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經典電影《竊聽風暴》中,為什麼要設置男主魏斯勒召妓這個橋段
《竊聽風暴》是由德國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拍攝,主演有烏爾里希·穆埃馬蒂娜·格德克塞巴斯蒂安·科赫烏爾里希·圖庫爾托馬斯·蒂梅。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東德,當時社會主義下的東德被國家安全局的高壓政策牢牢控制著,政治家依靠自己的政治手段採用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方略,其政治手腕也伸及藝術家領域,不少藝術家們「被自殺」。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的「文革」,社會黑暗,政治腐敗,言論絕對不自由,口號高舉,信仰狂熱。作為秘密警察的維斯勒奉命監聽藝術家德萊曼的全部舉動。德萊曼是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他與妻子過著平實的生活,也正是這種平靜而又不乏「革命」反黨的生活徹底改變了竊聽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改變了自我,選擇保護這位作家。
表現人性吧。魏斯勒不是國家機器上的一個單純的零件,他也是人,他的處境表面上是執法者,實際上他和被監視者的壓力一樣,需要得到釋放。
另外,從影片中看,他是單身。
可見對於平凡的有感情的,哪怕不是幸福的也好的,正常生活的追求,能夠激發人內心多麼大的潛能和動力。
男主角招妓的橋段表現出男主角過得不是人的生活,他是巨大國家機器中的一個螺絲釘,有人生理上的需求,但是沒有正常人的情感生活。
正是因為有情感生活,喜怒哀樂,才被成為是人,而不是動物,不是機器。
Ⅱ 洛麗塔是什麼的 電影人物一樹梨壓一海棠是怎樣的電影
小說《洛麗塔》
出版時代
1955年,9月15日
·作品簡介
在讀者、書評家、小說界中,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無疑是一部備受爭議的小說。2005年9月是《洛麗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國最有影響的文學出版機構,如美國的蘭登書屋,英國的企鵝出版社,法國的伽理瑪出版社,都相繼推出了這本富有爭議的名著的紀念收藏版。上海譯文出版社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贏得獨家中文授權,第一次在中國推出沒有任何刪節的完整譯本。
·故事梗概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這段肉麻的情話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內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來到美國,任教於比利亞斯大學。他准備利用暑假的空閑時間寫成一部教科書,於是他來到蘭之蒂鎮的寡婦夏洛特·黑茲太太家寄居,在那裡他遇上了讓他一生魂牽夢縈的女孩:洛麗塔。亨伯特從餐廳里出來的時候看到了她,在太陽沐浴的一塊草墊上,半裸著,跪著,以膝蓋為軸轉過身,蜂蜜樣的肩膀和綢子一樣柔嫩的脊背讓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顛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來晃去,令他無法專心寫作,而她的母親也對他一見鍾情。黑茲太太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女兒對她亨伯特太太這個位置的威脅,在他們去滴漏湖度假的時候,黑茲太太還是以商量的口吻下達了命令:讓洛麗塔去夏令營。然後她給亨伯特寫了一封情書,向他求婚。雖然他愛的是黑茲太太的女兒,但他還是和黑茲太太結了婚。和黑茲太太結婚之後,洛麗塔成了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兒。但他在日記里寫下的那些對洛麗塔的情感剖白還是紙藏不住火,被他的現任太太發現之後引發了一場家庭內部的劇烈爭吵。夏洛特一怒之下沖出家去,卻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撞上汽車一命嗚呼。
亨伯特和洛麗塔終於走到了一起。他開車去夏令營,將洛麗塔母親去世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她。他是興高采烈地去的,盡管他感到一點內疚。他把洛麗塔接走,先騙她說她的母親病了,住進了醫院。在路上,他們住進了一家旅館,在大堂,洛麗塔遇上了一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還有他的狗。晚上,當亨伯特將洛麗塔送上床,給她吃了安眠葯,自己出去走到旅館門外白色的台階上,這時,那個禿頂的老頭兒再次向他說了一些模稜兩可的話,但亨伯特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們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倫之戀,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個情人。然後他們驅車往家趕。亨伯特越來越感到不安,覺得坐在旁邊的洛麗塔像個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個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車,很長時間沒有回來,當她重新上車時,要求亨伯特給她零錢,她要往醫院給媽媽打電話。亨伯特讓她先上車,然後向她吐露了實情,「你媽媽死了。」
從那時起,他們開始了遍游美國的旅行。在各種類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歡上了「實用汽車旅館」———干凈、整潔、安全隱蔽,是睡覺、吵架、和好、貪婪而違法私通的理想場所。雖然是旅行,但實際上他們一無所覽,他們這漫長的旅行只不過是用一條迂迴蜿蜒的粘土路來褻瀆這個迷人、誠信、夢幻般的國度。最後,這段旅行走到了盡頭,亨伯特決定把他的「寶貝女兒」送到比爾茲利女子學校就讀。
一切似乎都很讓亨伯特滿意。但有一點是致命的,亨伯特無法容忍洛麗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當洛麗塔要求出演學校的話劇《幽暗的麗人》時,他斷然拒絕。但在洛麗塔用美色相誘之後,他還是妥協了,雖然他心裡很不痛快。亨伯特覺得她正在從他的掌握中逃脫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錢來買她的歡心,但她對他越來越冷淡,彼此之間並無真正的快樂可言,亨伯特沉溺於性愛游戲,洛麗塔逐漸厭倦了這種不道德的生活。他們開始不停地爭吵。洛麗塔把從亨伯特這里要來的錢攢了起來,亨伯特覺察到了,預感到這是一個陰謀,一個讓他永遠也見不到洛麗塔的陰謀,這讓他火冒三丈。一次,爭吵之後,洛麗塔奪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麗塔後,他們決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轉轉,這也許對於改善他們現在這種冷戰的狀況有好處。
在路上,亨伯特發現背後有人跟蹤,一輛「阿茲特克紅色敞篷車」老是在他們屁股後面跟著,它們之間的間距似乎雷打不動。當亨伯特在一個小鎮下車買眼鏡的時候,他在商店裡看到這輛車的車主下車和洛麗塔攀談。但當他趕過去時,這個黑衣人已蹤跡不見,他問洛麗塔:「那人說什麼?」洛麗塔說:「他問我要張地圖,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覺得不妙,立即掉轉車頭,往回開。
洛麗塔生病了,住進了醫院,醫生診斷不過是流行性感冒,沒什麼大礙,但要住院觀察一天,補充水分,好好睡一覺。第二天,當亨伯特打電話給醫院時,醫院醫護人員告訴他,有個人把她給接走了,自稱是她的叔叔,還帶著一條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驚,他馬上想到這些天來一直跟蹤他們的人,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大意了。他趕到醫院,和醫護人員大吵了一架,但於事無補。他踏破鐵鞋,一直找,找了幾個月,依舊不死心。
3年後的一天,他收到了洛麗塔從遠方發來的一封信,信上說她已結婚懷孕,急需用錢:「請給我們寄張支票來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們就能對付得過去。」他讀信時拚命抗拒著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劇痛,他踏上了那條路,獨自一人按照信上寫的地址驅車前去。他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來到女兒的新家,慰問他們,給他們錢,然後洛麗塔告訴了他真相,那個將洛麗塔從他身邊拐走的人正是那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他的名字叫奎迪,是個編劇,有時還做點廣告。他是洛麗塔唯一真正愛過的男人。他把她騙走,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麗塔不肯,於是她就給趕了出來。
雖然亨伯特仍然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此時的洛麗塔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妖艷的小仙女了,亨伯特從他的口袋裡拔出了自動手槍,准備將一腔仇恨都發泄到那個拆散了他們的人身上。他找到了這個讓他憎恨一輩子的男人,把子彈射進他的身體,就像這是一隻該死的老鼠。他沒有一絲憐憫,沒有一點猶豫,他只知道,他要幹掉這個男人,為自己也為這段要命的戀情復仇。
·相關鏈接
作者:納博科夫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這位1917年革命時流亡歐洲的俄裔貴族子弟,曾靠教英文,教打網球為生,同時寫俄文小說,30年代末到了美國,在各名牌大學輪番教文學,暑假時到各地撲蝴蝶,做成標本放進實驗室。除了研究蝴蝶翅膀斑點的嗜好,他還翻譯普希金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用直譯法,註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分量。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寫小說,以康奈爾教書經驗寫的小說《微暗的火》,一位教授一邊研究著一位風格隱晦的作家,一邊在學院文人堆里勾心鬥角。小說大註解套小註解,冷幽默,也夠艱深。就是這樣一位高度優雅的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兼翻譯家的納博科夫,寫了他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一段「感情」,由此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禁書:1954年,《洛麗塔》完稿後,「對幾個上了年紀閱讀能力差的人來說,是一部令人憎惡的小說」,於是先後遭到四家神經緊張的美國出版社的拒絕。此書在美國盡人皆知,是把它當做一本「黃書」來讀的。從1955到1982年間,此書先後在英國、阿根廷、南非等國家遭禁。
1955年9月,歷經挫折之後,《洛麗塔》終於在巴黎得到奧林匹亞出版社認可,並獲得出版。在寬容的法國出版後,屢屢被批評是一部非道德甚至反美的小說,也是由於這部小說一眼看去必定會產生的這種理解(即使在九十年代,情況也是如此。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在網際網路上鍵入主題詞「洛麗塔」,所搜出的全部網頁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涉及到性和色情)。
爭議:關於小說,爭議的焦點自然是有關藝術的社會責任問題。《紐約時報》的一篇書評稱:「《洛麗塔》無疑已是圖書世界的一樁新聞……」《洛麗塔》爭議的關鍵和最令人難解的是,納博科夫對道德問題顯得很沒興趣。許多人的閱讀動機可能確實出於要看一看《洛麗塔》到底有多「不道德」,好奇的讀者總是由它聯想到因為色情描寫而引起世界性爭議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和《尤利西斯》。一位論者自覺找到了被這種含混性掩埋了的真義,稱《洛麗塔》是「衰老的歐洲誘奸年少的美國」的象徵,但另一位論者卻發現:《洛麗塔》是「年少的美國誘奸衰老的歐洲」的寓言。
面對不同的議論,納博科夫本人的回答非常明確:「在現代,『色情』這個術語意指品質二流、商業化以及某些嚴格的敘述規則,那也是千真萬確的。因此,在色情小說里,必須有一個個性描寫場面。此外,書中描寫性的場面還必須遵循一條漸漸進入高潮的路線,不斷要有新變化、新結合、新的性內容,而且參與人數不斷增加(薩德那裡有一次花匠也被叫來了)。因此,在書的結尾,必須比頭幾章充斥更多的性內容。」納博科夫也說:「《洛麗塔》根本不是色情小說。」
國內首位譯介納博科夫作品的人:
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洛麗塔》,但或許正因為如此,到現在為止,納博科夫也沒有在中國產生真正的重大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對第一個譯介納博科夫的梅紹武來說更是如此—— 「我是第一個介紹納博科夫進入中國的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上海譯文出版社要出一套書介紹美國文學,找到我的時候,我就選擇了納博科夫,因為他當時是西方很重要的一個作家,被稱為『小說之王』。
他們本來要我翻譯《洛麗塔》,但我拒絕了,這個小說講的是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姑娘談戀愛,我不太喜歡,覺得它和我們中國的道德不太相符。但後來我看到評論,說它諷刺了美國社會,還是有積極意義的,所以不要把它當做一部黃色小說。現在它在美國也得到很高的評價,我想,它還是一部好作品吧。
1985年,一位美國作家到我家裡來聊天,聽說我翻譯了《普寧》,就建議我翻譯《微暗的火》,說它是納博科夫最好的作品。我看了之後覺得這部書太難翻譯了,李文俊建議我選譯。我花了半年的時間翻譯了其中幾章刊登在《世界文學》上。1999年的時候,我才又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把它全部翻譯了出來。
納博科夫好用生僻的古典字,翻譯他的書得備一本《韋伯斯特國際大詞典》。他的文筆晦澀,頭一遍讓你雲里霧里,第二遍理出些頭緒,第三遍才能茅塞頓開。所以,翻譯自有翻譯的樂趣。像納博科夫就盡製造謎語,有時我怎麼也想不明白,等到豁然開朗就會很高興。
納博科夫的作品在世界上很有名,但在中國知道他的人不多,大約是因為他沒有象米蘭·昆德拉那樣被宣傳得厲害。」
電影 《洛麗塔》 Lolita (1997)
劇情
[編輯本段]
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姦情。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幕後/花絮
[編輯本段]
1962年,電影怪才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洛麗塔》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伯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地忠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中的12歲大。最後這部小說被庫布里克改編為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
1962年,電影大師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銀幕。在今天開來,這一版本顯得過於「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膽的銀幕題材可謂驚世駭俗,非庫氏此等先鋒不敢吃這個「螃蟹」。
很明顯,庫布里克是把這個故事當作「諷刺畫」處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於文化層面上的嘲諷和隱喻,而不是個體層面上的悲憫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謬剝給人們看。比如本片的配樂幾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輕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滿黑色幽默,其不合時宜的「搞笑」甚至讓人懷疑庫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場戲,漢伯特和一個黑人侍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一張折疊帆布床,其滑稽的身體語言和與環境、道具的互動直讓人想起卓別林的橋段。洛已經睡了,這張打不開的床可謂遂了漢伯特的心願(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這張床到底還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漢伯特的性企圖落敗,萎了.這個搗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庫布里克調笑著可憐的漢伯特。
從故事的角度看,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沒有交待漢伯特「為什麼」會如此迷戀洛麗塔,庫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貝爾這個人物。按說150分鍾的片長隨便抻出一段來也已足夠鋪陳漢伯特少年時期打下的心理基礎,但導演似乎假定了觀眾對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耳熟能詳,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漢伯特幾乎一上來就是個心理變態者。可實際上,小說中的漢伯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我最終未能使我的安娜貝爾階段保留一個完整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約會」——成年後的漢伯特始終留戀著那種像童年一般純真的美妙的感覺,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著比基尼,戴著太陽鏡,沐浴在陽光中讀書的洛麗塔之後,就徹底淪陷為她的俘虜。
其次是演員問題。
扮演漢伯特教授的人選可謂幾經周折。導演庫布里克和製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選是James Mason.但由於此君有百老匯的演出任務在身,所以庫氏不得不考慮勞倫斯奧立弗。但後者在經紀人的勸說下拒絕了這個角色,於是庫轉而考慮Peter Ustinov,後被刷掉;製片人又推薦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慮到自己的電視節目贊助商"四星劇院"會反對這一決定,這廝還是臨陣脫逃了.最後,James Mason終於痛下決心,從百老匯的演出劇目中退出,參加洛麗塔一片的攝制.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演過西北偏北的「惡棍」總是一臉壞相,我始終看不到他詮釋的漢伯特表現出劇烈的感情調動。影片一開始就是故事的結尾:漢伯特槍殺Quilty。據說是因為發行商想讓漢伯特被觀眾發現是戀童癖者之前先成為冷血殺手,這樣就不會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險的電視劇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許奇怪為什麼我第二個就提到了他,這也正是我想問庫布里克的問題。因為在影片中,這個角色即使沒有喧賓奪主也至少和漢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導演亞得里安林恩笑稱本片應改名為「Quilty」。他的戲分太多了,一會是電視劇作家,一會是便衣警察,一會是德國精神病醫生,一會又是誘拐洛麗塔的花花公子,他像變色龍一樣不懈的與漢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語速簡直像個饒舌的rap歌手。也許庫的意思是他和漢伯特兩人是硬幣的兩面,一個君子一個小人一個明槍一個暗箭,一個是英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一個是美國的低級性倒錯者。不過Sellers確實演技出眾,這在稍候的「奇愛博士」中有更淋漓盡致的表現。
至於洛麗塔,這個混雜了天使與魔鬼的尤物,在書中只有12歲(!),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當時年屆14(影片1961年首映時15歲,未出席;直到62年英國首映時,方才獲准入場),以今天的審美觀來看並不具備「小妖精」的素質。雖然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不過始終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為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實施的原因,庫氏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性場面以避免禁映的命運——實際上,片中根本沒有「成人」鏡頭,這無疑使洛麗塔空有一身本領而無用武之地。假設庫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開眼戒」之時拍這個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麗塔的母親夏洛特海斯,一個富有漫畫般喜劇色彩的悲劇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經質。
總之,庫氏沒有在人物身上傾注(我認為)應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劇感.雖然是大家手筆,但我仍然對片中的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會發現這個片子帶有很明顯的西區科克似的懸疑味道,比如漢伯特策劃謀殺海斯時的心理活動,Quilty化身後的匿名電話和跟蹤----尤其是他在旅館里背對漢伯特時兩人的對話,以及後來在公路上若即若離的追車場面,都極盡西區科克的精髓.這些使得全片頗具「娛樂性」——可是你知道,在庫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現「娛樂」意味著什麼。
1997年,拍電視廣告出身的美國導演亞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攝的「洛麗塔」在歐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這一版本無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實於原著。尤其是對男女主人公性關系的描繪,可謂「赤裸裸」。畢竟是《愛你九周半》的導演,片子的整體氛圍頗有「軟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國影迷應該對亞得里安林恩的風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現的《愛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筆。其特點是情慾味道很濃,深層思考不足,總是長久的糾纏於中上層資產階級意亂情迷的男女兩性關系。當年他放出口風來要重拍洛麗塔的時候,很多評論當即回應「太糟了」,但林恩依舊不為所動,只不過拍竣之後做了重新剪輯,以符合美國嚴厲的反兒童色情法(就是這項法律把「鐵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緊接著又在國內院線遇到紅燈,雖然導演名頭很亮,且片子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沒有美國發行商願意摸這塊燙山芋,因為亂倫題材在美國社會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於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線電視網「秀時間」(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運。不過還好,塞繆爾高德溫公司(注)高價買下了該片的影院放映權,並在98年9月25號開始了小規模的局部上映。在將近2年的漫長等待之後,美國觀眾終於可以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從技術上講,兩部片子可謂今非昔比.新版的攝影(Howard Atherton)極為出色,用光和服裝都非常考究,配樂更請來馳騁多年的大師級人物Ennio Morricone,兩相呼應,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陰郁,絕望和晦暗的情緒。全片預算高達五千六百萬美元,足見林恩重塑經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傑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漢伯特教授,其毀滅性的反英雄形象絕對勝過當年的James Mason.另,小說的磁帶版由艾恩斯本人親自朗讀,可惜國內影迷無緣聆聽其殺人聲線。
扮演洛麗塔的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15歲少女Dominique Swain,當時的她還是一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錶演經驗。其沐浴著陽光和灑水器濺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讀書的出場可謂情色經典。日後她還在吳宇森的《奪面雙雄》中扮演約翰屈弗塔的女兒——又一個「洛麗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別扮演海斯和Quilty。
綜上可見, 兩位導演對同一題材的處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諷刺的黑色幽默,後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須承認,後者比前者更加激動人心,對情緒的攪動有股欲罷不能的氣勢。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影響(新版很早就出過vcd),我覺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豐滿,各方面都很精緻。雖然詆毀大師庫布里克的版本有淪為亂臣賊子之嫌,但我仍然堅持認為,新版要更勝一籌。
註:塞繆爾高德溫(1882-1974),美籍波蘭電影製片商,他在1917年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並成立了邁拓-高德溫-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麗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電影,洛麗塔變得更鮮艷更明亮,更讓人動心,然而意境卻也變得淺薄了,愛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慾望在蠢動著。
2005年,《洛麗塔》再度在銀幕上亮相,美國導演賈木許在坎城影展參賽片《愛情,不用尋找》中,安排了21歲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麗塔。
服裝風格洛麗塔
[編輯本段]
我們最早聽到的洛麗塔,是一本小說的名字和一位12歲少女的名字。如果僅從對小說的理解,可以將其單純地理解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戀童癖的聯系,而且有接觸西方文化的人會發現,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 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而幾乎所有東方型的「洛麗塔」,都以電影《下妻物語》里的宮廷娃娃時裝作為標准來打扮自己。港版「洛麗塔」由此而來,而慣於向香港取經的粵版洛麗塔也一樣。但不同的是,粵版洛麗塔玩家年齡集中在13-25歲,而且大部分人不超過20歲,十七八歲的這類玩家,她們並不存在要拚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一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有別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麗塔風格
[編輯本段]
在Old school朋克,Hip&Hop,Guru等一波波穿著風格在過去的十年中輪流主導了從東京到紐約的街頭風尚後,另一種完全與棒球,滑板,水手服,牛仔,超短裙等「現代時裝元素」毫不相關的服飾風格興起了,它使原宿到布朗克斯區的街頭彷彿落入了一場永不落幕的萬聖節狂歡: 14至18歲的高校女生穿著華麗的絲絨長裙,或起褶篷裙綴滿蕾絲花邊的緊身胸衣從她們系滿綢帶和紐扣的燈籠袖上衣中綻放出來,並罩以寬大的斗篷和高筒長靴。與這些格林童話式的裝束相搭配的是濃重的淚滴式黑色眼影與蒼白的歌舞式粉底。
沒有Lolita情結的女人就像是過於成熟的水果,失去了青澀帶來的回味。現實而安全,但誰還稀罕這些?於是,那些綴滿白色的黑色的花邊裙子,胸前的綁帶把我們帶回到逝去的懵懂歲月,那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裝嫩,而是對於自己的最好獎勵,允許自己生活在非現實的世界中,鼓勵自己犯那些小小的錯誤,甚至有那麼一點殘忍和邪惡。
時尚界自然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大做文章的由頭,女人要的無非是虛榮,美貌,年輕,如今又加上了肆無忌憚的華麗。在這個洛麗塔般「小妖精」橫行的年代,John Galliano在Dior05秋冬秀場上摒棄了以往多變眩暈的風格,用華麗和不同季節服裝的混搭,製造出早熟的摩登小女郎風格,碩大的太陽眼鏡,女人味十足的皮草搭配芥末黃的百褶裙和吊帶上衣,性感清純一個都不能少。時尚精英們紛紛向懵懂和叛逆致敬,他們和普通大眾一起進入一場拒絕長大的游戲中。年輕且性感的裝扮,並不難做到,因此近年來,蕾絲花邊和蝴蝶結曾風靡一時,且風頭不減。法國設計師Josiane Pividal和Joseph甚至為自己的服裝品牌起名為Lolita Lempicka美國小說家Nabokov的名著改編電影《Lolita》和畫家Tamara de Lempicka的姓兩者之結合),其靈感多來源於40年代的服裝風格,在巧妙的整體風格中以略帶嬉戲的態度平衡摩登和古典兩種感覺。充滿了女性化的色調,浪漫而獨特。在今年春夏,他們用嫩黃或嫩藍的色調搭配柔軟而輕薄的面料,青春洋溢。
連一貫成熟優雅的Chanel也在05春夏的Haute Couture(高級成衣)中,穿插許多可愛細膩的小細節,蓬蓬裙,草帽和碩大的蝴蝶結。Jean paul Gaultier則將街頭洛麗塔的風格帶入其秀場中,印花連衣裙配以帶著花邊的遮陽傘。同樣的設計,在John Galliano為Dior設計的白色裙裝上也能找到。日本設計師品牌KENZO在屢次換人之後,亦有傑出表現用濃濃的懷舊感詮釋少女風范,一套以粉色基調為主的碎花裙裝,配以寬沿帽,荷葉邊的裙擺搖曳生姿。
在這個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的世界中。還有多少人願意做個中規中矩的淑女?叛逆不再是年輕女孩的專利,用迷人的高跟鞋,滿綴花邊的連身裙,猩紅色的唇膏和維尼熊做武器。倘若能夠活地多姿多彩,做個迷人的小狐狸精又何妨。
Ⅲ 哪部電影是你看過全程無尿點的
本人與作者口味相同,給作者分享幾部個人很喜歡的電影
動作/驚悚片:《死亡飛車》
這部電影是由傑森·斯坦森主演的動作電影,對於傑森·斯坦森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對於他的電影質量,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放心。
《死亡飛車》是我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電影內容充滿了槍火與炮火,場面那是相當的刺激。這部電影中沒有什麼情情愛愛,只有那些渴望自由的罪犯,為了自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而傑森在電影中扮演著監獄中呼聲做高的「科學怪人」,且看傑森是怎麼在群敵中殺出重圍,找尋出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
動作/犯罪片:《神之一手》
《神之一手》部電影也是我不久之前挖出來的,是一部復仇類的電影,雖然不敢說全程無尿點,但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內容就像簡介那樣有些驚悚,電影中有些場面會讓你覺得頭皮發麻,本人強烈推薦。
動作/驚悚片:《未知死亡》
《未知死亡》由阿米爾•汗 主演,電影內容元素巨多,電影中阿米爾•汗 被黑幫大佬打傷頭部,自己的愛人也被殺害,而自己只能擁有十五秒的記憶,他身上的眾多紋身都是自己的記憶以及自己要做的事。而阿米爾•汗也用這僅有的十五秒的記憶,走上了為自己愛人復仇的道路。
動作/犯罪片:突襲2:暴徒
《突襲2暴徒》這部電影的內容紅色液體比較多,聽這部電影的名字就知道不怎麼好想相處,畢竟是暴徒嘛,影片動作戲較多,之不過畫面有些讓人投幣發麻,不過還是強烈推介的,非常不錯的一部動作戲。
一、盜夢空間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諾蘭在這部電影中呈現的夢境世界與那些電影是如此不同,以至於它們之間幾乎缺乏可比性。電影本質上是虛的,是夢,是帶給觀眾的體驗,需要盡可能的真實。《盜夢空間》如此完美地做到了這點。
二、源代碼
整部劇情節緊湊,邏輯合理,想像力毋庸置疑。作為科幻電影,雖然動作場面少,特效場面少但卻始終引人入勝,作為懸疑劇,能夠牢牢抓住觀眾,一不留神,就看不懂了。
三、恐怖油輪
電影並未以血腥場面駭人,卻以精巧的劇情架構和宿命般的一波三折,讓觀眾不但沉入其中。該片最大賣點在於它的充滿邏輯和循環的情節,類似西歐神話寓言的現代版。除了故事本身的嚴謹和 情感 的真誠以外,在細節和道具的應用上也十分用心,看完覺得這部電影的一切都無可挑剔。怪只怪智商不足,一遍能看懂全部的人不太多。
四、突襲
大量專業格鬥術,匕首、槍械、近身肉搏中各種武器的運用和徒手搏鬥的場面支撐起了整部影片,全程就是打,從頭打到尾,是一部無需對白,無需情節,無需角色,只有正邪之交,只有拳拳到肉的動作片。看過該片的都幾乎拍手叫絕,幾乎每一次的打鬥都能讓你目不眨眼,非常吸引眼球。
五、致命魔術
又是一部諾蘭的經典之作,處處伏筆,處處妙招。這場精心布局的魔術電影,整個故事猶如一場魔術,讓人一目瞭然卻又暗藏玄機,諾蘭的電影真值得多看幾遍。
六、未知死亡
印度劉德華--阿米爾汗主演。該片可以說是一部將愛情、喜劇、悲劇、暴力、恐怖、懸疑以及動作等各種元素完美融合的商業大片,片中的每一位演員都將角色表演的入木三分,電影在節奏上和氣氛把握上作得還是不錯的,一部長達3小時的電影卻不會讓觀眾犯困。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七、拳霸
本片有托尼賈最經典的打鬥場面。作為一部動作電影,追逐戲的元素必不可少。本片中,面對歹徒的追逐,托尼賈在狹窄的小巷中閃展騰挪,幾乎沒有什麼能夠攔住他飛奔的步伐,足見身法的迅捷是一個泰拳高手必不可少的素質。除此之外,更為精彩的是追車的橋段,因為這里所用使用的車,是獨具東南亞特色的三輪計程車,這個元素的插入,相信是其他動作片所沒有的!因而濃郁的地域風情,是本片輔助動作施展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加分點!
八、瘋狂的麥克斯4
熱血與烈火、青空與黃沙的狂暴之路,違反各種美學卻讓人胸腔炸裂的末日邪典。喬治米勒打造的末日世界完成度之高毫不遜色於中土和潘多拉星,應接不暇的追車打鬥和爆炸的場面設計不斷刷新著觀眾的極限,
九、血戰鋼鋸嶺
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既極度寫實更飽含詩化的美學風格,在慘烈中努力營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時,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渾然一體地展現出極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影片雖然大篇幅渲染了極為慘烈血腥的戰斗場面,但同時擅長以細膩動人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出一個兇殘殺戮和至善拯救並存的現實圖景。該片按照敘事風格大概分割成兩個部分,雙重風格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視覺沖擊和靈魂滌盪。
十、前目的地
該電影所有的角色都是「我」的不同階段。變性後的自己與未變性的自己生下孩子,那孩子確又是「我」的幼年,中年的「我」殺了老年的「我」……這部電影絕對是我看過的最燒腦的,它錯綜復雜的穿越,讓人不禁贊嘆。混亂卻又清晰的思路,為我呈現了一幅命運的結構畫卷。高速、緊湊、運行大量腦細胞,高智商、高情商的綜合,使此部成了我欣賞的電影之一。
十一、上帝之城
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影片,對里約熱內盧的真實寫照。這里是「上帝之城」,也是罪惡之都。影片以主人公的視角去見證貧民窟殘暴、野心、貪婪的一面。影片的敘事方式和大段內容的把握分切到位,從結構而言,影片是打散的,先後出現了六七個故事,但實際上卻又是完整的。
本人不敢說閱片無數,但也前前後後看過幾千部電影了。爛片雖多,但也不乏許多優良精品。就每個類型的電影我都推薦一部,家喻戶曉的我就不做推薦了,推薦一些冷門佳片,喜歡的可以自行搜索觀看。
喜劇片:《王牌賤碟.格林斯比》
喜劇片肯定逃脫不了周星馳的電影,但周星馳的電影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已經看過了,這就不再做推薦了。
《王牌賤碟.格林斯比》是我最近看的一部片 ,豆瓣評分7.3分 。我就不做劇透了,反正 全程無尿點,爆笑全場。不過內容有點污 ,如果接受不了比較污的片段的,那還是不建議觀看。
懸疑片:《心迷宮》
《心迷宮》讓忻鈺坤導演一戰成名,這是國產懸疑片的良心之作。 本片由幾個故事組成,用了插敘、倒敘、回憶的拍攝手法,每個故事環環相扣,最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有點類似於《兩桿大煙槍》,看完之後你不得不佩服導演的邏輯思維,沒有一絲凌亂,故事講的真好。
青春愛情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估計大部人都看過,但因為實在太過經典,我還是強烈推薦。 這部青春片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撕逼,實實在在講述的就是我們自己的青春 。我相信每個看過此片的人都能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身影。本片我看過好幾遍, 每個年齡段觀影都有不同的感受。
犯罪片:《老男孩》
這個《老男孩》是一部韓國懸疑犯罪片,不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此片不能劇透,否則會大大失去觀影體驗。 復仇、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崔岷植大叔的演技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我還記得結尾處一句經典台詞「 縱使我是禽獸,難道就沒有資格生存嘛 」。 不過本片稍微有點血腥、變態,如果無法承受的則不建議觀看。喜歡這部電影的影迷,建議《不可饒恕》+《蒙太奇》+《老男孩》一起觀看。
災難片:《流感》
《後天》、《2012》、《釜山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災難片,這個《流感》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雖結尾有些老套,但還是讓人熱血沸騰,人類在災難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最後小女孩的哭泣太有震撼力了,我一淚點很高的人眼角都濕潤了。
恐怖片:《孤兒怨》
恐怖片的巔峰之作,沒有血腥暴力,但卻讓你驚慌失措,處處不安。 那種恐怖不是視覺的恐怖,是心靈的害怕 。最後不得不說,這位小女孩的演技是真的好,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很難想像那時候她才不到12歲。喜歡恐怖片的一定不要錯過這部佳作。
Ⅳ 有哪些電影橋段可以被稱為「經典」
有人看過周潤發和鍾楚紅演的《秋天的童話》嗎?
船頭舵開著破車去機場接人,一會兒腳都伸出去了,車門還得用手拽著。
船頭舵去打架時說的『我們中國同鄉會就沒輸過』。然後一幫狐朋狗友開著破車耀武揚威的去了,茶包妹不讓他去,他在車上頻頻回頭。那表情真到位。
最後換禮物,表鏈和表的那一段在一篇課文中有過,依然很感人。
還有船頭舵在鏡子上寫下三大戒條,五大目標的一幕。
說到經典的電影橋段,那可多了,且聽小生詳細道來:
1、最經典的警匪追逐鏡頭:當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警匪片《法國販毒網》里的警匪追逐戲,這部電影完全因為兩場跟蹤追逐戲,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歹徒劫持一輛輕軌地鐵,警察在鐵軌下開車追逐。如果沒看過這個電影,強烈推薦。
2、振奮人心的結局:《飛越瘋人院》里,最後那個橋段,印第安酋長舉起飲水機,砸爛窗戶,逃出瘋人院。無疑是令人振奮的結局。
3、電影史上最性感的鏡頭:不是什麼裸體鏡頭,而是奧斯卡最佳影片《湯姆瓊斯》里的吃飯鏡頭,一對男女對面而坐,一起吃東西的橋段,被譽為電影史上最性感的鏡頭。沒看過的人,一定無法想像。當然,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貴族騎馬狩獵的長鏡頭,也是十分經典的。但是,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我不是很喜歡。
4、最經典的主題歌:無疑是《音樂之聲》里最膾炙人口的那首歌,這首歌的經典在於,導演使用不同的場景切換,使得一首很單調的童謠,在反復歌唱下,依然不讓人覺得厭煩。
5、催人淚下的結局:不知道別人怎麼樣,反正我在看了《午夜牛郎》的結尾的時候,眼淚是止不住了(顯然我不是GAY)。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中間有一個站街女夜幕中來回奔跑的鏡頭,也很經典。
6、最動人的背景音樂:我認為,《獵鹿人》中麥克回到家鄉,在旅館里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那首背景音樂實在是太經典了。當然,這部電影里越南兵強迫他們玩輪盤賭的橋段,也是十分經典的。
7、最感人的親情表露:如果你看過《克萊默夫婦》,你一定會對達斯丁霍夫曼那個經典的抱著兒子狂奔的鏡頭印象深刻。
8、最經典的騙局:《騙中騙》是奧斯卡的一部經典老片,講述的是一幫正義的詐騙犯,結局十分巧妙,不看到最後,你就不會知道自己也被騙到了。
9、飛機撞人:《西北偏北》作為一部經典懸疑片,裡面有一個飛機俯沖撞人的鏡頭,是全劇的經典。當然,這部片子處處都是懸念,尤其是影片最後,僕人拿著一把手槍對著男主角的時候,我想,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0、門里門外的對峙:《老無所依》里殺手和獵人之間,隔著一扇門的對峙,是這部片子的經典橋段。當然,這部片子還有很多經典的片段。當初因為這個名字,我以為這是一部倫理劇。
11、重現侏羅紀的壯麗:你無法想像,美帝是如此強大,在1993年這樣一個電腦系統還是DOS的時代,就可以製作出《侏羅紀公園》這樣偉大的特效鏡頭。嘆為觀止!
12、最偉大的愛國主義;很多人把《卡薩布蘭卡》看作愛情經典,但是我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電影,最後時刻,男主角讓特工和女主角上飛機,自己卻選擇留下,這是何等的愛國主義情懷。
13、最偉大的牛仔對決:《西部往事》里最後的對決,那華麗的背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牛仔對決鏡頭。說實話,這部片子前面的沉悶,就是為這最後一擊作鋪墊的。
14、一部動人的動畫片:如果你沒看過《101斑點狗》,那你就錯過了一部經典的動畫片。雖然片名不太起眼,但是情節絕對催淚,尤其是最後小狗們逃離魔窟的橋段。
15、經典的牛仔音樂和出場pose:《荒野大鏢客》雖然是一部商業味很重的西部片,不過這個片子的背景音樂實在太有名了,當然還有那個牛仔對決中的馬刺特寫,經典得沒話說。
16、經典的狩獵鏡頭;《與狼共舞》中主角和印第安人一起狩獵的鏡頭,是如此宏大,如此壯觀。
17、壯麗的航拍鏡頭;《走出非洲》里那段飛機航拍的鏡頭,壯麗的非洲美景!
18、最膾炙人口的片頭曲:《火之戰車》里的跑步片頭曲,太經典了,沒法說。很多人認為這個片子,除了這首歌,其他都不好看。其實這個片子還是很有內涵的,中國人應該崇敬的心情去看,因為其中的一個男主角的 歷史 原型,後來到中國傳教,為中國人民服務,直到被日軍殺害。
19、布魯克林橋其實,如果我們純粹比較兩部電影的優劣,是很難分出高下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每部經典電影都有那麼一兩個極其經典的橋段。而恰恰是這一兩個經典橋段,才促成這部電影的經典。下面,我就來談談我所看過的一些經典電影的經典橋段。
20、莫西干頭:《計程車司機》里羅伯特德尼羅那個莫西干頭,大概是電影史上最著名的了,這也成為八十年代莫西干頭流行的一個原因之一。個人比較喜歡這部電影,經典橋段很多。片首片尾曲都很經典。
21、經典的法庭對峙;《四季之人》,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這部電影,其實我很喜歡。尤其是它最後的法庭對峙台詞,震撼人心。整部電影,可以說每句台詞都是經典。
22、巧妙的脫身;《沉默的羔羊》里,變態狂從警察局逃跑的橋段,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極其震撼人心。另一個變態狂戴著夜視鏡拿槍對著女主角的鏡頭,也是讓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23、戰車對決:《賓虛》里最經典的鏡頭,很多人認為是駟馬戰車的對戰,拍得動感十足。但我個人認為,這部片子真正的經典在於耶穌出現的幾個背影,這才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其實還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談談,上面都是說了些奧斯卡電影,其實很多其他電影也有不少經典鏡頭。下面說說其他國家的電影和國產電影的經典:
24、《追捕》里最經典的莫過於街頭奔馬的鏡頭,不過這片子說實話很一般。25、《虎口脫險》經典片段太多了,哈哈哈,我喜歡拋南瓜的鏡頭。
26、《義大利人在莫斯科》,這個 搞笑 片絕對不輸給虎口脫險,那個開著消防車把一個洗澡的婦女撞出窗戶的鏡頭,記憶猶新啊!
27、大概是92年的時候,我看了宮崎駿的《空中城堡》,在電影院里,學校組織的。當時就被震撼了,尤其是最後空中城堡爆炸毀滅的鏡頭,2D電影的極致華麗。28、老謀子的《活著》,唉......那個婦產科教授吃饅頭撐得不行,我看得眼淚都出來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啊。
29、《天水圍的日與夜》我必須提一下這個電影,這是香港的深度。這片子有很多吃飯的鏡頭,每一個都是經典。
30、《竊聽風暴》總想舉出一部德國電影,實在想不出來,只好說這部了。名字翻譯得很庸俗,導致我一直到最近才看。不過確實是好片子啊!情節不多說了,大家心裡清楚的。最後男主角在地下室,聽到柏林牆被推倒的消息,站起身走出去的鏡頭,我熱淚盈眶。
不知道這些能入各位的法眼嗎?
相信大部分的經典電影大家都看過,所以我來盤點一下不是那麼熱的幾部經典電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沉靜如海》 在整部電影中男女主都沒有一句對話,卻看得我心潮澎湃,豆瓣評分高達9.0,所以本篇值得一看。
2、《黃金三鏢客》
電影講述了三個人在美國南北戰爭中趁著政局混亂,互相利用和勾心鬥角的故事,居中的配樂非常的棒,這部電影看多少遍都喜歡。
3、《低俗小說》
鬼才導演昆丁的力作,看完之後你會感慨電影竟然可以這么拍,並且會發現原來好多電影中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這部電影只有看完之後,回憶情節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嘆為神作。
另外經典電影還有《雲圖》《愛愛黎明破曉前》《迷霧》等等。
感性去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有非常多的棒電影可以推薦給大家。
說到經典的電影橋段,我覺得一部好電影,它都會有它自己的經典橋段,或許不被人們所熟知,但它的光芒卻會讓整部電影的主題得到生華,或是把影片推向高潮 。如果要讓我說有什麼經典的電影橋段的話,那我覺得被廣大電影愛好者所熟知的《阿甘正傳》的橋段是首當其沖的。看過這部94年出的經典電影的人都無不對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男主角阿甘印象深刻。相信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覺得阿甘的這一生,過的是十分精彩的。他沒有各種各樣具體的目標,卻將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做的出彩。這不猶的讓我們思考,我們的這一生到底該怎麼活,到底該怎麼去努力。看過影片的人一定知道影片的主題,那就是不停的跑。一個跑把全片的主題映射了出來,阿甘的這一生不就是在奔跑的路上嗎。把人生每個階段的事用心去做好,不讓光陰白白流逝,這不就是一種阿甘態度嗎?
《阿甘正傳》這部作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它之所以能讓如此多的人有著共鳴感,最重要的是在於,它都是就是每各種各樣人生活的各種各樣拼湊,最終指向一個主題,人生就是不斷的往前走,把每一步都走得精彩,走得漂亮的過程嗎,或者只有這樣到我們老了的時候才不會覺得虛度了光陰!
《情書》:你好嗎?我很好!
《one day 》:我愛你,我只是不再喜歡你了。
《算死草》
裡面有句台詞挺有意思的。周星馳扮演的主人公陳夢吉問妻子(莫文蔚):我很孤獨,英文怎麼講?妻子說:I love you. 星爺抱著莫文蔚,一遍一遍地喊: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然然後畫面切到妻子滿面落寞,而且在這個片段前莫文蔚向星爺徒弟傾訴的時候已經明確感覺到周星馳已經不愛他了。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men.(我們坐在太陽下,感覺就像自由人。)
在那些年總有一些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模仿的橋段都被稱之為經典其實電影里的經典橋段很多很多,我在這里不一一舉出,說幾個代表不同時期的不同經典橋段吧
1.《泰坦尼克號》
Ⅳ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哪個情節最搞笑
最好笑的一幕:唐伯虎為接近秋香,混進華府當下人。剛進去就被管家取了個編號:9527。
這四個數字也有深意。
有人說這串編號是周潤發在《監獄風雲》里的囚犯編號,其實並非如此。導演李力持親自前清站出來蓋章:9527是粵語粗口。
「不文教掘祥父」黃沾曾在書里解釋過:9和7都是指男性生殖器。9是「勃起且硬」,7是「勃起但軟」,引申到大而無當、不靈活、笨拙的意思李力持說,因為電影里不能直接說粗口,而這種諧音式說法也因為無厘頭,反而更容易被觀眾接受。
知道了這一點,看見9527在華夫人和眾婢女面前表演完數來寶後,女人們的反應,你就會覺得污力值瞬間滿格慧散前。真是聽到我高潮一浪接一浪,他那種洶涌澎湃的創作力,就好像多春魚體內的魚春(魚卵)一樣,成千上萬,源源不絕啊!,不錯,我就是那條多春魚!,我現在充滿力量!,多謝你呀!9527。
Ⅵ 電影里sm橋段是什麼意思
sm就是虐待與受虐(sadomasochism性虐戀)的簡稱。
通常s是施虐方,m是受虐方,s也被叫做主人,m是奴隸。換而言之在SM中,S是施虐方同時也是主,M是被虐方同時也是奴。SM絕非只是性虐的關系,同時也是主奴的關系。
在我們的常識里,一般認為S是掌控的一方,但其實不然,雖然M屬於奴的位置,但事實上掌控著整個SM行為的往往是M這一方,M常常能引導S往他喜歡的方向施虐或奴役自己,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就不往裡深談了。
sm是一種性快感與痛感聯系在一起的特殊性活動,即通過痛感獲得性快感的性活動,是一種性慾倒錯。其中的疼痛既包括肉體痛苦(如鞭打導致的痛感),又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如羞辱、支配所導致的痛苦感覺),虐戀還包含施虐癖和受虐癖兩個范疇,對他人施加痛苦可以導致自身的性快感、性興奮或單純的樂趣則屬於前者,如果接受痛苦可以導致自身的滿足感則屬於後者。
形成這種喜好的成因有很多,也很復雜,大多是童年經歷什麼的,比如忘不掉小時候被鞭子打的過程中所體會到的某種感覺,從中汲取了鞭笞的熱情,渴望從別人手中得到同樣的鞭笞......
SM的游戲方式大概有3種:
S/M
Masochism是從痛楚中得到快感,而sadism喜歡給人痛楚。一方通過施加給對方身體虐待,來得到慾望的滿足。另外一方以疼痛來得到身心的滿足。這類人在西方較多,INSEX里的多數都屬於這類。SM常用的手段有:搔癢、冰塊、鞭打、滴蠟、煽打、懸吊、緊綁、穿刺、夾、騎木馬、懸掛重物、電擊、窒息等。
B/D
Bondage & Displine。Bondage通常意味著一些身體自由的限制,比如捆綁,或關押、禁閉等等。Displine則意味著一些紀律或懲罰。東方的SM圈子的人屬於這類要多些,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調教。一般用麻繩、絲帶、手銬、腳鐐、鐵鏈、籠子等去限制對方的活動。高級的可以通過指令而不需要藉助外部器械,屬於心理上的捆綁。BD的游戲成分很強,通過一些指令,以及檢查未能完成指令的情況和程度,給予相應的處罰,以改正對方的錯誤。
我國很多耽美大手寫的SM文大多是BDSM,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調教文,大家文荒的時候可以看一下~
D/S
Dominate/Submissive,意思是統治(dominance)和順從(submission)。一個人扮演支配的角色,另一個人服從。這常牽涉到角色與情節的扮演,諸如主人/奴隸、拷問官/囚犯、老師/學生、主人/僕人或寵物等等。喜歡D/S的人不見得喜歡弄痛自己,或把自己綁起來。
好了,科普就到這里,所以說電影里sm橋段是什麼意思呢?(比如瑪麗蘇SM五十度灰)
不就是有這種癖好的兩個人一起玩游戲咯,增進感情,推進劇情,幫大家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Ⅶ 誰知道這部美國恐怖片故事講山上的房子有一對情侶無意看到一本書,念了幾句女的就被殺了,書也被風吹散了
中文片名
鬼玩人
原片名
The Evil Dead
更多中文片名
屍變
死亡魔鬼
更多外文片名
Book of the Dead .....(USA) (première title)
Into the Woods .....(USA) (working title)
Sam Raimi's The Evil Dead .....(USA) (complete title)
The Evil Dead, the Ultimate Experience in Grueling Horror .....(USA) (closing credits title)
gui wan ren
影片類型
奇幻 / 驚悚 / 恐怖
片長
85分鍾 / 德國:70 分鍾(FSK 16 version) / 芬蘭:86 分鍾(special edition) /日本:86 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評級
Rated NC-17 for substantial graphic horror violence and gore.
級別
Hong Kong:III Finland:K-18 Finland:K-16 Germany:16 Netherlands:12 Norway:15 Sweden:15 Canada:R Canada:13+ France:-12 Ireland:18 Japan:R-15 Spain:18 UK:18 Germany:18 UK:X Australia:R Ireland: USA:NC-17 Malaysia: Portugal:M/18 New Zealand:R16 Portugal:M/16 USA:Not Rated West Germany: Iceland: Singapore:
製作成本
$35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Renaissance Pictures Ltd.
拍攝日期
1979年12月 - 1980年1月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山姆·雷米 Sam Raimi
編劇
山姆·雷米 Sam Raimi .....(written by)
演員
布魯斯·坎貝爾 Bruce Campbell .....Ashley 'Ash' J. Williams
Ellen Sandweiss .....Cheryl
Betsy Baker .....Linda Williams
Theresa Tilly .....Shelly (as Sarah York)
泰德·雷米 Ted Raimi .....Fake Shemp
伊萬·雷米 Ivan Raimi .....Fake Shemp
山姆·雷米 Sam Raimi .....Hitchhiking Fisherman; Voice of Evil Force (uncredited)
Hal Delrich .....Scotty (as Hal Delrich)
Philip A. Gillis .....Fake Shemp (as Phil Gillis)
Dorothy Tapert .....Fake Shemp
Cheryl Guttridge .....Fake Shemp
製作人
布魯斯·坎貝爾 Bruce Campbell .....executive procer
山姆·雷米 Sam Raimi .....executive procer
Gary Holt
Robert G. Tapert .....executive procer (as Robert Tapert)
Robert G. Tapert .....procer (as Robert Tapert)
原創音樂
Joseph LoDuca .....(as Joe LoDuca)
攝影
Tim Philo .....(photographed by)
剪輯
Edna Ruth Paul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Renaissance Pictures [美國]
發行公司
A-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re-release)
錨灣娛樂 Anchor Bay Entertainment [美國] ..... (1998) (USA) (VHS)
Big Sky Video [澳大利亞] ..... (2002) (Australia) (DVD)
Citadel Films [加拿大] ..... (1983) (Canada)
Filmways Home Video ..... (Australia) (video)
Future Film [芬蘭] ..... (2003) (Finland) (DVD)
Home Box Office (HBO) Home Video [美國] ..... (video)
Image Entertainment Inc. [美國] ..... (laserdisc)
Japan Video Distribution (JVD) Co. Ltd. [日本] ..... (laserdisc)
LW Editora [巴西] ..... (Brazil) (DVD) (as "The Evil Dead - A Morte do Demônio")
Look Filmes [巴西] ..... (Brazil) (VHS) (as "Uma Noite Alucinante I - A Morte do Demônio")
Look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as "A Morte do Demônio")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 (2003) (Spain) (all media) (re-release)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 (2003) (Spain) (all media) (re-release)
新線電影公司 New Line Cinema [美國] ..... (1983) (USA)
Palace Pictures [英國] ..... (1982) (UK) (theatrical)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81年10月15日 ..... (Detroit, Michigan) (premiere)
法國
France
1982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西班牙
Spain
1982年10月2日 ..... (Sitges Film Festival)
英國
UK
1982年12月1日
美國
USA
1983年4月15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83年5月12日
法國
France
1983年8月24日
香港
Hong Kong
1983年9月29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4年2月10日
義大利
Italy
1984年8月8日
德國
Germany
1992年1月20日
日本
Japan
2003年2月8日 ..... (Tokyo)
芬蘭
Finland
2003年5月7日
西班牙
Spain
2003年5月16日 ..... (re-releas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電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五個年輕人,其中有兩對情侶,一個單身女孩,駕車外出度假,來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那裡有一個他們早就預定好的破舊小木屋,當晚他們在屋裡發現了一本看起來很恐怖的書,和一個老式的錄音機,出於好奇他們聽了留在錄音機上的內容,這是這個屋子以前的主人留下的,他在裡面說,他在研究一卷關於原古閃族人的葬禮慣例和葬禮的咒語,它的名字翻譯過來應該是「死亡之書」,書中的內容說的是人可以持久的躺著呈睡眠狀態,永遠不會真正的死去,他們可以通過這書上的咒語重新活過來,當然這會他們就變成了魔鬼,很不幸,他們播放了這段咒語,當時除了有些恐懼外好像並沒有任何人在意,但隨後一系列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先是那個單身女孩遭到了魔鬼的攻擊,它在屋子的外面受到了森林的襲擊(就是樹枝和藤條之類的東西彷彿都有了生命),回到屋裡後已是遍體鱗傷,她大喊著讓大家離開這里,確沒有得到應有的信任,最後她和一個男主角試圖駕車離開這里,但是森林確不讓他們離開,等他們回到這個小房子後,真正噩夢的才剛剛拉開它的序幕,惡魔附體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按照平常的電影附體後,除了神智之外,其它沒有什麼變化,但是這里不僅精神被惡魔所佔據,就連肉體也發生了變化,說明:是很惡心那種,然後就開始了人和魔鬼之間的搏鬥,用一個詞能很恰當的形容他們戰斗時的場景,就是「血肉橫飛」,影片中了除一個男主角外,其它的人都變成了僵屍狀的魔鬼,他自然也就成了生還者,主角經過一番搏鬥後,隨著他將死亡之書拋入火爐,僵屍全部融化,本片進入了尾聲,這時候黎明也隨之到來,能見到黎明的陽光真是再幸福不過,但是魔鬼並沒有死,在主角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的時候,他的生命也被奪去了,這時候影片真正的畫上了句號。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Can They Be Stopped?
The Ultimate Experience In Grueling Terror
影片充斥著大量的黑色幽默,山姆·雷米極好地維持著懸念和噩夢般的情緒,而近乎炫耀般噴射出的鮮血所形成的特殊效果和圖解式的暴力場面已成為現代恐怖片的標志。
——綜藝
敘述的薄弱由緊張的節奏、不安的氣氛和極富想像力的肢解場景所彌補,《鬼玩人》是偉大的現代恐怖片之一,在考慮到它有限的製作費用時更令人印象深刻。
——BBC
在令人震驚的尖叫和毛骨悚然的懸念之下是才華橫溢的適時的幽默。
——經典恐怖電影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影片拍攝於1979年,前後花了兩年時間才拍攝完畢,成本約8萬5千美元。電影的資金明顯受限制,物質上的匱乏隨處可見:只能用16毫米的膠片拍成;在一個小木屋和周邊的小樹林中完成大部分情節的拍攝。電影開始部分汽車開過鐵橋是電影中少有的幾個外景之一,但在這個鏡頭中,在本應荒無人煙的野外卻有路人經過,由此可看出資金的匱缺。
此外,電影用非常簡陋的攝像機拍成,使用的設備和裝置也非常規和笨拙,即使在今天用數碼修復之後,看起來依然象家庭錄影帶,但一班拍攝人員都有著彌補缺陷的天分,用簡陋湊合的設備拍攝出的電影畫面卻處處充滿了創新和機智。《鬼玩人》一上映即輕易地勝過了先前聲名狼籍的導演處女秀《魔屋》(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和《德州電鋸殺人狂》(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1974),片中創造性的滑稽因素為此片增添了有趣但同時令人不安的感覺。
山姆·雷米本人沒有受過任何電影方面的專業訓練,拍攝時完全憑著感覺行事。影片的劇情本身十分蒼白,而山姆·雷米的真正著力點在於氣氛的營造和此起彼伏的驚悚橋段設置。山姆·雷米通過畫面的剪接與鏡頭的移動使得整個恐怖場景張力十足,展現出其卓絕的控制力。該片的配樂和音效在今天看來似乎並不算高明,甚至稍顯繁瑣,但其無所不用其極的態度使得它們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山姆·雷米的掌鏡能力,與邁克爾·貝爐火純青的全局鏡頭相比,山姆·雷米更加註重主觀鏡頭的運動性和視角的自由切換,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始終不曾改變的拍攝理念才使得蜘蛛俠在紐約的高樓大廈間穿梭時看起來更加自如和驚險。
低廉的成本並不能阻擋鏡頭中滲透出來的恐怖,近乎無控制的暴力和血腥鏡頭在80年代初是非常震撼的。《鬼玩人》以其創新的不斷變換的鏡頭語言,突如其來的沖突,節奏的變換,成片成片的血塊,幽靈似的跟拍鏡頭的運用,以及穿插其中的黑色幽默,令觀眾在一波三折的情節中,陷入到無法自拔的恐懼中去。並由此形成了山姆·雷米獨特的電影風格。影片拍攝時,正值恐怖片的低潮時期,該片堪稱一流的恐怖場面和氛圍營造手段對其後的恐怖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迅速竄紅歐美及東南亞,被視為歐美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經典鬼怪驚悚片,甚至得到了史蒂芬·金這樣的恐怖大師的高度贊賞和推崇,並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恐怖片風潮,例如其後的續集、《群屍玩過界》和《活死人歸來》。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山姆·雷米本想將此片命名為《死亡之書》(Book of the Dead),製片人Irvin Shapiro將名字改成了現在的The Evil Dead,因為他擔心人們不會去看一部關於文學的電影。
·電影在一個被廢棄的小屋實地拍攝。小屋位於田納西州的莫里斯鎮(Morristown),小屋實際上並沒有地下室,大部分地下室場景都是在密歇根州Marshall的一座屬於製片人Robert G. Tapert的農場石砌地下室拍攝的。片中地下室的最後一間房子實際上是山姆·雷米的車庫。懸掛著的葫蘆和骨骼來自1974年的《德州電鋸殺人狂》的捐贈。布魯斯·坎貝爾在其傳記里說,小屋不久之後即被大火燒毀。沒人能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山姆·雷米聲稱在電影拍攝完成後是他一把火燒了它。小屋僅有的殘骸就是磚砌的煙囪,而每個人都偷了一塊,因此它最終盪然無存,因此現在,沒人能確定該小屋的確切位置。
·磁帶上教授的聲音是"美國經典電影"的主持人Bob Dorian。
·影片開始從橋上落下的木頭片,以及在樹林里用來同Ash發了瘋的女友打鬥的木棍,都是用泡沫塑料製成的,並且在山姆·雷米早期的電影It's Murder! 里使用過。
·片中的「鮮血」是由果汁、不含奶的乳脂替代品以及紅色食物的混合物做成的。
·劇本的初稿要求所有的角色在第一次聽磁帶時都吸食大麻,演員們決定在拍攝時吸真正的大麻,稍後,整個場景因為演員們無法控制的行為而不得不重新拍攝。
·影片里,當阿西(Ash)和林達在欣賞項鏈時,可看到林達的手上沾有班駁的油漆,這是因為項鏈本身是金的,但被鍍上了銀。
·演員Betsy Baker在去除她面部的模型時失去了她的眼睫毛。
·影片中《死亡之書》里的一幅圖畫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作品《偉大的紅龍與日光蔽體的女人》(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
·此片在英國是被最早列為「淫穢錄像」的影片之一。
·主角阿西的最後一個名字在「鬼玩人」系列三部曲中始終沒被提及,雖然山姆·雷米和扮演阿西的布魯斯·坎貝爾捉迷藏般地將阿西稱之為Ashley J Williams和Ash Holt,而後一個名字則表明了山姆·雷米是怎樣看待這個角色的。
·在影片開始部分有一個邪惡飄過池塘的場景,這實際上是布魯斯·坎貝爾推動裹在黑毯子里的山姆·雷米,同時拿著攝像機拍攝這一場景。
·山姆·雷米和布魯斯·坎貝爾的共同朋友Andy Grainger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建議:「小夥子們,不管你們在做什麼,重要的是使鮮血在銀幕上四處流淌。」這些鮮血四溢的鏡頭包括影片結尾鮮血流過放映機投影的屏幕,這是作為獻給Andy Grainger的禮物。
·布魯斯·坎貝爾在跑下一座陡峭的山坡時被樹根扭傷了腳踝,因此山姆·雷米和Robert G. Tapert決定用棍子去戳他受傷的地方來戲弄他,這就使得坎貝爾在一些場景中不得不跛著腳走路。
·影片中,在被魔鬼附身的人受傷後噴涌而出的白色液體是混合了2%的牛奶,山姆·雷米之所以選擇這樣做,不僅表明這些人已成為變態物種,而且想緩沖一下全片中鮮血淋淋的血腥感,以避免美國電影協會將此片定為X級。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Shelly has been hacked into several pieces]
[謝麗已被砍成了幾塊]
Ash: We can't bury Shelly - S-She's a friend of ours.
阿西:我們不能埋了謝麗-她-她是我們的朋友。
--------------------------------------------------------------------------------
Linda: [singing] We're going to get you. We're going to get you. Not another peep. Time to go to sleep.
--------------------------------------------------------------------------------
Ash: You bastards, why are you torturing me like this? Why?
阿西:你這個討厭的傢伙,你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為什麼?
--------------------------------------------------------------------------------
[Cheryl has become possessed]
[謝麗已被魔鬼附體]
Cheryl: Why have you disturbed our sleep; awakened us from our ancient slumber?
謝麗:為什麼你要打擾我們睡覺;使我們從遠古的沉睡中醒來?
[shouts]
[咆哮]
Cheryl: You will die! Like the others before you, one by one, we will take you.
謝麗:你會死的!就像你之前的那些人一樣,一個接一個,我們會殺死你。
[falls to the floor]
[倒在地板上]
--------------------------------------------------------------------------------
Voice: Join us...
聲音:加入我們……
--------------------------------------------------------------------------------
Cheryl: [possessed] Soon all of you will be like me... And then who will lock you up in a cellar?
[cackles]
謝麗:[發瘋了]很快你們所有人都會像我一樣……到時候誰又會把你們鎖進地下室呢?
--------------------------------------------------------------------------------
Shelly: [Shelly's face is smoking and scarred] I don't know what I would have done if I had remained on those hot coals, burning my pretty flesh.
--------------------------------------------------------------------------------
Cheryl: Kill her if you can, loverboy.
謝麗:殺了她,美男子。
--------------------------------------------------------------------------------
Linda: Hey, Ash! I guessed the card right!
林達:嗨,阿西!我想卡片是對的!
Ash: Yeah... truly amazing.
阿西:是的……太讓人吃驚了。
--------------------------------------------------------------------------------
[first lines]
Scotty: Hey, Ash, where are we?
斯科特:嗨,阿西,我們在哪兒?
Ash: Well we just crossed the Tennessee border...
阿西:我們剛穿過田納西的邊界……
--------------------------------------------------------------------------------
Ash: Now the sun will be up in an hour or so, and we can all get out of here together. You, me, Linda, Shelly. Hmm... Well... not Shelly, she? We'll all be going home together. Wouldn't you like to be going home? I bet you'd like that, wouldn't you? Scott?
阿西:再有一小時太陽就會出來了,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從這里出去。你、我、林達、謝麗,唔……沒有謝麗,她在哪兒?我們會一起回家。你們不喜歡回家嗎?我打賭你們喜歡那樣,不是嗎?斯科特?
--------------------------------------------------------------------------------
Ash: Shut up, Linda!
阿西:閉嘴,林達!
--------------------------------------------------------------------------------
Scotty: I'm gonna break your face!
斯科特:我要打爛你的臉!
--------------------------------------------------------------------------------
Cheryl: [Cheryl's possessed body's attacking Ash] I'm all right now, Ashley! Come unlock this chain and let me out! I'm all right now! It's your sister Cheryl!
謝麗:[謝麗被魔鬼附身的身體向阿西進攻]我現在很好,阿西!去把鏈條的鎖打開讓我出去!我現在很好!我是你的姐姐謝麗!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連續性:斯科特的右臉被魔鬼抓傷,但稍後,刮痕卻出現在他的左臉。
·連續性:當阿西用獵槍的尾端打謝麗的手並將門關上時,在下一個鏡頭里,噴濺到門邊緣的血卻消失了。
·連續性:影片結尾,阿西看著分裂的魔鬼時他臉上的血流量時多時少。
·啟發性錯誤:在整部影片里都有過亮的光線穿過窗戶,即使按時間推測當時應是漆黑一片的晚上。
·啟發性錯誤:影片結尾,當阿西消滅了敵人離開小屋時,可看到門上那些洞的形狀跟先前完全不一樣。從這些洞的形狀可推出它們僅僅是剛剛被鋸出來的。
·啟發性錯誤:當阿西在已瘋狂的斯科特攻擊他以前將門鎖上時,可看到門上所謂的孔洞並不是真正的孔洞,僅僅是用黑色顏料塗上去的。
·事實錯誤:當阿西走進地下室找獵槍的子彈時,他拿的卻是用過的彈殼,因此子彈不會發揮任何作用。
·劇組或道具穿幫:影片里就餐一節,在地下室的門被吹開時可看到一隻推門的胳膊。
[編輯本段]影片評論
評論來源:Vice BY Vice
鬼玩人The Evil Dead[美] 奇幻 / 驚悚 / 恐怖 NC-17
導演 編劇 山姆•雷米 Sam Raimi 演員 布魯斯•坎貝爾 Bruce Campbell .....Ashley
血腥度:★★★★恐怖度:★★★★☆驚悚度:★★★☆製作精良度:★★★☆ 劇情:★★ 總體:★★★★
五個年輕人出外遊玩,他們來到一個十分荒僻的屋子中,在那裡主角ASH無意中發現了一盤磁帶並播放了裡面的內容。原來磁帶裡面錄的是屋子以前的主人對於一些咒語的研究,而其中的某句咒語把惡魔喚醒了,於是惡魔把魔爪伸向了ASH身邊的朋友們——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了惡魔般的僵屍。ASH為了能夠逃出生天,於是展開了和它們的生死抗爭。影片拍攝於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可謂是創了恐怖電影的先河。雖然當時拍攝時技術有很多都尚未成熟,但是在今天看來鬼玩人的緊湊的劇情、陰森可怖的氛圍、驚心動魄的搏鬥場面卻不比現在的某些恐怖片遜色多少。這是真正稱得上經典的恐怖電影之一,對後人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而作為我們今天的觀眾,不時拿出鬼玩人這樣的好片重溫一下,再次感受當年看的時候的情景,也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