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萊特灣大海戰詳細內容
栗田在10月24日下午曾有過退縮,但在聯合艦隊司令豐田的嚴令下又再次向萊特灣進發。
17:15分,藉助夜色的掩護,栗田艦隊駛入聖貝納迪諾海峽,該海峽比蘇里高海峽更加狹窄,水流更湍急,白天航行也有一定困難。栗田既擔心軍艦在夜暗中發生碰撞或觸礁,又害怕遭美軍潛艇的伏擊,所以命令航速降到16節,排成單縱隊魚貫而行,並注意反潛。
17:50分,放心不下的豐田再次來電,要求栗田即使進入萊特灣的時間比預定的有所推遲,也必須堅決進行攻擊。20:20分,收到西村來電,通報他將於次日凌晨沖入萊特灣。栗田計算了自己的航速,回電西村要求他放慢速度,於次日11時和自己同時從南北兩路發起攻擊。但這一電報西村沒有收到,所以西村於當晚獨自發起了攻擊。
10月25日凌晨1時,栗田艦隊平安駛出聖貝納迪諾海峽,將單縱隊改為反潛隊形,小心翼翼地以95°航向沿薩馬島北岸航行。4時,加速到20節轉為150°航向向薩馬島東南駛去。5:20分前後,相繼收到西村艦隊全軍覆沒和志摩艦隊撤退的消息,栗田決心不變,經蘇祿安島以東海域向萊特灣東口沖去。5:30分,快要日出了,栗田沒有小澤誘敵的消息,為防備美軍在天亮後可能的空襲,栗田下令改為防空環形隊形。
6:44分,日艦'榛名'號發現2架美機臨空,立即開火。一分鍾後,'大和'號的瞭望哨在晨霧中發現東南方向出現美艦桅桿,不久判明是數艘航空母艦和大批巡洋艦驅逐艦。航空母艦在戰列艦的炮火射程內是不堪一擊的,栗田想到苦苦追尋的目標終於到手,激動不已。他以為這是美國第三艦隊的主力第38特混艦隊的航空母艦,其實是美國第七艦隊第77特混艦隊第4大隊的第3分隊,第4大隊是護航航空母艦部隊,基本任務是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分為三個分隊,1分隊在迪納加特島東南,第2分隊在蘇祿安島東北,第3分隊在蘇祿安島北偏東。栗田遭遇的只不過是克利夫頓。斯普拉格少將指揮的第3分隊,兵力編成的是6艘護航航空母艦,驅逐艦3艘,護衛艦4艘。護航航空母艦是由商船改裝的,最高時速18節,沒有裝甲防護,一般載戰斗機12~18架,轟炸機10~12架,火炮只有1門127毫米大炮和幾十門20毫米高射炮。平時水兵們將其戲稱為'番茄罐頭'或'吉普航母'。幾乎沒有對海作戰能力。當斯普拉格在6:45分接到巡邏飛機發現敵艦隊的報告時,還以為飛行員搞錯了。6:48分,他親眼看到了日艦的高射炮火和特有的塔式桅桿。他才意識到他的分隊面臨著一場怎樣艱巨和絕望的戰斗,他所轄的所有軍艦最大口徑的火炮是29門127毫米炮,而他的對手口徑在200毫米以上的火炮就達90門。但他想到在萊特灣里有近百艘已沒有軍艦保護的運輸艦和登陸艦,毅然決定率領這支弱小的艦隊去抵禦日軍艦隊,以盡可能吸引牽制日軍,延緩對登陸灘頭的攻擊,盡管這樣自己的犧牲顯然會來得更快。於是他一面向金凱德和哈爾西發電求救,一面率領艦隊向東南方向全速撤退,這樣既可以組織艦載機迎風起飛,又可以拉大同日艦的距離。
金凱德早就對聖貝納迪諾海峽放心不下,在4:12分就發電詢問哈爾西是否留下第34特混艦隊守衛海峽?但當時戰斗緊張,電訊往來極其頻繁,哈爾西直到6:48分才回電答復第34特混艦隊正隨他一起。金凱德得知後大為驚訝,還未來得及調整部署,就收到斯普拉格的求救電,只好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一面命令第77特混艦隊的第4大隊的第1、第2分隊迅速起飛飛機支援,一面命令奧登多夫的炮火支援大隊火速趕去守衛萊特灣,但奧登多夫還要留一部分軍艦守衛蘇里高海峽,只抽出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而且因連日戰斗彈葯所剩無幾,何況距萊特灣有近百海里,已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金凱德對斯普拉格分隊的命運幾乎不報幻想了。
6:58分,日艦憑借速度優勢,同美艦之間的距離縮短到32000米,栗田下令開火。'大和'號首先開火,其他日艦也隨即開炮。栗田在興奮激動之餘,在戰術指揮上出現了嚴重失誤,他本應命令戰列艦巡洋艦先用大口徑重炮火力掩護驅逐艦實施魚雷攻擊,再組織艦炮攻擊,但他現在的命令,使還處在防空環形隊形的日艦一擁而上,各自追逐攻擊美艦,展開了一場雜亂無章的混戰,隊形的混亂使日軍的指揮更加困難,還增加了遭受空襲的危險。日軍的炮彈不斷在美艦周圍爆炸,掀起巨大的水柱。斯普拉格沉著命令各艦施放煙霧,並全速駛入附近的雨區隱蔽。同時以明碼呼救。他指揮艦隊先向南,再轉向西南,以便接近萊特灣,盡快得到奧登多夫的援助。緊急起飛的美軍飛機向日艦發起了攻擊,由於護航航空母艦的使命同大型航空母艦完全不同,所以飛行員沒有受過攻擊軍艦的訓練,而且也沒有裝備攻擊軍艦的穿甲彈,只有少量的魚雷,殺傷彈和深水炸彈。當飛行員將殺傷彈和深水炸彈扔到有數十甚至數百毫米厚的裝甲防護的日艦上,就像隔靴搔癢,毫無作用。而當這些彈葯也用完後,飛行員仍不願離去,對著日艦進行俯沖,作出投彈的樣子,迫使日艦頻頻轉舵規避,以贏得時間掩護美艦撤離。不久,第1、第2分隊的飛機也飛來助戰,在空襲中'鳥海'號巡洋艦前機艙中彈,傷勢嚴重,'築摩'號巡洋艦被航空魚雷擊中艦尾,尾部下沉,舵機損毀,在海上隨風浪漂泊,'鈴谷'號巡洋艦先被水面艦艇擊中左舷後部,推進軸被炸壞,加上油艙進水,掉隊後又被轟炸機擊中起火,大火引爆了在魚雷管中的魚雷,終致沉沒。栗田見美機越來越多,更是相信遇上了哈爾西的航空母艦,緊追不舍。美艦剛駛出雨區,失去雨幕的遮掩,立即遭到日艦的猛烈射擊。'甘比亞灣'號護航航母輪機艙中彈,失去動力,成為日軍集中攻擊的目標,連連中彈,多處起火,於9:07分沉沒。'加里寧灣'號護航航母被擊中十三發203毫米炮彈,斯拉普格的旗艦'方肖灣'號護航航母被擊中四發203毫米炮彈,'白平原'號和'基特坎灣'號護航航母也被擊傷。由於水兵們奮勇撲救,都還能堅持航行。護航航母沒有受到更大損失的另一原因是日艦也沒想到會同沒有裝甲防護的軍艦交戰,所使用的穿甲彈往往剛把美艦的一側薄薄的艦殼擊穿,還來不及爆炸就從另一側穿了出去。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7:20分,栗田派出數艘巡洋艦向東南迂迴,以搶占上風位置,阻止美艦迎風起飛飛機,然後兵分三路,從後面及左右追擊,企圖合圍美艦。斯普拉格採取以攻為守的戰術,先派3艘驅逐艦後又加派3艘護衛艦進行反擊。就像一位驅逐艦的艦長在進攻前激勵部下時所說的:'我們是同絕對優勢的敵人作戰,不要抱活下來的希望!'這幾艘排水量不足1000噸的小軍艦正是以自我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向日艦沖去。'約翰斯頓'號一馬當先冒著日艦的炮火沖上去,一面施放煙霧掩護後續艦,一面發射十條魚雷,其中一條魚雷擊中日軍'熊野'號巡洋艦,使其減速退出戰斗,然後用127毫米主炮同日艦的460毫米、356毫米重炮對射,該艦7:30分被日軍'金剛'號戰列艦的356毫米主炮和152毫米副炮齊射擊中,上層建築被炸得面目全非,機艙被毀,航速減為17節,借陣雨掩護,才沒被擊沉。後來發現日軍'矢矧'號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正准備對護航航母進行魚雷攻擊,立即沖過去以炮火進行攔阻,一連擊中'矢矧'號十二發炮彈,迫使日艦沒有占據有利陣位就提前發射魚雷,致使發射的魚雷無一命中。但'約翰斯頓'號隨即遭這幾艘日艦的圍攻,該艦一直戰斗到海水淹沒炮口,最後於10:10分沉沒,全艦官兵329人中包括艦長在內186人陣亡。'霍埃爾'號驅逐艦發射的十條魚雷無一命中,但該艦的主炮擊中了'金剛'號戰列艦的艦橋,使其航速減為20節退出戰斗。'霍埃爾'號在日艦的集中攻擊下中彈達四十餘發,於8:55分沉沒。'羅伯茨'號護衛艦在戰斗中被356毫米炮彈擊中,船舷被炸開長達十餘米的大破口,火焰和蒸氣從破口噴涌而出,後於10:05分傾覆沉沒。其他3艘美艦也都中彈多發,只因損管得力而未沉沒。這次美艦的敢死攻擊最大的成效,就是迫使'大和'號戰列艦為躲避魚雷攻擊而向北駛去,遠離了戰區,從而使栗田失去了同美艦的接觸,無法及時掌握戰場態勢。
9:24分,日軍巡洋艦已切斷美艦退往萊特灣的航道,而且距美艦僅9000米,眼看美艦的厄運就要到來。奇跡發生了,由於根據日軍條令,如遇空襲,各艦可自行機動規避。在美軍的不斷空襲下,日軍艦隊的隊形已經非常分散和混亂,栗田於9:11分下令整理隊形,命令各艦向'大和'號靠攏。日軍巡洋艦接到命令轉舵向北,放棄了攻擊。而斯普拉格還沉浸在殘酷的戰斗中,不敢相信這一情況,直到空中的飛行員一連串的報告,才確信日軍撤退的事實。但此時他的心情就如一個死刑犯在臨刑前突然停止執行,搞不清楚到底是撤銷了死刑還是緩期執行。在官兵們如雷般的歡呼聲中,他在航海日記中寫下這樣的字句:這無疑是上帝的恩賜。然後率領歷經血戰而滿身傷痕的艦隊向萊特灣退去。
栗田為掌握戰場情況,兩次派出戰列艦上的艦載偵察機起飛,但都很快就被美機擊落。11時,栗田將軍艦集結起來,繼續向萊特灣駛去。這時接到菲律賓基地的日機通報,在薩馬島東北海域發現美軍的航空母艦艦隊,其實是誤報。栗田考慮到,萊特灣里的運輸船一定接到警報撤離了,即使來不及撤船上所載的物資也已經卸載了四天,就算擊沉了這些船隻對登陸也沒多大意義,而一旦進入萊特灣的狹窄海域,如果被美軍的增援艦隊堵在萊特灣里,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還不如去攻擊美軍的航母艦隊。所以於12:25分下令北上,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勝利,盡管小澤、西村、志摩都以自己的慘重損失為代價為他的成功鋪平了道路。這一命令成為萊特灣海戰中一個謎。導致栗田作出這一功虧一簣的命令的原因,戰後根據栗田本人的回憶和史學家的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栗田的狀態不佳,出戰前,他患有登革熱,還未痊癒就率部出征,在10月23日又因旗艦'愛宕'號被美軍潛艇擊沉而跳水逃生,這一意外落水又加劇了病情,緊接著連續三天的激烈戰斗,使其體力過度消耗,精神過度緊張,已接近人的極限。在這樣的身體狀況下,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二、戰術思想錯誤,日軍歷來重視攻擊敵作戰艦只,輕視攻擊後勤船隻。所以栗田更願意去攻擊美軍的航空母艦艦隊,認為這才是主力艦隊的真正使命,而不願意去攻擊運輸船。
三、日軍通信能力,偵察能力都太弱,使栗田對敵情沒有正確了解,也就無法作出正確判斷。小澤誘敵成功的重要電報,栗田沒有收到;栗田要求西村相互配合協同攻擊的電報,西村也沒收到。這就使栗田不僅得不到友鄰的配合協同,甚至無法利用友鄰創造的絕好機會。加上喪失了戰區的制空權,無法通過空中偵察獲取必要情報,根本不知道美軍的部署和動態。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又怎能作出正確決定?
四、美軍的英勇戰斗,尤其是斯普拉格分艦隊的殊死搏鬥,和美軍之間的來往電訊,以及其他部隊的支援,使栗田錯誤判斷為遭遇的是哈爾西的第38特混艦隊中的一支航空母艦艦隊,而第38特混艦隊的主力就在附近,所以他不願深入到萊特灣,以免出現困在灣里任人宰割的局面。
五、受戰果的影響,由於戰場上施放的煙霧和炮火的硝煙,而美艦也大多起火,日軍官兵又習慣於誇大戰果,報告的戰果為擊沉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面對如此戰績,栗田已覺得不虛此行。
六、栗田本人的思想,他雖然受過長期的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培養,擔任海軍的高級將領,但在他的思想深處仍有人性的理智,這與捷一號計劃的同歸於盡的武士道精神很有抵觸。在10月24日下午的後撤已經有所體現,可以說在栗田的潛意識里對這樣的計劃是有想法的,一旦有了外界的種種影響,促使他作出了這一決定。設想一下,如果西村指揮的話,他一定會堅決沖入萊特灣。
隨著栗田艦隊的北撤,戲劇性的薩馬島海戰也隨之結束。在這場實力相差懸殊的戰斗中,美軍被擊沉1艘護航航空母艦、2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被擊傷4艘護航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日軍有1艘巡洋艦被擊沉,4艘巡洋艦被擊傷,其中的3艘後因傷勢過重而被日軍自行擊沉。總共損失4艘巡洋艦。
而斯普拉格艦隊的厄運並未結束,10:50分,第一支'神風特攻隊'的9架自殺飛機向他們飛來。'神風特攻隊'是由日軍第一航空隊司令大西瀧次郎最先組織的,在戰爭初期,曾有過日軍飛行員在飛機受傷或無法返航時駕機撞向目標同歸於盡的亡命戰法,而將這種自殺攻擊作為有組織的戰術來運用,大西瀧次郎是始做俑者。所謂'神風'是指公元十三世紀元朝忽必烈皇帝兩次派出的遠征日本的艦隊,都在海上遇上台風而全軍覆沒,後人便將此挽救了日本的台風稱為神風。特攻是特別攻擊的簡稱,其戰術是讓出動的飛機只帶單程燃料,將多下來的載重量都攜帶炸彈,飛機以俯沖撞擊敵艦,和敵艦同歸於盡。9架日機採取低空飛行,美軍雷達沒及時發現,直到快接近美軍的航母時,日機突然爬高,然後直向航母俯沖過去。美艦高炮猛烈開火,第一架日機朝'基特尼灣'號直沖下來,擦著左舷翻滾入海,在左舷留下一道傷痕。第二、三架日機對准'方肖灣'號俯沖,直到快要撞上航母才被擊落。第四架日機已被擊中,卻一頭撞在'聖洛'號護航航母的甲板上,飛機上的炸彈爆炸開來,彈片穿透甲板,落到燃油艙,引起大火,又引發一連串的爆炸,終於導致'聖洛'號於11:30分沉沒。這是被'神風敢死隊'擊沉的第一艘美國軍艦。其餘5架都在撞擊前被擊落。第一次'神風特攻'才告平息。11:15分,第二次'神風特攻'又來襲,撞傷了'加里寧灣'號護航航母。第三次'神風特攻'則攻擊了第七艦隊的第77特混艦隊第4大隊第1分隊,撞傷了兩艘護航航母。由於'神風'機一再呈凶,斯普拉格將警戒艦只留下救助'聖洛'號的艦員,率4艘護航航母轉向東南。
特灣大海戰是指在1944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之間,在菲律賓萊特灣周圍海域所發生的四場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海空戰以及其他幾次零星海空戰的總稱。
美軍參戰兵力多達航空母艦16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44艘,護衛艦25艘,運輸艦後勤輔助艦592艘,飛機近2000架。在戰斗中被擊沉航空母艦1艘,護航航母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被擊傷護航航母4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3艘,潛艇1艘;損失飛機162架,人員傷亡不足三千。
日軍參戰的兵力可以說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艦4艘,航空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7艘,驅逐艦32艘,飛機約600架。在戰斗中被擊沉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0艘;被擊傷航空戰列艦1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損失飛機288架,人員傷亡超過一萬。
由於日軍在萊特灣的失利,使美軍掌握了菲律賓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陸上日本第14方面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美軍於1945年1月佔領了萊特島,2月佔領馬尼拉。而日本海軍的基本力量在戰役中蒙受了巨大損失,在以後的戰爭中再已無力發動大規模遠洋作戰。
日軍失敗的原因除了戰略上整個局勢極為不利,戰術上兵力處於絕對劣勢外,具體原因還有:
一,航空兵力薄弱,在飛機性能、數量及飛行員的訓練水平、戰術素養上,都比美軍差得太遠。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要想順利實施捷一號計劃,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協同太差,栗田、小澤、西村、志摩及岸基航空兵這五支參戰部隊幾乎沒有密切有效的協同。甚至西村和志摩兩支艦隊,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為執行同一任務。卻沒有統一指揮和相互聯系,實在令人費解。盡管日軍的通信能力要組織這樣復雜的大規模作戰是勉為其難的,但從西村和志摩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日本海軍缺乏協同配合的精神。
三,敵情不明,日軍的偵察無論在對敵軍部署的了解,還是對敵軍意圖的判斷,或是對戰果的評估,都十分糟糕。盲人摸象一般的戰斗怎麼會取勝?雖然捷一號計劃在美軍大兵壓境的形勢下,不失是個果敢大膽的計劃,但是1944年10月的日本戰爭機器已經無力支持這樣的行動了。
美軍的主要問題是指揮不統一,戰場上的兩支艦隊分別歸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指揮,而這兩人一個在菲律賓一個在珍珠港,能統一指揮兩人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又遠在萬里之遙的華盛頓。如果在前線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部,就不會發生哈爾西全軍離開萊特灣而金凱德毫不知情的情況了。
至於雙方的將領,在日軍方面,豐田副武被哈爾西的佯動所欺騙,將寶貴的航空兵力浪費在台灣空戰中,嚴重影響了捷一號計劃的實施,不能不說是豐田的最大失誤。栗田則是最有爭議的,在軍事上他在離勝利僅一步之遙時卻失之交臂,在指揮上有多處錯誤。但在人性方面,他是比較理智而人道的,沒有武士道的狂熱,如果他殺入萊特灣,固然可以給美軍造成慘重損失,但他也會被趕來的哈爾西所消滅。小澤的出色表現受到多方好評,不僅完成了誘敵任務,當發現美軍杜博斯艦隊在後追趕時,果斷組織反擊,若非美軍及時撤退很可能遭到損失,更難能可貴的是把這支准備犧牲掉的自殺艦隊中的大部分軍艦帶回了日本。西村過於蠻勇,雖有必死之心,卻沒使自己的犧牲更有價值。
美軍方面,哈爾西太過進取,險些鑄成大錯,戰後受到多方指責,由於尼米茲的保護才免受非難。金凱德處置得當,保全了登陸灘頭。奧登多夫巧妙利用地形,盡可能發揮己方長處,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勝利。斯普拉格可稱得上是這次海戰中的英雄,正是他冷靜沉著的指揮,打退了栗田的進攻,保全了自己和登陸灘頭,在海戰史上寫下了精彩輝煌的一頁。
最後應該看到,日軍即使捷一號計劃取得了勝利,也無法挽回戰爭的失敗。因為美軍可以憑借其巨大的工業迅速補充在戰爭中的損失。面對美國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優勢,日本取勝的機會就是在美國的戰爭機器還未全面開動時就將其擊敗,而這一時機在中途島海戰時就已經失去了。萊特灣大海戰的意義就是日本的最後失敗不可避免地來到了,正如日本海軍軍令部部長永野修身大將在得知戰果後所說的:這就是終結。
B. 萊特灣海戰的過程如何
萊特灣海戰(1944年10月20日~26日),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海域的一次戰爭。日本聯合艦隊戰敗,嚴重削弱了日本海軍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日佔的菲律賓群島打下基礎。
戰爭背景
1943年,二戰戰場上的形勢迫使日本軍隊不得不放棄其在索羅門群島的基地。1944年盟軍在一系列登陸行動中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突破了日軍在太平洋的內防禦圈,在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日本的航母艦隊受到重創,盟軍在西太平洋獲得空中和海上的優勢。
此時盟軍開始考慮他們的下一步。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建議進攻台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盟軍可以控制聯系日本和南亞的海路,切斷日本與它南亞的駐軍的聯系,這樣在南亞的駐軍得不到補給必敗。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位於日本的聯系線上。將菲律賓讓給日本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丟臉的事,而且麥克阿瑟1942年逃離菲律賓時曾經發誓重返故地。最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必須做最後決定。他決定在菲律賓登陸。日方對盟軍的步驟也很清楚。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4個方案: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台灣的作戰方案,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所有4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復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定性戰役。
美國海軍進攻菲律賓的登陸點在萊特島。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七艦隊的舊式戰列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用於支援登陸部隊。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三艦隊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用於掩護兩棲作戰並尋殲日本艦隊。
1944年10月12日尼米茲的航母對台灣進行了一次空襲來保證那裡的飛機無法介入在萊特島的登陸。日本因此開始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飛機被投入對美國航母的戰斗。在此後3天中日本損失了600架飛機,這幾乎是它大部分的空軍力量,這使得它的海軍基本喪失了空軍保護。
按照1號作戰方案,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部隊使用易被打擊的航母,將美國第三艦隊從其應該保護的登陸力量引走。美國登陸力量在喪失其空中掩護後受到從西方開入的3支日本艦隊的打擊:駐扎在汶萊的栗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二艦隊進入萊特灣消滅盟軍登陸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將的艦隊組成第五艦隊作為運動攻擊力量。這3支艦隊沒有航母和潛艇,完全由水面艦只組成。顯然這個計劃的結果是這4支艦隊中至少1支要被消滅。戰後豐田對美國調查者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倖存下來,那麼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待在日本領海的話,那麼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待在南海的話,那麼它就得不到武器彈葯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麼保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戰爭經過
1944年10月20日﹐美軍一支兩棲部隊進攻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萊特島,這是萊特灣戰役的開始。同一天,日軍一支部隊從萊特島東南部進入陣地﹐美軍第七艦隊的潛水艇發現了日軍第一攻擊部隊。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4日進入萊特島東北的錫布延海。在錫布延海海戰中他受到美國航空母艦的攻擊,「武藏」號戰列艦被擊沉。栗田調頭撤退,美國飛行員以為他就此退出戰場,但晚間他再次調頭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並於清晨來到薩馬島。
西村中將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3點進入蘇里高海峽正好撞到美軍的作戰艦隊。在蘇里高海峽海戰中「扶桑」號戰列艦和「山城」號戰列艦被擊沉,西村戰死,他的剩餘力量向西撤退。
哈爾西上將接到小澤的航空母艦艦隊到達的消息後於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艦追擊,在恩加尼奧角海戰中4艘日本航空母艦被擊沉,小澤的剩餘力量逃往日本。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6時到達薩馬島。此時哈爾西正在追擊小澤,在栗田的艦隊和美國的登陸艦隊之間只有3支美國護衛航空母艦和它們的驅逐艦編隊。在薩馬島海戰中美國驅逐艦令人絕望的魚雷攻擊和無情的空中攻擊,以及天氣的不利使栗田以為他面臨美軍主力,因此他轉身撤出戰場。
整個海戰可以分為4個階段:錫布延海戰、蘇里高海峽海戰、恩加尼奧角海戰、薩馬島海戰。
錫布延海戰
栗田最強大的「中央艦隊」由5艘戰列艦組成(5艘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栗田的艦隊企圖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擊萊特灣內的登陸艦隊。
10月23日子夜後栗田的艦隊經過巴拉望島水域,他的艦隊被美國潛艇「海鯽」號和「鰷魚」號發現。雖然「大和」號上的電報員發現了2艘潛艇並報告他們發現這支艦隊的電訊,日本艦隊沒有採取反潛行動。6時43分,「海鯽」號(SS-247)首先發動攻擊,在1,000米距離上對准重巡「愛宕」和「高雄」各射出6枚魚雷,「愛宕」號命中4雷沉沒,「高雄」號中2雷重傷,6時56分,「摩耶」號重巡洋艦則被「鰷魚」號命中4雷沉沒。「高雄」號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在2艘驅逐艦的保護下返回汶萊,美國潛艇尾隨著它。10月24日由於「海鯽」號擱淺被迫被放棄。栗田將他的旗艦移到「大和」號上。
10月24日約8時美國「無畏」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進入狹窄的錫布延海。哈爾西命令集結第三艦隊的3支航空母艦分艦隊集中攻擊栗田的艦隊。從「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其他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共260架飛機約於10時27分開始不斷攻擊這支艦隊。醒目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成為美軍主要攻擊的目標。「妙高」號重巡洋艦首先中彈,艦尾被命中1雷,負重傷返航。「武藏」號、「大和」號和「長門」號相繼中彈,「武藏」號在6波攻擊中共命中魚雷19枚,炸彈17枚(另有近失彈18枚)後沉沒,「大和」「長門」均受傷,航速下降至24節,「金剛」「榛名」輕傷,輕巡「矢矧」中彈,驅逐艦「濱風」「清霜」受傷返航。由於己方缺乏航空掩護,15時30分,栗田下令他的艦隊轉頭開出美國航空母艦的襲擊范圍。他等到17時15分,然後再次轉頭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他的艦隊無暇顧及受重傷掉隊的「武藏」號。「武藏」號最後約於19時30分傾覆沉沒。
與此同時,大西瀧治郎中將駐呂宋島的80架飛機襲擊了「埃塞克斯」號、「本寧頓」號、「普林斯頓」號和「蘭利」號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1枚穿甲炸彈擊中起火。15時30分其後彈葯庫爆炸,當場有229人陣亡,236人受傷,其他附近船隻也被損壞。17時50分「普林斯頓」號沉沒。該分艦隊負責向北邊警戒任務,導致無暇派飛機搜索北方水域,16時35分小澤的誘餌艦隊才被美軍飛機發現。
萊特灣海戰「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發生大爆炸蘇里高海峽海戰
西村的南路艦隊由戰列艦「扶桑」號、「山城」號以及「最上」號重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10月24日他們遭到空襲,但未受傷。
由於南路艦隊和中路艦隊嚴守無
線電靜默,西村無法與栗田和志摩協調他們的步驟。當他進入蘇里高海峽時,志摩在他後面約40千米,而栗田還在錫布延海,離萊特島的海岸還有好幾個小時。
他們剛剛開過帕納翁島就闖進了美國第七艦隊為他們設置的圈套。傑西·奧爾登多夫少將的6艘戰列艦(從西向東,分別是「賓夕法尼亞」號、「加利福尼亞」號、「田納西」號、「密西西比」號、「馬里蘭」號、「西弗吉尼亞」號)、8艘巡洋艦(從西向東,分別是:「什羅普郡」、「博伊西」、「菲尼克斯」,以上3艘編成右翼巡洋艦群,面向南方;「哥倫比亞」、「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蘭」、「路易斯維爾」,以上5艘編成左翼巡洋艦群)、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
由於美軍缺乏在夜間作戰的飛機,故只能用裝備雷達的魚雷艇來提供信息。20時50分,美國魚雷艇發現西村艦隊。隨後,美軍13個魚雷艇分隊分別向西村艦隊發動魚雷攻擊,無一命中,美軍魚雷艇PT-493觸礁沉沒,但為第七艦隊提供了大量情報。
次日凌晨3時,美軍第54驅逐艦中隊第一部分3艘驅逐艦在7,000~8,000米距離上向西村艦隊發起魚雷攻擊,共射出27枚魚雷,1枚魚雷擊中「扶桑」號中部,「扶桑」號即刻落伍,隨之右回轉後撤,8分鍾後全艦失去動力。3時9分,第54驅逐艦中隊第二部分也發射了魚雷,前導驅逐艦「山雲」號首先中雷,隨即發生大爆炸沉沒。「朝雲」號前主炮下方中彈,艦艏折斷,航速下降至12節。戰列艦「山城」和驅逐艦「滿潮」相繼中雷受傷,「山城」號前後中2枚魚雷,中後部主炮無法工作,但仍堅持前進。3時45分,落後的「扶桑」號中部燃料艙和3、4號主炮塔彈葯艙發生大爆炸,艦體斷裂,艦艏部分於4時20分被擊沉,艦尾部分在1個多小時後也沉沒。戰後誰也不知道「扶桑」號上發生了什麼,因為全艦無一倖免,陣亡人數在1,400~1,600之間。
3時50分,美軍戰列艦、巡洋艦編隊採用海軍炮戰經典戰法,排成2列T字橫隊(戰列艦在後,距離20,000米,巡洋艦在前,距離14,000米),用全正面交叉火力在雷達引導下共發射大口徑主炮炮彈245發,巡洋艦發射炮彈4,000多發,第56驅逐艦中隊也對其進行魚雷攻擊,共中魚雷2枚,頃刻間,「山城」號劇烈燃燒並發生爆炸,艦橋崩塌,沉入大海,西村中將以下除10人被美軍救起外,其他均隨艦葬身魚腹(作為對比,整個海戰中,西村艦隊損失的戰艦上,倖免的合計僅有26人)。「最上」號也中彈多處,其中防空指揮所被直接命中,艦長、副長、航海長等幾乎所有的高級軍官全部被炸死,只好由炮術長荒井大尉代理指揮。「時雨」號驅逐艦也有5處受創。
4時15分,志摩的「那智」號和「足柄」號重巡洋艦以及8艘驅逐艦到達戰場。志摩以為他看到的那兩段殘片是西村的兩艘戰列艦的剩餘(實際上它們是「扶桑」號的兩段),他認識到通過海峽是毫無希望的,因此下令轉身撤退。在混亂中他的旗艦「那智」號與焚燒的「最上」號相撞,喪失機動能力而落後的「最上」號第二天被飛機擊沉。志摩艦隊在撤退過程中,受到美軍艦載機的追擊,輕巡「阿武隈」號和驅逐艦「不知火」號相繼沉沒。
蘇里高海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發生在戰列艦之間的海戰,是海戰史上組織最成功的戰例之一。美軍以1艘魚雷艇為代價,獲得了擊沉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傷1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的驕人戰績。
恩加尼奧角海戰
小澤的艦隊由4艘航空母艦:「瑞鶴」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戰列艦改裝成的2艘航空戰艦:「伊勢」號、「日向」號,三艘巡洋艦:「大淀」、「多摩」、「五十鈴」和8艘驅逐艦組成。「瑞鶴」號是最後一艘參加過珍珠港事件倖存至此的航空母艦。「日向」號和「伊勢」號的後部炮塔被改成機庫、跑道和起飛機構,但這2條船都沒有帶飛機。小澤一共只有108架飛機。
一直到10月24日下午16時40分小澤的艦隊才被發現。此時美軍正在對付栗田的艦隊和呂宋島來的空襲。24日晚,小澤獲得了一份美國電報說栗田撤退了(這個消息是錯誤的),但8時豐田下令所有艦隊繼續進攻。
哈爾西看到他有機會消滅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這樣美國可以毫無憂慮地進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經在錫布延海戰中被擊退,因此他於子夜後帶領所有的3隊航空母艦和威利斯·李上將的戰列艦(根據哈爾西的命令,為守衛聖貝納迪諾海峽臨時編成第34特混艦隊。命令是個預案,在後來造成理解的混亂。)開始追擊小澤。雖然美國偵察機發現了栗田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但哈爾西認為金凱德的第七艦隊足以對付它,未加理會。
美國艦隊的數量比日本艦隊多得多。哈爾西擁有9艘航空母艦(「無畏」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列剋星敦」號、「邦克山」號、「黃蜂」號、「漢考克」號、「企業」號、「埃塞克斯」號)、8艘輕航空母艦(「獨立」號、「普林斯頓」號、「貝勒伍德」號、「科本斯」號、「蒙特利」號、「蘭格利」號、「卡伯特」號、「聖哈辛托」號)、6艘戰列艦(「亞拉巴馬」號、「艾奧瓦」號、「馬薩諸塞」號、「新澤西」號、「南達科他」號、「華盛頓」號)、17艘巡洋艦、64艘驅逐艦和1,000多架飛機,但他將登陸點讓給了幾艘護衛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哈爾西被小澤的誘餌給引誘出來了。
10月25日早,小澤下令75架飛機起飛攻擊美軍,但這些飛機沒有造成多少損失,大多數飛機被美國戰斗機擊落,少數飛往呂宋島。
哈爾西親自率領第34特混艦隊的戰列艦急速前進,准備用大口徑艦炮直接去對付小澤艦隊前衛的戰列艦以及在艦載機空襲中掉隊日艦。清晨,在還沒有確定日軍的精確位置的情況下,美軍就起飛了180架飛機,直到7時10分偵察機才找到了北路艦隊。8時美軍戰斗機摧毀了保護艦隊的30架日軍飛機,他們一共進行了857架次襲擊,小澤艦隊的航空母艦紛紛中彈(「千歲」號和「秋月」號驅逐艦沉沒,「瑞鶴」號、「千代田」號和「多摩」號輕巡洋艦喪失機動能力)。小澤將他的旗艦改到「輕大淀」號巡洋艦上。
這時薩馬島戰斗的消息傳來。美軍登陸軍的情況緊迫(第七艦隊的護航航空母艦因為栗田的艦隊突然出現,而不斷地發報向哈爾西求援。連坐鎮珍珠港的尼米茲也給哈爾西發了一份簡短的電報:「第34特混艦隊,在哪裡?」但負責電報加密的軍官,隨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爾西的解碼軍官誤以為是正文未加刪減,這使哈爾西怒不可遏),哈爾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兩個航空母艦大隊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來收拾小澤的殘余船隻。
下午在擊沉幾艘日本航空母艦後,日軍飛機集中在2艘改裝的戰列艦上,但它們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擋了空襲。空襲一直到傍晚,小澤艦隊作為誘餌的全部航空母艦(「瑞鶴」、「瑞鳳」、「千歲」、「千代田」),還包括1艘輕巡洋艦(「多摩」)、2艘驅逐艦(「秋月」、「初月」)被擊沉。「誘敵部隊」取得了出色的成功。但由於通訊不暢,小澤發出誘敵成功的電報,栗田卻沒有收到,不過這再次使栗田的艦隊免遭全軍覆沒。
薩馬島海戰
薩馬島之役栗田艦隊擊沉美軍2艘護衛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日軍損失3艘巡洋艦,3艘主力艦受重創。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凌晨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凌晨3時它們沿薩馬島的海岸向南進發,於黎明時分發現美國艦隊。
金凱德中將有3支艦隊來阻擋它,每支艦隊由6艘護衛航空母艦和7或8艘驅逐艦組成。每艘護衛航空母艦帶約30架飛機,一共有500多架。護衛航空母艦比較慢,裝甲薄,對付戰列艦它們沒有多少可能。
金凱德錯誤地以為威利斯·李的戰列艦還守護在聖貝納迪諾海峽,因此從那裡才沒有危險,但李被哈爾西調走去對付小澤去了。當日本艦隊在薩馬島出現時,美軍大吃一驚。哈爾西的艦隊已經被誘敵戰術調走遠離萊特灣,但是栗田對此卻一無所知。栗田錯誤地將那些護衛航空母艦當做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他還以為整個美國第三艦隊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呢。
美國護衛航空母艦立刻向東後撤,希望壞天氣可以影響日本炮的精確度,同時立即發報請求支援,甚至用明碼發報。美國驅逐艦企圖用分散日本戰列艦的注意力來取得時間。這些驅逐艦自殺般的對日艦發射魚雷,吸引日艦火力。為了躲避魚雷,日艦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隊形。「大和」號被2條平行的魚雷逼迫背向而行,無法轉身,怕被它們擊中,這樣損失了足足10分鍾的時間。4艘美國驅逐艦被擊沉,其他受傷,但它們為航空母艦獲得時間讓它們的飛機起飛。這些飛機沒有時間轉裝穿甲炸彈,因此它們只能帶著它們正帶著的彈葯起飛(有時甚至是深水炸彈)。美軍航空母艦繼續南逃,而戰列艦的炮彈不斷在它們周圍爆炸。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其他受傷。
由於栗田艦隊未完成整編隊形便發動進攻,加上美軍驅逐艦的攻擊將他的隊形打破了,各戰隊散亂在廣闊的海面上。他喪失了對戰事的戰術指揮,他的3艘重巡洋艦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襲擊擊沉。栗田於9時20分下令北轉整理隊形。躲過栗田的艦隊襲擊的護衛航空母艦遭受的打擊並沒有結束,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沉1艘,另2艘遭到重創。
不久栗田的艦隊改變航向,駛往萊特灣。就在日本計劃就要得逞的時候,栗田再次北轉撤退。他感覺美軍支援艦隊正向他包圍過來,因此他感覺參戰的時間越長,他遭到美國強大空襲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地空襲
下他向北,然後向西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往返航行300海里的第三艦隊於26日日出後,派艦載機對栗田艦隊的掉隊艦只進行了襲擊。栗田艦隊的「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受重創。他帶5艘戰列艦進入戰場,當他回到日本時,只有「大和」號還有作戰能力。
戰爭結果及評價
在這次海戰中,美國共有1艘輕型航空母艦、2艘護衛航空母艦和3艘驅逐艦被沉,約3,000人陣亡;而日本有1艘重型航空母艦、3艘輕型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被擊沉,10,000人陣亡。美國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萊特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也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這場海戰消滅了日本的海軍力量,除了陸上基地的飛機外,日本海軍幾乎已不存在了,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
C. 二戰時期美國跟日本航母艦隊對戰的電影
應該是《中途島(海戰)》,我看過,很經典!
其他的我不是很清楚~
D. 找一部日本電影
中文名稱:男たちの大和
英文名稱:YAMATO
別名:男人們的大和號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超清晰寬屏
發行時間:2005年12月
電影導演:佐藤純彌
電影演員:反町隆史
中村獅童
渡哲也
仲代達矢
鈴木京香
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電影《男人們的大和/ YAMATO》,於二戰結束後60周年的2005年在日本公開放映,是一部集中了反町隆史、中村獅童、渡哲也、仲代達矢、鈴木京香等演員陣容的豪華級作品。
故事背景設定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海軍大敗;第一機動艦隊4艘航母被擊沉;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戰死,太平洋上各島嶼的日軍守備部隊先後覆沒,日海軍處於嚴重不利的形勢。
昭和19年(公元1944年)的春天,特別少年兵部隊的神尾懷著對大和號的憧憬,登上了超弩級戰列艦"大和」號的甲板,當時的大和號是日本國民和軍人的希望與象徵。神尾忍受了艦上嚴酷的訓練,然後迎來了他的第一次實戰——萊特灣大海戰。
在這次海戰中,聯合艦隊事實上已經土崩瓦解。當殘酷的戰局放在面前,大和號和它的船員們懷著守護國土的決心,起錨迎來它的最後一次悲壯決戰。所有的人都很清楚:迎接他們的將是殺氣騰騰的美軍大批艦載機群.............
本片監督是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先生,東映為了重現當年大和號的英姿,為本片撥出6億日圓的預算,為了追求真實,劇組甚至參考大和號戰列艦的真實比例製作了190米長的艦首與艦橋部分超大模型!海上自衛隊也作為攝影協力單位,配合製作部門進行了長達3個月之久的海上長期攝影。拍攝結束後,這部戰艦模型放置在原主要拍攝場地——廣島縣的尾道市向一般民眾開放,並成為當地新的觀光勝地。負責音樂監督的久石讓先生和長瀏剛演唱的主題曲《CLOSE YOUR EYES》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公眾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