,
《挺進大別山》,
《較量》,
《東進序曲》,
《鏖戰魯西南》,
《河川進攻》,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柳堡的故事》,
《英雄虎膽》
《永不消逝的電波》,
《回民支隊》
《戰上海》
《林海雪原》,
《地道戰》,
《野火春風斗古城》
《閃閃的紅星》,
《歸心似箭》,
《四渡赤水》,
《風雨下鍾山》
《巍巍昆侖》,
《大決戰》
《大轉折》
《大進軍》
《狼牙山五壯士》
《上甘嶺》
《南征北戰》
《冬梅》
《紅色娘子軍》
《東北三年解放戰爭》
《驚沙》
〈地雷戰〉
〈地下少先隊 〉
《金沙江畔》
〈戰上海1959〉
〈牧童投軍〉
〈友誼〉(1959)
〈昆侖鐵騎〉
〈怒海輕騎〉
〈地下航線〉
〈東進序曲〉
〈永不消逝的電波〉
〈青雲曲〉
〈南島風雲〉
〈鐵道衛士〉
〈渡江偵察記〉1974
《打擊侵略者》
《從奴隸到將軍》
〈董存瑞〉
〈地下尖兵〉
〈萬紫千紅總是春〉
〈雲霧山中〉
〈戰斗里成長〉
〈英雄兒女〉
〈長空雄鷹〉
《心靈深處》
《戰地之星》
《北緯三十八度》
〈較量》
《奇襲》
《激戰無名川》
《湖上的斗爭》
《萬水千山 》
《海上神鷹》
《光榮人家 》
《翠崗紅旗》
《黑山阻擊戰》
《紅孩子》
《新兒女英雄傳》
《突破烏江》
《古剎鍾聲》
《天羅地網》
《偵察兵》
《智取威虎山 》
《白衣戰士》
《猛河的黎明》
《七天七夜》
《平原游擊隊》
《南昌起義》
《內蒙人民的勝利》
《平原作戰 》
《紅色的種子 》
《黨的女兒》
《不夜城》
《金玉姬》
《戰斗里成長》
《希望在人間 》
《雞毛信》
〈三八線上〉
〈甲午風雲〉
《智取華山》
〈黃橋決戰〉
〈紅珊瑚〉
〈高山下的花環〉
《英雄坦克手》
〈苦菜花 〉
〈自豪吧母親〉〈肝膽相照〉
〈紅日 〉《開國大典》《突破烏江》
〈虎穴追蹤〉《血戰台兒庄》
《為了和平》
《平原游擊隊》...〈 高山下的花環〉
《突破烏江》
〈新兵馬強〉
〈沙家浜〉
《八百壯士》
《白馬飛飛》
〈革命到底〉
〈紅色滿洲里〉
〈許世友出拳〉
〈林海雪原〉
〈 三進山城〉
〈碧海洪波〉
〈蛇谷奇兵〉
〈陸軍見習官〉
〈延河戰火〉
《佩劍將軍》
〈北斗〉
〈怒潮〉
〈長空比翼〉
〈奇襲白虎團〉
〈梅花〉
〈海魂〉
〈兩個小八路〉
〈羌笛頌〉
〈烈火真金〉
〈大渡河〉
〈激戰前夜〉
〈湘西剿匪記〉
《百合花》
〈摩雅傣〉
〈鐵道游擊隊〉
《中華兒女》
《鐵道游擊隊》
《烈火中永生》
〈小兵張嘎〉
1.上甘嶺 2.英雄兒女 3.鐵道衛士 4.三八線上 5.奇襲 6.飛虎 7.激戰無名川 8.打擊侵略者
9.碧海紅波 10.長空比翼 11.長空雄鷹 12.不該凋謝的玫瑰 13.鐵甲○○八一 14.高山下的花環
15.新兵馬強 16.自豪吧母親 17.蛇谷奇兵 18.閃電行動 19.陸軍見習官 20.南征北戰 21.地雷戰
22.紅色娘子軍 23.林海雪原 24.地道戰 25.狼牙山五壯士 26.鐵道游擊隊 27.兩個小八路
28.洪湖赤衛隊 29.平原游擊隊 30.冰山上的來客 31.董存瑞 32.飛虎隊 33.羊城暗哨
34.智取華山 35.野火春風斗古城 36.渡江偵察記 37.小兵張嘎 38.白毛女 39.閃閃的紅星
40.51號兵站 41.北斗 42.沖破黎明的黑暗 43.大刀記 44.大地重光 45.霓虹燈下的哨兵
46.撲不滅的火焰 47.沙漠追匪記 48.六號門 49.七七事變 50.八千里路雲和月 51.暴風中的雄鷹
52.碧海丹心 53.長虹號起義 54.翠崗紅旗 55.長恨天 56.黨的女兒 57.渡江探險 58.地下少先隊
59.烽火少年 60.沸騰的群山 61.鋼鐵戰士 62.黃橋決戰 63.海鷹 64.紅鷹展翅 65.巨瀾
66.雞毛信 67.昆侖鐵騎 68.地下航線 69.冰山雪蓮 70.紅色的種子 71.烈火真金 72.突破烏江
73.留下他打老蔣吧 74.衛國保家 75.湘西剿匪記 76.怒潮 77.八百壯士 78.沙家浜
79.紅色滿洲里 80.許世友出拳 81.革命到底 82.為了和平 83.白馬飛飛 84.紅日 85.苦菜花
86.英雄坦克手 87.紅珊瑚 88.甲午風雲 89.不夜城 90.內蒙人民的勝利 91.七天七夜
92.白衣戰士 93.梅花 94.大渡河 95.湖上的斗爭 96.較量 97.永不消逝的電波 98.地下尖兵
99.戰上海 100.歸心似箭
⑸ 血戀一樣打真軍級別有哪些
和《血戀》一樣打真軍級別的電影有:《戰狼》。
《戰狼》是吳京執導,吳京、余男、倪大紅、斯科特·阿金斯、周曉鷗等主演的現代軍事戰爭片,於2015年4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根據紛舞妖姬所著的《彈痕》改編而來,講述的是小人物成長為拯救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孤膽英雄的傳奇故事。
2015年6月20日,《戰狼》在成龍動作電影周上包攬了最佳動作片、最佳動作男演員、最佳特技、最佳打鬥場面設計四項大獎。2016年8月6日,第20屆華鼎獎組委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布了50強電影的名單,電影《戰狼》居榜首。9月7日,該片榮獲第20屆華鼎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新銳導演獎、最佳動作電影指導獎。
《戰狼》看點:
由吳京執導,余男、斯科特·阿金斯等領銜主演的3D火線動作巨制《戰狼》歷時六年製作製作完成,並有望在2015年開年登陸全國院線。影片盡顯英雄男兒本色,鮮血與紅旗交相輝映出黑白戰爭世界中的危險與信念,也彰顯出這部動作大片的熱血英雄氣概。
電影《戰狼》集動作、冒險、硬漢、戰爭等多種元素於一體,同時將3D的華麗視效結合在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的故事之上,叢林野戰、人狼肉搏等極富感官沖擊力的戲份都將一一上演,是一部名符其實的熱血荷爾蒙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