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姓辛的名人有那些
辛甲:西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紂,曾獻紂七十諫,紂不聽,無奈投周。後任周太史,受封於長子。曾倡議百官群臣各獻箴言,勸王行善補過。今存「虞人之箴」。
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父奭,尚書郎;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知名。秦雄為之語曰:「五龍一門,金友玉昆。」「昆」,指兄弟。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辛秘:隴西人,唐代官吏。舉五經,歷河東司馬。任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時,開源節流,使澤潞之境收入大增,而其家卻無厚產,為時所稱。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散文家,祖籍宋國(今河南省),代表作品為《文子》。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年)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
辛慶忌:字子真,狄道(今甘肅省臨洮)人,西漢將領。初為右校丞,屯田烏孫赤谷城,戰退歙侯,拜為侍郎,遷校尉。後補金城長史,舉茂才,復遷郎中車騎將軍,又任光祿大夫、左曹中郎將、執金吾等職。後遷左將軍。
辛延年:東漢詩人。生平無可考。所存《羽林郎》一首,為漢詩中優秀之作。
辛柔:漢光祿大夫、右扶風都尉、馮翊太守。
辛毗:字佐治,穎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初隨兄事袁紹。官渡戰後事袁譚。曹操攻下鄴城,上表推薦辛毗任議郎,後為丞相長史。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後賜廣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穎鄉侯,食邑三百戶,後為衛尉。公元234年,諸葛亮屯兵渭南,魏明帝任辛毗為大將軍軍師,加使持節號。諸葛亮病逝後,辛毗返回,仍任衛尉。不久逝世,謚肅侯。
辛評:字仲治,是辛毗之兄。原是韓馥部下,韓馥逃亡後轉而輔佐袁紹,任參謀,袁紹死後追隨袁譚。出使曹操時,曹操勸其留下,他堅辭不從。但袁譚因其弟辛毗已降曹而疑忌他,鬱郁而終。
辛公義:又名辛亞,隋代狄道人,少年時喪父,母親教他讀書,以勤苦著稱。開皇初年,辛公義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辛公義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買治病的葯品,免費給得病的百姓服用。於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癒。岷州的百姓都稱辛亞是「慈母」。
辛彥之:隋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隋朝禮部尚書、經學家、文章令。
辛雲京: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唐代大臣。初為北京都知兵馬使,後遷代州節度使,兼太原尹,封金城郡王。賞罰分明,將士不怠,使所轄之境沒有烽警之虞。官至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辛茂將:隴西狄道人,唐代大臣。歷任大理少卿、中書侍郎、侍中等職。後兼左庶子,與許敬宗共審長孫無忌案。不久死於任上。
辛君昌:隴西狄道人,唐代官吏。初為邛州刺史,八年後改任潤州刺史。官至魏州刺史。
辛武賢:武賢,狄道人。元康中為酒泉太守。神爵初拜破羌將軍,羌軍還歸酒泉,後復為破羌將軍。
辛京杲:蘭州金城人,辛雲京從弟,唐朝將領。曾從李光弼出井陘、戰嘉山、督戰甚力,肅宗贊其與黥、彭、關、張一樣勇猛。累遷鴻臚卿,英武軍使。唐代宗時,封為肅國公,遷左金吾衛大將軍,進晉昌郡王,歷湖南觀察使、工部尚書致仕。
辛棄疾:原字坦夫(1140-1207),改字幼安,號稼軒,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曾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武裝,後南下歸宋。最高職任過樞密都承旨,仕途不如意,壯志難酬。他一生主張堅決抗金,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中,多抒發恢復統一祖國山河的壯烈感情。詞風繼承蘇軾豪放風格,二人並稱蘇辛,但更縱放自如,沖破音律限制。著有《稼軒長短句》。
辛仲甫:汾州孝義(今屬山西省)人,宋朝大臣。任成都知府時,免歲輸銅錢,為蜀人贊譽。後任開封知府,拜御史中丞。不久為參知政事。因病罷為工部尚書,出知陳州,後以太子少保致仕。
辛彥博:山西平遙人,明代官吏。洪武中由歲貢入太學,擢監察御史、僉都御史,調山東浙江按察使。永樂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應乾:山東省安丘人,明代官吏。嘉靖進士,歷任長治縣令,雁門關提督,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
辛自修:開封府襄城(今屬河南省)人,明代官吏。嘉靖進士,歷任海寧知縣、吏科給事中、太僕少卿、應天府尹、左都御史等職。卒於工部尚書任上。
辛開:清朝畫家
Ⅱ 辛姓的起源與演變
辛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145個姓氏,在東北和山東地區影響力最大。現在辛姓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72%,總人口約90萬。
辛的名字和圖騰:
辛天干第八名。根據五行學說,辛為金,與五方之西、四季之秋、五味之辛相合。秋天萬物生長成熟。有些水果因為金性強,味道辛辣,所以有辣味。辛剛哭的時候,痛苦也在哭,所以辛有辛辛苦苦的意思。辛字向下一橫,表示有罪,所以辛指有罪的人。郭沫若認為古辛的形狀像一把彎刀,是一種刑具。勉是古代刑律之一,使用的麻醉劑是細辛的植物汁液。辛和辛在古代是一樣的,Xi辛是葯材,現在是細辛。辛人應該是最早使用這種葯物的民族,把它作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以為族名和族徽。辛人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帶有辛的地名、水名、山名,建立了辛城,最後形成了一個國家,出現了辛氏家族和辛氏家族。
辛姓的起源與演變:
辛姓主要有兩個來源:高辛姓和冼姓。
第一個分支來自高辛家族。相傳黃帝之子玄奘,名為氏,其後為辛氏。
第二支以司命名。辛氏,又叫辛氏,與辛氏同姓,又叫辛氏,姓郭。夏奇峰的妃子虞昕,這是昕,老家在今陝西合陽南部。之後東移至河南單縣辛庄。商任申從沂水東遷,在河南開封陳留鎮建立申國,史稱東新,出土了《卜辭》年甲骨文中多次出現的氏族名稱。之後繼續東移至山東曹縣以北。辛和靠得很近。國滅後,子孫以國為氏,有辛氏。
外來基因的流入:
到了春秋末期,辛世系單一的局面被打破。范蠡大師,生於越國魁蚶鋪。他原姓辛,名之子。南北朝時,徐翔在北周時被賜姓辛,後來出現在唐朝。他是天水的辛氏家族,這是第二次有更大的外國名字加入。兩人都是姬姓後裔。明清以後,辛姓還出現在西北的土族、北方的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的祖先中,並因地方化而大多成為北方漢族辛姓的一部分。
歷史上辛姓的分布與遷徙:
先秦時期,辛人居住在陝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秦漢時期,辛姓基本分布在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唐宋時期,辛氏分布於江南。
宋代辛姓近9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12%,居第124位。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西、山東和河南,其中辛姓約占總人口的70%,其次是湖北、廣東、安徽、四川和福建。山西是辛姓第一大省,占辛姓總人口的35%。一個以華北地區為主的辛姓聚集帶已基本在全國形成。
明朝時期,辛人近5.1萬人,佔全國人口的0.06%,排在第190位之後。我國辛姓分布主要集中在山東,約占辛姓總人口的45%,是辛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在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四省,其中辛姓約佔45%。這一時期辛氏主要向東、東北、南方遷移,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形成了以渤海灣為中心的辛氏分布區。
當代辛姓的分布與圖譜:
辛姓當代人口約90萬,是中國第145個姓氏,占
辛氏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黑吉遼、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陝西大部、山西西部、甘肅東部。一般辛姓占當地人口的0.16%以上,在中心區可達0.7%以上。上述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3%,約有49%的辛人居住在此。在河北-山西、京津、內蒙古、山東西部、河南、安徽北部-江蘇、湖北、四川北部-雲南北部、廣西西部、陝西西南部和東南部、寧夏、甘肅、青海東部、新疆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辛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0.08%-0.16%,上述覆蓋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26%,他們居住在。
辛姓傳統文化;
姓辛的郡有雁門、隴西。辛姓雙珍。「雙珍」的堂名來源於西晉的《新棉》和東晉的《新宮經》。辛勉,博學多才,精忠報國。為官,隨懷帝去平陽。前趙劉聰想拜他為光祿大夫,用毒酒威脅辛勉反叛金,回漢。辛勉堅決拒絕,寧死不屈。劉聰很佩服他的節操。辛公敬是孝武帝的河南太守,被後秦的姚興俘虜。姚興要他投降,辛公敬拒絕了。被囚禁3年後,他越獄返回金。皇帝表彰他的貞操,他被任命為官員參軍。
辛姓的重要對聯有以下五副:
龍闞宇;雙方。
原諒主;解決對人民的訴訟。
只有五條龍;它是用八字寫的。
楊家璇道教;咸時節鈍。
准備漂亮的錢場,嘉軒是寵物;天下義子,晉方。
家訓辛家訓以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最為突出。辛棄疾用文字的形式教育孩子,意境獨特,值得回味:「我弱的時候什麼時候變富了?財富是一種危機。暫時忘了設置,但一直沒讓大米放棄官位。陶縣令穆老師是我的老師。等待一個花園被命名為'失落的老'。做個亭子,喝酒吟詩也不錯。一千年裡一個人口裡插多少勺子?休息一下,多說點,對與錯!」這個墓誌銘的名字是《最高樓》,墓誌銘的上半部分表達了老人視富貴為浮雲,要求兒子潔身自好。詞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他對鄉村閑適生活的想像,並告誡兒子,世界上有很多人對生活貪得無厭,總是得不到滿足。事實上,沒有人能永遠保持他們的財富。
名人頻率和家族賢人:
從755到79000,辛姓名人69人,占名人總數的0.15%,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120位;著名文學家辛佔全國文學家總數的0.06%,排名第188位。辛姓著名醫學家佔中國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名第280位。辛姓藝術家佔中國藝術家總數的0.05%,排名第198位。
歷史上辛姓重要人物有:西周太史信嘉、金大富辛遼;西漢太守,破羌將軍辛武賢,左將軍辛慶吉;三國魏國魏國和項英鄉辛毗;金大鴻臚,石忠信勉;北周驃騎將軍辛昂,留在北周狂亂,河州刺史為韋辛;隋牟州刺史辛公義;唐代金昌郡王兼工部尚書新高靜;北宋,鄭和進士,尤正言,辛基英;南宋詩人辛棄疾;明代浙江左布政使辛彥博、南刑部尚書辛子修;辛易從,清朝禮部左侍郎;當代造船家辛以信、戲劇和電影美容師辛、農業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辛樹志。
辛姓血型:
忻人的血型分布如下:O型佔32%,A型佔28.2%,B型佔30.4%,t型
Ⅲ 有一部電影,一個姓辛的小伙是個修車工,他經常開著跑車去莫先生經營的酒吧,女生不知道他是修車工,還以
《誰說我們不會愛》(原名《工體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