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角鬥士是古羅馬哪個歷史時期,求具體的歷史背景
《角鬥士》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世紀下半葉古羅馬,馬爾克·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時期。
歷史背景:公元180年,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在彌留之際表示將立大將軍馬克西姆斯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他的兒子康茂德的強烈不滿。權欲熏心的康茂德竟然弒父篡位,並下令殺死馬克西姆斯全家。馬克西姆斯沒能救下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卻被迫成為競技場里用性命搏殺來娛樂觀眾的角鬥士,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逐步成為最受歡迎的角鬥士。
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康茂德復仇,馬克西姆斯利用自己的聲名和角鬥技術引導羅馬人民起來推翻暴君。康茂德為了除掉這個「羅馬的拯救者」,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最終,康茂德慘死角斗場,羅馬實現共和。
(1)角鬥士電影大結局簡介擴展閱讀:
古羅馬角鬥士分為不同的種類,他們的武器和鎧甲有很大差別,如下:
1、莫米羅角鬥士(Murmillo)——由身高較矮但體格健壯的戰士培訓而成。有厚重的矩形盾牌保護,全身從肩膀到小腿都在盾牌的掩護之下。這類角鬥士還戴著有巨大頂飾的頭盔,手持短劍,通過視野很差的面罩觀察對手。由於「莫米羅」是希臘語中一種魚的名字,歷史學家推測,這種角鬥士很可能得名於頭盔上的魚形圖案。
2、色雷斯角鬥士(Thraex)——手持僅可遮住軀幹部分的小型方盾牌,手中的武器也只是匕首而已。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屬於「色雷斯角鬥士」,這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角鬥士,他們身上幾乎沒有什麼防護的鎧甲,而且兵器又是短而輕的匕首,因此角斗雙方的攻擊速度非常快,完全依靠自身的體力、速度和技巧來周旋。進攻同時還要兼顧防守,因為一旦失手,將難以挽回。
3、網鬥士(Retiarius)——由身手最為敏捷的戰士培訓而成,僅有的裝備是皮製護肩、網和三叉戟。在所有角鬥士中,這類角鬥士最易受攻擊,因為他們幾乎赤身裸體地參加格鬥。但是他們可以憑借機動性慢慢消耗對手體力,然後伺機撒網纏住對手,尋找破綻,憑借武器的長度一擊制敵。
4、追擊士(Secutor)——這類角鬥士專門用來對付網鬥士。與莫米羅角鬥士不同,他們的頭盔設計更加圓滑,以避免被對手拋出的網套住。他們的面罩上只留兩個觀察孔,以防被三叉戟「見縫插針」。由於防護嚴密,追擊士經常在競技場上追著網鬥士砍殺,因此得名「追擊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角鬥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角鬥士
❷ 求一部角鬥士的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E_OU_1Mk9GaVbbIzuyS60Q
《角鬥士》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00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後下令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之後馬克西姆斯為了復仇,於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獎。
❸ 電影角鬥士的內容簡介
《角鬥士》該片講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後下令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之後馬克西姆斯為了復仇,於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的故事。
馬克西姆斯是一位戰功赫赫的羅馬帝國將軍,麾下的帝國軍團節節勝利,無堅不摧。行將作古的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非常賞識馬克西姆斯的才幹,有意選擇他繼承皇位。奧里利烏斯對馬克西姆斯的寵信招致皇儲康茂德的極度妒恨。
康茂德在謀奪了皇位之後便下令處死馬克西姆斯和他的家人。馬克西姆斯雖然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嗜血的人們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殺。但是馬克西姆斯從未放棄復仇的心願,因為他堅信人的意志比皇權更為強大。最後,馬克西姆斯終於有機會與康茂德在羅馬城的大角斗場上進行一場生死決斗。
(3)角鬥士電影大結局簡介擴展閱讀
《角鬥士》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00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
角色信息:
(1)馬克西姆斯
羅馬帝國的大將軍,驃悍勇武、戰功赫赫;為人重情義。原本馬庫斯決定把帝國交到他手中,然而康莫度斯在篡位後下令殺死了他的妻兒。他雖然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達復仇的目的,他借機接近康莫度斯並凝聚力量,從而點燃了羅馬帝國滅亡的導火線。
(2)康茂德
馬可·奧勒留的兒子,陰險狠毒,野心勃勃。他為了篡奪王位,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篡位成功後,他下令處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他當上皇帝後的諸多惡行招致不少人的不滿。最後他與馬克西姆斯在角斗場上進行了一場生死角斗。
(3)露西亞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女兒,康茂德的姐姐。她在自己的丈夫死後帶著兒子一起生活。她與自己的弟弟康茂德保持著曖昧的關系。篡位後的康茂德將她的兒子立為繼承人,這讓知道康茂德殺父篡位內情的露西亞處在深深的矛盾之中。
(4)馬可·奧勒留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康茂德、露西亞的父親。他獨裁了一輩子,同時也是一個厭倦戰爭的脆弱老人。他在臨終前決定把帝國交到大將軍馬克西姆斯的手中,然而他的這一決定卻遭致兒子康茂德的嫉妒。
❹ gladiator 劇情
馬克西·蒙斯(羅素·克勞飾)是羅馬帝國戰功顯赫,受人擁戴的大將軍。老國王馬庫斯·奧利利烏斯(理查德·哈里斯飾)對大將軍賞識有加,有意加冕於他。老國王對將軍這種超越親情的寵愛自然招來太子康莫迪烏斯的妒忌與不安,太子伺機殺害父親,搶先登上王位,並馬上下令誅殺大將軍一家。
馬克西蒙斯死裡逃生躲過暴君的魔爪,可是他所有的家人都未能倖免於難,返回家園,他只看到滿目瘡痍的破敗景象。走投無路的馬克西蒙斯只能投身為奴,從昔日的大將軍淪為一名角鬥士,在血腥廝殺中苟且求生。
憑借英勇的氣魄和高超的武藝,馬克西蒙斯漸漸脫穎而出,晉級到羅馬的大角斗場。這一次,他的劍直指暴君康莫迪烏斯,失去親人的痛苦,淪為奴隸的屈辱,在馬克西蒙斯的內心燃起了熊熊怒火。
(4)角鬥士電影大結局簡介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簡介
1、馬克西姆斯——演員 羅素·克勞
羅馬帝國的大將軍,驃悍勇武、戰功赫赫;為人重情義。原本馬庫斯決定把帝國交到他手中,然而康莫度斯在篡位後下令殺死了他的妻兒。他雖然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達復仇的目的,他借機接近康莫度斯並凝聚力量,從而點燃了羅馬帝國滅亡的導火線。
2、康茂德——演員 傑昆·菲尼克斯
馬可·奧勒留的兒子,陰險狠毒,野心勃勃。他為了篡奪王位,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篡位成功後,他下令處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他當上皇帝後的諸多惡行招致不少人的不滿。最後他與馬克西姆斯在角斗場上進行了一場生死角斗。
3、露西亞——演員 康妮·尼爾森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女兒,康茂德的姐姐。她在自己的丈夫死後帶著兒子一起生活。她與自己的弟弟康茂德保持著曖昧的關系。篡位後的康茂德將她的兒子立為繼承人,這讓知道康茂德殺父篡位內情的露西亞處在深深的矛盾之中。
4、馬可·奧勒留——演員 理查德·哈里斯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康茂德、露西亞的父親。他獨裁了一輩子,同時也是一個厭倦戰爭的脆弱老人。他在臨終前決定把帝國交到大將軍馬克西姆斯的手中,然而他的這一決定卻遭致兒子康茂德的嫉妒。
❺ 拜求:《角鬥士》和《勇敢的心》中的故事是歷史事實嗎
【片名】:角鬥士
地址:http://www.enet.com.cn/edigi/dvd/pince/032.jiaodoushi/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拉塞爾·克勞、理查德·哈里斯
【類型】:劇情/動作
【上映時間】:2003年
【片長】:155分鍾
【簡介】:羅馬帝國老皇帝馬庫斯.奧里利烏斯的兒子馬默多斯軾父篡位,並下令殺死帝國最具聲望的大將軍馬克西姆斯。馬克西姆斯潛逃埋名,被迫成為競技場里用性命的搏殺來娛樂觀眾的角鬥士。他本身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逐步成為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角鬥士之一。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邪惡的卡默多斯復仇,馬克西姆斯開始用自己的聲名和角鬥技術引導羅馬的人民起來推翻暴君。卡默多斯終於發覺了馬克西姆斯向他發起的挑戰,決定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
----==========《勇敢的心》拍攝背景資料======-----------
1995 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佔領。梅爾·吉卜森成為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勇敢的心》一舉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並以之席捲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沉重壓抑、憂郁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凄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凄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梅爾·吉卜森除飾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導演,他在影片的結構上,也沒有忽視人們的欣賞心理。在刀光劍影鐵血爭戰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主題,讓人體會到英雄傳說的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這無疑為古裝歷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常《勇敢的心》同時也沒有擺脫好萊塢技術電影的框架,龐大的攝影隊遠度重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後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常。
歷史上的威廉·華萊士
威廉·華萊士(1272-1304)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關於他的情況多見諸於一些傳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現存不多,他出生在蘇格蘭帕瑟林教區的艾德斯列,父親是蘇格蘭高等貴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僕。華萊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據說他懂拉丁文和法語,而這些可能是他當牧師的叔父教給他的。在 1297年左右,他和梅倫.布拉德夫特結了婚,梅倫後來在一次英軍的突擊行動中被殺害,而影片不同的是,此時,華萊士已經發動起義了,英格蘭人殺死梅倫正是出於對華萊士起義叛亂的報復。[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當華萊士帶領隊伍反抗英軍之時,另一支抗起義也在同時爆發了,那就是安德魯.穆拉領導的起義,蘇格蘭這種混亂的局面主要是由於原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向英格蘭拱手讓出了蘇格蘭的統治權,英王愛德華一世為穩固統治,對蘇格蘭採取了高壓政策,橫征暴斂,卻最終導致了蘇格蘭人的反抗。這些起義的興起不僅帶動起了普通的蘇格蘭人民,後來也受到了蘇格蘭貴族們的支持,他們也想早日擺脫英格蘭的壓迫,因此他們拉攏蘇格蘭義軍,以貴族為核心的蘇格蘭抗英聯盟組成了。
然而好景不長,1297年7月,蘇格蘭貴族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蘭人投降,聯盟從此解體,華萊士和安德魯.穆拉兩人開始掌控已經四分五裂的義軍,並且最終將他們歸攏成為一支獨立的抗英大軍。
這之後,義軍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在斯蒂林一戰中,他們以少勝多,幾乎全殲來戰的英軍,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從此名聲大震。然而,在戰斗中,安德魯.穆拉不幸戰死,華萊士失去了一位無法替代的好夥伴,從此,他開始一人統帥大軍。
華萊士的所作所為再次被搖擺不定蘇格蘭貴族所關注,他們授予了他爵士。由此可見,華萊士在當時蘇格蘭人民包括貴族眼裡的地位以及他們對於蘇格蘭贏得自由的渴望。
盡管華萊士雄心勃勃要為蘇格蘭的自由而戰,但英軍的隊伍畢竟遠比他們強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蘭克林之戰中,蘇格蘭義軍全軍覆沒,華萊士隻身逃了出來。在此之後直到他1304年被俘虜的6年裡,很少的人知道華萊士的行蹤,有傳說他在英格蘭北部組織了一些游擊戰斗,也有說法他曾到歐洲大陸的挪威、法國、甚至羅馬教皇那裡尋找援助,從菲利浦四世發往羅馬的一封提到華萊士的信來推斷,華萊士1300年左右的確到過羅馬。
零星的游擊戰持續到1303年,當時人們並不清楚那是否真的是華萊士所為,但由於愛德華一世被這些襲擊所激怒,揚言要捉拿華萊士,華萊士因此再度揚名,也更加成為蘇格蘭人民心中的傳奇英雄。[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根據傳說,華萊士是被蘇格蘭叛徒出賣被抓的,被抓後,他立即被押往了倫敦,在1304年8月23日被處死。當時英格蘭當政者將華萊士宣傳成為一個殘忍、罪惡、濫殺無辜的十惡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他服刑當天,人們不斷向他身上拋扔腐臭的食品,並且高呼絞死他。在簡短的審判之後,華萊士被判殺人及叛國罪,施以極刑,他的屍體被分為四塊,分別送到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個地方,他的頭被懸掛在倫敦橋上示眾,以警告那些試圖反叛的人。
華萊士的一生追尋自由,並且至死不渝,死時年僅32歲,他最鍾愛的一首詩中這樣說道: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my son.
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在蘇格蘭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華萊士的紀念碑,其中一座在愛丁堡的一側的入口處,一座在蘭納克教區教堂門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蒂林的華萊士紀念碑。華萊士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他被塑造成了各種各樣威武的形象,盡管他只活了32歲,在蘇格蘭我們還不時可以看到白發銀須的華萊士畫像,作為蘇格蘭民族精神的象徵,他永遠活在蘇格蘭人民的心中。
繼凱文.柯斯特納的《與狼共舞》之後,梅爾·吉卜森的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勇敢的心》在奧斯卡典禮上再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好萊塢才子夢想成真的故事。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真實的歷史,裡面的人物也是一個十分典型的英雄,應該說這是一 部不容易表現好的影片,可梅爾·吉卜森從整體故事、情節的構思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煞費苦心,以情動人,使得這一部可能拍成歷史教科書式的影片感人至深,頗有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是整體故事結構的形成,既不離蘇格蘭反抗英格蘭壓迫的大背景,也不刻意去正面表現這些矛盾,影片的開始,華萊士的父親及親人犧牲一段完全從側面切入,以少年華萊士的視角去體會那段痛苦,而後華萊士回到故鄉,也將他和梅倫的愛情故事作為前台,英格蘭對蘇格蘭人的欺侮作為背景,就在華萊士和梅倫似乎就要那樣恬然而又麻木的度過他們的一生的時候,矛盾激化了,一個英雄誕生了。[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記得初次看過這部影片的時候,我的思緒著實混亂了一段時間,英雄的作為是否真是這樣而起的,讓人感到迷惑,我試圖在歷史書籍中找尋,但後來我知道那是徒勞的,正如影片後來所表現的,華萊士已經成為了一個神話,不管符不符合歷史真實,老百姓都會樂於告訴你,那是真的。我們象在聽老人們講述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會感動我們。
在華萊士成為蘇格蘭民間抗英領袖之後,故事也沒有變得單調乏味,影片的戰爭場面拍的緊張刺激,氣勢不凡,帶有明顯好萊塢當代電影特色,既有鬥智,又有斗勇,華萊士的英雄形象日益豐滿。就在此時,另一個女人出現了,看夠了港台莫名其妙的歷史愛情片之後,這樣的故事卻沒有使我們感到別扭,既然有英雄當然要有美人,當我們覺得她該出現的時候,她就出現了。影片的故事情節以兩條愛情線路架構前後,中間的瑣碎的戰事與傳奇似乎也就成為觀眾心中牽腸掛肚的歷險,愛情賦予了華萊士豐富的感情色彩,以至於在這個600年前的英雄就義之時,今天的電影院里再次響起了唏噓之聲。
說到華萊士服刑一場戲,真是妙不可言,首先音樂的烘托十分到位,人們的情緒被充分調動,其次幾個畫面的切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氣氛顯得十分緊張。而當奄奄一息的華萊士鼓足力氣喊出了「自由」之後,影片中的他側目含情看到了翩翩而至的妻子梅倫,似乎在了卻繚繞許久的一段思念,與那種與敵人怒目而視的傳統英雄形象相比,我們寧可相信華萊士最後真的想著的是他的妻子。
科班出身的梅爾·吉卜森,他的外象和氣質為華萊士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表演上,他那雙碧藍色傳神的眼睛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這使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覺得那是一個感情豐富的英雄。如果說我們在《致命武器》系列中看到是極似真實生活中聰明、幽默、風度翩翩的梅爾·吉卜森的話,那麼,在這部《勇敢的心》中,我們則看到了一個具有傑出表演才華的藝壇才子的形象。
影片的成功已經被奧斯卡典禮上的那五樽金光閃閃的金像所證實,但不足之處也不是沒有,比如華萊士的英雄的壯舉,影片設計成為愛情而起和為民族而終,這之間的過度仍顯唐突,與高潮戰事中的極具感召力的華萊士相比,初期那種與世無爭表現似乎難以擔當這個人物的鋪墊。
影片中的配樂十分優秀,尤其是蘇格蘭風笛的運用的確魅力無窮,盡管詹姆斯.霍頓這部影片的音樂沒有獲獎,但總體來說這里的配樂要比他後來獲獎的《泰坦尼克》要更加出色,結構上也要復雜一些,與情節配合十分緊密,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前些日子,凱歌導演在第一屆海岸兩地導演交流會上,做了番很煽的即興演講,裡面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每一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震撼著你,感動著你,陪伴著你成長至今。我相信凱歌導演說了句實話。一個小孩子,懂事懂了一半,長大仍未完成,復雜的世界擺在眼前,一切都是懵懵懂懂,這個時候讓他遇到一部好電影,眼睜睜地盯著銀幕,被精巧的視聽結構後面隱藏的那些關護、堅強、童真、溫柔、自由、愛情所打動,不可抑制地流下淚水,即使現在來看,仍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它會令人相信,相信我們的生命之美,相信這個世界的秩序之美。一部好電影,可以產生深遠的共鳴,進而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想,在這種情況下,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最高價值和使命,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釋放。
談回我自己摯愛的電影,《勇敢的心》,記得最早是在初一看的,哭得一塌糊塗。一方面,我比較藏不住事兒,真善美的東西,總是能很輕易地打動我,到現在看一些東西,還是哭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勇敢的心》本身擁有一部完美的電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純潔的愛情,無謂的勇氣,堅貞的英雄,偉大的人民,完美的音樂,壯闊的景色,優秀的演員,尖銳的矛盾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和最真實的夢想。後來漸漸成長,這部電影也不知重溫了多少遍,看到了電影的實質,其實是把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各項元素運用到了極致,看到了蒙太奇的驚人作用,但感動依舊,依舊難以忘卻那份愛與自由。華萊士,一個真實而脆弱的英雄形象,他的奮斗,他的不屈,他的勇敢堅韌,事實上為的是一份證明,證明給她死去的女人看,他是一個英雄;證明給她看,擁有夢想中的自由生活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他騎著高大的黑色駿馬出現在混亂的高地軍隊前,藍色的油彩塗在他堅毅的臉上,風吹起他金色的頭發,飛揚的發絲印證著他的宣言「他們可以奪取我的生命,但是永遠也不可能奪去我們的自由!」他揭開那個神秘人的頭盔發現他竟然就是自己惺惺相吸的貴族羅拔的時候,他的眼裡充滿了絕望和不可置信的震驚。在他被處死的前夕,他也會恐懼,他也會顫抖,他也會默默地呼喚愛人的名字,祈求她賜予他勇氣,讓他完成英雄的使命,這個男人是真實的,偉大的。他的勇敢和真誠,對於自由的渴望,是每一個孩子的願望,我們需要這種感動,需要這種美化了的虛擬情愫,這就是電影的神奇力量,讓人置身其中,感受那些我們不曾有的生活,感受那些我們渴望已久的情感迸發。
華萊士騎馬在蘇格蘭軍隊前發表戰前宣言的那個片斷;兩軍廝殺,鮮血浸染的那些場景;在刑場上,華萊士以全身的力氣喊出「「freedom」那一刻;在電影的結尾,華萊士的劍被戰友拋向天空,劃過蒼穹的那一瞬間,都是完美的煽情點。蘇格蘭風笛滄桑遙遠的意境里,那個英雄在山野間賓士,永不停息。這些段落,一個孩子是沒辦法不被感動的。我想,為之感動是一件很慶幸的事情。眼前這個時代,價值觀完全崩潰,反諷黑色幽默大行其道,人們逐漸已經淡漠了曾經屬於我們的那些單純的感動,那些真善美的童話,轉而用蔑視一切的外表去掩蓋自己空虛的內心和不自信,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我仍然相信,相信我外殼憤世嫉俗的那層保護膜下面,仍然是一塊金子,相信在人生的某個時段,我也會掙脫出來,大膽的表達我對於生命的感激。
我要說,在我年少輕狂的時候,走過不少彎路,我過於痴迷那些虛構出來的成就感和虛榮心,過於用心偽造那些不經事的事故和淡漠,我一度認為這些東西很酷。但在骨子裡,我自己清楚,我永遠是一個傳統的孩子,我相信那些世襲下來的品質和為人處世的標准,我相信夢想,相形要為之奮斗不息,相信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好心總會有好報,我羨慕華萊士,我沒法做人做到這樣的純粹,但我還在努力,努力摒棄那些不值一提的虛榮和自卑,努力高聲喊出自己的那聲「freedoom」。我們過去總是在談論未來,談論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現在來看,未來就在眼前,青春的九局下半就在眼前,再繼續談論似乎已經不大合適,要麼去面對,要麼就退卻,沒有第三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