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關於高三的電影 不分年份!!! 該電影中有一段講述的是一個男孩當郵差之後收到了女孩的錄取通知書。
《與你同在的夏天》,謝東執導
八十年代的中國,由於戶籍制局限,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不能隨意遷入異地,更不能隨意進入大城市,考上大學才是改變命運機會。
貴州山區小城,十八歲孫宏偉深深地暗戀著同班女生李明馨,李明馨一直渴望考上大學。在高考前夕孫宏偉意外的輟學了,他當了郵遞員。高考結束後,李明馨開始了漫長而寂寥的等待,她期盼著大學錄取通知書能盡早到來;孫宏偉常常出現在李明馨每日必經的路上,而一向對孫宏偉默然處之的李明馨漸漸地開始盼望著他那自行車清脆的鈴聲在身邊響起……孫宏偉清楚的知道李明馨一心要離開這里進入大城市,為此他承受著痛苦的煎熬,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留住她……就這樣,兩個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在彼此的錯位中小心翼翼地靠近著,一同經歷著那個浪漫而殘酷的夏天。
『貳』 推薦電影|真人真事改編:辦一個大學騙父母《錄取通知Accepted》
《錄取通知Accepted》於 2006年08月18日上映的電影。
該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
電影講的是一個學渣,高考之後沒有大學錄取,為了讓父母高興,他自己編造出了一個野雞大學錄取了自己。又為了讓這個野雞大學比較可信還做了一個學校網站,租了場地和一個校長。本來以為演一場戲讓父母相信自己上了大學就可以結束了。沒想到陰差陽錯,很多落榜生登陸學校網站申請,都收到野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紛紛來學校報到。而且這幫落榜生都很有錢,不缺學費,非常慷慨地付給學渣男主2萬美元一年的學費。
面對如此情況的男主,男主的朋友們都讓他說實話,讓所有人從哪裡來回哪去。站在講台上,男主剛准備說出實情。有個被錄取的學生一定要舉手發言,說自己從來沒有讓父母高興過直到被這所大學錄取。男主得知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四處碰壁的落榜青年,沒有被學校錄取,只能來到這里。面對這種和自己情況一樣的學生們,他沒辦法把實情說出口。
男主只能被逼上樑山,想辦法把這個野雞大學辦下去。這些路往生學費不缺錢都給他交學費,他只苦惱了要怎麼把這個學校辦下去。於是去隔壁有悠久校史的正規大學觀察學習:如何辦大學。
他驚訝地發現這些天之驕子,進入大學之後並不是求知若渴,有一部分人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另一部分人在課堂上非常焦慮地學習著,生怕自己得不到全A成績。這就是傳統大學的辦學方法嗎?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講課,下面的學生一心只關注能否全A通過這么課程,取得畢業證找到好工作。
他意識到其實如果不想學的知識,一個勁地往大腦里灌留不下什麼內容。所以他給自己的野雞大學制定的辦學理念是大家自己在白板上寫自己想學或者能教別人的課程。互相教別人自己想學的東西,類似於興趣小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需要一個學科的業界泰斗來教你,只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你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它。因為你會願意為之付出你的時間。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沒有任何人逼你。
在隔壁正規大學里,有學渣男主的好朋友小胖,他為了能加入兄弟會,做很多尷尬的事情,因為是加入兄弟會的傳統。大概就是每一個兄弟會人員都經歷了這種羞辱,所以新人也必須經歷這種「傳統」。這就和中國的「酒桌文化」似得,我年輕時候經歷過的苦,現在的年輕人怎麼能不經歷?說白了就是另一種形式的霸凌罷了,打著「傳統」的名號,光明正大的來霸凌新人。這就是大學兄弟會的「傳統」。這種大學兄弟會姐妹會的傳統,在很多美國電影裡面都有體現,比如《社交網路》facebook另一位創始人也為了加入兄弟會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最後部分是男主決定走成立學校的正式流程,正式辦學。舉辦聽證會,是非常典型的美式結局,主角用一場優秀的演講取得了全場喝彩並且成功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電影最後是聽證會同意給野雞大學一年的時間作為觀察期。豆瓣影評主要是在吐槽電影過於理想,太美式大團圓結局,所以豆瓣評分並不高。
讓我關注的卻是聽證會上提出的關於辦大學的問題,聽證會主席對該學校提出的問題是:是否有相應的教學設施包括圖書館、醫療中心等,是否有足夠的教師,是否科學安排課程。如果只需要這三樣,辦一個大學似乎不難。
我國擴招源於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我國大學生畢業生人數每年增長情況如下圖。尤其文科類學科辦學成本更低,只需備齊教室、任課老師、操場,就可以開始招生。難道大學教育就是高中畢業之後就是去了一個更大的教室學習,這就是大學嗎?
男主在電影尾聲部分的演講大意是: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停止學習,我們永遠不會停止成長。(Because we'll neverstop learning,and we'll never stop growing.)
這才是教育的意義,讓我們養成學習的習慣,有應對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的勇氣,永不停止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發自內心想要學習了解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