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題材80年代老電影全部電影名稱
1、《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執導,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劇情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中國台灣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3、《喜盈門》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的喜劇故事片,由趙煥章執導,王書勤、溫玉娟、王玉梅、於紹康等主演,於1981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4、《黃河謠》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於1989年攝制,葛優和巍子主演,滕文驥擔綱導演,蘆葦和朱曉平擔任編劇。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故事片,由顏學恕執導,杜源、岳紅主演,於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陳凱歌執導,謝園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7、《黃土地》,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財有道》是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由謝添執導,趙子岳、陳強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9、《咱們的牛百歲》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煥章執導,梁慶剛,王馥荔,錢勇夫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3年上映。
10、《快樂的單身漢》是宋崇執導的喜劇片,由龔雪主演,劉信義、鄭星、馬曉偉等人共同出演,於1983年上映。
Ⅱ 誰知道七八十年代內地的農村題材的喜劇影片如「咱們的牛百歲」
《月亮灣的笑聲》、《咱們的退伍兵》、《迷人的樂隊》,等等,等等。
Ⅲ 七八十年的國產喜劇片,農村題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灣的笑聲》,上映時間:1981年。
《月亮灣的笑聲》是徐蘇靈執導的喜劇片,張雁、仲星火等出演,於198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江冒富在十年動亂時期幾起幾落的坎坷經歷,以及拔亂反正後農村生活的新氣象。
2,《甜蜜的事業》,上映時間:1979年。
《甜蜜的事業》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謝添執導的喜劇影片,由馬琳、凌元、李秀明、李連生主演,於197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農村婦女唐二嬸在田大媽的幫助下,摒棄落後的傳統觀念,樹立計劃生育、男女平等的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樓》,上映時間:1983年。
《小小得月樓》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盧萍執導的一部蘇州話的喜劇電影,是由毛永明,陸辰生,顧薌,葉霞珍等主演,於1983年上映。影片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蘇州的一群青年開辦飯店「小小得月樓」的故事。
4,《瞧這一家子》,上映時間:1979年。
《瞧這一家子》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王好為執導,陳佩斯、陳強等主演的喜劇片,於1979年上映。影片講述了毛紡廠車間主任老胡,女兒嘉英是車間的擋車工,與車間的修理工鬱林相戀,兒子嘉奇是文工團演員,一次他和大阮,張嵐逛公園時,奮不顧身去救根本沒落水的孩子。
5,《二子開店》,上映時間:1987年。
《二子開店》是王秉林執導的喜劇電影,由陳強、陳佩斯主演,於1987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該片是喜劇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Ⅳ 想找一些國產經典的電影,80,年代90年代的電影,已農村為題材的,或者喜劇的
暖春 我的父親母親 《俊俏媳婦開明婆》、《胖嬸進城》、《砸掉你的牙》、《村官過大年》、《村支書張仁和》、《荔枝紅了》、《果果的秋天》、《柳兒彎彎》、《那山、那人、那狗》、《工錢》、《秋菊》、《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舉起手來》、《飛來的女婿》、《山楂樹之戀》
Ⅳ 少時印象最深的兩部老電影——《月亮灣的笑聲》和《咱們的牛百歲》。
電影《月亮灣的笑聲》(下稱《月》)和《咱們的牛百歲》(下稱《牛》)是少時在村大隊院里看露天電影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兩部電影。
上世紀80年代,農村還普遍清貧,誰家要是有一萬元存款,那可是村裡人羨慕的對象。
《月》劇中的主人公冒富憑著勤勞致富,成了「萬元戶」;自那以後,「萬元戶」成了我們村裡的談論話題,也成了村裡人追求的目標。
《月》劇中的故事情節多已忘記,但主人公冒富和慶亮在月夜河邊相互追逐、慶亮失足落河的鏡頭卻是那麼清晰。
《牛》劇中的幾個鏡頭,王馥荔和牛百歲妻子秋霜隔著牆頭吵架、懶漢田福砸牛百歲家鍋以及最後牛百歲領著大家推著滿載土肥的木架子車在夕陽里前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近又看時,感覺《月》劇比起《牛》劇來,在演員表演的生活化方面差得很遠。
看《牛》劇,你覺得那裡面的村子就是你生活過的村子,演員們就是你村裡的大爺叔叔哥哥姐姐們,《牛》劇中院落門外總有不斷走動的人影,那也是村子裡真實的情景。
《牛》劇在刻畫生活、人物方面也遠比《月》劇深刻。
《牛》劇中女主角菊花的扮演者王馥荔曾經說過:「《牛》劇之所以富有影響力和吸引力是因為我們的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寫戲的時候還是農民,他寫的每一個人物就是他的鄰居、街坊,他的語言那麼豐富、那麼鮮活,因為那就是他們村裡人說過的話。
雖然我們這些演員是城市人,但是我們拜農民朋友為師、體驗生活。
我記得當時還給我們每個人一塊自留地,你必須種地,每天創作完了以後還不能讓這塊地荒了,得踏踏實實做農民。
有件事我記得特清楚:有一天拍的戲是大家啃饅頭,當時正好是星期天,煙台有觀眾來村裡看拍電影,說想看看王馥荔,導演說就在那裡啃饅頭呢!」
王馥荔還談到:「前年我從北京出發坐飛機,看到一份報紙上寫:一個大學生要考試了,在復習工科,特別郁悶,又累又煩。
電影頻道經常放《咱們的牛百歲》,這部影片既生活化又有一定的喜劇色彩。
這個大學生說,他實在復習不下去的時候,打開電視看到了這部特別好的影片,他覺得這部影片可以拿到國際影展上比賽。
他說,影片拍得太「農民」了,「簡直不知道我們中國老電影里還有這么好看的農村影片!」
他還特別講到演員,說陳裕德(飾演田福)這個演員演得太棒了!」
我把《牛》劇存到了手機里,以便於溫故而知新,時時感知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深度!
電影牛百歲主題曲是《雙腳踏上幸福路》(劉昌慶作詞,肖珩作曲,李雙江、王作欣演唱),歌詞富有哲理,曲調高亢悠揚,特附於此。
青悠悠的那個嶺,綠油油的那個山,
豐收的莊稼望不到邊,望呀么望不到邊.
麥香飄萬里,歌聲隨風傳,雙腳踏上豐收的路,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
彎曲曲的那個路,低窪窪的那個川,
生活的道路不平坦,不呀么不平坦.
歷經坎坷路,笑迎春風暖,雙腳踏上幸福的路,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