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國內好看的顏色電影

國內好看的顏色電影

發布時間:2024-06-03 10:22:46

❶ 有哪些色彩運用非常經典的電影

在我的印象里,色彩運用非常經典的電影,就是《煎餅俠》這部電影。無論是在演員的衣著,還是在場景的布置方面。色彩都很有鮮明的對比,讓人眼前一亮。跟其他電影不一樣,它突出的色彩,會讓人有很深刻的記憶。

❷ 急求:講述色彩的電影

《柏林蒼穹下》這部電影算是在色彩色調上比較有特點的影片 講述天使在凡間的故事 前一半電影是黑白的 後一半電影是彩色的 黑白的莊重肅穆像描述天使的生活 彩色的鮮艷活潑表現了天使在愛上人類和過人類普通生活後那種變化 推薦給你看看 但這是老片子 1987年的 屬於文藝片 怕你覺得悶看不下去 但是是很經典的一部片子 你選這個應該不會和別人撞車

❸ 如何評價李安執導的電影《色·戒》

2007年色戒上映,讓李安導演又捧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獎杯,距今已經十幾年,當年因為裡面色情場景和影片被禁而被大眾熱議的電影,卻依舊沒有被遺忘,脫離開獵奇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會發現就像李安導演的其他電影一樣,色戒也同樣讓人有發自內心的感動。

為什麼電影中要有這些情色場景,是為了噱頭嗎?李安不僅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他更擅長的是通過故事來讓我們看到人的真情實感。如果我們把中間的情色場面,把它當成李安電影中普通的情節來看的話,色戒中易先生與王佳芝兩人單獨在一起的場景就可以看成斷背山中傑克與恩尼斯的斷背山,它與世界上其他的一切無關,即使王佳芝背後有共產黨的組織,易先生也有投靠的日本人和時刻管控著他的張秘書,然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卻放下了各種 社會 關系,兩人看起來各有使命,卻同是天涯淪落人,因此才能讓觀眾看到他們在其中投射的真實的感情。人們的感情中少不了性,那麼電影中也沒有什麼理由避免描述這些事情,因為這一切都是人物會發生的自然的反應。易先生和王佳芝因為性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卻在無意之間透露了自己的內心。

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呢?我覺得說的是人內心隱秘而真實的 情感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愛不愛自己,只有問自己的心才知道。而這部電影也同樣表達了這樣的主題,那就是表面上為人贊頌的 情感 有時候卻敵不過處於陰暗處,出於人性而迸發出的真心和溫情。

王佳芝為了這份愛付出了一切,我們可以解讀成女人就是心軟,可以說性是通往女人內心的唯一通道,然而這不是愛嗎?感情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混沌,自己都渾然不知,就沖動的做出了不一樣的決定。又是這樣的清晰,清晰到別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心裡明白,在自己內心說一句,原來這個人是愛我。就是導演李安想說的感情。

從電影畫面上看,《色·戒》確實很精彩,動作流暢尺度大,看得人血脈噴張。

但是也是因為尺度大,突破傳統的文化底線,所以被封殺了,連演員也被封殺了。

而且,尺度太大還有個壞處,那就是讓人忽略了電影內容,至今為止我看那個片段不下十次,卻沒有看過整部電影,對影片內容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梁操唯」的水平上。

這就使得很多人把導演李安定性為三級片導演,損害他在觀眾心裡的形象。

總而言之,《色·戒》這部電影的存在弊大於利。

一、展現了人性的復雜

《色·戒》從根本上來說,其實講述了一個人性的故事。在雙方敵對的情況下,佳芝利用美色引誘漢奸,這其實是一項危險而困難的任務,她在快要成功時卻又對漢奸產生情愫,而且是真情。

演員梁朝偉和湯唯嫻熟的表演讓觀眾驚嘆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兩個人內心的糾結與自我斗爭。電影劇情的走向也雖然符合電影角色的性格特徵,但結局易先生「趕盡殺絕」的決定卻還是令人惋惜震驚。這就是現實,這也是人性。

二、戰爭與 情感 的碰撞

易先生機警精明,等閑之輩難以接近,卻對這位裹在旗袍里風情萬種的佳芝小姐甚是深情。每次與對方的接觸看似是假意迎合,卻用一個深情的眼神,刻畫出彼此不能放下的 情感 。即使是漢奸人的心總有真的一面,與其說是被色誘,還不如說是一種美好邂逅,是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的心靈碰撞。

團員祁裕民在刺殺未果的情況下認為佳芝是缺乏男女經驗,有礙色誘,佳芝不惜犧牲自己,與劇團中的團員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卻斷送了祁裕民和佳芝之間那一份微妙的感情。

生在亂世, 情感 都是與戰爭和利益連繞在一起,不能自主,不能隨了自己的心意。這就是影片所呈現出來的主題,給人心靈深深的撞擊,每個人心中對於感情的美好追求只能隨著戰爭的紛擾而灰飛煙滅。

三、演員的真情投入

在離離合合和一次次的刺殺未果中,易先生和佳芝的接觸也一次次增多,這卻推動了倆人之間的感情升溫。在槍手已經埋伏好准備襲擊易先生時,佳芝卻被易先生的准備的鑽戒深深感動,這時她也明白,自己早已假戲真做,愛上了易先生。

演員湯唯表情細膩,眼神到位。無奈,這場戲終須有一個結局,將影片推向高潮,我們所能期盼的那份美好卻又不是。把一個老辣變態的漢奸表現的淋漓盡致。

四、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表現

《色·戒》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大膽而外揚。對「性」的描寫恰當而不低。既大膽地展現了抗戰年代裡人與人之間那種無拘的狂野,卻又在結尾讓故事轉了180度的彎,直接奔向了浪漫主義。

湯唯劇情中所需要的這種由恨生愛的大轉變清楚地呈現給了每一個觀眾。此外,梁朝偉也顛覆了他曾經在許多作品中的固有形象,飾演了一個變態的漢奸,其對形象的演繹也是很到位,可以算是豁出去了。

五、李安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

《色·戒》從未上映前就飽受期待,最後眾望所歸地成功獲得了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色·戒》令湯唯獲得了廣泛認可的同時,也使得她演藝事業節節高升。導演李安對電影拍攝要求十分苛刻,這也是李安作品完美的原因之一。

在影片中對所有的道具都追求真實質感,所有的劇情幾乎都完美安排。甚至連那6克拉的鑽戒,翡翠麻將,LV提包等等都是使用的真實道具,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色·戒》成為了一部近乎完美的經典之作。

色戒劇照

電影「色戒」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年,所有人都記住了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的愛恨糾葛,梁朝偉用精湛的演技和與生俱來的憂郁氣質,迷倒了電影里的王佳芝,也收獲了熒屏之外無數少女的芳心,然而電影終究只是電影,真實 歷史 上的易先生與電影里的角色相差甚遠,他與王佳芝之間的一切亦不纏綿悱惻。

丁默邨(左一)

易默成的原型是丁默邨,偽汪精衛的特務頭子,也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殺人魔窟的特工總部主任,他的心機城府極深,平日里低頭走路,沉默寡言,如果不了解他的真實身份,屬於丟到人堆里毫不起眼的那類人。除此之外,他有著敏銳的直覺,超乎常人的洞察力,這讓他常常在與自己的敵對人交鋒時,對方還沒有先出手,他就已經做好了一切防範。

丁默邨好色,即使患了嚴重的肺病,也流連花叢里,身體瘦弱的他甚至仰仗春葯與漂亮女子廝混,所以當鄭蘋如——王佳芝的原型人物,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那時年華正好,明眸皓齒的她一下子就吸走了丁默邨全部的目光,丁默邨將她留在了自己身邊,讓她做自己的秘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他的情人。

鄭蘋如,上海《良友》畫報

鄭蘋如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女子,她是去暗殺丁默邨的間諜,但同時她又是單純的,因為她沒有接受過任何間諜訓練,換言之,就是一個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殺手,而她完成任務所憑借的,一是一腔熱血,抗日戰爭爆發後,國難當頭,她義不容辭;二是她美艷不可方物,年僅十九歲的時候就成為了上海《良友》畫報的封面女郎,美色是她武器,而且能殺人於無形。

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鄭蘋如遇到的對手是丁默邨,一隻老奸巨猾的狐狸,面對美色,他可以一邊神魂顛倒,一邊卻又清醒理智。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最開始的時候,他是沒有覺察到鄭蘋如的不對勁的,並不是他不夠精明,而僅僅是他對鄭蘋如是有信任的,而這信任來源於鄭蘋如曾經就讀與民光中學,恰好丁默邨曾經又是民光中學的校長,所以他們算是能扯上一點師生關系。只是盡管如此,最終鄭蘋如還是露出了破綻。

色戒劇照

那是在他們交往了幾個月後,丁默邨和鄭蘋如共進晚餐,用餐後,鄭蘋如對他撒嬌:「聖誕節快到了,你送我什麼呢?」,在得知鄭蘋如想要一件皮大衣後,丁默邨帶她去了一家皮貨店,可就在鄭蘋如挑選大衣的時候,他注意到在櫥窗的玻璃外有兩個人在打量他,幾乎是一瞬間,他就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馬上從一扇門沖出去,撲上車,就在那一刻,果然,槍聲響起。

作為一個平時睡覺都不在卧室睡的人,這次的刺殺馬上讓丁默邨意識到了點什麼,很快,他就調查出了所有與這次行動有關系的人,而鄭蘋如的名字出現在這其中的時候,他是既意外又不意外的。

色戒劇照

對於這一切,鄭蘋如是不知道的,不僅僅她不知道,她的上級也都毫不知情,當丁默邨已經對她了如指掌,以上帝視角注視著這一切的時候,她還天真的以為,因為那天買大衣是自己提出來的,所以他不會懷疑到自己的身上,於是又給丁默邨打了電話,約好下一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12月25日,鄭蘋如帶著一把手槍和必死的決心去赴會,太過年輕的她,此時此刻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而至,她以為自己會和丁默邨玉石俱焚,又或者丁默邨已經是她瓮中捉鱉的那一隻鱉,可事實上,那天最後等待她的是4輛車和20多個特務。

在丁默邨的安排下,鄭蘋如被捕,她最終被秘密處決於滬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中,年僅22歲。

鄭蘋如

鄭蘋如和丁默邨之間的所有往事,說白了不過是一個愛國女子刺殺一個漢奸失敗,在這段關系裡,丁默邨好色,而鄭蘋如任務在身,丁默邨有沒有對鄭蘋如真的動過心,我們沒有確切的答案,但鄭蘋如對他,卻是實實在在一分情都沒有,在她的心裡,一直有著一個喜歡卻最終沒有在一起的人,那就是一個叫王漢勛的空軍軍官,只可惜向來情深,奈何緣淺,最終他們還是錯過了,鄭蘋如死後四年,王漢勛也因意外去世,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說起《色戒》,印象最深的還是多場以假亂真的激情戲。

(因為看的是一開始的無刪減版)。

也許我只是一個不懂藝術的平凡俗人的原因吧。

不管影視界把《色戒》定義為什麼片,

我個人是認為《色戒》是拍的最好的三級片。

因為故事情節緊扣人心,激情戲又能以假亂真,

看的讓人目瞪口呆,心跳加速,遐想聯翩。

在我看來,電影《色戒》之於李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總之,這么多年過去,我還能記得這部電影如一股異常強大的沖擊波,直接沖進我的內里,讓我望見了人性中原本很難望見的幽暗之處。李安在這部電影里深刻地解析了一次人性。怎麼都不能輕描淡寫地略過她的。所以,再來聊聊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吧。

首先要為李安超凡的想像力喝彩。

對於張愛玲的作品,我因為喜歡而特別地認真對待。但她的《色戒》,還真的沒甚看懂。起碼我沒有看出李安在電影里表達的那些意思。看了N遍小說版《色戒》,覺得根本不如張愛玲的其它小說那樣好看。因為根本沒什麼故事嘛。

可是李安的電影《色戒》我看懂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懂(自認為哈!)。那些小說中沒能表達出的意思,李安都用他的電影語言表達出來了。故事編得合情合理,人物刻畫入木三分。看來我還是水平低呀——小說本來就需要比理解電影更深的功夫。更別說是篇張愛玲想藏東埋藏西的小說了。好在還有李安版的電影《色戒》,讓我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曲線對一事物進行充分的認識。還好有李安這樣想像力超凡的人,用電影詮釋我看不懂的張愛玲。

為張愛玲無所畏懼的追求真實感嘆

女人總是喜歡言不由衷、半遮半掩。搞得男人總結出一條經驗之談——女人的話要反著聽。女人是不會勇敢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的,特別是張愛玲寫書的那個時代。可張愛玲通過她的小說《色戒》真實地書寫了一個真實——對於女人來說,愛情超越一切!張愛玲無所畏懼地追求真實,還表現在她對於胡蘭成的這段感情,愛就愛了,任憑他是誰。一直覺得她的《色戒》,是她向世人的一個道白——關於愛上胡蘭成這個事。看過《色戒》,我想沒有觀眾會恨王佳芝,沒有觀眾會責怪王佳芝在被鑽戒的光澤晃暈了頭時,真實地面對了一次自己心目中的愛情。就如同沒有人責怪愛過漢奸胡蘭成的張愛玲一樣。

為梁朝偉的易先生遺憾

都說梁朝偉的易先生演得好,我卻覺得他演的易先生太好了,反而讓我有些遺憾。要知道易先生是心狠手辣的特務頭子。那樣一個角兒,不是裝幾個奸詐的表情,說幾句惡毒的話,擺幾個陰狠動作就可以出得了彩的。梁朝偉太優秀了,怎麼都難把他與易先生掛上鉤。而如果不是特務頭子易先生,王佳芝對易先生的愛情就失去了合理的根基。易先生因為職業的關系,對單純的王佳芝有心理上的依賴。王佳芝是治療易先生因殺人太多而引發無限恐懼的一劑良葯。因為不可缺少,才有了那些在王佳芝眼裡視為愛情的舉動(一個男人花那樣大的價錢,說明男人的在乎,而男人在乎一個女人,那就應該算得上是愛情的吧!),有了王佳芝無怨無悔對崇高使命的背叛。這部電影因為梁朝偉一貫的優秀,而少了些許穿透心壁的力量。據說,大陸版的《色戒》,對易先生的戲刪了不少,那就不能怪梁朝偉了。

為湯唯略顯稚嫩的表演一笑

難得這樣的世界還有湯唯這樣氣質的人。氣質好得如同與這個混沌的世界無關。她長得很中國,很中國民國那個時代。李安真是慧眼獨具的。湯唯能經受這部大戲的考驗,實屬不易。現在為了事業豁出去的女人已不是什麼稀奇。只是她這次的付出,一定是超過了她心理底線的,不然她不會常常在片場獨自落淚。看著她不時流露出的稚嫩(不算她必須表演出的那一部份),我非常同情她。看得出,在電影里她真的太稚嫩了。畢竟她還沒到張愛玲寫《色戒》時那個年齡。沒有經歷,又怎能懂得。她是要費多大的勁才能達到李安的要求呀。好在已經交卷。這么多年過去,她為《色戒》所背負的,也都過去了。

我對於梁朝偉的喜歡就是從這部《色戒》中開始的,甚至經常會回過頭再看一遍。

對於這部片子,我想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看:

幾個大學生試圖想殺一個大漢奸。在暑假的時候策劃了一場相遇,利用王佳芝來勾引易先生,暗殺不成,殺了一個走狗,平時租房子租車把錢花完了,生活歸於平靜後又把王佳芝叫來,繼續勾引易先生,實行下一步計劃,所有人都把她放在了一個極危險的位置,甚至據點的聯系人都對她道德綁架,所有人都應該清楚,這本不是她自願的。

鄺裕民是個懦夫,他甚至連一個吻都不敢給王佳芝,王佳芝做的一切,都是因為鄺裕民的志向,但是這個人根本不能給他安全感,鄺裕民可能是一個好的戰士,但他不是一個好的愛人。

易先生是漢奸,但是是唯一對她好的人,從開始的眉目傳情、佔有到後來肯為她買一顆大鑽戒,一向謹慎的易先生僅僅是對她不設防線。但是到了最後,王佳芝和鄺裕民他們的計劃暴露,易先生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對著那個鑽戒,極力撇清自己的說:「不是我的」。

王佳芝是可憐人,到死都沒有人替她收屍,但是有些人活著,他們就像死了一樣,易先生是,易太太也是。

麻將桌上的端倪能看出不少的故事,易先生和在座的幾家太太都有點瓜葛,但是易太太仍然鎮定自若,好像已經習慣了,明知道易先生對王佳芝有了好感,仍要裝作沒看見。

沒有王佳芝的易先生選擇了自保,甚至不親自審問,看著那間空盪盪的屋子,眼裡浸了淚水,沒有王佳芝可惜、遺憾、傷感,但不是不能活。

最後還是想說,梁朝偉演技真的很棒很棒。

風語者也來談談電影《色戒》吧。畢竟華人導演里個人最為崇拜李安。

如何解讀《色戒》這樣一部頗受爭議的作品,在下內心還是沒有把握的。原作同名小說《色戒》是才女張愛玲的一篇文字並不多的小說,內容是一個使用美人計對付漢奸的故事,且有故事原型。
李安導演的《色戒》其實有意在兩字之間加了一個點--《色.戒》。可別小看這個差別,李安導演是有深意傳達的,待在下慢慢道來。

著名導演謝飛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繫上課時,問大家看過小說《色戒》沒有,李安導演准備拍了,你們學導演的都來做做作業吧,如讓爾等導演,看各自會怎麼樣來拍?

事後當大家看到李安的驚世之作《色.戒》後,紛紛表示大跌眼鏡,幾乎可以用驚世駭俗來形容! 片中的大尺度激情床戲引起大量觀眾難以接受,國內還刪除了整整六分鍾才得以與觀眾見面。論票房當年僅落後美國大片《變形金剛》,但爭議不斷,有叫罵美化漢奸的,有叫罵流氓導演的,有言稱封殺的……由於國內還沒有影片分級制度,該片被普通觀眾認為兒童不宜觀看,李安也哭笑不得。

當年許多大陸和台灣的觀眾甚至借 旅遊 之際,專門到香港看全版的《色戒》,可見吸引力多大。

這是一部色情片?諜戰片?還是愛情片?的確不好歸類,這些元素都有。

當你看過了李安的《冰風暴》和《斷背山》之後,再看《色戒》,就會不由自主地佩服李安的電影了,《冰風暴》表現了西方人的性自由,《斷背山》描寫了一個類似天堂之愛的故事,《色戒》居然也是一部愛情故事,不同的地方是描寫的完全是地獄之愛。如果讓在下歸類,個人覺得應該歸類為人性題材作品,屬於文藝片類型。

故事講的是一群初出茅廬的學生黨,同奸詐的特務做斗爭,演技太爛,早就被人家察覺,暗殺變成了荒誕滑稽的舉動,女主犧牲貞操最後被迫假戲真做,動之以情來俘獲漢奸的心,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再看看暗殺背後的一黨人物,幾乎全都是很猥瑣「業余」的,如何能成功?所以註定無法達到目的。由於實施美人計,女主成為關鍵,為引誘目標進入圈套,靠演戲是無法俘獲人心的,所以只有假戲真做,去當漢奸的情人,才能不被發現。但到後來,用情太深的結果是連本人也無法分辨自己在干什麼了,與敵同眠,與狼共舞,最後完全失去了自我……

李安導演用心良苦做足了一個女人的情愛戲份,這也是原作者努力想表現的重點,小說里有句發人深省的話,「要得到男人的心,得通過他的胃,要得到女人的心,得通過她的陰道」,幾乎是名言。影片里三場床戲完全是劇情需要,層次遞進推動情節發展的,顯得格外重要,絕非單純為吸引人,引誘人。故事到最後關頭,女主情關難過,一句「快走」放過了漢奸,自己下意識做了革命的叛徒,但成就了一個女人的人性,這里太佩服李安的處理了,女主在一場看似壯烈的鋤奸任務中,其實是一再被犧牲,要不斷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如同在地獄一般,生死對她而言早已經麻木,反而在漢奸身上看到了一分真愛,於是如此這般……難怪李安在拍片過程多次失聲痛哭,無法自已,幾近崩潰。

從這一點上看,王佳芝反倒是極為可憐的,因為在一系列的故事線索里,女主作為一個學生,從一開始就是不斷地被身邊的人一再「出賣」,如自己心儀的男朋友在關鍵時刻的退縮,同伴閨蜜無疑暗戀了自己的男友,出主意讓一個猥瑣男來為女主破身,再後來即使到重慶派出的特務也是拿她當槍使,一再利用其姿色,出賣肉體和靈魂……如此冷酷無情的人和事,最後都讓這個天真的女子墜入絕望,殘存的一點情和愛,居然也是斷送自己和組織的苦果,飲鴆止渴式的反叛,地獄里的掙扎,當你真正看到這些的時候,你的內心和良知還能無動於衷嗎?

李安對漢奸的處理沒有標簽化,是作為一個人來表現的,有惡的一面,同時又有人性的一面,如果簡單地認為是在美化漢奸,那就太低估李安想要表達的東西了,畢竟人性是十分復雜的,過去我們習慣了非奸即忠的標簽,這里對人性的解剖,尤其對女性內心的挖掘,絕非簡單粗暴可以涵蓋,我們能看到的還有無法看到的東西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對人性題材的把握,風語者最佩服的一是史提芬斯皮爾伯格,一部《辛德勒的名單》讓導演們望塵莫及,還有就是李安,幾乎每部作品都是人性題材力作!尤其後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全是寓言式的對人性進行拷問……《色戒》真正能被人們看懂,是存在一定障礙的,因為藝術性太另類了,也太容易被誤解了。

色可戒,情難舍!這就是李安導演想要告戒世人的東西。

該片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以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為背景,講述女大學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漢奸易先生意圖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並准備下手時,卻發現自己下不了手,於是通風報信讓易先生逃過一劫,易先生卻決定將他們包括王佳芝統統槍斃的故事。

張愛玲的愛情小說總是帶著悲劇色彩,女主角在愛情里都很卑微,而她自己的愛情,也是卑微到了塵埃里。 張愛玲在給胡蘭成的信里寫道: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我的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色戒》這部電影把原著里又矮又丑的易先生換成了我們帥帥的大眾情人梁朝偉,湯唯演的王佳芝因性而愛,把國家大義,戰友之情全部拋在一邊,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人看的很不舒服。王佳芝的同伴鄺裕民提出計劃,卻要王佳芝來實行,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易先生卻要她的命。同伴不值得她一心一意賣命,愛情也生長在地獄里。計劃失敗了小說內外,電影內外的人都指則她。

男人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色情,女人在這部影片中看到了對女性的壓迫和傷害。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大導演李安還是很有名的,多次獲得國際性大獎。6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可以說在國際上還是很成功的。張藝謀是力挺李安的,可以說兩個人是惺惺相惜的。

看過《色戒》後,我覺得拍的還是相當不錯的。故事是以真實的事件改變,幾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為了殺汪精衛派系的漢奸而一直在奮斗,他們也只不過是剛剛長大的孩子,臉上還有稚嫩,殺漢奸雖然是一件正義的事,但是畢竟要流血犧牲,這就讓人十分膽怯了!劇中的梁朝偉,可以說是非常帥氣的,沉默寡言總是讓人覺得陰森可怕,而湯唯飾演的王佳芝從一個單純的女青年,變成一個刺殺漢奸的女特務,這心路歷程也不是一般人能經歷的!總的來看,整體上電影給人感覺還是很流暢的。而大尺度的演員,也讓大家忽略了電影劇情的本身。演員為了這部戲,感覺還是付出了很多的!梁朝偉讓大家大飽了眼福,湯唯更是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里,還是有幾點要和大家探討的,覺得在處理上還是有些不妥的。

1、作為愛國的女特務王佳芝,在最後關頭,居然放走了漢奸,這一點就有一點摸不到頭腦了!只能推斷王佳芝是愛上了易先生,他的鑽石以及他的身體,我覺得這有一點抹黑王佳芝了!

2、幾個大學生為什麼去殺漢奸,也要穿上學校的校服,這點讓人匪夷所思。

3、在香港的租的公寓里,即便易沒有進到公寓,幾個大學生有手槍也完全有能力射殺,可是為什麼沒有沖出去,雖然是新手,但是也太坑了!

4、梁朝偉飾演的易不像和漢奸,反倒是有點給人感覺很酷的感覺了!

❹ 早期中國彩色電影

*
第1章 中國紀錄電影的開端(1905—1921)
電影在發明不久就傳到了中國。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內放映了《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影片,這一天是世人公認的電影的生日。自1896年初開始,盧米埃爾陸續派遣了近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至1897年底這些攝影師涉足過南極洲之外的各個大陸,拍攝了750多部影片,包括在中國拍攝的影片,電影正是在這個時期傳入中國的。
根據記載,1896年8月11日是中國最早放映電影的日子。這一天,上海徐園的「又一村」茶樓放映了多部外國短片。1902年1月,北京也出現了電影放映活動,一個美國電影放映商在前門打磨廠福壽堂放映電影。1904年,電影放映活動由民間進入宮廷。在慈禧太後70壽辰之際,英國駐北京公使向宮廷進獻放映機一架和影片數套祝壽,放映過程中由於摩電機突然炸裂,慈禧認為此物不吉祥,清宮內從此不準放電影。然而,此事並未阻止電影在中國的傳播。
最早在中國放電影的是外國人,最早在中國拍電影的也是外國人。自電影傳入中國到辛亥革命,外國人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有50多部。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期間,不少外國攝影記者來到北京拍攝紀錄片。1904年,在發生於中國滿洲旅順口的日俄戰爭期間,也有外國攝影記者前往拍片。起初在中國長期從事拍片活動的是義大利人阿歷克·勞羅,他於1907年來到中國經營電影放映,後來從事拍片活動,拍過《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強行剪辮》、《上海風景》等短片。
盡管至今尚未找到十分確鑿的證據,但大多專家學者認為中國人拍攝電影的活動開始於1905年。是年秋天(或春夏之交),開設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的豐泰照相館拍攝了記錄京劇名角譚鑫培表演京劇《定軍山》片段的短片,片名也叫《定軍山》。稍後,譚鑫培表演《長板坡》等劇目的片段也被拍成影片。據說,直到1909年遭到火災之前,豐泰照相館的拍片活動一直沒有中斷,而且為了適應無聲電影的特點,這些影片選拍的是一些武打和舞蹈動作較多或富於表情的場面。
中國人較早攝制的新聞片是《武漢戰爭》(1911)和《上海戰爭》(1913)。前者記錄了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的幾次重大戰役,而且不久即再現於銀幕,深受歡迎;後者記錄了上海各界為聲討竊國大盜袁世凱而進行的「二次革命」的部分場面,於1913年9月29日在上海新新舞台與故事片《難夫難妻》(中國的第一部故事片)同時映出,被稱為「空前絕後的活動影戲」,連映數天。這兩部影片是中國人藉助外國影片公司的設備拍攝的,中國電紀錄電影的發展有還待於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作為資產階級新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商務印書館開始關注電影,於1918年設立活動影戲部,攝制的影片分為5類:風景片、時事片、教育片、古劇片、新劇片,其中前4類均可歸入新聞紀錄片的范疇。風景片如《上海龍華》、《浙江潮》、《普陀風景》、《北京名勝》介紹了祖國的風景名勝,新聞片如《歐戰祝勝遊行》、《東方六大學運動會》、《第五次遠東運動會》報道了新聞事件,教育片如《女子體育觀》、《盲童教育》具有健康而嚴肅的內容,古劇片《春香鬧學》、《天女散花》、《琵琶記》記錄了梅蘭芳和周信芳表演的京劇片段。1926年,商務印書館影戲部改組為國光影片公司,拍片活動持續到1927年。
1919年,幾位民族資本家集資興辦了專營電影的公司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滑稽片《飯桶》,該公司拍攝的均為紀錄片,包括戲曲片、新聞片、風景片。戲曲片《四傑村》是該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影片,完成之後不僅在國內放映而且運往美國放映。此後,它還拍攝了新聞片《周扶九大出喪》、《張季直先生的風采》、《聖約翰與南洋球賽》、《南京的警政》,風景片《矮子墳》(南通古跡)、《南京風景》。這些影片均攝於1921年,總體來說沒有引起很大關注,但它拍攝於1923年的新聞片《國民外交遊行大會》受到廣泛歡迎,該公司在拍完此片後宣告停業。
電影與資本密切相關,沒有資本就沒有電影,資本的狀況決定著電影的狀況。20世紀初,中國電影的製作主體是民族資本家,由於當時的中國民族資本薄弱,攝制影片的數量有限,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中國在1905年到1921年攝制的新聞紀錄片僅30多部。「紀錄片」這個用語是後世對故事片之外的影片的籠統稱謂,在當時的中國,無論故事片還是紀錄片都被稱為「影戲」,直到20年代中期才出現「新聞影片」的說法,「紀錄影片」的說法大約出現於30年代初期(較早見於1931年出版的梁實秋主編的《實用英漢詞典》)。電影在誕生之後的很長時間內被當作「新奇的玩意」對待,卑微的地位尚未引起正統人士和統治者的關注
*
第2章 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1921—1931)
20年代,隨著民族資本紛紛投資電影業,中國電影獲得了較大發展。盡管這種發展是混亂、艱難甚至畸形的,但對30年代民族電影的繁榮起到了奠基的作用。這個時期建立的大量影片公司促進了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新聞紀錄片的數量比過去有所增加,甚至出現了大型文獻紀錄片,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的來華拍片改變了西方列強統治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格局,對國外新聞紀錄電影發展狀況的介紹和討論促使中國電影工作者開始關注新聞紀錄電影,人類學紀錄片初現端倪。
自1921年起,由民族資本投資的影片公司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而且這些公司往往是從拍攝新聞紀錄片開始的。20年代,約有20多家公司拍過100多部新聞紀錄片。與以前相比,不僅影片數量有所增加,而且許多影片已不只是對旅途風光或新奇景觀的掃描,還將鏡頭對准重大社會事件,使新聞紀錄電影擺脫了卑微地位,獲得了上層人士的關注。這個時期,拍攝新聞紀錄片最多的幾家影片公司分別是民新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其中以民新影片公司對20年代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貢獻最為突出。
民新影片公司創始人黎民偉可謂中國紀錄電影史上第一個重要人物。1913年,他在香港創建和主持人我鏡劇社期間拍攝了故事片《莊子試妻》,由於這是香港的第一部影片,他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與當時大多數把電影當作娛樂或賺錢工具的電影商人不同,黎民偉認為電影不僅能供人娛樂,而且能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明確提出了「電影救國」的口號,並在當時中國電影業遠離中國革命的情況下,拍攝了大量表現孫中山革命活動的新聞紀錄片。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黎民偉拍攝了新聞片《孫中山就任大總統》。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他親自擔任攝影師拍攝了有關的新聞片。此後,他又相繼拍攝了《孫中山為滇軍幹部學校舉行開幕禮》、《孫中山先生北上》、《孫大元帥檢閱廣東全省警衛軍武裝警察及商團》、《孫大元帥出巡廣東北江記》等。孫中山去世之後,他拍攝了新聞片《孫中山先生出殯及追悼之典禮》(1925)和《孫中山先生陵墓奠基記》(1926)。後來,他將以往拍攝的影片匯編成大型文獻紀錄片《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1927),並於1941年重新編輯了此片的有聲版,名為《勛業千秋》。黎民偉在20年代拍攝的其他新聞紀錄片還有:《世界婦女節》(1924)、《追悼伍廷芳博士及國葬禮》(1924)、《廣東全省運動會》(1925)。
由於孫中山及其領導的北伐戰爭在當時產生的重要影響,還有一些影片公司拍攝了相關的新聞紀錄片,如長城畫片公司的《孫中山陵墓奠基記》(1926),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的《北伐完成記》(1927)、《總理奉安》(1927),民生影片公司的《北伐大戰史》(1927),新奇影片公司的《革命軍北伐記》(1927),三民影片公司的《革命軍戰史》(1927),上海影戲公司的《上海光復記》(1927)、《總理奉安紀念》(1929)。
與從前相比,20年代新聞紀錄片的內容豐富了許多。除了北伐戰爭,還有反映1925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新聞片《五卅滬潮》、《上海五卅市民大會》、《滿天紅時事展》,以及反映當時其他重大社會事件的新聞紀錄片,如復旦影片公司的《上海光復記》(1927)、《濟南慘案》(1928)、《張作霖慘案》(1928)。有些影片記錄了知名人士的活動,如《孫傳芳》、《盧香亭》、《吳佩孚》、《馮玉祥》、《張學良》。1922年,明星公司在成立的當年拍攝了多部新聞紀錄片,如《滬太長途汽車遊行大會》、《愛國東亞兩校運動會》、《徐國梁出殯》、《江蘇童子軍聯合會》、《萬國商團會操》。
早期來華拍電影的外國人幾乎全部來自資本主義國家,20年代中期兩位蘇聯電影工作者的到來改變了這種狀況,他們先後來到中國拍攝了兩部新聞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國內戰爭》(1925,B·A·史涅伊吉洛夫編導)反映了蘇聯自製飛機考察隊首次從莫斯科途經蒙古到中國的飛行,《上海紀事》(1927,雅科夫·布里奧赫編導)表現了第一次國內戰爭後期上海的生活和斗爭。
20年代,人類學紀錄片在中國初現端倪。據說,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是首次來到中國拍攝人類學紀錄片的外國人,他從1927年開始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對中國西北部進行了8年的考察活動,拍攝了大量活動影像資料。瑞典考古學家J·G·安特生也在20年代來到中國,利用電影記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所見所聞,對塞外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
第3章 抗戰紀錄電影的繁榮(1931—1945)
經過20多年的實踐,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獲得了初步發展。20年代末30年代初,有聲電影的問世使新聞紀錄電影的表現手段趨於完善。國民黨政府越來越重視新聞紀錄電影的作用,不僅加強對民營影片公司的利用和控制,而且成立官營影片公司。進入30年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了新聞紀錄片的重大影響,在艱苦的條件下建立了自己的電影機構,開始拍攝新聞紀錄片。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配合侵略中國,由派人到中國拍攝新聞紀錄片發展到在中國建立影片公司,甚至企圖控制中國的電影業。這個時期,其他一些國家的電影機構也派人來到中國拍片,這些影片向世界報道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活動。
1931年到1937年,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的主體是民營影片公司。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許多影片公司都認識到了拍攝抗戰新聞紀錄片的意義,紛紛派出攝制組奔赴戰場拍片,如明星的《抗日血戰》、《十九路軍血戰抗日》、《上海之戰》,聯華的《十九路軍抗日戰史》、《暴日禍滬記》、《凇滬抗日將士追悼會》,天一的《上海浩劫記》。中小公司也拍攝了抗日新聞紀錄片,如《十九路軍光榮史》(惠民影片公司)、《上海抗敵血戰史》(亞細亞影片公司)、《淞滬血》(暨南影片公司)、《上海抗日血戰史》(慧沖影片公司)、《中國鐵血軍戰史》(錫藩影片公司)。這些影片均拍攝於1932年,其中明星的《上海之戰》和聯華的《十九路軍抗日戰史》是兩部內容豐富的影片。
1932年5月凇滬戰爭結束後,一些影片公司和個人趕赴北方戰場,繼續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反映東北戰場的有九星影片公司的《東北義勇軍抗日戰史》(1932)、暨南影片公司的《東北義勇軍抗日血戰史》(1932)和遼吉黑後援會的《東北義勇軍抗日記》(1933);反映熱河戰場的有暨南影片公司的《熱河血戰史》(1934)、慧沖影片公司的《熱河血淚史》(1934)以及張漢忱的《榆關大血戰》(1934)和《長城血戰史》(1934);反映綏遠戰場的有西北影業公司的《綏蒙前線》(1937)、新華影業公司的《綏遠前線新聞》(1937)。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方面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的主要機構是兩個官營電影機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和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制」),以及一家半官營性質的影片公司,即國民黨的地方行政長官閻錫山設在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1938年拍攝了《風雪太行》和《華北是我們的》兩部抗戰紀錄片)。
「中電」從1934年成立到七七事變之前,總共出品了53期雜志片《中國新聞》和幾本軍事教育片。這些影片主要報道了國民黨政府的官方活動,其中不少是以反共為內容的宣傳片,如《「青年」與紅軍作戰經過》、《中央剿匪宣傳大隊》。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國共兩黨合作抗戰,「中電」暫時改變拍攝反共影片的策略,在拍攝《中國新聞》的同時也開始拍攝以抗戰為內容的雜志片《抗戰實錄》,前者主要報道後方動態及國民黨政要的活動,後者主要記錄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前線作戰的情況。八一三事變後,「中電」從南京遷往蕪湖,1938年初又遷往重慶,主要拍攝新聞片,如表現我國軍隊在正面戰場抵抗日寇的《東戰場》、《克復台兒庄》、《抗戰第九月》、《活躍的西線》。1939年,「中電」拍攝了《勝利的前奏》和兩部記錄「重慶大轟炸」的影片。
「中制」於1938年在武漢成立,前身是1935年國民黨設在江西的「剿共」軍事機構「南昌行營政訓處」下轄的電影股,主要拍攝反共新聞紀錄片,編輯在《電影新聞》中,抗戰前已出品30多號。電影股移至武漢後改稱「漢口攝影場」,經過改組擴充之後改稱中國電影製片廠。武漢時期的「中制」,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成了製作抗戰新聞紀錄片的重要基地,所拍影片被編輯成《抗戰特輯》。在1938年9月武漢失守之前,「中制」從武漢遷至重慶,自1939年起增設新聞影片部,由鄭君里負責。他在主持新聞影片部期間,拍攝了大型紀錄片《民族萬歲》,報道了西北和西南地區各族人民支援抗戰的事跡以及他們的風俗人情、宗教活動,其中蒙、藏、回等族同胞為前方將士捐獻糧食、苗族同胞在崇山峻嶺中開山修路的場面非常感人。1939年以後,由於蔣介石多次發動反共高潮,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抗戰新聞紀錄片的攝制遭到種種阻撓,「中制」和「中電」的進步力量遭到迫害。抗戰勝利前夕,羅靜予將「中制」抗戰以來拍攝的新聞紀錄片素材帶到美國,與美國導演費蘭克·卡普拉合作編輯了紀錄片《中國之戰》(卡普拉編導的七部系列紀錄片《我們為何而戰》中的一部)。
抗日戰爭爆發後,香港電影界也開始攝制抗戰新聞紀錄片。在香港拍攝的近百部抗戰電影中,新聞紀錄片有15部之多,而且5部影片的片長超過8000尺。香港拍攝的第一部大型抗戰新聞紀錄片是大觀影片公司的《廣州抗戰記》(1937),記述了廣州各階層人民動員起來共同抗戰的情形。後來,又出現了大中華影片公司的《保衛華南》,愛群影業公司的《西北江血戰》,中國新聞社的《華南烽火》,建華影業公司的《廈門血戰記》,華北新聞社的《八·一三周年抗戰史》,國際影片公司編輯上映的《抗日戰績》、《八路軍攻打平型關》,以及香港「青年攝影團」在延安拍攝的《延安內貌》(又名《西北線上》)。
從1931年至1945年,拍攝抗日新聞紀錄片是多數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共識,成為新聞紀錄片的主流,許多機構或個人都拍過以此為主題的影片。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這個時期表現其他內容的新聞紀錄片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如風光片(《萬里長城》,1931;《神秘的西藏》,1935),體育片(《中外足球比賽》,1931;《第六屆全國運動大會》,1935),戲曲紀錄片(《四郎探母》,1933;《斬經堂》,1937),社會新聞片(《楊虎城閱兵》,1934;《阮玲玉逝世新聞》,1935;《魯迅先生逝世》,1936),企業紀錄片(《中華之絲綢》,1932;《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1935;《膠濟路客貨運輸設備及沿線風景》,1935),家庭紀錄片(《持攝影機的人》,1934,劉吶鷗編導)。以上所列僅為30年代拍攝的部分影片,進入40年代之後這幾類影片的數量更多。
教育片曾是商務印書館影戲部的五大片種之一,在三四十年代獲得了很大的發展。30年代,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南京金陵大學、上海教育電影推廣處等機構熱心於教育電影的製作,內容多為地理風光、國防常識、自然科學、工業生產、農事活動,其中的大多數影片由南京金陵大學理學院的孫明經教授拍攝。1937年春夏,他自南京經江蘇、山東、河北到達北平,又隨西北考察團赴山西、察哈爾、綏遠,沿途拍攝了數十部影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拍攝的《農人之春》,此片參加了1937年的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並且獲得國際農村影片競賽三等獎,這是中國紀錄片首次參加國際影賽並獲獎。
*
第4章 人民紀錄電影的興起(1938—1949)
在中國當代史上,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內涵。抗日戰爭時期,一切主張抗日的人都屬於人民范疇;解放戰爭時期,一切主張反對帝國主義、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人都屬於人民范疇。人民電影事業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立和成長起來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密切配合了黨的中心任務。人民電影開始於新聞紀錄電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製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新聞紀錄片。
人民紀錄電影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中。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世人矚目之地,大批滿懷抗日救亡熱情的文藝工作者來到這里。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電影的宣傳和教育作用,但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紅軍長征途中,由於缺乏必要的條件而未能建立自己的電影機構,直到1938年才創辦延安電影團。起初,袁牧之主持了電影團的創作活動,他在人力不足和設備簡陋的情況下開始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的拍攝工作。雖然此片未能完成,但從當時的拍攝情況和編導的總體構思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氣勢恢弘的影片。
在吳印咸主持工作期間,延安電影團拍攝了新聞素材《晉察冀軍區三分區精神總動員大會》、《聶榮臻司令員檢閱自衛隊》、《晉察冀軍區歡送參軍》、《敵後報紙〈新長城報〉》、《敵後織布廠》、《唐縣青年合作社》、《白求恩大夫》。1942年,延安電影團拍攝了另一部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即《南泥灣》),反映了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荒和生產的情況。此後,電影團還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拍攝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1942)、《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等新聞素材。這些新聞片和素材雖然數量不多,但發揮了新聞片的宣傳鼓動作用。
在延安電影團進行拍攝活動的前後,多位外國記者來到陝北,拍攝了表現延安生活的新聞紀錄片和素材,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36年訪問延安時拍過一些新聞電影素材,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漢姆在這里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還擊》(1938),蘇聯攝影師羅曼·卡爾曼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和《在中國》(1938)也拍攝了延安的場面。荷蘭導演尤里斯·伊文思在中國拍攝《四萬萬人民》(1938)期間,由於未能實現去延安拍攝的願望,便將一台攝影機和數千英尺膠片通過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贈送給延安電影團。
1945年,拍攝新聞紀錄電影的活動也在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開展起來。新四軍拍攝了新聞片《彭雪楓師長追悼會》,紀錄片《新四軍騎兵團》、《新四軍的部隊生活》。新四軍在拍片活動的同時還開展了電影放映活動,為戰士和群眾服務。新四軍的電影活動,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電影工作的重視和關懷。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這些活動的規模還很小,但取得的成績是極其寶貴的。
人民紀錄電影成長於解放戰爭的洗禮中。解放戰爭開始之後,人民紀錄電影事業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標志是1946年成立的延安電影製片廠和東北電影製片廠。由於延安電影團的所有人員已前往東北接收敵偽電影機構,延安電影製片廠的全部人員是重新配備的,他們在嘗試製作故事片《邊區勞動英雄》(未完成)之後,很快轉入新聞紀錄片的製作,拍攝了新聞素材《保衛延安和保衛陝甘寧邊區》。1947年10月,延安電影製片廠結束之後成立的西北電影工學隊,繼續為人民電影事業輸送新鮮血。
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立時不足200人,到1949年5月已發展到983人。建國前後,由於全國各地陸續建立電影廠時都從東影抽調幹部,故東影有「新中國電影的搖籃」之稱。東影在成立之初確定了以生產新聞紀錄片為主的方針,從1947年初至1949年7月向東北各地派出32支攝影隊,拍攝了30多萬英尺關於東北解放戰爭的新聞紀錄電影素材,這些素材被編入17輯雜志片《民主東北》(其中的13輯全部為新聞紀錄片),第17輯《東北三年解放戰爭》全面記錄了東北解放的過程。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以及建國初期收復國土的戰役中,東影和北影向全國派出的攝影隊有70多個(另一說法為101個),記錄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各大戰役。有些攝影師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如在1948年9月拍攝錦州外圍的義縣戰斗和攻克錦州的巷戰中以及11月拍攝沈陽西區李普屯的戰斗中,優秀攝影師張紹柯、楊蔭萱和王靜安先後壯烈犧牲。
1949年春,錢筱璋帶領東影新聞片組的40餘人於4月初進關,參加了建立北平電影製片廠的工作。此後,東影和華北電影隊的新聞紀錄片攝制工作轉移到了北影。華北電影隊是1946年成立的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電影隊的簡稱,被譽為馳騁在冀中平原的「大車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華北新聞》第1號。1947年11月石家莊解放後,華北電影隊在石家莊有了固定廠址,成立了石家莊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華北新聞》第3號。隨著北影的成立,石家莊電影製片廠完成了歷史任務,多數人員參加了北影的建設。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先拍新聞紀錄片,以後拍故事片」的指示,北影迅速掀起了拍攝新聞紀錄片的熱潮,從1949年4月20日到10月1日製作完成了5部短紀錄片(《毛主席朱總司令蒞平閱兵》、《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成立》、《七一在北平》、《解放大原》和《淮海戰報》),1部長紀錄片(《百萬雄師下江南》)以及《簡報》1至4號。其中,長紀錄片《百萬雄師下江南》包括渡江作戰、解放寧滬杭、國民黨海軍起義、人民解放軍繼續向南方進軍等內容,受到了觀眾的極大歡迎和輿論的高度贊揚。1949年8月,隨著「新聞電影工作總結會」召開,人民新聞紀錄電影即將進入新時代。

❺ 求有關朝鮮的彩色戰爭電影,國產或朝產均可

注意彩色的很少了!
國產:
英雄兒女
奇襲
軍教片《奇襲武陵橋》
軍教片《堅守文登川》
軍教片《飛虎》
鐵道衛士
打擊侵略者
上甘嶺
毛澤東和他的兒子

朝鮮:
《戰友》:1956年拍攝。中朝一起戰斗的故事。

《看不見的戰線》《血海》

《無名英雄》系列 這個電影系列片長達20集。

韓國:
太極旗飄揚
歐美:
《鋼盔》(Steel Helmet,1951年, 【導演】塞繆爾.富勒(蔽芹Samuel Fuller)。
《戰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導演】理查德.布魯克斯
《戰艦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
《獨孤里橋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 Ri,1955年。港譯《蜀閉圓孤里橋之役》)
《安娜波里斯傳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 年) 【導演】唐.西格爾
《戰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 【導演】.斯布林宏態畢斯特恩
《戰爭中的人們》(Men in War,1957年。) 【導演】安東尼.曼
《麥克阿瑟傳》(MacArthur,1977年) 【導演】約瑟夫.薩金特
《獵戰》(War Hunt,1962年) 【導演】丹尼斯.山德斯(Denis Sander)。

《滿洲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譯《恐怖分子》)

❻ 倫理大全電影排行榜(中國十大經典情色片是哪些)


十大吻戲最多的電影排名:1、《我的見鬼女友》說到十大吻戲最多的電影排名
第一的當屬《我的見鬼女友》,它是由韓國導演黃仁浩執導的一部愛情電影,影片上映於2011年12月,影片雖然情節上有些驚悚,但是卻出現了大量的吻戲畫面,而且吻戲時間之長也是很罕見的,有人看了之後,表示它應該屬於尺度電影之列。
2、《新天堂樂園》《新天堂樂園》是導演吉賽佩在2021年他的60大壽之際上映的,主要是紀念曾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的《新天堂樂園》,所以這一部電影是在向經典致敬,在短短的2分半的片尾中,集結了幾十部經典老片的精采親密鏡頭,總共多達42場接吻畫面,而且是眾星雲集的喲。
3、《花與蛇》《花與蛇》它是日本的一部情感電影,電影上映於2004年,是由日本著名導演石井隆執導,有人稱這部電影是拿女人身體做文章的電影,因為電影尺度非常的大,再加上吻戲場景很多,所以被認為是情色類的電影。
4、《戀戀筆記本》美國的電影《戀戀筆記本》原著作者是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在電影中有一段長時間、集中的吻戲,男女主人公重逢之後,情不自禁的熱吻起來,一直從雨中吻到屋裡,持續時間非常的長,所以它被稱為電影史上最經典唯美的吻戲鏡頭之一。
5、《初戀50次》《初戀50次》是一部愛情喜劇類電影,影片由彼得·西格爾執導,於2004年2月上映,除了故事情節設定流暢自然以外,還有就是它的吻戲畫面非常的多,通過一段段的吻戲,將電影逐步推向高潮。
6、《愛樂之城》《愛樂之城》是由達米安·沙澤勒執導,瑞恩·高斯林、艾瑪·斯通領銜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愛樂之城》2021年2月上映,許多觀眾看了之後,都表示吻戲太多,而且據後來統計,對這部電影給出好評的,大多數是男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吻戲多的緣故。
7、《人鬼情為了》《人鬼情為了》也是美國一部經典的情感電影,主要講述了身為幽靈的薩姆和美莉相愛的故事,電影中親吻的鏡頭數量不僅多,而且許多人看了之後都表示它是吻戲中的經典,這些經典的親吻鏡頭也被影迷評選為好萊塢電影史上「最浪漫的愛情時刻」。
8、《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由托納多雷執導一部義大利電影,貝魯奇、蘇爾法羅等主演的劇情片,上映於2000年10月,講述了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上的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影片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吻戲鏡頭。
9、《愛情的限度》《愛情的限度》是由克理斯多夫執導的一部劇情片,影片主要講述了沉淪性海的母親導與自己兒子之間的一場不倫的性愛游戲,雖然在倫理上有些不堪,但是鏡頭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的吻戲。
10、《深紅累之淵》《深紅累之淵》是十大吻戲最多的電影排名中,唯一一部動漫電影,由日本著名漫畫家松浦達磨創作,它嚴格意義上不屬於電影,應該屬於連載式漫畫,因為是愛情電影,所以免不了會出現許多的吻戲畫面。
天主教的_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和色慾本身就是人性,誰敢說自己沒有觸犯過這七宗罪?這只是人類的原罪罷了。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本是懷著一種輕松的心情去欣賞,沒想到看完心情卻很沉重。
有些人覺得這是一部政治隱喻片,女主角馬蓮娜的命運正好呼應了墨索里尼政府的興衰,有些人覺得這是一部文藝片,美麗也是一種錯誤,而有些人乾脆把它當做情色片去看。
《聖殤》
導演:金基德
這是一部關乎愛、金錢、倫理、復仇、憐憫、人性的電影,當這些都整合起來的時候卻顯得無比殘酷。
母親最後在樓頂上含淚說「江道也是可憐的人。
」其實誰不可憐?復仇的人也是如此。
古人有雲一報還一報,其實誰也解救不了誰,罪孽與死亡是冷冰冰的現實,也是對領悟到愛的人來說無言卻最無情的拷問。
《迷霧》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
他一向迷戀這樣的套路:主人公被困在某個地方,努力沖出重圍就獲救了。
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比外來事物更恐怖,這是我喜歡史蒂芬金的地方,他不為純粹的恐怖,他有思考,到處是隱喻,無盡的絕望。
《服從》
導演:克雷格·卓貝
有限的場景和出場人物,直白緊湊的敘事,對人性缺陷的嘲諷,呈現一部精巧的小格局作品。
當一個自稱警察以莫須有的罪名提出無理要求時,主角選擇了服從,而身邊的人為了避免捲入其中紛紛選擇了沉默和退卻,甚至成為幫凶。
《隔絕》
導演:澤維爾·吉恩斯
密閉空間的格局,開局直接進入主題沒有廢話代入感好。
人物個性很鮮明,塑造也很立體。
沒有糾結於人物的多樣性,而是將人物的個性與所為推向極端。
寓言了人們在末日極端環境下的無助空虛自棄虛偽,當然這裡面還有愛,極度,恨。
《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
導演:克里斯蒂夫·諾蘭
提到這部片子,眾網友必脫口而出:小丑。
大家對萊傑扮演的小丑似乎已經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
而在我看來,小丑這個形象之所以成功,萊傑精湛的演技只是一方面,而更多的在於編劇對於這個人物的設定。

❼ 中國的唯美情色電影《刺殺》, 絕美背後是怎樣的驚心復仇路

《刺殺》這部電影很好看,雖然故事情節比較老套,但在劇情的銜接等方面做的很到位,上演的一番激情澎湃的激斗,而且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值得一看。

刺殺這部電影其映射的暴政背後則是帝王的無情無義,還有君臣的昏庸。電影真實所演繹的小人物式的復仇。有著過於強大的主角光環,守衛森嚴的皇宮之中,一個女子竟然能順利的進入也確實是本電影最大的疏漏。不過該電影他的音樂製作還是十分的恢弘的,可以感受到導演對於畫面的掌握十分的到位。

閱讀全文

與國內好看的顏色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