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秋之白華的劇情簡介
1924年初,23歲的進步青年楊之華考入上海大學,這是一所國民黨和共產黨聯合創辦的新型大學,集中了國共兩黨的優秀分子和很多嚮往進步的青年學生,學校的教務主任就是她的義父邵力子,之華平時就住在義父的家裡,而丈夫和不到兩歲的女兒則留在了蕭山老家。
25歲的瞿秋白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者之一,為了實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想,他積極促進國共合作,參與國民黨一大的籌備,同時他在上海大學教授「社會學概論」,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瞿秋白把講台作為宣傳革命思想的陣地,點燃了青年學生的愛國熱血,之華也深受感動。
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一大」,孫中山先生提出新三民主義,共產黨集體參加國民黨,國共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楊之華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婦女部主任向警予的帶領下,在上海工人中開辦夜校,一面掃盲一面宣傳革命思想,工作非常積極,她在工人中交到了很多朋友,及時掌握了紗廠女工罷工的情況;她還積極參與黨發起的「五月一周」學生運動,在社會上宣傳進步思想,能和自己欽佩的老師瞿秋白一起工作,楊之華感到非常光榮,瞿秋白也很欣賞這個學生。
讓楊之華苦惱的是,丈夫對她的學業和事業都不支持,兩個人雖然感情尚在但生活的目標和態度卻越來越不一樣,之華很羨慕蔡和森與向警予的革命愛情。瞿秋白工作非常繁忙,而妻子王劍虹肺病卻日益嚴重,這讓他非常焦慮,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王劍虹終於不治,妻子的去世給瞿秋白帶來很大的打擊,國民黨右派對共產黨的攻擊也隨著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興起而加巨。年輕的共產黨人面臨嚴峻的考驗。
在紀念雙十節的大會上,學生的愛國熱情受到來自租界當局的打壓,學生黃仁被推下講台意外摔傷不治,這一事件在學生中引起巨大的憤慨,他們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更堅定地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線,楊之華作為共產黨員擔當起學生會的重要工作,她和瞿秋白之間的感情也在斗爭中成熟起來。
在同志們的理解和支持下,楊之華和瞿秋白決定面對這段感情,他們一起回到楊之華的家鄉蕭山,和楊之華的丈夫進行坦率的交談,三個人最終達成彼此的諒解,在上海的報紙上同時刊登了楊沈離婚,瞿楊結婚,沈瞿結為兄弟的啟示,一時成為新聞。
孫中山北上議事途徑上海,上海學生和市民3000多人到碼頭歡迎,支持革命,租界當局感到非常緊張,並決定拿上海大學開刀,當局搜查了上海大學,沒收了進步書籍,並貼出了對瞿秋白的通緝令,搜查了瞿秋白的住所,燒毀了他從蘇俄帶回的書籍。黨決定瞿秋白轉入地下,由楊之華單線聯系。生活變得緊張而不安,但兩個人依舊在享受著美好的愛情,依舊堅持為革命工作,在談到危險與死亡的時候,兩人都堅信革命者是不會被危險嚇倒,被死亡征服的。
1935年,瞿秋白被捕,他編造了身份,等待取保,楊之華此時在上海的工廠里做工,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得知瞿秋白被捕,她四處奔走,尋找鋪保,鋪保終於找到了,瞿秋白卻被叛徒出賣給國民黨,他大義凜然,堅持革命立場,對花樣翻新的勸降不與理睬。就在楊之華在上海想方設法努力營救的時候,蔣介石下令處決瞿秋白,瞿秋白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用生命實踐了自己的誓言與理想。楊之華化悲痛為力量,為革命事業繼續奮斗。
❷ 電影秋之白華中,為了實踐自己希望什麼好起來
電影《秋之白華》中,為了實踐自己希望祖國的未來好起來。
一、簡介
《秋之白華》是由霍建起執導,竇驍、董潔主演的劇情片,於2011年6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瞿秋白與進步女青年楊之華從相知相戀,到終成眷屬,再到生死離別的傳奇愛情故事。
二、劇情
瞿秋白是社會學系主任,而楊之華則是他的學生,楊之華是從家鄉來到上海尋求民主救國的新女性,老師的才華和風度深深打動了楊之華,更讓她羨慕的是瞿秋白與妻子王劍虹舉案齊眉。因為人生理想的差異,她對丈夫沈劍龍感到有些失望。
於是,她把全部的熱情和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革命中,最終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員。1924年,王劍虹病逝。悲痛萬分的瞿秋白第二天就出現在了課堂上。瞿秋白因住處遭到敵人的搜查而被迫轉入地下活動,楊之華受組織指示負責與瞿秋白聯系,師生加戰友的情誼,漸漸升華。
在上海的大潮中,楊之華勇敢的向瞿秋白表白,後者委婉拒絕了她。無論是否能與秋白走到一起,楊之華還是決定結束自己的婚姻,瞿秋白最終正視了自己的情感,陪楊之華一起回到她的老家蕭山。回到上海後,他們在報上發表了聯合聲明。
一對戰友終於結成良緣。婚後,瞿秋白將一枚刻有「秋之白華」的圖章送給妻子,從此成為他們一生愛的見證。1933年冬天,瞿秋白被調去江西蘇區工作,楊之華因故未能同行,兩人約好一定相見,沒想到變成永訣。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被俘,關押在長汀監獄。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文章《多餘的話》。一個月後,唱著被他翻譯的《國際歌》,坦然走上刑場,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