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佩斯演過全部電影的名字
《南海風雲》(1976年) 《獵字九十九號》(1978年) 《瞧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內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琵琶魂》(1982年) 《出門掙錢的人》(1983年) 《父與子》(1985年) 《二子開店》(1985年) 《少爺的磨難》(1986年) 《京都球俠》(1987年) 《傻冒經理》(1988年) 《父子老爺車》(1990年) 《爺倆開歌廳》(1991年) 《臨時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賺它一千萬》(1992年) 《編外丈夫》(1993年) 《孝子賢孫伺候著》(1993年) 《太後吉祥》(1995年) 《好漢三條半》(1998年) 《防守反擊》(2000年)
喜劇短片
《兩個小木匠》 陳佩斯
[1] 《修路燈》 《木匠廚師》 《擦汽車》 《見利忘義》 《拳擊比賽》 《獻給王道樂土的厚禮》 很經典
仿古無聲片
《奇妙的活動照相》 《騙人的匣子》 《袁大頭外傳》
電影拍攝系列
《電影煙火大師的喜劇》 《擬音趣話》 《光說不練的假把式》
熱點訪談系列
《熱點訪談》 《流水作業》
其它
《一件小事》 《九六搖滾指南》 《哥們兒情誼》 《山外有山》 《暗戀黃花》 《照鏡子》 《趕場》 《醉鬼回家》
電視劇
《考場》(1981年) 《無事生非》(1983年) 《火種》(1984年) 《狼穴》(1984年) 《敏的故事》(1985年) 《四重奏》(1986年) 《馬路邊》(1986年) 《火火尋寶記》(1986年) 《夫妻奏鳴曲》(1990年) 《飛來橫福》(1994年) 《為了新生活前進》(又名我是鄉巴佬)(1996年) 《同喜同喜》(1997年) 《揚州八怪》(1998年) 《給點陽光就燦爛》(2002年) 陳佩斯首次以帝王形象登場:《阿斗》。
舞台劇
《托兒》 《親戚朋友好算賬》 《陽台》 古裝舞台劇《阿斗》 《老宅》
B. 尋找一部鄉村題材的電影。
絕對是《上學路上》,我當初看到那個小女孩坐在車上要去嫁人的時候我就哭了出來。太感人了。這小女孩很能乾的哦。
再給你貼段材料吧
中文片名:《上學路上》
原 名:《讓我聽聽你的手》
導 演:方剛亮
編劇/製片:趙冬苓
攝 影:張 皓
領銜主演: 吳 旭--飾 王燕
艾麗婭--飾 王燕媽
楊樹林--飾 校長
影片分析
王燕面臨著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喜歡王燕的老師,高價買走了鋼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
影片分析
故事發生在我國邊遠山區(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還有遺存),故事片的主人公是正值豆蔻年華的王燕。面對突長的學費,在王燕和她的兩個弟弟之間,王燕媽媽選擇供兩個學習還不如王燕一半好的兩個男孩讀書。再指望媽媽改變心思無望的情況下,王燕開始著手賺學費。
這一段主要應該指明影片的主題思想,即本片通過小學生王燕為能夠上學而在假期掙學費的曲折經歷,真實地展現出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的生活狀況,生動地表現出這里的孩子們渴望知識、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影片集中鏡頭,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王燕賺車票錢的經過。王燕的第一筆收入是靠十個雞蛋換來的。初來乍到的王燕在市場與一位衣著整潔的女士談論價錢,不想雞蛋突然被推車路人踩壞,最終只能得到推車路人賠給她的2..5元!回家後又莫名其妙的被媽媽和村裡的幾個人拉去相親,結識了被她成為「騙子」的相親對象。她留意到他身上的圓珠筆,最後以1.7元的高價買下了原價0.8元的筆,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筆以兩元的價格賣給王老師,知情的王老師明白她的心意,用5元的更高價格買下她失而復得的筆!
這時的她准備先欠下5元乘車去固水,結果被拒絕。與此同時她也得知了圓珠筆的真正價格!而後她准備養只羊羔,這樣可以更快的賺到剩餘的車費!經過一番周折她最終將羊羔買回家中。可是這使得村子裡剛好是軋胡麻的季節,她沒有給小羊割草的時間,最後用1元錢買來糖豆哄著兩個弟弟給小羊割草。不久糖豆就快吃沒了,於是她用刀將剩下的糖豆切小,頑皮的兩個弟弟立即發現後決定「報復」姐姐——將姐姐用來測量小羊身長得木棒折斷一拳大小。幾天後,王燕去測量小羊的長度,發現小羊照比木棒長長了一個半拳頭,便興沖沖的抱著小羊跑向市場。面對政府退牧還草的政策和價格走低的綿羊市場,王燕最終在好心路人的指導下來到了收購站,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以85元的價格將羊賣掉。
這時的她已有8.8元,還差1.2元就可以去固水靠采枸杞賺學費了!
可就是這最後的1.2元難住了王燕,但是堅強而又倔強的王燕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在市場上走動,尋找掙錢的方法。不知不覺的竟又遇到了自己的相親對象——「騙子」,最後兩人決定做一回牙行,這樣憑借「牛馬五元,羊一元」的行規,就可以輕松的賺到剩餘的1.2元錢。雖然這門生意險些失敗,但王燕強烈的上學願望最終打動了買羊的大叔,成功的拿到了剩餘的錢。
影片在此時已經進入到片尾。本片最後的十幾分鍾里通過對王燕成功乘上車子的鏡頭放大,對她賺錢的過程略去,以及對她在開學典禮當天匆忙趕回時,為好友三花賣新筆並將筆送到三花手中的兩個細節的追蹤記錄,最後在王燕的一聲:「學雜費24塊8,我賺夠了!」的滿含驕傲與興奮的話語中將鏡頭淡出。
以上幾段基本是敘述劇情,建議刪去。不如結合劇情來分析王燕、母親及老師等人物形象,藉此來闡述影片的思想內涵。之後可以談影片的題材選擇,即創作者將視角聚焦於西部貧困地區,表現孩子們的渴望和努力。其中王燕的生活環境和壓力應該具體分析。
接著重點分析影片的情節設置,影片首先設置了一個主人公所面對的困境,即上學需要學費,而這筆學費對於王燕而言,簡直難如登天。之後影片通過投賣雞蛋、買筆、養羊羔、摘枸杞等情節,生動具體地展示了王燕為掙到學費所付出的努力。這些情節並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人物思想發展和人物性格呈現的過程。這個部分應該具體分析。
本片還有一條在影片後半截才出現的暗線,即縣里撥了一批錢款用來輔助貧困學生,名額為8名學生,各個家長可謂是費盡心機,尤其是王燕的媽媽,但影片的最終王燕還是沒能被評為輔助對象,不過開學典禮的時候她已經掙夠了全部的學費。此外她還掙出了回家的路費以及滿足三花姐想留一支筆的願望的錢款!
這一段可以,但還應該與人物塑造緊密相連。
影片以時間的先後為標准記錄故事的發展歷程,使得影片不僅真實,而且使人能夠更好的貼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影片主人公——王燕在曲折艱難的賺學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冗雜的社會里保守著自己的心願,並為之付出,努力,拼搏,奮斗……縱然並面對即將輟學的可能但依舊堅強的依靠自己單薄的力量反抗著生活,反抗著命運!
這一段可以移到情節分析之前,為分析情節提供方便。
本片主要以自然地黃土景色為背景,以這種荒涼而單調的景緻,來映襯王燕內心對為好未來的憧憬。在片頭,生活在遠離森林地區,不知森林真面目的她對「森林」二字的理解不難看出她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有夢想有理想的女孩兒。
這一段乃至後幾段,主要影片的拍攝、色彩、光線以及細節等,具體分析創作者如何通過可視可感的圖像、聲音來塑造人物形象的。這部分也要抓住重點來分析。
全片的音樂背景十分簡單,但依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對彷彿十分枯燥的王燕奔跑的鏡頭來說,音樂的相嵌便使人們不覺乏味!在同類鏡頭中的同一音樂的反復使用,使人能夠更加熟悉並銘記影片的內涵。另外,片中姐弟三人推秸稈回家時背景中融入的音樂,對表現當地民俗,渲染當地生活的艱苦都有獨特用意。
本片主要意在表明中國邊遠山區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尤其是女孩子上學難的問題,當家裡經濟緊張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選擇讓女孩子下學,理由就是女娃上學也是給別人上的,沒有用!由於我國邊遠山區人們生活水平低,經濟上困難,再加上殘余未退的封建思想,所以常常斷送女孩子的美好未來。
這一段可以整合到第一段中,意在談影片的主題思想。
影片最令人感動的鏡頭主要集中在影片的最後,影片所反應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的主要沖突之一。可以說影片還是很值得大家來觀賞的,建議大家有機會來欣賞一下本片!
結尾是對影片思想及藝術性的概括。
幕後花絮
這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孩子們為改變命運追求知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馬燕出現在那塊土地上是不奇怪的,不僅僅因為西海固獨特的美更容易吸引國外的目光,更因為那塊土地給予了馬燕不屈從命運的精神和活力……
精彩視點:
《上學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這也是影視工作者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一份節日厚禮,山東影視中心希望「用這樣一個國際性的題材感動世界」。
大西北的寧夏,對許多人來說是遙遠的、平生從未涉足的一片黃天厚土。2003年夏初,本片的編劇、山東影視中心影視部主任趙冬苓應邀前往采訪時,寧夏西海固女孩馬燕的求學神話引起了她的注意。應該說,馬燕的命運,是被到西海固參觀的法國公使夫人改變。馬燕的媽媽,一個精明的農村婦女把馬燕寫的三本日記塞到了公使夫人手裡。不久後,這三本日記通過法國駐華記者韓石到了法國,先在法國《解放報》上發表,引起法國社會哄動,然後正式出版,在歐洲成為暢銷書,先後被翻譯成六國文字,最近又「出口轉內銷」回到了中國。
2003年10月,《上學路上》(原名《讓我聽聽你的手》)在經過四次修改後,完成初稿。客觀地說,《上學路上》只是一部兒童電影,但它所表現的主題又遠遠超出一部兒童電影的范疇。作為一部反映西部兒童求學的藝術影片,《上學路上》較之國內相似題材的影片《一個也不能少》、《草房子》、《美麗的大腳》,以及伊朗電影《小鞋子》、《天堂的顏色》、《何處是我朋友家》、《讓風帶著我飛》,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魅力。
本片的主演吳旭盡管還是一個孩子,但早已是蜚聲熒屏的小童星。憑借電影《一聲嘆息》里的「梁月月」,吳旭拿到了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表演新人獎,而《大明宮詞》中的「小太平公主」、《人間四月天》里的「小幺妹」,無一不證明著吳旭這個地地道道北京孩子的表演實力。
除了吳旭值得關注外,本片的創作陣容不可謂不大。著名導演黃建新出任本片的監制,「第47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會唯一女演員提名、「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飾演「王燕媽」,「飛天」獎最佳男主角楊樹林飾演校長。如此豪華的創作陣容,難怪影片剛剛製作完成,就把眼光瞄準了當年金雞電影節,並一舉獲得了最佳兒童片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和最佳編劇獎三項大獎。
附資料:
《馬燕日記》是由法國《解放報》駐京記者彼埃爾·阿斯基(中文名韓石)在寧夏西海固采訪時偶然發現的一個失學女童的日記,2002年由韓石整理後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其版權被轉售多個國家,包括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日語和英語,並成為許多國家的暢銷書。
日記講述了一個西部鄉村女學生的日常生活,她對上學的渴望,對自己可能輟學的擔心,媽媽不讓她上學造成的痛苦,以及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決心。從中你可以讀到邊地生活的極端困苦,更能讀到困苦環境中永不泯滅的人性光輝——一個花季少女對生活的憧憬和困惑,對親友的關愛,對命運的不屈的抗爭,以及對教育和社會進步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