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德戰爭代號蒼蠅的電影
蘇德戰爭代號蒼蠅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俄羅斯戰爭電影,講述了蘇德戰爭期間蠢碰蘇聯情報機構在蘆洞納粹德國內部的行動。該電影的原始名稱為《Дулевой переполох》,是以蘇聯情報員凱瑟琳娜·杜德拉徹科娃(Катерина Дударева)的化名「蒼蠅」為主角,通過她的視角展示了蘇聯軍情處在納粹德國的情報活動。
該電影中,蒼蠅在德國境內收集情報時,遭遇了一系列危險和挑戰,但最終成功地給蘇聯提供了關鍵情報。值得一提的是,該電影的拍攝手法頗具特色,運用多種視覺和藝術手法,呈現出復陪檔枯雜而又真實的歷史場景。
⑵ 求二戰蘇德戰爭電影
1.《帝國的毀滅》:這部電影詳細描繪了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後12天,深入展現了第三帝國的崩潰。
2.《柏林的女人》:通過一位柏林女性的視角,記錄了二戰最後幾個月的動盪,以及蘇聯紅軍佔領柏林的情景。
3.《兄弟之戰》:基於真實事件,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德國士兵在二戰末期被俘和逃亡的心酸歷程。
4.《兵臨城下》:展示了蘇德狙擊手之間的生死較量,是一部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5.《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講述了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與德軍進行斗爭的故事。
6.《斯大林格勒戰役》:從德軍視角出發,這部影片深刻反思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歷史意義。
7.《鐵十字勛章》:鐵十字勛章在貴族軍官眼中是最高榮譽,但在厭戰的老兵看來,它卻只是破銅爛鐵。
8.《裝甲列車》:揭示了蘇聯秘密武器的傳奇故事。
9.《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了「巴巴羅薩」行動初期遭遇挫折的戰役。
10.《進攻列寧格勒》:在1941年的列寧格勒,蘇聯女警察和她的戰友們與德軍、間諜、奸細、竊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⑶ 蘇軍拿板凳沖鋒的電影叫什麼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情介紹
1941年6月25日,位於白俄羅斯和波蘭交界的布格河東岸:鳥兒在歌唱、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公園里正舉行聯歡的舞會,祥和中,人們談情說愛,追逐嬉戲,各自享受恬靜、幸福的時光……
突然,飛機的俯沖掃射伴著鋪天蓋地的炮擊撕裂了低沉的天空,爆炸的氣浪和飛起來的塵埃瓦礫將驚恐的人們推倒、掩埋……
這就是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最初的經典而殘酷的戰役改編成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的開場。
布列斯特要塞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成群的坦克和裝備精良的德軍圍攻中,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捍衛祖國,以血肉之軀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達三十天直至全部陣亡。
戰斗中,團長和政委身先士卒,在反擊中沉著指揮,鼓舞驚慌中的士兵燃起鬥志,將不同建制的士兵拼成戰斗團隊,頑強防禦要塞陣地。
另一側,德軍一隊人突入要塞,在搜索前進中與紅軍中尉率領的邊防軍遭遇,紅軍戰士們或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或是舞著工兵鍬、鐵棒甚至菜刀與德軍展開白刃肉搏混戰,刀槍不全的蘇軍憑借大無畏精神殺得德軍死傷遍地、落荒而逃。
導演亞力山大,考特以紅軍小學員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這場蘇德戰爭史上交戰時間之長、紅軍戰士之勇敢頑強、戰斗場面之為「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
在烘托宏大主題內涵的同時,激戰場面扣人心弦,空襲、爆炸、火炮、坦克重機槍、火焰噴射器,加之大量煙火、音效、特技的運用,戰爭大片所包含的元素精彩呈現,視聽效果空前震撼!
劇情鑒賞
本片其實主要講的是在1941年的夏天,蘇聯人民都還沉醉在安居樂業、歡聲笑語的世界中,大家從來沒有預感到戰爭會降臨,但是突然炮彈光臨到這個寧靜的小鎮中了,原來是德國人偽裝成蘇聯的軍隊對這個地方進行了突襲。歡聲笑語變成了尖叫哭喊,房屋倒塌,磚礫亂飛。戰爭就這么悄悄地降臨了。
由於沒有蘇聯自己的軍隊來支援,因此手無寸鐵的蘇聯布列特斯的戰士只能硬上,他們沒有什麼武器,因此會出現上邊的景象,戰士拿起板凳等各種能戰斗的所謂的「武器」與德國軍隊的坦克槍炮進行對抗。他們就靠著這樣的保衛家園的強烈願望一次又一次的擊退德國侵略者的進攻。
⑷ 有部蘇德戰爭題材電影講一個蘇聯士兵和一個會發電報女兵,女兵還教他發電報〞我愛你〞,電影名叫什麼
俄羅斯戰爭片《 星星》(星星敢死隊)。劇情:1944年,蘇聯邊境的德國部隊正在緊張地准備著士兵4萬人和坦克2千輛准備反攻,為了制止他們這些動機,也為將盟軍帶入到勝利,身臨險境地蘇聯軍,為了探索敵軍的動向把多位優秀士兵派遣到了敵軍陣地的最前線。特拉夫金率領的部隊收集著敵軍的重要情報,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⑸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⑹ 請推薦關於二戰蘇德戰爭的電影
1.《莫斯科保衛戰》(1984-1985):第一部《侵略》(上下集); 第二部《台風戰役》(上下集)
2.《解放》(5集 1972年):第一集:《炮火弧線》 第二集:《突圍》,第三集:《主攻方向》, 第四集:《柏林戰役》, 第五集:《最後一擊》
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蘇聯、東德1985年出品)
上面三部既俗稱的衛國戰爭三部曲
⑺ 一部二戰蘇德戰爭電影,德軍即將退出俄國領土,開頭是一隊德軍過橋,被蘇軍阻擊。
《橋》南斯拉夫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⑻ 求一部關於蘇聯斯大林之戰的電影
[兵臨城下] 是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瓦西利也是確有其人,按照當時蘇聯的宣傳,瓦西利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他繳獲德軍狙擊手的步槍瞄準鏡至今還在俄國的軍事博物館里展出。
這電影是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為背景的。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蘇聯內河航運干線伏爾加河的重要
港口,又是蘇聯南方鐵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
德軍在圍攻列寧格勒不久,又於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萬的兵力進攻斯大
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佔斯大林格勒的計劃。
希特勒的陰謀再次破產了。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號召下,誓死抗敵,人人都投身到反擊
德國法西斯的斗爭中去。
德軍集中了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這
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築幾乎全被炸毀。
9月13日,德軍17萬人,500輛坦克向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發起
猛攻。德軍在幾個地段突破蘇軍防線,進入市區陣地。
在這危急的時刻,蘇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蘇聯人民也團結起來,人人手執武器在廢墟
中同沖擊市區的德軍展開搏鬥,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沖上去。一場最為殘酷、最為激烈的
市區爭奪戰開始了。
為了打敗法西斯,俄羅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
神贊歌。
9月14日,爭奪市中心的激戰達到了白熱化的城市。德軍從早到晚沖鋒不止,他們死
傷殘重。據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戰士,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和德軍浴血戰斗。
為了爭奪火車站,德蘇雙方爭奪激烈,一周內火車站13次易手。
為了爭奪被德軍佔領的馬耶夫崗高地,近衛軍猛撲高地東北面的陡峭斜坡,沖入戰壕與
德軍展開了白刃搏鬥,終於把高地奪回。
守衛「巴甫洛夫大樓」的激戰持續了58個晝夜,敵人用火炮、迫擊炮進行射擊,還派
飛機向樓房轟炸,樓房雖被炸得面目全非,卻始終未被摧毀,蘇軍堅守樓房,給敵人一次又
一次的還擊。
一名護士為了掩護傷員,端起機槍消滅了30多個德軍,自己身負重傷,仍堅持到自己
的部隊趕到。
有7.5萬名姑娘,成為高射炮手、無線電兵、衛生員和護士,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
給偉大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全城的人民和蘇軍密切配合,共同奮戰。拖拉機廠的工人們一
邊反擊敵人,一邊在彈片橫飛的車間里堅持生產。在激戰的九月份里,他們生產了1200
輛坦克和150輛牽引車……在參戰期間,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戰士,到處都是戰場,
希特勒的軍隊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久戰不勝。希特勒原想速戰速決,但斯大林格勒
人民的頑強反擊,使德軍陷入困境。從9月13日到26日,德軍每天幾乎傷亡3000多
人,但仍然不能佔領全城。德軍的士氣一天天低落下去,一個德國士兵在家信中哀嘆:
「我們不久就可以佔領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們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卻同時
又像月亮那樣遙遠。」
嚴寒的冬季終於來到了,毫無過冬准備的德國士兵陷入飢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凍死,
德國的戰鬥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戰爭的形勢逐漸開始變化。
11月19日,蘇聯紅軍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斯大林發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蘇軍把33萬德軍困在了包圍圈中。德軍彈盡糧絕,他們處在死亡的恐
懼之中。德軍司令鮑羅斯在筆記中寫道:
「士氣低落了,解圍的希望破滅了。越來越疲憊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為自
己尋找避難所,越來越經常聽到關於反抗已毫無意義的抱怨聲。」
鮑羅斯向希特勒發出沖圍撤退的請求。
剛從阿爾卑斯山賞雪歸來的希特勒發來一份急電:不許投降,第六軍團必須死守陣地,
直至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鮑羅斯陷入萬分絕望的情緒中,垂頭喪氣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
行軍床上,向希特勒發出最後一份急電:「部隊將於24小時內最後崩潰。」
萬般無奈的希特勒急忙發出一份電令,升鮑羅斯為陸軍元帥,其餘117名軍官也各升
一級。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強德軍將士「光榮殉職」的決心。
接到電令的鮑羅斯徹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癱倒在地上。
2月2日,堅持了六個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終於結束了。9萬1千多德國官兵,其中
包括鮑羅斯在內的24名高級將領,穿著單薄的衣衫,抓緊裹在身上滿是血污的毛毯,在零
下24攝氏度的嚴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
斯大林格勒大戰給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擊,德軍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反攻了,他
們一步步後退,開始走下坡路。蘇聯紅軍則開始大反攻,陸續收復了失地,並攻入德國本土。
蘇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從斯大林格勒大戰的勝利中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也堅定了徹底
打敗德國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大戰的勝利,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轉折。
斯大林格勒之戰的殘酷性在世界戰爭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戰後英國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如此評述德軍對斯大林格勒的狂轟濫炸:「這是一次純粹的恐怖襲擊,其目的是盡可能多地屠殺平民,摧毀蘇軍士氣,散布恐慌氣氛。」一名德軍軍官在日記里寫道:「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殺人爐灶……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來計算,而是用屍體來計算。」蘇軍指揮官崔可夫回憶說:「我們的部隊在這里經受了從殘酷到頑強程度來說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戰。」
德軍在會戰中傷亡約150萬人,占其在蘇德戰場作戰總兵力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